无理之人

Irrational Man,情迷失控点(港),爱情失控点(台),非理性的人

主演:艾玛·斯通,华金·菲尼克斯,杰米·布莱克利,帕克·波西,伊桑·菲利普斯,大卫·阿隆·贝克,梅瑞迪斯·海格纳,本·罗森菲尔德,索菲·冯·海索博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无理之人》剧照

无理之人 剧照 NO.1无理之人 剧照 NO.2无理之人 剧照 NO.3无理之人 剧照 NO.4无理之人 剧照 NO.5无理之人 剧照 NO.6无理之人 剧照 NO.13无理之人 剧照 NO.14无理之人 剧照 NO.15无理之人 剧照 NO.16无理之人 剧照 NO.17无理之人 剧照 NO.18无理之人 剧照 NO.19无理之人 剧照 NO.20

《无理之人》剧情介绍

无理之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贝(杰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饰)是一名风度翩翩的大学哲学教授,深受同学和老师们的喜爱。每天和自己的本我超我打交道,使得阿贝难免会陷入虚无主义的危机之中。某日,他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名叫吉尔(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的女学生,吉尔热情而又开朗,她的诸多哲思和阿贝不谋而合,师生之间很快就发展出了浓浓的情意。 某日,阿贝和吉尔正在餐厅吃饭,无意之中听闻邻座抱怨某位法官使她失去了孩子的监护权,让吉尔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她便看到了这位法官的死讯。吉尔左思右想,觉得此事和阿贝有着脱不清的干系,同样对此心知肚明的还有阿贝的同事丽塔(帕克·波西 Parker Posey 饰),然而丽塔却有着自己的打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赎罪巷黑帮追缉令高良同学与天城同学都铎王朝第一季偷拐抢骗第二季彩门令后街女孩芭比之间谍小队多少有点多云谈判冤家丽芙和玛蒂第二季春来家事来福大酒店爱未远行开心超人之逆世营救宝莱坞生死恋甜美错步神笔录姐妹普通女高中生要做当地偶像魔翼杀手4加害者,被害人驭风男孩大河之舞:动画大冒险警察世家第七季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夺命隧道失落的大陆剑雨女人们的谈话

《无理之人》长篇影评

 1 ) Irrational Man

石头姐真的是一个完全没有长在我审美点上的女演员:感觉她演不了美国甜心,因为没有Anne Hathaway甜,没有Megan Fox美,没有Lindsay Lohan有个性;演不出风情万种,还是因为不够美,不如Blake Lively和Jessica Alba能给人无限遐想;演不了超级英雄,Scarlett Johansson和Gal Gadot已经做得够好了,Brie Larson的口碑都稍有失衡,Emma Stone应该不想在和她们的对比中失色;更演不了超级反派,因为没有Charlize Theron飒和坏;戏路宽广也不及Jennifer Lawrence……倒也不是说女演员一定要长得美,只是气质接近角色,观众更容易被说服不是么?

而且个性是好事,能让人一提到某个标签就能想到你,但Emma Stone老是欠火候。

所以私认为她在电影里的角色多用来衬男主而不是做大女主,表演也有很重的匠气。

菲尼克斯的角色就像他本人,变态和荒唐、颓废又清醒被诠释得很好,好像能理解为什么他可以演继希斯莱杰之后的小丑了。

哲学教授为了快感杀人还要用一堆道理解释自己的动机和世界观,真是狗屎啊哈哈。

最后结尾好评,看伍迪艾伦的电影,有时候真会觉得人生就是一出荒谬的戏。

 2 ) 谷阿莫的建议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无趣觉得自己好像很努力却无法影响世界那我建议你可以先拿自己存的钱白手起家开个公司当个小老板然后想办法养活一些员工保证很刺激接着继续努力让自己变成大老板养活更多员工这样你就背负很多人的家庭影响很多人的死活再来公司大了,有了资金就开始也能影响政治影响政治你就等于影响国家影响国家你就会因为外交而跟别的国家接触,等于也影响别的国家影响别的国家你就等于间接影响世界了所以别再那么无病呻吟浪费时间还有很多事情可以挑战的啊还不快上

 3 ) 道德不过是个幌子

看的时候一直在被Abe的情绪带入,也觉得abe是在做一件正当的事情,甚至希望他能够平安无事。

而当女主逼男主去自首的时候,我开始讨厌女主。

不过最后当男主计划杀女主的时候,我懂了,我们人类常常就会被这种可以去批判他人的自得感冲昏头脑,口里喊着正义、道德,拿着沾满鲜血的武器去逼迫其他人承认或默认我们的正义道德。

而这些正义道德最终不过是一个让我们能开心地批判他人的幌子

 4 ) 电影记

經過一番折騰,我想不起來我究竟出於什麼動機,開始寫這篇影評。

只是,我覺得伍迪艾倫的片子永遠能引起我的興趣,永遠能出乎我的意料。

特別當我看到哲學只不過是一種慰藉罷了。

他讓我看到電影並不僅僅是電影,一段象征性的時間。

想起一一中說,有了電影,人的生命至少延長了三倍。

而如果我們僅有的只是生活,我們的生活又會是怎樣?

在暖色調的陽光下,開始聽到的是康德,海德格爾,克爾愷郭爾……在中產階級的生活環境下,哲學永遠是美好的,哲學也成了存在的意義,

 5 )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救赎

总有一些导演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好莱坞工业体系中存活下来,并因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受到观众的欣赏与推崇,伍迪•艾伦便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约翰•福特因其对宏大场面超凡的调度能力成为西部片的代表人物,希区柯克因其对悬疑与众不同的理解以及杰出的剪辑技巧而拥有众多拥趸,那么伍迪•艾伦则因其广泛而极具深度的涉猎在喜剧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正如法国评论家所言,他绝对是与好莱坞工业流水线划清界限的“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

已经年满80岁的伍迪•艾伦在去年推出了他执导的第46部电影《无理之人》(Irrational Man)。

该片依旧延续了伍迪•艾伦式的黑色幽默与对白风格。

和2005年的《赛末点》相同,《无理之人》继续着伍迪对于犯罪题材的挖掘与探讨。

作为具有欧洲气质的美国电影导演,伍迪•艾伦一直有着像英格玛•伯格曼那样拍“严肃电影”的心愿,所以在他的喜剧当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不是那么“喜剧”的桥段。

这一点在《无理之人》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众所周知,伍迪•艾伦喜欢在自己的电影中探讨诸如爱与恨、罪于死等等哲学问题,而在《无理之人》中,伍迪索性塑造了一位性格抑郁的有着自虐倾向的哲学教授形象。

《无理之人》从根本上说是一部探讨人生意义的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名为亚伯•卢卡斯的大学哲学教授如何解决自身存在主义危机的故事。

伍迪以角色的切身经历诠释了哲学并不是一个空洞虚无的字眼,而是存在于生活之中的真实经验。

亚伯是一位生活的“受害者”。

12岁时母亲喝漂白剂自杀、妻子和最好的朋友共同背叛自己、作为战地记者的好友在战争中死亡……种种不幸的经历使亚伯变得抑郁孤僻。

他想改变现实、拯救世界,却无能为力。

同为大学教授的同事丽塔有着与亚伯相似的人生经历和世界观,她实则是亚伯过去生活的某种延续。

而学生吉尔却有着与他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以及差别的人生阅历,这也是她得以走进亚伯世界的原因。

集才华和不幸于一身的亚伯代表了女性的某种浪漫幻想,丽塔和吉尔都被他深深吸引,正如吉尔所说,“他是如此迷人,又如此脆弱”。

然而性的满足和事业的成功都无法给亚伯带来任何安慰,他找不到活着的理由,即使“偶尔记起,也说服不了我”。

亚伯同时也是一位绝对的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们解决困境的方式常常趋于极端,而亚伯选择了谋杀一个不公正的法官作为灵魂救赎。

这个决定使得亚伯突然感到了人生的意义,“策划一场完美的谋杀让我有了活着的感觉”。

这很容易使人想起《出租车司机》中的特拉维斯,两者都认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没有丝毫负罪感。

正如伍迪•艾伦所言,“笃信宗教的人相信做善事的人死后会上天堂,做恶事的人死后会下地狱,这看似没有任何理性依据作支撑,很疯狂,但就是因为他们信奉它,才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如果他们没有这种信仰,生活将会充满焦虑和不安,而且非常空虚。

”纵使违背道德和法律,亚伯仍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能让世界变得更好,这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无理之人”。

不同于《赛末点》中罪犯最后的逍遥法外,《无理之人》中的哲学家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伍迪•艾伦善于运用巧合来增强电影的戏剧张力。

在片尾与吉尔的纠缠中,亚伯最后因踩到了自己曾为吉尔赢得的手电筒而摔下了电梯。

同样是运气的象征,《赛末点》中的擦边球变成了《无理之人》中的手电筒。

亚伯的死并非是伍迪•艾伦在做道德审判,而是对于人生可能性的一种思考——这恰恰是伍迪电影的迷人之处。

哲学家们常常表现出对于伍迪•艾伦的欣赏,视其为当代一位伟大的哲学人物。

也许没有哪位导演能像伍迪这样将哲学表达得如此幽默与轻松。

《无理之人》也许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从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个80岁老头释放出的源源不断的创作能量。

 6 ) “非理性的人”引导我们思考“存在主义”

“非理性的人”引导我们思考“存在主义”虽然《无理之人》(Irrational Man 2015)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非理性之人的非理性行为,但说本片目的是为了“批判”的观点是很难让人认同的。

“非理性的人”是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主题,批判“非理性”无异于批判“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在西方知识分子中拥有广泛的市场,本片所提到的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他们都是西方哲学史上的巅峰人物,说本片编导伍迪•艾伦想通过本片来向他们致敬应当比较确切。

非理性行为,尤其对他人造成伤害的非理性行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但整体来看,本片的目的并不在此,而是通过非理性人的非理性行为来帮助我们理解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并引导我们思考“存在”的意义。

本片的主人公埃布显然是个存在主义者。

他不仅践行着他的存在主义哲学,而且时刻寻找着“存在”的意义。

“践行”让他公然批评其他哲学多为“言语的自慰”,但“寻找”让他的情绪一开始就“处在某种崩溃的边缘”,因为他总是找不着。

这里说的“存在的意义”当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存在感”或“存在的价值”(因为他在哲学界颇负盛名,且学生也都喜欢他),而是存在主义哲学层面上的“意义”。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践行他的存在哲学,又如何在践行活动中找寻着存在的意义的呢?

他非常清楚,存在主义仍然是一种实践哲学,而且也未脱离人本主义哲学范畴。

所以,“在实践中关心人”成为他行为的目标和意义所在。

他也的确非常重视“实践”,比如,相较于具体的实践工作而言,他斥责自己过去写书、写论文是一种“光说不练的装腔作势”;在奥尔良受飓风袭击时,他就到达现场,努力想做些什么;他也参加政治示威、游行,甚至出国到苏丹、孟加拉国以求在实践中拯救世界。

然而这些实践活动虽都以“关心人”为目的,但都没有让他从中找到存在的意义,因为“官僚主义”和强大的“对手”使他无法在这些实践活动让“人”得到切实的“关心”,也就是说世界并未因为他的行为有丝毫改变。

这就是他为什么一开始总对生活缺乏热忱,总说自己找不到“活着的理由”的原因了。

此外,他也非常清楚,存在主义对人的关心与其他人道主义对人的关怀是有差别的:“存在主义者试图探寻的不仅是事物的意义,还有事物对自我的意义”。

换句话说,比如同样是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存在主义不仅关心这种行为对受援者的意义,也在意它对援助者本身的意义。

那么,这种“自我的意义”对于存在主义者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存在主义是一种自由的哲学。

在埃布看来,存在主义者无论实践什么样的行为,行为必须具有自由的意义,也就是遵循自由意志,自由选择,这应当就是“行为对自我的意义”吧。

所谓“自由选择”,借克尔凯郭尔之口,他说:“在每一天做决定时,我们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你可以什么都不做,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同时他也认为,这种绝对的选择自由会让人产生恐惧的感觉,原因在于:一方面自由选项太多,不知如何选择,因而产生“自由的眩晕”,另一方面,你得敢于就某项选择做出决定,并坚持到底。

无论什么原因导致不能自由选择,都会让行为人产生“焦虑”,而焦虑的解除自然会让行为人产生兴奋的感觉。

所谓“自由意志”,在他看来,所有行为必须出自行为人的真实意愿,绝对不应是别人影响的结果。

他借萨特之口说:“他人即地狱!

” 所以,当他发现他听到一位妇女因法官的腐败而不能跟孩子在一起时,他决定干掉这个法官,而且,他随后的确将这个决定成功付诸实施。

为此,他感觉到自己寻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因为(1)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完成了一件值得做的事,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好歹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丁点美好”,因而这件事从决定到谋划到最后的实施成功整个过程都让他兴奋不已;(2)这个行动是自由意志基础上的自我选择的结果。

完全按照自由意志行事,他觉得自己是个“真实”的人;不受他人影响的自我选择,让他感觉到人生充满了意义,从此他一改颓废的精神面貌。

存在主义也应是道德的哲学。

虽然埃布的行为的确符合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但他的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埃布认为自己的独自行动让一个妇女得到了公正的待遇,干掉一个腐败法官,除去了社会毒瘤,完全是一种正义行为,然而,这充其量是他的一种非常私性的正义,“私的正义”能让“公的正义”获得量上的增加吗?

(2)他认为他消灭了腐败法官,是让社会减少了一项“平庸之恶”,但他自己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平庸之恶”,以一种恶来消除另一种恶能否使这个社会“恶”的总量有所减少?

(3)按照康德的观念,“道德世界绝无谎言容身之处”,那么,埃布在找到他自己的“存在”的意义后,需要不断用谎言来保证他的“恶”不露馅,他所践行的存在主义还能称得上道德吗?

当他把求生本能视作最大的道德时,他的存在主义是不是显得非常自私?

存在主义本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自由哲学,被一个一心只想寻找“存在”意义的埃布教授实践得如此自私可恶,这是对存在主义的反讽还是对实践者的嘲弄?

我想这也是本片有意要留我们的一点思考空间吧!

(文/石板栽花 2016年1月2日星期六)PS.感谢本片中文字幕翻译人员:米粒@TLF/豆瓣 weibo@conanemily;喷子@豆瓣 weibo@豆瓣喷子

 7 ) 无理之人:非理性的漫不经心

一个大学哲学系教授以正义行善的目的去谋杀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法官——伍迪艾伦的新片《无理之人》探讨的正是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

在这部所谓的“悬疑”剧里(尽管我丝毫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悬疑之处),影片一直在一种悠闲从容不疾不徐的状态中进行——女学生吉尔本来与自己的男友乔伊相处的很好,突然之间学校里来了一位有着不羁性格的哲学系教授阿贝。

康德、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轮番轰炸着吉尔的思绪,被阿贝夸赞自己的论文写的不错的吉尔,与阿贝几回接触下来就坠入了爱河。

吉尔深深的为阿贝内心的痛苦和忧郁所折服,起初,他们只是朋友,吉尔也只是单纯的为了帮助阿贝走出心灵的牢笼,但吉尔屡次与自己的正牌男友乔伊谈起阿贝,令男友不快,终于,吉尔向男友摊牌,男友决定以后不再见她。

有一天,吉尔与阿贝在饭店吃饭时,无意中听到邻座的一个女人正在抱怨一个法官的审判不当使她失去了孩子的监护权,阿贝仔细的听着,心里开始酝酿着一个谋杀的计划。

阿贝每日跟踪那个法官,摸清了他的晨练习惯。

阿贝从女邻居(也是阿贝的一个相好)的书包里找到化学实验室的钥匙,起了个大早来到实验室,偷出了氰化物。

当那名法官早晨坐在长椅上看报纸时,他偷换了法官的那杯饮料,致使法官死亡。

与此同时,警方也在全力寻找凶手,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一位与法官曾有过芥蒂的人身上。

吉尔无意从阿贝的相好那里得知阿贝有可能是凶手,吉尔找到阿贝的相好,她拿出了阿贝谋杀的证据。

吉尔心灰意冷,决定与阿贝谈判。

而此时,一个更大的谋杀计划正在阿贝心里酝酿。

阿贝表面上要去自首,但是暗地里,他却将吉尔上钢琴课必经的电梯弄出了故障。

一番扭打后,本想将知道内情的吉尔置于死地的阿贝,却不曾想被脚下的一枚小手电滑倒,跌进了失控的电梯......伍迪艾伦近些年的片子,从狂放的《午夜巴塞罗那》,到浪漫的《午夜巴黎》,再到焦虑的《蓝色茉莉》,描写的都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内心状况。

这部《无理之人》,更是在漫不经心的气氛营造中,将一步步失控的人生赤裸裸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比较有意思的是,影片探讨了如何为了善而作恶?

一旦作了恶是不是就要用无数的恶来掩盖?

谁来定义善?

谁来判定正义?

前三分之一的剧情走向可以用“适度”和“恬淡”来描述,而开场的一个画面:是一个男子在开车,然后配以轻松愉悦的音乐,同时插入这个男子的画外音:“康德说过,人类理性受困于一些无法摆脱同时也无法回答的问题。

”紧接着,插入女生的画外音:“阿贝从一开始就是疯狂的......”似乎这些漫不经心的画外音也同样预示着影片的漫不经心。

在上半部分,阿贝被刻画成一个事业有成然而性格阴郁的古怪教授。

他在学生们举办的派对上当众拿着上了膛的手枪举向自己的脑袋,并对学生们说这是一堂关于存在的课程;阿贝与自己的女邻居(同为学院老师)上床,却发现自己性功能丧失。

阿贝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步入正常的轨道。

直到他与吉尔无意中听到了邻座的女人议论一个不称职的法官开始,他的生活出现了转机:他平时只喝黑咖啡,这次却点了一堆早餐;他热情的与学校女老师打招呼,说自己现在干劲十足;他的性功能也恢复了,他似乎从计划谋杀的第一天起就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以他头脑中固执的哲学理念指导自己的荒诞的行为,认为自己是“替天行道”“惩恶扬善”。

在剧情的一步步发展过程中,他的学生吉尔想确定究竟阿贝是不是凶手,于是,当阿贝不在家的时候,吉尔跳窗而入。

她看到阿贝的书桌上放着一本阿贝最喜欢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作《罪与罚》,扉页上写着那名法官的名字,旁边批注着“平庸之恶”。

这一切,让吉尔如梦初醒。

这些细节充分展现出阿贝内心巨大的矛盾。

然而直到这时,影片的发展也没有跳出它不疾不徐的、掌控得当的节奏感和分寸感。

小老头伍迪艾伦将这样一部略显沉重的有关哲学与人性的主题打造成一部看似轻松幽默,实则值得回味的文艺小品。

伍迪艾伦的电影从来就不会与人讨论什么宏大而深刻的社会问题,他只是将一些小道理,譬如善与恶,譬如情绪的失控与掌控,譬如三角恋与多角恋等人性的普遍焦虑以一种调侃而幽默的话痨式的方式表现出来。

让人在看似轻快的氛围里体会人生的困境。

“他人即地狱”。

这句萨特的名言被阿贝用做课堂里的开场白。

当他在大脑里酝酿自己的谋杀计划时,那个地狱早已为他设好,不是他人的地狱,而是自我的地狱。

哲学系教授与谋杀犯身份的二重性是这个片子的最大亮点。

一个人可以装的高深莫测,表现的儒雅而具有风度,但摇身一变,就可变为令人不寒而栗的杀人犯,这无疑揭示出一个人自我的分裂和对自身的否定。

这个精巧的故事融合了爱情片的诸多元素,女学生吉尔与哲学教授阿贝的恋情也是水到渠成,不紧不慢,甚至越界都有恰到好处的理由。

吉尔与教授的演绎都很出彩,只是很可惜的一个矛盾点:吉尔的正牌男友乔伊在面对这个教授的夺爱行为时表现的过于大度和温和,弱化了这一点的爆发力,如若能在这个矛盾上再进行深度的挖掘,可看性也会增加。

没有针锋相对的冷暴力,也没有惊悚颠覆的剧情,但《无理之人》却能让你在漫不经心的伴奏陪伴下,于最后一刻才发觉巨大的吊诡之处:原来你为别人设置的困境却反而害了自己。

伍迪艾伦又一次给出了我们一个命题——哲学的困境与人的生活之荒谬不可同日而语。

 8 ) 浪漫於人的意義

亚伯作为一位优秀的哲学教授,教授学生如何领悟和感受世界但他自己却终日困顿于虚无主义惶惶终日。

吉尔作为哲学系一名优秀的学生,思绪浪漫感性,一个好似阳光一样的女孩妄图照亮和点燃黑暗世界中的亚伯,吉尔放弃未婚夫,转而被敏感脆弱颓败感深重的亚伯吸引。

而亚伯偶然之中得知一位女人的不公待遇,代替女子杀害法官,这使亚伯得以从自弃中解救出自己,却也与吉尔之间出现巨大分歧,甚至起了杀心。

影片的最后还是伍迪艾伦一贯保持的黑色幽默的风格。

或许人生本就极具戏剧与荒诞主义色彩,而找寻人生的意义似乎是每个人穷其一生都在寻找的答案。

比起追寻结果,我似乎更愿意享受过程。

伍迪艾伦的电影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浪漫与爱意不可荒芜。

电影中的人物身上都充斥着独属于他们自己的神秘。

亚伯的身上有着巨大的颓败感和失落感,博览群书,经历复杂,而行为又是那样的放纵与偏执。

这些,成就了他独特的魅力,是即使混入人群,即使相貌平平,仍然掩盖不了充斥光芒的心。

吉尔,一个不受世俗道德观念约束的女性角色,她会背叛自己的爱人,会对师长热切殷勤,但在得知亚伯的行径之后又毅然决然划清界限,或许爱与恶本就是一念之差罢了。

人生而浪漫与善意,我们似乎总是寻找爱情带跟我们的激情与欢愉,总是寻求一个最终美好的结局,所以那些求不得成了我们的意难平。

我们似乎总是忽略了身边那些细小的感动,温情的陪伴,善意的话语,总是以为真正的爱情是血液涌动,心脏雀跃不休,在时间细碎的流动之中,能够真心对待身边每一个真诚善意的人,不也是一种美好的生命意义吗?

 9 ) 意義與虛無:《愛情失控點》

《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 (2015)看伍迪艾倫(Woody Allen)這部新作的困難在於,裏面關於哲學的引用我實在不熟悉,就好像當初看《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 2011)裏面一票文學名人典故都沒法讓我有會心的共鳴。

面對這麼一位喜歡掉書袋的導演,不讀書的觀眾只能面目可憎。

故事關於一位中年哲學系教授和學生之間的不倫戀情,兩人各自另有對像正是伍迪艾倫常處理的愛情與人生的辯證;女學生不滿於和男友安穩的關係,反而被充滿虛無與自毀傾向的教授所吸引,教授以女學生只是愛上了師生戀的幻像拒絕對方進一步的追求,但又接受同校已婚化學老師的勾引,只是愛情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生命的激情,因為他正陷入找不到生命意義的中年憂鬱,活了大半輩子只換來破滅的婚姻和對整個世界深深的無力感,甚至片中教授一度在衝動之下拿起左輪手槍玩起俄羅斯輪盤的自殺遊戲。

電影在中段急轉直下,教授發現他有能力殺害一位與他毫無關係卻作惡多端的法官,經過這件謀殺行動這世界將會變得更好,那怕只有一點點,而這將成為他存在最重大的意義。

我一度不理解連死亡都不怕的教授何以就此認為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而且是常理難以自圓其說的謀殺?

這角色以哲學做為思考的準則或許提供了合理的動機(知識指向了真實還是迷障?

),更有趣的是這必需是一件「完美」的謀殺,不著痕跡不引人懷疑,教授身為沒有合理動機的兇手正讓他站在最好的位置,在他小心的謀劃之下,這場謀殺將看來像是難解的自然機率,就像俄羅斯輪盤一般。

劇本在此把愛情與謀殺作了跨類型的混合與翻轉,教授跨過了「危險」的界線之後他找到了久違的生命熱情,也接受了女學生的追求,但女學生偏離了原本平淡的人生軌道之後,卻一步步地發現了謀殺的真相,這樣的危險真是她想要的嗎?

相反地教授以自我的道德思考說服自已殺人,卻在無辜的人將被冤罪,自己的罪行可能被揭發之下,反過來屈服於生命的慾望而放棄了原本想要使世界更好的念頭。

對愛情的幻想、對生命的自憐在伍迪艾倫的手中都成了虛無的嘲諷。

教授一廂情願地透過完美謀劃的犯罪所建構而成的偶然,也在另一連串偶然之下逐漸露出馬腳,所謂完美的結構與機運的捉弄又拉出了一層不同的命題對立,這自然令我想到《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 - 2005)中那顆擊中網子彈起的球,在舊作中警探天外飛來的靈感發現了犯罪的結構,卻隨即認為是偶然而輕巧放過,新作中則是因為種種偶然讓女學生發現了其中串接的線索,進而揭開了必然的真相。

人透過思考與邏輯一步步地設計命運的走向,但真實的命運卻是受隨意的機運所擺弄,這是伍迪艾倫對意義與虛無的辯證。

整部片以伍迪艾倫式嘮嘮叨叨的節奏進行,大量的對白對於角色身為哲學系的教授和學生來說或許正是理所當然,兩位主角倒敘的旁白看來是導演寫劇本敘事的方便手法,卻在預期結局的悲劇之下,一度讓我困惑於角色最後的命運(因為我以為旁白是屬於活下來的人才有)。

電影前後的情節丕變,風格卻依然維持一致,尤其不斷重覆輕鬆恢諧的爵士配樂,把原本被愛情捉弄的戲謔,變成導演對角色困惑與掙扎的冷笑,之前伍迪艾倫多部描寫犯罪與道德辯證的悲劇作品(包括我尚未看過的《愛與罪》(Crimes and Misdemeanors - 1989),看劇情似乎是同一主題的變奏),同樣的命題在本片和他擅長的愛情諷刺劇拼貼之下,對熟悉導演的影迷來說有了另一層樂趣。

愛情與謀殺,在道德與意義上的追尋或許對伍迪艾倫來說本就是徒勞無功的。

不過這畢竟是個發生在電影中的故事,作者自然可以安排種種的機緣來化解那看來像是意外的命運,在充滿喜劇基調的悲劇中,觀眾終究還是能安心地走出戲院,繼續面對生命中將來的未知。

(2015/12/13發表於個人網誌)

 10 ) 我们要抗抑郁,也要小心这对抗本身

一个以行动为准则的人,必然会面对如何面对平庸愚蠢的世界的难题。

无力感、挫败感、空虚感,只有通过再次行动和征服去缓解。

然而并非治愈。

重新看了一遍,于是发现写好的评论并不妥帖。

本来我是有点嘲笑Abe的,面对生活的平淡枯燥无趣,缺少应对的手段,于是造就了这个可笑的下场。

但是,我又想了想,觉得,他就是每个人的缩影,当然我也在内。

不管他什么专业,什么地位,当你缺少掌控感、成就感、充实感的时候,人总是会陷入空虚、抑郁。

我今天晚上还在路上想,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对我个人来说,学设计,每天迎接各种挑战,设计出好的作品,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对手,冲撞的过程中突破自己,发现无知,然后碾碎它们。

能接触很多人,很多地方,了解很多过程、故事……这些固然很让人快乐、充实,但是终究人会慢慢习惯,适应,挑战会随着毕业、项目结束而终结,新的体验会随着次数增多而变得习以为常。

其实归根结底,人需要什么东西让自己专注,兴奋。

否则就要面对平淡和抑郁。

以及性冷淡。

片子分为前后两部分,抑郁中和抑郁结束后。

我会发现抑郁中的Abe更加生动、有魅力。

而杀了人的Abe整天嘻嘻哈哈像个傻子。

所以,抑郁也不是完全的坏事,起码,它让人看起来,不那么盲目乐观,缺心眼。

但女主从头到尾都是一种过于理性毫不浪漫的状态。

她喜欢Abe,更多是因为,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小姐突然发现忧郁的魅力。

我也不知道一个看起来毫不忧郁的人为什么会喜欢Abe,或者说,也就仅仅是一种喜欢吧。

伍迪艾伦并不善于呈现爱情的美好,他的片子里的爱情,都显得十分平常化。

但他很善于捕捉日常的人的心理体验的变化,而且拿捏的十分巧妙。

开片手法很简练,几段对话场景,就已经把主要人物勾勒的很生动了。

而且毫不费力。

中间过度铺垫几场戏一波叠一波直到最后实施计划,很稳。

亮点和高潮当然是要谋杀女主那一段,尤其是配乐基本已经到了最大音量,可笑的是,那竟然是现场,背景里面还有人们七七八八说话的声音……他是不想把任何东西严肃的说,或者他也不相信严肃的、呆板的说教或者烘托、渲染、煽情。

这也就是伍迪艾伦独到之处吧。

关于这个片子的结尾,荒诞,带着嘲讽。

但却让人反思,一个空虚抑郁的人,他费尽心力想要回到正常状态的挣扎、盲目和可怜可悲之处。

抑郁和快乐并非相对,你曾经感受到过多么强烈的快乐,你的抑郁几率就有多大。

晚上在雾霾里走回家的时候,我还在想,人活着不就是在消耗这浑身的生命力吗。

当你生命力满溢却挥霍不出去的时候,就会很抑郁。

要紧事还是赶紧遇到自己着迷的事情,着迷的人,着迷的风景。

但谁能那么幸运呢?

《无理之人》短评

难道是传记电影啊?

6分钟前
  • 风林火山
  • 较差

吉尔左思右想,觉得此事和阿贝有着脱不清的干系,同样对此心知肚明的还有阿贝的同事丽塔(帕克·波西 Parker Posey 饰),然而丽塔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7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又一次被推荐给骗了 看了半个多小时没再看下去 能想到后半套剧情基本是胡来

11分钟前
  • 善良虎
  • 还行

毒杀法官,六十以上还能当法官。

16分钟前
  • 豆友108693709
  • 较差

其实我倒是偏爱前半段,那些你不知道接下去事情要往哪里走的时候,那些嘴里随意掉出来的书袋,两个人无关痛痒心无芥蒂的对话。至于后边的部分,导演的前作或者其他影视剧里有很多似曾相识之处。

17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继《赛末点》后,伍迪又一次探讨罪与罚的哲学小品。围绕哲学与行动、阿伦特『平庸之恶』、存在主义和偶然性展开的完美罪案。(对伍迪迷来说,这些主题并不新鲜,但电影还是很好看)

19分钟前
  • btr
  • 推荐

通过谋杀找回人生意义,对于伍迪艾伦已经算是创新了,可惜影片浪费了太多时间来阐述其价值观,故事说得太平淡

24分钟前
  • 张小强
  • 推荐

这么多年伍迪艾伦也就《赛末点》能看⋯⋯

28分钟前
  • 青木瓜之味
  • 较差

荒诞又无厘头。

30分钟前
  • 蜷在贝壳里的猫
  • 较差

最痴迷电影的时候没有看这一部。看之前一直以为台词会很复杂,看完不得不惊叹,伍迪艾伦是哲学圈之外把存在主义解释得最妙的那个人。那段主旋律音乐听完,感觉灰暗的世界观和大脑被按摩到了。

32分钟前
  • 少年高
  • 力荐

7.2/10 Emma Stone的演技又一次被碾成渣,她只负责美就好,不用当实力派。而我更prefer的结局是她直接掉进电梯里死掉,然后故事结束。

37分钟前
  • tavico
  • 推荐

师生恋&罪与罚.想上艾玛斯通,踩到了手电筒.戏剧只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这样才能度过本是空虚的人生.秘诀是看问题时不要靠太近钻牛角尖,不要事无巨细的讨论,而是跟着直觉走,要选择去行动去做,而不是止于观察,迷失在传统的陈词滥调里.

42分钟前
  • 小哒1
  • 较差

如果以導演過往作品來說的話..... 這部真心是無聊至極了 我中間不耐煩的在發呆

43分钟前
  • 🌙e-L°。
  • 较差

心学的流弊。理性或不理性,正义或非正义,标准在于和个体欲求的吻合度。cyanide. Poetic justice. Arsenic. 2019 一开始以为是《局外人》的存在主义,中段忽然操起《罪与罚》的理想主义,却原来不过是知识分子的享乐主义。平等是德啊,送给知识分子。

46分钟前
  • yuanhan
  • 推荐

好反感伍迪老头子老是拿石头姐来意淫年轻女孩子会对自己存在幻想

49分钟前
  • Colin Frost
  • 较差

学院版火车怪客。结尾潦草。

53分钟前
  • 荞麦
  • 还行

结尾草率了

57分钟前
  • picnic
  • 还行

一般吧

59分钟前
  • 刘叔叔
  • 较差

哲学家杀人——话多

1小时前
  • noir
  • 很差

伍迪·艾伦式的犯罪总是那么轻巧甚至是轻佻,剧本和对白写的也是老练但少有新意,哲学的探讨更是停留在皮毛,可若是把切换间的视角单独拿出来再合并,看做两段相对独立的故事,那就饶有乐趣。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