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来一部豆瓣烂片,「地陷」!
该电影是一部灾难片,讲述了闹市中心突然发生地面塌陷事故,一整栋楼坠入深达五百米的地底坑洞而发生的故事。
《地陷》豆瓣5.9
小男孩把玻璃球放在地上,他就开着自己滚动,爸爸发现大楼严重倾斜,而这一家昨天才刚刚搬来。
上班时,老金在网上查起了这所公寓,看到有别的住户发现了这个问题,还吐槽道:这是豆腐渣工程。
夜里首尔下起了暴雨,公寓外侧出现了严重的开裂,还有轻微的下沉,导致大门的玻璃被挤碎。
第二天,住在这里的大个率先发现了玻璃碎裂,他轻轻一碰,玻璃瞬间粉碎。
老金准备上班时,在停车场也发现了新的裂缝。
老金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立即上报了相关部门,希望他们能来检查和修缮。
但这需要所有业主的同意。
于是老金召集了所有的住户,但多数人觉得如果被人知道公寓有质量的问题,很影响房价的,而且倾斜、倒着窗户南开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事儿便不了了之了。
这天老金同事来家里串门,晚上在。
他喝得不省人事,便在老金家住下了。
第二天一早,老金的妻子出去买东西,却发现忘带钱包了,于是便让儿子回去取。
而在老金家宿醉醒来的小李突然想到今天还有一场婚礼要参加,匆匆下楼坐上出租车,突然大楼跟着剧烈摇晃,地面也出现了裂缝。
紧接着大楼开着塌陷,惊醒的老金被这一幕吓坏了,在楼顶的大个赶紧让对楼教坏了大爷拨打九幺幺,说完大楼就陷入了地下,而小李乘坐的出租车也被卷入其中。
没一会儿,整座大楼从地面消失了,一路来到地下几百米的深处,地面也出现了一个天坑,而大楼坠到一半卡住了。
老金以为地震结束了,走出来一看,被眼前的一幕吓坏了。
突然大楼又开始往下坠,小李乘坐的出租车也从一楼被卡到楼顶,然后又从楼顶掉到了老金家的五楼。
这部片子和国庆节上映的《峰暴》有些相似,需要资源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公众号:二筒放映室
若论分类,我觉得还是作为一部社会隐喻片比较合适。
沉重的灾难电影常常与生离死别,英雄主义相连,加入喜剧成分,完全不伦不类,变得怪模怪样,让笑不尽兴,感动又感动不起来。
不过将灾难元素与喜剧元素混合在一起,也的确是一种新鲜的尝试,虽然效果不佳,但是勇气可嘉。
男主一家人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买了一套房,非常得意。
他的一个邻居很是古怪,这栋楼里的健身馆、照相馆都是他开的,而且他还是一个代驾。
一天男主的单位同事到男主家吃饭,大家喝的酩酊大醉。
第二天男主的老婆和孩子外出,他还是醉倒在家里。
他的同事打车去公司,发现包没拿,回去拿了包再下楼上车时,楼突然陷入了地面。
一栋楼整体下陷了几百米,卡在了那里。
但是楼上的几家人通过相互救助,聚在了楼顶,但是手机没有信号,他们没有办法和地面取得联系。
地面上的消防队员已经全部集结,但是他们放人下去救人,却遭遇坍塌的巨石和泥块的袭击,无功而返。
放无人机下去,又因为太深,没有信号,控制不了无人机,无人机跌落了下来。
好不容易无人机走了信号,飞回了地面。
这时地面上的人们才知道还有幸存的人在下面。
但是让人下去,旁边的楼宇也要塌陷,太危险,其他方法又不见效,还遭遇下雨,眼看就要淹没陷下的洞穴。
男主通过降落伞放下的卫星电话,知道了自己的儿子还在楼房里,通过寻找,终于救回了儿子。
最后大家找来一个大的黄色塑料桶,可以让人们都钻进去,然后盖上盖子,趁大水淹没这个坑洞,可以浮到地面上去。
男主的邻居牺牲自己,没有钻进塑料罐,盖上盖子,然后利用放下的呼吸装置,一路护送大家浮起,然后打开了盖子,救出了所有人。
最后幸存的独居者买了一辆房车生活,因为房子,你要么贵到买不起,要么买到不好的,真是没有办法承受。
棒子国的房价看来和我们的境遇差不多,一辈子也许只能买一套房,还不是最好的。
还不如租房,潇洒过人生。
不过棒子国的房子框架真是牢靠,一栋房子坍塌了,就好像一个升降机一样,不变形,不散架,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还有这么深的空洞,竟然没有探测,造房子是平地起高楼嘛,好歹也要打个地基吧!
下面能空出这么深的坑洞,这楼不塌才怪呢!
还有就是这个黄色塑料罐出处在哪里?
水怎么会进的这么快,一下子淹没了坑道。
还有这个黄色塑料罐子里空气就这么足,五个大活人在里面呼吸都没有问题。
还有就是救援队的办法真是可怜至极,无计可施,真是让人无语。
如果没有这个黄色罐子自救,也许他们只能干瞪眼看着这些人死去,所以靠人不如靠自己,这句话永远是正确的。
还有就是陷入地底的这些人心态真是好,还有心思吃着“叫花鸡”,聊着天,一点都不想着怎么逃出去。
那个死去的小孩怎么死去的,好像被忽略了,那个突然出现的老太太也很突兀,割断绳索的那一瞬真是让人动容,不拖累人,让生者好好活着,这是一种胸怀和坦然,但是这样的温情是不够的,最起码在这部电影里是不够的。
还有父亲不顾一切,背着自己的孩子蹒跚前行,就算再危险也绝不放弃,也诠释了父爱的伟大,但是所有的情感在搞笑中被淡化,在很多不合情理的情节中被遗忘,这是很可惜的,以煽情为特色的棒子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完全的失败。
外在煽情拉满,结合韩国人民所遇到的实际生活问题,并用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把剧情串连起来。
虽然演员们都是笑面迎人,但给我的最大视觉感受就是笑得比哭还难看,在大灾大难下,老年人主动放弃了生的希望,把更多活的机会留给年轻人。
中年人腹背受压,背着未成年的孩子步履蹒跚,还有一个破碎的房产梦,二十年的拼死努力只是为了一套房。
更年轻一些的人,他们眼中看到的中年人的“苦难”,又没有能力赚到足够的钱养活自己,何谈结婚?
很多人放弃了努力,因为他们知道,努力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
那么索性以不结婚来对抗,不生子来阻断不幸,用这种无声的行为,抗争一团糟的分配制度,让那些愿意生的人多生一点出来吧。
本片看似在讲述一场灾难,其实是在抗争韩国政府的无作为,就这个救灾队的组织和施救来说,等他们来救,还不如自己抹脖子来得痛快。
全程最有效的就是丢降落伞投送物资,其他时间就是气氛组。
这么来看是不是就在抨击韩国政府无能?
韩国近些年来总能拍出高度契合他们社会环境的电影,而在亚洲国家,都或多或少有着相同的问题。
就拿新冠疫情来说,放开,就是摆明了放弃体弱多病的群体,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放在战时,这就属于人道毁灭了吧。
亚洲国家在面对疫情时,曾经团结抗争过。
但经过三年时间,所有人都疲乏了,并不是不能继续抗争下去,而是代价太过巨大。
百密也有一疏,面对席卷全世界的疫情,又怎么能防范得过来呢?
如果一开始所有国家全力抗争,或许新冠疫情也不会席卷全球。
现在则是全部放弃了抵抗,搞最为被动露骨的消极对待。
那么只有一个国家砥砺而行,又如何能看到光明的未来呢?
只是做着无用的延缓,代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为了未来,只能含泪送别老一辈们了。
他们这些人也是为新中国付出最多,最苦难的一批人,最终竟落得如此,只能说是命运弄人了。
一.喜剧元素很丰富,虽然没有那种让人爆笑的地方,但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导致几人凑在一起总是笑点不断。
二.灾难片角度来看,真的是烂的不能再烂了,全程缺少那种极度紧张的感觉,就比如在倾斜的楼板上用绳索救人的场面吧,对比前两年挪威电影《大地震》就能看出宗师和菜鸟的差距。
三.从科学角度看,我不知道该说这房子是质量好还是豆腐渣了。
说它豆腐渣吧,掉落几百米框架结构愣是结实如初,都没有完全损毁。
说它质量好吧,能建在天坑之上,这地基显然没有认真去打,否则怎会发现不了天坑。
再有就是从水里上浮那段,虽然我不专业,但从我看新闻以及看电影学到的知识看来,这么深的水,如此急速上浮,几人出来都和没事人一样,实在是超人体质。
四.最后想说的是,韩国电影这次有点反传统了,居然没有官僚,虽然官员和搜救队依旧是打酱油的,但起码没有让人反感,对比一下《隧道》,感觉这个当官的,简直就是天使,这不符合棒子国一向的拍摄习惯啊。
(为什么不能给零分……)中秋假期的第一天,已经是我休息的第五天啦(七天假期过半的忧伤)。
并没有如想象中那般开启阅读模式,除了上午看了会儿阅读器,中午摆弄新到的阅读器,吃了个外卖就沉浸在篮球综艺里了,下午爸妈来了后,聊了会儿天就去商场吃晚饭,回家后依然不想动弹,猫猫问,不如看部电影?
拒绝,看了又要写影评,多累啊(虽然没人逼我,但这是我和自己的约定)。
问,什么电影,答,李光洙主演的。
哦,没兴趣。
再多问了一句,什么片,答,灾难片。
韩国灾难片?
一下子想到了《流感(致命感冒)》《极限逃生》《隧道》《摩天楼》《铁线虫入侵》……太经典了,必须安排啊。
看完后,emmmm……不要盲目相信某个国家的某种类型片,没必要,真的。
【剧透开始】金代理(李光洙扮演)的X科长(忘了姓啥)用尽洪荒之力在首尔贷款买了套5层楼高的顶楼,入住第一天其儿子就发现楼面倾斜,后科长在邀请同事到新家温居(类似我们说的暖房)时,发生塌陷,整栋楼掉入一个深不见底的巨坑。
911救援过程中,洞内开始渗水,旁边的楼也塌陷掉入,给主角团带来新的挑战,最终主角团们乘坐一个大型橙黄色容器浮出水面,已接近洞口,遂救援成功。
【剧透结束】看完我真的是……说不出的怪味。
一方面,是毫不尊重观众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常识。
作为一个理科生,虽然高中时学的物理知识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但是也会在整栋楼塌陷到地下250米还保持主结构完好时觉得不对劲,更别提到了地下500米也基本没变形了(那些个边边角角和部分楼板塌陷不算事儿);会在靠几根柱子承重的地下室在下落过程中卡住受力后没塌陷时感到不对劲(对,主角团们的房子之所以暂缓在巨坑中继续下落,全靠摩擦力……);会在水下500米居然靠个塑料桶能毫发无损还全速上升时感到不对劲;会在主角团在巨坑中居然不缺光源感到不对劲(猫猫解释说,那是汽车大灯和手电筒的光源……汽车能有这种渲染效果,那可是和房子没断电时一样亮堂哪)……诸如此类,感觉智商被侮辱。
另一方面,是影片风格与所选题材的格格不入。
有李光洙,我大约可以想象这部剧会有喜剧元素,甚至可以接受完全拍成一部喜剧片。
可……导演的总基调依然是灾难片,至少是灾难片的背景,而所谓的“搞笑”,不过是在正片剧情中,通过一些言语和行为去刻意制造笑点,比如在怪异男陷入泥潭、众人抛绳营救时,其儿子直接跳入泥潭——这搞笑吗?
我特么真的是担心本来能好好救上来的,因为这小崽子跳进去直接把他爸踩入泥底了。
还有楼面倾斜李光洙要掉落时,女职员抛绳营救(对,又是绳子),中间一段大概是看对眼的粉色泡泡?
拜托,那种生死时刻,不要加入所谓“搞笑”好吗,比起男女情感变化,我更关心下一秒角色会不会挂掉(当然,后来就没这种顾虑了,因为我发现导演给予了主角团们无视任何规律的无敌光环)。
更别提,不到2小时的影片,前面半个小时不知所云了,完全看不下去。
猫猫和我解释,说这是为了将人物们联系起来,因为后面他们将被困在一处——但这不是完全可以通过主角团们自我介绍、剧情回忆串联起来吗,何必非要不顾逻辑硬凑呢,前半小时那个怪异男真的要给我看出心理阴影来了。
而边上即将倒入巨坑的房子是否处理,居然还要征求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通用的标准难道不是生命优先吗?
回头该政府理赔就理赔,该是保险公司、房产开发商的责任就追究,哪有在明知存在导致当前救援人员死亡的情况下,还征求意见,为了展示“民主”吗?
不好意思get不到,以及再次为祖国的制度优势感到了自豪。
而在人性方面,也毫无亮点。
最后披着光环的主角团们全部回归,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得知孩子死亡痛哭流涕,另一名死亡的老奶奶的家人甚至都没露面,猫猫问“所以,对于死亡的孩子还有老奶奶,就没后续的安排了?
嗯,没有。
写这篇观看记录前,意外发现导演竟然是《摩天楼》的导演,真的是,只能说一部影片的好坏,影响因素太多。
我并不是因为灾难片中加入喜剧而排斥这部影片,灾难片不是完全不能与喜剧兼容,但不是硬融,隔壁《极限挑战》就是个好例子。
这是一部既不好笑也不感人,甚至算不上平淡的影片,我个人的观感是生气(大概孕期火气大),真是白瞎了时间。
不建议观看。
就算是跑男铁粉也不建议看(李光洙居然为了这样的“影视”退出了跑男?
以及跑男团拍摄的影片都不咋的,之前看了懵智的一部电影也很一般,比不上看过的韩国影片的平均水平,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之前引进的影片质量都还不错)。
以上。
观看日期:20210919
地陷?
这也太牛皮了房子能盖在溶洞上。
不过本剧的节奏把握的还可以,但房子从那么高掉下去,竟然没解体,有点想不通。
地陷?
这也太牛皮了房子能盖在溶洞上。
不过本剧的节奏把握的还可以,但房子从那么高掉下去,竟然没解体,有点想不通。
地陷?
这也太牛皮了房子能盖在溶洞上。
不过本剧的节奏把握的还可以,但房子从那么高掉下去,竟然没解体,有点想不通。
嘲點太多了,這電影的救難隊像擺設一樣,有夠沒勁的,明明是災難片,已經災難得不合理了,連救援過程都超不合理哈哈哈哈哈到底要表達什麼,如果要表達狗血的親情就算了結果也沒有呀或患難見真情的狗血愛情也沒有呀哈哈害我中途還跑去睡午覺實在太無感了,結局也莫名奇妙,真的是黑人問號的一部假災難片🌚❓
韩国的类型片体系越来越完善,灾难片作为一个分支,大小预算都能信手拈来,本片虽然没有末日逃生的各种大场面,但在场景设计及故事创意上下足功夫,金志勋作为韩国的灾难片大拿,经历《深海之战》及《摩天楼》的资本洗礼之后,这次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业化经验以小博大,加入更多的喜剧元素,应该汲取了《极限逃生》的成功经验,节奏流畅,人物形象鲜活,但如果以科学的眼光较真的话,电影的逻辑性不免浑身bug,比如500米天坑的排水量,坠入天坑房屋的结构完整性,还有适时出现的大黄鸭水桶(完全有更合理的政府救援措施,显得严重低能的应急救援)… 可作为一部爆米花商业电影,娱乐性足够就ok了,可以让你没心没肺地度过一个半钟头也算是时间价值最大化了…更何况影片还额外附赠了关于房价的社会隐喻,普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只为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可现实终究残酷,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所有努力灰飞烟灭…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地陷》是一部灾难喜剧电影,由《摩天楼》金志勋导演,车胜元、金成钧、李光洙、南多凛主演。
讲述一幢大楼陷入地下约250米深处,新搬来的朴科长与前来温居的同事们,以及一对邻居父子被困一处,在极限的生存环境下展开自救的故事。
灾难与喜剧结合的类型,让我想起2019年曹政奭、林允儿主演的电影《极限逃生》。
这类电影比起描绘惊险刺激的宏大灾难场面,更重视娱乐性,但又比纯粹的“爆米花电影”多了一些对现实的隐喻。
有趣的一点是,《极限逃生》的主角是被困高楼,《地陷》主角则陷入地底,他们都为了得到救援而“向上”求索。
片中朴科长花了11年才有了自己的房子,在新居和同事遥望着远处买不起的公寓大楼,感叹着韩国房价的飞涨,一套公寓在半年工夫就涨了两亿韩元···而朴科长住的楼,连地板倾斜、墙壁裂缝报修都害怕房价会因此下跌。
只可惜没有深入,只是作为谈资一带而过了,后面也没有再出现。
在我看来《地陷》是一部不乏亮点,但整体稍显可惜的作品。
前30分钟铺垫较长,30分钟后才地陷,进入正题,未免太慢了些。
影片中段的自救过程虽然有趣,喜剧效果强,可算演员本身自带,而不是电影塑造的。
比如,runningman李光洙深入人心的“咣手”“帕布”人设和表演;车婶即使人在250米地下,也努力生火、搞三时三餐。
这些可能都还不算什么,好笑就行了,最被诟病一点恐怕就是结局突然出现的黄色“潜水艇”了。
突然出现的奇迹般的道具,又奇迹地将所有人飞速带离被淹没的水洞。
除了奇迹,就没办法圆这个黄色大桶的设计了。
看到它奇迹地飞速上升、出落水面的那一刻,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心情也变得有些奇怪,难道是在隐喻“潜水钟”吗?
如果看过一部韩国纪录片《潜水钟》的话···《潜水钟》记录了在世越号沉没时,试图使用潜水钟这一装备,潜入水下救援学生的民间组织被阻碍的过程。
实际的潜水钟外形(下图)跟《地陷》中的道具也有几分相似,颜色则一模一样。
纪录片中详细地解释了要如何运用潜水钟救人:“通过潜水钟下去,船内肯定还有气囊,因为这条船很大,立刻用潜水钟下去,直接接往气囊的部分,直接拿下,还有可以救人的希望,至于到底有没有希望,总得确认过才知道,这才是记者该做的吧。
”
然而潜水钟还没投入救援工作,就遭到了海警的百般阻止。
一波三折后终于协调好,刚刚入水就发现了问题,拉上来一看,设备有被割开的痕迹。
所有记者立马报道了潜水钟救援失败的新闻。
修缮好设备,第二次入水已经是凌晨3点多,终于顺利地潜入到船体附近,但因为海警绑了太多用来标记的绳子,缠在一起,又遇到海警的船撞上潜水钟作业的船······
即使潜水钟被证实潜水作业时间最长,但最终潜水钟还是被迫撤离,以救援失败告终。
现实中的潜水钟在世越号的救援行动中虚无地失败了,电影中简陋的黄色大桶却成功地将人救出,也许是个关于奇迹的美好愿望吧。
如果当时潜水钟没有经历重重阻碍,按照预想成功接入船体的话,或许也能像电影里这样,从深不可测的水底成功拯救数名学生呢?
也许可以从这一点,重新审视《地陷》的价值。
其实,有关世越号的隐喻在电影/音乐作品中常常出现:如《极限逃生》里曹政奭、林允儿在天台上用身体摆出箭头的姿势,直升机先救被困学生们的情节。
2019年的电影《生日》,全度妍、薛景求主演,就以世越号罹难者家属的身份展开,描绘失去了儿子的家庭艰难地重建生活的故事。
Red Velvet 的音乐MV《7月7日》则以奇异画风配抒情的风格,以被困船内学生视角,纪念了随世越号沉入海里的灵魂。
打动人的艺术作品,总是脱离不了现实,即使残酷的现实已是定局,我们也总是可以一次又一次,从艺术的世界里接近现实。
以为韩国灾难片会很一如既往的好看,没想到太脑残了,处处是问题,就最后那个水是怎么灌满坑的,500m大坑瞬间就注满了!
还有发生坍塌后主角不去找孩子老婆,就凭人一句话就感觉没事了,开始大吃大喝,小孩几天不吃喝还正常的活蹦乱跳,哭都哭歇菜了……下坑的时候从坑边下去??
凸显消防员智商吗?
后面用吊机把人往下吊,他是想干啥,你那个吊机有500米?
模式化的灾难喜剧,警察和消防全员废物,自救过程也毫无逻辑,卡司不错算是看个热闹~
因為“天坑”這個有趣名稱下載來看,算是個災難喜劇片,不該死的統統沒死。看看就好
二星
谁还不想买一个好社区的房子呢,还不是因为穷嘛。
小成本灾难片。无论是陷入地下的楼高,还是被困群众数量,明显可以感受出情节受预算限制。最后大黄桶的出现,像是编剧实在编不下去人为创造的条件一样,有些刻意。能看出来尽导演可能地安排了受灾群众的多样性,除了男主找到儿子那里有些动人以外,其他受灾群众的情况很难击中观众。不过,在新冠肆虐导致韩国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这类灾难片还是很有市场的。
我居然是豆瓣第一个标记这部电影的人?哈哈哈哈哈。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太烂了。是我看的第一部韩国烂片。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那么多灾难片,这部却是这个样子,没啥节奏,太失望了,太难看了。
太好笑了真的
楼顶碰碰车,祖传木凳叫花鸡,中秋给家送月饼,见面一声叔叔好,Yellow Submarine;土味反科学的灾难喜剧,市井人情挺好看
这他妈救援队是世越号原班人马吗?!
灾难片和喜剧片合体,实际上更注重娱乐性,偶尔会有点《金氏漂流记》的感觉,但与《隧道》相比则完全不是一个味道;天坑建房当可与坟头蹦迪齐名,剧情发展几乎全靠戏剧性(喜剧及奇迹)推动;全员整洁干净毫发无损经历地底500米大逃杀成功自救,隔壁《极限逃生》好歹还记得来个战损妆。这厮真的只是一部合家欢爆米花喜剧片。叫花鸡和房车成功占据C位(买不起房子可以买房车,省下的钱钱可以吃40年的鲜烤叫花鸡,算个细账果然幸福感满满)。
打着灾难片的旗号,其实还是喜剧片…本片也透漏出内核,房奴有多悲哀啊地陷@天坑.Sinkhole.2021.WEB-DL.1080p.X264.mkv
难怪看预告片很有兴趣的电影豆瓣评分却这么低…灾难片中的韩国人真是被强行降智:爸爸掉进泥糊里绳子都已经甩给他了正常做法不应该是一起拉吗?一起跳下去是因为?爸爸虽然在外面盖盖子但是不能在外面扒着桶一起上么?或者一开始搜集了那么多塑料瓶不能用起来么?为什么就开始自由泳了?还有槽点就不吐了。是搞笑片吧。最喜欢死去的小男孩救最小的小男孩那段。
真是天坑
看看光洙 这孩子到哪儿都是喜剧人
这么大的天坑,建房子不测地基么?
很好看那个黄水桶绝了,很精彩了
粗略的扫过影评才去看的片子,不是很严肃的灾难片,也相对没有那么惨烈,还以为一个没有牺牲,结果那个小男孩,和奶奶一家牺牲了啊,两个母亲的对话太让人泪目了。不同的家庭,其实还可以深挖。主角团是有主角光环的,看到他们劫后余生,虽然不太真实,但心里好受许多。看到别人说,光洙演什么都像自己,确实,希望拓宽自己的角色吧。
相当聒噪的一部片子,基本就是喜剧求生煽情一锅乱炖但是水平极其有限。很多演员虽然戏份不多但也不用像是他们中途跑路一样戏份少到完全是在应付。南多凛到底存钱来干嘛? 我真的在等一个答案。
本來應該毛骨悚然的災難片,在喜劇的包裝下,變作一家大小都適合看的合家歡電影。車勝元、金成鈞、李光洙,好比是王炸+4個2,喜劇效果直接拉滿。執著於某些劇情怎麼那麼無厘頭的觀眾,真的大可不必。喜劇就是要天馬行空、出其不意才好笑。每個笑匠都貢獻出正常實力的演技,已令到電影質量有了最基本保障,笑著討論生死等重大命題,也令到電影的後勁更足,入戲院看不虧。最後祝大家早日上車,一定要記得拿彈珠測試下地板喔!
节奏太慢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前半段的笑点密集,后半段开始气哭牛顿和剧情俗套,这种救援队要是在中国可是拼命式救人绝不会如此老实的在地面老张,大结局孩子没入镜、后续交代不清楚,开头慢结尾快,这剧本开的是酒驾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