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大九明子
主演:松雪泰子,黑木华,清水寻也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简介:本作以虚构的40多岁单身女性川嶋佳子所写日记著成的小说为蓝本,描绘了在某家公司作为派遣员工工作的佳子(松雪泰子)悲喜交加的日常生活。详细 >
疫情在家,心浮气躁,就看看这种没什么意义的流水账就挺好的。
丧丧的,苦着一张脸,自言自语,这可能就是日常,后段天使般的女同事,年轻有活力治愈感超强的黑木华(是看这部电影的动力),以及年下恋爱,纯属幻想
又是一部居然还能这么拍的电影,毫无情节和头绪,哪一段挑出来都可以一看,没那段电影也不缺什么。就是一个心态平和的四十岁大姐小确丧,过日子的各种小事,上班喝酒年下,放到豆瓣话题35岁以上的我们里绝对经不没什么关注,那些基本上能把自己摘出来发到网上的都是混的不大离的,觉得自己人五人六的其实外在有外在的焦虑内在有内在的虚空。
前半段四星,是非常舒缓、细腻的中年少女笔记,但后半段只有两星(两星都给若林小天使),为什么要给她一个这么虚无的童话结局?明明她经济独立,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身边有元气可爱一直帮助她的朋友,但结局搞得她离了男人就不能活一样😅还是非常不真实的差20岁姐弟恋,让整个电影一下变得非常没意思。
用心的穿搭 精致的家里 爱喝点小酒的情调 偏偏和女主非常违和 我一直觉得真正热爱生活的女性 即使大龄未婚无伴 也是充满魅力的 但女主只是以热爱生活为幌子试图遮蔽寂寞 从她藏不住的寂寞神情、因寂寞垮掉的脸中就能看出她有多渴望他人的陪伴 要么坦坦荡荡承认自己寂寞 要么就真的热爱生活 何必自欺欺人
7分。与《把我关起来》主题相似的一部电影,不同的是这部更加清新,以日记散文诗的方式展现女主的生活,剧情的线性相对弱一些。两部电影两个孤独的女人,一个精分出可以给自己鼓励与温暖的“好友”,一个现实生活中就有特别温暖可爱的朋友。黑木华演的好友真的太可爱了,她不仅给女主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温度,更帮助女主找到了爱情。两部电影殊途同归,如何拯救自己的孤独?最后都得依靠爱情。友谊只是治标,爱人才能治本。
如果寂寞固化成形状的话,大概就是这部电影吧。最后结尾在时隔一年若林终于给佳子过了生日,她开心得流下泪来。忍不住想,有些温柔和好意是否太过内敛和小心翼翼了呢,本来就这么寂寞的生活,更热烈些会更好吗。但是反过来,是否要求一切都恰到好处正合心意呢。例如影片中展现她与冈本的对话其实也很少。最喜欢穿蓝衣服喝完酒倒退着走路的快乐。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会想,日子就这样了吗,这样过下去到底是幸福还是寂寞呢。
看了个寂寞 黑木华太讨人喜欢了!!
仿佛是《最终幻想女孩》进阶版,表面风平浪静,内心絮絮叨叨。每次看到这种电影会感受一种超前安全感的到来:不害怕继续独身/长大/无人交流,总会等来愉快生活的每一天。阴天的午后看完真是好舒服啊,远处的半山即使被雾蒙蒙取代,还是感觉未来就在不远处。用咖啡提神,用须茶配饭,用甜酒漱口~
早晚有一天,你会理解这样的心境。
日记式电影 蛮戳我
社恐中年女性的孤单心事,感觉还是太理想化了,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和自己对话。日记里有些金句,有些太自怨自艾,而剩下的那些我觉得没必要拍那么长。保持可爱,生活不败。
几乎看睡着了
用甜酒漱口 开初我以为是指用美好的事物滋润自己然后可以让自己更加快乐更加乐观地生活的意思 看完之后却发现 虽然女主处处有小清新的举动 但骨子里还是自卑和不安全感。后来才懂 甜酒漱口 原来是苦中带甜的意思。挺闷的片子 可能是我没懂 她的孩子到底是什么 但也有好几段挺舒服的 最喜欢看她拿了花带街上给人派那里。顺便剧透一句 这电影没有反转 就是流水账。松雪泰子我是很喜欢的 但是可以看出她真的老了 导演给她加了那么多buff 比生气勃勃比灵气比少女感完全比不过黑木华。
这片名原来是“克制的酒鬼”的意思……一个多小时的碎碎念的琐碎日常,爱喝酒爱幻想喜欢男人但没有朋友的大龄女青年,其实不太能get这种人,倒是get了黑木华的可爱!若琳全片最佳~这种朋友真是给人满满的情绪价值。
雪松泰子全程努力表演”年近50也仍是少女“,跟年轻女性起腻,看到年轻男性就”恋の予感“……令人充分感觉到导演深入骨髓的年龄歧视。因为不敢自我面对所以缺乏真诚,剧作假的一逼,情绪之外全是设定,细节却一片空白(比如母子恋)。全片唯一真实的,是雪松泰子时不时露出力不从心的尴尬和疲态。
好像什么也没讲,好像讲了很多......看到一半就开始买酒。
这个说话声调听两小时真的很累,还好衣服挺好看的,黑木华光彩照人呀
等反转等大招等到片尾字幕都出了。
意外地不错,但还是有些脱节。对细枝末节的影像描写堆筑起了40代女性的情感世界,相当私人的感知和理解混杂在广泛的议题中,提到了对死亡、爱情、友情、亲情的态度但从效果上来看都只有发散没有收束。这种日记体电影写情节过于依赖爱情了吧,更希望拍成单纯的影像日记。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疫情在家,心浮气躁,就看看这种没什么意义的流水账就挺好的。
丧丧的,苦着一张脸,自言自语,这可能就是日常,后段天使般的女同事,年轻有活力治愈感超强的黑木华(是看这部电影的动力),以及年下恋爱,纯属幻想
又是一部居然还能这么拍的电影,毫无情节和头绪,哪一段挑出来都可以一看,没那段电影也不缺什么。就是一个心态平和的四十岁大姐小确丧,过日子的各种小事,上班喝酒年下,放到豆瓣话题35岁以上的我们里绝对经不没什么关注,那些基本上能把自己摘出来发到网上的都是混的不大离的,觉得自己人五人六的其实外在有外在的焦虑内在有内在的虚空。
前半段四星,是非常舒缓、细腻的中年少女笔记,但后半段只有两星(两星都给若林小天使),为什么要给她一个这么虚无的童话结局?明明她经济独立,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身边有元气可爱一直帮助她的朋友,但结局搞得她离了男人就不能活一样😅还是非常不真实的差20岁姐弟恋,让整个电影一下变得非常没意思。
用心的穿搭 精致的家里 爱喝点小酒的情调 偏偏和女主非常违和 我一直觉得真正热爱生活的女性 即使大龄未婚无伴 也是充满魅力的 但女主只是以热爱生活为幌子试图遮蔽寂寞 从她藏不住的寂寞神情、因寂寞垮掉的脸中就能看出她有多渴望他人的陪伴 要么坦坦荡荡承认自己寂寞 要么就真的热爱生活 何必自欺欺人
7分。与《把我关起来》主题相似的一部电影,不同的是这部更加清新,以日记散文诗的方式展现女主的生活,剧情的线性相对弱一些。两部电影两个孤独的女人,一个精分出可以给自己鼓励与温暖的“好友”,一个现实生活中就有特别温暖可爱的朋友。黑木华演的好友真的太可爱了,她不仅给女主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温度,更帮助女主找到了爱情。两部电影殊途同归,如何拯救自己的孤独?最后都得依靠爱情。友谊只是治标,爱人才能治本。
如果寂寞固化成形状的话,大概就是这部电影吧。最后结尾在时隔一年若林终于给佳子过了生日,她开心得流下泪来。忍不住想,有些温柔和好意是否太过内敛和小心翼翼了呢,本来就这么寂寞的生活,更热烈些会更好吗。但是反过来,是否要求一切都恰到好处正合心意呢。例如影片中展现她与冈本的对话其实也很少。最喜欢穿蓝衣服喝完酒倒退着走路的快乐。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会想,日子就这样了吗,这样过下去到底是幸福还是寂寞呢。
看了个寂寞 黑木华太讨人喜欢了!!
仿佛是《最终幻想女孩》进阶版,表面风平浪静,内心絮絮叨叨。每次看到这种电影会感受一种超前安全感的到来:不害怕继续独身/长大/无人交流,总会等来愉快生活的每一天。阴天的午后看完真是好舒服啊,远处的半山即使被雾蒙蒙取代,还是感觉未来就在不远处。用咖啡提神,用须茶配饭,用甜酒漱口~
早晚有一天,你会理解这样的心境。
日记式电影 蛮戳我
社恐中年女性的孤单心事,感觉还是太理想化了,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和自己对话。日记里有些金句,有些太自怨自艾,而剩下的那些我觉得没必要拍那么长。保持可爱,生活不败。
几乎看睡着了
用甜酒漱口 开初我以为是指用美好的事物滋润自己然后可以让自己更加快乐更加乐观地生活的意思 看完之后却发现 虽然女主处处有小清新的举动 但骨子里还是自卑和不安全感。后来才懂 甜酒漱口 原来是苦中带甜的意思。挺闷的片子 可能是我没懂 她的孩子到底是什么 但也有好几段挺舒服的 最喜欢看她拿了花带街上给人派那里。顺便剧透一句 这电影没有反转 就是流水账。松雪泰子我是很喜欢的 但是可以看出她真的老了 导演给她加了那么多buff 比生气勃勃比灵气比少女感完全比不过黑木华。
这片名原来是“克制的酒鬼”的意思……一个多小时的碎碎念的琐碎日常,爱喝酒爱幻想喜欢男人但没有朋友的大龄女青年,其实不太能get这种人,倒是get了黑木华的可爱!若琳全片最佳~这种朋友真是给人满满的情绪价值。
雪松泰子全程努力表演”年近50也仍是少女“,跟年轻女性起腻,看到年轻男性就”恋の予感“……令人充分感觉到导演深入骨髓的年龄歧视。因为不敢自我面对所以缺乏真诚,剧作假的一逼,情绪之外全是设定,细节却一片空白(比如母子恋)。全片唯一真实的,是雪松泰子时不时露出力不从心的尴尬和疲态。
好像什么也没讲,好像讲了很多......看到一半就开始买酒。
这个说话声调听两小时真的很累,还好衣服挺好看的,黑木华光彩照人呀
等反转等大招等到片尾字幕都出了。
意外地不错,但还是有些脱节。对细枝末节的影像描写堆筑起了40代女性的情感世界,相当私人的感知和理解混杂在广泛的议题中,提到了对死亡、爱情、友情、亲情的态度但从效果上来看都只有发散没有收束。这种日记体电影写情节过于依赖爱情了吧,更希望拍成单纯的影像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