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孤城

喋血孤城,常德大血战,卫战,Death and Glory in Changde

主演:吕良伟,安以轩,袁文康,杨紫,谢孟伟,范雷,刘奕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喋血孤城》剧照

喋血孤城 剧照 NO.1喋血孤城 剧照 NO.2喋血孤城 剧照 NO.3喋血孤城 剧照 NO.4喋血孤城 剧照 NO.5喋血孤城 剧照 NO.6喋血孤城 剧照 NO.13喋血孤城 剧照 NO.14喋血孤城 剧照 NO.15喋血孤城 剧照 NO.16喋血孤城 剧照 NO.17喋血孤城 剧照 NO.18喋血孤城 剧照 NO.19喋血孤城 剧照 NO.20

《喋血孤城》剧情介绍

喋血孤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3年,侵华日军为了挽救必然失败的命运,挥军进犯湘西北军事重镇常德。驻守当地的国军第74军57师临危受命,八千代号虎贲的将士在师长余程万(吕良伟 饰)带领下,准备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决一死战。 战云密布的前夜,连长冯宝华(袁文康 饰)推迟了与未婚妻婉清(安以轩 饰)的婚事以全力备战,同日军有国仇家恨的当地苗族青年黄二虎(谢孟伟 饰)踊跃参军,敌兵未至,常德军民斗志已燃!然而在日军的优势火力迫压下,德山与河伏先后失守,常德成为一座孤城。余程万下令全师与城共存亡,虎贲将士在毒气与炮火中与日军展开一寸寸土地的争夺。最终57师用覆亡的代价谱写下抗战史中不朽的一页。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女鬼桥2:怨鬼楼魔术士欧菲流浪之旅第三季真相甜蜜入侵者钢木兰异星危机惊恐超能力奶奶再爱我一次臭鼬武状元苏灿大展猴威2:滑板高手紫川之光明王地球百子第五季拓荒野女孩至高利益空中营救跨国大追捕:千里追逃整形师·脸虎胆悍将缘路终点站男爵的同桌小女生街头废物滨虎第二季无名女孩美少年侦探团皮肤之下遗弃之地鬼灭之刃上弦集结,前往锻刀村调音师

《喋血孤城》长篇影评

 1 ) 49年以来,大陆第三部正面反映国军抗战的电影

常德保卫战,是长达8年中国抗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役。

从来擅写鸳鸯蝴蝶男欢女爱题材的小说家张恨水先生,被此役之惨烈、血腥和中国军人的精忠报国、死而后已所深深震撼,写出了他文学生涯中唯一的一本报告文学式的小说《虎贲万岁》,忠实记录了国军57师余程万将军所率“虎贲”部队誓死捍卫常德,彰显所部一寸山河一寸血之伟岸、沉勇勋绩。

此役,甚至被战史家形容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之战”。

此间,埃及首都开罗,正展开同盟国巨头会议,史称“开罗会议”。

与会的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透过国际舆论获知该战场之惨烈状况,特意向与会的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询问了守城部队番号和主将姓名,并将余程万将军的名字记在备忘手册上。

《喋血孤城》,是继《血战台儿庄》、《血战昆仑关》之后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正面抗击日本帝国侵华军队的第三部影片。

此三部影片皆为大陆军方“八一电影制片厂”所创作摄制。

“虎贲”一词来源于《书经》中的《牧誓上》篇的记载:“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

”以后,“虎贲”称号成为历代英勇无敌的军队的最高荣誉。

“虎贲”这一称号,是余程万所部五十七师在上高战役(又名“锦江会战”)中浴血奋战所得。

此片观后甚觉遗憾,此殊为难得、绝佳之抗战题材,却被创作者拍得粗疏而不得要领,生生地浪费了。

令人无法理解在于全片的叙事焦点竟设置在一对男(连长)女(歌女)以及一个少年身上,并以此作为主轴动线而见诸血战过程。

然而,此三人并不具备这样统驭全片的结构性力度。

此布局构思导致首要人物余程万将军竟沦为配角。

以小见大,更需要创作者的功力。

若按此片导演思路考量,从片始连长从少年臂上撕去私缝的“虎贲”徽标表示不屑,少年对此不忿并以其精准枪法证实了“近乎”虎贲的能力,俩人因此结下战地情谊,为什么在片尾少年站立于无一人生还的战场上,未见其臂上再现“虎贲”徽标呢?!

此细节本可以郑重一用,起点睛之功效。

歌女在战役爆发后身份转为战地医院护士,歌女以前受过护士培训?

片中没有细节交待。

少年的枪法为何如此之精准,片中亦无前史细节交待。

歌女与连长的前史亦无交待,采用直接进入的方式,颇有让观众去想象此前俩人的一见钟情。

不客气地说,若将歌女与连长之感情线索包括中途回家二人交杯圆房等等场面尽数删去,断不影响此片的观赏。

片首设置余程万将军在瓦舍听歌女唱评弹段子,显然,这样的亮相极不利于人物形象塑造,当然,同好可以说这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如何如何,此方显英雄本色云云,可在大陆以往反映国共作战的影片中,类似国军军官被设置于的场面很多,极容易让人联想到过去那种不良的形象上去。

猜想大抵在于导演图省事,在一个场面中把影片的几个主要人物全部做个基本交待。

影片在凸显日寇作战之狡诈、残暴、冷血上大作文章,腥风、血水、焦土的营造,目的无非在于全力渲染此役的痛彻惨烈。

然而却产生了某种反作用,盖因几位日酋饰演者均特邀日籍资深演员出演,戏份尽管不多,但却占有主体事件炮制者之便利,加之其间表演之细腻认真,使各自角色塑造在其表演区间得以实现,给观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比照之下,余程万等国军将领颇有失色之嫌疑,其原因多在于余等将领除了在作战室分析战事以外没有更多展示角色的空间,严格而言诸将领多处于过场戏之中生努吼叫,加之戏份多被连长、歌女、少年切割瓜分,故而主要人物形象却处于失焦状态,予观者印象平平。

唯有余程万将军往战地医院巡视宣抚伤员,与一位因作战而失去双臂的战士无法握手的戏,倒是留下了印象,可就是这样一场算是成功的煽情戏,却因戏的作用力不在余身,最终也无助于此人物形象的塑造。

以此小如何见彼大?!

 2 ) 历史必须正视!

抗战,我几百万将士的鲜血不能被祭奠,却被遗忘抹黑,换之的却是对执政者的颂扬,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无法正视历史的民族很难做到真正的崛起,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3 ) 简单评价,一般

8月26日晚,在家看《喋血孤城》。

电影拍得没有立体感,镜头比较平面,内容也平淡,给观众的感受很一般。

特别是,内容选裁方面,受限于电影的表现形式,对于战争的战略战术剖析不够深入,让人有点摸不着门道。

同时,演员的表演似乎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可能跟整体情节安排有关。

 4 ) 拜托,这个不是林觉民的《与妻书》

常德会战,光看看这些片中出现的番号便知其惨烈,74军57师余程万,58师张灵甫,10军方先觉,18军胡涟。

画面不错,镜头感很强。

道具算是比较说的过去了。

挑两个小骨头,日军永远都是友坂38式步枪,拜托那时候已经很多换装77式了。

国军既然看到了M1卡宾枪,为什么没有见到汤姆森?

日本海航的零战也出现了,应该是陆军的中岛隼式,还有即使是中岛隼式也不会以一式陆攻的队形进行高空水平轰炸。

剧本太二了,要大不够大,要小有太狗血。

有点浪费这么好的题材了,尤其是最后余程万的电报,这真是最让人受不了的。

拜托,这个不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好伐!

57师于常德最后电文: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

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七十四军万岁,JIANG委员长万岁,中华MIN国万岁!

 5 ) 淡定,太淡定了!

张恨水将余程万比作唐朝“安史之乱”时主持“睢阳保卫战”的张巡,可惜《喋血孤城》对于守城之艰苦刻画不足。

按心理学来分析,人处于“内外交困”中,在交通被截断敌人炮火猛攻通讯只靠电报弹尽粮绝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感到自己被人“抛弃”了,会出现很多神经质的行为,比如心理素质差的人会自杀自残。

但此片的节奏感太缓和,缺少“高潮”,毫无紧迫感,本来很被动的故事,却拍出了“成竹在胸”的味道。

如此编剧,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逻辑。

 6 ) 他比烟火还寂寞[转]

这真是一部寂寞的影片,不管是片中人,还是院线里,好像萤火在黑暗中,倏忽寂灭。

90分钟,干净利落的节奏,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却还是勾人,因为真实。

彼时的常德,孤城一座,彼时的中国,已经退无可退。

没有人能跟我解释,偌大的影院,为何是这么小的一个厅放映,而且一天只有一场。

而那些喜剧片、那些敢死队,别人的故事就那么热闹,场次那么多,颇有夜夜笙歌的味道。

听说全国都如此。

那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

那么多事情解释不了,就像我们无法明白彼时常德四周的援军为何迟迟不至。

就像片里的余成万将军说“友军观望,援军不至”。

他比烟花还寂寞,8000子弟兵剩下不到300,奋力突围之后还被判处死刑,幸有六万常德民众为其签名求情,幸有张恨水的《虎贲万岁》,解放后,悄无声息地去了香港,死在了几个小毛贼枪下。

片里的那个清俊的小连长,可以无牵无挂地死去,不用背负太多地黑暗,不用想太多,只是自觉为民族尽忠,死后还有佳人陪伴。

而真实的版本是,参加过常德保卫战的一个军官,解放后被判反革命罪,大半生的牢狱,家破人亡,出狱后遁入空门,常去当年战友的墓地流连,喃喃自语,无人可解他比烟花还寂寞。

今年,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人是十六万,比去年多了一万,不少是青壮年。

今年,悼念南京大屠杀的人是三百人,其中还有一百是从日本飞来的反战人士。

无语,他比烟火还寂寞。

而我们呢,浑浑噩噩,犹是春闺梦里人。

原文地址:http://i.mtime.com/3672263/blog/4832790/

 7 ) 将军一去音容远

“虎贲”一词,来源于《书经》中的《牧誓上》篇: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

在常德保卫战过去67年以后的2010年,一个叫沈东的导演用一部名叫《喋血孤城》的电影试图讲述外号为“虎贲”的国军57师当年是如何象老虎一样奔向来势汹汹的狼群的。

尽管影片的制作商业气息明显,仍是带着崇敬的心情去影院观看的。

国内被称为战争片的电影本就是乏善可陈,而这一部描写的还是国军正面战场。

对抗战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会战中,守城的57师将士是如何以八千虎贲之躯对抗日本三万狡狼之众的。

即使是在销烟过后六十年的“常德会战”六十周年公祭大会上,亲历当年那场战事的中国老兵与外国记者回首往事时仍禁不住泪湿衣襟。

所有这一切,不但让人对影片充满期待,更让人对历史肃然起敬。

常德会战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外围争夺——城垣血战——城内巷战——守军突围——收复常德。

对外围战中的三个战场着力描写了何伏山坚守战,这也是全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在国内的战争片中,很少可见如此震憾的战争场景,大量近距离短镜头的使用,交织着枪炮呼啸的弹道和激烈的爆炸音效,几近让人如同亲临战场,且对炮弹击中时的效果处理也极为出色。

日本军在攻坚不成之后出动战机对国军阵地一番狂轰乱炸,炮火到处,泥肉横飞,象我这种平时看多了文艺片的人此时真是心惊胆颤,凝神屏息。

在徐家湖,河伏山和德山相继失守后,常德已经成为一座前无去路,后无援军的孤城。

守城的57师将士接到的命令是“与城共存亡”,这一纸命令也成就了虎贲将士们接下来十天悲壮凄绝的守城苦战。

影片在这一节的表现基本上是中规中矩,大概是由于导演擅长的外围作战在这无用武之地,对轻武器作战基本上就是短兵相接,倒毙无数。

即使是日本出动敢死队这一细节,似乎也未起到为剧情推波助澜的作用,倒是日本军官之间的几次对话值得回味。

日军对常德城四面门户均有进攻,尤以东西二门的战斗最为激烈,守军的反抗和日军的伤亡均大大超出了日本人的预想,炮兵轰完步兵冲,敢死队上完毒气上。

固守西门的国军亦伤亡惨重,只剩几百勇士与日军顽强抵抗。

事实上,整个57师此时都已是人员剧减,守西门中连勤杂兵等都抡起家伙跳入工事与敌奋战,师长也亲上前线喊话督战。

日军攻城不成,转而攻心,大量派发传单招降57师守军。

武士道和黄埔精神的对抗不但在枪杆子上,也在笔杆子上。

师长对日军招降传单的批注之语至今仍为在世的幸存老兵所记得,不知道为什么影片对这个细节只是一带而过,点到即止。

至日军攻入城中,两军陷入巷战,战争场面仍是可圈可点。

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反而是连长在生命朝不保夕的情况下仍可以脱身回家洞房花烛,不知道是导演的情怀过于浪漫,还是当时的守军自城破后已失偏制,各自为战。

无论如何,作为连长即使不用为新一轮的战斗进行战略布防,自然也是要坚守阵地的。

其实日军攻入城后城中境况应该是至为悲惨的,城中的房屋与人员是断断不能逃过日本人的烧杀行径的,这是他们的一贯作风。

片中仍是主打近距离的战斗场面,双方进行一屋一隅的激烈争夺,虽然守军占有熟悉地形的优势,无奈已是弹尽粮绝,筋倦力疲。

不能否认的是,陷入巷战之后,日军的火力优势及优秀的单兵作战能力完全占尽上风。

守军在几轮战斗过后,还能继续战斗的士兵不过几百人,连师长余程万都要拿着机枪参加战斗,此时的常德城已然塌了一半,战士们用最后一口气硬撑着的另一半也已是风雨飘摇。

守军面临两个选择:违反“与城共存亡”的命令突围或坚守命令直至被全歼。

影片在空城祭过后,我以为会上演最后一出压轴好戏,但此时的画面逐渐转为黑白,继而转为字幕(观众席有人大声惊呼:啊!

没了?!

)。

对于57师师长的突围,素来颇具争议,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影片就此打住?

作为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战争片,虽然这部影片远远称不上完美,但却足以令人记住它。

导演基本上秉承“把战争还给战场”的原则,从一开始就直接进入战场,干净利落于。

正如看这部电影时电影院终于“把电影院还给电影”一样,没有广告,没有预告,干净利落得令人惊讶。

影片对战争的背景的交代并不多,甚至连对白都是可以省的就省。

看得出来,导演就是想在战场上做好文章,这方面可以说他是完全成功的,至少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为里面的战斗场面和武器效果称道。

更难宁可贵的是,这部商业电影,且是八一电影厂导演拍出来的电影已然能冲出国产战争片的潜规则,士兵们不用再喊冲啊,万岁之类的文人或官人想当然的口号,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战时敌我双方的真实状况。

尤其是对日军军官形象的描绘,我认为是片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角色,日本人的武士道和军国主义通过两个军官的矛盾冲突和一言一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影片的大部分篇辐都已经落在两军对垒的武器火拼上,在对整个会战的叙事上明显不够丰满,更谈不上表现主要人物在战争状态下的心理与命运发展。

对这场会战的主角57师师长余程万,本是抱着有好戏看的心态去的,但却在关键时刻嘎然而止。

吕良伟饰演的余程万很是伟岸,但在心理戏上也只能说是流于表面,而且也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

按说,这部电影的结构绝不复杂,时空发展也并不错乱,基本上就是一个单线发展中间夹杂票房需要的儿女情长。

但导演似乎是缺乏,或者是不想把故事讲述成一个有宏大结构且气势恢宏的战争片,暂且独乐于一方战场的硝烟。

也许是因为自己看多了国外的一些战争片,我所想到的讲述常德会战的影片应该是一个纯爷们的片子,要表现国恨家仇不一定要借助有点不着边际的儿女情长(即使借助这个,也不要弄得这么肉麻撒),作为存在着的人的命运与尊严永远是战争中最能打动人的元素。

既然拍这个电影的时机已成熟,技术也不再是障碍,为什么不往更高层次走呢?

况且,常德会战绝对是值得我们的导演去大展拳脚的一段光荣之史。

常德会战距今已67年,当年幸存的83名老兵相信大多数都已不在人世。

身负荣辱于一身的余师长没有倒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这是不是身为将军的他一世的遗憾,一生的悲哀?

无论如何,在抗战胜利六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有这样的一部影片去缅怀,去纪念,去致敬。

只希望不用太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真实的抗战电影,这样,当英雄们的音容如战场上的硝烟那样渐退渐远的时候,我们还能够用这种真切的方式去表达对先烈们的一点点尊重。

 8 ) 《喋血孤城》:八千虎贲八千魂,留取丹心照武陵

“连长没了排长上,排长没了班长上…现在这里由我指挥……”二虎这段在巷战后站在一地战友尸骸上的嘶吼,看得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整部戏我感动了三次(我是一个不轻易被电影打动的人),是那种小人物为了国家民族舍生忘死的英勇,是那些至今已为很多国人忘记了的抗战英烈深深地感动了我。

好久没看到过拍得这样好的国产片,好久没看到过拍得这么认真的战争片,虽然没有宏伟广阔的大场面,但能以每一个细腻的局部场面撑起一场会战的激烈,导演的功力确实值得好好地赞上一下。

整个画面拍得相当好,战争场面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手提摄影的拍摄手法让战争场面逼真而震撼,尤其是敌我厮杀场景,爆头断肢颇为血腥,限制级的场景让战争的残酷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现场看到好多家长带着小孩子来看,我真有点替他们担心。

)声音效果也是国产片里弄得比较好的,环绕声场的包围感很强,各种枪械和爆炸的响声相当准确到位,让人有身处战场的感觉。

(当然有些开枪的声音处理得是相对夸张了一点,但这已经很不错了,起码我觉得值得期待蓝光碟的发行)具体的剧情和细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正面和反面的人物都刻画得比较成功,没有面谱化,尤其是吕良伟的表演我觉得相当到位,把一个文武兼备的将军演绎得颇具形色(形态和神色,当然整部片给他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离形神俱佳还差一点吧)。

而日军士兵和几个将领的描写也相当真实,看得出是精锐,这样更能衬托出这一仗打得多不容易。

要说遗憾,还是有不少的,不过这些都是小BUG而已,未能掩盖住整部戏的成功,唯一要提醒想去看或者即将去看的,最好之前能多多少少找些有关资料了解一下常德会战的背景,因为片里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没有作任何交代,如果不是对历史有兴趣的对于片中两军在军事上的调动和部署可能会有点迷糊。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看这部片是没有使用我手头上的赠券和会员卡,而是买了全价80元的票。

今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就这一部主旋律的片,竟然在整个广州找不到几家在上的,有的甚至公布了排期又临时改成放其他的,一问竟然说这个谁会看啊,星期六日更不会有了,想看过几天再来吧……好不容易找到这家有在黄金时段放的影院,所以我决定购买全价票,仅以微薄之力向67年前以血肉之躯抗击3万之众日军而壮烈殉国的八千虎贲致敬!

向写出这一纪实文学的作者周明致敬!

向拍出这样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电影的导演沈东致敬!

向在如今市场商业大烂片横行氛围下仍坚持播放主旋律影片的电影院致敬!

 9 ) 呼吁早日建立国家级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日

片子主要胜在题材上,作为电影本身,只能说是一部认真的诚意之作,但距离经典恐怕还是有距离的,甚至不如20多年前的《血战台儿庄》更有深度,虽然技术含量非当年可比,尤其是枪械服装道具声效摄影还是非常不错的。

诚如部分观众所言,片子缺少对常德保卫战细致全面的描写,如果在开头哪怕是利用字幕交代出常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日军占领常德的战略企图以及蒋介石为在开罗会议上说话更有分量而坚决保卫常德的战略目标都表达清楚无疑会加深观众对于本片的理解,这一点《血战台儿庄》开头的地图解说就做得非常好。

本片仅仅局限在常德太具体太细微的攻守战上,虽然很好得表现出了国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伟大的牺牲精神,但缺少宏大宏观的视角,这也许和片子的投资大小有关。

吕良伟饰演的余程万将军虽然是男一号,其实戏份并不多,更缺少层次感立体感,给人单薄呆板程序化的感觉。

作为纯粹的正规的战争片,个人感觉还是“战争让爱情走开”的好,否则只能会削弱片子的统一性,想各方都讨好却往往是哪一方都不买账。

作为反映国军正面战场抗战的正剧片,希望本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热切希望尽早看到更多更优秀的反映国军抗战的片子,因为在八年抗战中国军的牺牲真的是惊天地泣鬼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反抗异族侵略最可歌可泣的一次,那种前仆后继宁死不降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前社会所严重缺失的(当然当今社会有缺失的原因)。

真希望国家能早日建立国家级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纪念日,并成为国家的法定节日,每年有国家像公祭黄帝陵一样公祭那些阵亡的将士,既安慰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也争取全球炎黄子孙的民心。

何乐而不为?

最后回到对影片的打分上:影片题材 5 星,影片本身 3 星,综合评价:4 星。

 10 ) 山河泣血的年代,每一个牺牲都应该有一座纪念碑

1937年7月7号,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十天之后,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表达全民抗日的决心。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在这之后的八年里,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历经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等22次大会战,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总共死伤322万多人,其中将领级军官阵亡253人,包括8名上将,41名中将,71名少将,校尉级军官阵亡1万7000余人。

在那天地变色的年代,有人做了他们应该做的,甚至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事迹却不被承认,无人知晓。

还好,至少现在可以提了。

反映这些历史的影视作品本来就不算很多,而且大部分还被弄成了抗日神剧,恶心观众的同时也亵渎了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部基本上还算真实还原了史实的电影作品喋血孤城

故事背景是1943年11月至12月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常德地区进行的常德会战其中的常德保卫战。

该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影片讲述了驻守湖南常德的国民党第五十七师八千余名号为“虎贲”的将士,与三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保卫孤城常德的血泪故事。

湖湘常德,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却在那个年代因为地处军防要冲,成为中日两军必争之地,1943年10月,日军分由沙市、岳阳渡过长江和湘江合围常德。

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代号“虎贲”)奉命守城。

手握上峰“与城共存亡”的密令,师长余程万(吕良伟饰)心知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斗。

百姓全部撤离的常德无异于一座“孤城”,“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

” 这是余程万下达的的死命令,日军万万没有想到这座久攻不破的死城中,最后只剩下了不过百余名士兵。

坚守?

杀身成仁的律令不近人情,撤退?

必将背负苟且偷生的骂名。

两难抉择下,余程万手书绝笔,披挂整齐,率众突围…

历史上虎贲师长余程万率部8000守卫抵挡日军116师团30000精兵长达12天之久,部下仅剩五六十人弹尽粮绝后率部突围。

次日即带增援部队32团反攻常德,当日收复。

战后,蒋介石闻知常德失守,以违抗军令罪,下令将其送交军法处审判,后由孙连仲、王耀武等出面求情才得以释放。

但是他率部死战12天弹尽粮绝方才抗命突围确实千真万确,影片在这点上完全还原了史实。

常德保卫战,八年抗战中国军遭遇的最惨烈一役,守城8000将士仅生还80人,余程万却险些因此被送上断头台。

瑕瑜之间光荣生辉,历史将会记住“虎贲”的功勋!

著名作家张恨水曾经著有一本现代战史小说《虎贲万岁》,写的就是这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一战。

影片豆瓣评分7.3,在国产战争片里已经算很高的了,就影片本身的素质来说,我觉得略高了,但是影片还是走出了很多国产战争片的窠臼,至少,开始直面当年日军的强大,影片中日本兵不再是智商低下,短胳膊短腿的弱智,也不再是一味嗜杀的恶魔,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国军各方面素质都远不如他们,一直以来的战损比都远高于日军,基本上是几个人换日军一个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恰恰反映出虎贲出色的战斗力和顽强的作战精神,他们的誓死抵抗让日军损失惨重,迟迟达不到作战目的,最后甚至使用了化学武器还是未能破城,常德,这个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小城,成了横亘在日军面前的一道天堑。

这些,影片中都很好的展现了出来,虽然由于预算问题战斗场面不尽人意,但至少比抗日神剧可看性高太多了,而且没有胡编乱造。

影片的问题更多的是出在人物刻画和演员表演上,吕良伟饰演的余程万英气十足,一脸严肃,但是过于脸谱化,张恨水小说里那个有血有肉的余师长始终也未曾在他身上见到,袁文康、安以轩这一对儿就有点儿煽情过火,比较别扭,唯一的亮点倒是谢孟伟饰演的民兵二虎,这个形象更真实,角色有成长性,看着更舒服一些。

我倒是觉得片中扮演日军指挥官的演员演的非常好,和以前的同类型角色差别很大,算是有点惊喜。

影片在各大视频网站上都有,有时间的话找来看看吧,张恨水先生的《虎贲万岁》小说,也值得收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翻出这部八年前上映,票房惨淡的旧作推荐给大家,并不是因为影片有多优秀,而是因为有些事情,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有权知道,不应该被选择性的遗忘,至少在看到这部电影之前,我对常德会战的概念,仅仅就是书本上那冷冰冰的几个字,而在这几个字背后,是无数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是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历史,是一段段不能被忘却的纪念。

用一个今天看到的故事作为结尾:抗战期间,有个叫迈克的美国战地记者,有天他在战场上看到一个中国的娃娃兵,便走过去与他聊天。

迈克:你多大了?

中国士兵:16岁了。

迈克:你觉得这场战争能胜利吗?

中国士兵:我们一定会胜利。

迈克:那么战争胜利了,你想干什么呢?

中国士兵:那时候,我已经死了。

山河泣血的年代,每一个牺牲都应该有一座纪念碑。

《喋血孤城》短评

本片也是有好多缺点的,比如常德外围国军实际上也拼命救援了,但是无奈打不动……不过不管怎么说,能有这样的电影就是无上的好事啊。

5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推荐

不错!

7分钟前
  • 李大卫
  • 推荐

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班长死了船长上!

11分钟前
  • Tony
  • 还行

烂片,导演有心无力,剧情基本上就一句话:日本人来了,国军很英勇。没有剧情,没有战略,我倒宁愿看对着地图指指点点,可惜『师座』只嫌烟丝不好。主角们呢?主角们都在互相对问『你还好吗?我很好,他还好吗?他很不好』

13分钟前
  • 按下葫芦浮起瓢
  • 较差

14分钟前
  • 小麻雀书店
  • 很差

远不如《血战台儿庄》。主要缺点,1-再度重演国产军事片“女人登场,必定脑残”的定律;2-冯连长最后太“董存瑞”;3-最后的关键战役居然被一笔带过。当然也有优点,对日军的刻画客观但不“陆川”。本片虽然谈不上精品,但至少好过诸多恶心又科幻的国产军事片。

19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没有《血战台儿庄》好看 感觉差得还有点远

22分钟前
  • Sheldon
  • 较差

题材好 动机好 那你猜谁是水桶的短板呢~~~~~~~

24分钟前
  • 朦光
  • 还行

不爱战争题材 不过好歹这片完全与共军无关 不容易

29分钟前
  • Power_Monkey
  • 还行

7.6分,看了10分钟看不下去了,过了两天想着国产正面战场战争片这么高分,怕后面有精彩错过,硬着头皮,忍着吐快进看到最后!真是看的如鲠在喉,如芒在背!这么好的题材,拍成这个样子,送你三个字!喔腻蚂!

32分钟前
  • 随想
  • 很差

硬货

35分钟前
  • 灵武
  • 推荐

堪与金陵十三钗平齐,可见导演虽烂,还未及张导之败坏。

40分钟前
  • A.r
  • 很差

讲述得太平直了 木有起伏跌宕 本该敲扣心房的地方就这么马马虎虎过去了 于是我想说 导演有点让我瞎

42分钟前
  • 绿小草
  • 还行

看不下去。。

46分钟前
  • Kuraki
  • 还行

这片拍得真糟糕,战争的场面、攻防的组织、战斗的细节,一点都不符合军事常识,国产战争片的功力根本没法跟美帝相比,导演几乎是没任何军事知识功底;可是,这片还是特别感人,因为拍的是国军!

48分钟前
  • 打盹的拉布拉多
  • 还行

我很鸡冻

49分钟前
  • 貓王™
  • 还行

谁是叙事主人公

52分钟前
  • 三夕水
  • 较差

看了20分钟,相当差。

56分钟前
  • 罗纳肉多
  • 很差

向勇士们致敬!

1小时前
  • solitude
  • 推荐

这电影好像在电影院看的,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标记一下

1小时前
  • 迷影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