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时·过节

過時·過節,阳,Hong Kong Family

主演:谢君豪,毛舜筠,吕爵安,谈善言,袁澧林,梁祖尧,冯素波,黄梓乐,黄宝漳,张达伦,陆诗韵,卢瀚霆,周志辉,梁健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2

《过时·过节》剧照

过时·过节 剧照 NO.1过时·过节 剧照 NO.2过时·过节 剧照 NO.3过时·过节 剧照 NO.4过时·过节 剧照 NO.5过时·过节 剧照 NO.6过时·过节 剧照 NO.13过时·过节 剧照 NO.14过时·过节 剧照 NO.15过时·过节 剧照 NO.16过时·过节 剧照 NO.17过时·过节 剧照 NO.18过时·过节 剧照 NO.19过时·过节 剧照 NO.20

《过时·过节》剧情介绍

过时·过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十年前的冬至饭局是一场混乱的开端,舅父因误会与外婆关系破裂,就此拂袖而去。早已躁动不安的爸爸情绪大爆发,举刀恐吓提出离婚的妈妈,结果误伤了女儿,儿子无法原谅父亲,继而离家出走。十年过去,一家人的关系仍然结冰。表妹忽然从英国回港,带来了舅父的死讯,并希望促成一场冬至饭局,以圆死者遗愿。久违的饭局邀请,令众人检视自身与家人关系,有人决定出走,亦有人选择回来。面临瓦解的危局,正好也是这个家庭修补关系的契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为你绽放我来自北京之按下葫芦起来梨区小队娱乐之家芝瑟我的意外老公血汗拳击殖民者凯撒万岁侵入者绝不流泪兽人战争四十四只石狮子哈蜜紧急呼救第五季越狱兔第一季谁的青春不带伤路西法第四季音乐,战争与爱蜡笔小新:呼风唤雨!夕阳下的春日部男孩极速102夫君请自重爱的面包魂先婚后爱流言蜚语主席十字路口大奥我的妈啊第三季医者自医

《过时·过节》长篇影评

 1 ) 过时·过节

“人为什么是群居动物?

现在没有熊了呀”“你怕什么?

”“蟑螂”“和爸爸一起住,爸爸可以帮你赶走蟑螂”可是妈妈遇到蟑螂,爸爸仍然安坐在沙发上,没有任何反应。

他们是一家人,可是他们不能为彼此抵御些什么。

每个人都想逃离这个家,爸爸和儿子互以为只要自己不在,这个家仍能岌岌地维持。

谁错了呢?

妈妈连续不断的牢骚、爸爸的沉默不语,以及死循环。

妈妈在小杰家,得到了在家里得不到的关注——有保暖的拖鞋、手机壳上的贴纸、肩膀酸时小杰还会帮忙按摩。

她在这的气场和在家里简直判若两人。

让我不禁想象如果她成为小杰家的主人会怎么样呢?

会和新的家人发生化学反应,成为温柔循环的一环吗?

还是脱下客套的面罩后,又被柴米油盐淹没,又成为被所有人厌烦的、絮絮叨叨的主妇?

她的欣喜源于她认为对方没有必要如此对她付出,但如果成为理所当然之后呢?

知道小杰明年四月要移民之后,“为什么你从没跟我提过”,她的委屈倾涌而出,可是她没有资格,只能轻飘飘说一句“是我过界了”。

在家里丈夫也从不主动告诉她明天不能去看装修时因为明天要理发,理发是因为后天要去见工;女儿不告诉她已经失业一段时间了..没有人跟她解释因果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我很不喜欢她嫌这嫌那的态度。

在公司遇到过类似的人。

唉声叹气,见到的全都是不好,就算遇到好事,也会挑剔几句,让人想躲远远的。

结尾每个人各占一个空间,被墙壁隔开,各人有各人的心绪。

这是一餐并不团圆的团圆饭,但“有多少人就多少人一起吃吧”。

最后的镜头太漂亮了,高光!

另,亲人在身边的时候,还是多包容吧(虽然我能理解儿子的愤恨)。

但带着心结,浪费了相守的时间也很遗憾。

冬至我也好想好想回家团聚,可惜我回不去555。

螞蟻作为意象在片子里出现了很多次。

导演用鏡子来构图用了好几次,好棒。

 2 ) 《过时.过节》:探讨东亚家庭疏离的亲人关系

没想到这是导演的处女作,看来真实的力量很动人。

电影《过时·过节》由导演曾庆宏本人真实人生经历改编而成,探讨疏离的亲情关系的一次尝试,折射出由20世纪三代人组成的东亚家庭普遍在沟通与相处模式上的失败,很深刻地表达了东亚家庭亲人相处的那种别扭与窒息感。

电影名把「过时」「过节」分开,很有意思。

电影中的家庭相处方式已经过时,完成了亲人间的过节,通过过时过节这个节点来呈现故事。

搭档和我一起观看这部电影,他说很不喜欢,觉得很吵闹,难以身同感受,因为他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

而我越看越激动,到后半部分忍不住流眼泪。

实在想不到不幸的家庭也有某种相似。

同样是爱抱怨咄咄逼人以爱之名裹挟家人的妈妈,大男子主义不爱说话又内心懦弱的爸爸,一个反叛多愁善感的孩子,一个不出声长期负责传话的兄弟姐妹。

很多观众不明白为什么男主角不回家,我很理解,那件事情只是爆发点,是这个家庭长期带来的窒息感让人无力面对只想逃避。

我也是一个不回家的人。

身边很多人用各种大条道理逢年过节就对我劝说教育一番。

我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我的人生经历无法理解我的感受,他们以世俗的眼光要求我,在他们立场没有错。

导演在映后分享的那番话有让我释怀一点点。

他说很多时候选择不回家的是他们还没准备好去面对以及解决问题,等到有天他们内心觉得可以了就会回家。

真的,很多事情在当下无法放下以及解决,或许时间能帮上忙,不必过分苛责,随其自然或许更好。

正如电影最后一家人并没有在一起吃冬至饭,也没有happyending,但起码大家把话都说清楚了,可以鼓起勇气去面对。

 3 ) 接受当下,热爱生活,方能改造生活

过时,在粤语体系,是不是有其他意思,大概跟过节的意思差不多?

他,天资聪明,长相帅气,能够理智的平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调和,一次次的避免父母、姐姐在争执中遭受伤害。

当我看到他手指靠向嘴边,给姐姐一个自信的眼神,就知道他不止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的避免了很多家里的麻烦。

但这一次,他自己都没有逃脱歇斯底里发作的争吵对自己的伤害。

即便两个人分别都对他说过,你要珍惜亲人还活着的时光,至少你的亲人还在世上,他依然难以走出受到伤害时所封闭起来的自己。

直到他的父亲,再一次默默忍受了所有,主动走向了他,还好,这个世上总是有人要多付出一些,习惯沉默的人,总会更加强大吧,大概。

他,温文尔雅,从不生气着急,能够温柔的对待妻子和孩子,这一次,经济的压力,妻子的岁岁念,岳母的叨叨咕咕一点一点的累积,直到那句离婚,从本不应该先崩溃的妻子嘴里说出来,他崩溃了,拒绝了再一次受到伤害,然而,歇斯底里的妻子,像发了疯一样的激烈的情绪,点燃了他心底的怒火,这个时候,他彻底爆发了,拿着菜刀砍向了椅子,不得不通过宣泄来排解心中的愤懑。

她,温柔恬静,不愿意多说话引起父母的注意,总是默默的做一些事情帮助需要的人。

母亲强势的性格压抑了她的表达,在沉默和游荡中,她也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间,这不能帮助她融入社会,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在遇到鲜明性格的,有强烈吸引力的异性的时候,她可能会像一只飞蛾一样,不顾一切的扑过去,正是这种勇敢,让她走出了心里的分离,在一场痛哭之后,她找到了新的自己。

这没有改变她内在的什么,只不过在这种本来就美好的性格中增加了一些坚强,一些勇于尝试,这使得她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毛老师演的真好,一个绝望的主妇,一边是原生家庭给她造成的难以逆转的缺陷,一边是她被压抑的那些东西,又像魔咒一样,转加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这种矛盾,都被毛老师演绎出来了。

阳仔的母亲,不愿接受自己的丈夫,对单身的客户怀有相思,这种复杂的情绪就好比,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吃着碗里的 看着锅里的,种种不接受现实的行为,是所有人痛苦的最大根源,也就是业力所在。

在外人看来,能够养大这一双儿女,性格都不差,体贴父母,多半都是因为有一个出色的父亲,父亲性格里闪亮的东西,让这两个孩子没有受母亲的负面影响。

人们的痛苦,多半来源于执念。

被辜负,错误的选择,心有不甘的过去,这些种种造成的心里的创伤,累积的压抑,驱使着他们总要找些理将他们转嫁出去,或是残忍的指向自己的家人,或是恶语相向,发泄在无辜的路人和弱小的群体身上,他们总要,传递,不甘心让这种不好的东西烂在心里。

这何尝不是一种恶呢?

那请问,写在我们中华民族基因里的自强不息精神,什么消失的?

如果可以,每个人都应该更强大一点,用悲悯之心,化解所有苦楚。

 4 ) 好好说话和认真倾听,若能择一而为……

父亲:我不回去就是想你回去儿子:我以为我不回去,你们就相安无事……八年了,团圆的美梦还是遮蔽了现实的无奈……家庭矛盾制造机的成功无法保证合理的粉碎,在写实程度和发电本源的探究上,升华的节点又或者人物的弧光未能达标,换句话说,为了和解而和解的自我感动,只能暂时的隔绝喧嚣,而缺乏沟通的大杀器,放到明面上处理的话,则会意义非凡……结尾全景下的人物形色呈现的不错……

 5 ) 家庭中 女人的强势 给家庭带来的是灾难……

家庭饭局开始 在饭局中结束 最后各自天涯 没有和解 没有颂扬 只是自己在不同程度上各自疗伤 ,看似平淡的日常,其实充满隔阂甚至鸿沟。

以为想不沟通就能将事情淡化,其实心锁沉重,岁月也难以消磨, 开头十分钟绝对是满分戏,黑口黑面的阿玲先给整车人散播焦虑,表现了她在家庭中强势的地位 与阿真的木讷形成鲜明对比。

此处是全家人最整齐的时刻,同时也是最混乱的时刻。

八年前一顿不愉快的饭局 一家人闹的不欢而散 从此舅舅和外甥再也没有过回家 丈夫再也没有进屋里睡觉 大人们拧巴的过着日子 孩子们却在心里有了更大的伤疤 八年后的冬至 又一次家人在一个不太稳定的氛围中 坐到了一起 ……很喜欢的色调 清雅淡薄 镜头避开了香港高楼大厦的繁荣 聚焦香港的乡下 没有了都市的喧嚣 只有平静压抑的家庭往事 拧巴的家庭关系 年轻人和家人们的裂痕 大人们在辛苦的操劳 年轻人漫无目的 迷茫 在夹缝中生存 渴望家庭的温情 镜头语言非常丰富镜头,比如莫名的推镜头、手持摄影、光影流动、镜子的使用、透过窗户的拍摄、用前置物将人物框死营造压迫感. 最后一个镜头可谓神来之笔 一个镜头表达了所有人的当时的状态 父与子在夜幕的路灯下悠闲的走过镜头,看的出他们已经摒弃前嫌 达成和解 两个年轻的姑娘相聊甚欢 对她们来说 人生才刚刚开始 两位妈妈阳台上眺望远方 回味这一路走来 到底做错了什么 家庭女人的强势 势必给家庭带来的是灾难……

 6 ) 原生家庭问题的无解循环

据说是导演改编自己原生家庭的亲身经历,也是大部分家庭的生活写照。

上一代人大部分夫妻是把家庭当作是一个项目去经营,共同目标是买车买房生孩子然后等到孩子长大成家又继续循环父母的模式,但过程中出现无数问题所产生伤害与矛盾如果没有有效地解决也不断堆叠到下一代,悲观地说这是个无解的循环。

电影开始的“半个钟头”车程场景里,就有一种让人窒息的感觉。

在人物位置安排上挺恰当:手握方向盘(要操控全车人物命运)是强势的母亲阿玲;副驾驶座的儿子阿阳是父母理性沟通的调停者;后排一直看向窗外佩戴耳机将自己隔绝的女儿阿琪仿似是透明人;性格懦弱且中年失业被老婆指责也不敢出声的父亲阿真。

这里可以看出带有凌驾且自毁性格的阿玲替代了懦弱的丈夫阿真成为一家之主,也造成儿子有俄狄浦斯情结取代了父亲的角色并把父亲当作后辈,女儿则一味服从命令没有自己主见。

而且夫妻也似乎习惯在子女面前争执,这也是对子女在婚姻的认知上产生了巨大的阴影。

到达目的地外婆家后,原本被父亲抱着后来被母亲又执意要放后备箱的一盆汤圆(代表团圆)结果散落四处。

但无人敢指责母亲,只有父亲在默默收拾。

及后发现母亲的自以为是、心急、烦躁、说话刻薄、控制欲强、疑心重都是源自外婆的“真传”。

一家四口碰见舅舅阿明时,也显得很生疏。

(此处按照传统冬至应该是回男方家庭聚餐,阿真是否赘婿并没有交待清楚。

在重男轻女的中式传统家庭,都是女成员在为晚餐忙活,而男成员却在打游戏和玩耍(阿真在慢悠悠查看笔记拼盆菜)。

外婆看见后也只指责孙女阿琪不擅长做家务,而不是让大家一起帮忙。

外婆在厨房跟阿玲的对话也透露了一些家庭背景信息:二十岁左右刚出来工作的阿琪正在跟男友交往,已经开始被长辈催婚;当年阿玲也是被母亲找媒人四处相亲才找到阿真,并且母亲认为阿真没有不良嗜好及有房就是好老公,没有考虑双方性格是否匹配。

接着吐槽阿明被老婆带坏并且生意失败可能是回来借钱时,阿玲的第一反应是自责要不是自己在供房子以及丈夫失业的话应该给钱弟弟周转。

就在此刻误切伤手指而点燃了整部剧情的导火线。

外婆第一反应是怪责阿玲粗心,并且让孙子阿阳去喊舅舅阿明到自己房间拿创可贴。

率先跑来关心阿玲的是阿阳,外婆没直接让孙子阿阳去拿而是故意在考验自己儿子阿明会不会借机偷钱。

并亲自去房间查看儿子有没有偷钱,阿明感到受辱分别与母亲和姐姐争执后收拾行李出走(此前为了不被母亲看不起曾私下问姐姐阿玲借钱)。

在面对两轮争执场面以及老婆阿玲弄伤手指,阿真依旧是选择沉默不作声活在自己世界。

他也许是觉得日常的“女强人”对于这些事情能自行处理而选择了继续做个“无用”的人。

此刻阿玲不理智地提出“离婚”(阿玲目前是无收入的家庭主妇,阿真刚失业在找工作,女儿刚出来工作也需要帮忙还房子的贷款,儿子还在读中学。

)所以阿玲提出“离婚”其实是在利用自毁去想获得阿真的正面关注。

结果触碰到了阿真的逆鳞,彻底崩溃地冲进厨房拿起菜刀砍向柜子和凳子希望能让老婆阿玲停止再喊离婚。

在父母争执过程中,阿琪不知道如何面对只能躲在厨房里颤抖着打电话喊在去邻居家借创可贴的阿阳回来调停。

阿阳冲进门时恰好看到父亲把刀挥向母亲,便像长辈呵斥孩子般让父亲冷静坐下,结果换来父亲的两巴掌(这里是因为长期父子角色对调导致),阿阳自此离家出走八年未归。

这里才开始出现电影名字《过时·过节》。

电影是去年接近冬至时在香港公映,在我们广东人的传统里冬至比农历新年更重要,也是一家人吃晚饭聚会的重要时刻。

而片名中的停顿刚好一语双关,过时过节(庆祝节日的时刻)和过时/过节(过去很久的争执)。

矛盾争执的起源是金钱以及原生家庭问题,到电影结尾也似乎无法完全解决。

之后剧情交待这八年里阿真以开计程车维生,担起支付房贷的责任。

他在长年的沉默之中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最后主导回自己的人生:偿清房贷后,提出跟阿玲离婚,独自搬上佛山生活(在与前同事聚会时能看出当年是因为不舍得家人而放弃了外闯的机会)。

阿阳离家出走期间曾借住朋友家、露宿等最后凭借努力获得美国读书的奖学金毕业后回港从事游戏开发并担任创作总监,但依旧居无定所。

(此处有点不合理是中学生能离家出走并不用通过家人签名同意就能提交资料出国上大学?

)最后通过跟网友“情哥”(老爷爷)的沟通交流后,释怀了跟父亲的矛盾。

阿琪当年为了逃避面对原生家庭问题而选择跟男友结婚,结果经历短暂的婚姻后又回家与父母居住并担心被母亲责骂而隐瞒失业,每天假装出门工作。

与上一代女性是围绕家庭而活的不一样,她为了自己的未来去思考。

通过认识到周游世界的朋友诺文而受到启发最终找回自我。

而从头到尾改变不大的是阿玲,从发型和衣着打扮上比以前更硬朗。

她在别人家做钟点工(继续扮演主理家务的女性角色),企图以此觅得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状态(男主人有经济实力,儿子聪明且可爱善良)。

在得知主人家准备移民时才梦醒发现自己一直是局外人,顿时情绪低落。

而再次通过自毁的方式希望获得阿真正面关注,结果这次阿真自行提出正式离婚时,她是显得无能为力并只能够接受。

电影最后结局这家人并没能齐人吃饭,但能做到的是大家都做回自己,也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思考。

小彩蛋:剧中饰演阿阳好友“雀仔”的Anson Lo卢瀚霆与饰演外婆的冯素波撞脸,如果剧中安排雀仔是阿阳的表哥/弟是否更合适?

 7 ) 失語的男性角色和家庭冷暴力

#過時過節--許久不見的家庭題材,劇本將東亞文化家庭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總是抱怨的媽媽,失語的爸爸,默默忍受的女兒,逃離的兒子。

這組關係再往上推一代依舊成立(抱怨的外婆和收拾行李再也沒有回家的舅舅)。

--結尾是點睛之筆,有驚喜但也有遺憾。

冬至飯圍坐一桌的是家中的女人們,就如撐起這個家的其實一直是女人;而很不幸,男性角色在這個故事中不僅失語,並且最終用自我放逐的方式在家庭責任中失蹤。

驚喜在於沒有落入大團圓的俗套劇情之中,遺憾在於最後的和解令整個故事失去了支撐。

--其實很喜歡談善言那個角色的成長線。

試圖用婚姻逃離窒息的家庭環境,婚姻失敗後被迫回家,後來又不停地想通過依靠男性來擺脫現狀。

但結局她靠自己的力量登山看到的日出,預示她終於從依靠他人的死循環中走出,開始真正獨立。

--但看完電影最大的感想其實是,原來大人說一聲「對不起」真的那麼難,難到過了八年才勉強憋出一句道歉。

而家庭的影響又是那麼潛移默化,從父親到兒子身體力行地面對問題只會使用「逃避」這個解決方法。

--父母之間的冷暴力詮釋得非常准確,我差點以為導演在我家裡裝了監控,估計這是世界上許多家庭都有的普遍故事吧。

沒有愛,不如趁早離婚,不必勉強自己互相為難。

--演員都發揮得很不錯,袁澧林真的又美又靈,更加期待之後的《窄路微塵》了。

 8 ) 过节·不过时。

近些年香港屡屡拍出《麦路人》《浊水漂流》这类的苦情生活佳片,或许是香港电影的哄闹时代过去了,影人们在没有被资金疯狂追捧的情况下反而开始沉下心来,关注生活关注人情,这对当年拍惯了商业片的明星们是一个挑战。

影片在故事结构上没有瑕疵,人物设定也都合理,这就好过很多早已刻板化的港人形象和固定对白;只是八零后看惯了嘻嘻哈哈的毛舜筠,突然要接受她成了家政钟点工,气质上还是有点难以接受,不过亦不影响全片的铺排。

作为有港片情怀的八零后观众而言,其实拍的再烂,只要有那些个老演员带带戏,都是愿意捧场的,因此近些年也真是看了不少情怀烂片:《三国无双》《边缘行者》《廉政风云》…一百部里面偶尔蹦出个《追龙》,然后紧接着就拍个烂出铜锣湾的《追龙2》,搞不懂不明白,意欲何为啊?

再回到这个故事上,平平无奇的家庭琐事,八年前后的冬至团圆,没有打打杀杀没有江湖义气,就是普通人,就是把眼睛伸到父子、夫妻、母子等等华人最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始终欠子女一句对不起,子女永远欠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人物关系简单明了却情真意切,那种东方文化里最传统最古老的角色分工却在这么一个国际都市里毫不过时,原来我们几千年来从未变过,不管多少高楼大厦,无论多少科技革新,家,始终是代际传承血脉相连的利益共同体。

每逢此时,不论对错,只需感慨中华文化的根深蒂固与源远流长。

过节·不过时。

 9 ) 去欧洲的飞机上看的

爸爸失业了女儿也假装工作奶奶疑心病舅舅气走了妈妈要离婚爸爸拿起刀儿子离家出走八年女儿喜欢上流浪汉舅舅死了外甥女是唯一一个正常的最后是四个女人看两个男人吵架又看他们和好一家子神经病英文名是 Hongkong familyVR 部分有点出戏不是一个人的工作量能完成的别的都还好

 10 ) 为什么家人间会相爱相杀

最难以启齿的是心底话,最容易误解的是家人。

——《过时·过节》

常听到有人抱怨,和自己的另一半,或者是父母,或者是子女难以相处,甚至感到心力交瘁。

明明很爱自己的家人,一见面却总常常吵架。

明明深爱着对方,却变成了互相伤害。

同事或者老板关系处不好,可以离职。

可是家人之间的关系处不好,却无法割舍。

还有的朋友,同学说,家里人没什么矛盾,就是无话可说。

同一屋檐下生活,心却离得很远。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下面,我们从电影《过时·过节》中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

外婆剧中的女主角(也就是妈妈)继承了外婆的唠叨和控制型性格。

在女主小的时候,外婆就对女主说,东西要放在这里,不可以怎样。

女主面对自己的母亲,其实是比较顺从的。

但是她自己却不自觉地继承了母亲的强势与控制,这点在自己的先生和儿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外婆性格中的强势与唠叨,很可能源于她自己的母亲。

不知觉中,她已经习以为常,所以也将这些问题传给了自己的下一代。

我们性格中的很多问题,很可能源于上一辈。

时刻保存觉察,阻断问题下传。

外婆误会自己的儿子会拿她养老的钱,将儿子赶出家门。

却没想到这一次竟是与儿子的最后一次见面。

晚年在养老院里,外婆无时无刻不想念着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她终身的遗憾。

强势的人很容易冲动,而冲动常常会让人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所以,强势的人更要时刻保持觉知。

女儿女主的控制与唠叨,让自己变得格外的挑剔。

她认为自己的挑剔和强势,都是为了家人好,是对家人爱的表现。

而实际上,一个人如果对别人挑剔,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意。

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无法理解与包容别人。

剧中的女主和外婆常常抱怨自己,对自己其实是不满意的,所以也非常挑剔别人。

在女主的强势与唠叨下,女儿很反感。

女儿每天戴着耳机,逃避听妈妈的唠叨。

强势的父母,最容易培养迷茫和没有主见的子女。

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很多父母,以爱之名要求子女做这个做那个。

他们既要孩子听他们的话,又想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却没有发现自己的想法,本来就是个矛盾体。

有一次参加一个线下的大课,现场统计有80%的同学都感到很茫然,包括那些事业有成的同学。

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会有一个强势的父亲或者母亲。

因为从小父母就喜欢给他们做选择,所以成人后的他们,在没有人帮他们做选择时,会感到迷茫或者有选择困难症。

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妈宝,谈恋爱还要征求父母的想法。

强势的父母带来的最大问题,还不仅仅只是迷茫的孩子,最可怕的是培养没有想法,没有主见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成人后也很难和人沟通,没有主见的人带到亲密关系以后,会变得难以相处。

剧中的女儿在妈妈的强势,爸爸的隐藏下,变得不想长大,思想很不成熟。

所以无论是在婚姻上,工作上都一塌糊涂。

妈妈的强势与唠叨,让女儿想逃,所以女儿才会匆忙结婚,结了又离,不得已要回家,让自己回到原点。

妈妈女主是剧中的妈妈。

她并不是一个爱财如命的女人,想要的不过是丈夫多一点的关心。

而丈夫偏偏在她眼中是一个木纳的人。

女主在别人家当阿姨时,很羡慕主人家的那份关爱之情。

但她生病时,男主人会把自己的医生介绍给她。

她不舒服时,主人家的小孩会帮她按摩肩膀。

而她要的这些关心,却在家里无法感受到。

她的丈夫不会说甜言蜜语和关心她的话,她的孩子也不会主动来给她做按摩。

她希望自己成为主人家的一份子。

当听说主人全家要移民时,她不经意的说了一句,怎么没告诉她?

很快她就发现自己失礼了,因为她不是这个家的一员。

为何在自己家里,却得到她想要的那份简单的关爱呢?

其实这个世界就是一面镜子。

在主人家,她对每个人都很关心的,和颜悦色,所以主人家的人也会给她同样的回馈。

和很多人一样,她把微笑留给了外人,把脾气留给了家人。

家里的强势和唠叨,造成子女的麻木,不知道如何关心她。

她的先生并不是不关心她,她先生有一个小本本上记着要浇花,做什么事情等等。

她先生以自己特有的爱的方式关心着她,却无法活成她想要的样子。

记得有个朋友曾经对我说,不要太强势,孩子想要做什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要让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可是面对先生,她却百般挑剔。

说自己的先生工作回家,没有像邻居家的先生那样做家务。

她很难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先生是这样子的人?

他能够对孩子不强势,却无法对先生不强势。

爸爸女主的先生,为这个家里做很多事情,却不爱讲话,不懂得沟通与表达。

当发现不知道如何与对方沟通时就会选择离开,以为牺牲自己,能换来家庭的和平。

因为有一个强势的老婆,自己一讲话就会被攻击。

久而久之,爸爸变得很沉默,话越来越少。

话越来越少,就更加难得沟通,夫妻间的矛盾也就越加深刻。

剧中的妈妈过于强势,所以老公和女儿都不爱讲话,儿子离家出走后全家都不讲话,也不沟通。

妈妈的话越多,爸爸的话越少,爸爸的话越少,最后变成了半个哑巴,也就越来越不会沟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女儿在家里得不到理解,也没人可以沟通,所以总是想逃,所以才会随便嫁人,随便找工作,最后没有办法又回到了原处。

儿子在父母的一次吵架中误会了父亲,将心中积压很久的压抑之情,全部投向了爸爸,所以未成年就离家出走。

因为无法和父亲面对面,掏心窝的沟通,所以做了个AI虚拟人来模仿父亲对话。

儿子阳发明在元宇宙里戴上VR眼睛,和自己思念又无法面对的人对话。

这是儿子的硕士论文,初衷是为了解决自己与父亲的关系。

但很快他就发现,VR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只是成为自己逃避现实的安抚奶嘴。

为了让儿子回家,爸爸决定牺牲自己,离开这个家里。

但牺牲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以为牺牲了自己,可以成全家庭的幸福。

但实际上家庭是因为有你才幸福。

爸爸完全可以不离开家,儿子和解后,带着儿子一起在家里吃团圆饭。

控制型人格控制型人格通常很强势,而一个强势的人就会弱化另一半。

一方的强势,唠叨与挑剔,常常在言语中会打击另一半,久而久之,就会让对方变得软弱无能。

强势的一方,不能理解对方的软弱,更不知道对方的软弱源于自己。

这种控制型人格还会一代代传下去,带来各种家庭矛盾。

控制型人格常常会非要想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

会问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对方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不知道如何去回复他的问题,强势的一方就会不能理解,从而引发战争。

身处强势的一方,总希望能够从对方口里得到自己想知道的一切,而身处弱势的一方,却因为反应慢,或是表达能力有限,不知道如何回复,因此两者之间产生矛盾。

如果有一个强势的父亲或者母亲,他们的子女在遇到强势的人面前就会变得不爱讲话,遇到弱势的人面前就会变得很强势。

最后人类是群居动物,即便相爱相杀也要在一起,不分离。

人们总是喜欢向对方去索取,即便有矛盾也不愿意离开对方。

而人之所以会向对方索取,是因为你内在的空缺。

当一个人内在丰满以后,就不会向别人去索取了。

《过时·过节》短评

观念这东西,其实并没什么新旧的。

5分钟前
  • CobraCB
  • 还行

平遥影展6th,竟有些一一的感觉,起承转合,离神作只差一个合了,片中的妈妈和我妈简直一模一样(港人是真的辛苦,他们愿意想象台湾人 马来人甚至大陆人都比他们活的好很多)

6分钟前
  • Airplanes
  • 力荐

#6th PYIFF# 藏龙入围。前入围2022釜山亚洲电影之窗。从剧作到摄影到表演完全就是个电视剧质感的东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来看……亮点大概是里面MR的那个所谓游戏的用法,以及结尾那场戏的娃娃屋构图。另外硬要解读政治隐喻也能有一点……

8分钟前
  • 胤祥
  • 较差

每個角色之間的關係有點空洞

12分钟前
  • 黃阿金
  • 还行

不知道是年纪还没到,还是家庭问题不太一样。总是不太能完全深刻的体会。可以感受到电影是想表达东亚家庭的沟通问题,和大部分家庭会遇到的障碍;隔代的,性别的,语言的。但这种张力是我自己想象拼接的。不是这部电影的感受。感觉电影做到了告诉观众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给我们看到了这个情况。但经此而已…没有更多的内容填充。想看到更多的故事和内核。这个题材加上景都还是不错的。

15分钟前
  • Oliviaila
  • 较差

演技都好好

19分钟前
  • 相相不是俊杰
  • 推荐

佛山多好,恭喜老爸。

22分钟前
  • 留子尧
  • 推荐

过于残忍,东亚家庭ptsd如果在电影院我应该已经头10分钟就受不了走了

25分钟前
  • with
  • 还行

2023-3-20 23:40:38

30分钟前
  • mcmcmcc
  • 推荐

平淡过白滚水 毛舜筠究竟要扮几多次镜仔嘅老母?

34分钟前
  • 𝗟𝗼𝘂🩴
  • 较差

演员演技在线,故事上真的不太行

39分钟前
  • 卷卷
  • 还行

19/11/2022 @ the sky。比想像中好,可能因為戲內看到部分自己家庭的影子。開場的罵架戲和ending沒有強行大團圓的處理不錯,只是劇本方向應該去深入談討這家人到底日積月累了甚麼演變成如斯田地,而不是只集中拍全家人怎樣在鬥硬頸….

40分钟前
  • KLY
  • 还行

有幾幕的鏡頭倒是挺歐洲,剩下的就是隔靴搔癢,8年所有人都還是一個狀態?年輕演員的演技還是不行。

41分钟前
  • norris
  • 较差

overreacting式的family drama..

45分钟前
  • 三皮虎
  • 很差

依旧是近年来香港电影孜孜不倦的「家国同构」叙事。人物和剧情设置,与《人间小团圆》《黄金花》异曲同工。爹是什么时候发疯的?有幸站在2022年的人不难发现:远早于3年前,8年前的爹就疯了啊!除却「家国同构」,一家人各怀心事、难以介怀,慢慢积蓄成压抑有毒又难以拨动的氛围,又何尝不是这些年香港家庭乃至各地家庭的写照?可惜全员overacting到好似在看香港话剧团,大大削弱了现实感。没有相似经历的幸福人类应该较难进入。个人素来不喜温暖、自洽到不可信的家庭剧,反倒对撕裂的、暗流涌动者情有独钟,譬如《八月:奥色治郡》。本片适宜人群:喜欢了解hk,钟意相爱相杀的家庭剧,最重要的是——有过伴爹如伴虎的经历。映后主创观众交流全程粤语无卡顿,香港人看了直呼羡慕。#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开幕@2023.3.29广州

50分钟前
  • 小学生任赢赢
  • 推荐

很救命

55分钟前
  • 日央
  • 很差

我看到了,但这一切为什么呢?

58分钟前
  • Emma.Z
  • 较差

#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 東亞家庭的至親至疏、至愛至痛,在每一個段落裏都呈現地細膩至極,角色關係真實的迫近感令人窒息。觀影的過程好像拔牙,不斷挑起生活的陣痛記憶,痛過去後,大口呼吸。对读《雨打芭蕉》,同样一個講著廣東話的盤根錯節的家庭,父親與丈夫的符號很巧合由謝君豪填充著,令我错愕。3.29

1小时前
  • 熱煙帶雲
  • 力荐

年轻导演的第二部正式指导片,拍摄上充满了青涩,年轻演员的演技确实一言难尽,但是两个实力派演员谢君豪和毛舜筠被用得尴尬而滥情,就有点拯救不了了。立意很好,最平易动人的家庭情感剧恰恰是最容易翻车的,因为要从很平常的场景中找到共情的点,整部片围绕这个家庭的矛盾争议迎来最后一顿团年饭的高潮结束,但是剧情的共情点确实很不打动,甚至有点摸不着头脑,导演想表达很多东西,却力发不往一处,很想探讨很想共情,但是却有点自顾自说。

1小时前
  • Jay先生
  • 还行

父母吵架儿子就离家八年?离婚女子依然傻白甜跟人耍?懒得打字,一个个莫名其妙的生硬人设全都立不住啊,呵呵

1小时前
  • @大月半子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