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讲诉一个能透视牌面的赌徒通过掌握这个技巧在全世界的赌场大赚特赚的故事。
他从一本印度的不用眼睛看东西的人的故事得到启发,学习瑜伽以及关注对于自身的感受。
他把钱全部捐给慈善机构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一生。
剧情中值得关注的是亨利第一次通过不断练习透视获得能力从而在赌场赚钱以后,并没有感到高兴即使自己原本是多么贪婪想要更多钱,当然他父亲给他的遗产其实也不少。
他把钱撒到街道被警察训斥后,决定从事慈善做更有意义的事。
故事中人物表情和心理活动等内容都会被角色直接通过语言念出。
就像是每个角色都在对着镜头的观众进行一段自述加表演。
在短短40分钟内汇聚了大量台词,角色快速的换装和制片场景的替换,主体节奏是非常快。
非常快速的告诉观众一个比较精巧的故事。
作为2024奥斯卡获奖作品,改编自罗尔德•达尔的短篇故事,导演是韦斯•安德森。
W.A.带来的一则小品,看的还蛮有趣的,我更倾向于看(当然对这部作品来说也许不应该用“看”这个动词)W.A.妙趣的短片。
这部短片有三个明显的特质:套娃,舞台剧置景,和表达方式。
套娃作家在Gipsy House-亨利在派对-加尔各答的医生-蒙着眼也能看见的老人-瑜伽大师,我们跟随着一个个不同人物的口述了解故事的过程,可以被形容为一层一层打开套娃,又一层一层合上它们。
当然这也是W.A.一直喜欢的把戏,但在这部短片中却分外有趣,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把5层套娃浓缩在一部38分钟的短片中;二是所有的叙事场景全部是舞台剧式的置景;三是讲故事的独特方式,而后两者正是短片另外两个明显的特质。
舞台剧置景W.A.在最近的《小行星城》中,将他对这种舞台置景的审美偏好发挥到了过度的程度。
但与《小行星城》中摄影机连续的横移不同,在这部短片中,几乎所有镜头都是固定机位拍摄的,甚至“工作人员”就直接在画面中切换舞台装置。
如果《小行星城》是连环画,那么《亨利·休格》就是连幕间都给你看的舞台剧。
我并不认为W.A.是所谓的“对称狂魔”,我觉得他对这种舞台剧置景方式的热爱才是“疯魔”。
表达方式但我不讨厌《亨利·休格》中的这种置景,我认为这来源于这部短片非常神奇的表达方式/视角。
这是一种与普通观影完全不同的视角,在正常的观影经验里观众所扮演的其实是摄像机的角色,但在这部影片中观众更像是一个阅读小说的读者。
而影片中的角色也呈现出小说人物一样的口吻,甚至不去展现叙述者所描述的画面,而是展现叙述者进行描述这一行为本身。
实质上是与其他电影逆向而行的,通常电影的方法是将文本立体化,而这部电影反其道将影像平面化。
做这样一个尝试,仅仅阅读电影台词的文本,是否能在大脑中构成与电影画面类似的场景。
而这一切都可以是为了主题服务的。
亨利·休格通过磨练专注力,习得了“不用眼睛也可以看见东西,视力通过身体的其他部分完成“的神奇本领。
这本身就非常符合阅读小说的经验,人们通过阅读文字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图像。
我并未读过原作者Roald Dahl的作品,但我认为W.A.成功地把38分钟的影像平面化为了等时长的阅读体验,即我读了W.A.读的Roald Dahl的作品。
我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去亲自读Roald Dahl的原作了,这就是改编和原作互相成就的感觉吧。
还有一些调侃和冷幽默的设计,W.A.的老手艺了,另外布景里有一副画很像乔治·布拉克,一个从印象主义走到立体主义的画家,私以为这也和影片本身隐隐有所呼应。
所以W.A.能不能少搞点小行星城,多整点亨利·休格啊?
独特美学探讨复杂生活——《韦斯·安德森的罗尔德·达尔》今天聊聊美国系列电影《韦斯·安德森的罗尔德·达尔》。
这是由韦斯·安德森执导、基于罗尔德·达尔的故事制作的四部Netflix短片之一,全部在同一周内连续四天发布:2023年9月27日/28日/29日/30日。
四部短片合起来被称为《韦斯·安德森的罗尔德·达尔》。
四部短片分别是2023年9月27日发布第1部分《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2023年9月28日发布第2部分《天鹅》;2023年9月29日发布第3部分《捕鼠人》;2023年9月30日发布第4部分《毒》。
达尔创作了众多短片,然而安德森的短片却以其精心挑选和策划的特点脱颖而出,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这些故事以人类的温柔或残忍能力为核心,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个人驱动。
在银幕上,几乎没有其他性别的动态被突显,这些故事主要围绕男孩和男人展开,他们的生活常常与动物的生活相互交织,以至于有时候角色被描绘成动物的化身,与之紧密相连,就像《天鹅》中可怜的彼得·沃森一样。
自从他的最新电影《布达佩斯大酒店》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之后,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将韦斯·安德森视为模型艺术家、玩具房和拼装模型的代表。
虽然他经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塑造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作品仅仅是关于模型和玩具的。
相反,这种手法只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人性、爱情和社会等主题的独特见解的一种方式。
在他丰富多彩的形式主义背后,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总是探讨一些沉重的主题,例如生命的意义、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人性的复杂性等。
这些短片没有固定的顺序,没有按照戏剧发行的选集,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来概括它们。
但是,我建议从发布顺序开始观看。
这些短片在多场表演中接力传递叙事,通过长镜头瞬间将我们从一个生活故事带入了另一个生活故事。
四部短片看起来就像一部电影一样,它们彼此之间非常契合。
其中,《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魔幻故事,《天鹅》是一部充满悲伤的故事,《捕鼠人》则是一部有趣的故事,而《毒药》是一部令人兴奋的故事。
这套短片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依然秉持着对故事阅读体验的尊重,它激发的依然是我们的想象力。
故事中,道具是虚构的,很多情节只在独白中分享,而视觉效果的变化却总是不期而至。
所有演员都直接对着镜头讲话,充当叙述者和角色。
他们说话的语调很少,语速非常快。
你是否会突然发现场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者道具胡子竟然被主角摘下,交给了画面边缘的一位静默的舞台工作人员?
这些短片仿佛拥有生命,它们以一种非常接近戏剧的方式演绎着生活的种种可能,与现代电影的拍摄手法大相径庭。
安德森不再局限于将故事搬上舞台,而是通过强制性的视角和摄影机的自由缰绳,打破了戏剧的创作极限,创造艺术品。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
片名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 (2023),别名亨利·舒格的神奇故事。
这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戏剧,亨利·苏格是一个富有的人,他过着肤浅、毫无意义的生活,并不断寻找目标。
当他看到一个关于一位大师的故事时,他的好奇心被激起,大师拥有非凡的能力,无需用眼睛就能看东西,于是亨利·苏格踏上了求道之旅。
亨利·苏格渐渐从一个疲惫不堪、道德可疑的角色转变为一个真正寻求精神启蒙的人。
这部电影堪称韦斯·安德森风格的杰出代表,巧妙地将舞台剧的元素融入其中,呈现出一部极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在电影中,每一个道具、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可以在瞬间变换,展现出不同的情境和氛围。
通过巧妙地运用道具和场景转换,电影的叙事流程如同一个无缝的一次性镜头,流畅而自然。
整部电影如同一个精彩纷呈的舞台剧,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打磨,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情感。
这部中长篇电影深入探讨了一系列令人着迷的主题,其中包括成功、贪婪以及超越人类的力量。
导演巧妙地将这些主题融入故事情节中,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我们对于成就与欲望的永恒追求。
《天鹅》
片名The Swan (2023)。
这部短片改编自罗尔德·达尔的青少年题材短篇故事,它以真实事件报道为灵感来源,生动地展示了一个聪明而瘦小的男孩如何被两个高大无知的恶霸无情地纠缠,儿童欺凌和虐待动物的问题被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冲击。
《天鹅》是一场残酷、可怕且悲惨的叙事,描绘了一种无端且无拘无束的暴力升级,这种升级如同冰冷的利刃,深深地刺入观众的心中。
故事的叙述者以一种近乎演讲的方式,将观众带入这个令人胆寒的世界。
这也是安德森根据达尔的作品制作的四部短片中最严肃的故事。
它没有回避生活的残酷,也没有美化人性的光辉。
故事像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舞台剧一样展开,迅速将观众带入彼得的困境中。
他只是一个在观鸟的小男孩,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被一对名叫厄尼和雷蒙德的恶霸监视着。
他们拿着步枪出去杀鸟,很快,厄尼和雷蒙德走近彼得,他们把他的双手绑起来,开始以一种令人胆寒的方式折磨他。
小男孩必须依靠他的智慧才能摆脱他们的控制。
鲁珀特·弗兰德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报道了屏幕上所展现的一切,他模仿了年轻男孩之间的对话。
看着一个年长的男人如此漫不经心地逐字逐句地描述一个关于小男孩的故事的每一个细节,这既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又充满了滑稽感。
鲁珀特·弗兰德不仅仅是一个叙述者,更像是一个引导者,他帮助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影片的最后。
当彼得的双手被绑住的时候,一种不安的感觉就像黑暗的阴影一样蔓延开来,人们的心中开始飞速地闪过无数个恶意的场景,想象着厄尼可能会对可怜的彼得造成怎样的伤害。
阿萨·詹宁斯在影片中没有一句对白,但他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却有效地传达了彼得面对霸凌者的无助和恐惧。
随着厄尼变得越来越令人讨厌,彼得的恐惧也逐渐转化成了愤怒和傲慢。
这种变化被快速而生动地反映在场景的转换上,彼得的蓝色短裤和毛衣被全黑的衣服所取代,象征着他内心的变化和成长。
《天鹅》以其极简主义和禁锢感,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摄影师罗曼·科波拉运用独特的摄影技巧,将摄影机置于狭窄的灌木丛小径上,匆匆忙忙地行驶,仿佛是在追寻着什么,又像是在逃避着什么。
这种拍摄手法不仅展示了影片的紧张氛围,也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故事的紧迫性。
鲁珀特·弗兰德一人分饰三角,扮演了三个孩子的说话部分,其中包括可怜的彼得·沃森。
值得一提的是,安德森在影片中让朋友的叙述者声称自己是彼得,这一点在短篇小说中并没有出现。
就主题深度而言,《天鹅》无疑是四部作品中最具震撼力的电影。
它以锐利的目光深入探索了儿童的悖论本性,揭示了人性中复杂而微妙的层面。
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像彼得·沃森这样的孩子,他们聪明、善良、敏感,充满了纯真与善良。
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像厄尼这样的男孩,他们粗鲁、邪恶,对待比自己更小、更弱的人毫无怜悯之心。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儿童的世界,思考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捕鼠人》
片名The Rat Catcher (2023),别名捕鼠者 / 杀鼠之鼠。
本片改编自罗尔德·达尔鲜为人知的短篇故事,讲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名专业灭鼠人,他出现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庄,打算杀死那里的老鼠。
这些老鼠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威胁,让村民们感到十分恐慌。
这部短片令人心生不安,它不仅仅因为鼠人那诡异的形象,更因为它揭示了一种可怕的解决方式。
电影通过明确传达关于虐待动物和对某些物种的蔑视,来唤起观众对人类虐待问题的深思。
它勇敢地将人类虐待问题置于镜头下,展现了一种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即人类如何应对自身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
加油站的燃料品牌是Repton,这是向罗尔德·达尔在雷普顿公立学校读书时的致敬。
《毒》
片名 Poison (2023),别名毒药 / 心腹之毒。
这是罗尔德·达尔的短篇小说《毒药》的第四次改编,故事先前已有英语版的《毒》(1958)和《毒》(1980),以及德语版的《Vergif》(1975)。
在这部电影中,哈里正在阅读中国古典小说《金瓶梅》。
与《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相比,《毒》的摄影更为简单,但同样出色。
导演通过快速的剪辑和生动的镜头语言,将德夫·帕特尔的口才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带领观众快速了解了这个疯狂故事中的一切,让我们感受到了蛇可能躺在朋友哈里肚子上的惊悚。
哈里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
他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保持着一种傲慢和优越感。
这种偏执狂急剧地转变为了对一位温柔的印度教医生的愤怒,强化了戏剧冲突。
,跟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好,跟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好,跟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跟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好,跟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好,跟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好,跟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好,跟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好,跟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好
7月份,当我看到威尼斯电影节的介绍里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我愣了一下。
这是达尔的故事!!
他们居然改编了这篇故事!
这篇短篇小说相比与达尔的巧克力工厂,狐狸爸爸来说,非常非常的没名气,不是达尔真爱粉,谁会想到改编它呢?
再一看,韦斯安德森导演。
果然。
近年来,达尔的长篇作品已经有了不少导演改编,但我私心最认可韦斯安德森,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我能看出来他也在狂热地迷恋着达尔那种有一点疯疯癫癫、无比幽默,又无拘无束的写作风格,并且想要在自己的作品里呈现这一特色。
我最喜欢韦斯安德森的作品是《青春年少》,这一部虽然表面上和达尔没什么关系,但是几乎完美的呈现了达尔特有的幽默和荒诞,主人公Fisher完全是个从达尔故事里走出来的人。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确信韦斯安德森抓住了达尔的魅力所在,已经可以自创新篇而味道不减,因此他可以名正言顺地称自己为“达尔文化遗产继承人”了。
想必达尔的版权商想法与我一样,不然我们也看不到韦斯这次的四个短片了。
我心里的罗尔德达尔是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达尔是那种会站在你家门口对你坏笑的白发老头,头戴毛茸茸的黑色圆顶帽,身穿古板的棕色卡其布西装,手里却拄着一个红白色的糖果拐杖,旁边有一条脏兮兮的小白狗凶巴巴地朝你叫。
最关键的是,你在这时候一定是个不到10岁的小孩,傻乎乎的看着门口这位怪人,你咬着手指甲,只穿了一只袜子,正在考虑要不要大喊:妈,有人找你!
但你不会叫的。
你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老头的魅力像面包店的新鲜出炉的蛋糕一样席卷了你,你站在那里,他微笑着,盯着你的眼睛说:“我走累了,能请我进来喝杯茶吗?
”这一幕采自明天出版社的罗尔德达尔作品典藏的介绍语,我在小学时贪婪地阅读了无数遍这一套书,并且做了无数次梦希望我是那个小孩。
我现在仍可以告诉你詹姆斯和大仙桃的故事,小乔治的魔药,丹尼怎么成为世界冠军。
但是我们必须打住了,不然这篇影评就成了我对罗尔德达尔的表白信二号。
转回这部短片!!!!
舞台剧+无感情说书的诡异组合,我不能想出比这种形式更贴近原著的改编了,韦斯安德森太爱达尔了,台词原封不动还不够,甚至达尔的心理描写也要照搬给观众看。
对于我这样的达尔狂热粉来说,这样的改编无疑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看到开头和结尾的达尔,在他最喜欢的吉卜赛小屋里坐着,四周是他最喜欢的黄色,对我讲起他的写作习惯: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我也是!
)吃一块巧克力(达尔的最爱!
)我的偶像,我最喜欢的作家复活了,并且有生来第一次,对着我说话!
停停停,不说达尔了,来说亨利休格。
居然评论有人说故事平平,感觉不到达尔的魔力?
你们果然是长成大人了。
开个玩笑,但是当我第一次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差点把自己憋死长时间屏住呼吸,太精彩啦!
后面亨利休格变装那一段,浪漫又荒唐,像一个密谋着送小孩圣诞礼物的007一样,如果说短片有缺点,我猜就是这一段实在太短,没让我体会到那种看到合情合理的荒唐情节的喜悦。
台词也完全可以念的慢一点,让我们琢磨琢磨达尔的灵动文字(但一些人又要说无聊了)。
我不能说这是完美改编,在我们原著粉里眼里怎么可能有完美改编呢,我可以挑出一百个和我读书时想象中不一致的细节,但是韦斯安德森的这一部短片,我觉得已经足够了。
韦斯·安德森编剧、导演的《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高度忠实还原了挪威裔英国小说家罗尔德·达尔的同名中篇小说。
作为Netflix出品的41分钟短剧,安德森用四个层层叠叠嵌套的奇怪而奥秘横溢的套娃故事,重塑了一出精致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冒险故事。
我们可以从这个意外又幽默的故事里发现诸多的趣味,这不仅仅是导演一贯的电影美学的体现。
从《布达佩斯大饭店》到《小行星城》再到《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安德森把形式和内容高度集合在一起,洋溢着陌生而熟悉的对称艺术趣味,故事的发展一定需要破坏平衡,才能有动力向前推动,神奇的是本片最不缺的就是神奇和破坏。
你相信世界上有人不用眼睛就能看到东西吗?
亨利·休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就做到了。
从一本尘封多年的医疗笔记中,亨利了解到一段惊世骇俗的往事:通过练习瑜伽,印度人莫哈特闭上双眼也能看见世间万物。
一个电石火光般的灵感在亨利的大脑里炸开,他要利用笔记里的奥秘,横扫全世界赌场的财富,然而结局却出人意料。
亨利·休格最终选择了用“不劳而获”的财富,去做慈善事业,拯救了诸多儿童的生命,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这个结局,将一个本来是贪婪的赌徒,彻底改造为“善人”。
这与原著作者的人生阅历,有相当的关系。
原著作者罗尔德·达尔作为北欧背景的二战飞行员、间谍,足迹遍布全球,看惯了、听到了大千世界的各种真真假假的神奇故事。
他又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吹梦巨人》等让他获得了广泛的荣誉。
罗尔德·达尔也曾经为007电影撰写剧本,他与007有着某些相似度,甚至包括传说中他曾经多次色诱他国女特工。
亨利·休格是经常出没在高端社交场合的花花公子,偶然间读到了充满奥妙的笔记本,相信并且尝试了不用看也能透视一切的能力,从而将财富进行了巧妙又美好的投资。
导演采取绘本风格的饱和色调,固定机位拍摄舞台剧风格的呈现方式,甚至可以出现工作人员在布景,彻底打破第四面墙,让故事中的角色一再对观众说话,各种心里话非常坦荡自然的表达。
在四个可以独立的小品中,每一场都有一个主要的讲述者(说书人),专注着推动情节的发展,至于观众是否相信,那就全凭借缘分了。
本片充满着自反性叙事的快感,与鲁迅的《故事新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我们也可以体味到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的轻盈。
本故事也可以当做是在构拟的城市里发生着的奇幻传说。
罗尔德·达尔也是故事的角色,他在片头就告诉观众他在撰写这个故事,观众时刻能提醒自己这是一个刻意引导的“间离效果”明显的电影。
至于如何理解亨利·休格,观众大可以发散思维。
那本笔记,来自印度。
印度人的一切,都曾经被大英帝国所攫取,就连大英帝国的名字也来自于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
从瑜伽的超级专注力,到穿透式发现世界的一切,从马戏团成员到亨利·休格,跨越了平凡人的视力范畴,从更高维度看这个世界的运转,很有在四维空间看“这个世界”运转的玄妙。
全世界的赌场里的赌资,完全就是权贵者从全世界掠夺而得,亨利·休格散尽这些财富本质上是个人对世界不公的校正,然而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最终最多也只是盗亦有道的现代罗宾汉。
这并非是牵强附会的解读,毕竟作者和导演都是把本故事作为元叙事文本来创作。
当好莱坞大片纷纷用数码技术追求奇观、为观众“造梦”时,韦斯·安德森这部短片有点向平面回归,并且戏谑地展露电影的制作过程,刻意让观众保持清醒,知道自己在看被制造出来的幻境。
虽然这种逆潮流的拍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没有太大创新,倒是片中散落的艺术品,让人反思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总得来说这部片子与其说是电影,更像是一件不那么先锋的当代艺术影像作品。
背景有点像亨利卢梭的画风,很适合这部短片追求的装饰效果,但如果电影只追求华丽,那和壁纸有什么区别?
家具很Art Deco,床头的抽象画有点像康定斯基,如果说抽象画让人反思绘画的本质,那么在这部片子里,似乎只是形式的点缀,烛光里的卷福虽然挺美,但拉图尔的烛光题材绘画更美,所以这部片子是电影感的绘画吗?
背景的抽象画不知道是不是乔治布拉克的,立体主义的打破、重组与这个镜头的精致构图形成反差,也有点反讽
窗边的雕塑有点像芭芭拉・赫普沃斯的作品,但平面化的镜头语言,消解了雕塑立体的美,同样沦为这间Art Deco样板房的一个点缀,故事里的人物也挺平面化,仿佛也和家具一样,是故事的纸片代言人
背景也有一幅抽象画,但这几个人物的对称构图,很像古典宗教绘画,甚至给庄家还打上了“圣光”,他背后拿酒杯的老头造型很像丘吉尔,他心想:我没台词,就是个壁花少年
背景也有一副抽象风景,门框形成了第二重画框,指示着这间屋子的景深也是假的
这件木雕和前面窗边的不知是否同一作者。
这俩实在般配,希望以后也多多合作!
24 Short Film Recommendations from Wes Anderso为纪念《亨利·休格的奇妙故事》成为2023年letterboxd评分最高的真人短片,导演韦斯·安德森列出了自己最为推荐的短片片单。
豆列: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7960861/
沙漠中的西蒙 (1965)7.91965 / 墨西哥 / 剧情 短片 历史 / 路易斯·布努埃尔 / 克劳迪奥·布鲁克 西尔维娅·皮纳尔
三个女儿 (1961)暂无评分1961 / 印度 / 剧情 喜剧 / 萨蒂亚吉特·雷伊 / Chandana Banerjee Nripati Chatterjee
环法万岁 (1962)8.31962 / 法国 / 纪录片 短片 运动 / 路易·马勒 Louis Malle / Jean Bobet
房屋是黑的 (1963)8.81963 / 伊朗 / 纪录片 短片 / 芙茹弗·法洛克扎德 / 芙茹弗·法洛克扎德 艾布拉希姆·格勒斯坦
那不勒斯的黄金 (1954)7.71954 / 意大利 / 喜剧 / 维托里奥·德西卡 / 托托 莉安拉·卡雷尔
吃口香糖的女孩 (1976)7.31976 / 英国 / 短片 / John Smith
预备..开始..嗖!
(1955)暂无评分1955 / 美国 / 喜剧 动画 短片 家庭 / Chuck Jones / 保罗·朱利安
十的次方 (1977)8.71977 / 美国 / 纪录片 短片 / 查尔斯·伊姆斯 雷·伊姆斯 / 菲利普·莫里森
三艳嬉春 (1962)8.11962 / 意大利 法国 / 喜剧 爱情 奇幻 / 维托里奥·德西卡 费德里科·费里尼 马里奥·莫尼切利 卢基诺·维斯康蒂 / 玛丽莎·苏尼纳斯 Germano Gilioli
彼德与狼 (2006)8.02006 / 英国 波兰 挪威 墨西哥 / 剧情 动画 短片 / 苏西·邓普顿
巴黎,我爱你 (2006)8.32006 / 法国 列支敦士登 瑞士 德国 美国 / 剧情 喜剧 爱情 /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伊桑·科恩 乔尔·科恩 格斯·范·桑特 汤姆·提克威 沃尔特·塞勒斯 亚历山大·佩恩 杜可风 热拉尔·德帕迪约 阿方索·卡隆 诹访敦彦 希尔万·肖默 韦斯·克雷文 伊莎贝尔·科赛特 顾伦德·查达哈 文森佐·纳塔利 / 朱丽叶·比诺什 威廉·达福
私语时刻 (2000)8.02000 / 澳大利亚 / 剧情 短片 / 简·坎皮恩 Gerard Lee / David Benton Ann Burriman
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2018)8.52018 / 美国 / 剧情 喜剧 爱情 悬疑 歌舞 西部 / 伊桑·科恩 乔尔·科恩 / 哈利·米尔林 佐伊·卡赞
大都会传奇 (1989)7.21989 / 美国 / 剧情 喜剧 爱情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马丁·斯科塞斯 伍迪·艾伦 / 伍迪·艾伦 米娅·法罗
Very Nice, Very Nice (1961)8.01961 / 加拿大 / 短片 / Arthur Lipsett
灵眼 (1966)暂无评分1966 / 美国 / 纪录片 短片 / 布莱恩·德·帕尔玛 / 大卫·霍克尼 杰弗里·斯蒂尔
六发子弹的手枪 (2004)7.82004 / 英国 爱尔兰 / 短片 / 马丁·麦克唐纳 / 布莱丹·格里森 Rúaidhrí Conroy
安托万与柯莱特 (1962)7.91962 / 法国 / 剧情 喜剧 短片 / 弗朗索瓦·特吕弗 / 让-皮埃尔·利奥德 玛丽-弗朗丝·皮西尔
华丽的咏叹 (1987)7.51987 / 英国 / 剧情 喜剧 音乐 / 罗伯特·奥特曼 布鲁斯·贝尔斯福德 比尔·布赖登 让-吕克·戈达尔 德里克·贾曼 弗兰克·罗达姆 尼古拉斯·罗伊格 肯·罗素 查尔斯·斯特里奇 朱利安·邓波 / 泰莉莎·拉塞尔 巴克·亨利
该死的托比 (1968)7.41968 / 意大利 法国 / 剧情 恐怖 / 费德里科·费里尼 / 萨尔沃·兰多内 特伦斯·斯坦普
欢愉 (1952)8.21952 / 法国 / 剧情 喜剧 / 马克斯·奥菲尔斯 / 克洛德·多芬 加比·莫尔莱
神秘列车 (1989)8.11989 / 日本 美国 / 剧情 喜剧 犯罪 / 吉姆·贾木许 / 永濑正敏 工藤夕贵
假如你确定每天可以入账五万英镑,那么你的金钱观会和原来完全不一样。
假如你确定哪一天会死亡,那么你的时间观会和原来完全不一样。
假如你确定谁是命中注定的爱人,那么你的爱情观又会是怎样?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从反面探讨了生命的不确定性这一主题——假如没有不确定性,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存在?
没有不确定性,万事万物都可以推算出唯一的可能性,也就是最优选。
那样的话,人就像一个拧好发条的钟,按部就班一直走到停转之时。
意念归零,万念俱毁。
佛教认为,意念产生世界。
你看见什么,由你的意念决定。
没了念想,也就和世界划清了界限。
意念归零,你眼里的世界已不复存在。
韦斯安德森的画面调色一直迷死人。
但这部电影实在太简陋了。
干脆导演拉把椅子坐下来,把原著故事读一遍得了。
故事太精彩,看完电影立马去找原著。
最近正好在了解灵修、冥想、大脑sliver method这方面的东西,亨利·休格这个故事正好切中这个主题,让我更偏向冥想可视化是真实存在的与宇宙的互动。
如果有长期练习冥想的朋友,希望可以给我更多真实的分享。
大脑中的Alpha层真的如我们现代灵修圈所属的那样,可以通过冥想把心中所想具象化并且带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实现吗?
信徒们非常肯定说是,但是我还不是狂热到那样,还是非常理性地掂量持观望态度,也不确定现实中有没有少数不夸大且真实地分享自身感受而又刚好看到了韦斯安德森这套短片而上来分享感受的朋友,欢迎你和我讨论
这个是这几个短片里最棒的没有之一
你自己能看懂这玩意吗?
Interesting~戏中戏套娃,把真人也当定格玩儿~
风格叙事很有导演个人风格,但真的从剧情讲不至于这么高的分。
超能力的练成
特别像这几个演员陪安德森玩过家家 卷福换装那段笑死/综合最近安德森的创作来看 空间越来越舞台化 或者说已经成为了舞台 场景更加精心打造 文本越来越庞大 这种打破第四堵墙的做法 本身有趣 但似乎越来越让观众间离 如同之前安德森的采访说的那样 他每次都会尝试新的东西 估计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吧 没办法 安德森粉 无脑支持吧
韦斯安德森真是个天才童话家
影像、戏剧与文学都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讲故事的手段。一部“没有”主角的电影,真正的亨利休格从未现身;一部另类的成人童话,也许只有上了年纪才能将自己从这些无比美好的故事中抽离出来、审视它们
故弄玄虚
这要命的形式感、引人入胜的套娃结构、确定性的探讨。。。
Dev Patel真的适合演戏吗……
专注真的能提升身心健康
a coloured Hindu doll or sth.
还是不太懂这种有声书式的表达方式以及其中一些表演的必要性。这一部比天鹅那部场景设计复杂非常多,有些布景真得非常漂亮,尤其是丛林那一部分。我看着这个睡着了三次(也就是说从数据上说我看了四次,大数据可能会猜我喜欢),那种没有太多波澜的快速语速真的很适合催眠,推荐给失眠的人。
很有意思的“瑜伽广告”一则:对金钱的“欲望”驱使其练就了“平静”的绝活,到头来“欲望”不再,达成目的的同时目的本身也被推翻了。
我推荐,雷曼兄弟三部曲!
没有魔法,用小把戏变个魔术吧。
没有高潮的叙事,台词与旁白杂揉却又泾渭分明。改编小说的另类方式。
No fun in watching.
又回到了最初的舞台剧版本,演员的台词功底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