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
Hannah,汉娜的日与夜(港),汉娜的失序人生(台),鲸,The Whale
导演:安德烈·帕劳洛
主演:夏洛特·兰普林,安德烈·维尔姆斯,斯蒂芬妮·凡·维,西蒙·毕斯乔普,杰西卡·范汉,法图·特拉奥雷,简·贝尔萨兹,卢卡·艾瓦伦内,Thomas Demarez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7
简介:影片细致地刻画了一个忘记了自己身份的女人,如何在自我否定和现实之间摇摆不定。汉娜是一名普通的家政女工,闲暇时间在表演训练班上课,家里养着一条狗,生活看似简单平静,没有人知道她其实过着破碎的人生:她的丈夫入狱、儿子不肯与其相认、陌生人不断叨扰……汉娜独自一人承受着其后果, 她不断地拒绝接受真相,现实生活越来越分崩离..详细 >
导演留白的太多。 反倒让人抓不住头绪,丈夫为什么入狱,儿子为什么不理下他们,丈夫为什么说不原谅儿子,为什么Simon的妈妈会找上门来?疑点太多,比起讲述一个孤独女人的片子,更像是悬疑片,只提出问题,却不解答,实在是让人摸不到头脑。对我来说就是一部没有拍完的片子...
孤寂,绝望,一个人的电影。
为Rampling奶奶疯狂打 call
无互文下的情绪白描极致,关于「不被需要者」的逐步消散。百合去掉花芯会延长花期,但仍可随时被丢弃。送走的人,狗,漏水的隔层,未成功的排演,注销的会员卡,死亡的鲸鱼,生活不可控的一种版本。
3.5;静态的伪扁平化与动态的缓慢定义了镜头语言——所以摄影究竟是自成体系还是单调呢?把一半精力都放在聆听上了以至于几乎完全忽略剧情(不过据说本来也没有什么情节?),得出的结论就是本片一定拿不了声音奖;若跟近期看的新片做比较,《肉与灵》就是把本片最后的鲸鱼置于开头然后弃之不用。
真是完完全全兰普林一人舞台,非常独角戏了,表演连台词都很少用到,表情、动作、场景转换,一个人的孤寂静默哀伤,真的不在于电影本身如何了,是演员个人的表演能力魅力力量感的整体体现。
完全沒有掩飾甚至加重的衰老外貌,一個抬眼就讓人心裡難受。Rampling一個人就是一齣戲,鬱鬱但也好堅持好好活著
那些破碎、疏离的、隐隐作痛的生命。兰普林那张理性的,实则深藏着饱和过度的感性,精通“控制”这门艺术的脸,始终吸引我。很久没有跟随这样类型的闷片,不热衷快速的蒙太奇,观者和剧中人经历着相同的时间况味,经历种种细节中的细节,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日与夜,慢慢入骨,每一个外在都是内心的。在地铁的那些镜头,也让我想到曾在上海的时光。
期待过高的独角戏,
一分当然要直接加给兰普林女士。另一分不知该加还是该减……就是刻意增强环境音这一点到了相当极致的程度,所以极有压迫感,尤其是最后一幕和第一幕,外界的声音成为另一个始终在场的演员,和这个孤独的老女人唱唯一的对手戏。这是关于状态、而非故事的电影,所以电影语言和声音和表演的程度很纯粹。
被动孤立后,如何自处?或挽救或自怜或放逐?——能够探讨这么细枝末节的人的境遇,是欧洲电影人奢侈的幸福
安静自有力量,阴暗和明亮的对比,一个人行走于各个空间,她的心事猜不透,才让所有的情绪淹没在生活的角落,沉默却喧嚣。
夏洛特兰普林,一个用皱纹都能演戏的影后。没有太多的台词,没有什么配乐,也没有什么剧情铺垫,电影传递的那种孤独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汉娜在厕所里哭得我喘不上气
分不出是因为衰老还是因为孤独或者两者互相成就最终成了这个样子 生活失控了吗 生活什么时候受人掌控过//观众通过镜头注视汉娜的难堪 欣赏兰普林生出的每一条皱纹 然后被困在她的境遇里被带领着体验她的感受//应该是部私人化电影//我被积攒起的所有情绪和期待只能随着演职人员列表自我消解//是比较高等级的三星评价
看不懂
3.5stars 穿越大半個杭州來看Rampling。那些鏡(玻璃)中畫面,是深處的孤獨,是一道深淵。
兰普林的表演加一星,真的是每一条皱纹都会演戏,一个眼神就能表现情绪,太神了。电影本身极度白描,没什么bgm台词和情节,重点都在演员。慢慢的与社会切断一切联系,极度孤独,极度无助,就像搁浅的鲸
完美的表演和完美的开场。影片最聪明的一点就在于充分表现或者说是过分夸张外部世界的热闹,例如地铁,地铁里的艺人,泳池,泳池里的喧闹,来于汉娜的寂寥无声的生活对比。舞台剧式的表演,纪录片式的表演。
完全是兰普林个人的独角戏,用后背、用发丝都能演戏的戏骨。只是影片本身留白过多,导致呈现不出完整的故事,只能由支离破碎的片段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