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看过惊声尖笑,里面恶搞了《天兆》,当时还以为是纯粹的恶搞。
直到最近几天偶然看了《天兆》后。
天哪,我简直无法理解这帮外星人。
他们有先进的飞船,拥有隐形技术,却舍不得让他们的侦察兵穿件衣服,配置一把像样的武器。
而且居然智力低下,对门没什么办法。
甚至对于破坏一扇门。
亲,你确定不是来搞笑的?
他们这群雄心勃勃企图占领地球的的外星人,使用过唯一的武器是双手,很不幸被主角切断了几根手指,手掌中间有一个尖刺,令人意外的是,它的作用并不是用于抓挠或者注射毒液,而是喷射有毒烟雾,我觉得它需要的是一个囊状物,而不是一根刺。
最后,最大的亮点就是,这些家伙的对于他们要占据的星球居然调查不足,他们用裸露的皮肤接触对他们足以致命的水,亲,你可以去买套潜水服,雨衣也行啊。
不要告诉我你们连宇航服也没有。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些外星人,最合理的解释是,他们的星球貌似科技有某些方面的断层或者脱节。
严重缺乏军事经验。
这部影片和以神秘的麦田圆圈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外星人的故事。
似乎在中国,片名基本翻译为《天兆》。
影片让我想起了汤姆.克鲁斯的《世界之战》,主人公都是一个父亲的形象。
似乎西方的电影比较倾向突出父亲这一形象,比如电影《后天》等。
这部电影的外星人个子很高很丑,靠毒气来伤害别人。
但却似乎连木板钉上的门窗都打不开,我想要我,都一撞就撞开那把铁锹顶住的门了。
外星人还怕水,那如果下雨天,他们是没有办法来地球的。
看来他们对地球的考察不够完备。
外星人最后牵强地从地球暂时撤军了,比《世界之战》中被细菌感染的外星人的结果还简单。
总之,虽然片子情节比较牵强,但这样以神秘的麦田圆圈背景的电影,还是能满足我们大多数人的好奇心的。
因为这个世界终究是那样广阔与神秘,有很多我们想要探究的东西
一个人重温了《天兆》。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在cctv6看的片子。
这么久之后依然触动了我。
我觉得这个片子很优雅。
追求剧情或者外星人特效的人根本不需要看这样的片子。
看看《异形》之类的就可以的。
这个片子和《人工智能》应该是同一种类型。
就像叙述一个带着美好面具的恐怖故事,然后告诉你只是个梦,打开门还是阳光明媚。
我喜欢小女孩抱紧她哥哥说,我不要你死。
这两个孩子沉寂,懂事,让人疼惜。
片子的温情无处不在。
有这样的儿女,以及一座像童话一样的房子,一个妻子,谁不愿相信是上帝的垂怜。
直到妻子的死亡。
身为牧师的他开始再也不祈祷。
他说我一辈子再也不会花一分钟去祈祷。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和儿子女儿还有弟弟在吃饭,就在他们认为末日来临最后的晚餐上。
牧师和弟弟的交谈中,那几句话让我特别难受。
他说,有些人遇到好的事情,相信是奇迹,是上天的眷顾,是某种有人在暗自关心的征兆,有些人遇到觉得是单纯的好运气,而一切还是只能靠自己。
无疑他曾经是第一种人,而当妻子死去,儿子有哮喘,女儿对事物有着奇怪的敏感,他变成了第二种人。
这个片子到处都是思考。
一边它不停给你看到生活的美好,比如儿子的懂事,女儿的乖巧,甚至是房子周围的风景如画,一边它给你看那些缺憾。
比如身为牧师,妻子却意外丧生,再比如女儿总是说的那句话,水被污染了。
这些缺憾是致命的,致命到让你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
你不明白为什么你如此虔诚地信仰着上帝,而上帝似乎从来没有给过你一丝一毫的眷顾。
这个片子不是你随随便便就能看懂它。
它的剧情很简单,外星人来了,我们打败了他们。
他们怕水。
可是然后呢。
它是关于信仰的一种探讨。
我绝望过吗,我怀疑过吗,我应该继续相信吗。
影片的最后,牧师的弟弟恰好是个棒球手,女儿恰好对水敏感,家里处处都是喝了一半的水杯子,儿子有哮喘,没有吸入毒气。
最后的最后,他重新做回了牧师。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大抵如此。
我喜欢导演对信仰的探讨。
《单行道》中王菲唱,一路上有人太早看透生命的线条命运的玄妙/有人太晚觉悟冥冥中该来则来无处可逃 。
这个片子让我觉得温暖。
妈的,被天真快乐的理工科蠢白人拉着看这煞笔电影,看到沙马兰的名字我已经崩溃了,出于i人的礼节还是没有回绝导致看完彻底崩溃。
叙事矫揉造作且衔接极其混乱,小男孩的设定也谜之让人不爽。
能看得出沙马兰有意想营造某种意识流vibe,也刻意让人物透出某种木木的创伤后的忧郁,但手法却相当弱智,有着东施效颦的拙劣。
整部电影节奏在太拖沓和太仓促之间反复横跳,且一度让人幻视为同志家庭。
至于外星人的设定到底有多傻逼多矛盾我都不想描述了...与房屋相关的白昼场景还算好看(仅视觉角度而言),典型的美式农场地区房屋,满当当的房间,印花壁纸,某种棕黄色调的滤镜,我通常喜欢观看这种画面和环境设定。
但也可能是潜意识里因为"浪费将近两小时被拉着看一个大傻逼电影真令人郁闷"而努力找补一些东西来让自己觉得好一些。
当一部电影太过傻逼,但是电影本身却有点子年头了,其傻逼程度就常被宽恕,辅以一些vintage的视觉体验。
但无论如何总而言之,沙马兰显然就是个纯煞笔,这个结论在十几年前不小心在电视上看了他的《水中女妖》后就定下了。
The sixth sense是否名副其实还有待商榷,但沙马兰是个煞笔的事实无法改变。
如果你爱沙马兰,祝你俩天下第一好。
男主角长的挺壮,就跟终结者类型似的,但不自信,做事软绵绵,说话还不利索。
两个小朋友,小一点的小女对喝的自来水水质敏感,要求苛刻,认为味道不对,可能她有味觉洁癖!
大一点的男孩,应该是先天呼吸困难,需要随身携带辅助的药物时不时吸两口才能喘气均匀。
那个女警员看着怪欠的,不想多说。
他们家有两条狗,一条失控被插死了,另一条应该是被外星人啃了。
外星人有变色龙的特点,会改变肤色,所以晚上看不见,除非它想让人类看到。
男主角用锋利的餐刀剁掉外星人的手指,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血迹,既然外星人是血肉之躯,应该身体组织手指都是含有水分的,那为什么还怕水呢,难道类似于蛞蝓怕盐?
难不成外星人的细胞都是不需要水的?
这么扯?
那个男二号不知道和男主怎么个关系,没细看,反正是个过气退伍的运动员,也有劲,用棒球棒揍外星人,但感觉他怎么使不上劲呀!
外星人不是敏捷的不得了,怎么被揍了还反应这么迟钝,气急败坏用鸡爪子喷气体毒小孩。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外星人也是生物,那是靠什么气体维持自身身体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的呀!
男主回头那会儿我以为去找水管子开自来水冲外星人呢!
根本不是,乏味。
桌子上的杯子倒的是真有规律,不但不掉下来,倾斜角度还是一样的,杯子口的方向按照受力是该口朝外吗?
真是扯呀!
加起来没有一瓶矿泉水的水量洒出来居然还把外星人给流死了。
为什么不把断了的手指这块人体组织拿去国家的科研机构做细胞层面的观察,看看组织的构成是啥岂不更了解外星人的组成构造。
前面外星人不出现,各种找,恨不得找出来,看看为何物!
后面外星人主动来了,各种躲,为啥不把孩子藏好,再一边报警,一边两个大老爷们直接拿武器干躺外星人啊,这么怂的吗?
这麦田怪圈怎么形成的,到底也没说,就外星人这个笨样,连门窗都靠蛮劲闯进来,能造出来麦田怪圈?
那个破对讲机是在考验人的智商吗?
男孩在超市搞了个地理地图还是从哪弄的外星人插图手册绘本,端在手里看,觉得故事和自己家吻合的都成指导圣经了,问题是谁写的这本书呀!
怎么故事就照着演是吗?
男主角的妻子貌似不幸遇到车祸,肚子里还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不应该更可怜,九死一生才活下来的吗?
为啥男主明显更心疼儿子,儿子是老大,肯定先出生的,不知道这都是什么逻辑。
整个故事乱七八糟,一塌糊涂,就给一颗星吧。
这一颗星是送给两个孩子用望远镜看天空那里,画面还是很美好的,妹妹的头靠在哥哥的肩头,还有一处妹妹给电视的声音增加看起来也挺好的。
其余的就没啥出彩的地方了。
天兆 (2002)6.52002 / 美国 / 剧情 科幻 悬疑 惊悚 / M·奈特·沙马兰 / 梅尔·吉布森 华金·菲尼克斯这个片子我只能给一颗星,不能再多了!
太差了吧!
当我要写影评时,找了半天,没有在类型里找到喜剧片这个分类,哈哈。
这其实是一部家庭喜剧,温馨的,有思考的,通过主题来表现一个和睦家庭透出的欢乐。
喜剧是什么?
让你笑的就是喜剧,有拙劣的,而这部是高明的。
主题描述了,在那个事件,那个视角的故事,并且表现出上述所说。
非常新颖,非常厉害。
之所以给4星,因为缺少5星电影的光芒。
说白了还有点不够。
奈特•沙马兰的又一力作,由梅尔•吉布森领衔主演。
我个人可以说是非常喜欢这部小成本惊悚片,导演营造恐怖气氛的能力令人叹服。
这部影片以热门的麦田怪圈为题材,并将之与外星人联系了起来。
在主人公家的麦田出现怪圈之后,一系列恐怖事件接踵而至,使人们陷入了恐慌。
虽然怀着对外星人的巨大恐惧,但这一家人仍然尽力做好防范,以求逃过此劫。
全片外星人只不过在最后才出来了一下,其它毫无特效和大场面,但导演善于利用声音营造恐怖气氛。
其中全家人躲在屋子,听到外星人入侵房子时弄出的一系列声响这段最值得称道,因为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是最深的,所以虽看不见外面的情景,但心中的恐惧伴随着这些声音仍然有增无减。
本片不像其它惊悚片一样只重惊吓,不重情节。
这部影片里虽隐含了一些对于宗教信仰的思考,但细节的处理与情节的呼应令人叫绝。
主人公妻子在临死时叮嘱其弟用力挥棒,而后正是用球棒击倒了外星人;小男孩从小患哮喘,被外星人劫持并施放毒气时恰巧病发,暂时停止了呼吸,逃过一劫;小女孩则从小对水很敏感,容不得一点杂质,所以屋子里经常摆满了大杯小杯的水,而外星人是怕水的,在其倒地撞翻水杯时一命呜呼。
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的,看到最后终于释怀了。
影片没有那种很科幻的场面,写实性较强,让人觉得就如同发生在真实生活中一样,并禁不住想象我们自己到那时会怎么办。
我觉得个说这个电影差的人以后完全没有必要在看电影了,这部电影本来就是打着科幻片的旗号的文艺片,如果你在看的过程中一直抱着一种看世界大战般心情是绝对体会不到影片的内涵和精妙之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部电影可以定性为惊悚片或悬疑片,在我看来如果你深入影片当中,在外星人出现的那一刻一定会不自觉的打个冷禅吧..总之本片绝对是个好电影。
是不是所有影片都要对讲述的内容进行滴水不漏的解释?
那和欧美的恐怖片(相比于日本的)有什么区别。。
所以没有必要去指责影片没有解释清楚外星人的事情。
其实,这正是导演的本意。
那他为什么没有解释呢?
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全片几乎所有镜头都是在描述那一家子。
对于外界的描述仅仅是一些零碎的电视报道,而不巧的是电视里又没有科学家等令人信服的解释,相反,是更多令人恐惧的画面(ufo悬浮、绿色外星人出没),这就显而易见导演的意图就是让我们能够跟随那四个人去沉浸的恐惧的氛围中。
当我们身处郊区,靠近麦圈,而又没有人给我们合理的解释,我想这是相当恐怖的。
导演本不想去解释什么外星人。
他就是想把我们带进主人公的生活,和他一起体会当时的恐惧,和伟大的父爱。
这点上奈特沙马兰渲染气氛相当高明,当那个电视里绿色外星人出现时,我反正是很害怕的一振。
后来地下室的那段和出来后碰见外星人的那段,简直让我无法呼吸。
当你好不容易击退了外星人,父子/女平安。
你会有时间去想什么外星人的解释么??
从一个残缺的家庭视角,去面对外星人入侵。
世界末日外星人入侵题材,没有使用宏大的场景,没有体现渺小的地球人如何反抗,没有巨大的太空飞船,没有爆炸没有激光,没有“理应”看到的一切。
只看到一个小家庭的恐惧、无助、绝望。
真实地体现了一个父亲在面对“不可战胜”的敌人时的变化。
父亲原本是个神职人员,在爱妻车祸过世后,渐渐地远离了神的怀抱,直到外星人入侵,他彻底成了“无神伦者”,不再祈祷。
又名: 生命的符号导演: 奈特 希亚马兰 (M. Night Shyamalan)主演: 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 / Joaquin Phoenix / Rory Culkin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上映年度: 2002imdb链接: tt0286106
气氛营造得很棒。外星人来袭时地,球人和主要人物的淡定反映也符合我的想象。而且我也一直觉得外星人不会像肉食恐龙一样强大。他们不过是另外一个品种的生物。也许比我们稍稍强一点,但不会对我们的世界了解太多。虽然特效做得有点囧,但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所有的东西都铺垫好了,却没有故事可以展开
麦田怪圈怎么写的像韩国字?外星人思密达?
ufo爱好者最讨厌的就是强行把外星人和宗教捆绑的神棍啊
【4】沙马兰是在讲述凡人如何重塑信仰,以及现代媒介的恐怖力量。场面调度与气氛营造依旧出众,而科幻元素只是锦上添花的外衣,实质可以是任何形态的入侵,所以最后外星人以实体登场反倒有所弱化影片。
最后真的有外星人。
我们对声响所知甚少,是某些持续居住在电影里的在场生物的行动。孩童放弃原本懒惰和疲惫的姿势:他们选择蜷缩在沙发或床上。而地板传来一连串的影子(这几个人的确想要揭示背后的形象..)可是环境失去了原有的情感时刻: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掩盖住,包括声音,只能在图像出演//衣橱间的杂耍戏。可是窗户与门也很重要。
声音的表现力太强了... /// 关于信仰什么的 /// (齐聚萝莉正太少年大叔还有..异型) /// 囧点: poor alien..
其实还行, 男二是我的菜, 当初看角斗士的时候就觉得他和乔纳森很像, 这部电影里还是很像,哈哈
被吓到了。#2020.8.20重看,四星变两星。
作为一部单纯的科幻电影来看,《天兆》无疑是蹩脚和简陋的,仅有的“麦田圈”、“外星人”和“飞碟”这三个科幻元素毫无亮点,狼狈到让人觉得可笑;然而和《超时空接触》一样,电影本质上是一部讨论信仰、审判和救赎的宗教电影,外星人只是邪恶的一种表象,而战胜邪恶,需要信仰、爱和勇气的力量。是谁在冥冥之中安排神父一家多灾多难的际遇?是谁让神父儿子在关键时刻哮喘发作躲过毒气吸入?又是谁施展威能,让强大的外星入侵者突然之间毫无征兆地落荒而逃?答案不言而喻:在异星入侵的审判日,但凡信仰虔诚、英勇无畏、谦卑忏悔的人类必被得救。电影《天兆》在气氛营造上的确可圈可点,不安、沉重和神秘感纵贯全片,神日迫临前的神秘天兆和黑夜鬼影,让这种不安和焦灼的情绪透过了屏幕,让观众陪着一起感受着,这大祸临头前的惶惶不可终日。
前一半还行,到最后挺囧,恐怖气氛倒是还成,我小时候(啥)看时是被吓了一小跳
上帝如果不展示怜悯,人类就会怀疑上帝的存在,遗忘,甚至辱骂。灵魂如果不经历考验,自我就会忽视灵魂的高尚,懦弱,甚至崩溃。一切征兆都有它的指引,一切信念都有它的意义。毁灭与消亡,那只是结果,不是过程。恐惧与迷失,这才是根源,更是启示。放弃活下去的念头,那比真正的死亡,还要让人沮丧。抱着视觉猎奇心态的人一定会对本片大失所望,因为《惊兆》的拍摄重心根本不是怪物,而是人,是人在面对末日灾难与未知力量时内心的剧烈变化,这远比拍摄外星人和宇宙飞船有意思。沙马兰的切入点简直刁钻至极,他试图通过神父这个角色来探讨信仰的本质。外星人出现其实是另一种神迹,妻子死亡→不信上帝→儿子复活→重信上帝,面对未知的恐惧,向另一种未知求助,这就是信仰,一种出于生存本能的敬畏。什么是先知,就是在征兆出现时,第一个察觉到的人。
微惊悚的外星人来的那一夜。关于一个中年丧偶的耶稣教神父的故事。
明明是个科幻片,非要拍成惊悚片是什么意思……老套的故事,失去信仰的爸爸为了孩子重拾信仰。外星人挫成这样也是够囧的了………结尾有些许感动,有些事真的是注定的,巧合的。。那个叫Bo的小朋友太可爱了,尤其扭屁股时……
失败,看了半天也等不到外星人。
沙马兰特别擅长塑造大自然的无形恐惧来对人的压迫和影响,因此我们对外星人的了解实在是很少,因为他要表达的不是这些。而是一个家庭命运下的纽带联系还有那最后拼凑成密码的征兆,仿佛让原本外星入侵这一恐惧再更高层次地将这种力量放大了。
引影友Alfredo先生的形容,這是一個媒體形塑恐懼實體的寓言,莫怪乎怪物真的走出螢幕,是如此叫戲內戲外的觀眾感到漏氣……
导演极力要证明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因为s所以b。本片外星人绝对是史上最sb的一批,比火星人侵略地球的那批还sb
堂堂外星人居然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