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是剧中人的邂逅。
“上世纪八十年代,特立独行的江路年近不惑依然孑然一身,当遇到心目中喜欢的男子,她主动地展开了追求……”(晕我背得了这句预告了)这个故事开始于一见钟情,在喜剧交错的开头中,男女主角相遇了,女子衣着时尚、一头波浪卷,洒脱地笑一路;男子骑着摩托飒爽而来,摘下头盔,一双历尽风霜却不减阳刚的眼神。
在演绎上,蒋雯丽是外露的、释放的,举手投足中挥洒着熟女的味道,不是黑木瞳那种氤氲的闷骚,而是明媚的火焰;孙淳却是在另一层道行上诠释成熟,表演不露痕迹,不事雕琢、略带疲沓,却把握住了文艺中年的魅力和鳏夫的忧郁。
这两个人遇到一起,仿佛广袤海洋上的漂流太久的两片花瓣,遇到了能惊艳和欣赏彼此的颜色。
一见钟情是观众的惊喜。
不仅仅对两位主演的欣赏,还有一系列出彩的配角,堪称模范丈夫的范明不仅在语音上、甚至在肢体细节上,都精准表现了沪上男人的风采;视帝林永健甘当绿叶,把猥琐领导的每一丝坏心思和妒忌心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有固执的婆婆、叛逆期的女儿、再寻常不过的姐姐……许多人物形象都极富存在感。
主创者着墨在“八十年代中年恋”这个被忽视的角落,不紧不慢,没有意识形态渲染,没有房奴蜗居式的悲惨控诉,有着繁密的准婆媳之间的斗法,却没有沦入港剧式的形式主义。
充实的生活质感把一个个细节浸染得有滋有味。
一见钟情是再而衰、三而竭。
如果能忍受夸张的翘舌音,你会发现大陆流行音乐中的许多瑰宝;如果能接受冗长缓慢的节奏,你会品评出许多大陆剧的滋味。
——可惜连我这种伪大陆剧迷都没坚持看完。
后面有些过于拖沓,不过电视剧嘛,不必像电影那样一口吃完,绝大多数电视剧还是陪伴在饭桌边、床榻前的佐料,包括优秀的电视剧。
我忍不住改了电视剧名,换一个相反的形容词,矛盾地加上引号。
又是一部让男人汗颜的作品,前半段及中间都显得厚重饱满,有浓烈生活气息,唯结局显得过于敷衍,有草草了事的嫌疑。
到底什么是幸福,这个简简单单的词不但每个人理解不同,对于男人和女女两大性别而言,理解得更是泾渭分明。
用剧中台词说:“男人的心长在肠子上,一泡屎就拉出去了,女人要是爱上一个男人,可以为他去死,更不要提什么寂寞了。
”也许是过于突出剧中女性角色的伟大,编剧将许多女人碰到的问题综合起来加在角色身上,处理世间第一难题的婆媳关系,引导孩子的青春逆反期,塑造儿童一生的人格基础,纠结于丈夫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落后观念,前提是,婆婆还不是自己丈夫的母亲,而是前岳母,孩子也不是自己的孩子,是丈夫和前妻所生,对自己仇视的青少年,而多年前的一个迫不得已的污点竟然不能得到一个受害者的待遇,反倒直接破坏了情感基础,双方关系坠入冰点。
一般的女人早跑了,第一关都过不去,而这个江路硬是过通关,虽然最终换来的是令人心寒的结局(结尾纯属虚构,编剧编不下去硬编的结果),幸福,在这里就变成了苦难。
剧中角色不可小觑,当广而告之。
蒋雯丽,中国目前最好的女演员,尤其在电视剧领域,无人能出其右,疏离一下近年来她的作品,《中国式离婚》、《金婚》、还有这部《幸福来敲门》,三个角色既具有浓烈生活气息,又兼具艺术张力,而且对于角色细微差别诠释得丝丝入扣,很多演员演了一辈子戏,都没有一个让人记住的角色,而蒋雯丽在电视领域至少就有三个。
孙淳,一个男人最好的时候,睿智,深沉,低调却有着难以隐藏的魅力。
最爱还是那个《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曲教官,太有号召力了,难怪国民党会败。
在这部作品里,作为衬托者,暴露了男人弱点和通病,角色虽让人有些生厌,但塑造的演员就算是成功了。
喜欢剧中他说话的腔调,身形打扮,不屑的眼神,型男一枚。
刘莉莉,具有容嬷嬷般硬朗的气质,缺少一个好剧本,不然一定可以让全国观众胆寒,每当剧中看到她生气前,汗毛都能竖立起来。
范明,最最亲爱的邢捕头,好久不见。
现在化身一个上海小男人,低眉顺眼,慈眉善目,家务全包,还要负责幽默娱乐的部分,女人嫁给他,比嫁给宋宇生强多了。
姥姥,一个先抑后扬的角色,刚开始就是个容嬷嬷,后来回归了,可不管之前还是之后,对待孩子方面,都是个合格的姥姥了,对她这种年龄段的人,接受是需要过程的,但一旦接受了,那也是拿心对人的。
杨紫,眼前仍有夏雪的影子,可那段逆反期的叛逆让人恨不得透过屏幕耍她几个巴掌,以后都不敢要孩子了,要有了,等到了那个年纪,就送到寄宿学校去。
这从侧面说明了她演技提高了。
宋隽同学,萌同学,以身作则,证明他爸爸观点的正确,小孩子的心最单纯,谁他好,他都记得。
他的成长经历就是一部励志剧,比芙蓉姐姐还要励志。
钱伟德,又叫伟德,不过不是闪电侠,而是个最好侄子的代名词,他的德操,品行,就算是雷锋也不过如此了吧,那里有麻烦,那里有苦难,那里,就有他。
王文胜,林永健是个人才啊,太接地气了,他塑造了一个写日记局长二十年前的前辈的高大形象,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他的徒子徒孙呢,统计局不知道有没有数据,环比还是同比是在增高,还是负增长?
最后总结一句,好作品,结尾可惜了。
刚刚看完最后一集,剧中对江路的不断迫害到最后一集都未停止,也让我由五星减到三星。
蒋雯丽孙淳很美,所有人演的都很好,制作精良,但价值观取向上完全没体现出新社会电视剧应有的精神面貌,还在为过去腐朽价值观洗地。
因此三星不能再多。
首先是编剧自我分裂。
既然江路的设定是穿着艳丽,打扮惹眼,引起一众保守老太太的不满,这样一个不能被主流价值观轻易接受的角色。
剧作前半部分也不断强调老太太的腐朽,只看表面不看人内心的美好,不能接受异己。
这段部分革命的挺好,那为什么后半部分又让江路屈服于传统价值观?
原来编剧的境界就只是能接受服装打扮这种不疼不痒的问题上跟大多数不一样,真到了真格的地方(性)还是得和大多数人一样?
编剧的境界比剧中围在一起嚼舌根的老太太们高不了多少。
江路这个角色就变得非常断裂,她的所作所为不是由活生生的人反应出来的,而是服从于编剧鼓吹不同价值观时说不同的话。
如果按照剧中蒋雯丽的演法,江路在云南天不怕地不怕,回到北京,对同志如春风般温暖,和街坊四邻单位同事一家老小都相处巨好,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般无情,当着很多人怼王文胜反抗职场性骚扰为宋隽出头解决校园霸凌,她在面对宋宇生时就不应该是这样懦弱。
就如她所说她被宋宇生迷住了,在这场爱情里宋宇生占主导她占弱势,那这种弱势也应当是有限度的,也不应当是无限制地迁就。
毕竟如宋征所说,她是个很聪明的女人,局势开始起变化她不知道?
她不想着解决?
最为突出的是在宋宇生得知江路以前在云南和干部有污点之后,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然后江路和他谈话的那一场戏。
直男癌宋宇生都装大度,说过去的事就过去吧,江路反而说这是命。
宋宇生:“重点是查出来谁寄的那封信呢。
”江路:“谁寄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就是我的命,我是逃不过去的。
”如果按照江路先前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姿态,此时最重要的是查出来谁背后使坏,谁阴我。
但是江路放弃了改变局面,完全作为一个荡妇而赎罪。
这件事如杂技团书记所说江路是受害者,是革命队伍里有渣滓把江路祸害了。
但比起革命干部祸害妇女这种新中国建国后才有的罪名,婚前不贞这种千百年来流传的罪名显然更加厉害。
江路此时完全和众口铄金的社会大多数占在了一起,而忽视了作为个体的利益:受害人也是人,也享有和其他人一样的权利。
这既可以说是一个矛盾,也可以说是社会流言的影响深远,更可以说是男权社会对妇女剥削到一个骇人的地步。
江路怼宋隽班上的坏学生,怼王文胜,也怼过姥姥,但在性的问题上毫无抵抗力。
在决定和宋宇生离婚后,江路对宋家做牛做马就像是妓女还罪,她首先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污点的人,其次才是一个人。
等江路真的走了之后,在姥姥和宋宇生的对话中,江路不过是一个让他们家过的更好的工具:
先前江路和宋宇生吵架时候,宋宇生说老一辈人不爱请保姆,江路说所以你就来请我这个免费的保姆。
作为男权的代表,姥姥这番话已经明确表明江路在她心里的分量,就是一个劳动力,她对江路没有过多的感情,之前搅和他俩的婚姻是因为觉得江路这个劳动力不能好好效力,发现江路当牛做马做得挺好后,也开始态度转变。
在这漫长的相处时间里,江路哪怕做成这样了,依然没有获得姥姥的心。
2018.5.7 晚
除了摸头发、亲嘴等大家能接受的动作之外,宋宇生还有一个让人汗毛直立的习惯——拍江路的屁股。
回回有这个镜头,我就替顾长卫以及蒋老师的孩子难受,也不知道马进是怎么想的,难道用这种“带响”的方式表达中年人“天雷勾动地火”的激情?
欠妥吧……江路作为一个有点拧巴的大龄文艺女青年,活得挺不容易。
为了返城,被人欺负,有苦难言。
时隔多年还要受到来自公安机关(那俩德宏州的傻帽)的诘责以及王文胜的落井下石。
我甚至怀疑这个王文胜就是那个知青办主任。
肯定是整容之后流窜至北京,不然怎么敢在大白天,没有窗帘和没有锁门的情况下,公然调戏,甚至企图强暴女下属呢?
除了他是色魔或者吃了不该吃的药之外,恐怕难以正常人的想法来推断。
江路是一受害者,就算当年主动献身,那也是逼于无奈,跟卖身葬父的性质相同,完全不是给老宋戴绿帽子的道德问题,可是这穿着马甲的老宋立刻就不依不饶了,典型的年轻知识分子装逼情结。
而一个经历了生离死别的46岁老男人,怎么会在意一个女人年轻时候的无可奈何?
没看过严老师的原著,只是觉得这样编剧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当然如果是为了衬托江路的美好,也不失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手段。
不过又转过头来想,这老宋见到江路那种欲火焚身的神情,也许他真的在意到底之前还有谁碰过他最在意的东西呢?
哎呀,茅塞顿开!
是小宋误写成老宋了吧,其实是弱冠的年纪,是追求爱情的愤青啊!
这个世界永远都不公平,男女也永远都无法平等。
男人犯了错,可以用悔恨、忏悔,乃至眼泪来得到原谅,而女人要付出的估计是一辈子的讨伐。
就象江路(蒋雯丽饰)一样再那个年代迫不得已用身体的代价换来回城指标,这本身就是女性的悲哀。
男人窥视女人的往往身体大于精神,性欲大于怜爱。
而江为这个“错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男人的鄙夷,自身的懊悔。
在当时所有爱情都建立在处女情节上,女人的失节那一定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情。
别的不说,宋雨生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透底。
江要委屈求全的讨好、献媚江的孩子、前任媳妇老妈和江,只有这样才会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
可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抵不过一片薄薄的处女膜的力量。
男权社会里,女人永远是附属品,直到现在仍是这样。
不是某电视节目里的大妈还鼓吹“处女膜是女孩送给婆家最好的礼物”吗?
一个女人的贞操,不是她自己的,而是她将要配属的男人和他的家庭的。
她更没有真正的支配权,女人的性取决于男性,而不是自己。
我没有看出《幸福来敲门》里有哪点幸福,如果真要说出幸福的话那幸福不是江路的,而是宋雨生和他家庭的。
因为江路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伺候他们一家老小任劳任怨。
如果江路最后没有孩子呢?
他宋雨生还会回来吗?
答案是肯定的: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得注意的是片中的道具基本复合80年代的感觉。
鸡啄米闹钟,带有剧团抬头的信纸,凉杯,挂历,室内一些零碎摆设基本都是80年代的物件,细节把握不错。
但也有唐突的地方,很明显的就是宋筠的polo衫,在86年左右是没有的。
看了这个片子,我觉得,这个片子的女主角根本就是宋征她姥姥,各种苦情各种不给力啊……而且动不动就演那种苦情戏码……打着爱的名义,用各种方法束缚着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过分的束缚只能导致片中那种极端的叛逆……看这个片子看的我毛骨悚然的,里面的姥姥简直就是一个女的皇帝,恨不得所有人围着她转,想尽各种办法的把自己的思想套上,太恐怖了……我琢磨着宋征她姥姥就是被死去的女儿折磨了心智,导致情感的大规模偏差,太可怕了……我整个剧情里,最怕听到的就是她说,我云云怎么怎么样的,太吓人了……杨紫演的女儿这个角色还是挺不错的,有一种时代的化身感和使命感,在一个严酷封闭的家庭和环境氛围里,能够保持一种激进和新意,着实不容易……总而言之,有个当干部的姥姥真可怕……幸亏我姥姥是个可爱的老太太,不至于这么惊人……随便聊么……看了这个片,蒋雯丽的爆发力着实惊人啊,一种让人惊艳的表演啊,让一切的发挥都顺理成章的,不牵强不做作……戏中的江路就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特立独行,洒脱率性,女人味洋溢…在八十年代那个压抑女性性别意识和女性崛起意识碰撞的时代,多亏了有这样的女子…反观宋宇生,看起来也够气魄,但总归抵不过那些人到中年的困窘,敢爱却不够或者不能果决。
这样的迷人的男子,只能让女人选择纠结却难舍地在一起,放不下,舍不得,爱不起…先写这么多,看了后边的继续写……
推选理由一太酷了!!!
这戏一开版就打着80年代改革开放的背景、太令人兴奋了,对于一个80后我迫切需要知道那个年代的所有细节,所有的。
还有里面的人好喜欢戴Rayban,红的白的黑的连姚建戴的近视镜都是雷朋推选理由二戏中蒋雯丽一反常态的没演神经质、小女人、不疯魔不成活的王彩玲~她活脱脱演了一个爱神!!!
试想与蒋雯丽同龄的大陆女演员中、能饰演剧中江路的中青年演员、基本上断货。
陈小艺?
——不够媚刘蓓?
——中规中矩徐帆?
——稍显矫情江珊?
——台词不行还有点憨陈冲?
——撒娇时略显情色太阳照常升起时我们有这个教训,总觉得少儿不宜的那劲儿。
剧中江路抛媚眼啊、撒娇啊,蒋雯丽拿捏的都分寸得当,总能让你心里痒痒且会心一笑。
哈哈。
推选理由三严歌苓的本子细腻,台词独到。
精彩台词:··男人的心都长在肠子里,一泡屎就给拉出去了。
··你再不接他电话他就要顺着电话线爬过来了··我们还是别见面了 为什么 相爱的人怎么做朋友啊 望推荐稍后会陆续作攒起来的推选理由四剧中大量金牌配角、林永健、曹翠芬、杨紫等等大呼过瘾。
……that's all
婚姻,在我看来一个可怕的名词,其背后深藏的不确定性好像天然带着悲剧色彩,我对婚姻的这种恐惧因我不相信会有持久稳定的感情,有时会想真正相爱的人最好不要在一起,越久的相处会暴露越多的问题,会消减起初那份纯真的感情,然后陷入痛苦。
真正能迈进婚姻殿堂的人都是极富勇气的人,这是对那些对爱情有着切实的感受同时对未来有过起码思考的人来说,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无道理,人与人相处的越久或越深所能认识到的彼此的其他面也就越多,可惜的是这么多其他面不是样样都使人喜欢,总有一些让你看不惯,这些看不惯的方面会慢慢吞噬你的耐心,最终揭开你的在他人眼里的另一面。
爱情何其美好,真正爱过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那种甜蜜和幸福的感觉吧,沉溺于这种甜蜜的感受,相爱的人自然而然的会选择订立“爱情的契约”,他们总以为这种契约是真爱的证明,总以为这种契约会使相爱的人迈向更久远的幸福。
如果抱着不悔的心情去做,这种对爱的勇敢行为是很令人敬佩的。
有多少人是抱着对爱情的坚贞和笃定的心把自己推向无边的原野,去开拓理想的家园,去努力实现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可是现实是,多数人也只是浑浑噩噩的走在人生划定的轨迹上,一步步墨守成规的走下去,不想那么多,这样也挺好,心放宽了日子大概就好过了,可是有伊始就心原辽阔的人吗,没有,人的心就那么一拳大,是被生活给撑大的。
如何可以相信生活在两个不同环境里的人能完美的就那么顺人心意的在一起,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几年的日子不是风吹一吹就那么过去的,人会被吹成什么样?
这风或许有沙,有霜,有腐臭,有芳香,人人走着自己的路,碰巧遇到而已。
一瞬的回首投眸,便望穿了千年,对未来有了无限的期盼,所有的心绪都被按压不动,只有对方,只有要去爱的冲动,这就是一见钟情吧。
不负时光的等待,对于等候中的人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时刻。
只是过去终究存在,多少人能推开过去,毅然果敢的往去处活,一个人或许可以,两个人能否也可以?
起初可以,被爱驱动的力量假想里能摧折一切,可是这种力量会被时间消磨,时间久了这种力量还能剩下多少,还能排弃一切,只顾往前吗?
当未知的由过去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这样的自信能否依然那么坚定如初呢?
如果你依然坚信携手同进是必然选择,也可能只是时间过的还不够久罢了,你越是坚信自己的执守,等到推倒时,你越是悔恨愈深,你觉得现实残酷的时候,才是你真正该自我认知的时候。
现实不残酷,残酷的是你对现实抱有的期望超出了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残酷的是你对自我的过多保护,却对他人有过多的要求。
最后也只能徒留嗟叹,如果日子能过的像想象中那么静好,该多好!
一个女人能为爱付出多少,一个敢爱敢恨而又坚定的女人能为爱付出多少。
面对一个家庭的阻截,硬生生的要插入进去,不惜弄得头破血流。
一次次的打击和侮辱,心生退意,却又被该死的爱情给拖了回去,继续被凌辱。
再强的决心在成见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这是不对等的较量,因为像踏入他人之地,就得卑躬屈膝,就得忍得住谩骂,受得起屈辱,怜惜的人说那不是人过的日子,确是如此,可又能怎样,撒手离去也不轻松,离开所爱之人谈何容易。
一个女人若是能为爱情屈尊,弯腰低首,这个女人得付出多少真心才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
眼看峰回路转,明日初生,似乎终于等到苦尽甘来的时候,却被过去的特殊时代横摆了一脚。
最终起初难舍难弃的爱情还是被不齿的过去和中国男人的传统固念踩到脚下,爱情被现实打倒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它没来过一样,还不如没有,有过反而更是令人绝望。
不是对爱情的绝望是对中国男人的绝望。
尽管男人懂得再多的道理和处世经验,男人也摆脱不了内心的桎念,说什么以真心换实意,那是对孩子的讲法,孩子是最纯真善良的,说得真好,大人不如孩子,大人不仅看真心,还看社会对一种人的偏见,把过去当枷锁捆绑别人同时也捆绑着自己。
时间终于让爱情变成了哑巴,让彼此都不好意思再说曾经爱过。
你说完美的结局算什么,孩子最后还是成为了男人的救命草,那些对爱情的坚定和笃信都他妈的去哪了,我看到传统的血脉之情高高升起,像红太阳照耀大地。
这部片子再一次告诉我,没有持久的爱情,尤其在听到男人说如果孩子没被打掉,他还能劝说自己把那份感情继续下去,我他妈的骂人之情油然心上,狗屁的爱情早已不在了。
爱情不在了,心里的疙瘩已经结下,还好女人获得了自由,而男人却回到了笼子里像个被观赏的鸟兽。
不知道我这么悲观的看待这部片子的结局是否妥当,只是我本以为男人应是个有足够包容能力去接纳女人过去的人,不想却也是个活在框框里的人,这么比较,女人真是在这份感情上狠狠的打了男人一个嘴巴子。
她最后在适宜的时候悄然离去,决定带着孩子自力更生,让我觉得女人一直是那个女人,男人却不是了。
为什么心血来潮找这部剧看呢?
印象中第一次看这部剧就被当时剧中80年代的场景吸引,小四合院、打饭的食堂、极度模糊的洒水车、简单的杂货铺、绿树,这些虽然现在仍然存在,却失去了当时的味道。
江路带宋隽骑车时,bgm是《乡间的小路》,两个人在寂寥无人的小路上骑着一黑一红两辆自行车,那种自然淳朴的感觉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并非是经历过80年代的人,竟十分感动。
蒋雯丽饰演的江路真是“明艳动人,善良得体”,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仅仅是因为自己漂亮又打扮出众变成了“众矢之的”,那个年代甚至现在,对于“反传统”的人总是带有或多或少的恶意。
因为自己不敢做的别人做了,而且是那么勇敢地去做。
江路骨子里却是十分传统的中国女性,温柔重情,因此在爱上宋宇生之后便义无反顾,跟定了他,“爱屋及乌”,去奋力维持丈夫的前一个家庭。
不禁感叹这样的人怕是打着灯笼都难寻,过于理想化的人物往往给人以不真实感,却是人们认可的。
蒋雯丽的演技无可挑剔,举手头足间充满了女人味,自然流露,不显矫情和做作。
之前看剧并不觉得宋宇生多么多么差劲。
作为女婿他是合格的,作为丈夫和父亲就有些不太合格了。
这次看剧很让人感动的是江沛和宋征。
江沛真是一个好姐姐,作为唯一的娘家人,对江路时时告诫和安慰,江路的苦除了自己便只有姐姐能够分担一二了。
杨紫饰演的宋征就是青春期的我们,诸多叛逆,患得患失。
江路走后,宋征问爸爸,她走了,你难过吗?
一滴泪从她的眼中流下,这滴泪是对江路的愧疚也是对爸爸因爱却分离后的苦闷最深沉的慰藉。
杨紫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的,不过还是稍稍带点“小雪”的影子。
虽然结局确实过于仓促,接下来的故事会是怎样,宋宇生还会不会珍惜江路?
那便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看幸福来敲门时候,首先让我想起了他们俩曾经合作的一部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我非常喜欢他们俩的戏,特别喜欢是他们俩合作的!
欣赏蒋雯丽在戏中那种敢爱敢恨的劲,以及孙淳在戏中特别深邃的眼神,我倒感觉他们无论在戏里戏外都是天生一对,可惜的是现实不是的!
《幸福来敲门》,首先我觉得情节不会太普遍以及庸俗!
剧里的情节都与生活非常贴近,处在80年代,那里面的生活方式,生活背景都与现在决然不同的,其实自己很喜欢那个年代某种因素,江路的打扮等等……最重要的还是真情实感打动了我,也深深地感染了我,里面描述爱情的东西实在太美了……这个剧,首先我非常喜欢一见钟情!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一见钟情我感觉是不太踏实的,毕竟一见钟情的前提之下,俩人必定有着生活的稳定性包括事业金钱等吧,因为现在的现实生活实在是太现实了!
有经历一见钟情的人才会相信一见钟情的,没有经历过的人肯定不会自信勇敢地相信的。
里面塑造的一见钟情很美,就是一种简单很淳朴的美!
其实里面的那个小卖部是一个很重要的导火线,如果没有这个小卖部出现,也不会有那么多凑巧的情节出现吧!
其实他们的爱情可一点都不容易的,一个是有孩子的父亲,一个是有过去的女人,如果他们身上都不存在负担,其实早该轰轰烈烈地恋爱着呢,就是彼此身上都有这负担,即使是负担,他们也勇敢了,这是生活中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
我很欣赏蒋雯丽剧中的江路,洒脱,很煞,时髦,敢爱敢恨,为爱可以牺牲很多……
卧槽,我娘天天看 ~ 个人认为实在是无感。。。演的很矫情
男主典型男,真的非常离谱,不会沟通。里面有嘴男的就一个伟德
剧本纯粹虐心啊,不过蒋雯丽的演技真是没的说。
太意淫嘞!!!!!泥马当女人全能吖?!怂货的男人!
这个江路,时而泼辣时而撒娇,很是有效。这个女人有点儿意思!
蒋雯丽确实是中国最顶级电视剧演员,绝大部分作品都是经典:《牵手》《中国式离婚》《金婚》.....演的太80年代扮时髦有爱大龄青年,演技太牛
喜欢他们配一对
結尾太狗血了 就這麽原諒了這個倒了八輩子霉才碰上的宋宇生這個窩囊廢 啐
杨硅胶又肥又丑伤害观众眼睛
看了结局真是感人4了!!!真心嗲`` 那个年代是在太美好``蒋雯丽就是适合演这种个性小资女``
有点虎头蛇尾 想要个隽隽弟弟 哈哈
非大爱者不嫁,蒋雯丽一直是我很欣赏的女人,做女人就应该敢爱敢恨
陪我妈看了点。
好电视剧。表演和剧本都很好。就是长了点。中国人的价值观随着时代变了多少,又保留了多少。
老的少的演的都不错
太慢,不过色调还是不错的
三星
值得回忆的年代
这个片名可真他妈讽刺至极
严歌苓小说中总有一个极品的丈母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