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五季以来最冷漠且单薄的女王形象,以至于你甚至不能确定她是一个鲜活的人。
E04里玛格丽特告知女王汤森德的邀请,真诚而有节制地流露一丝丝掩埋多年的感情。
她总是话留一半,无非是期待姐姐的关怀与接纳。
然而回应她的只有女王official的套话,夹杂着旁敲侧击的说教。
是的,汤森德如今家庭美满,儿孙绕膝。
伊丽莎白所“善意”提点的,玛格丽特并非一无所知。
旧爱时过境迁,即使相见,玛格丽特大概也无意再作争取。
她所需要的,从前是一纸婚书批文,现在是姐姐对她无疾而终的深情的理解与共情。
两样都没有得到。
于国家政事,女王一丝不苟地践行态度中立的无为之治,时刻警醒自己不要逾矩。
这成就了她作为立宪君主的优秀品质,及其极为敏锐的政治嗅觉,而这恰恰以部分人性为代价。
她立场先行地选择不露声色地表达不赞同,因为从中嗅到了违反道德的危险气息,就把妹妹的倾诉扼杀在核心话题的外围(即使是现在,也不要和有妇之夫再生风波)。
女王也许明白自己应该说出一句“那个时代不允许你和汤森德,我也很遗憾”,但她就是不把台阶递出去。
所以当玛格丽特向她发火,她的眼睛晃过几滴泪光,憋着一口颇为委屈的气:“不允许你们结婚的是作为女王的我,不是作为姐姐的我!
”这种煽情没有任何信服力。
第五季的伊丽莎白,在应付任何亲人时都采用这个万能策略:永远不去介入对方的故事与内心,绝不尝试共情。
即使你是她的胞妹,也不要妄想可以从她那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她所能够提供的只是冷静,甚至冷漠得不近人情的道德与理性判断。
作为君主,女王理应如当初王太后所说的“做这一体制的唯一核心”。
但作为一个人,这一季的女王要求妹妹看到她的无奈,谴责戴安娜不理解她的忙碌……她永远向别人索取无条件的理解与宽宥,却从不反馈某些应有的温柔。
也许编剧认为女王年过六旬,其观念与性格已经不需要成长发展,也不需要她重复展示对曾经的艰难决定的纠心。
她已经是一个掌权年久,自蕴威严的大家长了,也越来越像一部程式化的冷漠机器,掏空了为人的真心,对谁都能准备好一套滴水不漏的外交辞令,规避真正参与他人的生活。
于是妹妹怒目而对,丈夫另觅知己,这样的孤家寡人我不觉得有多可悲。
E08那集,戴安娜反问女王自己多次求见而不得,忍无可忍才接受采访控诉王室。
女王仍面不改色,正襟危坐,用惯常的话术将责任回抛:“也许我们家在别人眼里显得很冷漠,但对我们来说,冷漠的近义词其实是忙碌。
”或许“冷漠”于她们家确是一个褒义词。
这种苍白的说辞像是告诉世人,在其根深蒂固的自私与虚伪面前,冷漠简直不值一提。
既然君主的美德是无所作为,谁又真正需要一个君主?
P.S.这季家长里短太多,翻来覆去地讲查戴婚变。
最有意义的话题的难道不应该是政府拒绝为修复温莎城堡拨款,女王为顺民心开始纳税吗?
牵涉到可能动摇君主制的内容似乎被刻意回避了。
第五季是真无聊啊。
(对这部电视剧我一直很欣赏的一点算是它的文学氛围吧,以一人为中心,无关国世变换又处处关乎国世变换。
本身整个系列的大氛围都是有点沉郁的下坡路,看这普通又不普通的人浮沉又挣扎,冲突或放弃,还能嚼出些人性的味道。
甚至有些集数是我后来反复看了又看,还能会心一笑或是被感动的。
但是这个第五季吧……这一季也不能说是没用用一些手法吧……比如那个明显得明显的皇家游艇的明喻(对都已经不能算是隐喻了),季初上役季末退役,这还能再明显一点吗。
但除此之外呢,一整季,这一对夫妻小情小爱的纠结与怨恨真的是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本身在上一季就已经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了,这一季居然还能够占据整整一季,而且故事讲得还没有上一季要有趣。
虽然我能够理解这对夫妻确实贡献了当时报纸上的很多头条,但是这个进度要用一整季去讲也太慢了点,而且人物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成长与发展,最后给自己依旧下了一个上一季季末就下了的结论。
说实话最后几集看得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开了循环。
有些剧集中确实也详细地描写了边缘或是相关人士的剧情,但与前几季相比,对于这些人物的描写有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吗,能够通过这些人一撇当时的社会或是生活吗。
不能,因为这些人物全部都是为了讲述这对夫妻的故事而存在的。
实在是看得人太累了。
更何况这对夫妻的事情就算不通过这部电视剧也是在各种渠道被人津津乐道,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个大概了。
有些历史场面如果事先不知道,剧集的表现又不足以让人觉得那是个高潮;而一旦事先知道,看的时候又因为剧集的表现太过平平而让人觉得无聊。
说白了,就是想讲的故事没讲好。
对于知道知道这部分历史的人,我真的觉得不去浪费这十个小时,直接把这一整季拿掉也不会对后面的故事理解产生问题。
希望下一季能重回前几季的水准吧。
If we cannot admit the errors in the past, what consolations can it be for the future?这是一篇2022.11月底就要写的文章。
在看到第五季分集的标题时,我最好奇的被女王称作Annus Horribilis的一年会被怎样演绎。
那一年是1997年戴安娜去世前女王最不顺的一年,所有累积的矛盾和意外接踵而至地爆发。
首先是嫌隙已久的Charles和Diana不可避免的分居,Anne公主离婚和宫廷侍卫再婚,Sarah王妃接二连三爆出丑闻继而和Andrew王子离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年底的温莎城堡大火。
桩桩件件,哪怕是全世界最享声誉的女性,也毫无招架之力。
但Peter Morgan并未把这些事流水账一样罗列出来,而是以玛格列特公主和Peter Townsend 50年后的重逢作为主线。
这一集非常精彩,就像其他剧迷说的,每一季以公主为主导的戏都相当出彩。
在宣布不与公主结婚后的50年,Townsend在电台中听到公主的音乐节目,其中的一些选曲勾起了两人间的回忆。
Townsend给公主寄去半个世纪后的信,公主似小女生样娇羞喜悦,手忙脚乱地准备阔别已久的重逢。
会面和回忆都是美好的。
搜到Peter真人的照片,既有军人的英姿飒爽,又有英伦绅士的翩翩风度。
温莎城堡大火后,女王黯然地在电视前看政府和民众关于 这次火灾损失不愿意由公众来承担修缮费用的报道,接下来玛格丽公主和女王的对手戏,更或是公主的独角戏,很是过瘾。
一场意外的火灾,玛格丽特用阿加莎小说推导嫌疑人的方式比拟这次事件,戏谑Diana,Andrew都有可能是纵火者,包括她自己。
面对公主关于否定她与Townsend婚事,Anne公主能离婚再婚而她却不能的质问,女王毫无招架反驳之力。
Lesley的表演一气呵成,这场戏反复看了很多遍,次次都能让我为公主悲伤,难过,惋惜。
女王要去伦敦市政厅午餐宴前和王太后的争执也很有意思。
让我想起第一季里,刚刚继位的女王在伦敦雾霾时咨询玛丽王后是否真的相信君权神授的说法。
如果说玛丽王后那次的解答给予年轻的伊丽莎白君主制的神性,那么与母亲的这次冲突,则是几十年亲眼见证君主制衰退后的质疑和反思。
关于英王室的一些纪录片里提到,在BBC发表那个声泪俱下,不与Townsend结婚的声明后,玛格丽特公主关系最紧张的不是女王,而是她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
让公主为婚姻放弃头衔和王室丰厚的津贴还不是最不舍,最艰难的;而是两姐妹从小就被母亲灌输的对退位的大伯爱德华八世的怨恨,以及身为基督徒永不能弃的教义,玛格丽特没法成为母亲说的那种背信弃义的人。
后来就是,母女两人的关系非常紧张,同住在Clearance House,坐在一张餐桌上吃饭都不做任何交流。
所以,伊丽莎白王太后和玛丽王后一样,君权神授的理念和信仰已经凝固在血液中。
女王的“罪己诏”无非就是承认了君主也是凡人,而加冕和繁复的王室礼仪加持的神性,神秘和遥不可及都会被打破幻灭,这都是王太后不能相信也不允许的。
当然,这一幕以及女王这次的演讲稿都是戏剧化艺术化处理,作为君主,女王是绝不可能在公开场合流露自己的情感。
但在剧中这样的处理,让女王变得更有血有肉,也让姐妹和解成为可能。
第五季在开播前就争议不断,先是英国本土,Judy Dench等演员就要求NETFLIX在每集开头加上“纯属虚构”的声明,本季中出场的时任首相John Major 本尊提出抗议,表示从来没有剧中和查尔斯 王储一起商议逼女王退位的一幕。
也有王室观察员认为这是对刚继位,刚刚累积了一些威望的查理三世是沉重的打击。
豆瓣上的批评声也居多,认为第五季的服化道不如之前精良,演员让人出戏,还有观点认为编剧在为查尔斯洗白。
诚然,第五季从剧情,架构和叙事来说确实不如前四季,尤其是被封神的第一二季,至今我仍会时不时重温,偶尔也当作做杂务时的白噪音。
从真实历史上分析,虽然伊丽莎白二世在继位时,大英帝国已不复往日,但余威仍在。
那些现在已纷纷独立的海外殖民地,仍奉女王为首,组成英联邦。
帝国余晖犹在,体面尚存,还有一些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
可进入80年代后期,英王室如同中年男人,疲惫不堪,力不从心。
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在战后也是江河日下,女王在位时的15任首相,没有几位是做完任期善终的。
英国民众此时也进入是否还需要女王,王室的争论中。
这段时期就是灰暗,晦涩和危机四伏的,拍出来的故事自然比不过,乔治六世去世,女王加冕和肯尼迪夫妇访问来得有趣。
此外,我不认为这部剧在给查尔斯洗白。
看剧之前,搜到一段主创的视频访问,以及几篇BBC的文字访问。
几个角色尤其是戴安娜的扮演者Debicki说,如果剧本不是对戴安娜和查尔斯双方都是公正的话,她是不会出演的。
看完后我同意她说的,编剧给双方解释的机会,相对是公平的。
戴安娜很擅长利用媒体来塑造自己的形象,这不是贬义,这是她在王室那种孤立无援的环境中,单枪匹马地求生的方式。
同样,毕竟她太年轻,太缺乏安全感,反过来成为媒体的猎物,最终被吞噬。
查尔斯真的有大众说的那么不堪么?
也未必,公众对他的反感多半源于他与戴安娜,卡米拉的三角关系。
可他对于环境保护,濒临物种的保护,弱势团体的援助等的公益贡献却常常被忽略。
他的Prince Foundation帮助很多有才华的青年得以施展的机会,他和卡米拉年出席公务的数量仅次于女王和菲利普亲王。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造神毁神。
坦白说,我对卡米拉最好奇,被喷这么多年也没有见到她在媒体或公开为自己辩解。
能陪伴查尔斯这种没有安全感,需要被肯定和Spotlight的人,是富有人格魅力和笃定见解的。
她具有王室需要的那种,Never explain, Never complain的品格,从这点上,她比戴安娜更适合宫廷的角色。
80年代后王室的危机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王室成员的“作”,作为遥远的观众,我也很不理解养尊处优的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不如意呢?
同样,从第四集中我也得出一些个人看法。
像女王,被教义,王室责任架到神的位置,一举一动必须保持中立,成为典范。
或许对于一个经历二战,见证爱德华八世退位危机的过来人来说,容易接受。
可对于其他的王室成员,尤其是随着时代发展,价值观变化一起成长的女王子女来说,成为个人比尊为敬仰的神更为重要。
07年第一次看电影《女王》时,我很不能理解女王为何这么不待见戴安娜,死者为大,为什么不能同民众一起悲伤。
经过十几年社交媒体的冲刷,看多了也曾做过在公共平台上宣泄的情绪以得到共鸣或彰显的事,愈发对一切具有表演性质的表达充满审慎,也更凸显女王那种克制,隐忍,情绪不外露的可贵。
写到结尾的时,已经是2022.12.31,也听了新国王今年的圣诞致辞,接受了女王时代结束的事实。
同样,新年的一年,我也要用王太后在女王伦敦市政厅做1992年那次演讲前,提醒她谨言慎行的那三个问题来警示自己。
“Does it need saying?Does it need saying now?Does it need saying by me?”
其实,这个访谈从头至尾戴安娜都错了。
抛开真实历史中真实人物的真实想法和背后的目的不谈,仅基于剧中呈现的情节,戴安娜就是犯了凡是人都会犯的最常见的错误:情郁于其中,总想发诸其外,总想将自身的不幸、遭遇的不公、深受的痛苦昭告天下,以期得到潜意识里希冀得到的支持、赞同、理解,或者说撑腰。
但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因为时间、空间、身份、地位、视野、观点的不同,对相同的事有着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做法,更不用说对聚光灯下的公众人物的私事,那更无共情可言。
无论是支持方还是反对方,都只是持不同意见的吃瓜群众,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而通过公诸于众的方式希望能够倒逼查尔斯、倒逼王室亦或是曲线救国地拯救名存实亡的婚姻,戴安娜如溺水的人般试图抓住羸弱的稻草救命,又如可怜的孩子般,哭着闹着希望已经摔碎的心爱的玩具可以完好无缺。
看着那个号称深深同情自己遭遇的记者原来拿的都是伪造的证据,看着曾经还存有一线希望的女王写下准许离婚的亲笔信,看着曾经最亲密的秘书、发言人纷纷选择离开、倒戈,看着自私的查尔斯在离婚后仍然说着诛心的话,戴安娜应该明白了:永远、永远不要与外人言,并以此希望有谁能理解你,有谁能帮助你,有谁是你最可靠的人,这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只有你一个人是真真实实经历的、承受的,与别人毫无关系。
所以,自己想明白了,就选择,而无论选择离开还是留下,都无关他人。
谁能想到,一部电视剧,能搅弄得英国王室鸡犬不宁。
不过,网飞就爱干这种事。
在2016年,网飞斥重金1.3亿英镑打造了王室名剧《王冠》,故事主角便是当时仍在世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单集成本1千万英镑,仅仅首季就出现7000套戏服,各种场景、着装、首饰全都是1:1高度还原,精美程度令人惊叹。
如此巨制的《王冠》,当然也受到了英国王室的关注。
据女王的孙女尤金妮公主的说法,伊丽莎白女王、安妮公主都看过此剧,而且也确认了对这部剧的喜欢,“我奶奶看了这部剧,真的很喜欢。
”
但是,《王冠》第二季上线后,女王对态度有所改编,因为剧中对她丈夫菲利普亲王和儿子 查尔斯王子的一些描写让她“心烦意乱”。
对于英国王室来说,《王冠》逐渐变味,但是对于大众来说,《王冠》真正走上正轨。
《王冠》第三季开始讲述查尔斯王子的混乱恋情,让观众们又气又急的等了三季后,终于在第四季,等来了梦中的戴妃。
第四季因为戴安娜王妃的出现而成为人气最高的一季,还有戴安娜的梦幻婚纱、世纪婚礼,都得到了完美复刻。
怀抱着对戴安娜的喜欢,观众们也开始纷纷为戴安娜打抱不平,抨击的对象当然是英国王室,英国王室也坐不住开始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抗议。
各自为营,观众吃瓜。
这还没完,英国王室自己又掀起来了下一波高潮。
戴妃的二儿子,也就是哈里王子,携妻共同站在镜头前,告诉全球观众,英国王室种族歧视。
她认为王室甚至不想给她的儿子阿尔奇一个正式头衔,而且孩子也不会得到任何安全保障。
不过,哈里王子夫妇所为并没有得到观众的信任,反而是嘲笑,这不过就是个问家里要钱不成就离家出走并报复的没良心儿子罢了。
但还没等到《王冠》第五季上线,我们的伦敦桥就塌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世长辞。
为了表示尊重,正在拍摄的《王冠》第六季也宣布暂停。
但是,这个短暂的停歇之后,网飞似乎是准备好要大干一场了。
迎着抨击,挥着笔头,扛着摄像机,似乎决心要将一如既往高贵的王室拉下神坛。
因为接下来的第五季,将描述王室不想提起的那部分,查尔斯与戴安娜的分道扬镳,公众对君主立宪制的质疑。
所以,这一季还未开播就陷入了争议,英前首相约翰·梅杰(John Major)一顿炮轰,他指出《王冠》第五季部分剧情是“恶意胡扯”。
88岁高龄的英国女星朱迪·丹奇还向《泰晤士报》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公开批评《王冠》故意歪曲历史。
她说,“是让Netflix重新考虑的时候了,为了一个失去至亲的家庭(伊丽莎白女王刚去世),也为维护英国用户们眼中服务70余年的君主的尊严。
”第五季,新回合,戏剧性更强,甚至被观众指出带着无限狗血的味道。
没办法,因为现实就是如此。
只不过,作为一部剧,不再选择遮遮掩掩罢了。
《王冠》第五季The Crown
第五季 | 共10集 |单集60分钟第五季首集开场,便开始了一场诛心。
查尔斯王子密谋让母亲退位,并以第二次蜜月作为遮掩,抱怨母亲对他的养育方式甚至应该被判刑,对王位虎视眈眈,即使他已经被任命为继承人。
作为旁观者的首相,一语中的,“温莎王朝的职责,应是让整个国家团结一体,为公众树立理想家庭榜样,可相反,年老一代的王室成员们,过着自欺欺人,脱离现实的危险生活。
年轻一代的王室成员们,软弱无用,为所欲为,迷失自我。
威尔士亲王,迫不及待想在公众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最了不起的财富之一正是妻子。
”
而最牵动观众的戴安娜,她的失落、她的希望、她的光鲜与落魄,都落在观众的眼中。
为蜜月中断而倔强的争吵,为查尔斯王子与自己的分居而难过,为查尔斯与情人两人的亲密甚至下流的录音而绝望,这循序渐进越加放肆的一切,也造就了戴安娜穿着史诗般的复仇礼服的名场面,同时唤醒了她的觉醒和决心。
由高妹饰演的戴妃,在那一刻真的是美到不可方物。
查尔斯的决绝和女王的冷漠,让戴安娜终于面对镜头,说出那句心酸的“三个人的婚姻,有点拥挤。
”
再联系下现在英国新任国王查尔斯走马上任,当初的小三卡米拉也变身英国王后的现状,观众们对戴安娜的心疼更是拉到了极致。
人们爱戴安娜,因为她是人民的王妃,她是婚姻中被不公平对待的那个人,她是反抗者,她想要的无非是一份真诚的爱罢了,她甚至失去了后半生的资格。
王冠的第六季也是最终季,大概故事也许将以戴安娜的不幸车祸身亡作为结束。
英国王室的生命力,随着戴安娜的离世,便大幅削弱。
再加上英女王的去世,一个时代落幕了。
英女王在世时,最可怕的那年——1992年,《戴安娜:她的真实故事》的出版直接加剧了戴安娜和查尔斯的感情恶化,直接导致两人分居。
女儿安妮公主不让人省心,成为了王室400年来第一个婚内出轨离婚的人。
还有,安德鲁王子的妻子莎拉也给王子戴上了绿帽子,沙滩裸照赚足了大众和媒体的眼球。
后来,温莎古堡失火,造成直接损失高达上千万英镑。
一向大胆的玛格丽特公主,在这个时候冲着女王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通嘲笑,“每个人都有烧毁那里的完全合理的动机。
”
戴安娜,被人忽视多年的挫败感,让她决定亲自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纵火可能不够解恨,她更愿意投下一颗原子弹。
安德鲁王子,对自己的母亲充满愤怒,因为她让他一辈子都相信,自己令人无法抗拒,无懈可击,结果却发现自己成为了被侮辱的对象。
玛格丽特公主,她自己,因为姐姐拒绝让她拥有彼特汤森,没有阳光和水源,就不会有丰收。
戴安娜、安德鲁王子、玛格丽特公主,一边享受的王室赋予的荣耀和特权,另一边,也都成为了王权的牺牲品。
“我并不是简单地嫁入一个家庭,而是嫁入了一个体制。
”
如果王权与时代俱进,那么王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如果王权保守传统,那么王权能在时代的冲刷下存活下来吗?
不过,和我们这些屁民也不大相干罢了。
公众号【天天美剧吧】,40w美剧迷已集结,带你get追剧新技能
王冠小组的管理员绝了,God bless you!
您不是在管理您是在统治。
查尔斯有你这分功底,也不至于动不动公众前失态了。
一面摆出大房姿态“我们和而不同,好好交流”
一面护着天天对着查尔斯发梦的人,看不见ta到处骂人(甚至估计很高兴有人帮自己骂人,自己端大房姿态,真的不是清宫看多了么?
)
查尔斯发梦人日常骂人一例
日常怼人又一例,歪曲编造出他眼中的查卡真爱的事实。
我都怀疑是不是这人处在什么小三上位的情景中,觉得自己现在出轨的也是真爱,非要投射到猴王子的身上。
美国大房看不到,说戴粉人身攻击,所有不同意她意见的都是“戴粉”。
我骂你是因为去看你那些啊呀娃娃感情课看的巨烦,我遭了什么孽,看你跟着晒女人有修为老公天赐论,驴言驴语没完。
踢人、删评,可真🐮。
您这哪是小组管理哈,您是在统治。
所有你那奔腾586的小脑瓜处理不了的信息,说不过就删为上策。
结果没想到吧?
所有人看你跟看查尔斯这种猴一样。
删了的是我的回复,Teddy Bear连着删了我在几个帖子下10个回复,给我的理由是我发的重复了,实际上她自己到处复制粘贴。
不是谁bb的多谁就有理。
还master?
可真是太太太太巧了,我还PhD在读呢。
你特爱回“我身边”,我觉得吧猪生长在猪圈里,那说明你身边都是马户,都觉着好老公修福份可真是上天赏我。
特么回复那么多,一点实际例子举不出来,一点逻辑都没有,你这个master哪个野鸡大学的。
你真的特别适合去diao乎,他们就喜欢你这种修福份的脚7,读了学位可是一点脑子没长出来,纯当嫁妆使用,你说你来什么豆瓣啊?
自己蹿稀一般发了好几个啊呀娃娃废话帖,说不过就删人很爽是吧?
能有点破权限高兴坏了是吧?
毕竟平常跟家里要伺候“上天补偿的老公”要忙着修福份,哪能使用这些“手段”。
是不是在西雅图当边缘人的失意都跟这找回来了?
你有种把人全踢了留你和你的拥簇,天天给查尔斯卡米拉唱赞歌。
永远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黛,你怎么知道人家不看书?
你是长英国王宫墙里了?
然后一直用最宽容的猜想去想象查尔斯剑桥学历游历广,然后还说自己没有站查尔斯。
真是可笑哈。
一天拿撒切尔当挡箭牌,撒切尔觉得你晦气得哦。
小组里你只手遮天,你就跳腾吧,你记住了,你在小组里bb的每一句我都帮你跟这记着。
让你瞅瞅自己是个什么玩意。
删的嗨么?
你这么🐮咋不把我豆瓣账号删了?
我们好像总是习惯于居高临下地从造物主的视角俯视人生,非黑即白地将一些东西命名为“好”,将另一些东西就命名为“不好”,然后用斩钉截铁的语言和自欺欺人的态度去“战胜”“打败”“忘掉”“不好”,从而想当然的期望“赢得”“好”。
但其实,这种仅适用于战争时做宣传口号式的语言模式和思维方式根本无法处理复杂的高贵的细腻的人类情感。
快乐与悲伤、激越与沉郁,甚至失与得、幸与不幸,它们本都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人生的百般经历、千种味道,它们是人生不可或缺、缺一不可的一体多面。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与各种情感共存,体验它们,接纳它们,并从中找到继续下去的力量。
【媒体用稿,请勿转载】1997年9月6日,伦敦。
西敏寺最为低沉的鸣钟敲响,从肯辛顿宫缓缓驶出的马车拖着灵柩,静静地穿过海德公园,前往西敏寺。
摇滚歌手埃尔顿·强(Elton John)演唱了之后在当年后销售达3300万张的《风中之烛》(Candle in the Wind)重置版,英国共3210万民众观看了葬礼直播,全球观众近2.5亿人。
戴安娜葬礼就在一周前,戴安娜所乘坐的汽车在躲避狗仔队的过程中遭遇车祸(之后司机保罗被检查出服用了抗抑郁药物,并在当时酒驾),戴安娜及其男友多迪·法耶兹(Dodi Fayed,也是《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的出品人)和司机亨利·保罗(Henri Paul)不幸去世,只有保镖重伤之后幸免于难。
温莎王室因其对戴安娜之死显得冷漠、缓慢和不情愿的态度,而备受民众责难。
因白金汉宫拒绝下半旗致哀,《太阳报》(The Sun)当天的头版标题甚至比三版图片更吸引眼球:《我们的女皇在哪里?
她的旗在哪里?
》。
《太阳报》头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反映,成千上万名民众手捧花束来到白金汉宫前,BBC遵照皇室成员去世惯例,播放《天佑女王》,伦敦市中心因前往吊唁献花的人过多,一度交通拥堵。
王室迟缓的应对始终无法跟上民众们一浪高过一浪的不满,刚刚履新的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高调悼念戴安娜,并称她为“人民的王妃”(People's Princess),不仅自己出尽风头,更是把王室架在火上烤。
2006年上映的《女王》(The Queen)以好莱坞的方式回顾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周。
最终,女王在重压之下,“忍辱负重”般地进行了三分钟的电视演说,并在戴妃灵柩经过白金汉宫时,颔首致意。
最终化解了民众对于王室如狂潮般的不满。
女王在灵柩经过时,颔首致意但就在两个月后的1997年11月20日,女王和菲利普亲王迎来60年金婚庆祝典礼。
民众挤满了街道,想要一观女王夫妇的风采,人们摩肩接踵、喜笑颜开,衷心祝福着这对全英的第一夫妻档结合了一甲子,欢乐祥和的气氛仿佛是一场参与人数达5832万的家庭聚会——仅仅两个月前那场盛大的葬礼和对王室汹涌的质疑仿佛昨日黄花。
2022年9月8日,伊丽莎白二世在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两个月后,《王冠》(The Crown)第五季上线。
或许因时间相隔过近,这部已拍摄五季的剧集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关注。
前首相约翰·梅杰(John Major)和007系列中饰演M夫人的朱迪·丹奇(Judi Dench)公开炮轰第五季中查尔斯王子“密谋劝退女王”的情节(丹奇也是查尔斯的好友),称这部剧集根本就是胡编乱造。
而戴妃的生前好友、电视制作人、本剧之前的顾问杰米玛·戈德史密斯(Jemima Goldsmith)也辞去《王冠》顾问一职以表抗议。
2022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葬礼《王冠》第五季可能拍摄了温莎王室史上最为人所津津乐道、也最为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
1990年代初的这出王室八点档,在酝酿发酵的当初,就不仅备受英国民众乃至英联邦人们的关切,甚至连反感帝制传统的英伦堂兄弟——美国人——都看得也是如痴如醉。
而Netflix自2016年第一季播出伊始,就打定主意要将温莎王室“吃干抹净”:无论是女王的淡漠寡情、菲利普亲王的外遇疑云、温莎公爵与纳粹的暗通款曲、蒙巴顿公爵觊觎权力的野心、玛格丽特公主的自暴自弃、查尔斯的懦弱自负……而自第四季威尔士王妃——这位在现代传媒意义上公众影响力仅次于伊丽莎白二世的王室成员——登场后,《王冠》一剧更是获得了超乎剧集本身的关注。
作为一段观众早已知晓结局、并为之唏嘘的悲剧,哪怕2021年也上映了同样描绘戴妃的电影《斯宾塞》(Spencer),《王冠》更为庞大的剧集体量,还是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猎奇、八卦和想要寻求回忆、共鸣的心理。
我们不得不再次回到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何毫无实权的英国王室总能吸引全世界最多的眼球和热度?
为何这个除了礼仪性功能之外更多的是八卦、狗血、地摊小报式谈资的温莎家族,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多次媒体危机、日不落帝国的分崩离析和英联邦的衰落之后,却依然得到了无数人的心向往之?
温莎皇室最为直接的解释就是,相较于乏味庸常的现代社会生活,王室那些镶着金边、含着银匙的钟鸣鼎食和繁文缛节总是泛着机械工业时代造物所无法复现的那种光晕。
对于大部分生活在轮回重复的日常生活中的吾等普通人而言,温莎王朝维系着他们与过去的“荣光”之间的最后一丝联系。
它像一块栩栩如生的活化石,向观众们表演着已然成为历史的贵族仪轨。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故作神秘是王权的冕旒,不置可否是虚君的矜持。
温莎王室深谙民意,透过白金汉宫厚厚窗帘望出去的目光,观察着、揣摩着起伏不定的民众观感;但他们也知道如何行使手中最大的武器,就是高贵、莫测的王室荣光。
尤其是二战期间,英国王室始终与民众同进退、共存亡的姿态,作为战胜国一方的正义领袖,巩固了其在战后的历史地位和合法性,更是被塑造成了直面对抗邪恶势力的中流砥柱。
《王冠》就是一封来自温莎王室沉浸式体验的邀请函,它让观众在欣赏白金汉宫、温莎城堡、巴尔莫勒尔城堡流连的同时,感受到历史悠久的王公贵族的日常生活。
哪怕无数的新闻报道、纪录片、影视作品已然将王室扒了个底掉,相比于了无秘密的唐宁街10号,白金汉宫阳台帷幕之后的世界,仍然充满着神秘与荣耀。
它是人们想象王权雍容的现实素材,是已然日落西山的日不落帝国人民“忆昔大英全盛时”的最后一抹余晖。
在这个意义上,《王冠》不吝工本地复现王室生活的种种细节与枝蔓,无疑是在回应着观众们的期待。
同样,王子与公主童话般的设定,也仅仅在少数残存的王室才能复现。
这不仅成就了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的世纪婚礼,也为日后双方撕破脸的童话破灭埋下了伏笔。
人们不仅乐于欣赏贵族活化石所刻意营造的童话,同样也会被童话之后属于成年人的狗血八点档点燃八卦之魂。
《王冠》第五季截图新一季《王冠》也将2021年方始爆出的BBC制片人通过伪造文件激怒戴妃从而骗访的真实桥段,改编进了剧集当中。
事实上,无论是希望借助媒体唤起大众同情的戴安娜,还是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的BBC,抑或是将之改编成《王冠》的Netflix,“消费”王室的核心仍在于大众对于深似海的侯门所抱持的巨大猎奇心,人们不惮以最大的好奇和最少的善意来窥测王室秘辛。
这是一场从演员群到导演组都极为特殊的真人秀。
虽然与综艺节目殊无二致,虽然似乎也有写定的台本,但却鲜有人遵照着剧本扮演自己的角色,而观众们却以上不封顶的代入感和仪式感观赏着这袭内里爬满了虱子的华美的袍。
而《王冠》第五季将这场真人秀,改编成了“真真实实”的影视作品。
《王冠》一剧最大的功用,或许就是让我们看到了女王的“两个身体”。
一个是作为政治之身的大写的Queen:这是英国君主制的不死之身,是至今仍高达62%的君主制支持者所认定的英联邦团结一致的象征,代表着56个主权国家在地理上遥远而又关系上松散的共同(Common)与繁荣(wealth),她能记住英联邦下位于非洲的圭亚那的那些拗口的河流与国鸟(第四季第5集),也能基本忠实地遵守不干涉唐宁街政治的铁律。
但另一个作为自然之身的小写的queen,则是一个普通的女性,她有四个令人挠头的子女,一个心思永远在外的老公,一个每每会对她大喊大叫的妹妹,一群不得安生的儿媳、孙媳;她没有受过全面且良好的人文教育(第一季第7集),热衷于赛马和BBC无聊但却高尚的电视节目(第五季第8集),在情感上她缺乏共情与同理心(第三季第3集)。
当然,世界上仍有二十多个国家地区拥有自己的王(皇)室,比如荷兰、西班牙、日本,但却鲜有能在公共影响力上堪比温莎家族的王室。
为何温莎王室如此卓尔不群?
其关键在于,温莎王室其实自身也在某种意义上或明或暗地推波助澜,助长着公众对于王室的迷恋。
尤其是菲利普亲王力主让摄影机走进白金汉宫内部(第三季第4集),锐意提升王室的公众形象,虽然这部于1969年放送的BBC纪录片在首映之后封存了长达近半个世纪,但英国王室自我营销公共形象的意图与努力却没有止步。
皇室纪念品是一个产业无论是伦敦随处可见的皇室纪念品,还是大肆铺张的王室婚礼,乃至对影视制作公司欲拒还迎地开放自己的宫殿城堡和档案馆(如2017年由Channel 4放送的6集皇室纪录片《温莎王朝》[The Royal House of Windsor]),英国王室在注意保护神秘性的同时,也不动声色地向外界展示着帷幔后的自己。
2011年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的婚礼花费近3000万镑,但号称为英国带来了近10亿的各类旅游和转播收入。
对于英国人来说,王室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是大英政府生财有道的一项形象工程,王室收获了生存与尊贵,政府赢得了经济与形象,民众则得以借助王室的悲欢离合尽情宣泄和吃瓜。
事实上,王室本身也很关心《王冠》,甚至有知情人士会透露不同王室成员对于本剧的反应(据传女王本人和安妮公主都看过本剧前四季,卡米拉则至少看过自己未出现的前两季)。
我们很难分辨这是知情人藏不住话,还是王室不方便直接表态的借力打力。
观看自己的日常和身边事被搬到了流媒体平台上,并不介意向外界传递自身的看法,这或许就是温莎王室能屡屡化险为夷,在废除王室呼声屡闻不鲜的情况下仍然能顽强地存活至今的秘诀。
最近的一些关于王室支持率的统计但民意是诡谲难测的,前两个月还对王室大加讨伐的媒体和民众,转眼又能为女王和菲利普亲王的金婚纪念送上衷心的祝福。
《王冠》第五季停留在了威尔士亲王夫妇分道扬镳的1997年7月,之后的第六季将迎来这场闹剧最终惨淡收场的悲剧高潮。
而当《王冠》向我们提出了那个有关温莎王室为何让如此多人感兴趣的问题的同时,似乎这部剧本身也回答了这个问题。
Dodi 他老爸追星过程令人感叹 值得给他儿子一个戴妃作回报。。。。
呃 两人初识 如果不是杜撰 那也太狗血了玛格丽特和情人彼得相隔35年重聚 当年的爱恋终止的痛苦 而重聚更令人唏嘘 聚会后玛格丽特独自在家读信脆弱痛苦。
温莎城堡火灾后玛格丽特和她姐姐的谈话 再次点出王室对于婚姻的矛盾心态 当年威尔士亲王和卡米拉的情话让人匪夷所思 90年代查尔斯的主张与现在这个查理三世判若两人女王首次俄罗斯访问不仅表现叶利钦粗鲁无理 期间还有女王夫妇潜在差异 还有密友Penny 戴安娜看医生哥哥眼神太饥渴啦( • ̀ω•́ )✧ 是不是一点过本季的故事与其说是女王的传记 还不如说经编剧理解下的英国王室轶事 90年代社会的思潮映射到英国王室成员的一言一行中 有的甚至有些离经叛道 出乎意料 超越当事人的行为处事
S1:查尔斯居然有脸说“只有我一个人因为这段婚姻郁郁寡欢”。
英国人民还有这么喜欢查尔斯的时候啊,甚至催促女王让位。
首相最后评价王室的那段话一锤定音了:年长者古板,年幼者软弱,继位者渴求权力,没人看清时务。
(本季叙事手法并不高级)S2:看到这集忽然发现戴安娜换人了,服化道搞太好了,我以为只是演员瘦了。
不过第四季的戴安娜更钝,更天真,第五季高妹因为瘦的原因看起来更锋利也更敏感。
其实是符合戴安娜嫁入王室时的懵懂和生了两个孩子后的压抑。
很神奇,居然在影评里发现有人讲戴安娜的阴暗面是抨击讽刺王室成员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我以为这正是大家爱她的地方。
那个腐朽落后不得不在首相和公关极力调节美化下仍旧摇摇欲坠的王室,有什么不可亵渎的。
精神王室人在中国出现了哈哈哈。
S3:刚开始看得有些疑惑,以为我开错视频了,但看到结局特别喜欢。
可爱的一集,尤其是戴安娜和穆哈穆德坐在赛场旁愉快地讲大概我们都是天生不受女王欢迎的人,很难想象一个竭尽全力靠近皇室却无功而返的富豪会这么讨人喜欢。
可能是因为他对名为仆人实为挚友的悉尼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友爱,可能是因为他被女王明晃晃嫌弃后毫不在意的乐观,可能是他对着戴安娜说自己叫moumou时的狡黠比另一边摆出姿态的女王可爱得多。
总之,纵使你富可敌国,多领域功成名就,王室面前仍然什么都不是。
但那又能怎么样呢,看不懂赛马的moumou坐在戴安娜旁边可能更快乐一些。
S4:伊丽莎白女王难得的道歉。
我只想感叹你们一整个大家族除了女王本人,每个人都想离婚再婚再出轨也是一种本事。
既然在座各位每个人都是王室和教派的被迫害者,那么你们反手就是一个不理解戴安娜是不是有点……看问题浮于表面了。
算了,自诩上等人是这样的。
玛格丽特公主,难得的纯爱故事,美女是这样的,即使到了美人迟暮之时也有罗曼蒂克故事可以讲。
S5:查尔斯作为未来的王,政治上野心过剩,爱情上也不过是借用权势,从不自省,永远在推卸责任。
他能光明正大地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团聚中打电话把卡米拉叫走给他单独心理辅导和phone sex,特别像一个无法断奶的巨婴,不爱惜王室的光环和声誉(虽然这玩意他们王室也着实不多了),也看不出有多么值得尊敬的爱情在里面。
甚至还有点埋怨戴安娜没有像卡米拉丈夫那样出卖自尊给他俩你侬我侬腾位置的意思在里面。
精神查尔斯中国也有啊,How dare u!
你个嫁入王室的外人!
既不贤良淑德也不会装聋作哑,居然对你懦弱自私一直在家庭缺位的丈夫公开出轨不满意——看完豆瓣评论,查尔斯王子应该找我们某些网友来当这个娇妻嘛!
后面录音公开,他俩被唾弃我还是看得挺爽的。
查尔斯:这是一场私人谈话!
我:连个吉祥物都当不好还想大刀阔斧地改革!
这种没羞没臊的录音到底是怎么听出来爱和感动的,咱也不懂,磕点好的吧。
后面查尔斯给自己公关洗白时甚至又又又一次把婚姻失败的锅甩到戴安娜头上,不意外,但足够可笑……就好像从婚前到婚后持续出轨的人是另一个傲慢的怂包一样。
重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连个吉祥物都当不好。
S6:可能编剧写屠杀只是想介绍缘由,而我看到了政权更迭下的动荡,即使这片土地上来来往往的斗争与血、探索和牺牲在那两位养尊处优的王室成员口中只是“俄罗斯巨熊太久没走上正道”。
看到第五季,愈发地不耐烦起来。
戴安娜真应该过来跟菲利普学学,怎么样软饭硬吃,真开了眼了我。
明明自己精神出轨还能先从女王身上找原因,明明自己与教子的妻子交往过密还要求女王给他行方便,明明自己吃了软饭还嫌弃和女王结婚自己放弃信仰了,合着大英帝国最尊贵的女的人到晚年回家也得被丈夫pua你没有我的红颜知己有智慧,跟着她你还能学到点东西。
结果那位金发大眼红颜知己哐哐哐一顿炫以后得出来的结论居然是女王祖母为了幼年时和亲姐妹的争风吃醋而危难关头拒绝救对方性命。
情商和智商都缺了点啥,还得女王娓娓道来当时的政治局势,为了大局皇后只能含泪舍弃妹妹一家。
好想叫菲利普过来一起听女王上课。
最后又把帅气首相借来点题:美满的婚姻关键在于虽不相同但互不干涉。
啥东西啊……你还不如讲王室责任大于亲情爱情呢。
S7:拍了媒体吃人和“饥渴”的戴安娜,boring.S8—S10:终于离了,boring.
2.5/5 90年代版的演员基本都比不过80年代版 除了高妹——但最多也只能说是打平
编剧无痕提升查尔斯和卡米拉形象啊。查尔斯建立王子基金和黑人孩子跳舞那一段,和查尔斯最近出席活动种族歧视故意避开黑人握手造成的反差。
主创私心、人物塑造的问题都不提了,这一季拍得叫一个家长里短,王室变成普通家庭,除了香港的剧情,整季都和这个世界脱离了,这大概也就是王室必然的轨迹。ep03全季最佳,也只有这一集能看到主创对王室的批判。
和它前几季比水准下降太多。
Peter Morgan似乎找到了一条对照比喻的公式,但也太浅白太硬来了。mike leigh看到自己御用的中下阶级角色女演员演皇室姐妹会作何感想呢:)
不是很赞同对象的观点,说编剧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尤其考虑到女王刚刚离世。可事实就是,时间来到九十年代后,的确是没什么历史大事件可以展开了(香港回归严格意义上来说也算不上英国的大事),所以只能拿王室狗血的家长里短开刀,剧集老粉肯定是不会满意的。但即使如此,这一季水准也掉得太厉害了,每个角色戏份都很平均,以至于没有中心人物,没有重点,表演也是一言难尽。第六季如何收尾,我们拭目以待
剧本相比前四季剧情紧凑度下降了不少,女王的存在感也大幅度减少,虽然知道这个时期会把重点聚焦在黛安娜身上,但总感觉有些脱离“女王”这个核心主角。
查尔斯是不是赞助了本季,不然怎么从头到脚都在洗白他。虽然也没有很喜欢戴妃,但但拥有权利的普信男真可怕……另外本季更像英国小报记者,每一集都着墨在皇室不幸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只有柯基最可爱!
So boring
对这个家族真的很无语。好几位主演的演技也并不是非常在线,虽然妆发做得不错,但是依旧让人很出戏,也没有前几季的制作那么精良了
埃及人那集真是一言难尽
peter morgan用一整季来暗示太子想要谋反,但storytelling讲的并不是很好,过于细碎了,或者说是暗喻太多了。Diana vs royal family感觉也只是点到为止,前四季的史诗感都丢掉了,不过也可能是因为进入现代后英国王室这些破烂事都家喻户晓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失望额。favs:ep4 ep8
我客观地讲这一季不论容貌 演员(主角 的表演基本不像 女王是亲切和蔼但同时高高在上且疏离 王室总是不同于普通人的 / 这剧要是早播出点 女王就是吊着口气也要再活几年 要我说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 查尔斯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工作生活两头哪边好 / 我不会再看了
这季啥也没讲啊 看了跟没看一样。 下季97年要出大事儿了 希望你能好看点!
明显这季Peter Morgan自己都不知道咋写了 各种塞些其它的剧情 (这季不管剧本还是这季本身在女王去世之前就完成了哪来的借女王去世的风洗查尔斯啊
呃呃呃,没有前几季好看
也许是前面几季太优秀了 这季的质量就像整个日不落帝国在最辉煌的巅峰以后急转直下 在摇摇欲坠的君主制和历史前进车轮的洪流中 每个角色都好疲惫的感觉
第一次花这么长时间看完一季《王冠》。好当然还是好的,新女王扮演者尤其适合帝国余晖,偶尔流露出的疲惫和成为本能的尊严融合得很好,温莎大火和皇家游轮退役的时候都把落寞演得很好。黛安娜也不错(虽然实在太高了),病态和厌倦之中偶尔眼睛还是会像小孩子一样亮起来。但是剧情很无聊,虽然历史如此,但实在对这段皇室狗血三角恋并不需要着如此之多的笔墨。
女王去世所以疯狂给查尔斯洗白?不过看新闻说查尔斯被人扔鸡蛋,我笑了
剧里的戴安娜自恋又多疑,当然查尔斯更糟糕,自私虚伪又道貌岸然,好的作品让人看到可恨之人的多面和复杂,这里的人纯纯讨人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