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索里尼
Pasolini
导演:阿贝尔·费拉拉
主演:威廉·达福,里卡尔多·斯卡马奇奥,瓦莱里奥·马斯坦德雷亚,尼内托·达沃利,玛丽亚·德·梅黛洛,阿德里娅娜·阿斯蒂,安德里亚·博斯卡,吉阿达·科拉格兰德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法语年份:2014
简介:1975年11月2日,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的尸体在罗马近郊奥斯蒂海滩被发现,死前明显受到过暴力攻击。在此之前他刚刚完成那部常被评为世界十大禁片之首的《索多玛的120天》。由于凶手被传闻是一名17岁的男妓,这个悲剧被染上香艳色彩,也有人猜测这位意见领袖的死亡完全是政治阴谋,而事情真相至今仍是个谜。 影片择取的正是..详细 >
费拉拉将帕索里尼生命的最后一天与他未完成的宏伟手稿交织呈现,帕索里尼被杀害后,他笔下的两个男人踏上追逐弥赛亚彗星之旅——这本身就像是一个关于来世的寓言。一部向帕索里尼忠实致敬的传记电影,不完美,但够谦卑。
费拉拉操纵焦距如同掌握了将意识散射到周遭的新技艺,在这里已经入化境了,但还是更愿意把该作当做一个序曲…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记片,就连帕索里尼在片中都像是一个配角,截取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两天,他的日常、采访和创作都不像重点,反而是费拉拉用帕索里尼的手法还原他未完成的剧本和那些诗句的画面成了男一号,让他的死亡变得更令人遗憾,一位伟大的导演去世了,生命被画上了句点,没有之后了。★★★
很意外。对我来说全片只是单纯选择了一些无太大意义的生活片断,装出了外形穿着但看不见他内心。如果戏剧性的地方是他最后低劣的死相和曝光的秘密的话那也许有更好的方式表达。
用几乎还原的方式记录了一代传奇导演帕索里尼的最后时光,逝者如斯夫,喜欢他的影迷千万不要错过了
性和政治密不可分,文學道德、終點並不存在。仿索多瑪回溯帕索里尼死前兩天,未完成的劇本與奇想,形成隱晦輓歌,跟隨走回創作過程,結尾帶不起高潮,反倒追隨彌賽亞之星與煙火最有意思。打字機之聲,將傳奇去傳奇化這步是對的,尼内托·达沃利愛將現身,整體還是略顯庸俗點,我是個作家。威廉達福好
镜头灯光非常有费拉拉一贯的风格
杨索同一时期拍的是私恶公善
激进左翼者的肉体和日常,与创作和思考的重叠,的确不同于费拉拉在其他作品里赋予“常人”的存在之“空无”和沉迷瘾症的虚弱,明确地感到帕索里尼过于强大的存在感,以及思想在一些时刻迸发而出。但即便如此,因为精英主义的憧憬视角被大大减弱,致使那份强烈的(以及先入为主的)存在感也在发生着扭变和削减,在最后一日所呈现的帕索里尼也并未多出超越常世的特殊力量,与其说避开了伟大,不如说“天堂本就不存在”,这才是费拉拉眼里真正的“存在主义”和真正的帕索里尼(文本和肉体的),它不需要过度神化,也就不需要刻意地克服任何瘾症。
如果 我能为阿巴斯拍摄一部传记…
1.6飞拉拉拍的做爱都深得我心
百无禁忌的费拉拉碰到偶像之后反倒变得毕恭毕敬束手束脚,偶像的癫狂面阴暗面情色面一概不敢往深里触碰,于是偶像的先知者受难者形象也就无从成立,最后成就了这么一个不咸不淡的致敬片。拿点档案素材混剪进去,效果都不知道要比现在高到哪里去了
不懂费拉拉
同性,政治,家庭,导演,同性恋,小说家,革命者。电影对怕索里尼的演绎依旧围绕在这几个维度,浅而不深,散而不立。
给导演,给口交的镜头,给最后的阶梯。
挺喜欢帕索里尼,所以感觉拍的不好😐
3.5 Ninetto成为他的终曲 Adriana和屏幕上的“Laura”拥抱和解 并不欣赏导演对Pasolini遗作的演绎
五星,以正视听。(“我们都在危险当中”
一般,但认识了一枚独立导演(
太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