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卢

Peterloo,彼得卢:血染曼彻斯特(港),彼得卢:人民之声(台),彼铁卢

主演:玛克辛·皮克,罗里·金尼尔,蒂姆·麦克纳尼,戴维·鲍姆伯,里奥·比尔,尼克·迈瑞莱格伦,菲利普·杰克森,皮尔斯·奎格利,阿拉斯塔尔·麦肯泽,卡尔·约翰逊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彼得卢》剧照

彼得卢 剧照 NO.1彼得卢 剧照 NO.2彼得卢 剧照 NO.3彼得卢 剧照 NO.4彼得卢 剧照 NO.5彼得卢 剧照 NO.6彼得卢 剧照 NO.13彼得卢 剧照 NO.14彼得卢 剧照 NO.15彼得卢 剧照 NO.16彼得卢 剧照 NO.17彼得卢 剧照 NO.18彼得卢 剧照 NO.19彼得卢 剧照 NO.20

《彼得卢》剧情介绍

《彼得卢》长篇影评

《彼得卢》短评

如果非要在《罗马》和《彼特鲁》两种历史电影中选一部的话,我更倾向于后者。究竟是为了历史才拍电影,还是为了拍电影而有求于历史?

6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从透纳先生到彼铁卢,看来这导演我得拉黑了,看的我实在煎熬,挺好的故事变成了英国人特有的政治碎碎念(Rhetoric, Rhetoric, Rhetoric),再加上味道奇怪的北部口音,少有的恨不得让我立马关掉的电影,而且结尾收的我也感觉不到力量,只流于对暴力的再现。

9分钟前
  • 翡冷翠的晚祷⚜
  • 较差

木有文化,看不进去。

12分钟前
  • 阿皮亚诺
  • 还行

题材很好,导演固执

17分钟前
  • 於陸
  • 较差

The cost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18分钟前
  • Primrose
  • 推荐

#Wisconsin Film Festival# 我的第一部迈克·李。剧作扎实,历史感厚重。导演为重现历史进行了大量细节刻画,为追求客观而尽量隐藏了主观因素。最后一场屠杀戏调度十分惊人。影片全程浓重的英音,遗憾有不少台词没有听懂...

23分钟前
  • 梦花
  • 还行

能理解戛纳为何要拒,这的确不是戛纳想要的片,但同时也完全能理解迈克李这么拍的初衷和必要性。最后那场屠杀戏展现了迈克李大师级的掌控力。

2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拉黑Mike Leigh

27分钟前
  • 眉間尺
  • 较差

(7.0/10)开头的滑铁卢意味深远,疲惫的胜利者回到家乡迎接他的是没有出路的生活,倾覆的拿破仑帝国却已把革命的火种撒遍欧陆。无论旧制度的维护者们如何抗拒,十九世纪已经降临了,所以我原本很期盼这片的结尾能延伸到至少1832年议会改革。不觉得本片像是肯·洛奇的菜,洛奇的劳动者所要挣脱的枷锁正式本片正谋求建立的。对秩序的反抗永恒存在,而形势的变迁能带来本质的区别。迈克·李显得克制得多。以一场大规模冲突为顶点的故事似乎欠缺了走向那不可避免的结局的必要步骤,人们喜爱的矛盾步步升级被一场场演讲所代替,说实话这非常地英国。可以给本片中的演讲做个集锦学习一下。令我不解的是,色调太明快了,简·奥斯汀要安排人出来谈恋爱吗?

31分钟前
  • cliosong
  • 推荐

最后那场大场面的戏太惨烈,让人联想到某国。。古时候的欧洲人好讲究,8月还穿那么多,西服什么的一层又一层

34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推荐

电影看到一半总感觉和《透纳先生》有些相像,一查导演还真是迈克•李,导演对这种大场面掌控真是一流啊!台词铿锵有力,简直是英语学习的范例,油画质感的画面太沉浸了,最后一场屠杀戏太震撼了,应该没有运用CG绿幕,很多画面风格、色调、空气色彩、光线都在模仿油画,非常扎实的一部作品!豆瓣网友才给这部电影打6.8分,开什么玩笑?!?!从此是迈克李的脑残粉!年度最佳必入一部!

35分钟前
  • AaronSSA
  • 力荐

三星半;绝美的打光,画面有尼德兰画派画作的影子,非常详细的展现了彼得卢屠杀的社会背景,片尾的屠杀震撼人心。几场演说的戏过于冗长,演说的内容里的有效信息过少,全片如果能压缩半个小时将会很棒

36分钟前
  • 二马究竟是啥马
  • 还行

1819年,打败拿破仑之后的英国经济出现危机,曼切斯特工人阶级要求政府改革,在圣彼得广场举行和平集会情愿,最后却遭到政府军队屠杀,由于其中许多人都参与过滑铁卢战争,因此这次屠杀又被称为“彼得卢屠杀”;2小时的电影还是挺无聊的,而且惊悚的是迈克.李拍的,竟然这么普通!而且有点没打到重点,整件事讲的虎头蛇尾。彼得卢屠杀之后,英国政府继续收紧,抓人、关人和禁止言论,也因为报道这场屠杀,《卫报》诞生。对于掌权者而言,历史似乎有用的只是其中的权术,至于恶事,则反复在做。

37分钟前
  • 真是好大一张床
  • 较差

英倫底層人民主旋律電影。開篇短短幾分鐘一鏡到底滑鐵盧戰役和最後半小時的鎮暴場面皆目睹麥克李在大場面上的調度近乎一流的穩,油畫般影像質感更是特別吸睛;激勵人心的演說場面似有道理之存在,但過度頻繁重複的出現只徒增更多的疲乏;而大廣場演說前的平行視角最為有趣:當底下人民興致高昂等待迎接演說家同時,上層權貴們反而在為了要不要讓軍隊先行鎮壓群眾而引起看似荒唐實為不必要的內鬨。

40分钟前
  • 超大型巨人
  • 推荐

上完历史课,还是希望迈克·李能尽快回归水槽。

44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透纳先生的质感配上史诗级调度 一切都成为爆发前夜的铺垫 this is purely magical 豹的另一面:还记得维斯康蒂怎么用舞会释放全片积攒的厚重喘息吗?迈克李用大屠杀做到了

47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力荐

倾轧,互搏

48分钟前
  • 心跳男孩
  • 较差

迈克·李稳得没有惊喜,技巧上深得透纳和英国戏剧真传。内容是有惊喜的,尽管此类题材已有一些了,它给全世界提供一个完整且不可妄下结论的革命样本。对于这样的老导演,我并不期待技艺上会有什么惊喜,我只期待他用眼睛发现什么,并用既有的方法拍出来。

52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过于拖沓的剧情一再为最后遭遇血腥镇压的集会做铺垫,但其过程太冗长。丑恶权贵的面目过于脸谱化,反而让人觉得是将真实融入夸张。观影过程几欲昏昏睡过去,可见一斑

56分钟前
  • 逆行世界
  • 较差

現在的麥克李,比起電影導演,他更像是個歷史學家,藉由電影來拼湊一段又一段被遺忘的、或將被遺忘的英國歷史。

60分钟前
  • 那朵椰菜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