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女人

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A Woman in Berlin

主演:尼娜·霍斯,茱莉安·柯勒,奥古斯特·迪赫,叶甫根尼·希迪金,伊尔姆·赫尔曼,伊娃·勒鲍,Igor Yatsko,吕迪格·福格勒,萨莎·库利珂娃,Tomasz Leszczynski,桑德拉·惠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波兰语言:德语,俄语年份:2008

《柏林的女人》剧照

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2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3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4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5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6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3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4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5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6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7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8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9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20

《柏林的女人》剧情介绍

柏林的女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第三帝国的心脏柏林在盟军的猛烈攻势下已化作废墟,在短暂的交火之后,成千上万的苏联士兵涌入这座颓败之城。躲在掩体下的德国百姓在步枪的威慑下乖乖走出地面,男人的犯下的罪孽转嫁到女人的身上。无数妇女被强奸,却没有任何一个苏联军官出面制止。 她(Nina Hoss 尼娜•霍斯 饰),是这群备受屈辱的德国女人中的一员,丈夫远在前线,生死未卜,惶恐无助的她只能一次次忍受屈辱。她将自己委身一位苏联军官,只为在这恶境中求得生存…… 本片根据根据德国女记者同名日记体作品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鼻子,或异见者的阴谋伪肉食女的恋爱处境神奇动物学校靠近我一点致命点击钦天异闻录星空之下,少年的一天真相幸福的拉扎罗龙女降妖记艾琳追查第一章阿喜夺命回声多米娜第二季欢天喜地开心鬼化妆师最后一次心动政协主席拉尔复仇记那狗超时空富豪雀圣玩家2:玩家的战争欲盖弥彰小羊肖恩天下美人羽毛住在空中魔衣

《柏林的女人》长篇影评

 1 ) 柏林的女人

我们知道多少历史的真相?

我听见很多人说过,历史是过去的,既然过去了,那就无所谓真相,无所谓知道或者理解!

基本上可以肯定,这样的思维和理解是可耻的,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开始遗忘过去,那么现在就会在不远的将来被彻底遗忘,遗忘文化,遗忘文字,遗忘传统,遗忘血性,遗忘一切!

遗忘历史意味着背叛,应该还要加上一句,可耻的背叛!

所以,总是有些历史学家或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曾经发生的真实所在,顽固不化的需要找出发生这段历史的症结所在,为什么会发生?

二战的柏林被苏联攻入,我们知道这是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二战开始进入尾声,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邪恶轴心国覆灭了,人类可以进入下一个轮回的和平。

可是,我们知道进入柏林的苏联红军的行为是否都是正当的?

政治需求会决定意识形态,所以但绝大部分人开始被政治完全的束缚之后,意识形态就是撒谎,欺骗,不停的掩盖事实,所有的人都变成了皇帝新装里的人,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却不敢相信大脑的思考了。

本片或许无法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至少它体现了一种勇气和尊敬,那就是还原一段历史,一段女人的屈辱和不堪。

虽然也未必完全的真实,但我们需要珍惜的是这样的勇气和决心!

 2 ) 战争是人性放大器

4星,看完之后百感交集,既有战争残酷的真实一面,又有浪漫爱情的虚假一面, 影片拍摄质感不错,真实故事改编,反战反思都值得加分。

也可以看出这些年来老德也是缓上来了,也有能力为自己诉诉苦了,应了那句老话,谁强谁就有话语权。

战争的发动者,也必然是战争的受害者,战争是人性放大器,屠杀与和平都是人的天性之一,反思战争苦难,警惕战争机器的发动,是此类影片的加分点。

 3 ) 观后感与备忘录

本片描述女人在战争中的悲痛与无奈,完完全全以女性角度来呈现战争的残酷,乱世中的女人就像附属品,谁强她就归谁,没有例外~但总感觉本片一直在拖剧情,节奏慢得让我失去耐心。

故事发生在二战末期的柏林。

当地的有名面容较好的记者女主,他的丈夫常年征战。

一天苏联攻占了柏林,犹如一般野兽走进兔子的家园,他们抢掠食物,抢夺女人。

女主也不例外。

折磨得她不得不需求庇护,多次去找苏联少校求助,少校却见怪不怪的拒绝了。

女主只好找比他低级的中蔚庇护,中蔚安排她在一栋居民楼,却只满足自己的性欲却没能提供实际的庇护。

少校偶然来到居民楼,见到女主。

女主坦荡的脱着衣服,此刻让少校感受到莫名怜悯。

终于成功以性来得到少校的庇护。

少校也知道自己的军队行为过激,随意在街的掠夺女人。

借着一名中士前来,居民楼捣乱的机会,狠狠教训了他一翻。

后来德国投降,身在柏林的军队接命令转移。

少校曾邀请女主跟着离开,女主却拒绝。

撤离前夕,女主的丈夫回来,两人面无表情的对视着,气氛异常安静的午餐,女主忍无可忍的把自己的记事本,甩给丈夫。

丈夫只是冷面的指责,半点谅解之意也没有。

女主气冲冲赶去将要离开的少校面前表露情人应有的道别。

次日,丈夫没留下任何信件就离开了,留下孤零零的女主生活在这被战争洗礼过变得狼狈不堪的柏林。

 4 ) 你是苏维埃,我是法西斯,我们拥抱吧

看这个片子,不能不在脑中产生这个问题:那些柏林的女人犯了什么错,以至于得到这样的惩罚?

战争,当它如此赤裸裸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任何人都无从选择。

看一开始,强奸刚开始的时候,女人寻求官员的庇护。

然而,官员们能庇护她们吗?

且不说庇护她们在政治上正确与否,单说在笼络士兵还是照顾女人上的选择,他能怎么选择。。。

当然女人们自有她们的一套,她们将自己扭曲,和胜利的俄国人一起把酒言欢,当然她们也因此得到了庇护。

有人责备女人的现实,而我们应该更理性的来看,男人尚且会投降、自杀,你又能让女人怎么办?

最后,真爱回来,可真爱不再,你又要怪男人负心小气。

可你又能让男人怎么办?

虽然我们希望如此,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大度的胸怀。

这就像英雄,我们渴望成为英雄,但我们命定是凡人。

你不能批评凡人,因为你也是凡人。

再想想看,柏林女人们的痛苦是谁的错?

我不想把这个鞭子打在战争身上,一个太笼统的概念总让我们忘了反思,就好像那些狗血的爱情故事。

影片中有个场景对我触动很大,女人和少校在楼下一片欢歌中冷静对谈,他问她:你是法西斯吗?

两者的信仰有很大的不同,可这不表示我们只能动武,是吧。。。

看看这场对话,它有多美,就算你是法西斯,那又怎么样。

战争它糟透了,难道我们还要这样用对立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吗?

我们还要把仇恨记忆多久呢?

当下,我们就已经可以结束这一切。

给我一个信任的拥抱,就这样。

 5 ) 《柏林的女人》真的是女人的耻辱吗?

“柏林的女人”是一位纳粹军官的妻子,她是一位才华洋溢的记者,她记录下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在德国战败之时,在被苏联红军接管的柏林的生存日记。

电影在结局展示了这部记实体小说《柏林的女人》在德国所经历的遭遇,非常值得一提。

Die Erstauflage traf 1959 in Deutschland auf heftige Ablehnung und der Autorin wurde vorgeworfen, sie habe „die Ehre der deutschen Frau beschmutzt“ und das Buch sei eine „Schande für die deutsche Frau“. Von den empörten Äußerungen und feindseligen Reaktionen überrascht, untersagte die Autorin jede weitere Veröffentlichung bis zu ihrem Tode und lehnte auch für die Zeit danach die Nennung ihres Namens ab. Danach geriet das Buch in der Öffentlichkeit für Jahrzehnte fast vollständig in Vergessenheit.小说1959的第一版遭受到强烈的拒绝,作者被指责“玷污了德国女人的荣誉”,该书是“德国妇女的耻辱”。

作者对这些愤怒的声明和敌对的反应感到惊讶,她在死之前都被禁止再发表任何作品,她的名字也不允许再被提及。

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这本小说几乎被公众完全遗忘。

后续:虽然这部小说在80年代以匿名的形式被允许出版,但是仍有很多内容被删减。

直到2003年,作者去世两年之后,《柏林的女人》才得以以完整的形式出版,并且在出版后的数月都蝉联销售冠军。

这部记实小说的作者叫做Marta Hillers。

为什么一个德国纳粹军官的妻子就不能对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苏联红军军官产生感激和爱情?

她无法不爱自己的国家,无法不爱自己的家园,也无法不爱自己的丈夫,即使是罪孽深重的纳粹,即使战争让一切都变了味儿,即使“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爱”,但是因为她必须要守候家园,因为她必须要等待丈夫回来,所以她必须得活下去。

可是即使这些都是无法选择和必须去做的事情,她也不能欺骗自己,更不能忽视已经知道的真相。

如果一个纳粹在内心深处鄙视所有女人包括自己的妻子,而一个苏联红军因为她的才华而喜欢和尊重她,如果一个纳粹把自己妻子遭受的所有不堪的苦难看作是一种耻辱而拒绝面对和接受她,而一个苏联红军明明喜欢她却没有想过要从她那里得到什么、甚至为了保护她失去了自己的命。

她即使是一个战败国的女人,她即使是一个纳粹的妻子,她为什么不能爱上“占领”她国家的“敌人”?

因为她不是纳粹,她不是他们,她没有义务去承担她的丈夫和她的国家犯下的罪恶,恰好相反,她更是一个战争的受害者,她最有权力用任何方式让自己生存下去,只要这是她个人的意志和她的选择。

既然她是一个有着坚强和独立意志的个人,那么她为什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羞耻?

为什么要耻于承认自己真实的感情?

 6 ) 谁都没有错 错的是无能为力的现实

“你说的对,俄国人 野兽 动物 就像你叫我们的一样,你是对的。

我们在射杀一个德国人的时候什么都不需要考虑,德国人的血沾在我们的制服上面,没有人希望战争,他们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德国是什么。

”女人和孩子没有错,一些参军男人也没有错,错的是战争,错的是主动发起战争的领导人,错的是野心和贪婪。

佩洛西防台我曾一度支持打起来,只是格局太小,只顾眼前一时爽快,却没有想到打起来伤害的是无辜的百姓。

德国投降, 战争结束后,女主和男主彻夜长谈,男主想要女主跟他一起回莫斯科,可女主对男主说“你爱你的国家,就像我爱我的国家一样。

战争改变了语言,爱,已经不是过去那个词了,但是,尽管如此,当我的丈夫回来的时候,我仍然希望他来寻找 他曾经抛下的妻子”。

说完男主打算走,女主吻了上去。

第二天男主被调离,而女主的丈夫回来,可她等来的不是那个心心念念想见的曾经说只要30分钟就能爱上爱上自己的丈夫,等来的不是那个能理解自己为了保住生命见对方 忍受身心双重折磨 把自己的尊严践踏在脚底的男人,等来的不是曾经的爱情,等来的是他的一句你太不要脸了,我觉得你很恶心,等来的是两天后就走了的丈夫。

女主面对丈夫的这种回答,她等待的东西都变了,她心意也冷了,是谁的错,男生女生都没有错,错的是时代,错的是现实,错的是战争。

“格尔特,我心爱的格尔特,我们该怎么办呢,让时光倒转吗,回到你跟我说第一句话的时候,30分钟,你说,给我30分钟,然后你就再也离不开我了”。

时间不能治愈,只有想清楚了才能治愈。

两天后,丈夫走了,女“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回来,很奇怪我并没有再觉得痛苦,可能是因为太忙了。

我要买菜还要做饭,还要找花。

我不知道格尔特还想不想我,谁知道呢,也许我们内心深处,一直认为我们还会再见面,也许在某一天。

”女主是坚强又伟大的,在我看来,男主是有一点无能和懦弱,但是谁又能改变呢,谁又能轻易接受呢,现实已经变了,变了的东西已经变了,没有能力改变的时候,只能默默接受了。

好在我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年代,好在我还年轻,还有机会和机遇去改变一些东西。

很久没有看电影看到有感触了。

和生活状态一样吧。

 7 ) 本片原名为《the downfall of berlin》

本片原名为《the downfall of berlin》,德文是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直译成英文自然是A woman of Berlin(柏林的女人)。

这不是一个女人或者几个女人的故事,这是柏林在面对挫败的时候的选择。

二战的电影多如牛毛,却很少有这样的角度。

得感谢德国人,这个国家不仅仅勇于接受自己的错误,也勇于回顾自己的伤疤。

影片采用一位匿名者讲述的形式,以柏林陷落为背景,让匿名者说着一个比一场战争的失败和城市的陷落更为让人纠结的故事。

那就是苏联红军的某支部队,驻扎在柏林某火车站附近的街道,他们“空闲”的时候,就将周围居民楼内的德国女人,无论年轻还是老弱,都变成“特殊资源”(妓女)!

其中有些军官因为文化程度较高,试图觉醒或者改变,但是~~~~假借仇恨的面具行使报复与泄欲,谁又可以阻拦呢?

那是二战啊,人类历史最残酷的战争!

“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本片也是根据一部禁书改编,出版后的原著和公映后的电影,都引起很大争议,因为在残酷的真实战争世界中,女性,尤其是战败一方的平民女性,她可以有什么选择吗?

的确是没有人能够回答这种疑问,非黑即白的世界,在面临战争选择的时候更加是不可能。

战争造成的伤害的确在所难免,是不是为了躲避伤害就不择手段?

很多人都会说,女人天生就是弱者,所以只能委屈就全。

同时,我们发现影片的一个小情节,当客厅中妇女们陪伴红军官兵畅想欢乐的时候,厨房内,二位德国男人正在探讨战后德国经济、政治恢复的问题,他们并且对于苏联在欧洲的野心也进行了一番衡量!

于是烧毁了保存的一册元首图书,开始面向未来!

请问,有比这种力量更可怕的吗?

客厅内跳舞的军官们!

 8 ) 淤泥中开出的花

如果说战争中的爱情是淤泥里开出的花。

《沉静如海》描募了花的凄美,那《柏林的女人》,无疑是淤泥里的那部分。

改编自一个女记者的日记,真实而残酷。

二战后期,苏军占领柏林。

女主和当时所有的柏林女人一样,都成了苏军报复和泄愤的对象。

良好的教育似乎反倒成了最大的短板,加剧了不堪其辱的痛苦。

她选择把这一切在日记中记录下来,也许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信念,做为活下去的支撑。

为了活下去,女主找到了苏军少校安德烈,和另外几个女人一起,得到了庇护。

有了食物和暂时的安全,也有了不得不接待的苏联军官。

安德烈的妻子被德军杀害,痛恨德国人,经历暴行的女主则认为苏军残忍而粗鲁。

这样的两个人之间,有侵占,有交易,有报复,唯独不可能出现的,应该就是爱情了。

然而爱情有一点是像战争的,经常会突如其来,也一样无法阻挡。

他们长夜相拥,交换爱与思想。

至少这一夜,你不是苏维埃,我也不是法西斯,我们都是战争的孤儿,是命运裹挟中的尘埃,不妨碍一个理解的拥抱。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理解后的吸引让他们相爱,无论这场爱的布景多么不堪。

于是淤泥中开出花来,绚丽迷人,脆弱短暂,开始与结束都不由自己。

安德烈调任,他们牵手,凝望,眷恋,不舍,女人选择留下来,离别的话语却是感谢,她对他说:感谢你给我机会了解你。

女主丈夫回归,但已经无法继续在一起,那本曾经给予她支撑的日记,却是丈夫无法容忍的刺,最终选择离开。

有人说人性只是衍生品,人本质上只有神性和兽性。

战争与爱情,大概都源于兽的那一部分吧。

然而爱恋,却在其中停停走走,慢慢闪现出神性的光芒,为我们驱散,那些叫做绝望的黑暗。

 9 ) Alles sind vorbei, aber noch nicht zum Ende

直到最后愉悦的俄语片尾曲响起,我都没办法忘记这句话:Was sollten wir leben?我想努力去找找答案,可能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在电影里,或是可能在今后的生命里。

就像电影结束了,一个关于绝对女主角的电影结束了,我们也不知道她的名字。

她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完了她的故事,她想说的话。

无论是去柏林之前还是去柏林之后,这都是我的第一部电影,第一部不是带着受害者目光来审视Hilter的片子。

其实一个战争片无论怎样都挺难过的,就像阴郁的蒙古长调一样,你就这能静静坐在旁边听,不该说一句话。

但奇怪的是,也是不奇怪的是,一部战争片,我居然没有想到《南京南京》,却是《罗马假日》。

柏林女人们并没有要求任何人的同情。

法西斯是什么?

这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叶整个世界的主义,对手无寸铁的女人们,是什么?

可能就是她所说的,来自古语,是一捆火柴棒,联盟的意思。

其实没什么意思,所有人,所有女人,都是绝对的受害者。

她们莫名其妙地为政治承担了不该有的,或者是可能该有的罪责。

但她们的态度,却让我吃惊了。

尤其是当她们说到”如果俄国人像德国人对他们那样对我们,那么没几天德国人就没有了“。

虽然我是深谙德国人总是鞭打自己的特质,但一旦被真实地置入了一个具体的情景,这也是难以想象的。

历史的复杂性让我们无法直接将什么东西进行比较,但同样作为人类,该怎么活却是可以比较起来的。

电影的前一小时,我一直在问自己:如果是你,该怎么活。

我甚至找不到任何一个自己该活下去的理由,但是电影里面的每一个女人都做到了。

但到了电影的最后,好像找到了答案。

挂念在心的丈夫终于回来了,回来了却又离开了。

可是我们不知道,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可能还会想起对方吧,irgendwann。

生存的意义,和拥有的意义并不一样。

为什么想到了《罗马假日》呢,因从从头至尾,女主都是一个饱含深情的人。

应该是一个这样的人。

尽管她聪明到十分明白,战争容不下爱情:Die Krieg verendet das Wort. Die Liebe ist nicht mehr das, was sie war.战争改变了语言,爱这个词条,不再是原有的意义。

但是后来她明白了,爱情和战争没有关系。

幸运的女人遇到了弹钢琴的男人,爱情就是爱情,喜欢就是喜欢。

战争在的时候长大了这种喜欢,和平来了却将它扼杀了。

所以说,爱情,和战争无关,和拥有无关。

爱情,可能就是女主反复重复的:Alles sind vorbei, aber noch nicht zum Ende.一切都过去了,却没有结束。

 10 ) 为本片正言

刚取出碟片。

因为之前在豆瓣这儿也看到有这个片子的名字,所以上来看看。

看完上面的评论后不能不说吃了一惊:如此好片,却几乎无一好评。

或许真是国内的下载+盗版翻译太不敬业导致语言障碍了吧。

因为人在德国,小懂德语,所以片子是从影碟店里租的无翻译的德语版。

片子的内容写出来就无趣了,大家也已经该写的都写了。

个人的感觉是:如果你喜欢《朗读者》(前提:你是在电影院看的,或是翻译得不错的非正版),你一定会喜欢这部《柏林的女人》。

还有一句,影片最后有一段字幕,大意是小说头版时未受德国社会好评(严重点说,德国人觉得耻辱),以后长时间再无再版,作者保持匿名。

译自德语版Wikipedia:该日记1959年在德国首次出版,头版问世后作者Marta Hillers就搁笔了。

Hillers能讲流利的俄语和法语。

据南德日报记者查证,她曾为纳粹某些不起眼的报刊撰文。

这本日记记录的时间是1945年4月至6月。

2003年曾被怀疑其记述的真实性及作者的著作权,后被德国作家Walter Kempowski定为“至少书中的日记内容是真实的”。

该日记于2003年被德语及英语再版。

《柏林的女人》短评

几乎没有故事主线,也没有情节起伏。

10分钟前
  • 六道轮回
  • 还行

战争实现男人的梦想和野心,而女人们却在承受屈辱和伤害。不管是战败国还是战胜国,女人都是牺牲最大的。佩服那个年代里坚强活过来的女性,她们的经历让人动容,耻辱的不该是她们,而是那些带给她们伤害的人。

14分钟前
  • 倪娜
  • 推荐

战争能够带来什么?痛苦的女人。

15分钟前
  • 青山卌蛙小吱喳
  • 推荐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只要能活什么都可以做。也是因为这部电影我了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血淋淋的战争史,用这么克制和温柔的拍法,欣赏不来!

20分钟前
  • 平头哥
  • 较差

“阳光法国”版字幕翻译很烂!最好看“威信”版的,切记!本片在网上被宣传为“揭露苏军在柏林暴行”,但我看过后却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片中的苏军在西方电影中已经算够正面了,“暴行”只是他们个性鲜明的一部分,苏军也是人,也爱好音乐、跳舞、喝酒……作品改编自一个柏林女人的日记

23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又是一部在俄罗斯要被禁映的片子。

26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生存与尊严(羞耻)哪个更重要?

27分钟前
  • 石板栽花
  • 推荐

隔靴搔痒

32分钟前
  • 青鬼与山雾
  • 很差

还好 去年看得。怎么这么多过去看得?多久没看新电影了

36分钟前
  • Clement_ZG
  • 推荐

我看的版本,翻译太差,甚至差到影响理解剧情了。给大家个参考,我用的是风行播放器

41分钟前
  • 左左☮
  • 还行

后面二倍速看完 真心不喜欢 剧本不太行

45分钟前
  • Kama
  • 较差

寓意很深,人物很平,情节很涩。

49分钟前
  • 爱地人
  • 较差

战争拓宽人类伦理边界?!WTF!一旦开打,谁都可能成为魔鬼。

52分钟前
  • Daniel2025
  • 还行

拍的过于克制了,我相信这帮死人堆里滚过来的老毛子更加禽兽疯狂,这才哪到哪啊!要知道,仅仅攻克柏林,苏联人就折了几十万。毛子的军歌确实很洗脑很有鼓动性,东方某小弟学的有模有样,青出于绿胜于蓝。

53分钟前
  • 纳豆
  • 较差

不喜欢看这种狗咬狗。。。盟军也不是好东西,,

56分钟前
  • JIE
  • 较差

剧情十分的散漫,看不出什么主题。一波一波的苏联士兵经过这里(好像是波茨坦),刚把一波男人伺候熟了就走了又来一波,确实是生活太难了。女人也只能随波漂流,老人只能强颜欢笑,世事艰难,但想到德国鬼子是怎么对苏联老百姓的,搜刮了西欧多少好东西回来,好像也是罪有应得。

57分钟前
  • 六米前的水
  • 较差

我太困了

58分钟前
  • 仙人掌头
  • 较差

所有的丑陋,源自战争。所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不过是暴力和奴役的借口。而女人,无可避免的成为注定要失败的男人们的最后的暴力对象,一遍又一遍

1小时前
  • Larbre
  • 推荐

提醒我有着那么一段历史.也让我好奇,在前苏联接管的开始,一定会有着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可是这部片子并没有打动我.

1小时前
  • york
  • 还行

沦陷区惨遇女和俄军官相恋、相离。女人的现实选择--想方设法活下去。 28/11--2016

1小时前
  • peterzhang70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