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是我2012年之后第一次想写影评的电影。
我很懒,能够用有限的时间去写这部影评,真的是这部电影很值得。
作为同志电影,这部片子一点也不单调,导演把故事设定在高中,足以看出导演有两个目的:第一,当然是描写两个主角之间的感情发展;第二,想让大家看到韩国中学生隐藏的暴力校园生活。
在我看来,导演一点也不刻意,一点也不做作的把这两条线给表达的很清晰,至少可以让观众发现这这部片子两者都存在,在这点上,影片是成功的。
下面我就这两点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其实,吸引我看这部片子的因素之一就是本片的导演李宋喜,没错,他就是《不后悔》的导演,很久之前看过这部,觉得不错,影片一点也不做作,所以,当时看到他的时候,就很想看看时隔多年,同类型的影评他能否保持同样的水准。
现在,我是彻底心服口服。
影片最成功的一点,就是选角,两个男主的气质很符合剧中的角色,而且拥有时下最流行的“大长腿”,如果喜欢帅哥的也可以来看本片,男主们的颜值绝对不会让你失望,我在看的过程中就一直盯着男主们的“大长腿”,我会说?
o(╯□╰)o两人的感情到底是两情相悦还是单纯的暗恋呢?
永俊对志雄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是一见钟情,之后一直默默关注,感情一直在滋长却只能偷偷藏在心底,若不是志雄有意的质问,估计还会藏许久。
那志雄对永俊呢?
他到底爱不爱永俊,还是单纯的因为永俊给予的爱温暖了他孤寂的内心,让他不愿意失去这份温暖,所以接受永俊呢?
其实,想要知道志雄是否爱永俊也不难,你把自己放在志雄的位置上,把你最好的同性朋友放在永俊的位置上,现在,你的父亲因为放火坐了牢导致你被同学欺负,被他人嘲笑,生活也变得落魄,你自己也变得孤立,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高三,你最好的朋友在这期间一直默默的站在你的身后,虽然没有和以前一样,你们一起说话,但是,你知道他总是在那里,所以,很自然的你不会让他人去打他,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知道这个朋友对你的感情不仅仅是友情,而是爱情,你是离开他呢,还是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保持原样?
这个朋友被他人嘲笑了,你会任由他在你身上寻求安慰吗?
最关键的是,这层纸不是由永俊戳破的,而是由志雄。
志雄为什么要戳破这层纸呢?
我想是为了保护永俊,毕竟现在志雄的身边不安全,充斥着危险,如果永俊一直在他身边,说不定哪天就会遇到危险,所以,志雄戳破了这层纸,好让永俊离开,但又想真的和永俊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他留下了那辆从永俊手里抢来的自行车(他告诉永俊这辆车被他卖掉了,但其实,这辆车一直安安静静的躺在志雄身边),如果永俊真的这么好打发,那他们早就没有联系了,所以,有点意外的志雄送的外卖送到了永俊家里,看客们估计一开始都以为这是永俊小小的恶作剧,但其实这是永俊精心安排好的“鸿门宴”,以此来真正的像志雄诉说自己心中的感情,没想到志雄这个炸毛,看到鞋子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怒气,不仅说了难听的话,还做了难看的事,不过,事实证明,每一个炸毛的心里都住着一颗傲娇的心,回去后,估计后悔了,所以,接着还自行车的借口有回到了永俊家,还带上了从永俊家光明正大抢劫的钱,不过,就是从这开始,我觉得志雄开始可爱起来了,被永俊踹了两下,又被打了一下头,一点怨言都没有,也是从这开始,两人感情的互动开始逐渐展现在观众面前。
志雄也一点一点的重新接受永俊,虽然最后永俊被欺负,志雄去要回内存条导致志雄入狱5个月,不过,这个开放式的结局,大家可以自行想象,至少在我看来,两人是会在一起的节奏啊(@^_^@)通过本片,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同志在韩国社会下的生存状况,大众还是不愿接受同志的存在,韩国离欧美国家的”同志婚姻合法化“还有长长的路要走,先要抗争才是王道。
第二点是”校园暴力“,我们总是会忽视”校园暴力“的存在,以为只是差的学校才会有,但影片告诉我们,所谓的”贵族学校“也是存的。
”校园暴力“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且滋长的越来越快的存在。
如果你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如果你的孩子那天回家衣服是不寻常的脏,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忽视,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在学校中被欺负的对象,当然,欺负人的也不一定都是学习差的学生。
这是社会当下对学生身心最有危害存在,是社会不容忽视的存在。
如果志雄和永俊不是这样的校园中,是不是这份爱就不会走得这么坎坷呢?
如果社会对同性恋可以有一点点的接纳,他们也不用一直躲着,这么残酷的现实,这么”热血“的青春,志雄和永俊在这样的背景下收获了彼此,就是本片最美好的事情了O(∩_∩)O
影评方面已经很多小伙伴们写了,我也写不出啥新鲜的了,就来简单介绍下本电影的实体收藏吧。
如下图,三版本DVD分别为韩版导演版,台版和港版。
另外,别问为什么收了两份,问就是收藏癖警告,一套拆开研究包装试看DVD,一套不拆收藏,来自碟粉的通病吧,2333。
夜间飞行三版本dvd封面 by康樵
夜间飞行三版本dvd封底 by康樵 【韩版导演版】最具收藏价值的一版,原因有:1.是原版,喜欢收碟的碟迷肯定都知道原版最大,无需赘述理由;2.DVD收录柏林电影节版本,即144min版本,比影院上映版的134min多了十分钟片长,且目前已知仅实体收录于韩版DVD中,网络高清片源也为134min版本;3.独占20多分钟删减片段,收藏价值再上台阶;4.收录幕后花絮等内容,虽然不是独占网络大多在DVD发行前便已流通;5.独占剧本,内付部分剧照,虽然是黑白且我并看不懂韩文,2333;6.独占侧标,当然这只是从我收碟的角度来说,侧标真是实体碟的标志性附件,提升整个实体包装的美感~ 【台版】译名为:爱,不怕,据说是为了对应导演上一部长片《爱,不悔》,对此译名我不做评价,仅持保留意见。
台压版质感一般,内里还是廉价味道满满的黑色肥皂盒,且内容只收录134min上映版,此外任何独占内容都没有,好在外纸盒独占封面,且印刷效果不错,价格比较实在,如果是没有港版我会更接受台版。
【港版】译名为:男朋友,男朋友,据说是为了tie张孝全和桂纶镁那部 女朋友,男朋友,对此译名我并不太喜欢。
港压版没有外纸盒,保留韩版封面,但是意外惊喜的是,尽管包装简陋但是质感出乎意料的好,三版本中唯一封二封三放了图片且还很好看,印刷也不错。
内容方面,除了134min正片外,加收预告片,比台版收录内容还要良心诶,再加上比台版还要便宜的价格,性价比很高,推荐想要收藏本片实体的影迷购入港版嘻嘻。
好了,实体DVD介绍完毕,感兴趣想收藏实体的小伙伴自行参考哦。
朋友与我谈起爱情,谈到贵圈真乱,谈到爱人的不忠,谈到现实的苍白,他的美好时光,他的温柔乡,他极其想拥有但却无力挽留的男人。
看完电影,让我想到了最后的校园斗殴场面像极了《九降风》中最后一段的情节,翻桌,砸窗,皆因所珍惜之人而起,而因暴力和入狱而终。
说到《九降风》,那也是陪伴我高中时光的最后一部电影。
那时的我,除了没有电影中的约炮软件,其他的应该也都是全中:暗恋同学、青春叛逆、与暗恋对象一起出去溜达,光想着每天能和他一起上下学已经很知足了。
而当发现他开始谈起女友时,心中惶惶不可安,每天魂不守舍,还得假惺惺的关心他与女友关系怎样,处的如何。
实在想不开时,只能打电话哭着和基友诉苦。
暗恋,是多么无疾而终的现实,就如电影所说:直男是毒药。
我想凡人对于看到同志的反应,首先是好奇,接下来便是厌恶。
而究竟是什么才能支撑我们在这冷酷的眼光中的苟且偷生呢?
也许是美国对第八号法案的通过,是库克对世间公开的勇气,是《费城故事》中汤姆汉克斯的家人对他的支持。
身在外企,不乏有众多外国友人云云,其中几个非常看得开,公开自己是同志的身份,会听到他们谈起自己的husband,谈到自己为爱人精心准备圣诞礼物,谈到爱人千里迢迢的来中国看他。
而我们呢,究竟有多少个在中国生存的人敢公开自己的取向?
社会的不认同,同事的冷眼相待,家人的“精神有问题,必须去看心理医生”...一步步把我们逼到死角,结果就如《喜宴》一样,演的人生的一场精彩大戏,欺骗家人,欺骗未来的妻子,欺骗可能降临的孩子,最后终究是连自己也一起骗了。
而身为凡人的你们,是绝不会了解我们这样的压力。
跟朋友谈起未来,每个人都是抱着能拖一天是一天,苟延残喘的活着。
看到影片中,永俊母亲醉酒后说:“...即使你长了角,那也是我亲生的....”,那应该是所有我们想要看到家人对我们说的话吧。
每当自己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会翻开张惠妹的演唱会来看,《彩虹》——多少次支撑着我继续向前。
“世间有非常多的爱,有亲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男女的爱,男男的爱,女女的爱...”“ 当尖锐眼光,当刺耳声响,你用彩虹的浪漫,温柔包装。
”也许一部最打动人的,根本不是演员,不是导演,不管有多少明星,多强阵容,多大投资,最重要的还是依据电影是否能触及我心。
如同《九降风》,也许有些人看来乏力无味,整段快进完后看过,叹口气说道:“现在的学生啊...整体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好好读书,光谈情说爱。
”却熟不知,那是陪伴我过完整个高中,与心爱的人告别,踏上另一条归途抹不掉的记忆。
想起去年早冬,我和去济南探他。
黑虎泉上几片小船,零星停着几只鸬鹚。
脚下是十丈红尘熙来攘往,人间烟火如斯繁盛。
今日求之孜孜的岁月静好,那一刻已有眉目,只是轻飘飘的,好像穿梭檐下戏弄铃铛的清风。
离别之际房门前温存许久,电梯开了又合,返身回去又抱了一回。
他送我至火车站,我在安检处哭到不能自己,他从兜里掏出一包纸塞我手里,开玩笑的说到:“我又不是要死了,我们也不是又见不到了。
”直到上了站台,才看到他离开。
后来才知道,其实一转身,他一下子流下泪来,却发现自己已没有了纸。
买两张前往国境最南端的火车票吧,那里无是无非,看芦苇荡漾,看日出日落。
拿出相机,与心爱的人来张合影,纪念着我们的情谊,也支撑着每当我走不下去时所能追随的那小小的勇气。
当志雄和女孩做爱的时候,我就知道是结局不会好了。
笃定如我因为我是一个同性恋者。
受人推荐一口气看了两遍,说实话被虐得很惨,连着几天打不起精神。
但却还没有到哭的地步,眼泪只是情感作用的产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心塞的原因在于,或者只有同性恋者才会知道,这是一个有点儿绝望的结尾。
我知道很多人会不服,那些自欺欺人的论断只不过是自我安慰的伎俩,最为荒唐的是看到有人说志俊被掰弯——一看就知道是小女生的臆想。
我最难过的部分可能和你们不一样,因为电影前半部分的缓慢节奏与暧昧关系,让人臆想着志雄可能是也是一个同性恋者,冷漠如他只是不愿意面对自己和周遭的生活。
从导演对永俊(男主)的设定其实就可以看出他对同性恋心理的揣摩——“直男是毒药”,但孤单如我还是会抱有一丝幻想和侥幸。
所以当志雄和女孩做爱的时候,这些侥幸和幻想完全被摧毁。
你要知道,同性恋者对女孩是硬不起来的。
所以这终究是一个孤独的命题——和同性恋关系不大。
导演与编剧对故事的安排完全可以佐证这一点。
志雄要搬家,父亲让他痛苦,“朋友”背叛,整个世界还搭理他的人也就剩下永俊。
人活着不能没有朋友啊,何况不是谁能够像永俊一样可以承受孤独和压力。
所以当志雄推着单车俯瞰整个城市觉得自己被抛弃的时候,他才懂得自己可能需要某些依赖。
而你很难说,这依赖是出于哪一种感情。
于是接下来就很好理解了。
永俊被欺负挺身而出然后给予安抚,永俊离开他抓住他的手说不要走——不要走,不是因为舍不得,不是因为喜欢你了,不是因为为了你我可以抛弃全世界了。
不是的,是“妈的,好孤独啊”。
不想说是一种自私,人类终究都是孤独的生物。
如果你要哭的话,眼泪给永俊吧。
最后看上去他似乎得到了自己整个少年时代都在等待和幻想的东西,实际上是一个孤独的人对另一个人的依赖。
这其中的微妙如果不是同性恋者可能还不太能够很好地体会。
就好比不太懂咖啡的人喝不出不同咖啡豆之间的区别。
其实很多时候要的不是陪伴,而是你可以爱我——但永俊知道,这不可能,所以他才会赌气一般地去“招惹”志雄,有时候确实到了烦人的地步。
所以,这故事里没有掰弯,没有在一起,没有喜欢——只是“我离不开你了,但是我不是爱上你。
”这部电影比李宋熙日的其他作品更加微妙。
永俊得到的这最后的一个十指紧握,很难说是他不想要的,但肯定不是他最想要的。
所以最终是一种无可奈何,谁都没有挑明。
夜间飞行,然后失去地面联系一样,幻想着可以着陆,但是却不知道目的地已经有偏差。
这种无可奈何和微妙情感在许多同志题材的电影中都可以看到。
《盛夏光年》,《春风沉醉的夜晚》,《永久居留》但他们都没有这部电影来得微妙——或许是志雄到后来越演越直有关。
不过坦白讲,同性恋者对直男气质的人多少有点难以抵抗。
所以真正的心堵是这种无奈。
哪怕买了火车票要去最远的丽水逃离这糟糕世界,哪怕哭成一团不想让对方离开。
但他们都清楚得很——你想要的我给不了,和我想要的你给不了。
这种无奈实际上在当下社会也存在着。
当那些人说“我能理解同性恋”时,你知道他说的是“理解,包容,同情或者怜悯”,但不是“接受”。
当永俊说“我会找到其他人”的时候,能够坚决放弃,那么对我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这样可以摆脱那些甜蜜幻想和痛苦挣扎,对结局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但说到底,他也是太孤独了。
他的眼泪其实更多不是被社会和同学的低俗和愚昧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是真的对这份感情有点绝望而又舍不得脱身。
都已经等了一个少年时代了,这点舆论压力算什么——但“轮奸桥段”确实有点电影色彩。
永俊多少有点赌徒精神,而迫使他孤注一掷的还是身为同性恋与处于单亲家庭中的孤独。
看了两遍这部电影下楼去买包烟。
可笑的是我自己也是太孤独了。
如今依旧自顾自地在这个偌大的城市生活,一些事情随便想起随便忘记。
走在北京的夜晚里,零下3度,不管怎么说觉得自己还是成长了一些——和孤独讲和,学会放弃一些东西,哪怕我知道往后再也没有这么美好的时光了。
不是扯不下面子,那怕我再看一遍也不会哭。
因为永俊的眼泪我几年前早就流过了。
无疑,这是一个对韩国现实社会灰色地带仇恨值颇高的导演,不然就不会在本可以使感情完全被宣泄而出的地方选择克制隐忍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外界干扰力量对两个男孩的绝情打击。
相对轻松的戏份比如两位男主初步接受彼此之后的自行车同行、畅泳、合影等等也因其中一人生硬不自然的举止表情而显得仍有隔阂。
纵观剧本采纳的一些元素,无非是:校园阶级化、小团体破裂、不完整家庭、性别意识的转变外加热血暴力的搭配,让这个套餐发生在目前韩国青少年教育现实的背景下形成了对社会灰暗角落现状的质疑和控诉。
、影片并不是以感情线的抒发为主,根究两位男主之间究竟有无爱情的成分实在牵强,两个人物的团结从单车的归还开始;其实并非是你情我愿两情相悦地走到一起,实际的情况的是:因为不得不携手一致对抗外在的干扰力量所以才被迫结合。
值得我们国内青春烂片学习的是:人家韩国居然可以用青春片来讽刺他们的当代社会,而社会问题多不胜数的我国现状,青春片也只是一味刻意伤感缅怀,再无其他价值营养,因此直接成为无意义的市场电影,并不是我国缺乏实力派的演员和严肃导演,只是制作投资方和娱乐公司以消费热点为主,一再认为牵扯其他社会元素会影响最终票房的回本收益。
回到该片剧情上,用逐渐恶化的多种冲突不断对两个两个主角轮番打击加速观众的感情代入;用主角精神生理的双重崩溃作为催泪弹的确起到了感化效果。
然后影片塑造出的的种种感动并不是为了达到疗愈的目的,只是把可悲无奈的氛围一再强化最终让两个男主的惺惺相惜在这样的氛围里得到升华。
泪点的设置绝不矫情:归还单车时沉默的一方被另一方傲娇简单地踢打、亲情上家庭关系的和解、慌慌张张地赶上楼层顶端、最终病床上的相依偎。
有时候,我们希望在同性身上得到比友谊更亲密一些的感情来冲淡对生活劫难的畏惧以及受挫后的痛楚。
可笑的是,机械粗鲁的主流价值观把这样卑微的感情索取定义为所谓同性恋,使得部分社会群体被嗤之以鼻,即便是青春年少陷在校园家庭关系的两个大男孩也不会被这种残忍歹毒的眼光放过,所以他们唯有抓紧感情作为一股薄弱力量来对抗这些阴险的抹杀。
其中一位男主的演技和另一位存在差距,因此减一星。
导演在结尾才心软一下,用一个非闭合式的结局收尾全片,没有再交代出更悲惨或更温暖的结果。
我偏看那些隐忍而晦涩的爱情。
愈是压抑,愈是浓烈。
李宋熙日的这部新片,说的便是两个少年间这样难以言表的情感。
其实一开始我并不认为这算得上是爱情,顶多只能算作是少年A苦涩的单恋罢了,少年B也只是将他当做朋友,当做是他孤苦生活中唯一的慰藉。
直到那个夜里他翻进他家的院墙,临窗望着熟睡的那个人,我这才肯定——原来这两个人是相爱的。
朋友,可以生气、嫉妒、恼怒、陪伴、倾诉、谅解,但不会思念,不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升起某种莫可名状的渴望,想着,只要悄悄地看看他也好。
那个人突袭吻了他一次,挨了他三拳;骗他一起吃披萨,又被他厌弃地吐了口水。
在我好几次以为这段扑朔迷离的感情即将戛然而止的时候,他又把那个人找了许久的脚踏车骑到他家去还他,他又拽着那个人的脚踏车不让他走。
他乖乖地坐在墙头上,平日里的盛气凌人完全偃旗息鼓,任由那个人赤着脚泄愤似的一脚一脚地轻踹他的肩膀。
夏夜的风掠过身旁的绿叶,两人并坐在墙头上看向同一个方向。
我想,直到这个时候,他才认清了眼前的这个人,才认清了自己的感情。
但也仅此而已。
他依然推拒那个人。
拒绝接受他的难得情深,拒绝他义无反顾的靠近。
但是他不知道那个人也是会害怕的。
饶是几多情浓,一个男孩子在经历了那样的伤害与侮辱之后,就像是一把篝火即便烧红了天际,最终也殆于灰烬。
知道真相的他那样咆哮着喊着那个人的名字,有多少懊悔,多少心疼,多少无措,都被他崩溃般的疯狂行为暴露无遗。
一如将他的真心,将他苦苦压抑,极力否认的感情赤裸裸的呈在他自己的眼前——他爱得并不比那个人少。
他狼狈的接受,心甘情愿的臣服。
我想,每个人对爱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
那个人珍藏着他的每一张照片,这是爱情。
他与那个人错身而过时,并没有甩开那个人握住他手腕的手指,我想这也是一种爱。
每一次的拒绝都让自己更靠近他一步,矛盾而深刻。
初时不知为何,到后来才知缘是情深难遣。
借用周杰伦的歌名,不过,不管是歌名还是歌词都很配这部影片。
其实刚开始看到片源的时候,就动心了,因为一向对韩国的爱情电影有信心,且不说为什么韩国导演都能那么细腻到位的拿捏情感的起伏和铺陈。
单是演员的表情和眼神已经让我迅速入戏。
申永俊从初中开始就喜欢上了沉默寡言甚至有点羞涩的韩志雄,这一恋就是好几年,直到某个偶然的机会,他终于向韩志雄表白了,不过,事情并不会如此简单的有个结局,上天似乎太爱开玩笑,敢爱的得不到,得到的却又不珍惜。
当两位主角历尽周折终于能坐下来说话的时候,却是申永俊要去山里读问题生学校、而韩志雄面临至少五个月监禁。
当然,这是一个开放的结局,我们大可不必把自己逼到绝路,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加上我们旁观者的支持鼓励,在通往丽水的火车上看到两人喘着笑着牵着彼此的手,走向宁静的幸福!
问题一:永俊是否遭受强暴?
答案:否论据一:班长是富家名门子弟,身负家族荣辱,又是极度蔑视基佬的直男,因此绝不可能做出如此低级之事。
论据二:永俊受辱的视频只有25秒,呈现的应该就是我们看到的部分。
班长的目的只是羞辱,没必要弄到鱼死网破。
论据三:志雄到案发现场左手拿起破烂不堪的相机包,右手拿起一块肮脏的蓝布。
有人说是带血的内裤,但永俊所穿内裤是绿色的。
这块布只看出脏,没看出血。
这块蓝布是擦相机的手巾,两人出游时,永俊坐在草地上自言自语,蓝手巾就放在旁边的相机包上。
结实的相机包尚且损坏如此严重,相机布难免受到殃及。
论据四:永俊若真的遭受实质侵犯,志雄的报复就不会只是打一顿,而是杀人了。
问题二:永俊和志雄是否在一起?
答案:是论据一:永俊删除25秒受辱视频后,下一张就是两人出游的合照。
出游后永俊也照了许多照片,但视频删除之后却跳到这张合照,说明这张照片对永俊极其重要才会一直保留在相机里。
他告诉志雄内存卡被抢走,在乎的未必是视频,而是这张合照。
这个情节象征两人摒弃不愉快的记忆和经历后,下一站是希望和幸福。
也与片名照应,漫漫长夜,夜间飞行是煎熬的,但终会迎接黎明的拂晓。
论据二:永俊敢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在教学楼涂鸦基佬宣言,然后骑着自行车轻松离去。
影片开头永俊也是轻松地骑着自行车穿越黑暗的隧道,一路从漆黑到光明,说明永俊已摆脱束缚,不再介怀自己的身份,开始重新面对人生。
志雄重拾父爱,对永俊坦诚孤独,说明志雄已走出过去的阴影,开始正视对永俊的感情,永俊也等到了志雄的告白,最终二人依偎而泣。
黎明前的黑暗,哭过之后才会展笑颜。
病床前的窗户上始终照射着一缕黄色的光,像曙光般投射在二人身上,可见两人的前景是光明的。
论据三:永俊发现了志雄私自买的两张车票,就暗示了两人会继续走下去,如果遗失了一张,才会是bad ending。
论据四:片尾曲与二人初识的音乐一致,首尾呼应,暗示两人将重新开始。
论据五:志雄是为了永俊才重伤住院,面临牢狱之灾,所以至少在他出狱之前,永俊是不会离开的。
问题三:班长拍摄视频是否针对永俊?
答案:否班长和永俊并无过节,他看永俊不顺眼的地方就是人比他高,成绩比他稍微好一点点,当他知道永俊的秘密后已进行言语要挟,所以没必要再做这么过激的事。
他羞辱永俊的真正意图其实是想控制和报复志雄,而这种羞辱并无实质侵犯。
志雄战斗力报表,原本是不良少年的头目,班长是他的跟班,那时的班长为所欲为、极其嚣张,但志雄不来学校后,情况似乎有了一些变化……电影有个删减片段:班长威胁一个叫宋在勇的同学,欲扇他耳光时,同学胆敢抓住他的手,还呛一句“你是志雄吗?
那小子又不在。
”此时永俊出来为同学解围,望着二人离去的背影,班长一副愤怒又无奈的表情,他很清楚自己是狐假虎威,人们真正怕的是志雄。
志雄几天没来学校将面临退学,班主任让班长负责联系。
夜晚班长才在志雄上班的地方找到他,用近乎恳求语气的语气对志雄说了一番看似暧昧的话。
有人将此解读为班长是深柜,其实反映的是班长对志雄的依赖,没有志雄充当保护伞,班长霸凌者的地位已受到挑战,例如:外强中干,欺软怕硬,树敌太多缺乏安全感
已经有群体敢惹他了,没有志雄的庇护人家压根不怕他
家教严苛,学习压力巨大,欺负弱者是情绪的宣泄,现在难以抒发了
遇事没法摆平,只能仰仗志雄的威慑力
班长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说这番话却是低声下气,但志雄根本不鸟他,不屑地骑车离去。
班长先是一声苦笑,然后转为怒容,自尊受损,感到背叛,让他心生报复。
基泽将永俊的秘密和雄父不光彩的过去告诉班长,自以为抓住把柄的班长以此要挟志雄。
此时班长对志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意图反客为主,支配志雄做小弟。
还让志雄把炸鸡送去学校,其实是想让志雄回学校继续罩着他,重塑威严,维持他霸凌者的优越感。
此时志雄对永俊和父亲都已释怀,这番刺激反倒促使他重新去面对父亲和永俊。
扬长而去的志雄让班长的自尊再度受损,仇恨升级,怒火中烧的班长将目标转到永俊身上,他认为志雄的转变全因永俊而起,所以欲用更极端的方式逼志雄就范,同时又掌控住二人,不料却因此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我以为电影会是一部完全以爱情为主线的电影,但是令人佩服的是电影在不紧不慢交代两个人爱恨故事的同时也道出了很多其他的底层人民,或者是少数人群的苦难与心声,韩志雄父亲在工会中的变故、工人游行、校园欺凌……而这一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说不清的关联和影响。
把韩国少年同志的爱情与迷惑和被榨取价值的工人和校园里被受欺凌的弱势学生种种问题放在一起讲让这个单一的话题具有更加发人深省的意义与价值。
在韩国向长辈鞠躬要90度、对同性之爱的极度抑制、教师对学生随意体罚和刻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礼教”之下对人性与自由限制和忽视的国家,而学生之间无限制无下限的欺凌和暴力、学校为保全名声的息事宁人、家长反过来雇佣社会青年以暴制暴又无时无刻不暴露着这和“礼教”和“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大相径庭的畸形社会和暴戾人性。
也许导演的用意正是在这里,用一根又一根的稻草压在两位主人公身上,让他们在生活的极限里慢慢走出内心的阴影,摈弃自卑和自弃,相互拥抱。
让母子在深夜酒摊上的对话、让父子在天台上拥抱、让电影结局两人互相依偎变的更加弥足珍贵。
乐观的观众也许看到这里会留下欣慰的眼泪,感叹最后两个人终于走到一起。
对我来说全篇电影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虐”,而且是“越来越虐”。
看到最后心里只剩下对于种种伤害造成的深深惋惜。
但是回过头想,若是所有酷儿电影都排成《欲盖弄潮》(《shelter》)那样简单欢喜似乎就少了电影的深刻意义,若是全都是这样虐心那岂不是更令观众痛心。
只希望同志之爱在全世界都能越来越受到接纳,社会真的可以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宽容,不仅仅是同志这个群体,还有更多在主流之外的人群们可以生存地更好。
我有些受不了短评有的竟然说志雄是因为寂寞才接受永俊 或者志雄从头到尾都没喜欢过永俊 只是当他是唯一真正的朋友…所以一直也没有太过拒绝 态度不明 。
首先接受一词根本就太不恰当 永俊从来也没求着说非要跟志雄有点什么,他只是从初中开始,就一心一意喜欢着这个人而已,被发现身份,也会像受伤的小兽让志雄离他远点,免得被牵连。
眼镜男说,老师就是因为不喜欢你,才把你们家的事到处说。
志雄说,你知道我和妈妈怎么过得么?
被别人怎么说的么?!
很多细节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志雄从小就活在观众的口水中,并且,他十分害怕这种情况。
而显然的是,如果你喜欢同性,必定是逃不掉活在暴风口中了,后半段的永俊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志雄几乎全片的篇幅,都在努力的抗拒永俊的爱或者说对永俊的爱。
在永俊小爆发,把他拉去楼梯间想发生些什么时,他是用手抵抗着的。
而当永俊泄气沮丧无助的趴在他胸口时,呜呜的为自己的遭遇哭着时,志雄却是默默地让他趴着,也不会推开。
这样一个情节,充分展现了之中的纠结,仿佛他好像在说,就到这里,真的不可以了!
又一次次刷新标准。
看着志雄静坐窗台,凝视着睡梦中的永俊时,墙上倒影窗帘在大风中卷动不停,可志雄的影子却是那么定,一动不动,我被打动了。
看到两张火车票被掏出来,永俊的泪眼,我被打动了。
看到志雄任性狂妄,拿了永俊妈妈钱后,又折返,永俊踢他两脚在打头一下,从来都是打别人的高中生志雄愣是全盘接受,我被打动了。
结尾志雄紧抱永俊,两人哭成泪人。
志雄说,西八好孤单!
我松了一口气,志雄终于敢大声说出这个群体的孤独与无助了,到底我们该怎么办?
难道我们就没有权利幸福吗?
像我们这样的人???
这一句话恰恰表明他放下了一切顾虑,直面自己的感情,正视自己的生活了。
真的是不知道只看字面的人是怎么解读的…
重看。太理想化了,按照剧情应当悲剧收尾才对;其次,男主这么老怎么可能是高中生?
在公司看完的,强忍住没哭出来,太鸡巴虐了。
为了写而写的剧本,为了演而演的电影。情节上的霸凌只是为了刺激观看者的神经,唤起痛感,除此之外什么也感觉不到,不是把所有的阴暗面都放在一起就能把现实照进电影里的,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的。
能成为密友大概总带着爱。不过还是和709在一起吧!
拍与演都很克制,但一点也不节制——移情的使用并未减少,而是“理性”地投入了更大的剂量。演员的设定化十分严重,缺少真实发生的感觉,这种叠加概念与意义的方法映照了全片强烈的符号化处理,几乎贴着贾樟柯的风格飞行了134分钟。近些年,同志电影似乎成为了zz正确,似乎成为每一个影坛圈子争相标榜自我的勋章(而不去追寻现实的力量)。对待此类行为,来自我的评价似乎还只停留在艺术层面,而对韩国电影的严苛与偏见,则超过了艺术或商业的范畴,来到更深的文化土壤——我一直以为韩国文化有着小国哀民的许多劣质性,支配他们的,并非比肩而是深深的恐惧与敌意。这种态度渗透了电影制作最深层的无意识,导致许多展示与表现发生扭曲的形变——自卑与大气并存,历史与想象混合,现代与保守交融,真是一点也不好奇韩国会走向何方。
文艺可以,别搞青春疼痛文学
没到期望
李宋喜一绝对是现在亚洲最好的同志片导演,没有之一。尤其是李宋喜一的作品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无病呻吟,是绝对的有的放矢。总是能够直击韩国乃至整个亚洲的真实环境。在演员的挑选和对演员的调教上也很有功底,点赞没得多说。
如果你我走失,你是否愿意举着路牌等我回来。一起去乡下吧!
时隔多年再看已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他对着卡通片大笑才几秒钟就回复了一脸严肃的表情,我太理解那种状态了,多少欢乐也填不满内心的创伤,真正被伤害过的人就是这样的,活的极其言不由衷,他们知道自己的所有问题,却无法与自己达成和解,这是极其真实的细节。而另一个他的出现无疑是给这种伤口带来的唯一的蜜意,他有多无视孤独就有多靠近孤独,他有多恐惧情感就有多渴望情感,他有多感到同性的可耻就会有多沦陷于同性。一次次推开换来的是一次次真心相付,从此再也推不开对方,因为自己的心被绑在了对方身上。我很庆幸在几年后再看到这部电影,曾经是猎奇如今是感受,我以为过去了很长的时间,其实它并不长,只是我已经进入了一个开始计算时间的阶段,那段无视时间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如今越发觉得自己每一步都走的极其荒唐,竟不知因何而走、去向何处。
虽是残酷青春里可以预见的故事脉络,但在这出几乎没有女角的戏里,无论是少年情愫的流转,还是卑微爱恋的渲染,逐渐蔓延的点滴情绪都被美丽的镜头捕捉得到位且抓人,而在残缺家庭和校园霸凌的背景之上,那份刻骨无望却难以言尽的忧伤显得格外动人,那是很多人暗流涌动却永远触碰不到阳光的爱与痛。
结局还蛮好,郭时杨这么个高个子,委屈他了。
妈的好孤单
刷新同志電影低分紀錄:想講親情友情愛情結果囉哩八唆沒一件事講得清楚 劇情拖泥帶水兩個多小時零零散散主脈絡十分單薄 還有男主一張ㄍㄧㄥ得半死的碧池臉華麗轉身分分鐘變成咆哮帝完全韓版趙又廷
144 min / 差一口气 但还是要反抗 总是要反抗
白日的焰火会灼烧羽翼黑夜里没有辉与耀要恣意——自行车的车轮它吱吱响傍晚我们会在天空飞行
男一男二性格都合我口味ˊ_>ˋ
如此老套东拼西凑的剧情,如此青涩的演员+渣演技。
屡次想放弃还是看完了,一直等转折等惊喜等看点,除了一点音乐好外,烂。
他到底是有多不快乐,青春之痛成长之痛深柜之痛。叙事很平和,即使是后半段比较热烈的情节都表达得很稳健。用两个小时的伤害来换取最后一秒钟的温情,还会被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