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截有点拖沓,后面就渐入佳境,结尾嘉嘉毕业的时候太感人了。
校长,我不毕业行不行啊……想来小学听说要分班级,连续几天晚上都会偷偷地哭,上课时看到老师一下子控制不住就哭了起来,哭着跟老师说“不分班行不行啊,我想继续跟老师念书……”后来果然没分班。
真感谢念书时碰到了好多好多像吕校长一样的老师。
…有一代人已經習慣到商場、超市、百貨公司購物,突然一窩蜂地有另一批人發現小店、舊區的可愛與人情味,大家瘋狂拍照、打卡後它又再一次慢慢被人遺忘了。
因為有些事如果不是你身在其中,你只能站在商場、超市、百貨公司裡自己表演你的有笑有淚。
我有幸就是在這樣的小學長大。
http://the-ideo.org/ks/blog/?p=6675
当片尾的那句话出现的时候,激发了我想要写以下的这些话。
“每人一生中,总会遇上一位值得你惦挂着的好老师!
”再有几天就是教师节了,有那么一年,我也过过教师节,名副其实的教师节。
我也不知道从何说起,但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我遇上的好老师不止一位,而是很多很多。
所以在我高二那一年,我立志要考一所师范大学,要当一名地理老师。
我想和那些曾经改变过我的老师一样,再去改变更多的学生。
我的小学启蒙老师,是我的姑婆(爷爷的亲妹妹)。
虽然是亲人,却对我格外严格,所以我从小就很害怕老师。
至少在我小学的那六年里,我不干胡作非为,也一直都是班干部,三好学生。
这是我遇上的第一位好老师,也是我的亲人。
初中,也是青春期最叛逆最容易学坏的一个阶段。
我和很多人一样,在这个时候从一个好孩子变成了一个坏孩子。
我和社会青年玩在一起,学会了抽烟,会打架,会屌别人,会做任何坏孩子会做的事。
上课睡觉,染头发,各种违学校的规矩,被处分,叫来家长… 这应该是人生最坏的一个阶段了吧。
现在想起,觉得那个时候真的很非主流很傻逼。
在升初三的那年,班里换了一位物理老师。
她很与众不同,她一点也不嫌弃像我这样的坏学生,甚至和我们交朋友,处处关心我们。
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上课不睡觉了,我的物理成绩从29分变成了八十几分。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初三的岁月。
每天中午,她让我到她的办公座位上去写作业,放学她和我一起去吃我喜欢吃的麻辣烫,周末她带我去吃她觉得很好吃的过桥米线。
很多点滴,也许过了这么多年已经不能记得很清楚,但唯一记得的是她那种“身教”。
她像一个妈妈一样关心着你,让你觉得你不是被遗忘的那一个。
即使她很年轻,她还没有结婚,但她真的对你很无微不至。
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用她的所作所为感化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坏孩子。
我一直觉得我是最幸运的那一个。
如果不是她的出现,也许我在初中毕业后就去上一所中专学校,然后从此的人生轨迹和现在大相径庭。
因为她的出现,在最关键时候的出现,帮助我考上了一所理想的高中。
这是改变我人生的人,我的初中物理老师,第二位好老师。
就这样顺利上了高中,我以为我以后的人生就会一帆风顺。
但很快我厌倦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厌倦了读书。
我旷课,逃学,欺骗老师。
这个阶段,我遇上的好老师不止一位,可以说,在这个阶段我遇上的每一位老师,他们都很好。
那时候老师们常说,我智商不高,情商却很高。
我不害怕他们,跟他们没大没小,但他们从来不说我,跟我变得像朋友一样。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有了各种姐姐,妈妈。
年纪轻的老师是姐姐,年纪大的老师是妈妈。
他们用爱关怀着我,感染着我。
高二那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又开始喜欢上读书了,我喜欢听她们每一个人上课,喜欢在课余时间去办公室找她们,问她们问题。
也在这个时候,我默默定下了一个目标,我将来要做一名地理老师。
所以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毫不犹豫地填了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志愿。
即使那时候我考了全班第一,本来可以去更大的城市更好的学校,但我没有选择。
因为我知道,我的家人给了我第一次人生,给了我生命,这些好老师们给了我第二次的人生,他们对我的影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所以我要成为像她们一样的人,我要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改变更多的学生,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只要你有目标(梦想),你一定可以。
所以在我大学实习阶段和毕业之后,我分别教了高中和初中的学生,也做过实习班主任,和学生们相处,和他们分享我的经历我的经验。
那一张张稚嫩又单纯的脸,多么美好!
实习结束的那天,学生们给我办了欢送会,为我唱歌,说了很多的话,大家一起流泪。
在得知教师招考没有考上的时候,我的心里其实挺不好受。
很多人安慰我,有一条安慰,我觉得她说得很对,她说,也许我更享受的是和学生们分享我的经历的过程。
她说得对,我觉得我可能不能成为一个在专业上传授给学生很多知识的老师,但我能做的却是用我的爱,我的经历去感染他们,去改变那些所谓的曾经和我一样的坏学生。
这就是我为什么想要当老师。
因为我很感谢我曾经遇见的每一位好老师,即使没有在这里一一列出她们。
你不要觉得电影里一直在强调梦想这件事,很愚蠢。
作为一个老师,除了教学生学习,但最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
曾经有一位老师说过,你来学校,成绩不好不要紧,学会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做人、梦想,这都无关成绩。
你要做一个心里很健康的人,做一个有目标有梦想的人,你才能让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很充实。
因为我一直都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所以我一直都在实现着我的梦想。
老师,是我曾经的一个梦想,我实现过了,体会过了,也收获了。
在我实习的最后一天,有一位学生告诉我,“老师,因为你,我喜欢上了地理。
我从不及格考到了八十几。
” 你知道当我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流泪了。
这就是一种满足感,我做到了,我已经影响到了那位学生,就像曾经影响我的那些老师一样。
现在,我正在实现着人生另一个阶段的梦想。
但我仍然在心里祝福着我曾教过的那些学生,希望他们在高三这一年,可以过得充实过得快乐,可以拥有梦想,可以实现梦想。
我挂念着那些教过我的好老师,也同样挂念着那些我教过的学生。
曾经,我是一个坏学生;曾经,我也是一名老师。
写在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之前。
祝福曾经的老师们,一切都好。
2015.9.2 20:56
很久没有看一部电影,几乎是从头哭到尾。
电影没有煽情,只是在讲述5个小孩和1个大人及其家庭的故事。
每个家庭都有其不幸,是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只能待在那样的幼稚园,不用质疑,肯定是家庭环境很差,很无奈,或者那时对于他们而言孩子的教育真的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甚至在那样的幼儿园继续读,也是奢侈。
其实,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或者说对于一个小孩该给他们什么才是重要的了?
或者这部电影没有给出答案,也没有很现实的说出一些问题,但是这本身就没有是与非。
具体到电影,开始哭的是看到嘉嘉不愿意上课,对父母的担心,有时父母的情绪真的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然后是小雪,假如平常人看到她帮父亲做家务,或者会说:“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或者是感觉很惨,但校长没有 ,只是抱着她说,你真乖。
听到她父亲的无奈与痛苦,也只是说时间可以解决一切的。
是很无奈的一句话,却只是道出淡淡的现实,没有浮夸也没有可怜。
可是让他父亲负责修门,因为她知道,对于父母而言,最自豪的就是看到孩子崇拜自己,而对于父母而言,则是还能为孩子做点事情,无论多老,无论环境多艰难,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真的还可以为他们付出。
最感人的是,问每个孩子的父母他们的梦想。
现实,生活的压力的确让他们都与他们当初憧憬的不同,梦想不是作梦,而是当你说起来会感慨,感动自己曾经做过或者失去的,即使永远也没有办法达成,但是仍是美好的,仍可以每次说起来都羞涩,但是却向往,然后又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继续努力的活着,或者这就是梦想,在有机会时一定要努力。
是的,正如那个残疾人所说,什么是最重要,对于他们而言校长就是最重要的;教育不是经济,本身还是身教,我一直相信老师可以改变学生。
看到吕校长和谢先生的故事,你会发现,爱情真的不能将就,因为要的就是这样一种尊重对方选择胸襟和支持,那不仅仅是爱,而是要有相同的价值观与理念的,这才是真正相濡而沫的感情,价值观真的重要。
电影的插曲是陈百强的喝彩,恰当好处。
没有煽情,只是讲故事,却温暖我。
仅从电影的角度,是煽情的有点过分的,贫富差距加上小孩子,泪点满满。
里面的小孩子不是富裕家庭压力太大导致不想读书就是贫困家庭太穷没书读,好像全香港的孩子都很可怜。
不过,考虑到这是真人真事改编,即使是一出“感动香港”的电影,也还是应该鼓励的。
不理日后如何前途,赶上步步进取。
一直以来都很讨厌老师,从小学讨厌到大学,因为我遇到的这些老师都是以学生成绩、学生前途为口号,为自己搏取利益的人,从来不会教你如何做人,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懂如何做人。
当市场化渗透到各个方面时,谁会清醒地知道教育是什么呢?
虽然这部电影有些地方看着确实太过煽情,衔接不得当,但仅从主题和主旨出发,还是应该鼓励的。
希望这样的故事能为社会带来一点正能量。
不管你信不信,还是有这样有良知,肯付出的人存在的。
这样想着,觉得还是回去应该把《失孤》再加一颗心的。
从最近看的三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来看,最喜欢的还是《亲爱的》,在我心中目前还没有能超越它的。
还是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多一点,帮不了所有,帮一两个人也是好的。
亲爱的孜孜:看可爱的你 杨千嬅对补习大王讲 我和你不一样 教育是言传身教 是用生命就去影响生命的 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你 片尾说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位值得你记挂的老师 想到了你 晓罗 还有周老师 我就觉得想要写点什么算一算和你相识到今年九月已是十年整 以前觉得什么光阴似箭 白驹过隙都略显夸张和矫情 只有真正经历过才知道 这其实就是人生十年间你的学生来来去去 我只是众人中很普通的那一个 而中学七年我的班主任似乎就像哈利波特里的黑魔法防御课老师一般 一年一换 或许你对我已记忆模糊 但我始终记得很多和你相处的细节 比如你说话喜欢推眼镜 一边说话一边笑的样子特别亲切 因为我们考试总体不理想你讲邵老师多辛苦最后自己哭了 法语考试大家打小抄你很生气亲自监考 你那里总会备着很多存货给被大姨妈弄得措手不及的姑娘们 还有就是上大学后第一次回西位看老师 你指着小美说 STS你现在好阳刚啊 是啊 你始终不喜欢我们给他取的外号 说怎么可以这么叫男孩子 哦对了 小美现在可是网红 随便一条微博都有好多人转发评论的 还有嗯 我觉得你的字形特别好看 长竖的笔画很有美感 所以我就慢慢地也写成那样啦 可惜始终不如你的字迹秀气 还是写的比较大(你以前说我写字太顶天立地 格子占满扫描出来不好看) 但也算是有自己的风格 笑什么影响我最深呢 那时候因为分班不适应 好朋友都不在一起 又没有人可以说心里话 特别不喜欢新的班级 你找我谈话 跟我讲了很多你的经历还有很多站在朋友的立场会说的话 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老师并不都是高高在上只会跟学生讲大道理 还可以像你这样 那时我想 如果以后做一个像你这样的老师 能够影响学生那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加以引导 甚至能够改变学生的一生 所以大一去支教和小朋友们相处的时候会特别注意 虽然也只是他们生命中匆匆的过客 但和好几个小朋友一直保持联系 作为过来人也给他们一些学习和生活的建议 其中一个真的考上了云南大学 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我想 作为老师的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此 并且就付出和收获来说 只有老师对学生的真心付出 收获的远超想象其实我属于不听话的那种学生 你跟我说的最多的就是人要适应环境 山不就我 我去就山 但我始终参不透这样简单的道理 旁人看来做的最多的就是逃避 或者从我的角度来说是不愿意被束缚 想要自由 这么多年过后 回头看那年的小丫头面对的小挫折和现在面对以及经历过的各种糟糕状况比较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 但始终记得 在当时的人生遇到最大挫折最没有方向的时候 你给予的鼓励和扶持 你说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尽管现在还是有点迷茫 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会要面对什么 但始终记得成长路上曾经有位老师如此细致耐心地引导 给予关怀会努力加油 做最好的自己感谢成长路上有你愿你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路上收获满天下的桃李芬芳你的学生GJX
真没想到会被这样一部小题材的电影感动的流泪,或许是因为大陆根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吧!
首先教育题材电影在当下早已被大众边缘化,更不用说当下这样的体制与社会风气,根本无法催生出像影片中那样的吕校长……一个只谋求好领导不完善约束机制的社会,整个社会观都在谋求利益,教师早已变成教书赚钱的职业,而不是像吕校长讲的那样:“不只是教书,当教师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身教,以生命影响生命!
”观影到最后了解到这是根据香港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在香港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却能绽放出多元包容的文化,还能拍出这样的电影真的难得可贵。
希望我们大陆努力发展经济不忘初心,教育才是发展的根基!
这片文章会很长,会慢慢更新,希望和我一样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人能够看到。
今天《可爱的你》首映,虽然这事跟本人没一毛钱关系,还是希望票房特别好,更多人有机会在影院看到这部电影,因为作为一个痴迷于教育成长主题的电影的影迷来说,这绝对是这几年国产同类题材电影里的诚意之作。
这是9年以来搜集的教育与成长有关的电影 http://www.douban.com/doulist/12414/=====很早以前知道这部电影,那时候是问《一代宗师》的事情。
因此发现他们居然在拍这样的电影,那时候的片名叫《五个小孩的校长》。
后来看了点映,流泪五次。
看完很生气,作为观影无数的资深影迷,居然一部电影流泪五次!
太没面子了。
这么煽情,有点过分。
然后有点担心这样一个关于幼儿教育的题材,会不会太小众?
尽管片子很好,但会不会都像我一样看完觉得煽情,然后没人看了?
后来发现有点杞人忧天了。
因为他们说通过各地点映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
一、关于故事看这个剧情,就感觉这个故事一定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后来一看,果然如此。
跟《可爱的你》的影业总裁袁总问了一些细节,下面是袁总介绍的详细情况。
1、吕校长的原型杨千嬅饰演的吕慧红校长,是有原型的,本片就是基于她的事迹改编。
这件事在香港影响很大。
吕校长的原型叫吕丽红,片中元田幼儿园的真名叫元冈幼儿园。
这一方面,名字做了一点改编。
Lorna注:也许一方面是出于电影本身戏剧化就需要改编,不可能跟吕校长的所有事迹完全一样,因此有所区分。
另一方面,也可能不希望电影上映后产生一下子的大量曝光,对吕校长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太多不必要的打扰。
2、幼儿园拍摄地以及真实地址影片中幼儿园的空屋是剧组新找的地方,因为这件事在香港影响很大,各界人士的捐款使现在幼儿园的环境非常好,很漂亮,已经不是五年前的样子了。
3、幼儿园原型的现状目前元冈幼儿园已经超过60个学生,校长依旧在教书,吕校长今年大概40多岁,还在坚持月薪4500块教书。
4、吕校长的丈夫的原型片中古天乐饰演的杨千嬅的老公谢永东,也是基于原型。
古天乐饰演的是现实生活中吕丽红校长的老公谢鸿慈,现实生活中的谢先生的确在博物馆工作,跟影片里讲的一样,不过现在已经退休了。
5、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个故事发生在2009年,就像影片里讲的一样,吕校长因为看到这个幼儿园的情况,决定去做月薪4500块的校长。
当时的元冈幼儿园只有5个小孩,那时这5个小孩在9-11岁,当时这5个小孩恰巧都是小女孩,就像影片里讲的一样,而且那个外籍小女孩也是真实存在,也是基于现实中的原型情况。
6、电影真正想表现的意义电影里表现比较多的是吕校长以一己之力,尽最大的教书育人的心愿。
观众心中最大的感受,也许很多人都希望一辈子都能遇到一个吕校长。
但电影人们还希望表现的是,一个老师激励了孩子以及家长,在困难的环境下也坚持最初的梦想。
7、小朋友的现状原型中的几个小女孩现在都很好,成长的很快乐,也因此一直在接受很好的教育,现在开始在上中学。
8、煽情Vs感人电影中感人的桥段非常多,采访提过杨千嬅的哭戏就有20多场。
虽然故事感人,看起来商业角度也兼顾了。
但其实还有一方面,是源于导演的坚持。
因为导演关信辉本人在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每次都会落泪。
导演希望把真实的故事介绍给观众,这个故事的催泪,不是靠悲惨的画面,而是人物的情感。
观众如果落泪,应该是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感情,所以落泪多少不是重点,重点是故事是否表达完整,以及观众会不会认同。
成片后做了好多场试映,有香港有内地,观众的反映还是很喜欢的,大家能感受到这个情感。
9、影片改名的原因最早影片片名叫《五个小孩的校长》,考虑到观众认知度的问题,而且考虑到不希望把这部戏定位在师生,还是希望扩大到更普遍的感情,围绕着成人和孩子的关系。
10、谁是最可爱的你?
导演因为看了吕校长的故事很感动,所以想拍这个故事。
导演关信辉本人也有对自己影响深刻的老师,小时候很调皮不学习,但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一直鼓励他,他才把中文学很好,最后变成一个电影编剧,然后成为一个导演。
11、拍摄中有趣的事这次拍摄中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古天乐。
古天乐在以往的合作中都是一个冷冷的酷酷的硬汉,但这次跟小朋友们在一起就变的很温柔,第一次见面,小朋友都捉弄他欺负他,喜欢大家都挂在他身上做“圣诞树”(让他把小朋友们提起来),他像温柔的小绵羊一样对小朋友特别好,给她们买礼物和好吃的东西。
注:电影首映礼上,古天乐的确像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全能奶爸一样,被5个萌娃团团缠住,他很有耐心,非常温暖。
搜搜电影首映礼的时候,就能看到古天乐被五个萌娃挂在身上,扮成圣诞树的样子。
这样的古天乐,也不多见。
12、没有遗憾对于《可爱的你》这部片子,应该不存在什么遗憾。
因为本身这个题材是很难找到投资拍成电影的,但是袁总说:“我们不光拍成了电影,还请了业内大咖 陈木胜 古天乐杨千嬅的加盟,影片会在国内,香港已经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发行放映,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吕校长,感受这份真情的温暖,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幸运了,不存在遗憾。
”二、挖挖制作方先说说《可爱的你》背后的制作方剧角这家公司。
剧角的老板叫梁巍,年轻人。
应该说,是对以电影、动漫为代表的影视产业极度热血的一个人。
早年好像想报考电影学院学导演,后来去了湖南上大学,好像是学了什么别的。
毕业之后还是心有念念,于是来北京试图进入影视行业,一开始给别人做短片,后来做病毒视频,慢慢生意和客户就这样积累起来。
老板是年轻人这是个重点,从现在来看,这一拨导演编剧以外的的年轻的电影人,已经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但又是新鲜血液。
有的更厉害,比如节操精选、脸萌、还有最近走红的足记等一系列公司,创始人及团队都几乎全是90后了。
不像华谊光线博纳的老板都五张了,虽然某些方面包括艺术性,他们有他们的高度,值得尊敬。
但出手往往是老三样,单纯靠技法规则经验和资本来运作来做这一行,那是生意,从这个角度他们也已经非常精于此道了。
但对于年轻的市场,从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个角度来讲,他们真的老了。
从这个角度看,星美的老板覃宏虽然年龄上也不那么年轻得不得了,但某些方面的追求真的很年轻人。
(跑个题,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搜搜覃宏覃老板,很神奇的一个人。
和记者讨论过他以及星美这家公司,尤其去年的《黄金时代》的制作,道道很多,很牛掰。
)从老板说回公司,剧角赶上2010年左右国内电影市场开始迅速增长的时期,大量的优秀国产电影需要专业的营销宣传团队,于是他们就成立了工作室专营影视营销,后来成立了公司,叫剧角影画。
他们自己最早的电影营销作品是2010年5月章子怡和郭富城《最爱》,那时候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营销发展到最繁荣的时期,不过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来做影视营销的才刚开始。
剧角的《最爱》应该就是这样开始的。
2010年12月的《让子弹飞》,应该是剧角影视营销的成名作。
这是当时关注电影市场里影视营销里很特别的例子,因为开始变的系统,挺专业的。
那个麻匪还有面具什么的,火的不得了。
那个时候其他电影的营销往往还很传统的在做病毒视频、路牌、媒体通稿、首映礼发布会、各种全国各地宣传等非常常规的事情。
真正把电影的营销工作,尤其是社会化营销工作系统的展开,剧角是当时看到的第一家。
于是这两年,剧角接到了大量优秀电影的营销业务,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应该说2010-2014年全国上映的著名电影中,非常多都是剧角做的营销,民营公司里,这个成绩应该是非常非常出色的。
当然,不能跟星美、万达、中影等土豪相比,人家产业链那么全,不是一样的手笔。
其中最喜欢的是2011年7月《钢的琴》,这部电影成本很低,小众文艺片,但品质很高,后来也在东京电影节等各种电影节获奖。
从前这样的电影从开拍开始,就注定是赔钱的,而且赔得底掉那种。
即使国内上映,也基本上是一日游,还没冒泡就会很快沉掉。
不过赶上了好时候,一方面因为电影节及影展的获奖打开了知名度,另外一方面国内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需求和口味都在迅速多样化,当时市场上都是国产大片在开疆拓土、抢夺票房,比如《鸿门宴》、《锦衣卫》、《孔子》、《唐山大地震》、《东风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杜拉拉升职记》之流。
你看,他们几乎都是一样的电影,“打”的不亦乐乎。
而在这些国产大片激烈PK的缝隙中,《钢的琴》的品质和调性恰好填补了一块空白。
当时特意跑去电影院看了两三次《钢的琴》,神经病一样推荐给身边的同事和好友,号召大家赶紧去看,因为肯定没多久就下线了。
然后好像《钢的琴》的票房还不错。
除了电影本身的品质以外,跟宣传也是分不开的。
如果没有良好专业有序的营销,我们大伙即使早已知道这部电影,然后要等很久才能从dvd下载或者视频网站上领略它的风采。
那个时候剧角应该也不是一家多大的公司,本人也人微言轻,只是单纯的从喜欢电影以及这个行业的爱好者和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发现这么一家公司有点意思。
后来经常跟同事嘚吧剧角如何如何,其实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们干嘛的,人家公司好不好跟咱这外人八杆子都打不着什么关系,就一人在这瞎兴奋,好像发现一块新大陆。
想想看,挺神经病的。
但因痴迷才疯狂,没有喜欢的那个劲儿,没有爱好的人们,又怎么能感受到那种快乐和兴奋呢?
发现他们的时候公司没那么大,后来果然壮大了,也挺高兴的哈。
不过,如果你喜欢一个演员或作品,从Ta默默无闻到大红大紫,你一直关注,并一直为这接踵而来的成就而高兴,这个过程,怎么着也能证明你很伯乐吧。
其实是一样的道理,谁知道剧角以后会不会成为苹果那样受用户爱戴的中国公司呢?
喜欢就足够了,还需要什么理由呢?
说远了,总结一句话,很喜欢剧角,因为迷电影,而剧角也是(这么讲逻辑有点奇怪,爱屋及乌,凑合看吧)。
虽然对剧角只是观察,没做多深的调查研究,但能感受到这家公司做电影,不是仅仅是生意,而是出于对于这个行业的执着。
喜欢一家公司这种虚拟组织其实很奇怪,毕竟这不是活物。
但本质来讲,喜欢一项事物,更多也是因为“对其执着的热情”这件事本身是非常打动人的。
这一点,看剧角做过的片子就知道了——《一代宗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赛得克巴莱》、《晚秋》、《亲密敌人》、《听风者》、《扫毒》、《澳门风云》等等。
这和有些人喜欢耐克,有些人喜欢可口可乐,有些人喜欢苹果、莱卡或吉卜力,是一样的,都是源于某些方面的高度认同。
再饶一句,《可爱的你》看起来是一个幼儿教育这个非常小众的题材,过去这种片子都很难找到投资。
而他们不仅找到了投资,还请来古天乐、杨千嬅这种大咖明星来主演、陈木胜和关信辉拍摄制作、营销发行都能覆盖到全国各地。
如果不是这些电影人十分用心的话,我们今天,就不可能看到《可爱的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片中,剧角也参与了影片的投资和制作,是主要的投资方之一,并全面渗入到本片的制作、营销及发行。
所以片名叫《可爱的你》,虽然容易联想起《重返二十岁》的韩国原版电影《奇怪的她》,但真正可爱的,除了片中杨千嬅饰演的吕校长,还有导演,还有像剧角这样幕后的电影人。
就像早些年中小学课文的标题:谁是最可爱的人?
三、繁荣与混战今年的电影市场简直是大爆发呀,从春节头3天狂收9亿票房,春节档总票房接近20亿人民币,真是繁荣的不行。
今天新闻说淡季不淡,3月本来是淡季,但今天才3月20日,票房一天一亿,同比去年涨幅翻倍。
简直像两会之后的股市一样,全线飘红。
另外经济环境及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更多大体量的资金流向股市及文化产业,其实也是趋势。
除了剧角,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影视行业应该会出现几家很大规模的新兴民营公司。
国内专业做影视营销的公司也不少,影行天下、伯乐营销、麦特文化、光合映画、伟德福思等等,很多很多。
生意很好,发展很快,估计应该很快不局限于此。
比如剧角现在早已不局限于影视营销,已经涵盖从投资、制片、营销、发行、院线等全产业链各环节于一体。
已经成为一家完整的电影集团公司,还有动漫、IP开发,可能没准还有艺人经纪等等。
不过说句题外话,影视产业风险极大,不确定因素太多。
扩张太快,也有控制问题。
这个市场就像赌场一样,这一阵繁荣,过一段时间也可能突然遭遇波谷。
希望能有几家优秀的民营公司最后站稳脚跟,稳定地蓬勃发展吧。
四、回来说剧情其实最早关心这部电影,就是因为题材,因为这个故事。
现在讲讲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的本身。
从2006年开始,就开始搜集教育与成长主题的电影,到今天已经9年了,共搜集了600多部。
应该说这是全豆瓣最全的教育成长主题的电影列表,没有之一。
毫不惭愧地说,全中国用人肉方法搜集的比这还全的人,也不太多。
喜欢这个题材有特殊的原因:家里有超过8位亲人都是老师。
不能说是教育世家,因为并没有什么教育家,多从事于基础教育,于一线工作。
多年来的耳濡目染,跟这个行业有独特的理解和渊源。
从个人角度来讲,经历越多,越会觉得教育的可贵。
一个人,一辈子,就是一生的学习。
无论在学校求学,在职场上工作,还是在社会上闯荡,一路走来,都伴随着成长。
你的朋友、家人、同事、客户、伙伴等等,都可能是你的一字之师,都可能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你能有多高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这些贵人至关重要。
从孩童时起我们需要启蒙老师,从成人开始,我们需要良师益友,幸运的话,在每一个转折点上遇到一位至关重要又恰到好处的mentor,那就简直时三生修来的福气。
身在职场打拼多年,回首再看,我们往往会遗憾没有遇到一位真的启蒙心灵、影响深远的老师。
就像吕校长那样,身体力行,用教育思想,用智慧和爱,来呵护那些孩子一样的我们,真的很珍贵。
幸运的是,吕校长真的存在。
也因为有了电影,可以让人们了解这样的故事,让每一位观众在看电影作品的同事,重新找回这份感情和追求。
此处省略千言万语,只要有一些人生经历,相信也会有强大的共鸣萦绕在心头,有无数的话想说。
如果非要说那么一句,就是:一个人一辈子,都想拥有一个吕校长。
五、导演为什么那么激动关信辉导演特别逗。
一般来说,娱乐圈就像一个乌漆麻黑的大染缸。
关导演应该有40多岁了,影视界浮沉多年,很懂其中的艰难,经历了太多人情世故,一般来说应该很淡然,应该非常不容易激动。
但恰恰关导演不是。
不仅像上面提到的,每次说起这个故事他都激动的掉眼泪。
在电影《可爱的你》首映礼上又忍不住要掉眼泪,这么感性的场面通常是很少见的。
也许,这个故事,就是他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每次提起都能击中,不能自已。
想想看,的确是。
谁人心中,不想策马奔腾、追求梦想?
谁人一生,不想有所坚持、有所成就?
但这件事,就是这么难。
不仅是仅有努力就足够的。
还要有运气,还要有福气。
如果有幸遇到一个吕校长,就是福气。
吕校长只有一个,我们没这个福气亲自遇上这样的活人来改变我们的一生,但有幸看到这部电影,也算给心中点一盏灯,唤起那份“气”,点燃心中的“火”。
也许坚持到最后,再回首看,真的应了那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六、教育细节这个电影有一些细节是非常好的。
比如影片开始,一对精英夫妇的儿子在读精英幼儿园,因为幼儿园的竞争和学业压力太大,这孩子被逼的患上了狂躁症。
杨千嬅作为幼儿园的教导跟精英父母对话,发现与这对精英父母简直没法沟通:他们坚持要求孩子从小就要经历这么残酷的教育,以便以后出人头地。
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状态熟视无睹,宁可逼疯这么小的孩子,也要时时刻刻都要赢。
这么小的孩子就得牺牲健康快乐、如此拼命的争名夺利,值得么?
有价值么?
电影中看这对父母,生活里也很普遍,不一定是批判教育制度,但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整个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就是不健康的。
过分看重财富,过分争名逐利,似乎只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才代表你成功。
大家都追求这个,习以为常。
杨千嬅饰演的吕校长,后来从精英幼儿园辞职,其实就是对这种现状的无奈。
到后来去做薪水只有4500块、只有5个学生的校长,其实就像一种回归教育事业初衷精神的复兴。
5个学生也是学生,吕校长的努力,使她们的生命因此而不同,就像另一部电影的名字《生命因你而动听》。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他有一个思想,他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是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会你多少知识,知识也会有错误的;教育的目的也不是训练你拥有多少能力,能力是会落伍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探索,学会成长。
地球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人生就像一次漫长的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不必在乎结果,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但真正相信这个道理,并做到知行合一的,可不见的有多少。
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学会了如何学习知识,如何掌握能力,但直到步入社会,没有学会如何生活,如何成长。
《可爱的你》就让我们回归到这件事的“初心”:我们在追求什么?
吕校长的事迹其实像一个标杆,一把尺子,让人发现也许这种活法和做法才是真正珍贵和重要的。
这种信念,才是魂。
这是一个关于教书育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香港,原来在这个商业已经高度发达的地方,还有勉力支撑、几乎无以为力继续下去的幼儿园,幼儿园只有五个孩子,五个孩子的家庭都面临着不一样的窘迫,有父亲残疾的、有父母双亡、有被拆迁者恐吓的,幼儿园只能给出4500元的月薪,希望为孩子们聘任校长。
爱心女教师吕惠红从“名校”退休之后,无意间在新闻中看到这则消息,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她终于踏出这一步,来到这个边远小村,来到这群每天带着口罩,自卑到不敢低头的女孩们中间。
一点一点的,这位淳朴而坚强的老师,努力打开孩子们的心扉,走入孩子们的世界。
她每家每户地进行探访,了解每个家庭背后的困窘和无奈。
她主动接送因为路远而无法上学的孩子;她说服粗暴的父亲,女孩同样有权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帮助家庭寻找帮助抵挡强制拆迁的恐吓。
一点点,一滴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些是影片花了较大篇幅正面讲述的,而短短几个镜头,亦从另一个方面带出对如今教育现状的一番思考。
吕惠红出场的时候是在一家大的幼儿园,面对拼命要求孩子进入精英班,参加各种补习班学习的“怪兽家长”,不仅是她,恐怕所有的观众都能感受到那种让人近乎窒息的压迫感。
而后来吕校长的正面形象,被大型商业教育集团看重,希望借她之名,推广教育培训市场。
这是一个充满了利益诱惑的世界,有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就有锁定人群推出各种培训补习的机构,就有各种名师的推广和宣传。
当这些孩子每日被书山题海、音乐绘画体育各种应接不暇的日程压得无法抬头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另一个角落,还有很多孩子几乎无法享受最基本、最简单的教育资源。
吕校长拒绝了高额薪水的商业邀请,回到了一穷二白的幼儿园,继续甘之如饴地担任她的四千五校长。
孩子们一天比一天更活泼开朗,她们一起用巧手布置好幼儿园这个小天地,她们唱歌跳舞与家人一起去户外游玩,她们一起为下一期的招生而宣传努力。
从村里阿婶每日的嘀咕 “今天不关明天关”,从各位乡亲们私下开赌盘赌她什么时候做不下去,到最后乡亲们都来参加孩子们的汇报演出,一起拍手叫好,这位园丁的辛勤付出终于结出的累累硕果。
孩子们稚气十足的歌声、认真精彩的表演,打动了每个人的心扉。
教书育人,不过是用真诚换取真心,用生命感动生命。
最近三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裡面,最正能量,最能打動我的,是在香港這個高樓林立拜金盛行的地方,看到的這個最接近原生態,最能引起共鳴的小故事。
不是每個小孩子都能擁有自己的“呂校長”,但是在求學過程中,能曾經擁有過“呂校長”的小孩子,都是幸運的。
傳到授業解惑,呂校長用她的身體力行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昨天跟朋友聊天,說到小學以及中學老師的勢利和現實讓我一早就體會到人情冷暖,但是直到出來社會這麼多年,還是有朋友說我想法單純。
我一直以為這是性格使然,但是今天看到呂校長之後,我終於明白這是為什麼:因為我在幼兒園時代,也擁有過一個“呂校長”。
直到現在,我幼兒園時期的“呂校長”種在我心裡的真善美,還依然存在著。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幼兒時代播種在他們心裡的種子,決定了他們長大以後如何面對這個世界,我一度以為在現在這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不會再有這種不忘初心的純粹的教育工作者存在,可幸的是,呂校長讓我又一次看到了幼兒園時代的美好,讓我知道我的“呂校長”當時埋在我心裡的種子依然沒有死。
雖然我用掉了兩張tempo,但是走出放映廳的時候,心情還是輕鬆的。
此前我不喜歡孩子,我以為是孩子的問題,但是看完電影之後我發現,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出現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的確是無辜的,我們看到的,只是大人們的醜惡,不經意的投影在孩子身上的樣子。
感謝呂校長。
ps.不能再不看劇情簡介就去看電影了!
本來以為是喜劇的,還好包包裡還有之前用剩下的紙巾要不我今天穿短袖連袖子都夠不著你是要我哭到旁邊的妹紙身上么。。
很久没看这么沉静的温情电影,催泪但不那么油腻,杨千嬅诠释的也很好
温情故事,略显老套。
故事简单了些,但细节丰富,耐心把每个人的故事讲好不容易,小朋友都乖但各有形象。夫妻俩的追求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所以才能最终达成理解互相支持。看到那么多大熟脸真的被感动到。小朋友的表演能这么准挺不容易的,也很好地调节了节奏。不是所有真人真事改编都能增加分量,这部是有的。3姨推荐
有温暖、有爱,真情流露,感人至深!也让我想起我小学三年级的老师。
呵呵
太難看了,確切來說是太難聽了
港人很少拍现实题材作品了,虽然煽情可生活就是这么多的不如意。结尾也没有出现参观者,反而是家长们坚定了供孩子读书的信念,希望是自己给的,这个结尾不落俗套。现实反而让人欣慰,幼稚园办了下去。喜欢这样的结局,电影给力希望,现实给了回报。
怎么会拍得这么正气昂扬,真事更可以改好点啊
真是有萌娃都救不回来的烂片啊
内地有张桂梅,香港有吕丽红,伟大的女校长改变世界!ps:幼儿园的小天使们好治愈~
在商业片抢占市场的当下,香港影人还在为现实题材作品而努力,就凭这一点给该片四颗星鼓励一下。香港演员的敬业精神,演技、颜值、作品数量都不差,只要有好剧本,还是能拍出高质量的影片的。
哭戏太多剧本就没法锐利了。杨千嬅真好,温柔亲切。
3.30 @ 深圳橙天嘉禾影院
两星半,有点矫揉造作,但还是流了几次眼泪
这样的结局反而真切 我真的泪点很低…
对不起我眼窝深 挤不出眼泪来
杨千嬅版《一个都不能少》看到片尾真是事情改编就加一星。
冲杨千嬅看的,也确实就杨千嬅能看。最朴素最想得到的那种故事,强行催泪,强行鸡汤。古仔完全打酱油且大部分时间和嬅姐都完全在两个时空里。。想了想还是两星送上吧。
每一帧画面都在告诉你,我要煽情了我要煽情了我要煽情了。最近一直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变成双鱼座了,在电影院醒来的一刹那知道,我是死都不可能变成双鱼座的啊!感觉自己在电影院睡过去的胶片都可以绕四环转好几圈儿了T.T
看得我好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