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之后
Après Mai,五月风暴(台),空中之物,After May,Something in the Air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主演:克莱蒙·梅特耶,萝拉·克雷顿,费利克斯·阿尔芒,莱娅·鲁热龙,胡戈·康策尔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12
简介:1970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思潮撞击着这个脆弱的年代。而影片的主人翁吉尔斯就生活在这一片慌乱和杂乱之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吉尔斯积极参与着各种政治运动,他热爱摄影和绘画。虽然他的朋友指责他,说他政治形态不够坚决,但是吉尔斯还是我行我素地艰难的活着。可是,在一系列关于爱情、政治方向、意识形态的挫折和选择之后,吉尔..详细 >
看此间的少年是如何装逼的
文艺片?或者是政治片?文艺政治片。画面唯美漂亮,将视觉集中于不安社会中的男女纠缠,看似讲述的是情情爱爱的故事,不过是历史洪流中我们无法掌控的命运。多少人在其中迷惘慌张,不知所措。一定要再看一次,或者几次。PS:这TM才叫致青春好嘛!
知道自己前途的人其实是幸福的?
主席的新衣可太逗了 说实话风景这么好革不动命啊
剧情很烂,对不了解这段儿的极其不友好,可以当众生像看,衣服,迷幻药,音乐,小报。
由于我对当时法国状态的极度不了解,所以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确实是有很大的障碍。片中把几种理念也是都摆在了一起,他们可能信奉的都不是同一种主义,但斗争和运动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片中尽管是孩子,但是父母出镜次数极少,可能也体现出这场运动的某些特性。经过了一个暑假之后,片中结尾也是展现的,大家的生活都开始进入正常,开始工作了,也就意味着运动的无疾而终。 2022-5-31看
天啊!浪费我两个小时!
各种热血革命,各种嬉皮小清新,实在不新鲜了。同类题材还是比较喜欢唐晓白的《动词变位》。
革命 恋爱 绘画 电影 迷幻乐 环游世界 无数次告别
3.5 很有意思的镜头
这一代整天抽烟做爱搞革命的法国人等老了以后都是咋活的。。。。。
跑去电影院看的,语言听不大懂,但是很享受大荧幕的感觉啊,这儿影院就是从头到尾一点杂音都没有,连咳嗽都几乎没有。异国的青春气息热烈、浪漫、绚丽、激昂。
。
过于鸡肋
看不懂
我们是同一群理想 互相交换着皮囊
阿萨亚斯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无论对时代的描摹还是线索的提炼都很优秀,在五月风暴已成学术界电影圈“烂大街”的题材下,他对准了“之后”,用这部电影记录了一代进步青年走上街头之后各自的选择,让本片以五月风暴为界,绘制出70年代意识形态光谱的合流与分裂。编导先用男主的两名女友确立左右两极,追求绝对自由的劳拉,追求下一次革命的克里斯汀,好友阿兰与美国女友走上嬉皮之路,主角则在无政府主义的门前踌躇。也许从伤及保安那刻,也许从克里斯汀离开那刻,主角才寻到自我,他的画投影在乐队上,又是一次资本主义吸纳进步意识形态为商品的象征。阿萨亚斯还用电影与美术的分裂,勃氏与列宁的分裂来互文分裂的动作,最终克里斯汀走向女性主义,劳拉成了朱砂痣,又是一次两极的分道扬镳。真正优秀的青春片只有表皮是滥情,内里只关乎告别与选择。
部分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传单,涂鸦,昏暗的放映室,吉他与火把,在火焰后奔跑的学生/没能让我共情的爱情故事/那个单纯的男生说,我们正相爱,什么都能等。一年后,他说,我们的生活不同,我还没想好/主席的新衣,青春的五月风暴/他们并不真的懂什么,他们只是在若有所思地狂欢。
看开头还以为会是一个充斥着革命情怀的青春电影呢,结果从开头的高潮开始,一路走低,生活逐渐归于平淡,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也都烟消云散了。五月之后,青春不再,理想未果,爱恨拜拜。更重要的是,从大概三分之一的地方,片子的色调、人物的对话、整体的节奏都侯麦化了……然而这是一部2012年的电影。但是侯麦的片子对话大多比较精彩,而且有很多不经意的小反转小起伏,这片子除了后半段形式上像侯麦,但对话太平淡了,也没有反转和曲折,就真的这么一路走低,拉都拉不住了。
很多时候提到“五月风暴”,都是一群年轻人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到了这部奥利维耶·阿萨亚斯自传性的电影中,展示的却是一群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在冲动盲目的政治运动中自毁前程,你渐渐看着自己曾经信仰的世界变得比以前更糟糕,一切好像以失败告终了,但导演似乎依旧无悔于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