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最后Jeff Bridges掖好手枪走进农场时,盯着他移动的Toby的背影活像一头蹲守在莽野的荒草中等待捕食的美洲豹。
“活的像美洲豹一样”可以算是他哥哥的遗言之一。
是啊,弱肉强食,丛林法则。
祖祖辈辈受穷,妻离子散母亡,连家园都危在旦夕的时刻,拼死杀向食物链的顶端,才是唯一的出路。
一路郁郁寡欢,有点跟着大哥打酱油感觉的Toby在最后和退休警长的对视对话中,逼格顿时升华到天花板。
构思有变化,但并不出格。
摄影走的是西部片中苍伤的一路。
插曲更是锦上添彩,贴切到宛如默片时代分场的字幕。
赢得如此喝彩也反面看出美国今日的戾气普遍之重。
早一点看到这个片子,就早知道川普会赢的毫无悬念了。
「我爱你,托比,我说真的。
」「我也爱你。
」「嘿,托比,去你丫的!
」「去你丫的!
」霍华德兄弟俩笑着分道扬镳,言语和神态间充满了真挚的感情。
谁能想到就在前不久,他们刚刚抢了第三家银行。
而这亦是他们这辈子的最后一次道别。
从2015年到2017年,银幕上连续出现了三部口碑炸裂的带有西部元素的电影——《边境杀手》、《赴汤蹈火》以及《猎凶风河谷》。
虽然这三部作品的导演各不相同(分别为丹尼斯·维伦纽瓦、大卫·麦肯齐、泰勒·谢里丹),但编剧却是同一个人:泰勒·谢里丹。
难能可贵的是,这三部影片全都达到了奥斯卡入围级别的水准,堪称其个人的「西部三部曲」。
作为一个古老的「神话」(安德烈·巴赞语),西部片经过了上世纪的黄金年代、逐步没落和几乎绝迹,到了新世纪又显现出不同的样貌。
一些早先被固化的主题、人物或元素被打破重组,并且加入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特征。
注意一个时间节点,本片的上映时间是2016年。
敏感的观众应该能够意识到,这是川普当选总统的那一年。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美国梦的具象化,就是男主人在工业企业上班,女主人做全职太太,家里住着独栋房子,养着至少两个孩子还有猫狗,家里有一到两台车,依靠男主人的薪水就足以比较高的水准养活全家。
而到了懂王上台,美国梦真的就只是一个「梦」了。
在衰朽的五大湖区、密西西比河流域和中西部地区,社会呈现着瓦解的状态。
失业的工人是不可能从事价值更高的岗位的,只可能干更低级的工种、或者失业。
而这两者,都将摧毁原本依靠生产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社会,让社会变得碎片化和混乱,令原本的工人走向酗酒、吸毒乃至犯罪。
当大城市日益依赖于全球化的红利时,中小城市和农村则成为了全球化的受害者。
一些人看到的是全球化所带来的无限机遇,一些人看到的则是被巨型企业摧毁的本地社区。
《赴汤蹈火》正是无比真实的写照。
镜头中的德克萨斯满目的荒凉萧索,街道两侧随处可见小额贷款的银行广告,墙上甚至涂写着「在伊拉克驻军都有三回了,可我们连紧急财政援助都没有」这样的抱怨话语。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非常一般,小餐馆里的女招待会为了作为证据的小费公然顶撞警察,老牛仔们也吐槽自己吃的跟囚犯们没什么区别。
察觉出不同了吗?
在曾经传统的西部片里,现代文明(白人)对落后文明(印第安人)的征服是被颂扬的主题之一。
而到了如今,从前的掠夺者也沦为了被掠夺的对象,正如影片中印第安和墨西哥混血的助手对警长说的:「所有你看到的一切以前都是我们的,直到被你们的祖父辈夺走。
现在,你们的一切也正被慢慢剥夺。
」
而霍华德兄弟便是被社会和大企业盘剥的受害者。
哥哥坦纳有前科进过监狱,弟弟托比是个离异的父亲。
影片伊始,两兄弟的母亲去世,将一片富含石油的农场留给了托比,托比又想把这块地以信托基金的形式转给孩子,但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
问题是母亲生前在毫无金融知识的情形下,被当地的银行忽悠而把农场抵押给了对方,因此两兄弟将银行视为仇家,决定铤而走险,用从银行抢来的钱赎回祖辈的地产。
当然,有变奏的部分,也就会有原汁原味的部分。
一是对西部民风的保留。
影片中有这么个场景,两兄弟在加油站遇到了一个开着豪车的流氓,对坦纳百般挑衅,结果被托比一顿暴揍。
在其中的一个镜头里,前后景中分别是两兄弟偷来的破车、流氓开着的豪车、以及一个典型德州牛仔形象。
没有骑着马的牛仔,还能称得上西部片吗?
另有一个桥段,兄弟俩抢完银行仓惶驾车逃离,追在身后的竟然是当地的居民,甚至还举枪对射,西部民风之彪悍可见一斑。
但更重要的便是对「西部精神」和「英雄主义」的保留。
事实上,如果将传统西部片中的西进拓荒运动这一背景去掉,我们会发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以上两种标签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且并不以「正邪」作为评判的标准。
在《赴汤蹈火》中,警匪双方共同参与到了「西部精神」和「英雄主义」的重塑上,无论是作为正义方出现的老警长汉密尔顿和助手阿尔贝托,抑或作为邪恶方出现的坦纳和托比两兄弟,都是被影片颂扬的一部分。
归根结底,西部片就是男人戏,而男人戏就离不开「情义」。
这是男人戏的灵魂,要么狂风骤雨,要么润物无声,无一不弥漫着具有雄性张力的浪漫。
在霍华德兄弟身上,明明坦纳刚吃完十年牢饭,但听到托比想要抢银行,反而表现得比弟弟还要积极。
他的「赴汤蹈火」,就是为了能让弟弟付得起前妻赡养费,能让弟弟赎回农场留给孩子。
抢完第三家银行后,坦纳让托比去办理信托手续,独自驾车引开追兵。
逃无可逃之时,把汽车做成炸弹阻断了山路,又拎着一把大狙逼退众人,还打死了阿尔贝托,一时间豪气冲天。
而在老警长和助手身上,别看平时两人互不待见,汉密尔顿老是冲对方开些带有种族歧视的小玩笑,阿尔贝托也会毫不示弱地回呛。
但是当阿尔贝托被打死后,老警长立马热血贲张,让当地的居民带路绕到后山解决了坦纳,亲手为同事报了仇。
在「兄弟情」与「同僚情」的映衬下,西部牛仔式的悍猛、孤勇和悲壮显得益发浓烈。
西方语境中的「man」要比「hero」更实在、更是对男人的褒奖。
少特么啰嗦,干就完事了。
汉密尔顿在片中咆哮过的那句话是那么得余音绕梁:「老天,我爱死德州西部了。
」只是,这些喷涌出的率性,却难以掩盖影片散发出的悲凉和无力。
故事近末,老警长再度「赴汤蹈火」,单枪匹马地前去拜会逃过制裁的托比,想要为死者讨个说法。
然而托比的一番话终究让他失去了斗志:贫穷就像疾病一样会代代相传,会感染你身边所有的人,但我的儿子不会再是这样了。
于是,英雄主义登时瓦解。
在可悲可叹的历史变迁和外部环境下,霍华德兄弟也好,汉密尔顿也好,都生活在神话破灭、秩序崩塌的西部,牛仔们始终都逃不开时代的裹挟。
♑
完全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电影,缓慢的节奏中带着感慨的情怀和沧桑的质感。
三个男人一台戏,搭档也算一个的话,那就四个吧..哥哥是典型的乖张型人格,大开大合,恣意妄为,有着宏伟的梦想,但也深藏着对家人的羁绊。
少年时误杀父亲,多次抢劫犯罪记录,这个设定基本就限制了他的“坏人”身份。
可是在整部影片当中,又似乎没觉得他与其他人有多么大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不过他的外在表现比较出格而已。
当然,这与西部的整体氛围有直接关系,一个服务员都可以不服咋滴一般对待顾客,也难怪生意不好 - -弟弟则是更为复杂的多面性格,总体上表现的还是内敛、稳重、成熟、善良,但是离婚这种事儿总还是有原因的吧,抢劫犯罪的想法和计划也都是他的主意,还有一个小片段,就是他“干掉”对哥哥出言不逊的小流氓,这尼玛,内在的冒险精神加上暴力倾向,绝对跟哥哥是一家人....相比之下,两位老警察,反而是搞笑担当,一通冷笑话,还是各种政治不正确的思路,民族问题都可以用来调侃,这样的豁达甚至悠闲,恐怕也就是快退休的老爷子才能有的吧影片的背景格局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导演又很NB的没有直白的说给你,而是在各种镜头中,渗透着那种沧桑破败的感觉,再加上偶尔的对话提及,一副美国西部传统经济衰落石油工业开启的画面也就在眼中了。
而且至于银行到底是怎么坑害普通人的财产这一点,也是通过人们的吐槽凸显,并没有拿个真相写给我看,这也是电影之所以功力深厚的体现。
最后的结局,其实也算合理,但是又有些意外。
因为一直以来,兄弟俩抢银行,都搭配着西部人民的彪悍和调侃,导致观影时真没觉得抢银行是多大的罪行,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直没死人。
所以想当然的以为最后抢完收工,西部牛仔的情怀止步于此,从此哥俩迈向未来新生活。
但是有一点,抢银行这种事儿,一开始就说了,不是一条能回头的路。
最后总要为此留下点什么,至于是谁,其实都无所谓。
哥哥死了,弟弟回归家庭,弟弟死了,哥哥代为照顾家人,警察死一个,另一个祭奠哀思,这才是男人的情怀,不求完美,但求有种。
哥哥作为最后的牺牲者,反而是一种解脱。
他遵从自己内心的指引,作为平原之王,与众多警察对阵丝毫不落下风,抢银行时被迫杀人,但是在他眼里,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一样,都是转瞬即逝,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死之间没有道德的审判,只有即刻的选择。
击毙警官,完成生涯成就,紧接着被击杀,从此脱离这片苦海。
按理说,他的死应该是正义而道德的,但是在西部,每个人都没有这样的感觉。
印第安警官,确实有些令人惋惜,戎马一生,却在对阵中迅速领了便当,这正是影片所体现的,生命,在广阔的西部世界中,是多么的渺小。
至于剩下的弟弟和老警官,伴随着过去世界的崩塌和远离,面对着新的陌生的世界的建立,彼此之间,也许会通过那份愧疚,建立彼此新的羁绊,共同缅怀过去,走向未来。
近年来最好的西部片,没有之一配乐摄影高度统一的完美结合剧本也是短平快,一句废话没有,不烧脑,这句是褒义。
就踏踏实实的讲好一个故事,没有炫技,没有煽情,但是打动人心。
看到有些影评讲这片子神似老无所依,不知道po主们看没看过老无所依看没看过科恩,这片子除了跟老无所依一样都是西部风,其他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他们都有着各自独特完美的内核。
这片子有太多惊艳的细节,太多精彩的小人物,开头兑换硬币的德州大爷,给派派介绍工作的胖女服务员,彪悍的老太太服务员。
太多精彩的细节勾勒出美国西部的衰败现状,沉默寡言不善表达的兄弟情谊,出言不逊相互挤兑的警察搭档,太多太多让人铭记于心的情节,2016最佳电影ps.除了派派小队长,他哥是魔兽里面的麦迪文,探长倒是科恩最爱用的男演员之一绿脚趾
他们有自己的牧场,他们本该和他们的马,他们的牛,他们的兄弟和妻儿快乐的生活在那里,他们本该依靠这片土地生存。
但他们却被石油引发的大火逼得无家可归。
“火烧到河边就会停了。。。
小伙子们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老警察说。
他们只能靠自己,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走上这条不归路。
片子大量的以广阔天地作为背景,讽刺的是主人公于这广阔天地间却无路可走。
当兄弟两人抢劫成功第一次去赌场时,赌场门前有两只硕大的箭,直插地面,红黄的亮色显得特别突兀,象征着兄弟两人对大地的无奈背叛。
在哥哥死的时候,枪口再次朝向了大地,而这次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控诉——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是什么让他们背叛这生养他们的土地?
是什么让他们生时不能安然入睡,死时亦有毒蛇环绕?然而却再无人去扣下那控诉的扳机。
但无论是箭和枪,都不算什么,真正在伤害大地的,是那不断在背景中出现的采油机,无休止的向这片土地索取着。
片中唯一一次温暖的地方,是那个傍晚,天空散落着一片片云彩,远处留下最后一抹霞光,兄弟两人像孩子一样相互嬉闹,逆光的背影中,像是看到命运给予他们的片刻温柔。。。。。。
背景音乐中吟唱着“i am not afraid to die”。
第6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赴汤蹈火》,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贫穷者落后罪恶的保守评价了!
H:这片的摄影甩3BB几条街。
粗犷彪悍的德州民风通过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可我对影片表述的"父为子"行为并不感冒,倒是兄弟情更感人些。
西部片对我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真心希望Chris Pine先生多接一些冲奖片。
果树:其实拍得还算有腔调,而且把西部拍得很美。
没了。
汤达人:本片亮点在后头,前面真的看不下去,感觉是看过的犯罪片模版+西部片模板,最后一幕开始反套路反传统,温柔和爷们并存。
Pincent:确实有点《老无所依》的感觉,本片非常德州,一言不合就掏枪,剧本非常扎实,反商业化套路,且幽默,不少种族黑话,同时营造了萧条时期银行剥削平民贫穷世代相传的时代感,三个人物非常丰满,嘴炮警长布里吉斯和福斯特的角色出彩。
Sylvia.Y:剧本不刻意地把人物写惨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了心有怨气但仍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法罗岛岛主:一部布景令人错乱时空的电影,若不是突然出现的现代化电脑,我还以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年代是二十世纪上叶,牛仔服,来福枪,跑车,原始的抢劫手法。
崭新的时光,陈旧的德克萨斯州,如同德州人的思想一样一成不变。
这也就引申出了本片的灵魂人物——退休警察汉密尔顿,一个正直、老派、固执的德州硬汉,德州精神的余晖照射在他年迈的身影上,说不定那日就消失殆尽了。
这是一首德州的悲情歌,祭奠不变的贫穷、落后、保守、罪恶。
晓风与你残月:本片用看似悠闲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德州人民并不悠闲的生活,摄影和叙述手法都让人看的很轻松,看完却感受不到轻松。
可惜不同的生活决定了我有限的感知力。
我略知她一二:西部风情的陈词滥调在新时代的多元角度下也未能推陈出新,似乎影片里的所有人都在一厢情愿地收留这种保守的文化传统。
保卫家园作为一个被讲烂的了的理由似乎在当代也是那么的神圣而不可侵犯,兄弟情,上下情,夫妻情,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但是又懒得拆穿了。
Pine饰演的角色被迫走投无路,被迫去抢银行,被迫忍受一切,懦弱而无能,默默而无名。
投射到演员身上也很贴合,全程没有任何存在感,前有Ben来压,后有Jeff来压,他的演技可能都被藏在脸上的泥土里,然后裹挟着大地的清香随风而逝了。
#FIFF6#DAY8的无人知晓单元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今天推荐《赴汤蹈火》。
从豆瓣反馈来看,这绝对是今年被中国观众低估的电影之一。
先来介绍下影片基本情况。
导演大卫·马肯兹,名气一般,咱国人也没看过他啥电影。
时光网显示,一共导了14部电影,其中3部自编自导。
60后,金牛座。
最大成就可能就是2005年因执导电影《精神病院》提名金熊奖。
英国人。
主演克里斯派恩,跟36部电影有关系,其中最著名的是《星际迷航》,长得好看,迷妹都知道。
偶像牌。
出身洛杉矶,父亲也是演员。
80后。
主演杰夫·布里吉斯,49年,老戏骨。
奥斯卡影帝。
出身洛杉矶,演艺世家。
主演本·福斯特,近年很火的一个演员。
今年参与了好几部电影《但丁密码》、《魔兽》、《怒海救援》。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编剧泰勒·谢里丹,上次编剧的电影是《边境杀手》。
如果你没有看过这片子,那么你得赶紧去看。
《赴汤蹈火》讲了两个兄弟抢劫银行被两个警察追捕的故事。
本片子火爆的点就那么几场抢劫戏和最后的荒野厮杀戏。
所以,大部分是时候是对话。
但是一点都不沉闷,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中,隐藏着本片的主题。
对话背景中的音乐则非常的令人入戏。
像似去往了德克萨斯州与两兄弟同命运共呼吸。
电影拍得有味道,演员演得也好,音乐也好,主题也好,摄影也好。
总之,上乘之作。
先说有味道。
抢劫与抢劫之间的对话过渡,车窗外的西部荒凉景色,火爆的失控的抢劫场面,兄弟间的情谊,老警察与伙伴间的种族玩笑,无不让你意犹未尽。
然后说演员:克里斯派恩作为一个偶像派,把一个离异男、破产农场主、失败父亲演绎得非常到位。
杰夫布里吉斯最后帮搭档报仇完后的刹那表情足以 入选如何表演专业的教科书。
本福斯特把一个不善表达感情的具有自毁倾向的但又深爱弟弟和改变家族未来的犯罪型人格表现得也非常到位。
各个配角也非常好。
只卖一种套餐的德州餐厅老奶奶;胖胖地一个劲撩帅哥的餐厅服务员;对未来失望的德州佬;捡到一箱旧硬币的德州老大爷。
接着说音乐:音乐真是好到爆。
没法描述,去看电影。
尤其推荐:outlaw state of mind。
再说主题:主题是围绕穷则思变。
托比一家自古就是穷人(按咱中国人说法,世代为农)。
守着一块破地也没啥产出。
因为家穷,在加上经济形势的低迷,老婆走了,两个儿子的抚养费一直没有着落。
哥哥可能也是看透世界了觉得发财难,于是抢银行,活在当下及时行乐。
要说有了小孩有了家庭就是不一样,托比试图改造这一切,于是和哥哥商量银行。
于是故事开始了。
一个因穷而想迅速改变自身状况的故事。
结局是他成了,他也失败了。
如果在知乎开个问题:总是被人撩是种啥感觉?
克里斯派恩扮演的德州农民特别适合来回答:在片中,他被餐厅服务员撩,在赌场被女撩。
德州帅农民一点不为所动,简直性冷淡。
有场戏,哥哥在一旁干的欢,他无动于衷。
【被餐厅服务员撩】【在赌场被撩】编剧安排的很巧妙和略伤感。
前面一直铺垫老警察要在退休前干完这单可能在过程中被干掉,谁知道是一直被开种族玩笑的印第安和墨西哥混血搭档被干掉了。
猝不及防。
但逻辑上是非常合理的。
促成了老警察的继续追踪。
最后,推荐你去看。
有些电影,打动你的是一种调调,说不清楚它的剧情多精彩,节奏多刺激,悬念多迭起,感情多真挚,就是觉得,看着舒服。
对我来说,今年好评不断的《赴汤蹈火》便是这样一部电影,正如一些朋友所说,这片有些《老无所依》的感觉,那调调,有些压抑,但是又让人舒缓放松,奇特的感觉,一如片中人物的人生。
《赴汤蹈火》的剧情开始的简直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的出现两个劫匪,笨手笨脚的抢劫,后来才知道是两兄弟。
接着,又是一对看上去懒洋洋的地方警察,虽然显得很沉着老练,但是办起案来不温不火的样子,显得他们对结果并不关心一般。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给人一种懒洋洋的感觉,充满西部片的感觉,其实本片的气质就是西部片的气质。
虽然西部片也有骑马追击,但是整体节奏是慢的,却是一种带着紧张感,和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的慢。
典型镜头,小镇中,一伙人对峙,通常还要不紧不慢的往地上吐下口水,然后时间仿佛凝固,镜头停在搭在手枪的手上,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谁会在枪声中到下。
所以,西部片常常充满了漂泊无依的感觉,牛仔们无论正邪,都骑着马在路上。
而本片的气质正是这样,剧情就是一伙人不停的抢,警察们不停的追,但是整个过程并没有多么激烈刺激,连抢劫都显得那么了无生趣的循规蹈矩。
但是,这部影片好看就在于,它如西部电影一般暗流涌动,一对劫匪兄弟,一个显得恶贯满盈充满自毁倾向,另一个如行尸走肉一般对一切都抱着冷淡的态度,他们图什么?
一对警察搭档,一个白人,一个印第安裔,两个岁数不小的人如西部片中的搭档一样,时不时来些冷笑话似的还涉及种族的对话,但是话不是太多。
影片中,你感受到的是一种压抑沉闷的生活,连男女调情都显得沉闷,但是沉闷中,这些人似乎总是试图打破沉闷的人生。
兄弟俩劫匪,哥哥张狂凶悍,但是在他身上你却感觉不到凶残,他如同西部片中侠盗,抢来抢去,自己并不求什么,似乎只是为了让弟弟走出那贫穷的命运,同时一步步走向毁灭。
然而,整部影片中你会感觉他是最没有方向的,他无法安定生活,他躁动不安,他也不知道未来该做什么?
于是,到了最后,他的顽抗更像是一种暴力的“求助”,求得一种了解,一种解脱。
西部片中,常有这种被围困之下,最后冲出“找死”的场面,比如《虎豹小霸王》,西部片也常有此类狂徒形象,他们抢劫银行,却成为民间传奇,这也是这类角色让人纠结的地方,他们是罪犯,但是却显得不那么可恶。
而弟弟在片中有段经典的台词,叙述者祖祖辈辈贫穷的郁闷,是的,贫穷如一种遗传病,让生活沉闷压抑,让生活没有希望,在这个家族传承,他,一个看起来失败的丈夫和父亲,以一种决绝的方式,想为后代留些什么,让他们走出贫穷的命运。
站在他们“对立面”的正是银行,即将收走他们的土地,而土地下面正流淌着家族贫穷遗传病的“解药”:石油,于是,他们铤而走险,但是,他们不可能暴力抗击金融系统体系下拿去他们土地的规则,所以以对现代金融系统的抢劫,来以符合现代金融系统规则的方式还清贷款,获得“解药”,这也可谓一种反讽。
与兄弟俩相比,两位警察也显得沉闷而没有方向,他们的职业生涯已近黄昏,连环劫案倒是让他们的演绎了一段“牛仔,最后的辉煌”。
他们的抓捕行动没有太多激情澎湃,一些显得循规蹈矩,有条不紊,白人警长处于主导地位,开着印第安裔搭档的玩笑,有段两人盯着潜在被劫目标,懒洋洋对话的样子,宛若两个老头的退休生活。
最终,这起案子结束的还是有些压抑,没有那种惩恶扬善的痛快,也没有那种邪恶一方反转得势的机灵劲儿,最终,双方中显得“最聪明的”两位策划人,来了场很男人的对手戏,感觉依然很西部片,但是此时已经是要文斗,不要武斗,对话中,剑拔弩张而又留有余地,最终在孩子们的出现中得以暂时的化解。
是的,其实这起劫案表面的了结,并没有了结他们心头的负担,但是下一代,与此事切割,终于有了告别贫穷“遗传病”的希望,虽然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可能在不知什么时候到来又一轮经济动荡或者金融危机中被收割。
《赴汤蹈火》是部节奏上懒洋洋,但是精神上沉甸甸的电影,他没有激烈的批判和抨击,但是种种细节之中,都体现着一个带着病症的社会。
本片的剧情不那么紧张刺激,却足够扎实,那种对抗沉闷生活的极端之路,足以吸引你跟下去。
在这样的故事下,不但剧本赋予了片中各色人物鲜明的个性,几位演员出色的发挥更是让本片出彩。
特别是克里斯 派恩的表现尤其出彩,像本福斯特演一个挺痞的牛仔气质劫匪,杰夫布里吉斯演一个沉着中带些玩世不恭的警察,这都是些与他们表演风格很搭调的角色,他们也演绎过此类角色。
而克里斯派恩,在《星际迷航》中还是神采奕奕的大无畏舰长形象,此前表演也大都很有精气神,本片中,扮演一个对生活了无生趣,对命运又激情对抗的角色,演绎的非常成功,也很有突破。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尽管群星灿烂,但是相对小众,这是那种选观众的电影,一旦互相对上,对于观众来说,感受这种慢悠悠却凝重的调调,欣赏一种表明粗犷其实精致的表演,真是乐事一桩啊。
电影最初命名为 Comancheria,而不是 Hell or High Water,很明显具有通俗意义的后者更具商业传播力,但片名的更改并不意味者后期制作中就强行将电影方向改变。
在德州西部硬朗的兄弟情主题下,影片依然弥漫着大时代下种族更替、物事人非的悲凉感。
Taylor Sheridan 交出好剧本之余,导演 David Mackenzie 也成功将悲凉的文字转化为含金量高的 102 分钟。
小小背景知识:Comanche 卡曼契人是在欧洲人来到美洲前居住在美国怀俄明州东部普拉特河 (Platte River) 沿岸的一支美洲原住民。
他们在十七世纪末取得马匹后,开始向西南方迁移,并逐渐掌控俄克拉荷马西部、德克萨斯大草原至新墨西哥的广大区域,这块区域也被称为「卡曼契利亚」(Comancheria)。
十八世纪的百年之间,卡曼契人不时与邻近部族发生战争,尤其是阿帕契人和居住在圣大非 、得克萨斯及墨西哥的西班牙人。
当德克萨斯成为美国领土后,白人拓荒者侵入卡曼契人的领土,因此引发更多冲突。
David Mackenzie 基于大时代下的个体阵痛为出发点,配合大德州广袤平原、绵绵不绝的平原公路、随处可见的石油挖掘,向观众展示了落后于时代更迭之间的 Toby & Tanner Howard 两兄弟是如何绝望地做出反抗的。
德州米兰德银行为了要拿下 Howard 家的土地以取得土地下面的油田采矿所有权,仅向其母亲贷出尽可能少的钱以保持其处于贫困线之下,没有足够的钱,治病当然也事倍功半。
母亲死后,为了不让银行接收用作抵押的土地,Toby (Chris Pine 饰演)和出狱一年的哥哥 Tanner(Ben Foster 饰演)策划了一场针对米兰德银行小金额的抢劫行动。
社会发展总是比个体觉悟要更快一些,现代化过程中铺满了被时代碾压的个体,导演在电影中也不止一次的表达这种大时代下个性的无奈感,其中有种族更替的悲伤,也有着对德州血性的歌颂。
社会在无情向前推进的时候,个体的阵痛似乎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Comanche 卡曼契人在 18 世纪对德州和墨西哥原住民(殖民的西班牙人)的驱逐,美国拓荒者(白人)对卡曼契人领土的入侵,直到现在的大资本企业家对本土居民的资本压榨,似乎都如出一辙。
很多人诧异策划整个抢劫案的 Toby 最后竟然可以脱身,但仔细想想,对于每月的 5W 信托基金,德州米兰德银行才不在乎追逐被抢的区区 4W 块,资本追逐资本自有其理性选择。
派派和小本的兄弟情为本片的悲凉背影添加了不止一点的温度,虽然 Hell or High Water 还不足以将 Chris Pine 派派推上奥斯卡影帝宝座(连提名都没有),但本片之后,大概再也没有人会将他与花瓶男搭上任何关系了吧。
派派在本片功力大长和画风突变,但小本浓重的德州口音一飙出来,马上就立见高下了,完全听不出来是东岸长大的孩子,派派还是要继续加油。
导演在男配 Jeff Bridges 扮演的 Marcus Hamilton 身上花费大量的镜头、铺就无数关于不同族裔之间的冷梗。
单从台词的角度来说,两个主角 Chris Pine 和 Ben Foster 扮演的兄弟两 Toby & Tanner Howard 不多,大部分台词都放在了两个骑警身上,而其中 Jeff Bridges又承担了这里面的大部分内容和电影中的“笑点”。
Jeff Bridges 也绝对担得起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在片末搭档被 Tanner 射杀之后的表情变化给出了相当令人信服的演绎。
【一些背影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本片】Hell or High Water 是英文里一个即定俗成的用语,指的是“排除万难都要做该做的事情”,但同时也常常出现在西方合同的付款条款中,多为租赁合同,意指无论付款方遇到什么样困难,都必需执行付款义务。
无论是哪一种意思,都可以在电影中找到对应的场景。
有不少人对于电影中 Toby 亲自拿啤酒给儿子喝有点困惑,因为一般人谁知的美国法定饮酒年龄为 21 岁,而很明显的,还在高中读书的 Toby 儿子未满 21 岁。
其实美国有 10 个州是允许未成年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喝酒,如在自己家中或在有成年人监管和同意前提下的公共场合,德州就是其中一个。
在说德州人的时候要注意,英文里 Texians 和 Texans 是指代完全不同的德州人。
Texians 指1836年至1845年间德克萨斯共和国的国民,而 Texans 则指1845年后德州作为美国的其中一个州时的德州人。
演员出生的编剧 Taylor Sheridan 在里面也客串了一把,骑警 Marcus 两人在赶往犯罪现场时遇到的被草原大火追着跑的牛仔就是他。
有趣的是,在剧里扮演两兄弟的 Chris Pine 和 Ben Foster,早就在 The Finest Hours 2016 年初的《怒海救援》已经有过合作了,里面还有我们今年大热的影帝候选人 Cassey Affleck。
典型的西部片,但是就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有一定的情节。
让我想起了我在学生时代做的一个白日梦,那是一节课上老师问大家以后的梦想是什么。
我说我要去美国西部开个农场,过农场主的生活。
结果老师笑着问我为什么要去美国西部开农村,中国不也可以吗?
在场同学都笑了。
年轻的我急迫的反驳道美国西部的农村有不同的感觉。
结果大家又笑了。
我就只能脸红到坐下。
我想看完这部电影多少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两兄弟,一个有前科,另一个是离异的父亲。他们为了应对无法赎回家族农场的窘境,决定联手谋划一连串刺激的盗窃活动。而一位经验丰富的警察开始追踪他们制造的一系列银行抢劫案,决定将他们捉拿归案。
Have you ever met anyone get away from anything? 残暴哥和低调弟,老牛仔和印第安,红脖破败小镇,德州双枪老百姓,正邪两边皆耍嘴炮道尽历史琐碎社会辛酸,但狙击爆破西部对决一个不少,很好
又臭又长的故作姿态,还有一帮人跪舔,真够恶心的,这种没剧情,没动作,没新意,没氛围的电影就不要吹捧了,看不出任何的优点
@2024-05-31 08:56:16
谁能想到这是个德州版《树大招风》呢,David Mackenzie放下惯有的冷滤镜去拍黄土干草居然也这么带感。
喜欢!彪悍的德州!看似格局很小,其实话里有话。另外,这种靠表演与氛围而非丢一堆复杂背景来塑造人物的手法,实在是越看越陷啊。
9歌抢银行版
现代西部片,大德州真是民风淳朴
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抢劫。
好无聊的片子
3.5 | "crackerjack"...such a crackerjack drama of crime, fear, and brotherly love...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最后一个镜头从公路移到草地,金黄色的阳光打下来时奇异的不真实感。(看到Texas就预感所有梗都会听得云里雾里。
英国导演讲美国牛仔还真是有点莫名的别扭,当然Jeff是永远的牛仔代言人,演的是真好。可能是不太喜欢这种类型片吧,尽管配乐一流,但对剧情非常无感。比较喜欢的一段是一群德州人开着车拿着rifle追抢劫犯,简直太热血了!
坚持看完了~ 没看懂! 影评说是:其实故事非常简单,就是兄弟俩还不起房贷,农场要被银行收走了,于是他们走投无路,只好去抢... ...
真看不下去。文化观念不一样,不能理解
情商低如我是从中看不出什么好的。枪是自力更生的象征,德州和牛仔两个右翼象征实在不该牵扯进“银行剥削人民”这个经典的左翼控诉中。
所以就...很久没看过风格这么浓郁的西部片了。剧本、台词、演员、摄影、音乐一切都好。即使看的版本感觉翻译不是那么精道也掩不了导演的叙事能力。本福这个角色很突出,虽然也同样喜欢派派,但还是觉得本福更灵。派派也开始上路子了。然而督爷还是督爷,姜还是老的辣XD
看个风景?一枪爆头可以的。节奏也太慢了吧……
我分二次看完,二次都因为高评分,第一次看了前半小时,感觉很无聊很沉闷就放弃了,第二次压着耐心看完了,依然感觉如此,没有好印象感觉一般般
还行吧,已经厌倦看本福斯特演神经病了
用文艺又简洁的方式讲了一个普适性的道理,又通过情节描写反映社会现状,精炼而有力。很喜欢将人物过去放在台词中的做法,各个角色特点鲜明的写法,还有许多镜头的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