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人

The Namesake,同名同姓,同名之人

主演:卡尔·潘,Irfan Khan,杰茜达·芭瑞特,祖雷克哈·罗宾逊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印度语言:英语,印地语,孟加拉语,法语年份:2006

《同名人》剧照

同名人 剧照 NO.1同名人 剧照 NO.2同名人 剧照 NO.3同名人 剧照 NO.4同名人 剧照 NO.5同名人 剧照 NO.6同名人 剧照 NO.13同名人 剧照 NO.14同名人 剧照 NO.15同名人 剧照 NO.16同名人 剧照 NO.17同名人 剧照 NO.18同名人 剧照 NO.19同名人 剧照 NO.20

《同名人》剧情介绍

同名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印度青年刚戈里在火车上捧读一本果戈理的小说,同行的老人建议他出国闯荡,这时火车却发生了事故……大难不死的刚戈里远赴美国求学,后经家人撮合,与美丽的印度姑娘阿什玛(Tabu 饰)喜结良缘,两人遂前往美国生活,然而阿什玛时常为思乡情困扰,刚戈里有感自己的二次生命来自果戈理,于是用这位俄国文豪命名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时光荏苒,果戈理(Kal Penn 饰)成长为健壮的青年,对父亲给自己取名的动机,年青人并不理解。经由一次全家返回印度的旅行,果戈理确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成为了一名建筑师,并有了一名白人女友。在这个第一代印度移民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要面对文化的差异以及对自身的定位…… 本片根据美籍印度作家Jhumpa Lahiri的同名小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英伦86靶心并肩作战沉重圣徒指南危险辩护狼皮之下铁道:家色真爱如血第六季最孤独的星球蜡笔小新:呼风唤雨!金矛之勇者超人与蝙蝠侠:启示录黑夜时刻航拍中国第一季男人女人和孩子爱情离间计极主夫道第二季乐高DC沙赞:魔法与魔物亡界之门曾经拥有血肉狂魔钢铁侠小薇小芙看见一头熊天生一对DC超级英雄美少女:年度英雄赛艇男孩碟仙之毕业照弗恩·布雷迪:自闭症比基尼女王侠探锦毛鼠之血弥东京沉睡的妮可

《同名人》长篇影评

 1 ) 小记

目前看过最好的关于跨文化(移民)身份认同的电影之一。

片子提出的问题,比片子本身更有趣。

从第一代的父母移民印度,面对与自己国家生活迥异的文化和环境,其中的种种差异,在文化的轻微对撞下才显现出来。

到第二代的儿女面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渴望融入美国文化,到因父亲去世的颠覆(tricky的是,“传统”成了Gogol认同的支点,但所幸故事没有停留于此),娶了印度裔的妻子(但她骨子里更像是个西方人)却看不到真正作为“一个人”的她。

母亲选择放开她的孩子们,寻找自己的自由;Gogol也才在双重身份认同的失落下,真正面对自己(“第一次觉得自由”)。

几段台词:1.母亲的朋友:前几天我在读Joseph Campbell的书,他说你感到迷惑的时候,就应该闭上眼睛,想自己最快乐的时光,不是乐昏头的那种,而是深深感到喜悦的时光。

那叫做 following your bliss。

2.父亲:跑这么远结果没有带相机,那就记在心里好了。

你会记得今天吗?

Gogol:要记得多久呢?

父亲:记得一辈子吧。

记得你跟我走过这段路,我们一起到了一个地方,下面再也没有路了。

*倒是很喜欢Mushmi的角色,是电影里第一个勇敢跳脱“印度传统”的人,追求个人所认同的文化(但不是建立在为逃脱原生文化,或顺从西方主流文化的基础上的),渴望被真实地看见regardles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片子的老少两代倒是可以很好地讨论下传统。

传统之于父母,并不是某种抽象的、异文化刺激下所形成的认知,而是十分具体的、夹杂着个人经验的细节,是他们面对异文化时一方面感到新奇、另一方面有所保留的底色。

这底色和西方主流文化之间的冲撞,成了儿子渴望逃离的原因;而儿子后来因迷失而诉诸的“传统”更像是某种应激反应,群体性、包含想象的成分,也因此,Mushimi的离开才打破了他的保护罩(M比他勇敢,更大胆地拥抱西方文化、离开(但非逃离)印度文化),迫使他第一次直面自我。

——何为传统?

所谓“传统”如何被诉说,被解读?

(群体性/个体性,人与文化之间的距离)*有机会看原著。

 2 ) 浮生并不若絮

原名平庸的电影名字《同名同姓》(namesake),翻译过来变成了《浮生若絮》,的确有点浮夸,但,倒也贴切了电影氛围。

作为移民题材的作品,它好在没有在常见的种族歧视,异乡奋斗史,中西文化隔膜上用力过猛,变成一部痛陈革命家史的苦大仇深的电影。

因此,也就可以平心静气地把这个关于成长和再认识的故事铺陈得细腻温婉,舒缓而温和。

移民题材作品是我的死穴,我很容易被这类作品煽到,说来,应当是客家移民人口的乡愁感作祟。

从小到大,随父母辗转数个地方讨生活,虽未走出国门,亦总算离乡背井,颠沛流离。

小时候没有乡愁的概念,既然籍贯意义上的故乡早已被生硬切断,那么便有奶便是娘地一心一意地认了眼前生活的地方做家乡,自以为和一切冠名以传统的东西没有了联系,更论不上感情,对父母辈认真坚持小心呵护的东西都看不上眼。

反倒是慢慢长大后,会发现,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传统,其实还是早就融入到了血液里头,不管承认与否,了解与否,它们都在举手投足间,默默地引导了我变成今时今日的我,也就是这样,才会开始懂,对曾经狠心说了再见的东西有了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其实,还有敬畏。

浮生并不若絮,一步步走来其实都有脚印在,你我都当记得住这点。

电影的前半部分看得我很激动,整个节奏和故事都很舒服,觉得可以打到四星半了,不过,可惜后半部分这口气没能含住,有点松,太潦草,也有点力不从心,扣点分。

音乐也很出色,难得有一部基本上没有歌舞场面的印度题材的电影,这真好啊。

原文在:http://catsleeping.blog.sohu.com/97580503.html

 3 ) 回不去了

片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果戈里小说里的一句话,也就是每个人都在自己套子里。

作为第二代移民的果戈里,他本身像其他美国青年一样,是轻松的,没有历史感和民族感的。

但是由于家庭的变故,父亲的突然去世,在回到印度将父亲的骨灰洒向恒河后,他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回归感。

他曾经有反叛的时候,他曾要改变父母给他的名字,这个名字使他屡屡陷入被嘲弄和窘迫的境地。

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他还和美国女孩恋爱。

在父亲死后,为了让母亲高兴,他和一个印度女孩好上了。

这个原来因为她的呆板被嘲笑的女孩,到了巴黎后变得妖娆迷人,他们按照印度的传统方式举行了婚礼。

婚后不久,他的妻子却出轨了,他的牺牲并没有换来自己的幸福。

他们都回不去了,他回不去了,他的妻子moushumi mazumdar回不去了,只有他的母亲回去了。

在电影的最后,他的母亲恒河边吟唱唱着。

那古老的歌曲久久回荡在古老的河畔。

联系着过去的那座桥已经坍塌,不知所往。

他们想回去,去发现已经无法回去,如同一个再也无法踏入同一条河流,就像最后电影结束时歌曲唱到的:“Behind me the bridges have crumbled,No question of return ”.一切都回不去了。

 4 ) 逃不脱的命运

我看完之后是另一种感觉,我觉得全篇不仅是在描述人在异乡为异客的生活,也是在描述主要人物们早就被名字所“定义”的命运。

gogol从出生开始一被子都在尝试打破自己命运的限制,但是从来都逃不出命运的囚笼。

他一被子都在尝试做一个美国像Maxine一样的美国人,但是生活的种种总会把他拉回现实。

而这一切都如小说标题一样跟名字有关。

  他小时候曾经有机会丢弃gogol这个名字,但是因为自己的无知而错失。

当他上高中和大学,他意识到了自己名字给自己带来的与众不同,所以把自己介绍称Nickhil,并且还正式改了名字,但是当他父亲在他生日与他谈话时,他意识到了自己名字的分量,再一次产生了犹豫。

他后来和Maxine Retliffs(我认为作者在这里是故意在玩一个文字游戏,retliffs读起来像reckless,意味着他们家不像gogol一家这样有着这样那样的culture barrier和identity issues)的恋情也是在逃离自己在家庭中受限制的生活,逃离“被定义”的人生,但是由于父亲的突然去世,他又再一次体会到自己对父亲应尽的责任,选择了陪着亡父的空宅而疏远了Maxine,从而再次回到Bengali life-style中。

后来Gogol认识了moushumi,一个受西方教育的印度女人,这似乎不仅满足了家族的期待也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但是最后结果证明这只是一段错误的婚姻(有一点有趣的是在以moushumi为第一人称做叙述的那一章里,moushumi在提到Gogol的时候用的都是“Nikhil”这个名字,也就是说,但是在她第一次遇见Gogol的时候,她却是以Gogol的身份认识的他。

名称的变化,亲疏的变迁)(还有一点有趣的是,Gogol自己也曾经跟一个已婚人士发生过婚外情,这是上天的安排?

)。

  总而言之,Gogol一被子都想跳出Bengali的生活方式,跳出Ganguli的家庭牢笼,让自己成为像Maxine一样的reckless的美国人,但是现实一次次提醒他,你是Gogol,你有一个很有意义的来自于你父亲的名字,你应该以Gogol的生活方式生活,而不是nikhil那样(跟女人一夜情,融入美国家庭的生活,与一个在巴黎学文学的女子的婚姻,这都是他以nikhil的身份出现时的表现)。

你只是一个Bengali,你的命运如此,并且不可逃避。

     顺带一提,另一个角色Ashima,也是个被名字“定义”的角色,她的名字Ashima,就想楼主所说,代表“无拘无束,没有疆界”。

尽管Ashima一生都在追寻家庭的意义,把家庭的永远放在第一位。

她想念Bengali的家庭,但是亲人朋友一个个离去,自己也远离生活了19年的地方千里之外;他想在美国建立自己的家庭,可是丈夫的突然死亡让他的家庭不可能完美。

于是最后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当她终于离开丈夫呵护,要独自做决定时,她毅然决定一年中半年在美国生活,半年在印度生活。

因为她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家,他只能把自己劈成两半,各分一半,而这样看起来她有两个家,实际上她一个也没有,只是一种“无拘无束,没有疆界”,这是她的名字给她的命运的定义。

 5 ) 不同文化下的共同亲情

虽然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下生活的两代人,但却在这两代人组成的家庭里,有着另人感动的情素。

这个家庭里充满了爱,妻子深爱着丈夫和孩子;丈夫深受着妻子和孩子;兄妹相互爱着,并深爱着爸妈。

在这样一种到处都有着爱的气息的家庭里有什么不能融和的呢?

成长文化相异,但情感相同,虽然有着无限的压力,但能相互理解和支持。

这世界有了爱,什么都能解决。

 6 ) 每代移民都有每代移民的思想

别说移民外国,就拿国内的深圳来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及中期,从内地到深圳的第一代移民,以及他们的在深圳出生,在深圳受教育的孩子们(第二代深圳移民)同样不一样。

比如:前者从不跟别人说是深圳人,而说**人,现居深圳;而后者则曰:我是深圳人。。。。。。。。。。。。。。

 7 ) The Namesake

其实,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知道,它在艺术上不会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Mira Nair的前两部片子《名利场》(Vanity Fair)和《雨季婚礼》(Monsoon Wedding)都老实平常,我也预计电影一定不如小说,把一个移民家庭三十年的生活纳入两个小时的叙述,必定牺牲太多的细节。

但是我知道自己一定会被感动,就像第一次读到Jhumpa Lahiri 的短篇 A Temporary Matter。

人在异乡的困惑与迷失,永恒的陌生与疏离,无所不在的错位和异化,和稍纵即逝的沟通与温情。

海那边的过去和海这边的现在,重重叠叠,没有开始,也无所谓结束,错综交织成一片斑驳的底色。

新大陆有无限可能,只是,我们的画板上已经有了底色--名字,便是这底色的表征之一。

Ashoke和Ashima要等远在加尔各答的老祖母赐给新生儿一个好名字:“没关系,我们都有两个名字,长大后再起学名不迟。

”美国医生和蔼地坚持:“抱歉,在这个国家,婴儿出生证上必须登记大名才能出院。

”于是,这个男孩子被叫做Gogol,跟那位大名鼎鼎性情古怪的俄国作家同名,为此没少遭到同伴的嘲笑。

直到很多年以后,他才从父亲那里得知这名字的来由。

Ashima向同事抱怨儿子宁可跟女朋友去度假也不回家看爸妈:“你说说,什么样的女孩子会起名叫Maxine?”美国同事耸耸肩轻描淡写:“也许根本是个男孩?

”Ashima打电话去医院询问丈夫的病情,“我姓Ganguli,G-a-n-g-u-l-i,这一通电话,我已经把名字给你拼了五遍了。

”丈夫去世,儿女成家后,Ashima决定回加尔各答,拿了文学博士的儿媳赞同道:“这才像你的名字,无拘无束,没有疆界”(It’s just like your name, Ashima means limitless, no boundary)。

我不知道,这种对于命名的执迷,是不是只有东方人才会理解,珍妮或者迈克,丽莎或者约翰,并不承载如许回忆与期盼吧。

甚至,作为整个故事核心的Gogol,除了纪念父亲的过去,也可以看作一个隐喻。

有趣的是,Ritz的观影手册上总结说,《同名之人》试图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成为一个美国家庭究竟意味着什么”(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n American family?)。

这真是单纯可爱又自大的典型美国式解读。

 8 ) 有一种永恒 叫父母的爱

有一种爱细小而永恒没有伤害 没有背叛做一个勇敢的果戈里因为爸爸妈妈的爱 我们糟糕的生活变得没那么烂``

 9 ) 追随你的赐福——评电影《同名同姓》

这是一部与名字有关的电影。

一对印度夫妇阿索科和阿诗玛新婚后旋即来到遥远而陌生的美国谋生。

丈夫阿索科用他最喜爱的作家的名字为在美国诞生的儿子命名——果戈理。

当果戈理长大之后,他却因同学们的嘲笑而厌恶自己这个怪异的名字,他甚至自己改了名字。

在他成家立业之前,父亲说出了名字背后的故事。

当阿索科还在印度读书时,有一次坐火车旅行。

坐在他对面的一位老者对他说的一句话让他无法忘怀:“你应该打点行李,去看看这个世界,这样你才会一生无悔。

”这句话以及随后发生的火车出轨事故深深地影响并改变了年轻的阿科索的人生。

因为阿索科手中颤抖的几页书页,他才被人发现,从火车残骸中救了出来。

果戈理的书让阿科索获得了新生。

他把此后的人生看作是一份额外的礼物,分外珍惜,包括新婚的妻子,来到美国的全新的生活,以及随后降生的两个儿女。

正当生活变得美满幸福时,阿索科却突然因病去世,令家人悲痛万分。

妻子阿诗玛最终克服了伤痛,回到想念已久的印度。

儿子又重新改回自己的名字,并从破裂的婚姻阴影中走了出来。

这不仅仅是一个与名字有关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家庭,婚姻、爱情、成长、死亡和文化冲突的故事,包含了每个人在人生各个阶段所可能遇到的经历和需要面对的问题。

这更是一个关于珍惜生命和追求幸福的故事。

正如约瑟夫·坎贝尔所言:“当你追随你的赐福……你原以为不会有门的地方也会为你开门,这扇门只为你而开。

 10 ) 如果这是我的故事

下载的时候我还很犹豫了一下,因为担心太闷,我电脑里太多我觉得闷没有耐心看下去的片子了。

看到相亲的时候,就差不多进入了状态,等到故事到了一半的时候,我按了暂停键,到厅里和妈妈说这个故事,我说很象我们家的故事一样。

妈妈就听我把那一半的故事说完,然后我说,我继续回去看了,事实上我觉得我的心情还有点小小的激动,只能借助于这样的讲诉让我的心情平静下来。

故事后来就看完了。

事实上要我说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我姐姐今年的回国,是她离开家第二次回来,转眼之间,她已经去了八年。

嫁嫁(就是外婆)去世,是大前年的事情,有一年我姐姐准备回来,可是却怀孕了,然后又觉得孩子太小,飞机上可能不行,所以我外婆死前,是没有见到我姐姐的。

前年我与我姐姐分别五年后再在美国相见的时候,姐姐说,她怎么就没等我呢,语音之中是难过的,但是我和我姐姐都没有哭。

故事里的一对印度人也是,在美国的北方生活下去,离开家,生了孩子,然后有第二个孩子,以为一切都不会有变化,一切还在原地等待,然后传来的是她的祖母去世的消息,那是她第一次回国。

她第二次回国时,儿子是高考的那一年,一家人回到印度,给所有人带上礼物,礼物有什么不记得了,只记得还有一把伞,丈夫还写了一个单子,每分配出去一个大概是划掉了一个。

姐姐也是如此,零零碎碎的,只是有一次她和我说,好象国内的人都不怎么用美宝莲了,是觉得便宜吗?

他们在国内用的,都是我在美国也不会舍得用的。

我都不好意思送出手。

我说,东方本来就是世界奢侈品的大国。

我后来还加了一句,因为我们都不怎么化妆,所以你送也没有用。

猫说,你姐姐显得好老呀。

她只比我大一岁。

有海外亲戚或者是件值得羡慕的事情,我辞职的时候,单位里有很多流言,大意就是,自然是出国了,才会辞职。

我愤愤不平,有一个同事说,你为什么生气,这又不是什么坏话。

花花安慰我说,没什么,那些人都是俗人。

我并不无意在比较两国的政治制度,或者经济环境,或者大的发展,小的进步。

但是真正让我难过的是,在意亲情,在意除了社会环境除了金钱以外的人与人的牵绊的是不是真的那么少?

是不是所有人真的觉得,时间不存在,家里的白发之人既然能将白发染黑,自然就是没有老的。

那些我觉得就象是墨汁中间一块白一样明显的东西,从来没有人看得到一样。

是真的是因为认识的浅薄,书读得不够多,还是仅仅只是因为,那些心里的感情早就变质的太多了。

我离开电脑时,故事里正放到那样一段,爸爸给儿子取名字叫果戈理,这个奇怪的名字,让儿子在读书时受到了一些嘲弄,果戈理是一个有点精神问题的人没有什么朋友孤僻的人,当然也不怎么符合现代的审美,我想他也没有什么钱。

在儿子高中毕业的时候,爸爸辛苦地在书店里订了这本书,经过了几个月到来,显然,谁还在现代看那么一本古老的书。

爸爸试图向儿子解释,这个名字的由来,儿子当然是不在意的,后来爸爸说,他和我一样,都在异乡渡过了半生。

这是这一句话让我有点看不下去了。

我和妈妈说这个故事,说这句话,妈妈说,当然他不能理解。

我说,笨笨要是在美国长大也是这样。

妈妈说,是呀,他在美国长大,他以为那里就是他的家。

我们都有点难过,只是妈妈用格外乐观的语气说,“好在,他马上要回来了。

”我们同事都喜欢问我,你们家笨笨的外语一定很好吧。

我们都被英语考到怕了,怕到都忘了知道,英语只是我们一种选择。

妈妈总说,笨笨回来时还是要在北京去玩一下,我也总反对,他那么小,能看明白一些什么呀。

年轻时,你可以等自己,但没人等你。

故事里的爸爸去世了,当我妈妈后来进来问我故事的结局是什么时,我告诉她。

那个男孩子正一心想融入到美国的主流白人社会里,那时正在谈恋爱,他的妈妈花了很长时间,一个人在孤伶伶的房子里打了很久的电话,找到了他,告诉他这个消息。

去美国的印度人,我想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都是在从事基础学科的研究,死是很意外的。

男孩剃了头,想象一个印度人一样活着,他后来找到了一个印度圈子里的女孩子恋爱,结婚,他以为他懂得的文化,那个女孩子也懂,然后,那个女孩子爱上了一个白人,离开了他。

故事的结局,男孩子在火车上看着《外套》,象他爸爸一样阅读。

他的妈妈回到了印度,在恒河边唱歌。

我和我妈妈讲完了这个故事,妈妈说,哎,你想认识你的文化的时候,她没有认识,她又想融入白人社会。

不过我倒不是这样理解的,事实上,这个故事没有在反复强调两个民族,或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冲突,事实上,不管你接受不接受我相信这个世界总是会慢慢缩短各种差异,你选择一个所谓的正宗美国人,和打上各种印符的,美籍华人或者美籍印度人,并无太多区别,区别只在于,他是不是愿意和你拥有同一个世界。

故事也没有反复强调作为第一代移民者和后来者之间的冲突,反而在强调这两代人之间的某种理解。

一直到故事的结尾,男孩子都没有和他的两位爱人谈起他名字的故事,关于各种各样的好几个层次的理解的故事,也许他自己都觉得他可以去理解一生,但是还没有找到值得分享这些体会的人。

回头看下载时,网上提供的资料,仍然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让我下了这个下载的决心,不过我喜欢里面的团结着“名字”的展开的故事,因为是美国的故事,属于印度文化特有的歌声和舞蹈都减少了很多,但是结婚的那场戏中,两个美国长大的印度孩子仍然表现了一些在他们血脉之中的美。

不过有几处,我是觉得并不那么重要需要描写,比如,回到印度时,男孩子去长跑,家里的仆人去追他,想表现一下美印的差异,我觉得不大有必要,这样的差异,一定有的,但是对于整个故事情节都没有太多的意义。

还有,男孩子因为看到了世界七大奇迹的泰陵姬,决定报告建筑也有点让人觉得转得太快了。

事实上我觉得用了一个俄国的作者是比用一个印度的作者的名字更有意义的,人生的答案,也许并不是从一个狭隘的国家限定的文化中给出的,而是在于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各国的伟大的人,他们也许已经共同给出,或者正在共同给出。。。

《同名人》短评

“打点好行囊,去看看这个世界。”犹如一场寻根之旅。一部关于移民与移民者寻根情结的电影。

6分钟前
  • jackie
  • 推荐

印度人在美国,情感细腻,不错!

11分钟前
  • 大响马
  • 还行

一个人和他的背景一起出生,如何逃得掉干系

15分钟前
  • 我已经跑了
  • 推荐

For our parents who give us everything.

19分钟前
  • 嗯叫什么好呢
  • 推荐

反映很多现实问题,是部很好的电影,适合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21分钟前
  • lucyplum
  • 推荐

不同种族移民都会感同身受的一部佳片。出于个人原因,我是被感动得不行。10 out of 10

24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力荐

最近看的几部印度片排序,印式英语>无畏之心>断线人生>同名之人。

26分钟前
  • LittleWhy
  • 还行

印度人在美国,情感细腻,不错!

30分钟前
  • 离离塬上草
  • 还行

寻找我们的根基

3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我很喜欢女主角的歌声

37分钟前
  • 绵花
  • 推荐

基本是按小说原著的节奏在走的...只不过书里很多蕴在其中的情感...压缩在2个小时的影片里很难表达出来...第一次见Kal Penn演那么深沉的角色...有点小不适应...不过好莱坞的印度人也就他在美国还有点票房号召力吧...

41分钟前
  • 某茶君
  • 还行

印度人在纽约,两代移民二三事

45分钟前
  • 碧莹晶欣灵
  • 推荐

近乎包办下的完美婚姻。一代与二代移民的文化冲突表现的很好。

50分钟前
  • 迟到早退
  • 还行

迁徙的人

52分钟前
  • Sôphox
  • 力荐

因为做案例而看,却引起蛮多案例外的思考

55分钟前
  • Kashing
  • 推荐

有个情节没拍出来觉得蛮可惜的,ashima准备回印度前花了很多钱买了许多礼物要送给她家人,结果不小心忘在地铁里,她哭得很伤心,幸好后来又找回来了。谁知启程前几天得知她父亲去世的消息,她又去坐了趟地铁,把买给家人的礼物故意遗留在地铁里了。

58分钟前
  • 旗帜
  • 还行

这部电影是我翻译的第一部非英语片子。最开始不想接,毕竟关注印度电影的人远没有好莱坞多,后来是“移民”“文化”这两个字让我接下了这部片子的翻译。看到cd2果戈理参加父亲葬礼在削发的时候边翻边哭,键盘都是湿的。画面是果戈理的脸和父亲的脸在不停的切换,重合,那么的相向;旋律是rap的不羁,但歌词却满是移民或者可以说是美国所有非白人人种的心酸,无奈,反抗和呐喊。我喜欢探讨文化冲突的片子,片子里第二代移民对自身文化的认识与觉醒以及第二代移民和父辈们的矛盾冲突那么的尖锐,但是这种尖锐在片子里一次又一次的化解。

1小时前
  • 那么倔强
  • 力荐

果戈里这个名字真好。非常有感触,特别是cross-culture不同的处境,让我意识到我其实一直都没有,也不曾想要融入美国社会,但又想到已经没有祖国可以回去了,莫名的悲凉 Chris

1小时前
  • Soo Yung
  • 推荐

对Mira Nair从此不再抱幻想

1小时前
  • 宁波
  • 还行

异化

1小时前
  • Taen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