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2019第五十部了 我才第一次看寅次郎
虽然没有字幕 好多都没听下来但是她们哭或笑的时候我都懂桑叔的专辑 东京家族的海报阳光正好洒在堤坝上
跨越五十年 人与人之间的味道没变我喜欢古早的霓虹 还有那群可爱可气的人们献给敬爱的渥美清先生献给坐在我前面所有秃头的老爷爷和白发的老奶奶(这场平均年龄能超70?
我是MYP!
)晃荡晃荡到年末才终于来了映画館(今天还是特价!
)果然只有一个人看电影的时候我才能找到那份纯粹的平静也才让我更真实感受到我到了霓虹 我在这生活一鼓作气办了个卡明年就在这好好练听力吧
日本是等电影最后全部staff放映完片尾曲结束才点灯的 在国内就算我想呆到最后有时都会被扫地大妈驱逐 这种细微的差别不仅仅是对电影的尊重 做不到的我希望只是个人而不是群体但是片头预告片也放太多了吧 喂!!
足足一刻钟还是在既定时间之后 晕晕(但是放花木兰预告的时候 我真想站起来大声告诉在场所有日本人仙女姐姐的名字 美哭了 真实人间仙女!!!
)本来想看小英雄的只怪天时地利人不和默片解说员也超想看 但是梗太多我这垃圾mimi怕是消化不了看了下明年 二月太多要看的了努力!!
这个寅次郎如雷贯耳,但是年代差,没啥代入感,但不影响本片的优秀。
导演借助技术将现实的影片和老电影完美结合,几乎实现了年代的完美对接,而且剧情丝丝入扣,毫无违和感。
日本电影向来对人物故事描写非常在行,本片也是如此。
这个寅次郎如雷贯耳,但是年代差,没啥代入感,但不影响本片的优秀。
导演借助技术将现实的影片和老电影完美结合,几乎实现了年代的完美对接,而且剧情丝丝入扣,毫无违和感。
日本电影向来对人物故事描写非常在行,本片也是如此。
《寅次郎的故事》在日本的翻譯名字叫《男人真命苦》,講述的是一個叫寅次郎的男人,坎坷的失戀之旅,堪稱電影史最苦的系列,可是,就是這種描述男人在戀愛上失敗的電影,卻極有觀眾緣,拍了一集又一集,不僅挽救了導演山田洋次的事業,還讓其貌不揚的渥美清一舉走紅,成為日本國民象徵,而一系列電影的走紅效應,至今仍然令人感到費解,費解的原因也不在於找不出答案,而是答案太多了。
說來也有趣,六十年代的英國也有一部長壽系列,《007》,也是以詹姆斯邦德這種男性的主角為代表,不過和寅次郎相比,這兩個男人的魅力可謂天差地別,詹姆斯邦德英俊瀟灑,文武雙全,在美女與敵人之間來去自如,敵人想成為他,女人想征服他,看穿女人心的詹姆斯邦德睡了一部又一部的邦女郎,堪稱男人的終極夢想,女人的意淫對象,而寅次郎卻是其貌不揚,老土寒酸,沒有錢又過時,女人可憐他,男人不想成為他,而寅次郎總是表錯情,搞不懂氣氛,連成為備胎都不曉得。
而且寅次郎粗魯,性急,又好面子的江湖作派,幾乎集合了所有男性的弱點,唯一算得優點或許是他那張利落靈活的快嘴,作為街頭小販,總是把垃圾說成黃金,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語說服對方,堪稱最強銷售,而他這張巧嘴,也往往能活躍氣氛,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打動了不少人的芳心。
寅次郎這樣一個不討喜的人物,如何成為全民偶像,其實很大程度都是依賴渥美清的演出,他從小就混跡市井,從五湖四海的人們中學會逗趣而又忙不更迭的口條,這些童年養分,成就了日後渥美清演繹寅次郎的喜感,這樣一個人物,說起來往往風趣幽默,但卻又在自己暗戀的女孩子面前,狗嘴吐不出象牙來,像極了每一個男人在觸碰愛情面前的小心翼翼。
寅次郎的“不討喜”,或許在於他太真實了,像紀錄片的人物而非虛構成分的角色,甚至真實有些虛幻,寅次郎平常說話威風八面,總是像小孩子一樣得理不饒人,但在感情上,他往往是最早放棄競爭的人,像極了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或許是自卑,也或許是看透了自己並非一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能對心儀的女子說出“因為我太愛你了,所以你應該和更好的人在一起”,如此溫柔的話語,總是令人不經意為寅次郎的善良樂觀而落淚。
這個在情感上總是劣勢競爭者的人物,卻總是很有女人緣,走到哪裏,都可以發展出一段情緣,而且總是失戀的他,卻總是做起戀愛專家,出手幫那些“愛在心口難開”的情侶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而自己卻總是在臨門一腳的時候,被現實澆了一盆無情的冷水,但寅次郎卻選擇了在遙遠的遠方,祝福對方得到幸福,默默轉身離開,這當然可以說是男人的自尊心作怪,但也可以是離開之時,把萬般無奈的思念埋進心底,只留給自己,這或許也是一種可悲的溫柔。
令人不經意感嘆到 男人啊,真是一種粗魯而又纖細的生物。
抛开情怀,寅次郎归来 在IMDB上的6.5分比较贴切。
那些突然插入的过去时空硬切多少有点惊人。
但 寅次郎 系列是山田洋次的作品,50年后,无论怎么玩都是合理。
另一个震惊的地方是山田洋次居然把 寅次郎 里的演员几乎找齐了。
配上过去的画面和一点现在的故事,技术上其实很违和,甚至有点像一个电视栏目蹩脚的专题。
但情怀依旧能掩盖一切。
渥美清已经过世,小樱的扮演者倍赏千恵子现在只剩慈祥,吉冈秀隆造型变成帅气的中年大叔也有点认不出。
但最神奇的是后藤久美子,93年曾在 城市猎人 里和成龙王祖贤飙戏,眼见就是国际影星的路线,两年后出演完最后一部 寅次郎 再无新作,直到25年后这部 寅次郎归来。
25年能发生太多的事情,最后只剩情怀。
“我回来了。
”还记得这句经典台词吗?
每次在外流浪的寅次郎回到妹妹家,都会说出这句话。
“我乃东京葛饰柴又人士,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我姓车名寅次郎,江湖上人称疯子阿寅”。
寅次郎,乐观豁达充满幽默感,感情丰富却又屡次求爱不遂,热爱家乡却又一直在行走江湖的柴又男子。
从1969年到1995年总共拍摄了48部。
每一部都是单独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全新的故事,主人公也从寅次郎变为已到中年的外甥满男。
《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这部电影通过剪辑的方式,将寅次郎过往的48部电影糅合在这个新的故事里,向《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电影致敬。
作为《寅次郎故事》的续作,《欢迎归来》主要以寅次郎的外甥——作家满男的视角,回顾了寅次郎的故事,尤其是他那些求而不得、阴差阳错的爱情。
在这部续作中,寅次郎这位总是离家走江湖的舅舅,虽然看起来吊儿郎当,但是满男对他充满了怀念。
人到中年的满男,独自与青春期的女儿生活在一起,虽然已经成为一名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但妻子的离世让他内心充满了忧郁,他的生活总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人生嘛,就像这海上的波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意外与初恋女友川泉重逢,他开心又难过,开心有机会再次相聚,难过于开心的日子无法持续。
在他和川泉相聚的日子他们回忆了舅舅寅次郎的几段感情插曲,满男也鼓足勇气告诉川泉太太六年前去世,目前和女儿独自生活。
他的爱情会不会有序曲,编剧没有告诉我们,这也很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给观众。
“人活着大概就是为了那几次“活着真好”的感觉。
”电影其中有一段插曲,我感触良多。
从事UNHCR(联合国难民署)工作的川泉和同事在出租车上的一段对话,关于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没有不满就是幸福吗?
”车窗外的银座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潮,每个人都职业装扮,看不出表情的面庞,仿佛千篇一律。
我也在想,按步就班是不是幸福,因为按步就班里没有不满,或者说我们没有看出来任何人有任何不满,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社会结构、运作机制让每个人都获得了幸福呢,也许吧,也许这也是一种幸福,至少我们有食物,有住所,也算是有人生了。
曾经年幼的满男问正要离家出走的舅舅:人活着是为什么?
寅次郎说:大概就是为了那几次“活着真好”的感觉。
说得真好,人生的幸福可能也就在为数不多地几次“活动真好”的感受。
要想扩大幸福,我们要懂得放慢脚步,去感受我们的周围,环境、天气、温度、我们吃的美食、我们看到的天空,悄悄绽放的花朵,还有很多,每一个被忽略的事物,当慢下来感受,就会体会到幸福。
“你看,这樱花多美啊,就像人生一样,虽然短暂,但却很美丽。
”人到中年的满男,无比想念舅舅,他终于理解了舅舅。
中午的他有很多淡淡的忧愁,或者说中午的我们有共同的忧愁,像喜欢找人一起吃饭的报社主编,我想他可能有太多的心声想吐露,像极了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
寅次郎在满男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是满男的精神寄托。
虽然寅次郎看似一事无成,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他屡屡碰壁,所爱之人并不爱他,始终处于爱而不得的尴尬处境,但他从未放弃追逐所爱。
当人到中年我看这部电影,不禁感慨万千。
或许每个中年人的处境都大同小异,日子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许多挫折与困难,但我们依然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怀揣希望与向往。
正如余华所说,我们总要相信好运就在前方,它终会出现。
即便最后没有如愿,至少我们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人生没有低谷,高峰也并非巅峰,前面永远有好运!
满男变成了大叔,辞职居家写作,是一个作家。
他有一个女儿,乖巧得很。
而他的妻子六年前因病去世了。
一家人在妻子周六祭日结束后,父母劝她再婚,这种日子提起再婚的事,他很生气。
后来在书店签售时,遇见了从欧洲回国的旧情人,小泉。
两人没有旧情复燃,只是过去的美好和遗憾一次次在他们脑海里浮现。
最后小泉还是回了欧洲,她有自己的家庭。
源公依然在寺院敲钟,不修边幅,傻傻的样子,最近学习打架,估计七十岁了。
樱桃和阿博夫妇变老了,满男是他们唯一的儿子。
他们的叔叔婶婶都不在了,包括哥哥寅次郎。
故事一开始,伴随着熟悉的背景音乐,以为还是寅次郎的歌声和旁白,但其实是另有其人,一个模仿寅次郎的人。
其实故事主角的主演渥美清早就去世了,电影就没有继续拍。
停滞很久后,导演山田洋次决定拍,可能是为了纪念渥美清。
主要角色还是原班人马,有些角色没有出现,确实有些演员真的去世了。
记得导演说过,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世,他觉得特别孤独。
这部电影经常出现挂在墙上的日历,也许导演想强调时间的流逝。
一部长达几十年的电影,从六十年代末开始,几乎每年有一部上映,直到渥美清去世。
故事都是关于他扮演什么的寅次郎的故事。
寅次郎只穿拖鞋,衣着从来不改变,每天无忧无虑,满世界游荡,号称全日本最闲的人,见到漂亮女人就开心得要命,但从来没得到任何一个,一直光棍,这让他家人特别着急。
如果寅次郎结婚了,这个故事就没办法继续,所以导演一直让他是个光棍。
但他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很善良,这一点很重要。
虽然有时候他特别小心眼,幼稚可笑,但无论谁都会这样,也许从他那里你会读懂自己,读懂每一个人。
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不像连续剧,但各个角色关系早就定下来,是每个故事的基础。
虽然都是轻松的喜剧,可是那些日常的琐事,以及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情绪投入(我花了半年时间),直到看完最后一部,突然有种史诗电影的感觉。
其实这部电影是以中年的满男为主角的视角,把他们各个角色的回忆(闪回)巧妙剪辑而成的。
再看到寅次郎那张四方脸,他熟悉的语气,以及那些慢慢老去的演员(角色)们,感慨颇多,好像和他们每个角色一起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这种感觉很美妙。
电影资料馆准备放映这部电影的时候,想去北京。
可能这辈子都没机会在大银幕看寅次郎。
最后只能下载。
可能是最后一部了……谢谢寅次郎,陪我度过那段荒芜的岁月。
残忍的今村两封戛纳,温暖的山田无人问津。
当然,并非真的无人问津。
作为一部致敬之作,几乎要做化零为整的拼接移置,想要完整维持一个整体强度便十分困难,如何闪回、怎么闪回、什么时候闪回都是问题。
况且素材繁多,怎样处理多层文本间的关系和重叠部分…棘手处如此之多、动辄得咎。
山田却依然落得大方利落,且还巧妙融入了新旧两层叙事上的嵌套功夫:千禧后日本社会主体面貌之满和泉的精神返乡——寅次郎系列前作的怀旧联络。
两重归返再次带来现代人主义与农乡精神一体共生的两歧。
至于这个结尾到底算不算大团圆,抛开最终《天堂电影院》式闪回抒情一段,成田分别显然是天各一方痛苦相思,而且初恋女友并未表明当今婚姻状态(已育有二女,并为言丈夫如何)如此看来怕是一场空梦,一部收官之作如此落尾,大家难免敞怀。
不过山田老师仍有高明转笔:两人别离一吻早已说明问题——女人当然是不会有婚姻之束缚才做得如此举动而心安理得,男人也道明丧妻六载之真相。
二人相对,在日本社会高度传统化的礼数约束下,没有什么比这一吻更好说明问题了。
寅次郎“复活”了3次。
最初,在26集电视剧的结尾,他在冲绳岛上被毒蛇咬死,在观众的抗议下,他在大银幕“复活”,成就了《男人真命苦》系列电影四十八集的辉煌。
1996年主演渥美清患肝癌逝世后,1997年推出了纪念性质的《回顾:芙蓉花特别编》,寅次郎再次“复活”,时隔22年后的2019年,电影《欢迎归来,寅次郎》上映,寅次郎第三次“复活”,山田洋次到底要让寅次郎跟新时代的观众说些什么呢?
《男人真命苦》系列电影不但载入了日本电影史,也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该系列电影从1969年开始,到1995年的《寅次郎红之花》,一共拍了48集,总观影人次达到了8000万人,基本每一集观众人数都在150万到200万之间,如若加上通过电视、录像带、VCD、DVD及蓝光的观影人次,这个总观影人次估计还得翻番。
我国的电影院放过几集,CCTV6电影频道播放过全系列48集电影,因此喜欢该系列电影的中国影迷人数也是一个庞大数目。
去年第五十集在日本上映时,不乏国内影迷专门飞去日本影院捧场。
在这部系列电影里,主人公车寅次郎总是戴着礼帽,穿着土气的格子西装,扎着同样土气的护腰,拖着吊儿郎当的木屐,拎着破烂的茶色皮箱,在外闯荡一番后回到他的家乡——东京葛饰柴又,起初会和妹妹樱花、妹丈阿博、叔叔婶婶及邻里如章鱼厂长相处融洽,进退自如,不过一得意就会闯大祸,多米诺骨牌般引发连锁反应,弄得鸡飞狗跳,令家人蒙羞,眼看事情不可收拾,他只好灰溜溜远走他乡。
就这样他的“回家—离家”的人生方程式一演就演了四十八回。
与此同时他的恋爱遵循“回家——恋爱——闯祸——失恋——逃走”的公式,同样在四十八集电影里演绎了四十次左右(同一个女主角有时会在几集中出场,如浅丘琉璃子出场了3集、吉永小百合出场了2集等),不管过程如何,最终都以失恋收场。
每一集的收尾,都是其他人快乐,只有他自己成为多余人,带着羞耻和情伤丢人地逃离家乡。
只有体贴的妹妹樱花会赶去车站送他,替他买车票,有时还会偷偷往他干瘪的钱包里塞上几百乃至几千日元钞票。
《男人真命苦》如烈酒,一喝就上头,每每欲罢不能。
日本影评人川本三郎曾引述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加全共斗的青年学生的反应:“在参加学运疲惫之余,看到阿寅这样的傻瓜,真的深有共鸣。
”山田洋次则提及另一类群众:他认识一位在在土耳其浴场(变相的色情场所)工作,从早到晚均看到男女的性爱,久而久之连看到人都觉得厌烦。
然而,一有寅次郎的影片上映,他必定购票入场。
在他看来,寅次郎虽然每次都会爱上不同的女人,但都全心全意从爱念出发,而与性欲无关,纯情无比,让人看完电影后有安心而归的抚慰感。
该系列影片在许多影评人那里收获了“不登大雅之堂”“索然无味”等评语,他们往往认为它老掉牙、重复乏味、缺乏创新、是专门取悦大众的典型通俗剧。
但能将通俗剧讲好也需要功力,讲理念(所谓电影语言、风格等)容易,但讲故事难,讲人人皆懂皆能入迷的故事更难,而《男人真命苦》最擅长讲故事。
而且通俗并不意味着低俗,《男人真命苦》底蕴深厚,如陈年美酒,丰醇无比。
四十八集中,寅次郎踏遍日本城乡,为观众打开了一个广大的人间世,它就是巴赫金意义上的民间世界、第二世界,是“不折不扣的生命现场,礼法无力下达、人无法太修饰自己真相毕露的地方,因此,每一个地方既是在地的、异质的、特色清晰的,但又同时是普世性的……(作家唐诺语)”,这样的民间世界本来就是鲜活、滑稽、热闹、火爆的,如今再丢入一个爆竹般闹腾的寅次郎,两个欢快加在一起,构成巴赫金所说的充满自由和活力的“狂欢”。
这个民间世界并不具备讨厌的民粹或国族色彩,而是充满实体细节,这些生活细节“有一个国族思维无法涵盖无力竖起边界加以隔离统一的普世性基础,那就是人本身,广阔而且源远流长的生命本身,它远大于久于国族,它甚至可以回头来拆穿国族嘲笑国族(唐诺语)”,因此能引发全世界观众的共鸣和喜欢。
《男人真命苦》中的民间世界的细节丰盈到几乎溢出银幕。
观众随寅次郎去到听得见寺院钟声的大阪小旅馆,或是濑户内空气中飘满大海腥味的小渔村,或是北海道低矮的牧场,或芙蓉花盛开随手可采取热带水果随时可听到当地民歌的冲绳岛,或是荒野盛开的龙胆花和杜鹃花,还有小镇人家秋日院落中果实累累的杮子树,或是你带你的鱼我带我的萝卜野菜的淳淳朴乡村生活……这是一个诗经般明媚、广大、丰沛、鲜活的世界,通过寅次郎这个媒介,和寅屋为代表的认认真真、兴兴头头忙活的东京小手工业、小商铺的下町世界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人对人和善慷慨、人对人满怀同情心和责任、人人守礼自持、不盗不取不抢不夺的庶民美好世界。
寅次郎的人生运和恋爱运都很糟糕,但影片不是悲剧,寅次郎只对自己的家人是灾难,但带给整个世界无尽的欢乐,因此它绝不单调、乏味,从1969年到1995年,它每年于正月初一和盂兰盆节两度上映,雷打不动,本身就已经成为了类似女儿节、男童节、盂兰盆节和新年一样的仪式化的节庆祭典,不看它,人们仿佛一年没有了着落。
第四十八集《寅次郎红之花》拍完,主演渥美清1996年过世,没有了寅次郎的世界,对他的观众而言,日子变得多么无趣无聊。
观众心底里或会有这样的心愿:山田洋次会不会拍一部没有寅次郎的寅次郎电影,拍一部所有人都在只有他一个人拎着皮箱不知所终的寅次郎,曲终奏雅为观众画下句点?
山田洋次确实这样做了。
如果说1997年的《寅次郎芙蓉花特别篇》只不过将过往未用完的影像简单拼接而成(原计划拍摄的第四十九部拟名为《花遍路》,因渥美清逝世而作罢),很难说是真正的电影,那么,22年之后的第五十集《欢迎归来,寅次郎》,不仅是因为2019年是系列电影诞生的50周年,而且是因为,“遇到困难,就呼唤我寅次郎的名字吧”,的确,经历了泡沫经济后长达三十年的阵痛,还有311地震,面对一个“前景不透明、存在严重停滞氛围的时代(山田洋次的话)”,真的需要他“归来”,真的需要他爽郎的笑声来驱散阴霾。
第五十集的主要故事,围绕着寅次郎的外甥满男和其初恋情人泉展开。
在第四十二集和四十八集的时候,两人还只是初涉情网的少男少女,到了第五十集的2019年,他和她已经是步入中年的男女,各有各的危机:满男成了一位小说家,6年前他的妻子过世,他和女儿相依为命。
身边的人都劝他再婚,但他一直沉浸在对妻子的怀念中,和初恋情人泉的重逢,内心的波澜涌起,却又无从说起。
泉在欧洲为联合国难民署工作,然而她能助人,却无法自助,怎么也解不开自己和父母之间爱恨交缠几十年的纠结。
满男的家人亲友也发生了不同的变故:寅屋的叔叔婶婶已经过世,樱花和丈夫阿博已经年迈,过着平淡孤寂的生活。
如果说前四十八集的故事情节可以概括为“到最后所有人都开心,就只有寅次郎一个人不快乐”,那么,第五十集则可以概括为:自从大家的生活中没有了寅次郎这个开心果,当这个远方的旅行人离开了他们,加上时代的低气压,所有人似乎都有一种惘惘的失落,每个人都患上了城市病——寂寞:旅人啊看到无法前往的人就停下来微笑吧看到不认识的人就聊聊吧因为人皆寂寞啊 (《男人真命苦》中的演员之一犬塚弘写给寅次郎的诗句)或许,寅次郎的笑声,是抵抗寂寞的最好灵药:对樱花和阿博来说,寅次郎的闯祸和闹腾固然带来麻烦,却也使他们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对满男来说,舅舅添乱的帮助和励志常常让人尴尬,却真的能点中他的软肋,人到中年他的困惑比年轻时更多,更需要舅舅的指点。
对原生家庭的泉来说,和父母之间糟糕的关系,可能需要寅次郎善解人意的沟通才能化解……在山田洋次看来,只有寅次郎“归来”,提醒他们超越一己的困顿、哀伤和得失,投入到更广大的人世间去,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才能化解时代的病症。
影片中,寅次郎的“归来”或者说是“复活”的设计非常合情理,他其实只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作为大家的回忆出现,二是片末在满男的呼唤下,以幻影出现(小时候,寅次郎经常对他说:“遇到困难的话,就迎风呼唤他的名字吧。
叔叔就会马上飞奔过来救你的”)。
与其说是寅次郎“复活”了,不如说是他作为“精神力量”的存在而“归来”。
实际上,作为现实主义者的山田洋次,早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寅次郎那种逍遥于主流世界之外的流浪者,在现实中早就没有了存在的空间。
早在2010年的《弟弟》一片中他已经指出这点,片中那个半生流离浪荡不务正业、随时给姐姐闯祸、最后无助地在姐姐的怀里死去的铁郎,其实正是另一个寅次郎。
本片中泉那位离开母亲和人私奔,老后只能寒伧地局促于养老院度过孤独余生的父亲,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寅次郎十分可能的凄凉结局。
可是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家的山田洋次,认为在这个一切前景不明、一切都停滞不前的时代,可能更加需要傻瓜寅次郎的爽朗的笑声。
于是在电影的结尾,他利用艺术的特权,化身为小说家满男,要为这个沉闷的世界召唤出寅次郎。
他要让寅次郎回来,解答他答不好的人生问题,他要让寅次郎快乐地回来,携着他的妻子——就像《天堂电影院》结尾多多放映阿佛特爷爷为自己收集的所有接吻片段一样,前四十八集中寅次郎邂逅的那些大美女:浅丘琉璃子、吉永小百合、八千草薰、松坂庆子、香川京子、大原丽子、若尾文子、田中裕子、樋口可南等笑靥如花出现——归来,为眼下这个越来越沉重的时代带来解脱和抚慰。
所以在影片中,寅次郎处处不在却又无处不在,因为,他就是那广阔、丰饶、泼辣、多姿多彩的世界的化身,他就是生命那酣畅淋漓的元气本身。
這個曾經熱熱鬧鬧的家沒有了寅次郎,後面的工廠亦已經變成了高樓,但沒有人會忘記發生在這裡的事,寅次郎仍活在大家的生命中。
山田洋之運用了大量的閃回片段:寅次郎雖然已經遠去,但是他在故事裡無處不在。
年少時的滿男和泉出現在銀幕裡,觀眾彷彿由始至終都是這段初戀故事的旁觀者甚至是參與者,彷彿懂得了他們在這數十年前的經歷。
滿男長大了,但是這沒有切斷他與老家的聯繫,他還是會時常想起以前在老家的時候所擁有過的美好回憶。
山田洋次在其著作《只想拍電影的人》裡曾經提及過,車站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場所,因為這裡發生過無數有關離別的故事。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便利,機場逐漸取代了車站在這方面的功能。
比方說,有一幕是說泉決意要離開原生家庭遠赴歐洲,滿男陪她到車站為其送行。
在車門臨關上的一刻,滿男突然跳上列車,和泉一起到機場。
這裡將小情侶的依依不捨表露出來。
多年後,滿男和泉回憶起此事。
泉對滿男說,在那一刻,我能感受到你的愛。
而山田洋次至今仍有使用類似的表達手法:泉離開了日本之後,滿男父女也要離開柴又。
祖母阿櫻陪他們到車站等車。
孫女開玩笑對祖母說,如果你和爺爺吵架,那就過來跟我們住吧。
有一段閃回片段是講述滿男問寅次郎說,我們到底為什麼而生?
寅次郎笑著回答說,為了在人生當中能說上幾次「生而為人真美好」吧。
寅次郎曾經吃過不少苦,而如今,曾經年輕的滿男也懂得不要讓泉知道自己已經喪妻六年。
渥美清的國字臉總是能給予人一種信心,好像即使有什麼不幸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但他還是有足夠的韌性面對這一切。
就像滿男回憶起他的大舅父的時候,寅次郎總是以一個可以依靠的以及能給予人安慰的形象所出現。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總是在想,山田洋次和倍賞千惠子等人要再次參與寅次郎的故事,他們必定會想起渥美清,那麼他們是用什麼心情去參與創作?
他們是怎樣超克悲傷,又或者說他們怎樣處理自己對渥美清的思念?
这一系列电影,从1969年拍到了1995年,26年时间,长片达48部,又剪辑1部,纪念1部,足足50部,居然没看够,这就是日本松竹映画制作的《寅次郎的故事》(日文片名:男はつらいよ)。
编剧、导演为山田洋次,由渥美清、倍赏千惠子、三崎千惠子、前田吟、太宰久雄、吉冈秀隆等等主演。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观影感受:1、电影描述的是在昭和经济奇迹的背景下,当日本全民一心忙于奋斗事业的时候,有一个热爱家乡却四处流浪、又四处失恋的浪子闲人寅次郎的故事。
通过观影体会才明白,原来大家都高估了自己,大家都是无用的人而已;2、昭和时代之所以能够发生经济奇迹,跟整体的社会氛围有关,大家都特别的团结和宽容。
这部电影也是特别的温情的看待这个世界,能帮就帮一把,但也不卖惨,御前大人(笠智众饰演)的去世、满男的失恋等等都一笔带过。
就像主题歌唱的,把泪流到肚子里吧,而脸上是微笑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继续加油生活吧。
经历了从喜剧到悲剧再到喜剧的过程,温情却不煽情;
3、真的可以作为日本旅游观光介绍片了,各地美景、美食、美器物、美装饰布置、当然最重要的美女-寅女郎。
从光本幸子、佐藤织江、新珠三千代、栗原小卷、浅丘琉璃子、岸惠子、吉永小百合、十朱幸代、樫山文枝、太地喜和子、京町子、真野响子、大竹忍、木之实娜娜、大原丽子、桃井薰、香川京子、松坂庆子、石田良子、田中裕子、都春美、竹下景子、中原里慧、樋口可南子等等吧,几乎昭和女优们悉数登场,让我们大饱眼福。
而我们的男主阿寅风流而不下流,好色而不淫,"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4、寅次郎能代表日本的地方也是在日本呆着最舒服的地方:人与人之间保持最恰当的距离感,他既能温暖别人又保持恰当的距离;
5、最后一集(48集)真的是有预兆,我一直认为最适合阿寅的就是琉璃子,但是两只无脚鸟,两颗玻璃心注定不能轻易在一起。
所以这里面又有一个层次,相爱何必猪猪肉肉呢,相见不如怀念,也是一种遗憾的美。
一部电影就算再长也拍不尽的人间的感情;
6、最后一点,我的父亲长得极像寅次郎,同样也是尝尽人间疾苦的商売人,同样笑对这个惨淡的人生。
寅次郎的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在于,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顶住压力,好好生活。
人生这辆列车大家开的都不平稳,学会乐观的面对人生的苦难,哪怕日子再苦,也要学会快乐。
再说人生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不要太认真了,梦里笑起来吧。
知道是个系列,不知道居然50部了…很高兴和一场次的爷爷奶奶一起体会他们当年的故事。那个敢爱敢说敢跳上新干线的时代真好。那个时代的姐姐们真是美的无话可说。
不就是见到初恋吗,马上就跟梦回十八岁了一样,满男这小子真是没出息 寅次郎他不在,也一直在
理解不了这种情结
虽然没有看过寅次郎之前的故事,这一部大致也能了解寅次郎的大致故事了。这部算是一个总辑和回顾。看到了很多奶奶辈阿姨辈美女年轻时候的样子,还看到了桑田佳佑出来唱主题歌。
因为我爸,寅次郎也是我一个95后的记忆。想到寅次郎就会想起初中的汽车旅行,真好,寅次郎组成了我回忆的一部分。
東京国際映画祭TIFF2019开幕电影「男はつらいよ お帰り寅さん」从1969年第一部到2019第50部,昭和跨平成到令和,承载无数日本人青春与岁月。而这应是影史上前所未有的。用山田洋次导演的话说“我相信大家都是有眼光的观众(导演谦虚一下),但是如果大家如果能够在观影时想着自己是在看一部花了50年时间制作出来的电影的话……”
回忆满满,多年前看过两部,已经完全忘了是哪个,只记得挺有意思的轻喜剧,现在看来还是忽视了。
山田洋次对东亚家庭的透彻理解,世人难出其右。
28/3/2020 @ PREMIERE ELEMENTS。趕在香港影院休業前的最後一場,滿男人到中年喪妻重遇初戀情人的視角,回憶片段在剪接上用得非常高明。雖然沒看過前面49部還是照樣被感動到哭了2次。山田爺爺一定要身體健康繼續拍下去!
很多高光时刻的镜头拼接,老电影的质感和魅力太可了。
寅次郎安息_(:з」∠)_
【昭和美人合集】全员回归,除了渥美清,看新老片段不断地交叉剪辑真是感受到了时间的暴击,尤其是最后昭和年代美人的混剪,太催泪了
粉丝向的作品,如果没有前面系列的观影体验,比如我,只看这部就会觉得实在一般,本来应该说剧情编排推进还是可以的,一直想着初恋的情人能复合,被这个悬疑吊着看到结束,但男主的眼神实在太诡异,一旦陷入回忆、发呆等情况,会变得好恐怖……
原来男人苦在接连不断的艳遇和求而不得的爱情。
满脑子都是吉永小百合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
致敬山田洋次先生和渥美清先生。大爱。
适合下雪的冬夜观看 什么时候能把前面的49部都看了 😵
男的可以不羁,女人不可以。舅舅四处旅行四处留情,前女友的妈妈活的自我一些就让女儿在人面前评价丢脸。
给五分是情怀,和日本式的细腻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