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美和文艺的东西。
”至少,柳云龙是这么认为的。
眼神还是那么忧伤,嗓音还是那么深沉,动作还是那么优雅,质量还是那么低下。
我纯洁的笑了,像看到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般,笑的温馨而伤感。
岁月如歌,你依然坚持着你的装逼本色。
还是我所熟悉的那个柳云龙。
那个在残酷世界里晃来荡去的粉红色小仙女。
不,不能这么说,你不经意间微微上扬的嘴角泄露了你的秘密,你变了,你比以前装的更像了。
你已经不是过去那个装在肌肤的你了,虽然你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是我依然感觉到,你已经装在腠理了。
你是间谍,你和你的同行们,举手投足之间都在表明自己的身份。
你们是我见过的最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间谍的间谍。
而你更是个中翘楚。
你是一个有品位的间谍,在整个上海,你是唯一一个用钢琴演奏来传递消息的人。
你习惯于繁华中赏玩自己的美丽,所以你才会在前20分钟里尽情的和我们分享夜场和妈妈桑。
你最近应该不看佛经而是喜欢上了安妮宝贝吧?
不然你的台词风格不会从大段的明喻变为伤情的诉说。
还是有很多女人倒追你么?
你说不是,这次只有一个,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她也是一样的少头没脑,一样对你爱的要死要活。
你还是不屑交代人物背景,让角色像雪一样凭空飘落,而那些抱怨关系混乱的无知观众,怎么会懂在你的心里,任谁都不过是生命的过客。
你的剧情还是那么扑朔迷离,好像大脑里居住着不同的你。
你的心灵永远充斥着童趣,感染的她像个低能儿一样当街做起跳房子的游戏。
你的结构也还是那么诡异,就算分筋错骨手的宗师看了也要失禁叹息。
不要问让人头疼欲裂的胶卷是怎么回事,对观众来说,它的故事和你的精神世界一样,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谜。
为了它,日本情报官再被你面对面地干了两枪后,躺在柔软的病床上泪流满面的自杀了。
军统情报官,在严密的包围中,潇洒从容的饮下了毒酒。
中共机要员,在经受了多次接骨不留痕的手术后,不甘被如此调戏的服毒了。
你的上级,在冲洗出胶卷之后,仅仅说了一句怎么还是这个,就没了下文。
想必就算肉体没有崩溃,精神也是四分五裂了吧。
你一定很寂寞,因为没有和你一样自恋到爆并且智商不稳定的人来欣赏你。
就连她也离你而去,她最后迷茫痴呆的眼神想说些什么?
下着雨的夜,那熟悉的街,才知道爱并不是你想要的一切?
所以你也去了,我理解你,你再不去,去的怕就是我们了。
毕竟,尊严,并非你这样的间谍们所独有。
间谍世界非人非鬼,你少说了一句,间谍的功夫都在一张嘴。
琴声再次摇曳响起,胃液几乎夺眶而出。
拿什么祭奠你,我的间谍。
我想,一定有不少人在落幕时就打算寄子弹给你。
演员出身的导演处女作,听上去还算个吸引人的卖点。
这种作品中有两类尤为突出,一是充分利用做演员时积累下的花哨技巧,把片子拍得令人眼花缭乱,酣畅淋漓型;另一类则是多年丰富心绪的释放,风格质朴,情感细腻,直戳内心型。
看完柳云龙导演的处女作,我开眼了,原来还有一种——不知所云型。
如果不是《风声》,很难提起我对国产侦探片的兴趣,电影开场前,坐在我前面一排的男生对女生说“这片子和《风声》差不多”,才发现原来因那阵风来看这场雨的不只我一人。
影片开场,四十年代老城的大全景极有气魄,赛狗场整得好似古罗马竞技场,看得出制作上是下了功夫的。
而后,宝强兄西装革履地出现在镜头前,却不停地往嘴里塞着爆米花之类的吃食,想到当初拍摄时流出剧照,所配消息说傻根兄演的是公子哥,可见本片在制造噱头上同样是下了功夫的。
接下来,影片导演开始毫无保留地展示“如何把故事讲不清楚”这一主题,呈现之全面,践行之透彻,实在叹为观止。
首先是台词书面化。
看得出,编剧是太想写好这剧本了,恨不得把所有台词都写得像诗句一样,而问题就出在这里。
“死亡的轮盘已经开动了”,“这种感觉就像是河豚,味美但致命”,“你是夏天,我是冬天,我们俩就像是暖热的炉子边上摸到了雪”,“战争结束后该穿羊皮穿羊皮,该穿狼皮穿狼皮,但现在我们要同仇敌忾”……单看这些字句,或者是将其作为朗诵诗篇,的确会很美。
但作为电影台词,尤其是人物对话,实在是很假,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观众编剧的存在,这也是国产影视剧中最为流行的毛病。
要知道,不是每个导演都是王家卫,故弄玄虚的台词对大多数电影都不适用。
人的精力果然是有限的,台词上下的功夫太大,剧情的讲述就顾不上了,尽管影片通过不同人物一遍遍地复述着事件经过,但实际效果是越讲越乱。
太多只露面一次的人物的名字,以及临近结尾才出现的人物名字在影片中被反复提及,与其说是在考验观众的记忆力,还不如说是挑战观众的耐心。
影片到了后三分之一,坐在我左边的两位已经开始聊天,看来他们和我一样已经懒得跟着剧情转动大脑了,而坐在我前面的那位男生竟然还以为马上就要挂掉的曾江演的是“老易”。
现在回想起来,影片的整个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个胶卷真真假假,拿来拿去,可为什么就给人感觉这么乱呢?
除了一些时候镜头剪得太碎,以及经常出现全景接特写这种跳跃感极强的拼接之外,许多画蛇添足的噱头也常会极其有效地将观者从主线上拉出来。
比如男女主角露台重逢时,相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把目光放在了范冰冰的胡子上,至于两人说的啥,就不在乎了。
再比如犹太人的小阁楼里,范冰冰耐心细致地向观众讲解了半天她所要进行的“死间”,却又用了更长的时间对着已经睡去的男主角讲了更久鸟呀兽呀的情话(那时女子真开放,直接把情人叫做鸟),待她过罢自言自语的瘾,走出阁楼时,我几乎已经忘了她要去做啥=_=!当然,国产剧本细节不合逻辑的通病也没被本片放过。
比如英达为首的一帮特务看到还没怎么烧坏的纸张为什么不去抢?
全片始终称呼“交通员”和“报务员”的两个人难道没有名字甚至代号?
小学生上课念的为什么是赵丹在《马路天使》里的歌词而不是课文?
一帮人眼看着一个人从他们正要前往的房子里出来却不闻不问?
化妆酒会上大家的服装本就不一样为什么还要引人注意地洒上红酒?
一帮白痴看到车撞墙爆炸不回头看一下身后有没有人?
最可笑的是这里面的迷药竟然有解药,编剧武侠小说看多了吧!
故事叙述、人物塑造、节奏、镜头、台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柳云龙这部《东风雨》都是部极不成熟的作品。
这部片子如果是在《风声》之前出品,或许还有那么一些意义,但如今看来,只能视为《风声》所有元素的全面倒退。
如果你不是范冰冰或者柳云龙的粉丝,完全可以忽略此片,除非你最近睡眠情况不大好。
想象力丰富的作品,视觉不一样的上海。
赛狗场、水上芭蕾……多么独特的视角。
节奏不错,环环相扣,120分钟看下来,一点也不累。
同时又没有故弄玄虚让人看不懂,刚刚好。
新鲜,与名导演不同,没有模式与套路。
浪漫主义情怀很动人,但,度的把握还要斟酌。
(有人批评自恋还是有原因的)不管怎样,在我来看,比《风声》强,悬念充足,视觉华丽别致,嗯,当然,这些都基于故事好,编剧功不可没。
本来没有抱太大希望的电影,居然看得很过瘾,看来柳云龙这些年一直在积累,现在开始尝试,有青涩有不足,但绝对是潜力股,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这是一部需要智商,而且需要你很认真的去看的经典谍战片,绝对推荐大家用心看,(一定要仔细看,否则你会看不懂怎么回事)。
奉劝那么不用心看,又比较弱智,却来评价电影不好的人,别一便秘就怪地球没有吸引力。
从《暗算》开始,柳云龙先生的“自恋”开始名动江湖。
不过,演艺界的人都自恋,不是吗?
所以,想说一下自恋之外的东西。
这是一部死了很多人的电影。
主要的角色,除了死于非命的王宝强,以及英达,不论国籍、立场,主要人物们可谓都是慷慨赴死。
真实走上绞刑架的佐尔格、尾崎,中共、日共、军统、甚至特高课的头目,死得都很干脆,间谍们玩的主要是智谋,死可以是一种手段,也可以是一种结果,既然选择了间谍这一行,看起来每个人都坦然接受了这种命运。
这种坦然,有人谓之为“信仰”。
当然,间谍也是有性别的,帅哥如柳云龙者,中共、军统通吃,都有女特务愿意为他去死,而且看起来很自然。
怎么说呢,女特务可一直是我学生时代的性幻想对象。
在远东的明珠,“魔都”上海,声色犬马、咖啡钢琴、外国特务、国际同志,统统放得进去,所以跨党派爱情,也不算稀奇。
一方面怀着国仇家恨,一方面纠结在世界两大阵营,这真是一个间谍就业的黄金时代,虽然危险还是危险了一点。
军统上海站头目在被日军包围时,一句:该是我们履行对国人誓言的时候了。
原来,军统除了女特务,老家伙也有可爱的。
有人称此片重的是“情怀”,至少没有让我作呕的价值观在作怪,即便表现凶残,也不像《风声》那么刻意变态。
也因此,可以让人有空体会到更深一层的东西,那些死亡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作为支持,我会进影院的。
周末无聊,一个人跑出去看了电影《东风雨》,看完出来彻底崩溃了!
情结荒谬、台词“雷人”……记下了以下二段台词,给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段:两个地下党在教堂里的一段对话,背景是两位地下党员联系不到上线组织了,认为被组织抛弃了,有被日本人捕获的危险:女地下党神情忧伤地说(李小冉饰):“我怕被捕,因为我怕挨打,我从来没被打过……听说日本人的刑罚很残酷,我不知道能不能坚持?
”“男猪脚”严肃而深情地说(柳云龙饰):“那你要是万一被捕了,尽量托得久一点,这样我好逃跑!
”女地下党问:“多久?
”“男猪脚”答:“越久越好”我雷到啦第二段“男猪脚”和“女猪脚”(范冰冰饰)在车里的一段对话!
男人坚定得说:“战争快要爆发了,这里很危险,我得走了!
”女人深情得说:”我要和你一起走!
” 男人再次坚定得说:“不行,因为我只有一张票!
”女人凄凉绝望了:“不能有两张吗?
”男人依然坚定:“不行!
我只有一张,所以只能我先走!
我早就说过了,我们一个是冬天,一个是夏天,是注定不能再一起的!
”彻底无语了不知所云!
我没有看过《暗算》,也不熟悉谍战剧(最近在看《史迈利的人马》,确实很棒),所以对于这样一个打着谍战旗号,又意图明显得想要最大限度吸引《暗算》粉丝的片子,我是身处世外的,于是就只能就片论片了。
这是一部试图以机巧取胜的影片,并且在相当的程度上达到了目的,意外与恍然大悟充斥着全片。
不过以机巧的标准,这部影片又兼具了不足与过火的两种性质,其不足在于情节构建过于琐碎,许多关键情节铺陈非常简略,信息点还没有来得及让观众捕捉到就过去了,这导致了影片的前三分之一让人多少看得有点云里雾里,其实导演是有时间把这些事慢慢说清楚的,但是柳导需要很多的时间自恋耍酷朗诵装逼台词,于是就相应地牺牲了这些事情。
而且大量的人物来了,又匆匆赶在观众对他们产生感情之前死了,通通充当了情节组织中干瘪的螺丝钉。
而过火之处是在于情节设置过于机巧了,几乎就是在为意外而意外,very戏剧化,如果把剧情最后总结成一句话其实就是:每个人都是间谍,每个人都死了。
转折量这么高的情节只有电视剧能够承载,而拍成了电影后就和那些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一样,从头到尾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匆匆忙忙把故事讲完。
对于电影而言,情节只是一个工具,真正重要的是情节承载的情绪流动,在这一点上,本片有野心,但没能力。
比如,当那个小日本老帅锅(我觉得他才是全片最牛的人,他最后的死完全是导演的谋杀!
)发现了圣经密码本,把那帮国共间谍搞得真假傻傻分不清楚时,我心如止水,蛋腚地想:这管我屁事!
影片在柳云龙被组织怀疑,逃脱单干之后,影片就从虚伪的民族主义转入了无力的个人主义。
事实上他之后几乎也没有做什么事,事情是全片都满眼血丝的范冰冰帮他做的,这里变得有点像《秋喜》,女人的牺牲才是男人成为英雄的根本动力(挂起来的范冰冰很容易让人想起捆绑江一燕),另外还附带上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一干间谍的性命。
至于他最终自我牺牲的“死间”,就像我前面说的,完全是导演强行安排的谋杀!
没错,那个日本老帅锅确实和柳帅锅一样爱装逼,但是人家那么聪明的人是不会在装逼同时还陪人玩《上海滩》结尾的互射让自己被干掉的!
至于那个核心道具胶卷有没有价值当然是无关紧要的,因为那只是柳帅耍酷的借口嘛。
而且话又说回来,这个片子里面又有什么事情是真正重要的呢?
为了人的价值?
因为每个人都死了,所以人命不重要。
为了国家?
这个片子里面国家只存在于零星的几句台词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隐退在尔虞我诈身后的,所以其实也不重要,在这一点上《风声》处理地还相对明确一些。
影片的逻辑是典型的阴谋论,当然,谍战片看的不就是几伙人骗来骗去嘛。
不过当柳帅锅在钢琴前倒下时,我发觉片中每个人都在耍阴谋,而每个人的阴谋又是微不足道的,他们这样费尽心机,最后也都是被卷在战争大阴谋的漩涡中的渺小的存在,所能得到的,只是战争洪流中的一点波纹而已,这是在本片为戏剧化而戏剧化的机巧过程中流露出的少有的一点人性。
风声是虚假崇高的典范,看的过程中感觉时刻在被煽情,但看完之后回味,情节处处都虚假而东风雨则是在干脆利落的残酷中,让人感觉出历史厚重中的真实
不能不说,《东风雨》拍得实在是太差劲了。
同样是谍战题材,《东风雨》给《风声》提鞋都不配。
当然,给《秋喜》提鞋还是挺配的。
《秋喜》虽然拍得也很糟糕,但人家至少讲清楚了一个故事,《东风雨》连故事都不会讲,线索一片混乱。
而且,同样讲的是战时上海的围城情事,《东风雨》的境界与好莱坞班底的《谍海风云》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柳云龙的表演几乎是所有演员当中最僵硬的。
台词更是异乎寻常的傻。
最恐怖的是演员念台词的节奏和语气,每一句话都像是在朗诵诗歌。
慢,真慢。
如果再慢点,差不多就是《新闻联播》播送大员逝世的节奏了。
我真的很好奇,柳云龙有话为什么不能一口气说完呢?
我甚至想,如果柳云龙被捕了,而且像甄子丹一样被扒成光腚,然后来一顿老虎凳辣椒水,接着美国的轰炸机突然开始扔炸弹了,我们柳云龙同志的脑袋已经被揍得肿成猪头了,他还会用那么细雨蒙蒙的语气说话吗?
所以《东风雨》在我看来,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把柳云龙抓起来,大刑伺候。
其实,比念台词的节奏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演员念台词的破句。
《东风雨》是我今年看过的电影当中破句破得最惊世骇俗的。
不管是柳云龙跟范冰冰对台词,还是柳云龙跟于荣光对台词,都像是两个演员在比赛破句,看看谁能把台词破得更恶心一点。
随手摘录一段,大家欣赏一下。
柳云龙:我绝不相信他(停顿,一朵花开的时间)会叛变。
范冰冰:你不是一直都在问我(停顿)胶卷的下落吗?
那是一份重庆政府(停顿)叛变日本的高级官员(停顿)以及安插在各机要部门的间谍名单。
(01:13:33)
人们熟知的二战暗语“虎!
虎!
虎!
”是日语“东风,雨”的谐音,这个由战时日本政府定下的代号经过编译,专门用来传递“日美开战”的信息。
“虎!
虎!
虎!
”听上去阳刚十足,背后原来是“东风,雨”这个甚至有点柔情似水的名字。
电影《东风雨》讲述的便是一个围绕截取与传递珍珠港事件密电的谍战故事。
但是就好比掷地有声的“虎!
虎!
虎!
”变成了风情万种的“东风,雨”,影片本应极力营造出的紧张情绪,最终不幸湮没在了没完没了的你侬我侬之中。
谍战的勾心斗角、爱情的缠绵悱恻,外加上时不时涌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东风雨》有太多的话要讲,但在容量有限的成片里,仍然不免留下遗憾。
《东风雨》的题材容易让人想起几部其他的影片。
谍战加酷刑的噱头好比之前的大热之作《风声》,而爱情加悬疑的标签似乎在暗指影史经典《北非谍影》。
不过影片显然不希望完全掩盖在其他作品的影子之中,而更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于是观众能够明显地看到主创者在许多地方的良苦用心。
开场跑狗场一幕应该是《东风雨》最精彩的段落,短短几分钟的镜头剪得干净利落,剧情和人物关系信息也交代得很清楚。
全片出现过多个使用大量群众演员的大型实拍场面,导演的掌控和调度能力也可谓经得住考验。
此外,影片的置景、摄影、服装和特效也可圈可点,从这几个角度来说,《东风雨》在某些方面的确非常“好看”,具备成就一部商业大片的先决条件。
但是影片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
近几年华语电影频频出现大制作滑铁卢的现象,一些在很多方面制作考究的电影,在上映后却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双滑坡。
去年饱受关注的《白银帝国》是最好的例证,影片故事主旨应景,阵容演技俱佳,画面有板有眼,还有华丽昂贵的布景、道具和服装。
可结果呢?
相对郭台铭的巨额投资,《白银帝国》赔得异常惨淡。
为什么呢?
因为观众心目中理想的《白银帝国》应当是一部晋商题材的恢宏史诗,而不是一部时空跨度巨大而空洞的流水账。
拍好了是史诗,拍不好是流水账,两者之间的界线似乎并非泾渭分明,不过每个观众的心中仍然有一杆隐形的天平。
虽然《东风雨》尚未正式上映,但它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可能和《白银帝国》类似。
谍战题材虽说并非最为时鲜的选择,但对观众的吸引力仍然不可小视。
影片制作堪称精良,技术部门花了大量心思所呈现出的成果也的确让人不得不服。
演员演出效果不差,还有几位日本演员让人眼前一亮,虽然阵容难以匹敌《风声》这样的全明星群戏大作,说实话比起几乎同期上映的《杜拉拉升职记》也甘拜下风,但柳云龙的电视剧迷外加范冰冰小姐的粉丝势力,两者加强可能也不能算弱。
不过,这些东西即使做到极致,也不能决定一部影片的命运。
而剧情,这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也恰恰成为了《东风雨》最大的软肋。
这原本是个十分引人入胜的故事设定,发展到最后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战争大背景下间谍与间谍间的斗智斗勇,交织着信任与怀疑、服从与背叛的人性探讨,不想最后一步步地被人物之间那些不知所云的行为逻辑和奇奇怪怪的台词肢解得一无所有。
让人无比无语的一幕出现在教堂遭日本兵闯入后,神父被抓走,而心理素质极端淡定的儿童唱诗班竟然在一秒钟后莫名地开始抖擞精神唱歌,接着画面上浮现出伴随《平安夜》的背景歌声,日本兵大举进驻公共租界的奇怪画面组合,听着亵渎,看着别扭。
而《东风雨》的格局,也根本塞不进那么多的线索和人物。
两个小时不到的作品,要讲三方内部与之间的各种明线暗线,又要流水席般地飘过那么多人物,先不说观众能否跟得上节奏,这么多元素能够很好地阐释清楚吗?
毕竟这不是节奏相对缓慢、容量成倍扩增的电视剧。
至于台词,则是华语电影的老问题了,一个国家电影质量的高低同其文学水平十分相关,我们能够忍受大量琼瑶式、话剧腔、戏剧感强的台词,但并不代表中国观众就认可和喜欢这种风格。
电影本身的属性就有保留性地反对一些不必要的夸张和装腔作势,当那些搔首弄姿和无病呻吟投放到大银幕上时,未免会显得太过矫情。
当然,这一切也不全是《东风雨》一部电影所能承担的。
它只是一叶扁舟,理应无法承担太多的苛责。
http://billwang1120.blogbus.com/logs/61871048.html
电影的外观,电视剧的节奏……白瞎了这么好的布景。电视剧有这个画面配个不错的剧本就是一流了,可惜这是电影,要浓缩。
装
2個小時的劇情,還是不夠好。
电视剧剪切版
东风雨雷死我了。风韵少妇范冰冰举着小桔灯跟矢野浩二来了一个酒醉的探戈。险些毁了我盛七小姐的百乐门。
无敌猥琐男找来两个无敌美女对戏满足私人欲望
画面绝赞,情节白烂。
《暗算》剧场版,当导演的文艺情怀远超老百姓预期和接受能力时,杯具就盛满了“东风雨”水。亮点是赛狗戏,赛狗们演得真好啊!我家小冉老了,难过~
难得遇到这种又真的有才又真的长得帅的男银
看完比较失望,感觉本片导演想两头讨好,但结果却是两头不讨好——喜欢看深刻的电影的观众可能会觉得它不够深刻,喜欢看娱乐的电影的观众则可能会觉得它不够娱乐。
全景拍的有点梦幻。有段审讯那个日本人的时候着实把某党赞扬了一番。
拍摄得很真,很有40年代的感觉!
根本就没看明白嘛
很喜欢前半段台词寥寥、意境极佳的碎片剪辑。作为谍战片,逻辑也过硬。“冬天再冷也会过去的。”
这哪里是“悬疑谍战大片”,完全就是把一套冗长枯燥的电视剧随随便便从中剪出2个小时拼凑出来的。自导自演的自恋导演皮肤真好!
怎么有这么没气场又没演技的男主!
看了在西南影都的首映。没有太多期待,却有太多失望。
还是军统的女特务有魅力!
噢~亲亲小浩二!!
其实我就喜欢这个调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