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导演的风格有问题!
本来只是普通的罪案片,非得故意弄成每个角色无理由愤怒,无理由的丧!
丧的氛围不是不好,但是得合理呀!
一上来观众还没搞明白情节走向和人物关系,女警就因为老公抑郁症自杀的行为也准备自杀,然后通片放回忆片段,女主和老公的过往关系都没在观众心目中建立起来。
会让人怀疑他老公怎么会无缘无故自杀,怎么抑郁的?
男主和死亡外劳的情侣关系又是怎样的?
也没有过多笔墨。
想拍成十二宫或者杀人回忆的风格?
对不起,导演,你真没那能力!
女警的行为也不讨喜,真怀疑这智商怎么当刑警的。
两个人在一块打斗,也不说明,就让菜鸟去上手铐,她知道铐哪一个?
自己就拿把枪指着在旁边瞎紧张,有用吗?
不知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后来还害得菜鸟被凶手捅一刀也差点让人家丟命。
喜欢杀单线,不报告不请示。
开枪打伤男主后就单枪匹马押去凶手地下室,要不是导演安排,早就被凶手干掉,或者被关在室内和受害者一起嗝屁了!
后续警力想救都不知道地方,岂不功亏一篑!
(欢迎关注辉兔的爱与生活公众号)之前对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讨论,就是内地版与台湾版相比删减了23分钟的剧情,这个损失比已经很高了,是可以影响到剧情连贯性和观感体验的,未来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看到这个未删减版本。
电影在第25届台北电影节获得12项提名,或许原版有一些大尺度的剧情呈现,视觉效果拉满,给人很不错的爽感。
至于内地版,仅剩下一个俗套的情感故事和据说参考真实案件改编的连环凶杀案。
整个凶杀案凶手很好猜,其实仔细一想,即便不靠推通话记录的时间线和看视频监控的话,想想谁能通过林佑生认识死者并获得生日信息,谁就是凶手。
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只是节奏和剪辑把控得不错。
案件的吸引力下降,对人物的注意力就提高了。
女主张钧甯饰演女警吴洁,在整个侦办的过程中,她演得很好很有代入感。
可吴洁的人设是刑警队副队长,至少也应该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不能光智商推理优秀,本身却是个战五渣。
让一直想自杀的吴洁带小萌新菜尾配枪去查变态连环杀人犯,这确实太冒险,要不是菜尾命硬,她已经是个尸体了。
同理要不是吴洁有主角光环,凶手杀警逃脱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个人觉得她最后的行为逻辑很有问题。
吴洁因为恋人杨振国抑郁症自杀也萌生死意,自杀时意外发现了一具女尸,由此开始了外劳连环被杀案的调查。
法医鉴定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窒息身亡,尸体被挖去了心脏,颈部有穿刺伤,无名指被截断,指纹被磨平。
说明凶手对尸体的处理非常有经验,很有可能是惯犯。
法医还根据无名指与心脏的关系,猜测凶手可能受过严重的感情伤。
死者叫瓦莉,是泰国劳工,来台湾六年,失踪三年半,证物里有瓦莉和妹妹莎萍的合照,莎萍也是失联劳工。
证物上有瓦莉的追求者阿曼的指纹。
通过调查通话记录,证实他们都有相同的联系人林佑生(阮经天饰演)。
林佑生是非法人力中介,浪荡人生不想结婚,莎萍劝瓦莉与林佑生分手,然后瓦莉就失踪了。
待林佑生去警局认尸,又听了阿曼的解释之后,他选择和吴洁合作。
因为就在几天前,他受工厂老板之托去处理雅蒂的尸体善后,雅蒂同瓦莉被杀的手法一模一样,只有坦白才可能抓到凶手。
随后菜尾又通过通话记录推理出,凶手专门在外劳生日当天杀人,下一个目标就是莎萍。
吴洁在确认出租司机不是凶手后,凶手只剩下做假证的老范了,工厂老板如果是凶手就不会找林佑生来处理尸体。
老范的杀人动机合情合理,也善于谋略,先刺激林佑生暴走,逼得吴洁不得不打伤他的腿,让其无法参与接下来的行动,这对他逃跑是非常有利的。
随后老范带她去找莎萍的时候开始反击,此时吴洁如果够狠的话,应该在老范第一次开密码锁的时候就打伤他的腿,后面根本不会如此被动。
她开枪打林佑生的腿那叫一个果断,到老范这反而犹豫了,差点凶手没抓住还把自己搭进去。
老范一开始是想直接跑,被阻拦后,才决定要杀吴洁。
如果他先抱着杀死对方再跑的决心,他应该先捡枪,那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追缉』宛如《缉魂》的姊妹篇,不变的是张钧甯那便秘般苦大仇深的表演以及男主出色的演技发挥,缉魂虽略显凌乱但至少创意和想法是在线的,而此作完全是套着悬疑、警匪的壳在拍文艺和爱情,看似要探讨外劳的社会问题却一直没有去深切,云里雾里的探案过程更是和莫名的情感纠结形成压抑抽风的氛围,实在是让人抓马。
【4分】
其他大部分在讲为情所困。
前半程很好,阮经天在警局里的一些剪辑很好。
表演的很好,编排很好。
可凶手暴露之后的剧情急转直下,节奏拖沓,很多镜头长的磨叽,女警独自行动押着犯人去救人的段落情节怪异,密室逃脱也没有亮点,女主由求死到求生的转变没有心理依据。
男主好脆弱全程在痛哭,表演有点用力。
大和谐的收尾非常潦草。
阮经天、张钧甯领衔主演的《追缉》入围第59届金马奖五项大奖,阮经天《周处除三害》《追缉》接连上演,演技炸裂。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部《追缉》,看看隐藏在电影背后的故事!
一起无名流水女尸案被害人被挖除了心脏,切掉了左手无名指,其它九根手指的指纹全部被磨平。
经过解剖断定被害人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缺氧窒息而亡,然后凶手将被害人的血液放光后,再进行无名指切割和心脏挖除!
在医学确认人体运作之前,人们相信左手无名指的血是流往心脏的,所以以前的人给这条静脉起了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爱情静脉!
法医判定凶手是个感情受到伤害的人,这是一起情杀!
我们的主角阮经天饰演的小天和未婚妻大吵了一架,五天后小天接到未婚妻的电话 说要和他分手。
原来小天的未婚妻是名外劳,通过一个名叫阿曼的外劳中介找到了工作,之后和同为外劳中介的小天相识相恋。
但是最让小天不能忍的是 明明是自己未婚妻,放假的时候居然会和阿曼一起出去玩,而且如今居然和他提出了分手!
当未婚妻的妹妹找到小天,质问他姐姐去哪了?
阮经天脸上复杂的微表情 让人看得寒毛直竖!
一瞬间阮经天仿佛周处附身,就差一曲《新造的人》…
很显然无名流水女尸案的被害人就是小天的未婚妻,但是想要快速侦破此案,先要从成千上万名外劳中确认被害人的身份,而这个难度犹如大海捞针。
张钧甯饰演的是负责此案的女警
张钧甯也是这部《追缉》的监制,也正是因为张钧甯的这个身份才能一下找到多年的好友阮经天来出演这部电影,而且阮经天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其实在他接到张钧甯的电话后,不到30秒就答应出演这个角色。
女警很快找到了小天。
原来就在她们一筹莫展时,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通过定位在一个电话亭找到了一个盒子,盒子里居然放着是杀害小天未婚妻的作案工具和一张她和妹妹的照片,而盒子上留下的指纹是外劳中介阿曼的!
再通过调查被害者的通话记录,从女警的视角看 如今出现了四名和被害人有关的人:1.拨打匿名电话,将作案工具交给警方的阿曼。
而这个阿曼其实就是经常和被害人,也就是小天未婚妻一起出去玩的外劳中介阿曼。
2.合影中出现的被害人妹妹。
如今已经找上了小天,正在到处寻找自己的姐姐。
3.四天前和被害人通过电话的印尼女人。
印尼女人第一次被提及,奇怪的是四天前,被害人已经遇害,理论上俩人是不可能进行通话的。
4.隔三差五给被害人拨打电话的小天。
其他三人在档案中都显示是失踪人口,而最容易找到的就是我们的男主 小天!
小天和被害人的关系,实在太符合情杀这个动机了。
阮经天破防后,诉说自己和未婚妻从吵架到分手,再到自己苦苦寻找,最后却得到未婚妻被害消息的精神状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女警也很聪明,既然没有直接证据逮捕小天,就把其他三名和被害人有关的人的照片给小天看,说不定能通过他找到这些人!
果然小天一回到家,就把未婚妻的妹妹连拖带拽送上了朋友的车,让她去躲躲风头。
随后驱车前往郊外 找到了那个拨打匿名电话的外劳中介阿曼。
如今阿曼的精神状态显然出现了问题。
阿曼什么都不肯说,最后甚至夺过了尾随而来的女警的枪,对准自己扣下了扳机…
经过这起风波,女警已经意识到如果小天是凶手,他就没理由来找阿曼,也就是说小天也在寻找凶手。
但是如今随着阿曼的死,线索好像又断了!
在《追缉》电影中,我们其实是跟随着张钧甯饰演的女警的视角一路追寻真相。
当女警看到小天为爱疯狂,一瞬间她感同身受!
其实在电影中还描写了一条关于女警的感情线:原来在一年前,女警的未婚夫因为抑郁症自杀了,一年过去了女警还是没能走出来,就在她将车开到郊外,决定在车里了结自己生命时,不远处的几个年轻人好像发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惊慌失措的跑开了…一瞬间女警被拉回了现实,而这就是那起无名流水女尸案被发现的全过程。
女警说:尸体会选人办案,我以为是我选了她、其实是她选了我。
其实《追缉》的故事内核 是在类型片的包装下 讲述两个在生命中失去爱的两个人,相遇、碰撞、潜移默化的影响彼此 然后带着彼此伤痛继续向前行的故事。
女警选择相信小天,小天也选择相信女警。
就在看似线索全断之时,小天给女警发了一个定位,当女警赶到现场,瞬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小天在大雨中不停地挖着泥土,而泥土下面埋着一具腐烂的女尸,而这里埋着的就是 四名和被害人有关的人之一的印尼女人。
而且这个印尼女人就和小天的未婚妻一样,同样被切下了无名指,挖出了心脏!
也就是说这是一起连环女尸案。
就如小天的未婚妻是通过外劳中介阿曼找到工作一样,这个印尼女人是通过同为外劳中介的小天找到的工作。
大约在一周前,小天接到了印尼女人工作的工厂的电话,老板让他把女人的尸体处理掉,毕竟女人是小天介绍来的,发生这种事就把人还给小天,无奈之下小天只好照做。
所以当小天看到和自己未婚妻相关的这几个人的照片时,联系自己处理印尼女人的事,一瞬间他明白了阿曼绝对不可能是凶手,阿曼抛尸后 一定是因为良心上过不去,于是才打出了那个匿名电话。
在小天的未婚妻死后,有人用她的手机打出的最后一通电话正是打给印尼女人的。
经过调查印尼女人死后的第三天,她的电话打出的最后一通电话居然是打给小天的未婚妻的妹妹的。
也就是说下一个受害者就是未婚妻的妹妹!
至于《追缉》的真正凶手就要说到一个会和几乎所有女外劳接触到的人。
当小天、阿曼这种外劳中介为那些女人找工作前 都会去一个他们熟悉的照相馆,让照相馆老板为她们拍照制作证件。
很多年前照相馆老板对一名女外劳一见钟情,两人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没想到这个女人居然是个骗子,就在照相馆老板生日当天将他迷晕,然后卷走了他的所有钱财!
从这天起照相馆老板的内心逐渐开始扭曲,他开始憎恨每一个女外劳,通过拍照办证的机会物色猎物。
而这个照相馆老板就是这起连环女尸案的真正凶手!
虽然《追缉》电影最后,女警有点降智的将疯狂的小天打伤,导致自己身处险境,好在最后有惊无险,小天未婚妻的妹妹被救,照相馆老板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不过不管是小天见到凶手犯下的恶行后的疯狂 还是女警的降智 其实都是因为他们曾经为爱伤透了心才会在那个当下做出常人看比较傻的举动。
有趣的是阮经天、张钧甯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到这一段。
张钧甯说她为爱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为了初恋追到了南非,没想到阮经天补了一句:其实每次你都蛮疯狂的…
最感人的是阮经天和张钧甯的关系好到 两人做出约定 等到他们50岁的时候,如果你未娶我未嫁 两人就在一起!
看《追缉》张钧甯、阮经天演的电影熟悉的台剧、台湾籍演员,熟悉的《艋舺》街景,陈为民的脸还是那么长,记得以前他上“康熙”被小S亏马脸。
电影里每个人都是老戏骨,出演得很用力。
女警张钧甯在失去爱人后,遇到了一场连环杀人案,外籍女劳工失踪被杀,在这起案件里,阮经天做为外劳中介人也涉入其中,与她一起拼力查案,追捕犯人。
每个人都像破碎的玻璃杯,需要粘合,电影是以情感为切入点展开的悬疑片,新颖且独特,不仅是一味的逻辑推理。
我在意的部分是,钧甯大女主的戏份。
在失去爱人后,她很伤心,但也没有矫情、哭哭啼啼、柔弱哀伤,而是坚强不屈。
悲痛让她意识到活着意味着什么,她救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救自己,她没有意识消沉下去,而是坚定信念与恶斗争到底,不坐以待毙,当凶手比她更邪恶更狠毒的时候,她以自己的力量去应对,没有爹味,完全是靠自己站起来的大女主。
她没有被生活轻易击倒,勇敢的走出阴霾,摆脱抑郁与杀戮,呼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重获新生,不是什么“消失的她”,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女性主义的电影!
另外大陆版的电影删了二十多分钟,也想看看原版,期待张钧甯,看字幕表她也是电影的制片人,也是太优秀。
上次看张钧甯还是《缉魂》,那时候对她最大印象就是,她的脸怎么看起来像个清俊小男孩啊!
刚刚翻了下时间,原来上映都已经过去两年十个月了。
太可怕了,我怎么会觉得是没多久的事情。
但这次电影很不一样啊,虽然都是女警察,但非常不同。
我蛮喜欢这个女警在追凶过程中跟罪犯赛跑,同时跟自己心魔斗争的明暗线的。
追凶办案,也是她的重生之旅。
真的看得我好感动。
菜鸟我也喜欢,好萌,警大第一名做得很好!!
冷脸又臭脾气的上司看着也是个靠谱的,而且,对下属的保护和尊重,这个对话描写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当然我知道可能也不新鲜啦,但就真的很好。
阮经天演得很好诶!
比那谁在消她里强多了。
只不过因为我脸盲,对这些消失的泰国女生有点分辨不清,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感的代入。
但小天你真的很不错!!
还有就是张钧甯给你俩拉架拉不开把我看得,哎哟,体重压制确实是自然法则。
张警官要是再壮点儿你绝不会这么轻松的ok?
最后的缉凶到犯案现场的环节,我在看时其实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心想要是陈队长不这么心慈手软,换白夜追凶的汪队来,先给疑犯腿上来一枪,就不必这么费劲了。
大铁门嗑手上是真看得我肉疼啊!
但我想想其实这么安排也是合理的,身为执法人员,要是能那么眼皮不眨就拔枪伤人,确实有道德感太低的风险。
真奇妙,我现在坐在电脑前,能回忆起好多电影的细节,感觉都是对人物塑造有帮助的,也都是不耽误推动剧情的有效情节。
而且夸一夸,故事都是发生在陌生又熟悉的架空城市,大家说汉语,然后有一些东南亚外国面孔/语言。
但这个电影的世界观和可信度可比拯救嫌疑人强太多了。
而且我看片尾字幕,真的觉得他们是个很小的剧组。
意料之外,看来都是精兵强将啊。
今年看过不少华语悬疑类型片,而《追缉》算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一部。
《追缉》继承了很多台湾地区悬疑类型片的优点,既在悬念和反转的设置上构思精巧,也在尺度上敢于突破,同时也非常注重人性的挖掘和故事内核的深化。
这部电影有趣之处在于,表面上是个悬念拉满的探案故事,实则是一则可怕的爱情寓言,它讲述的是那些在爱情中受伤的人陷入执念的漩涡,或画地为牢,或一念成魔。
真·悬疑惊悚《追缉》在氛围的营造上,颇有点惊悚片的味道,故事一开始,本片的女主角刑警副队长吴洁(张钧甯饰)在荒郊野外的一辆车里想要开枪自杀,便以闪回画面营造了恐怖的氛围。
闪回画面既交代了吴洁自杀的原因,也凸显了她的心境,这些画面突然闪现、惊悚感十足,让人觉得像是在看恐怖片,但事实上,这就是吴洁此时的心态,她的思绪就是在现实和回忆里来回横跳。
她的男友因为抑郁症在这辆车里自杀,她始终无法走出这段感情创伤的阴影。
正是深深烙印于脑海中的男友自杀的画面,驱使她要以同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也就意味着,她已濒临疯魔。
而一具女尸的出现,则打断了她自杀,将她从疯魔状态中拉了回来。
电影以惊悚画面展现人物的心境,在转场上,也极力地营造突然性和惊悚感,带来感官冲击,影片中从相机镜头盖到男主的出场,就吓了人一跳。
实质上,导演很擅长用镜头语言制造惊悚效果,带给观众感官刺激,而这,也形成了影片的独特风格和气质。
悬念足、尺度大,带来沉浸式的探案爽感在故事方面,电影开始就通过吴洁的自杀和女尸的出现,铺下了两条极富悬念的线索:一条线是吴洁心理创伤线,她始终活在男友自杀的阴影中,那么她男友为什么自杀,以及她能否摆脱创伤走出阴影,都成了悬念。
第二条线,也是影片的主线是,那个突然出现的女受害者是谁杀的?
为什么被掏去心脏?
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影片的两条线索,看似是彼此独立的,但实际上,又彼此穿插,彼此影响。
突然出现的女尸,打断了女主吴洁自杀,而吴洁受过的感情创伤和放不下的执念,也影响了她在破案过程中的判断和决策,追凶之旅,事实上也是她逐步解开心结的自我治愈之旅。
影片的尺度也比较大,凶手的杀人方式很诡异,电影中的女尸被凶手挖去了心脏,无名指也被砍掉,同时,所有指头的指纹也被磨平。
指纹被磨平证明凶手是个很有经验的惯犯,而无名指被砍掉和挖去心脏,则和《繁城之下》中每个案件一样,显得很有仪式感,很诡异。
法医对吴洁说“婚戒是戴在无名指的,埃及人认为,无名指的血管通向心脏,而心脏是主管爱情的。
”吴洁判断,案件和爱情有关,也许凶手有过情伤。
这又为案件增添了一抹离奇色彩。
这些信息让吴洁认定案件为情杀,于是开始调查死者的男友林佑生(阮经天饰)。
她的调查符合情理、合乎逻辑,但是恰恰是这种“合乎逻辑”,将吴洁、也将观众迷惑住,并进入了破案的“歧途”。
凶手的作案手法,是影片中的一大悬念,我在看到死者被挖去心脏时,想的就是凶手挖心脏会不会和买卖器官有关?
砍去受害者手指会不会只是一个烟雾弹?
毕竟如果不是为了买卖器官而挖走器官、砍断死者手指,这凶手也太过变态了。
这就是电影情节设置的高明之处,会设置一些具有迷惑性的元素,带动观众延伸想象,沉浸式探索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追缉》是为数不多的以女性为主角的悬疑探案剧。
在很多悬疑片里,都有女警参与破案,但往往是作为陪衬。
而《追缉》中,整起案件的侦破,都是由女警主导完成的。
虽然在和凶手的搏斗中,吴洁由于体力悬殊,显得左支右绌险象环生,真实展现了女性在体力对抗中的劣势,但即便如此她们依然义无反顾奔赴一线,恰恰彰显了她们的勇气,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力量。
《追缉》的女性视角和对女性群体的关注是显而易见的,影片的受害者都有一个统一的身份——外来女性劳动力。
这些外来务工者是社会的边缘群体,受到伤害也很难引起关注。
实际上这也延伸出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议题——外来务工者,尤其是女性外来务工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从这个维度而言,也可以将《追缉》视作一部关注女性生存状态的电影,这也是电影的“人文性”所在。
反转出人意料,破除了“为反转而反转”的魔咒谈悬疑片,必然要谈到反转,很多悬疑片都以“层层反转”达到震撼观众的效果,但可惜的是,往往都弄巧成拙,确实做到了层层反转,但反转得很刻意,成了“为反转而反转”。
《追缉》的优点在于,它的反转处理自然顺畅,实实在在地达到了出人意料、震撼人心的效果。
一开始,根据吴洁和“菜尾”项睫如的调查,案件的真凶确实指向了受害者的男友林佑生。
林佑生的种种反应和特征,也很符合凶手特征——在和受害者的交往中受了情伤,在正经的营生之外还干外劳中介的非法营生,被警察查时鬼鬼祟祟,被警察跟踪时又极力要摆脱跟踪。
直到林佑生为了查出女友死亡真相,挖出自己曾经帮人处理的另一具尸体时,我还在怀疑他是在演戏,是故意要迷惑警方。
直到真凶出现时,我才完全解除对他的怀疑。
当然,这种迷惑性说明对林佑生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阮经天将林佑生这样的底层边缘人演得非常鲜活,他身上既有社会人的混不吝,遇事非常暴躁、情绪化,同时又因为非法生意遮遮掩掩。
看起来就不像好人。
影片的第一次反转是吴洁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林佑生貌似不是凶手,转而怀疑他的合作伙伴黄东棋。
黄东棋也是外劳中介,此前的表现更是奇奇怪怪,这也让女主由怀疑林佑生到怀疑黄东棋的反转顺理成章。
第二次反转是黄东棋出现后,吴洁发现他开的出租车有刮痕而监控录像拍的出租车没有刮痕,再加上黄东棋遇到变故都尿裤子,杀人挖心可能干不出来,凶手另有其人。
这次反转也很顺畅自然。
《追缉》中的反转之所以能做得自然、不刻意,是因为它完全是遵照女主办案的逻辑来完成反转的,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反转,都不过是女主侦察方向错了而已,所以一开始会被牵着鼻子走,到反转时也会觉得合情合理。
而当终极反转到来,真凶浮出水面时,才和影片中的角色一样陷入震惊:原来那个最不起眼,看起来最人畜无害的人,才是凶手。
我们果然,不能以表象去判断一件事,或者一个人。
爱情寓言:一念成魔,一念成痴我喜欢这部电影,除了因为其悬念和反转设置得很好,主要还是因为其内核和主题,它本质上像一则爱情寓言,探讨的其实是人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伤痛,爱情中的创伤。
电影中的主角们大多受过爱情的伤,他们都活在伤痛和执念里,画地为牢,成痴成魔。
然而吴洁是幸运的,她同样经历过痛苦和创伤,同样挣扎过、困扰过,甚至一度走极端想要以老公同样的方式去死,但她在追凶的过程中渐渐意识到困于执念的可怕,也拥有了面对过去、面对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所以她在垂死之际砸碎了那个牢笼的玻璃,完成了自救。
《追缉》告诉我们,人生的痛苦和爱情中的伤害或许在所难免,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执念,走出阴影,陷进去会觉得暗无天日、痛不欲生,但是走出来会发现云开雨霁、海阔天空。
所困扰我们的可能并非那些伤痛,而是自己的执念。
但是电影并没有以说教的形式讲大道理,而是以悬疑惊悚的形式,让人在触目惊心的故事里去感受、领悟。
愿每个经历伤痛的人,都被生活温柔以待。
也愿每个经历创伤的人,都能放下执念,走出痛苦的深渊,不回头,向前走。
【非法劳工连环命案,女警视角追凶稽查】女警吴洁在河边自鲨前偶遇了一具女性水流尸,尸体被挖除心脏、切下无名指,非人虐待,惨不忍睹,随着调查进行,一桩桩针对雅隆女劳工的连环变态鲨人案浮出水面,犯罪凶残尺度爆表,高能反转悬疑拉满。
本片罕见地选取了两个女警视角来追缉案情,一个是因爱人自鲨留下创伤的警队一姐,一个是初来乍到毫无经验的菜鸟新人,她们被捆绑在一起追查线索渺茫的棘手案件。
影片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一点是没有刻意拔高女性的力量,女警面对身强体壮的男性悍匪确实体格悬殊难以擒拿,新人面对突发状况确实手忙脚乱容易乱中出错;影片也没有随意遮掩女性的锋芒,她们逻辑缜密心思细腻、奋不顾身充满勇气,凭借极少的信息也能挖掘出隐秘的关联,挺着的受伤的身躯也不放弃最后的希望。
【悬疑为壳情感为核,抚平创伤温暖向阳】本片不是单一类型的悬疑片,凶手究竟是谁也并非影片想告诉观众的唯一答案。
穿插在扑朔迷离探案进程里的,是吴洁自然变化的心路历程。
不断闪回的关于爱人的回忆,不断递进的背景音乐的轰鸣,都让这份浓烈的情感持续升温,直到爆炸,然后升华。
影片从自杀开始,到自救结束;故事从伤害开始,到治愈结束……
表演是好表演,就是影片拍的实在太稚嫩,做点减法,砍掉男女主和反派的情感戏,多在剧情转折上花点功夫,拍成简单的犯罪悬疑类型片也是能看的,东南亚非法移民在银幕上也比较新鲜。
四个人物,像各种电影类型元素同时堆砌在同一个画面上,有一种割裂感整出一个四不像。
女主是文艺片路线加上负责各类降智操作强行推剧情,女二是偶像剧过来串场,反派是《七宗罪》的凯文史派西角色超低配模仿犯但角色没任何魅力。
阮经天是演技大爆发但故事节奏匹配不上他,这导致一种他表演越好越严肃我越忍不住想笑的冲动,比如反派激将男主,想让男主看他女友被挖走的心脏,这时候其实观众都早已经领先剧情知道要看到什么了,然后影片呈现出一种恐怖片氛围让阮经天飙演技,倒像是剧情介绍完毕后把阮经天扔进片场开始一段即兴表演一样,非常别扭。
到最后我依旧不明白,男主失去女友,女主失去丈夫跟反派被骗婚杀妻后开始连环杀人之间能有什么共通的精神联系,结尾怎么大家就都释怀了?
充分理解“惊悚”,视听创造出一些不可测,表演也提供了沉浸感,但这个挤牙膏找线索、排除法定凶手、幻灯片拼议题的剧作实在很难救。
1. 阮經天真的是 碾壓級表演…游刃有餘,情緒爆發力也很足…外勞'掮客',多語言,泰文/中文/英文/台語… 確實是被故事耽誤的22年🐴最佳男主遺珠…2. 歸根結底,硬傷還是在劇本…體感3小時以上…查案過程邏輯不明,人物難以同理…對白造作,類型雜糅,節奏拖沓…多線交織 多個議題 複雜度彷彿劇集… 3. 雖然是菜鳥新人,但小項出現的場景,處處讓人出戲… (台詞功力不行,表演懸浮…不曉得為何Casting會選一個白嫩軟妹來演女警…4. 偶有亮點,例如尾牙餐桌討論案件,密室逃脫…導演執行力還是可以的(入圍🐴最佳新導演)…動作設計又是4號,第N次入圍🐴 (是tw拍動作戲的必備指導…) 音效和配樂其實有點太搶戲…5. 總預算6千萬NTD…重剪上映,Tw票房不到2千萬NT…
小天很用力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张钧甯发挥稳定,女二长得实在太小了,最后杀人动机也很弱。
心思细腻的编剧一定是位女士,警匪看得少 再怎样也不致于被凶手反套牢啊,给钱阮经天都一枪了 不要密码 也先给他打折胳膊腿再说 。要案发地再没报警就悲催了
完成度高但算不上精妙的作品。台湾电影工业化程度之高真心令人佩服(or 羡慕?
五星鼓励分 好久没看见阮经天了
怪不错,但依旧是一个问题-女主张钧宁演技真的太差了
连环杀人犯的戏码太泛滥了,此外,其他部分还是行的,比《缉魂》是强多了,至少是个完整的故事,给人物加要死要活的惨痛经历也是必备模板了,但是男女主演技都挺炸裂的,所以整体还行。
多重反转,每次以为真相就要被揭开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没那么简单!得知真凶时,吓得我汗毛竖起!根本猜不到!
很勉强的三颗星吧,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首先感觉故事就不够抓人,节奏也有点问题。想要在类型化上做出一些探索,但呈现效果依旧很不痛不痒,对于外劳的现实议题的涉及也只能是隔靴搔痒,只能说台湾这一类型的片子目前确实还是程伟豪吃得比较透。另外不知道影展版本多的20多分钟是啥,但就目前这个剧力,片长抻这么长真的会好看吗?表示怀疑……而且尺度真没觉得有多大,剖尸镜头遮遮掩掩的,实在大可不必。最后,真的不想在大银幕上看马赛克了。
早一看那家伙就有点变态,果然是他
《追缉》这译名太差了,《查无此心》明显好太多。“在感情里受过伤的人最残忍。”无论是绝望过后沉浸在犯罪快感的杀人凶手还是深陷失去挚爱的心理创伤中的女警,都在很好地为影片主题服务。主线是清晰的,这点就比今年内地几部国产犯罪片强多了。很久没看这种变态杀人狂的电影了,还得是台湾出品啊,尺度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就是马赛克还是有点影响观感。影片前半程破案过程太拖泥带水,直到发现凶手才开始好看起来,张钧甯的演技不俗,有情有义有勇有力的女警官形象诠释得很棒。
悬疑不悬疑,煽情不煽情,无语,治愈了她,伤害了我
失联劳工的题材挺少见的,反派大叔看到后面也猜到了,柜子里的东西要不然抖音小视频上刷到,我可是无论如何猜不出那是啥,打什么码啊……还有那个枪,2个女警➕1个1米8大男人都抢不过一个营养不良的劳工,合理吗
5.0/10分 《二手杰作》之后,本人再次院线踩雷。这片子应该借鉴了《沉默的羔羊》《追击者》,站在巨人肩膀上却拍的非常一般。要不是因为摄影还行,张钧甯长得好看,我甚至想中途离场了。线索众多,没有一笔是动脑子写的,人物众多,没有一个人物是不降智的。作为一个悬疑犯罪故事,给观众线索给得极慢,各种视听上的障眼法,耍观众玩。当观众跟着女主的视角一起去查案的时候,阿曼抢过了女主的枪自sha,直接血压飙升,强行斩断线索,太牛逼了。之后找到了出租车,这个地方就完全是靠巧合推动。最后大反派揭秘,反派是一个在影片前半段出场连两分钟都不到的人物,信息全部闪回直给,动机无语,观众毫无观影乐趣。张钧甯演得还是一个刑警副队长,办事犹犹豫豫,动作绵软无力,结尾危机关头要靠她回忆与男友的爱情瞬间才能突破困境,毫无主体性。
拍得很矫情,男主女主都是被感情击溃的人,女主是因为男友郁郁症自杀,无法走出来,天天哭丧着脸,三人去抓捕结果搞笑的被抓的嫌疑犯抢走了手枪,男主之后查到凶手,知道了前女友被杀,就在那哭颤抖啥也不会了,一门心思想干掉凶手报仇,连女友妹妹也不救了,女主反手一枪放倒男主,然后押着凶手去救回人质。
友爱 都有精神病,怨念何太深。
原标题更好,很好的多个互文故事以大框架统合的商业范本,拍成拼盘的都学学。互文的内核可以再细致凸显一点,悬疑部分到后半段就有点拉胯拖拉了
如果设定为警校实习生的话还说得过去
题材大于故事。。。过于简化了这个故事本身可以讲的东西。阮的角色作为庇护者,围绕:作为逃跑者,他们就没有简单的时候。(原台词记不住了)其实就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结果却把女警自己和罪犯关于爱与被“抛弃(丢下)”的两面做为串联,简化了或者说放弃了更深层的挖掘。。。在台湾本土也许可以打更高分,但在我们的语境里,这个问题离大多数观众太远太陌生,无法弥补故事外所产生的共鸣。(类似于《孤注一掷》在国内可以用题材引起观众共鸣弥补电影本身的硬伤,给观众更好的体验和更宽容的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