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什尼科夫

Калашников,Kalashnikov,AK-47

主演:尤拉·鲍里索夫,奥尔佳·勒曼,亚瑟·斯莫里亚尼诺夫,谢尔盖·加扎罗夫,维塔利·哈耶夫,阿纳托利·洛博茨基,瓦列里·巴林诺夫,瓦列里·阿法纳谢夫,伊戈尔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0

《卡拉什尼科夫》剧照

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2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3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4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5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6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3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4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5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6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7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8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9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20

《卡拉什尼科夫》剧情介绍

卡拉什尼科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第二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法西斯德国正在积极进攻苏联。 战斗在各个方面进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在战场上死亡。 在前线,显然缺少弹药和物资。 而且,武器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而此时,在一场战斗中,一名年轻的普通士兵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收到了一颗子弹。 他在苏联最贫穷的地区之一长大,是最有才华的人之一。 在战斗中,他受了重伤,最终住进了一家野战医院。 传奇人物AK-47突击步枪使这个举世闻名的人的传记和生活故事。 毕竟,这名年轻但雄心勃勃的士兵是在医院严重受伤后的康复期间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命运。 没有机会回到前线。 但是这个人确实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全心全意地为自己的祖国哭泣。 因此,他甚至没有机会拿着武器在战场上作战,而是发明了著名的突击步枪,这一名字至今仍以他的名字命名。 一个坚强的人精神和内心的故事。 影片展示了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的生活,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救婴记追捕者杜什一家当我们熟睡时15个我夺命巨鳄我瞒结婚了深圳合租记后妻业之女秋天之前极端份子火光之色国家利益东京制面所老娘还没死第二季甜点师与大小姐摧毁亲爱的白种人第四季致命勘探适婚女郎维多利亚的秘密2012时装秀阿基米德大战街角少年第三季变成你的那一天末日之战迷茫管家与懦弱的我太阳花萧墙暗斗第二季喜乐长安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卡拉什尼科夫》长篇影评

 1 ) AK47的发明者的故事

这不是剧照,不管你是不是军迷,很多人都会知道这是AK47,因为看的实在是太多了,只要有战乱的地方少不了AK47的身影,AK47的产量上亿,我国的56式和81式也是由AK47进化而来,因为该枪发明人为前苏联枪械师卡拉什尼科夫,定型于1947年,因其便宜耐用毛病少,全球走俏,誉为“世界枪王”,而本剧则是描述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前后的故事,有一定传奇性的战斗年代的非战争片。

二战中,坦克手卡拉什尼科夫负伤,组织上让他回家休养,战地医院主要治疗重伤战士,

卡拉什尼科夫没回家,回到了之前他工作的地方,某个车站的铁路机务段,之前就是因为在单位没事私造枪支被开除的,现在到了战争时代,祖国需要枪支,卡拉什尼科夫想回机务段继续制造枪支,可机务段领导不同意,恰好在车站遇到部队领导,卡拉什尼科夫主动上前,谈及自己的想法,部队领导同意了,同时写了封亲笔信让地方配合。

得知卡拉什尼科夫要造枪,机务段的工人兄弟们都踊跃参与

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终于有了第一把手工制造的成品枪,

前苏联,枪支制造出来需要参加军事部门的评比,获奖的才能量产,卡拉什尼科夫受到当地军区司令员的推荐,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参加比赛了。

在枪械研究所,不会绘图的需要借助女绘图员的帮助,同时也是个单亲妈妈。

前2次的评选都没能成功,卡拉什尼科夫有点失望,想重回前线,不久战争胜利了,卡拉什尼科夫担心之前的努力都会白费,虽然战争胜利了,苏联还需要更先进的武器,卡拉什尼科夫去了兵工厂继续自己的研制。

1947年,卡拉什尼科夫的研制的样品枪参加评选,在严苛的环境中赢得成功。

卡拉什尼科夫研制的AK47获得了量产,同时也获得了爱情。

该剧相对平实,谈不上有多出彩,整体还是挺鼓舞人心的,和剧情不同的是,卡拉什尼科夫没有研制过其他枪械,一直在研制AK47,直到量产,现实中卡拉什尼科夫因此也获得了很多殊荣,在苏联解体后中将军衔的卡拉什尼科夫生活在俄罗斯过着清贫的生活,他谢绝了很多公司的橄榄枝,直到2013年去世,享年94岁。

 2 ) AK-47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

每个真男人都要会打枪!

机械加工的魅力:《卡拉什尼科夫》电影里大篇幅地展示了机械加工车间的样貌。

我对这真的是太熟悉了。

因为曾经在里面打过杂,玩过钻床,铣床,滚螺纹,磨床,焊接,液压。

到现在还依然忘不了那浓重的金属气味。

当时的指甲里一直是黑黑的,油渍洗都洗不干净。

钻孔机械加工的成品,全凭工人的经验。

可以说新手和老手做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看上去是铣床,铣刀对金属表面进行铣削加工。

上图是一个经验老道的工人。

铣削时需要手眼协调配合,只有手上用力均匀,加工的成品才会美观。

这是用锉刀打磨去毛刺AK-47出名的原因是结构简单,结实耐用,性能可靠。

市面上AK的价格非常便宜——大约在800人民币。

所以很多国家对其进行了仿制生产,至今其总产量已经超过了一亿支。

(Bing: What is the cost of AK-47 in India?)其中,56式突击步枪是仿制苏联AK-47的产品,由北方工业公司制造,于1956年开始服役。

时至今日该类型突击步枪仍然被较为贫穷的国家作为制式武器装备部队。

AK-47枪械的拆解:电影里详细展示了枪械的拆解,可以看出来结构非常简单,便于士兵战场维护保养。

枪托(The buttstock)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The bolt carrier with piston and bolt)复进簧(The carrier spring)机匣盖板(The dust cover)上部护木部件(The upper handguard)装有瞄准镜的枪管(The barrel with sights, etc)下部护木(The forend grip)弹夹(The magazine)导气管(The gas tube)枪把(The pistol grip)扳机和扳机护圈(The trigger and trigger guard)接收器(The receiver)

AKS-47是后来的改进型,苏联在上个世纪80年代研发出了这款产品,有轻巧灵便的特点,后来主要用于特种作战部队以及反恐怖特警队。

从图纸上可以看出AKS-47的枪托是可以折叠的,适用于空间狭窄的地方作战。

AKS-47整体蓝图

 3 ) 丢掉灵魂电影的注定不出彩

为什么为卡拉什尼科夫拍传记片?

因为他是个牛逼的设计师。

为什么他牛逼?

因为他设计了牛逼的AK。

为什么AK是牛逼的?

为了照顾对枪械不感兴趣的观众,电影对这一点只字不提。

于是,这部片就变得空洞乏味,没上过学的坦克兵怎么战胜了一众前辈?

将军设计师为什么看了样枪就心服口服退出竞争?

不讲AK的开创性,这些情节就变成了主角开挂。

我只看到一个泯然众人的设计师,假如名字换成甲乙丙丁,AK换成任何其他产品,这个故事也没有任何违和。

AK47是这个故事的灵魂,只有把这把枪的意义表达出来,卡拉什尼科夫的独特形象才立得起来,卡拉什尼科夫才能成为卡拉什尼科夫。

所以,如果你对枪械感兴趣,这部电影不好看;如果你对枪械不感兴趣,这部电影,还是不好看。

 4 ) 一把神枪和它的“父亲”

卡拉什尼科夫很有名,因为他设计的一把枪,AK47。

这把神枪总共生产了2亿把以上,但凡有战乱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AK47的综合性能相当地稳定,不管环境如何恶劣,都能够发挥优异的性能,可谓轻武器之王。

一把轻武器,生产数量以亿计,全球的军人都熟悉它,要知道人类总人口也不过数十亿而已,平均下来几个人头就能分到一把AK47,这个数据是很惊人的。

AK47有名,但它的设计者则相对来讲,没有那么有名。

除了武器发烧友外,一般人知道设计者的一般很少。

一个是保密的需要,一个武器作为杀人的工具,一般人也很少接触到它。

这本电影《卡拉什尼科夫》就是叙述这位著名武器设计师的电影,俄国人自己拍的。

俄国人拍的俄国电影与西方人拍的俄国电影,真的是很有大的区别的!

前两天看过一本法国人等西欧国家拍的俄国潜艇事故片《库尔斯克》,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实在太重了。

库尔斯克号潜艇爆炸沉没是一个悲剧,也是俄国海军力量无可奈何衰弱的象征。

由于经费的短缺,设备没有得到了应有的保养甚至短缺,给海军官兵带来了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风险。

库尔斯克的沉没就是俄国国力绝对衰退过程中偶然发生的悲剧。

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就跟战乱地区人们缺衣少穿,孩子们自然营养不良一样。

这个结果的发生并不是俄国的政治制度。

要知道苏联解体的时候,俄国人是一心想要融入西方世界,只不过到最后发现自己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叶利钦时代,俄国人过得怎么样,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是亲眼目睹的。

不是普京拯救了俄国,而是俄国人选择了普京!

既然如此,俄国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们也就愿意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所以,作为悲剧事件的库尔斯克号的沉没,如果让俄国导演来拍,虽然会也悲情,但绝对不会这么黑化!

说回卡拉什尼科夫。

看完电影有两个意外:一是卡拉什尼科夫学历如此之低,而年纪轻轻想发明一把好武器的信念是如此之强。

学历低,说明人家起点低,没有多少文化。

但是架不住小伙子天赋高。

正如电影里设计组的组长对卡拉什尼科夫说,上帝把手放在了你的额头。

信念强,明明从前线受伤回来,可以回家休息。

结果卡氏中途中从火车上跳下来,找了一个火车工务段,通过工人们的帮助,硬是手工制造了一把能够代表他设计理念的自动步枪。

最后他还跑到阿拉木图,在那里开始了他的设计师之路。

二是苏联人给科研人员的待遇真心不高。

看着卡氏设计过程,有一种看到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科研人员研发二弹一星的即视感。

卡氏一直就是一个中士,直到最后才从士兵晋升到军官。

在一个所有待遇物资都得依赖级别的国家和年代,能够坚持下来,真的就是对于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俄国人拍的主旋律电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上个世纪的后半期,苏联人是老师,我们是学生。

有一些精髓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现在艰苦奋斗的主旋律电影常常不受年青人的待见,其实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慢慢看,有一些电影还是挺好看的,至少符合我的三观。

最后,俄国姑娘年轻的时候真的挺好看。

虽然不知道电影里卡拉什尼科夫爱情是不是真的,但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希望我们喜爱的人物能够有一个好的生活和家庭,不是很自然的么?

卡氏的爱情

 5 ) 刚看完!一点小心得

本作是大名鼎鼎的AK-47设计者: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的传记片。

讲述一位出身卑微的苏联红军坦克车长如何成为枪械设计师,进而设计出全世界最出名的轻武器:AK-47的故事。

剧情做了相当程度的改编,例如片中与主角结婚的叶卡捷琳娜实际上是第二任妻子,现实中与第一任妻子生的儿子继承父亲衣钵、也成为枪械设计师,不知道他看到片尾那段自己被神隐的画面会作何感想。

电影中卡拉什尼科夫做出的第一把冲锋枪与第二把轻机枪接连未被采用后,他灰心的想结束设计师生涯,请医生容许他回到战场而未果。

但现实中卡拉什尼科夫在二战期间都未设计过轻机枪,1944年开始他就在着手设计AK-47的原型卡宾枪了。

超清支援,公众号“影漫博士”已收录另外电影显然有些政治考量,出身边疆地区的卡拉什尼科夫被黄种人脸的士兵嘲笑,血统「纯正」的俄罗斯人军官上司们却都对他青睐有加,赞他为天才。

对军武迷来说,如果是想看AK步枪诞生的过程,可能会很失望,电影突出的还是苏联/俄罗斯的爱国情操以及政治正确。

 6 ) AK党看了也不太会满意的传记电影,更何况AR党……

怎么说呢。。。

先说个电影之外的事,俄罗斯新制式步枪又是AK,而基础原理还是长行程活塞,还是机匣盖,还是过度导气,还是没有空仓挂机。

俄罗斯轻武器设计以及走火入魔,为了保持卡拉什尼科夫的设计而保持,完全落后于时代,在丢掉了原有的简单设计的同时,也完全追不上现代化可扩展人机功效步枪。

再说说电影里的。

前几分钟抗德神剧,我知道只是想简单描述下,但是军迷眼中挑刺的地方可太多了。

武器装备在时间线上的对应关系把握得没问题,T34初期没有专职车长也表现出来了。

战时设计的武器的绘图那也叫机械制图?

影片中的表现完全是个外观简笔画。

影片中表现的苏式武器靶场标准过度强调恶劣环境使用,也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轻武器走向了歪路。

归根结底是苏联步兵理论的落后,将步兵视为陆战中最后堑壕的力量,只需要冲锋枪的精度即可。

完全抛弃了精度和可操控性。

原理上AK和加兰德如出一辙,可设计取向完全不同。

影片中也表现了他口中的“尽量简单”。

有短评表示这电影拍的还不如百科中的人物介绍。

影片中提及了时代背景,含沙射影地流露出苏联体制中的政治不稳定因素,如地域歧视,政治斗争等,但不是主题。

对卡拉什尼科夫的描写过于雨露均沾,而失去了深度挖掘的故事性。

演员表演上挑不出什么毛病,毕竟都是标签化也不算太有难度,演员居然还确实有几分像他本人,这点好评。

现在俄罗斯轻武器陷入了个人崇拜的陷阱,在泥沼中艰难前行。

这部电影如果能够为他们带来告别,也是个好事。

(在此就不惹恼AK党说它的各种缺点了。

AK47的诞生在他所处的时代和苏联预想战术背景下有其特殊的价值。

在现如今的时代再过分崇拜就有些盲目了。

情怀党不聊。

 7 ) 突击步枪AK47之父 卡拉什尼科夫

提起卡拉什尼科夫,绝大部分没有概念,如果提起突击步枪AK-47,大部分就知道了。

这是一部传记片,介绍了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的过程。

卡拉什尼克夫把他举世公认的才华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融进这一支无与伦比的突击步枪中。

前苏联极度寒冷的环境中对武器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在武器的精度和可靠性难以共荣的前提下,卡拉什尼科夫选择了可靠性。

在枪支的测试中,也看到把枪放入水中、埋入沙子中再拿出来射击。

卡拉什尼科夫曾经是一名坦克指挥官,在战斗中,他胳膊受了伤,在去往野战医院的路上,由于卡车陷入雪泥中,他和其他战士去村里借马,这名战士带着从兵工厂新产的步枪,随即二人遇到德军,在交火的关键时刻,新步枪卡弹了。

导致同伴被德军射伤。

事后分析,因为天气太冷,子弹冻住,弹簧太弱,导致撞针碰不到子弹。

受到刺激的卡拉什尼科夫(米莎)决定制造一把适合苏联的新步枪。

实际上小时候的米莎就喜欢制造东西,他手工锻造了一把猎枪。

在哈萨克斯坦的车站机务段,他曾经私下制造了一把枪,并因此导致了麻烦。

卡拉什尼科夫的发明之路,总体平稳,或许他曾经的战场经历,更让他深切体会一把好枪对战士多重要,除了机务段站长稍作为难外,他遇到的同事和上级都非常支持。

或者说由于他天才的想法和设计,让他很快脱颖而出。

在枪械研究所,从没上过学的米莎遇到了制图员叶卡捷琳娜.摩西娃,后者帮助他制图,并鼓励他。

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起初他在枪械设计比赛中是落败的,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他仍然没有成功。

战争胜利的消息一度让他以为会失去继续发明枪械的机会。

在战场上吃了枪械大亏的苏军意识到他们的突击步枪比德军弱很多,并继续让枪械研究所研究一把好枪。

苦思冥想的卡拉什尼科夫受到波波沙冲锋枪设计者戈利·斯帕金的点拨,机枪就要像步枪一样简单。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想明白的卡拉什尼科夫通宵制图,当他拿出样品后,又迫不及待的想去测试。

在争取尽早测试的时候,他还违反规定自行测试。

爱才的将军看过设计图后,立即肯定了他的这把枪,后面的故事顺风顺水。

AK-47诞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把全世界知名的突击步枪,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军队曾经装备过AK-47或者其改进款。

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的时候才29岁,在他随后的生活中,他每天都问自己一遍,“如果他在战争一开始就设法发明了AK-47,战争将会如何发展?

”也许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

 8 ) 俄罗斯电影之耻

看完 卡拉什尼科夫 只有一个词,震惊。

震惊能拍的如此的烂。

看完电影又搜了一下百度百科,百度百科都比电影的剧本精彩。

如果是讲设计师本人,那剧本就是一份简历而已,时间加工作单位。

如果是讲AK47的诞生,更是满纸荒唐,完全比不过各种纪录片。

剧本的错误已经惊为天人,视听上错误更让人啼笑皆非。

从开篇就用恢宏大气的结尾配乐贯穿始终,开始还以为是故意造成和画面的对比感,多次出现这样错误时才发现是导演根本不懂节奏。

做为爱森斯坦的祖国,往日俄罗斯电影多少会用一些蒙太奇学派的桥段。

但在这片子里,蒙太奇只是剪辑,更出现了夜里天空延时直接同景别同机位生切到白天正常速度天空的大笑话。

不知道爱森斯坦会不会气的从天堂里下来给这导演一耳光。

这两年俄罗斯电影质量惨不忍睹,去年的 巴尔干边界 已经堪比战狼。

这卡拉尼什科夫又烂成这样。

如此下去,俄罗斯除了能在好莱坞大片里当反派,几乎失去了在全世界发声的可能。

也没必要嘲笑俄罗斯的自嗨。

豆瓣对这电影评分很高,因为卡拉尼什科夫来自乡下,触动了很多同样背景中国网友,觉得自己也是被打压的天才。

亲,花呗和京东白条的借款额度该满了吧。

 9 ) 有点遗憾

故事的完成度还算可以,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题材的电影只要强过中央六台的自制片就不算亏本。

演员长得也非常神似卡拉什尼科夫本人,这一点在观影感受上有加分。

但是遗憾还是很明显的:1.卡本人痴迷制作一把全新自动步枪的逻辑是贯通的,但是动机刻画的不够。

因为波波莎卡壳而中枪的下级军官、童年的经历、甚至爱国情怀,感觉都是可以深挖的点。

但是很遗憾,动机塑造得仍旧很疲软——仿佛完全是兴趣和好胜心在驱动。

而卡作为世界知名的俄罗斯招牌,甘于清贫不走穴的退役中将,把一切都献给了国家的设计师,仅仅是兴趣和好胜心恐怕还是不足以支撑起人物。

2.卡本人的出身非常具有特殊性,他的故乡以及工作生活了半生的阿拉木图目前都已经是别国了。

无论是持有何种政治立场的俄罗斯人都应该对这样复杂的人物背景期待着更深刻的戏剧冲突,甚至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探讨民族与国家认同的议题。

而电影选择呆在安全区中规中矩,虽然无咎,但终归有点遗憾。

或许,本来可以成为像《窃听》一样电影的。

 10 ) 摸不着头脑

内容有点玄乎,怎么设计出来的不知道感觉很突然,人物塑造也不够充分,感觉就只认识了半个卡拉什尼科夫,中间跟军官呢段不知道为什么加上。

具体创造过程也被省略,感觉导演编剧并没有完全把他的故事讲出来忽略了太多细节这个人物变得太过于神奇了。

最好结尾也是过于草率了。

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

《卡拉什尼科夫》短评

道理我都懂,可是将一部传记片拍成流水账依然不可原谅。PS:俄罗斯小姐姐长的真好看

7分钟前
  • 无复烟火
  • 较差

再牛的天才在这种恶心的苏联体制下注定也被埋没

9分钟前
  • m-n-k-n
  • 很差

伟大的传奇,被拍成了不温不火的故事

10分钟前
  • 贝洛奥里藏特
  • 还行

虽然戏剧冲突不足,但胜在自然流畅。用了20年ak(cs),没理由不给个4星。

12分钟前
  • 心间水
  • 推荐

汽车油门、猛兽低吼、枪械金属撞击——男人的ASMR

1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俄罗斯主旋律,绝口不提ussr,标准传记作品:动机➡️受挫➡️坚韧不拔➡️情感生活➡️最终成功,但是最后好不容易要开始了,然后是用文本代替影像…很遗憾。但是作品摄影真的不错

21分钟前
  • 乐马斯
  • 还行

中规中矩的完成了整个描述

26分钟前
  • 孤狼
  • 还行

镜头语言很漂亮,构图什么的一看就知道导演是学院派,可惜这剧情太寡淡

29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推荐

一代枪王啊,却平平淡淡,政治片意味更多。没有什么精彩曲折的故事,也没有细说枪的研发比较,只说批准多难,有种苏俄人的粗糙大笔。

32分钟前
  • 1号游客
  • 还行

毛子的主旋律,大概是卡拉什尼科夫实在是没什么戏剧性,所以不管怎么拍都拍不出什么花来,就是一些主动加上确实有才华又能拿出东西,所以就成了英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金子发光。但是金子必须得成色够足才行,不然哪能出头啊。这里头,没读过书的卡爷,运气和勇气都是有的。这确实也挺重要。

37分钟前
  • 。。。
  • 还行

枪神,神枪

42分钟前
  • D伯爵
  • 力荐

三星半。

45分钟前
  • 红珊瑚
  • 推荐

作为传记电影拍得没吸引力,分数全部打给AK这把枪

47分钟前
  • 倪永孝
  • 还行

3.5

52分钟前
  • 枯藤和老虎
  • 推荐

就是AK之父的一部浓缩史,妥妥人生赢家,套用老话,坚持就是胜利,永不气馁!

56分钟前
  • Adeel Akbar
  • 推荐

冲着产品的名气来看,很失望。人物的描写不到位,也许在这样的体制里,只能如此平面。产品的开发过程也解释不清楚,开始为什么落选,后来怎么好法,看了等于没看。

1小时前
  • 慢Man
  • 很差

俄式自high。另外,kalash当然是有代表性的枪支,我也很喜欢,但它的流行并不是因为枪好,而是某个大国当年无偿地全球大派送,至于第三世界小作坊里出来的ak,就和当年小作坊里出来的sten一样。

1小时前
  • 你的于勒叔叔
  • 还行

很好的题材 但是拍的特别平淡,最后ak47诞生还是很燃!但是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还是差了口气!

1小时前
  • 江城子
  • 较差

ak47,中东的灾器,便宜是优点更是祸水

1小时前
  • Sagittarius
  • 较差

作为一个非军械迷,大名鼎鼎的AK47我还是非常膜拜的。无论是联机版的CS还是使命召唤,AK47都相当常见,作为接近百年的枪支,易保养火力猛价格低现在还称霸全球。所以膜拜大神的眼光看完了AK设计史,没有大场面,剧情比较平庸,但是还不错,弱化了ak的牛逼之处,其他地方描写的却很多。

1小时前
  • Hq丨Zx珊瑚灬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