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不可逆,我愿用最后的勇气去换得对你所有的记忆……”整部影片的风格,就如这句台词一般,不够生活,特别文艺。
虽然很难从患了阿尔茨海默症的郑老先生的旅途回忆中,感知到曾经夫妻两人的相濡以沫,但环岛的优美风光,却是实实在在的享受。
很多时候,无论爱情,还是风景,因为不可得的稀有,而更令人珍惜和回忆。
一部拍摄于2017年的影片,能够在2022年被“捞”回,也是不易,不过,一如影片的风格,片名《叫我郑先生》同样太文艺,反倒不如直接用片中那首有着线索意义的《雨水我问你》的歌名作为片名,或许会更好,不仅能够增加记忆点,而且对票房的增加也会有裨益吧。
作为涂们老先生的遗作,看到他骑上了小摩托奔行在环岛路上,会立即让人想起他在代表作《老兽》中那个类似的画面,只不过两部影片无论是剧情还是风格,都是大相径庭。
生在北疆的鄂温克族老爷子,天生就属于那片广袤之地,来到宝岛确实一直都像个闯入者,从红包场到大山里到垦丁海边,这种奇怪的不适感,伴随整个观影的过程。
不过要赞的是,片尾的反转设计,让郑先生的阿尔茨海默症不再是个剧本工具,而是成了前后呼应的伏笔。
郑先生说:“同样的事做两遍,或许能记得清楚一些。
”为了不忘记亡妻的点点滴滴,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他独自走上了环岛之旅,试图重温30年前与妻子的旅行记忆。
如同散文诗般的叙事结构,会让你一开始就置身导演设计的观影场景中,带着好奇和疑惑去探索时代的记忆,也会在最后5分钟被影片的反转所感动和折服。
涂们老师的表演非常贴切自然,把对亡妻的思念刻画得非常真实,无论是生活细节还是哭戏,那种孤独感的深情都能将观众代入其中。
电影里郑先生有不想忘记亡妻的念想,也谢谢导演拍了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对涂们老师的一个念想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一直到现在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复,导演邹德全非常擅长运用电影拍摄技巧。
节奏太慢,忍不住想二倍速。
老郑的人设也整挺惨,又是阿尔兹海默症,又是孤苦伶仃,朋友也突然没了,真就凑一块儿了呗。
一开始以为是要体现养老问题什么的,毕竟朋友还讲了跟儿子怎么怎么样的……直到最后才发现是个爱情片。
其实老郑到老婆墓前的时候还以为他是活不下去了也想死来着,没想到最后做出了去旅游保持记忆的决定。
这不免让我思考人到终年怎么有尊严地活下去或者说走向死亡。
近年来听说了很多关于‘养老院不能去’的说法,还有那种搭伙养老的民宿之类,感觉衰老是必然,但人到老时活着还不如死的状态又让人提前自我可怜。
说回来。
结局的设计的确有新意,有种平行时空交汇的错觉。
阿灰以我之见也是他的幻觉,只不过带上了老婆的影子,毕竟他反复说过阿灰和老婆很像。
做鱼的老太太说实话也挺奇怪。
明明自己最初也很不自信,到处问是不是那味儿,但当别人质疑的时候又固执己见,实属匪夷所思了。
这算是,自我欺骗久了连自己都信以为真了?
墓前忏悔也挺……老套的。
之前看的那个抗疫电影里也出现了类似桥段。
这也的确很寻常吧,谁知道第二天是死是活,谁知道会不会突然嘎嘣了,所以之后再说也没啥意义,就强行煽情呗。
其实整部片子细究起来说不通的地方挺多,但编剧厉害哇,直接一个‘阿尔兹海默症’统统解决。
说实在的,老郑对阿灰的劝告也实在让人共鸣不起来。
什么‘到我这个年龄你就知道,爱人有没有回馈不重要,只要在一起就好’啦~可拉倒吧!
自己得的就是令人伤心的病(虽然也是不可自控的),老婆要是活着,照顾他的时候发现自己一点一点被忘了能不伤心吗?
大好年华里,日复一日照顾一个没准永远睡下去的植物人(虽然是为了救她吧)能不崩溃吗?
画面还行,但电影感太重了,特别是情节安排上,很有一种“只在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感觉,终究是矫揉造作了。
最后,片名感觉不够有深度,很难贴合片子,也易误导观众。
一边郑郑郑的,一边又林予林予的,很多观众可能就看看不出其中的内涵。
片名也大可不必着重强调一遍,不如选个包含电影元素在内的,或者有隐喻的(当然也可能咱无法理解导演高深想法哈)。
私以为,不如换成那首歌,也属于是贯穿全剧且贴合主题了。
人类为什么珍贵,是因为他们有限的时间,电影的存在为什么珍贵,因为它们是所有感觉和记忆的延伸。
就像本片里的录音机,作为连接过去和现在、有限和无限的中介,证明时间无法转移永恒的爱,让失去记忆的郑先生和失去时间的妻子在同一个空间再度相遇。
我害怕时间,因为它很过分,它不仅让人面目全非:时间一到,证明你已经年龄很大的印记,沟壑交错的线条还有白发就会出现。
我怎么能不害怕呢,我只是一个俗人,害怕衰老,害怕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我害怕我的回忆要用‘’几十年前‘’来开场。
这是本片故事还未开始我已经感到难过的原因。
我的眼泪是为开始遗忘的郑先生而流,也是为开始怀念的我自己。
本片虽然刻意模糊了人物身份,但仍设置了许多线索,一度在暗示郑先生和阿灰踏上环岛旅途的目的是相同的:与自己和解,与时间和解。
郑先生听的录音和阿灰录音的录音机;郑先生妻子有用正字记录的习惯,树林迷路后用正字作记号的阿灰;马蹄莲多次出现,它代表着永恒的爱:它在郑先生和妻子同框、阿灰和昏迷丈夫同框、郑先生和阿灰同框时均有出现过;还有同样有在书店留言、同一首歌《雨水我问你》、同一件衣服、猫头鹰守护神……当最后真相揭开时,原来前文看似不合理的所有细节最终指向本片的主题:爱——藏在细节里的爱。
当大脑失去记忆能力时,这些隐秘的爱像写在纸上的文字一样深刻,让郑先生最后依旧能从面目全非的时间里记起妻子模糊的脸,以及他们曾共享的时空。
可能多年后我也会忘记自己看过这部电影,但我应该会记得曾有一天我独自享有了一面大银幕,共享了他人的一段关于环岛、关于味道、关于雨林、关于海滩、关于一首歌的记忆。
今日盲开的电影:《叫我郑先生》。
2016年陪伴了郑先生近40年的妻子离开了他。
之后的日子里,他时常和老友老梁为伴,一起钓鱼、喝酒;或是自己一个人带着小马扎,去妻子的墓前唠上半天。
随着年岁渐高,老梁提议一起结伴去养老院过完余生,老梁还开玩笑说自己会在养老院交个女朋友,郑先生说:“你的决定我都同意。
”只是,老梁却在这个计划实现前离开了人世。
而郑先生,也发现自己患上了阿兹海默症,过往的记忆一点点在消失。
他有些害怕,最放不下的,是对妻子的记忆。
于是,他决定在尚能自理前,踏上一段旅程,去重温30年前妻子的一段旅行。
在旅行里,郑先生遇到了一位女孩,两人是为着各自的爱而行,但方向相同,便相伴而行。
影片没有激荡的情节,平缓的旅程却一再令人动容,初以为是两个主角、两条主线,怎知最终一切都只是郑先生的故事。
影片末尾,女孩问郑先生:“如果你太太还在的话,你们会做什么呢?
”郑先生沉默了几秒答道:“也许,会一起去养老院。
”“然后呢?
”女孩又问到。
“哪有那么多然后啊,在一起就好。
”———国产电影里难得有这样一部佳作,余生,希望有一位郑先生,能够一起去养老院。
———有关阿兹海默症,联想到前些日子看过的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第一次看时,看了个片头便退了出来,第二次静下心来看了进去,有些被震撼。
从病人的视角去感受这个疾病,原来,有些可怕,但似乎,并不能做什么,可能这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吧。
两部影片的角度不同,对比起来,更喜欢《叫我郑先生》。
推荐一看。
这是一部不可能有差评的电影,因为它慢慢的叙事节奏,让人慢慢地舒服着,享受着,温暖着。
老人郑先生在旅途中,结识了年轻女孩阿灰。
他们一个为了怀念过去,一个为了憧憬未来,共同开始了环岛旅行。
影片虽然节奏很慢,却不无聊,反而故事感满满。
是那种“你有茶,我有故事”的感觉。
两人的旅途中,风景美得让人向往,故事暖得让人羡慕。
这是旅行电影,也是文艺电影。
最后的结局,更是堪称点睛一笔!
意料之外,却又早有伏笔。
本以为影片会在平平淡淡的温暖中结束,然后结局却在轻描淡写中,给予观众回味无穷的感动!
这样的影片,注定小众。
这却也是好事,可以让人静静地在几乎没人的影厅里,默默地享受属于你自己的暖心。
然后,你将再次对爱情,相信并憧憬着…
本片通过郑先生一路独自的旅程,深刻探讨了记忆、失去和爱情等的主题。
阿尔兹海默症对于每一个患者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疾病,更是一种对情感和记忆消失的痛苦。
本片对于人物情感的表达非常细腻,尤其是涂们精湛的表演,他将一个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演绎得极其真实而动人,尤其是在表现记忆消失时的无助,同时也将郑先生的孤独寂寞以及对妻子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王真儿的表演也同样值得称赞,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拥有着复杂情感的角色,同时也为全片增添了一份青春的活力。
全片的叙事节奏非常缓慢,这是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营造出一种怀旧和感伤的氛围。
另外片中台湾的风景被拍摄得如诗如画,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美感。
其中的配乐也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从而增强了人物之间情感的表达与吐露。
环岛公路文艺片。
一个失去老伴,自己也得了阿兹海默就要忘记一切的老者;一个因为自己的任性,让老公受伤昏迷,陪伴老公多年,眼看就要放弃的女子;他们因为相同的旅程在一个叫做“红包场”的酒吧相遇,从而结伴继续旅程,但是一天老者醒来却发现女子不知去向,找寻了许久……男主是个老者,老伴新逝,自己又检查出阿兹海默,就要忘记所有的事情。
他准备和自己的好友一起住进老人院了却后半身。
但是老友又突然离世,猝不及防。
他为了让自己和老伴的记忆长久一些,准备重走老伴在台岛的旅程,重拾记忆,只求自己与老伴记忆可以忘却得慢一些。
他来到台岛,进入一个酒吧,向服务员点了一首《雨水我问你》,上台演唱的是个女子,唱得非常好,老者很高兴,就给了女子一个红包。
随后老者病又犯了,不记得点歌,不记得给了女子红包。
女子发现老者有问题,询问了老者的下一个目标,是一家烧鱼的店,和自己的目标一致,于是决定陪同老者一同前往。
到了那里,老者发现鱼味道不对,因为老伴学会了这道鱼的做法,老者其实是来寻根问底寻找味道来的,结果味道不对了。
后来才了解到,做鱼的老汉去世了,现在是他老伴在做鱼,所以味道不对,为了不让老汉的妻子伤心,大家都说她烧的鱼与老汉的一模一样。
接着女子陪着老者继续旅程,他们去了一家老者老伴曾经在这里留言的书店,书店的老板是个老人,竟然还留有30多年前的留言本,于是老者就在那里翻找,女子就在一旁读书。
老者翻到那页被撕去一页的留言本,把老伴撕走的又贴了上去,并留言也很想念老伴。
接着老者和女子一起通过一座废弃铁路的涵洞,这里有当地居民与开发者的传说,老者一边听着老伴的诉说,一边前行,他们一起来到了丛林深处。
老者停着休息,女子进入森林深处录森林的各种声音。
录着录着,她越走越深都不知道,等到她想走回去找老者时,迷了路。
老者听到女子的哭声,寻声找了过来。
他说要带着女子离开,可是自己也迷了路。
他们走了好久好久都走不出去。
女子有点绝望了,说出了心声。
其实她守护着因为她出事的丈夫身边,很苦,自己已经到了想要放弃的边缘,找了一个理由出来为丈夫录声音,其实就是想出来散散心,不受牵绊。
但是丈夫是因为她出的事,她又放不下。
期盼着奇迹发生,却看不到希望,自己都不知道该坚持,还是应该放手。
老者安慰她,告诉她所有的坚持并不是乞求渴望结果,而只是留住美好的记忆就足够了。
两个人相互宽慰,相互救赎,把很多事情都谈开了。
这时一群狩猎的猎人经过,把他们带出了森林。
接着老者想骑电动车带女子环岛游,女子同意了。
但是就在老者想带女子去鹅卵石沙滩时,女子突然在他醒来时不见了。
这时他的药也吃得差不多了,毛病应该越来越严重了。
但是他不顾自己的身体,不断外出寻找女子,可是就是找不到,把人们都问烦了。
也许是因为生病,每次方向都不对,终于有一天,他跑对了方向,终于在鹅卵石沙滩见到了一直找寻的女子,向她诉说带女子来沙滩的目的“鹅卵石被卷入海里,又冲上海岸,上岸入海,每一次都像一次轮回”,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经历潮起潮落,就算落去深海,总有一天会被冲上海滩。
我想这是宿命,不管曾经经历了什么。
这时女子又一次消失,大家才知道这一切如梦如幻,只是老者思念爱人的臆想,女子可能来过,但是他们并未相识,只是时空契合了他们的旅程,老者通过女子找回了与老伴共处的时光和记忆,虽然终究会因为自己的疾病忘却,但是就算让忘却的速度慢一些,他觉得都是值得的。
女子也通过老者明白了坚守的意义,因为人生并不是因为最后的归途而一成不变的,她有无限的可能,也许经历就是美好,管她何去何从。
所以坚守的意义就是为了留下美好的回忆,就算为了赎罪还债,经历了就是美好。
个人觉得最后的设计蛮让人惊讶的,看似莫名其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时空关联,这个时空他们不曾相遇,也许在另一个时空我们完成了美好的旅程。
女子因为不能忍受,出来散心,是为了寻找坚守的理由,老者是为了重温老伴的旅程,重拾可能忘记的过往,他们相互成就,相互救赎,相互宽慰,成为了这场旅程最美的风景。
就像迷失在丛林中,以为永远走不出去了,却被人救起。
生命也是一样,以为没有了意义,继续咬牙坚持,可能惊喜就在不远处。
不管是被救起,还是拥有了回忆,都是幸福。
台岛的酒吧、排挡、书店都很文艺,很有味道,很想去看看。
海滩也很美。
女子很有味道,心疼她的努力,但也共鸣于她满足,也许任何事都不需要知道过程如何,拥有就是美好,特别是和自己所爱在一起……涂们老师很有风范,让人不禁猜度起老少配,后来才发现自己想多了。
哈哈,在小资的文艺风里,总有一切种可能在脑中回荡,关于爱情,关于思念,关于记忆,关于时空里妙不可言的奇缘……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老了,你爱的人一个一个离你而去,你将如何度过余生?
孤独是每一个人的最终命题,希望这部影片能够给你答案。
——文:4869一个老人独自来到海边,海水不断冲刷着岸上的礁石,海风吹乱了老人的头发,一只乌龟正在缓慢爬行,这是影片的开始,也是结局。
画面一转,来到老人的家中,闹钟响起,老人起身揉了揉眼睛,挠了挠头发,喝了口水,镜头给到了他与他老伴的合照。
他先喂了乌龟,来到工作的桌前,打开一个老式收音机,插入磁带,播放的是一个女人唱的《雨水我问你》,“又擱是落雨的晚上 雨水泼抹熄满腹酸苦味想起着彼当时 俩人淋雨的滋味 如今剩往事在稀微”
《叫我郑先生》剧照一个人洗漱完毕以后,煮早餐,吃完早餐来到阳台看看已经耷拉着脑袋的马蹄莲,看样子已经被悉心照料了很久,但似乎还是不免枯萎的命运。
老人整理好仪容,带着一个小马扎就出门了,门外贴着房屋征收的牌子,周围也到处都是房屋征收的字样。
老人买了一束洁白的马蹄莲,乘坐地铁来到墓园,他是来看望他已逝的老伴,告诉她他决定和他的好朋友老梁一起去养老院,并且会把她的东西都打包带走。
他把小马扎打开,坐下来准备读报纸,看样子这是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叫我郑先生》剧照离开墓园,他来到菜市场买菜,和卖鱼的小贩起了争执,原因是他觉得小贩故意卖给他不新鲜的鱼,但其实是他自己忘记了刚刚已经来过鱼摊挑选过鱼了,看到这里,我们都心知肚明,老人应该是得了阿尔兹海默症。
老人在别家重新买了一条鱼回家,他边做鱼边记录着做鱼的配方。
今天是他的朋友老梁的生日,他邀请老梁来品尝自己做的鱼,也是让老梁来鉴别与自己老伴生前做的是否一样,结果依旧是差强人意,老梁安慰他已经很好吃了,哪能做出一模一样的呢,老人还是觉得很懊恼,随后两人聊起养老院的事情,说那有一个小花园,两个老人似乎都对新生活充满期待。
晚间,老人整理起老伴的衣物,翻出一条蓝色连衣裙,久久抚摸凝视,不能释手,他一定很爱很爱他的妻子。
《叫我郑先生》剧照镜头来到一个码头,画面突然出现一个年轻的短发女孩,蹬着一辆三轮车,穿着像是在海边贩卖海鲜的摊贩,她微笑着跟别人点头示意打招呼,然后在一个卖螃蟹的摊子上买了些螃蟹。
回来后,她用力的洗刷着手上因接触海鲜而被沾染的污泥与腥味,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以后来到病床前,床上躺着一个男人,应该是她的丈夫,她一边熟练地将鱼汤撇进碗里,拿出针管吸入鱼汤,然后通过乳胶管注入到丈夫体内,一边跟丈夫诉说着最近的生活,她说这两天鱼市刚开海,所以她早晚会比较忙,晚上她会去给公婆送一些海鲜,而此时的丈夫依然昏迷不醒,没有任何反应,女孩也并不期待丈夫有什么回应,只是抚摸着丈夫的胸口,帮他将刚刚注射进体内的鱼汤顺进胃中。
《叫我郑先生》剧照故事没有在这里继续,而是回到老人和老梁在码头钓鱼的场景,老梁说起自己跟儿子说要去养老院的事情,老人以为他的儿子会不同意,会舍不得老梁,而老梁自己之前也是这么以为的,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老梁的儿子竟然表现得特别积极,丝毫没有挽留的意思,能够明显感受到老梁眼中和心里的失落,老梁说自己要在养老院找一个老伴,老人也同意,并且说要帮他找到一个合适的,随后又立即改口,说要帮他找到一个喜欢的。
人老了,当然仍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的权利,为什么要将就呢?
《叫我郑先生》剧照老人慢慢地意识到自己得了病,他常常走在熟悉的街道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医生的诊断结果让他认识到他未来的命运——失眠,多梦,空间识别障碍,幻觉,记忆力一点点的消失。
他感到心慌,恐惧,焦急,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他至死都不愿意忘记的人和事。
老人回到家,将一盘磁带插入收音机,收音机里传出海浪的声音,还有一个女人的声音:“郑先生,你听,这些鹅卵石被带上岸,又被卷回海里,上岸入海,每一次都像是一次轮回......”老人翻出老伴留下的旧物,一盒盒磁带,一张环岛旅行团的宣传页......他打开一本纸张已经发黄了的记事本,看到上面写着,“郑先生,我等你”,他不由得泪目,回忆的潮水又侵蚀了他的大脑。
《叫我郑先生》剧照画面又来到病房,女孩戴上耳机开始为丈夫读书,她读着《小城之恋》里的桥段,女孩已经这样照顾她的丈夫三年了,但她依然没有放弃的意思,即便公婆都劝她,她依旧相信自己的丈夫。
就在一个晚上,他为丈夫读一本《岛与诗》的诗集时,就是这么一个平常的夜晚,女孩的丈夫微微动了一下手指,女孩像是被雷击中一般惊住,她喜出望外,喜极而泣,她读更多的诗,希望丈夫可以再动一下,她一遍遍呼唤着丈夫的名字——林予。
她像是抓住了一个救命稻草,于是,她决定去环岛,为她的丈夫录下那些诗集中出现过的画面,跟公婆交代完照顾丈夫的细节以后,女孩满心期待地出发了。
《叫我郑先生》剧照老人焦急地在墓园寻找,寻找他老伴的墓碑,这是他的梦,他开始多梦,电话铃声将他唤醒,挂上电话以后,老人面色凝重地喝了一口水,咽下了眼泪,穿好衣服便着急忙慌的出门了门,他来到他最好的朋友——老梁的葬礼,那个和他一起约好去住养老院的老梁,如今只留给他一张大大的黑白笑脸,他哭了。
无助的他来到老伴的墓前,告诉她这件悲痛的事情,也告诉她他的病情,原本他并不想告诉她的,但现在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去环岛,去走过她生前走过的路,有些事情做两次可能会忘记的慢一些,他不想忘记她。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说走就走,老人在自己的本子上记下环岛清单,他的第一站是去红包场,也就是以前的夜总会,因为他的老伴在那里为他录过一首歌,正是磁带里放着的那首《雨水我问你》,老人点了这首歌,他遇到了那个为唤醒丈夫来环岛的短发女孩,女孩拿着老式的录音机,唱了这首歌,她要将这首歌送给她的丈夫。
看到这里,我们都在心里怀疑,这个女孩会不会就是老人的老伴,他看到的其实都是他的幻觉呢?
但是我们明明听到女孩唤她的丈夫林予,而老人是姓郑的呀?
那有没有可能,老人的名字叫做郑林予呢?
但是影片的简介里俨然写着:“郑先生患有阿兹海默症,为了缓解自己对去世太太的逐渐遗忘,郑先生决定在所有记忆消逝前重新踏上年轻时最怀念的那一段环岛之旅。
途中郑先生遇到了一名年轻女孩,相似的心情和交集的旅程让两人在机缘巧合下开始结伴同行……”弹幕里也不断出现质疑与反质疑的声音,我也带着疑虑继续下去。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女孩发现老人似乎有健忘症,提出愿意跟老人同行,他们的路线也几乎一致,他们的下一站是万福鱼店,老人的老伴曾在这家鱼店学习过做鱼,为他做了三十年的鱼,他来这就是为了再次尝到妻子曾经的味道。
来到鱼店后,点了两只鱼,但老人却皱起眉头,这不是他吃了三十年的味道,然而老板却坚称鱼的味道没变,后来老板的侄女过来告诉老人,之前做鱼的是她的叔叔,但去年叔叔去世了,现在是婶婶在做,他们为了不让婶婶胡思乱想鼓励她继续开,味道的确是不一样了,终归是物是人非,再怎么也寻不回了。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后来他们继续向东行进,他们俩相约乘坐第二天第一班火车,第二天女孩果然准时到了,他们坐在海边的站台前等车,老人也开心地向她展示了手中的两张车票,但也向女孩提出了约法三章,第一,吃什么住在哪由他做主,第二,不要问他很多问题,没有第三。
女孩吐槽他很爱说歪理。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老人在火车上写下最近几天的经历,接下来他们要去他老伴曾经去过的书店。
他们聊起女孩随身携带的古董录音机,女孩说这是她丈夫送给她的。
终于来到那家书店,书店老板正在修理风扇,老人提出想要找一本三十年前的留言簿,老板让他坐下稍等,老人在书店四处参观,书店的墙上贴满了游客的留言,老板搬来一摞三十年前的留言簿,说有一些在台风时被吹散了,老人提出想要帮忙修复,老板便拿来一个新的留言簿给他,老人一边用胶水修复着留言簿,一边找寻着妻子曾经留下的笔迹,终于,他看到了那熟悉的字迹——“郑先生,我好想你”。
老人在妻子的留言簿也留下了:“我找到你了,我也想你,谢谢”。
《叫我郑先生》剧照女孩也在自顾自地四处溜达,她翻到一本留言簿,上面是各路游子留下的心路历程,她也在留言簿上为她的丈夫留了言,流了泪。
她停留在门外的一株马蹄莲前,老人也来到这株马蹄莲前,女孩喜欢马蹄莲,就像老人的妻子一样。
今夜是一个雨夜,老人独自在院子里为自己的老哥们烧纸,他对女孩说:每个人都得有个念想,尤其是老年人,不然每一天都很长。
女孩问他,他的念想是什么,他回答说,他就是不想忘记他的妻子,他们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
他们聊起女孩下午为什么哭,女孩说因为她想起了她的念想,不过不是难过地哭,是开心地。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他们进山了,天上下着瓢泼大雨,老人和女孩走在一个吊桥上,走过吊桥来到一个废弃的铁路隧道,这里也是老人的妻子走过的路,穿过隧道他们来到一片森林,女孩在森林里四处录音,林子里千奇百怪的鸟很多,她让老人在原地等她,但不知不觉她迷路了,天色渐晚,老人决定去寻找女孩,但他也迷路了,他们各自在树上留下记号,最终他听见了女孩的哭声,循着哭声找到了女孩,于是两个迷路的人在森林里越走越绝望,好在他们被上山打猎的猎人发现了,猎人带着他们下了山,他们得救了。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老人的药丢失在森林里,剩下的药也不多了,但他们还有最后一站——磁带中的那个鹅卵石海滩。
老人不知从哪借到一辆摩托车,女孩却迟疑了,不愿意上车,最终女孩还是上了车,他们来到戏台看戏,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骑着摩托在海岛公路上追风,老人说,他要带女孩去一个特别的海滩。
后来女孩不见了,老人一直在寻找那片海滩,他一遍遍地问路,是的,他的病情恶化了,他的药也吃完了,他梦到他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他从梦中惊醒,墙上镜子上贴满了他写给自己地提醒:打开记事本。
《叫我郑先生》剧照他翻开记事本,每一页都写着去找鹅卵石海滩,直到他翻到记录着那个女孩地那一页,他开始寻找那个女孩,所有人都告诉他,从来都没有一个女孩,从来都是他一个人。
影片开始疯狂地回忆老人这一路的旅程,那个女孩难道从来都不曾出现过吗?
老人在寻找女孩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那片鹅卵石海滩,他远远地看见一个穿着蓝色连衣裙的女孩站在岸边。
女孩问他,如果他的太太还在,他们会做什么,他回答,也许他们会一起去养老院,在一起就好。
《叫我郑先生》剧照女孩拿出录音机,大声对着大海喊出:“郑先生,你听,这些鹅卵石被带上岸,又被卷回海里,上岸入海,每一次都像是一次轮回......”,这时,我们心中所有的疑虑与不确定都被解开,它证实了我的猜想,伴随着激动人心,水落实出的背景音乐,我们确定了郑先生的全名,就是郑林予,年轻女孩就是曾经为了唤醒老人独自环岛的老人的妻子。
《叫我郑先生》剧照“其实我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和我在一起。
”这是一场两个人的旅行,平行时空下的相伴,难道就不是相伴吗?
影片的最后,老人独自一人住进他跟老梁看好的那个带有小院子的养老院,老人没有忘记他的环岛之旅,没有忘记那个年轻女孩,他将幻想与现实弄混,但终归是永远活在了他想要活进的记忆中,那里有他的妻子,有他们的环岛旅行,还有那株起死回生的马蹄莲。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END
大家都说纳什疯了,他确实疯了,精神分裂症伴随了他一生,所以《美丽心灵》的那种改编合情合理。
关于室友、小姑娘、特工也可以理解为纳什渴望的友情、家庭、事业,并且镜头语言都有伏笔,暗示观众这都是假的,比如进实验室选搭档为什么不选室友,比如小姑娘从远处的鸽子群跑过来但是鸽子并没有因受到惊吓而飞走。
但是,同样的逻辑框架,直接套到阿尔兹海默患者身上,属实有点奇怪。
(我不了解阿尔兹海默,只是感觉有点怪,如果阿尔兹海默患者也会出现幻觉,也能强行说的通)再说说跟《闪灵》有关的那一段,看过的应该都能看出来,但是《闪灵》那一段其实我理解的是,作家一直写一直写,但是永远都是重复的一句话,其实是表明人已经疯了,并且《闪灵》是惊悚片,这样直接套用,实在有点怪,也不像是致敬。
(高级的致敬参考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看似公路片,但是用了半小时去铺垫背景,然后中后段才上路,有点拖沓。
电影设定2020年,就算不是不是2020,也一定是2016之后,因为墓碑上显示老伴儿2016年去世的。
都2020年了,怎么还有人在使用45℃抬头仰望、脸部特些这种矫情得都要原地扣出故宫的镜头,再伴随着故作文艺地朗诵书店过客的留言,又叠加一层debuff。
再说了,都2020了,用个智能手机不犯法吧,智能手机不比纸质地图/问路好用啊?!
老人不会用,年轻人也不回吗?
智能手机不文艺是吧?
朋友走了,郑先生在葬礼现场的那一段,倒是看得人鼻子发酸。
整体来看,就挺一般的。
风景很美。
2017年,北电毕业,受好友海鹏邀请,进入邹导儿剧组,与涂门老爷子,王真儿,一起环岛台湾,拍了这部影片。5年了,其中被口罩偷去了三年,也经历了无数困境和压力,如今终于定档,得以面众。难忘在垦丁沙滩夕阳下的奔跑,迷雾山林潮湿的寻找,青岛老街一束捧花的独行,鹅卵石沙滩怒涛的咆哮……可惜,斯人已逝,但记忆不会灭掉。还好通过电影,能与天国的涂老师再次见到,涂老爷子,想您了。
温柔缓慢地刺到心里两次。一次是做鱼,你要的鱼已经没有咯,人不在了味道就不在了。一次是跨越三十年的对话。
灾难片
重复两次,虽然慢,可记得牢
多来点这种电影吧,别老是来腾讯视频VIP之类的电影
演员是好演员,台词还是……出戏了点
萍聚。结束有点类似日本的结果,非常感动。
应该大多数人都会觉的无聊甚至不能坚持看完的电影。而我也不知道我算那种情况,因为我两倍速坚持看完了,也觉得无聊。
有些事,可以忘了。有些事,怎么能忘了。本片展开了时空交错的三重叙事,处在现在的时间线上,回忆过去日子里的回忆,层层叠叠,处于记忆深处的那份执着与爱彼此交相辉映,从来没有被忘记。
还行可能我没有情怀
从台词到表演,都像一出舞台剧,在银幕上显得如此生硬。6分-6.5分,不值7分+。
第3852-风景美,涂老师一如既往地自然,王真儿比她在《无证之罪》里有气质,故事反转并没有惊奇,想起一个几年前看过的日本广告要不就是MV,有点类似。
就当看风景了
一点念想
导演永远年轻,水平永远在大二和大三之间
卡司很豪华,质感很学生作业,台词很僵硬,郑先生好像吃了不少张翰…(解锁一个新影院,躺得很自在
3.5星,码后简评。又是一个阿兹海默题材的故事,还是一部老一辈相知相守的爱情片,虽然导演试图用一种反转的方式来呈现爱情的持久和真挚,但这样的处理其实有点意料其中了,也许创作者的用意并不在于烧脑,只是想藉着这种时空同频的陪伴来弥补遗憾,表现老去的孤独,涂们老师在片子中的角色,怎么说呢,还是少了一些些软弱的气质,大概他还是一只老兽吧,带着一些与生俱来的刚强,所以在产生共情方面就会减弱一些,也侧面削弱了阿兹海默老人的状态和处境,相比之下,王真儿更符合这个片子的调调,于是男女主角的化学反应就不会太多。最后,现在台湾这个两个字已经不能在大银幕上提了么,这么规避着,我不理解,但宝岛怎么拍还都是美的。
结局就值三星,很精妙的结尾,让不同时空的两个人因为心向往之的旅程勾连在一起,徜徉着台岛的文艺风里。很美好,很浪漫,也很感人。一个将要忘记世界的老人,想用重走老伴的旅程,让忘记变得慢一些,一个守护着因为自己任性导致丈夫卧床不起,难以坚持,又不愿放弃希望的妻子,因为相同的旅程,相依相伴,走过一程,很美好,很难忘,成就了对方,一个找到记忆,一个找到了理由,很舒服
放过阿兹海默症吧!会让人误解的
立意是好的,但是总感觉演员的情绪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