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危途

The Road,末路浩劫(台),路

主演:维果·莫腾森,柯蒂·斯密特-麦菲,罗伯特·杜瓦尔,查理兹·塞隆,盖·皮尔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末日危途》剧照

末日危途 剧照 NO.1末日危途 剧照 NO.2末日危途 剧照 NO.3末日危途 剧照 NO.4末日危途 剧照 NO.5末日危途 剧照 NO.6末日危途 剧照 NO.13末日危途 剧照 NO.14末日危途 剧照 NO.15末日危途 剧照 NO.16末日危途 剧照 NO.17末日危途 剧照 NO.18末日危途 剧照 NO.19末日危途 剧照 NO.20

《末日危途》剧情介绍

末日危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绝望的未来,世界恍如巨大的废墟,双眼所及之处尽是荒凉与灰暗。人类文明在末日的劫难中毁灭殆尽,在资源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幸存者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烈情况,整个世界呈现地狱般的光景。一位父亲(Viggo Mortensen 饰)和他的儿子(Kodi Smit-McPhee 饰)进行着漫无止境的旅程。他们不断向南,寻找着更为温暖的避难场所,破旧的超市小推车负载着父子二人所有的家当。前路漫漫,希望渺茫,父亲不断回忆着妻子(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的音容笑貌和他们过去美好的时光,而如今美好不在,父子俩的明天更不知将在何方…… 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考麦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的作品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天蝎行动少年特工科迪白象假面骑士EX-AIDTrilogyAnotherEndingPartI假面骑士Brave&假面骑士Snipe果酱传颂之物OVA布鲁姆兄弟石器时代之百万大侦探暗黑之夜红天鹅永生之恋咖啡间疯云刑事7人第八季巩仙厨子当官情场玩咖敬畏樱野3加1怨灵古堡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逆境突袭定罪血族第三季滑向未来雷霆第一关偶像活动ONPARADE!爱情牧场阴阳路10:宣言咒大佬攻略匹诺曹

《末日危途》长篇影评

 1 ) 揭

其實這部電影應該很好看,應該很勵志,應該很鼓舞人心。

這是也是正常看完這部電影的感想。

灰暗的色調加上末路上的旅程,多少都透著壓抑的氣息。

以求生為主題,就已經可以分外地讓人注意。

下一秒是否活著,都是未知數,或者也存在著某個程度的刺激,但畢竟也是歌頌生命的意義。

這也不外乎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問題。

但最近的我,卻不能看到一絲感動和觸動。

電影描述的背景,是什么都沒有的背景,世界不斷在天災中翻滾,人類在近乎于野獸的狀態下你逃我殺,幾乎泯滅了人性的存在。

可能這是一個關于描述人性的話題,但從電影中看到更多的,確實沒有人性。

從這背景來說,我們現處的年代應該是正和這電影相反,什么都有,但有一樣卻很相同,同樣地,沒有人性,我們可以很深刻的從社論或時事中能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來說出“沒有人性”之類的話語。

那是否真的是完全沒有人性呢?

那么就真的是要好好再解釋一下人性的定義。

若是用道德觀念中的人性來說,劇中的那些殺別人的人,是沒有人性的。

正如我們現在看到新聞中的制造慘劇者一樣,沒有人性。

但當你要知道,他們也不是想去吃人肉的,也不是真的想去殺人的,但為了生存,而去殺人,而去吃人,那么這種求生的意志也是否是人性的一種?

是否也貼近了這歌頌人類在末路中掙扎求存的堅強意志?

當然,或者會說,這現實中的新聞慘劇和這電影中的殺人團伙無可比性,或者會說,這是因為他們心理變態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而解釋應該是:心理變態大部分不是天生的,而一個原本正常的人不會在無選擇之下去做一個心理變態,而且是制造慘劇。

至于為何會變成一個心理變態的話題,打個比喻吧,父母罵你,你覺得很不爽,于是你罵回他們,至于道理在何方,不要緊,但這一行為,也足以讓父母覺得你不是好孩子,換句話說,就是一個開始心理變態的好孩子,而這個心理變態目前僅限于變態成不好的孩子的質變,這是這個事件的度,然而,所謂的心理變態也是一種在規則中出軌的行為,至于這個規則是否是正確的,是無所謂的。

以道德來說,如果在電影中,人是有人性的話,那么所有的人應該團結起來,一起再去建造家園什么的,而不是讓你先死我繼續活著的思路。

這不同日本電影《大逃殺》,那里是有人監督你,你必須去殺別人,不殺的話那些人也會把你殺了,你沒有得選,當然,結局也是3人合作才能逃脫魔掌。

但這部電影不是,這讓我看到是人性的自由發揮。

或許會說我太苛刻,忘記了大自然的威脅,那么,這時候不是應該更加要團結嗎?

為何又要重演人吃人的悲劇?

以前人活在森林中對付野獸以求生存,現在是人即是野獸,我問你是對付好還是不對付好。

當然,能繼續末日旅途的人是很堅強,我絕不是堅強的那種,若是我我也不會看到電影呈現的種種景象,我肯定是還沒有開始之前就掛了,或許比孩子他媽媽死得還要早。

我不會等到什么都沒有的時候,要求生的時候去面對一切,我做不到什么都沒有地去面對一切。

就如父母一樣,有人說,做父母需要勇氣和堅毅,因為你的中心已經再不是你,是你的骨肉,你甚至要為了你的骨肉而放棄自己,并且他(她)很可能也只會在你離開后的數年后才會在某時某刻想念你數秒。

這或者是別人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原因,因為到最后,我們會忘記,不是忘記養育之情,而是忘記他們為了我們而放棄了自己。

對于劇中的孩子,我很不同情,但我也不會反駁自己的冷酷。

我是一個很容易觸動的人,如果是4年前我看這部電影應該會哭,但今天我不會。

當然,運用在孩子身上的表達是很正面的,很正確的,救人。

但同一方面卻沒有想到自己的狀況。

把罐頭交給途人有兩個原因,一是不知道之后自己也沒有得吃,二是明知道自己都快沒有了還是要給別人。

很顯然,孩子是處于第一種善良的任性。

總說小孩子是善良的,心靈是最純潔的,對,那是沒有經過歷練的,沒有經過磨練的。

他們想不到后果,憑著最沒有污染的感覺去判斷后行為之,但通常若是大人們看不慣的行為也會同時被說著幼稚。

孩子還是有良知,爸爸也還是有,但卻沒法掩蓋生命掙扎的弊端,同樣地需要自私。

若將自己所有的罐頭都分給別人,別人不吃完不搶你的已經算是良知,這里我也不用說他們眼睜睜的看著你餓死之后的情景。

有時或者會懷疑真的是會有好人嗎?

不要懷疑,真的有,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好人當然也會有。

到最后,孩子爸爸死了之后遇到了另外一個家庭。

我也真的是難以想象這孩子是否真的是因為經歷了這么多會這樣拋棄了相依為命的父親。

當然他是沒有得選擇,他不可能背著父親的遺體繼續末日中的旅程,但我也只是嘆息,他從加入這個家庭的開始,也開始了忘記父親了。

當然,父親也希望他繼續活著,等待著救贖,但也明知這不是能一兩年能成事的事情。

但我也不是說小孩不應該加入這家庭,是很應該加入的,明眼人也知道這是在昏暗中的曙光,作者告訴你生活總是有著希望的。

我也只能很遺憾的說我對生活沒有向往和盼望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所以才說了這么多。

當然這是小說,這不是真的,但小說也來自我們身邊的故事,同時,這也是真的。

我也只能重申,我并非說這部電影不好,這部電影很好。

我說的只是個人的感想和看法,贊同不贊同,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2 ) 不是所有的好电影都有机会出现在公众的记忆里--写于奥斯卡颁奖之后

有些电影基于技术的创新,或者巨大的票房,被人们记住了,比如Avatar。

有些电影则在颁奖季扬名立万,载入史册,比如The Hurt Locker.但很显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这样的际遇,比如The Road。

它是以一种被“河蟹”的方式在09年的美国电影界被直接忽略了。

先是公映时银幕的稀缺,最开始只有几个大城市有屈指可数的屏幕放映,等到公映近一个月了,才能在一些中小城市依稀看到。

然后是颁奖季在提名阶段被近乎恶意的略去。

即使你诟病这部电影的一些缺点,恐怕看过的人也难以想象Viggo Mortensen连一个最佳男主角的提名都没有获得,同样出彩也同样可惜的还有Nick Cave和Warren Ellis合作的配乐。

在美国看过这部片子的人不多,但不少看过的都直接把这部片子放到了09年美国电影的Top5里。

The Hurt Locker自有它的精彩,但综合而言,我并不觉得它真的比The Road更出色。

考麦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的原著这几年在美国如此畅销,甚至在这部电影出来后,都直接再版发行了以电影海报为封面的口袋书版本。

所以我就在想,如果这部电影是由科恩兄弟这样的美国本土导演来拍,即是同样的质量,是不是也有可能拿奖拿到手软,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被无声无息的直接忽略掉。

也许所谓圈子与人脉这样的社会生态,中国的情况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独特和夸张。

谈到原著,发现很多人批评这部电影把好好一本Cormac McCarthy普立兹奖的原著糟蹋得如何如何,我就很困惑。

说这种话的人,真的每个都认真的读过原著了吗(如果真的读过,只是读法不一样,就不用对号入座了)?

这本书的原著英文版和中文版我都读过,在看过电影后,我觉得此片最成功也最“失败”的地方就在于忠实于这本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原著,以至于其口味大大迥异于美国主流的电影消费者(注:不是阅读爱好者)。

平缓沉郁的节奏,以及近乎没有高潮的情节走向,其实都缘于导演对考麦克·麦卡锡致敬般的忠实。

把原著改成自己的风格谁都可以做到,拧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就更是TVB三流电视连续剧编剧们都能做的事。

反倒是很大程度上的去忠实于原著,是需要勇气的事情,这,难道不也是种自信么?

所以最后,向John Hillcoat致以敬意。

大众的历史没有给他所谓“成功”的机会,但他一定不会在小众的记忆里沉没。

 3 ) 人生就是这样吧

给这片子四星,不是因为觉得它多好看,而是觉得它很好地传递了原著的感觉——绝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彻头彻尾的绝望。

活着,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痛苦,精神连同肉体上都难以附加;想死,可又知道自己始终不会走这一步。

不愧是普利策得主的小说,用的单词牛津高阶英汉双语词典里也找不到,搞得俺断断续续看下来的几十页只支持到影片的第30分钟。

为了维果而看那小说,可他在片子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灰头土脸的,一双眼睛写满了绝望,真不知道这个父亲是怎样想的,他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对于孩子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为什么要前行?

很多时候,能找出一个个放弃的理由,可不放弃的理由只需有一个:现在活着。

有时甚至是麻木救了我们,让我们不得思考,只顾赶路。

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好人总是有底线的,也许因为所处环境不同,底线会不大一样,但总会为自己设立一个底线,这底线不容超越,否则还不如死去。

坏人做事是没有底线的,或者说,不会给自己设个底线然后自己来遵守。

你看那一盆盆血泡的人肉,对好人来说,是噩梦,对坏人来说,是诱惑。

爱是怎样传承的?

讲道理永远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看着小男孩儿教老头吃罐头里的食物,简直跟父亲教他喝可乐时如出一辙。

太潜移默化了。

这个,急功近利的父母,不会懂。

结尾的惊喜,突如其来,不是因为男孩儿有了归宿,而是因为看似荒唐的举动有了效果。

有的人至死都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究竟意义何在,但实际上的确意义非凡,这就足够了。

看似绝望的电影,其实平静得很,我们的人生,大体也都是这样。

 4 ) 颠沛流离凄清路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

独行踽踽。

岂无他人?

不如我同父。

无论什么社会什么时期,无论何种国度何种肤色,人的一生都可以抽象成一条蜿蜒而漫长的路,生命的过程便是在路上的行程。

这决非一条坦途,因为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寓形于世,更在于传承信念、希望及一切善的东西。

就这点而言,影片《末日危途》的主题同《诗经》中的那句话就有些相似了。

同《来自地球的人》,《月球》等片一样,《末日危途》并非大制作,其花费的2000万美元仅有《朱丽和茱莉亚》的一半、《爱很复杂》的三分之一、还有那部让万人空巷的猛片的十分之一。

然而导演通过运用镜头叙事,巧妙地回避了正面拍摄大灾难场面,也避免了为了吸引眼球而对原作进行画蛇添足的窜改。

因此本片可谓忠于原作,甚至比原作更加发人深省。

影片中充斥的,除了绝望还是绝望,而这种沉重的绝望透过银幕上压抑的暗灰色调,像一把利剑一样把我死死钉在座椅上动弹不得。

父与子每一次涉险后充满希望的拥抱让这种重压稍稍松动,而他们大难临头舍命狂奔时的绝望几乎又将我压垮。

无论是轻松的拥抱还是沉重的脚步,随着每一分钟的流逝,我的心不断地在这把利剑的摩挲下滴着血。

也许在社会转轨时期得益的总是“某部分”人,正如地貌变迁后无法改变饮食结构的物种不得不面临灭顶之灾,正如坚持无比抽象原则的寒士每每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核战争、红巨星、新冰河、瘟疫或者大火等等末世题材将这种转轨以近乎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一个幻想然而又合理得有些残酷的舞台上,演绎人性的分化,探讨善恶的边界。

电影并未使用过多煽情元素,而男主角在每一次遭遇后也变得愈发顽强,愈加冷酷。

他唯一在乎的,是让儿子活下去。

“对我而言,眼前的每一天都是一个谎言。

我的生命在慢慢衰亡,我必须时刻做好那一天到来的准备……”在强烈代入感的作用下,观众也会努力拨开心头的绝望之情,强打精神等待转机出现,无暇让眼睛湿润——当然可能会有那么一次,在可怜的黑人被剥光的时候。

这是男主角唯一一次值得商榷的行动,黑人虽然为了活命偷了车子,但没有行凶,事后也缴械了。

另外此人虚弱不堪衣衫褴褛,跟之前的盲人老爷爷有得一拼,男主角为何下如此狠心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也许只能归因于他在受到惊吓后丧失了理智。

男主角维果•莫特森从《指环王》里带来了一股王者之气,表演保护人类希望的使者自然再合适不过。

然而,这部电影中最出彩的角色却是小男孩,无论是低头的沉思还是面对父亲的离去,他都适度地表现出了迥异于同龄人的冷静。

在黑人事件发生后而努力劝说父亲的场景中,他甚至将很多人难以企及的悲悯之心自然地融入到角色中,不带丝毫成人的做作和修饰。

另外,他相似度极高的眼睛和语态还让我误以为他是塞隆的儿子。

查理兹•塞隆和盖•皮尔斯的戏份不多,缺少发挥空间。

和原作女主角一样,塞隆孤身走向茫茫寒夜的举动让人无法理解。

她用哀怨的眼神诠释这个象征意义极为宽泛的女性角色,然而在一个坚强的男性身边,她的出走似乎找不到合理的缘由。

也许无论何时何地碰到何种情境,女人的决定总像猫一般难以捉摸。

皮尔斯这次插了一口暴牙,乍一看还以为是曼联的特维斯客串的。

短短的几分钟表演让人信服,也许在他矫健身手和善良内心的庇护下,那几个代表人类最后希望的孩子能够在一片野蛮和荒芜中,重新燃起文明的火种。

P.S. 可口可乐的生命力真是顽强,在末世劫难之后居然还能冒泡。

还有那包奇多,还有都乐果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赞助而有意为之。

 5 ) 末日危途

即使这个世界抛弃了你,即使别人曾经试图伤害你,你的内心是否依然能够保持善念之火不灭。

你愿不愿意在善念即将泯灭的时候用自己的生命,赌一下别人心中的善念是否依然存在。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世界末日来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到处爆发者地震,生命开始在地球上灭绝,但是求生的希望,与一个昆虫带来的生命曙光,使他们永不放弃,一直向前,同时保持内心的人性不死。

 6 ) 没有尽头

没有曲折动人的情节,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精彩之作。

电影只是在叙述一个逃亡的过程,发展的线索单一,且并无太多旁枝末节的延伸。

在世纪末的边缘,每个人为了活下来拼命的往前赶,去哪里?

也许自己都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已经不再清晰,但只要脚下其还有路,就会一直往前。

也许仅仅是为了“浑浑噩噩也比死了好。

”其实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自嘲的话语下面,恰是对生的向往和仅存的最后一丝希望。

整部电影在灾难的前后情节交代的并不是特别清晰,但在色调上做了明显的区分,形成时间空间上的差异。

灰色阴郁的镜头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衣裳褴褛的两父子、很低的云层、高架桥、大海,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灰色的基调,透露着绝境中的冰冷。

这些画面精致大气,把绝望从直观上传达给观众,让人心生压抑和沉重。

但还是忍不住惊叹,这镜头和画面真酷毙了!

好像世界末日如今已成为一个定时炸弹,随时爆发。

这几年的相关电影题材层出不穷,但相较于场面恢宏气势浩大的科技场面,我还是更喜欢像末日危途这样类型的末世片。

它用简单的剧情传递我一种情绪,用阴暗晦涩的精美画面给我视觉的震撼。

已经不再需要其他。

眼见着路已经走到尽头,前面是一片茫茫的海。

这漫长的一路走来,已是身心疲惫。

爸爸已经死去,只剩下不知道保护自己的幼小儿子。

在电影的结束,导演和编剧仍然留给我们一丝绝望中的希望,站在儿子对面的,有一群友善的人和一只忠诚的老狗。

 7 ) 吃人既末日

“你是好人吗?

”孩子无论如何,只想起问这句话。

这样的世界末日,这样的天空,我对妻说,那是因为火山喷发导致火山灰大规模弥漫,遮蔽天空,终于不见天日,于是植被死亡,动物死亡。

妻惊讶的问,你怎知?

唉,谁叫咱是科学家呢。

世界末日看过许多种,有《我是传奇》那种,有《艾利之书》那种,还有什么科幻的啊,病毒的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当然,似乎有一个通性,那便是吃人。

吃人既末日,我规整出这样一个逻辑,很以为是。

恐怕人内心最恐惧的,还是面对一个想要吃掉你的人,或者是面对一个吃人的选择,无论是吃人,还是被人吃,对于人类来说,都是很操蛋的事。

影片——末日危途,讲述的是一个经过我科学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也就是传说中2012末日最可能排名前三的选择,火山爆发,估计是太平洋一个什么海底火山的爆发,据说那个火山要爆了就真没治了,估计比冰岛这个还要猛几万倍,整个地球大气层将被替换成火山灰,几十年都不散(以上数值纯属估计),其结果就跟末日危途里似的,食物,成了幸存下来的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动物植物都挂了,你想啃树皮都没辙。

观音土都被火山灰埋了,估计你挖出来也不能吃了。

片中男主角的妻子最终在经受不住折磨离开了男主角和孩子,独自去死,这点我很迷惑,不明白,干嘛不跟老公孩子一起耗着,要自己去死?

而且跟母性有些相悖,哪有妈妈舍得孩子的?

于是母亲死后,遵循母亲的遗嘱,父亲带着孩子向着南方前进,一路唱着《南方》,也许南方有温暖,也许南方有食物,谁知道呢,一场未知的危险旅途,在一个没什么人的世界上,翻找死者的衣袋。

整个画面色调是冷灰色的,无论是天空还是大地还是衣服的颜色,很喜欢那个色调,很淡,人物语言比较少,当然是跟食物严重缺乏有关。

在一栋木质别墅中,一架落满火山灰的钢琴,父亲摸着钢琴想起了死去的钢琴师妻子,内心痛苦直教头撞琴腿,孩子走了过来,父亲神色镇定,按下琴键,再按,再按,4声低沉却不闷的琴声,“你母亲以前很会弹的。

”只一句话,镜头便推向远方,窗外,天空黯然,似乎有什么东西飞过还是我的错觉,那都不重要了,只是那按琴的手,绝望的声音,如此难缠。

这是最绝望的末日,比我看过的任何末日都要绝望,但这也是最温柔的末日,内敛、沉静、不语,末日就是末日,不用多说,躲开吃人的人,躲开一切“坏人”,其余的问题,就是活下去,除了活下去,我们还能间或用往昔的回忆温暖一下心灵,当然,只在很短暂的瞬间。

在这样的末日里,其实没空看风景,也没多少时间让自己觉得有趣,我们只是默默的等待,静静的前行,为自己定一个目标,哪怕实现不了。

他们到达了海边,海并不是蓝色的,早已被火山灰染黑,父亲受伤,死于破伤风,抱着孩子,死在一个睡着的夜晚,孩子醒来后发现父亲已经僵硬,这里我确实被伤了一下,我本以为父亲不会死的,可是导演残酷地将这个孩子置于了绝处,也许,是该他自己面对的时候了?

最后出现的善良的一家人似乎没有必要,那是导演强扭的仁慈,应该让一个男孩去做他自己的男人。

而不是为了大义,人类希望的延续等等而闪出莫名的一家人,着实与整体悲凉色调不衡。

题外话:吃人的人与被吃的人,当真正的世界末日来临,当食物成为人类最根本迫切的需求时,这似乎是人性面对的最大也是最脆弱的挑战,似乎所有的影视哲学面对这一主题都毫不犹豫地划出一类人,他们选择主动吃人活下去,甚至猎“人”。

证明所有知识分子都相信,这世间恶的普遍存在性。

袁腾飞老师曾说,几几年困难时期,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吃人的现象遍地开花,吃敌人,吃陌生人,换吃亲人,好吧,换吃亲人,这点证明亲情具备的伦理高度。

也就是说,当年困难时期,对于祖国大地上开花处的人民来说,与世界末日无异。

唉,这几天看了几部末日片,有点审美疲劳。

话说回来,末日危途还是不错的,撇开我那些乱七八糟的感想不谈,单就节奏的把握,情节的细腻,内心戏的流淌来说,还是很让人喜爱的,小男主角长得也很不错,就是善良的让我很想把他一个人丢到路上去,导演最后安排他父亲死肯定也是这个心理,可是又不太好意思那么残酷,这样的仁慈心理其实与小男主角在片中所表现出来的仁慈心理是一样的,导演你被传染了!

 8 ) 2012续集-窝囊废的世界末日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经常暗自祈求世界末日降临。

公映《2012》之前,四姐告诉我她最近在看玛雅预言,说是南北极调转,只有非洲和西藏某地是安全的。

我当时就欣喜若狂,我操,终于让我等到了,他妈的几十万的债务再也不用还了,这基本上就属于彩票中奖了。

四姐说你这孩子心理太阴暗了,就这么点出息。

事实上我还能再阴暗点,后来看了很多关于二战时期纳粹在西藏寻找地球轴心的资料,便确定这个地球轴心才是最安全的。

再后来看了《2012》就有点颓了,居然活了这么多人,而且不是富豪就是各国政要。

全是统治阶级,那我他妈的没准还得还几十万的债务。

有一阵儿经常看到距离世界末日差一分钟或者三五分钟再或者一天你想怎么度过的这类问题。

我有过两个计划。

A计划,拉个陌生姑娘手深情的说:姑娘,你瞧,马上就世界末日了,咱俩肯定是死一块儿了。

鉴证奇迹的时刻,你是不是特别想干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儿,比如,比如我们现在还能发现白垩纪时代的恐龙蛋化石。

那么一万年后,是不是以后文明会从我们的化石中找到人类的原始生命细胞。

姑娘刚刚还忧伤的眼神儿中突然闪过一丝寒光,恶狠狠的说:妈的,老娘这辈子还没强奸过男人,来吧!

然后一万年后,在当时海拔九千多米的雪山上,出土了两具纠缠在一起的化石。

博物馆把这两具生物的化石起名叫,老汉推车。

B计划是就这么一直波澜不惊的发呆,回想一下经历的美好时光,直到眼前一黑,化作一缕细沙,随风飘走。

其实两种方式都是我喜欢的,至今还难以取舍。

也许,我想的过于完美了。

《The Road》是新年伊始看到最有压迫感的片儿。

1分50秒之后就开始灰暗褪色的画面,荒芜的土地,旁白空洞的声音,让我立刻陷入深深的绝望。

不明原因的灾难毁灭了世界,生命的迹象越来越微小,人们开始互相猎杀蚕食,父子俩遵循着人类最后的道德底线,不停的行走躲避猎杀,收集仅存的食物,衣服鞋子。

镜头滑过散落地上的美元和珠宝,此刻却再无价值。

海边是他们仅存的一个希望,路途中遭遇散落在世界角落中不同的人群,最终到达海边。

很久没有这么累的去看电影了,记忆中还是十几年前三天看了十八部沉闷的文艺片,基本上是自虐行为,第四天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

这部电影看了两遍。

第一遍的时候的时候觉得父亲十分懦弱,动不动就拔枪对着小孩的脑袋,做好随时去死的准备。

母亲则在前期就抛夫弃子自行了断。

儿子又不停的PaPa,PaPa……似乎这家人全都应该早死早超生,活着对他们来说已经变成最大的负担。

我是在城市中比较消极绝望的人,但在野外则求生欲望极强,这一点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

越是舒服的环境越觉得死的快,而恶劣环境反而能激发潜能。

基于此种性格,很多桥段看的火冒三丈。

可又存在一种力量抓着我继续看下去。

第二遍的时候,忽然明白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绝望,这和我在城市中的感觉如出一辙。

没有在怪罪片中的人物,每个人都有活着的理由,当恐惧战胜信仰,就是该绝望的时候。

母亲无力再活下去,而父亲则把儿子当成了信仰,选择为他而生。

从这个角度,父亲这个人物角色又变的强大起来。

父亲在立交桥上的桥段气氛让人窒息,扔下装着妻子照片的照片,把戒指沿着细小的裂缝推移到万丈深渊的边缘,带出妻子离去的一幕,没有再见。

也没有再给这枚带着誓言的戒指一个镜头,只有滑过天空的两座桥,人却变得如此渺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绝望的世界,对错再也不重要。

父子帮助过老头,也打劫过偷东西的黑人,并且干的十分惨绝人寰,内裤都没给留下。

这无疑是一部黑色绝望的电影,也因为太过绝望,注定是一部小众电影,小众到只有绝望透顶或者乐观之极的人才能认同的电影。

虽然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因素,但却颠覆了以往个人英雄主义和幻想重塑文明的观点,勾勒出一个地狱般的世界。

一把枪贯穿了整部影片,既能选择自杀,又能去猎杀别人,用这把枪来表达出影片对生死的一种飘忽不定的态度。

和《2012》比较,同样是末日来临,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甚至我有很多理由去相信,《2012》中方舟解救的人终将会沦落成《The Road》。

整部影片没有交代末日来临的原因,只有地面传来的隆隆声,无名的天火,随时倒塌的巨树,这些都使电影充满绝望的美感。

结尾似乎变成了一种梦境,还给儿子一个希望,也有可能是继续的煎熬。

随着2012的临近,或许出现绝望美学。

电影看的十分纠结,绝不再看第三遍了,必须得看部喜剧中和一下,再不济也得找大美妞调戏一下,否则真的要世界末日了。

 9 ) 题目就剧透了。所以想看的人请进来看。

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以下为影评。

爸爸,再见。

——《the road》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论语·子张》一般地说,我们默认父母是世界的一部分,也背负我们的一部分,并且他们比我们聪明、强大、能干。

当电影开始,父亲像每一个负责任的男人一样,保护着儿子上路的时候,我觉得这又是一部类似《后天》乃至《2012》的电影,成年男子担起一个顶天立地的重任,并经历重重险境最终保护了他想保护的人。

但是在迢迢漫漫看不到头的路上,却不是振臂一呼的英雄壮举用武之地。

这里的父亲不是英雄,他瘦骨嶙峋,握着枪的时候手直打战,也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单枪匹马对付一群吃人恶匪,或是去解放快要被吃掉的人;偶然发现食品仓库固然走了大运,也只是艰困的道路上转瞬即逝的一道闪光而已。

在儿子面前,他时常显得脆弱,所做的决策,即使是正确的,也全没有英雄式掷地有声的权威,男人的强壮和气力,在其他电影里可以挑战自然拯救世界,在他身上,好像只是用来扛起儿子逃命。

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做所有普通人能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儿子并且,如果能的话,教他做好的人,做好的事。

他尽力着。

而孩子不永远是孩子。

“我想大概是十月了。

”影片一开始就这么说。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

当父亲抖抖索索地对着匪徒举起枪,男孩害怕得捂住眼睛,可是后来在海边,一个流浪汉偷了他们的小车,父亲追上去,用枪指着流浪汉,逼他交还小车,再脱掉自己的衣服和鞋丢上车。

“不要这么做。

”孩子说,“帮帮他……他会饿死。

他吓坏了。

”父亲粗暴地否决了他。

“推车!

”他喝道,虽然虚弱的声音中并没有底气,“我也吓坏了!

”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开始带着怨气训斥,“你又不用担心每一件事情!

”“我担心的。

”孩子小声说,像一切尚不愿意反抗父母的孩子一样。

“什么?

你说什么?

”父亲带着气推搡他,像一切除了年纪并没有更多别的权威的父母一样。

“我担心!

”孩子冲着他吼道。

他们转回去了。

被抢夺得精光的流浪汉已经不见。

孩子把流浪汉的衣物堆在地上,想了想,又在上面放了一个罐头。

孩子总是在逐渐地长大的,但为了父母,我们甚至不愿意长大。

我们多么愿意永远做他们的小儿子,他们的小女孩,我们承认他们的权威与强大,一厢情愿地接受他们对世界的解释。

爸爸,我相信你是对的,这样我就可以永远和你在一起。

如果你愿意用这种方式爱我,那么你就一直这样带我走下去吧。

但是男人倒下了。

他起初便生病,后来受了伤,身体更加虚弱。

在海边,他终于躺倒了。

爸爸,我该怎么办,你不会留下我一个的,你说过的……我不能了,对不起……世界在逐渐地从父亲身上剥离开来。

当父母死去时,他们为我们背负的那一部分世界,转移到了我们身上;他们为我们遮挡的那一部分世界,显露在我们眼前。

婴儿从母亲的怀中离开时总会大哭,那时他意识到自己与母亲——爱的、安全的环境脱离,意识到自己是独个儿在一个危险的世界上。

当父母从这世界消失,我们也会深深感到躯体的一部分从沉睡中醒来,骚动起来,那是一直活在我们心里的婴儿,始终牢牢地抓着他的母亲的,现在,他像刚下生到这世上一般,放声大哭。

从此之后,我们就再没有借口去躲闪什么了。

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当我们抬起头来,再也看不见爸爸,再也看不见妈妈,只有映在我们瞳孔里的天空,也许是阴天,也许是晴天,现在唯有我们自己告诉自己。

但是总会有一些东西传递下来,“不要熄灭心里的火焰”“不要吃人”“照我们一直做事的方式去做”。

“我会一直跟你说话的。

”男孩子低声在死去的父亲耳边说,拉上了盖尸的被单。

然后他离开了,虽然他还那样小,成人的衣裤包在身上,拖拖沓沓的,他也还是把枪塞在腰里,然后走下去。

导演安排他遇到其他人,“good guys”,成年的男人、女人,小男孩和小女孩。

是的,孩子要自己去面对世界了。

Goodbye,papa.I will be on the road.以下是PS1看到有人抱怨没高潮,我倒是从头到尾忘了这回事。

如果细节已足够传达出世界观或情绪,我很乐意被一个又一个琐碎片断打动或引入沉思。

2关于吃人这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反对自己被吃,不过唯一的理由是:如果我靠吃别人活下来,准做一辈子恶梦。

除非有司马迁那样不得不活的理由,但即使如此,我活下来也仅是为了完成某事,而不堪再过其他的生活。

3我想如果真有世界末日,那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4想过如果主角是女性,会是怎样的。

我想女人在这世界上的任务差不多是爱、安慰和温暖。

我们既然与生命和自然更近,我们有义务给男人认可、温存与希望。

(当然,作为一个人,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战斗或保护)5在影片的最后,我并不觉得绝望。

毕竟,有女人、孩子,还有信任与爱。

PS2总是写不短。

 10 ) 剥了皮的人类_____评电影《The road》

人类是这个星球上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最强的物种,无论是平原还是山泽;不管是冰天冻地的南北极,还是苦热无雨的沙漠,都有人类生存。

人类拥有丰富的语言,创造了繁荣的文化,繁衍出昌盛的文明。

人类塑造了完美而万能的神,将精神皈依于神,以使自己区别于兽。

高傲的人类,鄙视其它物种,斥其为兽;视自己为自然之主宰,万物之灵长。

人类是什么?

电影《The road》 ,剥下那张文明的皮,露出人类本来面目。

那嘴脸,比兽还要可憎。

记得电影《黑客帝国III》中有一句台词,当先知对机器母体的承诺表示怀疑,说:“我能相信你吗?

” 母体回答说:“你以为我是谁?

人类?

”一句话把人类骂尽。

当文明,建立在对自然资源无度的破坏与掠夺上时,The road便是人类的宿命。

掠夺成性的人类,最后只剩下自身可以掠夺了。

当互相的杀戮只是为了果腹,悠久的文明、全能的神、高傲的人性,都坍塌成一片废墟。

The road 给我们演绎的是物质世界遭到毁灭之后的人类,随后精神世界也为之毁灭。

还好,这样的毁灭也许一时降临不到我们身边。

想到了那样的一个年代,物质世界完好无损,而人们的精神世界直接被毁灭。

那么,人类究竟是什么?

是神还是兽?

人就是人,人类在通往神的道路上走得有多远,距离兽就有多近!

《末日危途》短评

人性的东西充斥了整部影片 和原想的有些出处 但也不错 值得一看

6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推荐

没有希望的未来我会怎样你又会怎样,让人很无语。另外这结局算是什么啊。

8分钟前
  • tri
  • 推荐

末世父子情。

13分钟前
  • 梅林
  • 推荐

不知道想讲什么。

15分钟前
  • 麦朵
  • 较差

我要感谢我现在的生活,我会牢记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启示,如果爱护自己的下一代,也请给他们一个纯洁的地球吧。

18分钟前
  • 王大大
  • 推荐

这片太压抑,不喜欢

22分钟前
  • keenboy
  • 还行

总觉得节奏感很奇怪啊……不觉得很厉害

25分钟前
  • happyfeetrun
  • 还行

再次明确美国四好家庭的标准:一儿一女一条大狗。

26分钟前
  • Eudemonia
  • 还行

少见的,连希望也不给人剩下的电影。

30分钟前
  • 暴走系乙女药
  • 还行

又是一部父与子....感慨下,结局悲剧了点

33分钟前
  • 睿•乱世枭熊
  • 推荐

这部电影会告诉全世界,Viggo Mortenson,只是一个被忽视太久了的,过于低调的学者,诗人,和影帝

37分钟前
  • sasasasa
  • 力荐

仅供放映版搁置大半年,在无聊拖沓的进程中结束。原著在人性描写方面是否胜于流于表面的电影?P.S. 哪个是Guy Pearce,人物都脏兮兮的,没认出来...

38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还行

[2010.01.17]看完发现没啥说的……某种意义上说也算一部公路片吧,虽然只是超市购物车和手拉车囧。P.S.鄙视一下母亲这个角色。

43分钟前
  • Skybow
  • 还行

感人的父子之情,沉重的人性探讨,非常压抑.但作为电影,没有把故事讲得很好

47分钟前
  • 一个劳动人民
  • 推荐

原来是阿拉贡大人

50分钟前
  • 水木丁
  • 推荐

如此绝望的境地还有希望和温暖的存在

51分钟前
  • 氟西汀
  • 还行

一部名副其实的灰色电影!!!

56分钟前
  • crazy110
  • 还行

太闷,没头没尾,再感人,没剧情的也是空谈

59分钟前
  • MIA
  • 较差

迟早要灭亡的,不必追。该活下去的,有其道。

1小时前
  • 麦田的守望者
  • 力荐

假期在家看了大半,今天终于结束了。开始很绝望,最后那里很温馨。“你们吃人吗?”“我们不吃人”要是世界末日我们会自相残杀吗?

1小时前
  • 七十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