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办公室放歌,想起阿桑就点了《一直很安静》。
喜欢那样的歌词: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来交换你偶尔给的关心。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不小心看到彭顺导演的《爱情故事》,想说即使是三个人的电影,也都会有姓名。
外表开朗内心脆弱的长发阿伶;王子般精致的音乐才子俊伟;短发脱俗的小樽。
看了两个晚上才看完,好久没那样的伤心,欲罢不能地陷进这样的青春故事中。
画面清新,精致的让人心痛。
阿伶属于白色,最终化为天使,离众人远去。
俊伟属于蓝色,流动的忧伤,夹在两个可爱女生中间。
小樽属于灰色,一直很安静的样子,终于鼓起勇气去追求心中的白马王子,可惜知道王子喜欢的公主不是自己,天灰灰的,衣服灰灰的,心情灰灰的;不过最终灰色变成了银色终于发光了,公主遇见了王子,莞尔一笑,怦然心动。
电影最感人的除了爱情的左右手外,音乐也是重要的一笔。
首先歌手江若琳主演,加上俊伟的身份是作词,最最激动人心的是片尾小樽在阿伶火化那天把自己给那首俊伟最重要的作品填的词交给俊伟,她姗姗离去,他潸然泪下。
音乐起,一幕幕的画面闪现。
原来三个人的电影,每个人都是主角,只是旁观者清的同时也是旁观者伤。
林夕大师的词真的有忧伤到绝望,却舍不得放的感觉。
爱情里本该只有甜蜜,有时却那样忧伤。
两情相悦似乎都太理想化。
时间真的可以去接受一份起初不看好的爱情吗?
记得小樽在阿伶外婆的小船上说自己与阿希分手的原因是明白了很难接受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
可是她坚定地认为俊伟不会接受自己,自己却一直一直只锺意他。
如果没有阿伶让俊伟接受她的那个请求,俊伟还会在四年后小樽回国找工作的时候在阿伶的墓前碰见吗?
他还会邀请她去吃她喜欢的潮州菜猪大肠吗?
老套的青梅竹马,老套的三角恋爱,恶俗却青涩纯情。
选择在这样连空气都温柔暧昧日子里看,却也应了情应了景吧。
也正因如此,我也才会被这样的情节触动。
一生能有几回,会碰上春节与情人节是同一天。
这次我是两个节日统统弃权了。
都说今年没有春天,恋人们不适合在这样的年份结婚。
在我看来,新年以情人节为开端,多么美好浪漫,这一年,该是每一天都充满浓情蜜意才对。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假日,众人皆闹我独静。
空荡荡的大街,空荡荡的校园,有太多的空间太多的时间容我回忆过往,容我独自忧伤,独自傻笑独自发呆。
“你喜欢我什么”“我喜欢你..., ..., ... ...”太久了,都忘了像男女主角那样去爱一个人的滋味。
但,或许,也会那般,没太多的言语,去舍得付出愿意为ta做很多吧。
太久了,曾经的温柔曾经的话语曾经的甜蜜都早已远去。
我不知道爱着一个人的时候死去,是否就意味着会永远不变心。
若真是这样,这大概是爱情唯一永恒的方式了吧!
窗外,烟花声阵阵,定时漫天绽放了!
曾经的美好,连同我的记忆,也都淹没其中了。
怀念谢霆锋。。。。。
怀念张柏芝。。。。。
怀念陈冠希。。。。。
怀念阿娇。。。。。。
看电影,不一定是去计较情节是否老套,结局是否在预期之中.香港的街道,渔市场,苍翠的山. 唯美的景观与轻轻的音乐,加上淡淡的情绪,涩涩的爱情. 看如此电影,不失为假期的一个享受.当初纯粹就是因为电影封面漂亮就买下了.想不到里面居然有一段引起强烈共鸣的情节,令我泪留满脸.LING在病床上说,我是一个快死的人,有什么资格去爱人,有什么资格被人爱. 怎么能让别人把时间浪费在我身上?那种对死亡已经坦然接受,但就是不舍得去耽误别人的心情,仿佛感同身受.
如果我就快消失你将不可爱别人除了和我最好的那个她终结之时必将爱情公开告知天下谁是最后爱情得意者不管你是失去还是胜利我们彼此都还是依旧依偎着
一开始发现节奏很缓慢吸引我的却是贯穿全场的模糊镜头的运用,再到后来发现剧情还不错,帅哥美女一个不少,关键是有性感的嘴唇嘎嘎,情节很连贯,配乐没有问题,角色都发挥不错,该煽情的煽情,该含蓄的含蓄,如果细节的心理动作表现再突出点(就好象樽同希分手后,玲去找樽那段)就更加灵了,也应该满足啦!
-=END=-
这部电影我的情绪牵引了很多人看,中立的角度看这片子内容其实很简单,故事情节其实也并不十分突出的感人。
但是可以令我为它哭,或者编剧不是大导演可能是个新人,但是已经很不错,拍摄手法我个人觉得挺应景。
至少可以促动我。
如果置身其中去看这部片,是可以让自己哭得。
既然给了门票就要有意境去看。
昨晚在办公室放歌,想起阿桑就点了《一直很安静》。
喜欢那样的歌词: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来交换你偶尔给的关心。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不小心看到彭顺导演的《爱情故事》,想说即使是三个人的电影,也都会有姓名。
外表开朗内心脆弱的长发阿伶;王子般精致的音乐才子俊伟;短发脱俗的小樽。
看了两个晚上才看完,好久没那样的伤心,欲罢不能地陷进这样的青春故事中。
画面清新,精致的让人心痛。
阿伶属于白色,最终化为天使,离众人远去。
俊伟属于蓝色,流动的忧伤,夹在两个可爱女生中间。
小樽属于灰色,一直很安静的样子,终于鼓起勇气去追求心中的白马王子,可惜知道王子喜欢的公主不是自己,天灰灰的,衣服灰灰的,心情灰灰的;不过最终灰色变成了银色终于发光了,公主遇见了王子,莞尔一笑,怦然心动。
电影最感人的除了爱情的左右手外,音乐也是重要的一笔。
首先歌手江若琳主演,加上俊伟的身份是作词,最最激动人心的是片尾小樽在阿伶火化那天把自己给那首俊伟最重要的作品填的词交给俊伟,她姗姗离去,他潸然泪下。
音乐起,一幕幕的画面闪现。
原来三个人的电影,每个人都是主角,只是旁观者清的同时也是旁观者伤。
林夕大师的词真的有忧伤到绝望,却舍不得放的感觉。
爱情里本该只有甜蜜,有时却那样忧伤。
两情相悦似乎都太理想化。
时间真的可以去接受一份起初不看好的爱情吗?
记得小樽在阿伶外婆的小船上说自己与阿希分手的原因是明白了很难接受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
可是她坚定地认为俊伟不会接受自己,自己却一直一直只锺意他。
如果没有阿伶让俊伟接受她的那个请求,俊伟还会在四年后小樽回国找工作的时候在阿伶的墓前碰见吗?
他还会邀请她去吃她喜欢的潮州菜猪大肠吗?
晚上从专门用来放电影的盘里翻了翻居然把这部片子翻出来看了,我甚至都忘记自己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要下载这部电影。
这样的情节如果给芒果台拍出来必然又是一部让千万人民不齿的狗血偶像剧:三个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两个性格迥异却很要好的女孩同时暗恋着那个才华横溢的男孩,男孩暗恋着性格外向的那个女孩,后来知道了性格外向的那个女孩有白血病但她因为觉得自己没资格谈爱情于是一直把对男孩的爱放在心底,性格内向的女孩一直知道男孩喜欢自己的好朋友也不想大家的友谊被破坏于是一直也在压抑……我当时看到这样的情节真的就想起了初中的时候我们几个女生自己写小说那会儿就最爱写这样的段子,很简单很纠结,把主角们放在友情和爱情的十字路口可劲儿虐,时不时再来点命运捉弄feel让其中一个被和谐掉神马的,其中还要穿插个帅哥路人甲作为他们三角恋里的无辜牺牲品等等。
这一切现在想想其实真就只能骗骗初中的情感丰富小萝莉,我这种自称已经厌倦人人网各种折翼天使文章厌倦四姐姐的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厌倦小资酸溜溜文艺的铁血老娘们儿+资深腐女真不应该有任何感觉的。
只是这样看似过时的小校园爱情故事,配上专折腾少女的伍乐城蜀黍的配乐,演员们拿捏到位的各种细小的表情变化,以及那些挤满人群的街市和宵夜大排档、灯光昏暗却有明亮颜色墙壁的band房、长洲的老旧破烂的大渔船、女孩们一身洁白的校服连衣裙领口还系着丝带等等港味儿十足的画面,所有东西都变得鲜活起来了。
其实我都不知道这部片子是什么时候上演的,但这些也无关紧要。
像前些时间各种人取笑山楂树之恋,但我的父母和他们的朋友却都觉得很好看那样,因为山楂树就是卖给他们的,山楂树写的就是他们的年代。
而《爱情故事》是卖给我们的,我们这群在青春的心最躁动的时候听着twins的歌长大的我们。
这整个故事的节奏其实很慢,还真就像在看一个内心纯洁烂漫的少男或是少女在抚摸着过去哪位故人给自己编的名字手链静静地讲着过去的一段故事,耳边仿佛也同时回响起那个岁月的歌声,“提及他 连喉咙亦会沙 偷偷的背着我 喝他的茶 谁料你为了他可这样不雅 …… 谁和谁认真不得了 一起分享的不算少 但说到他唇上也发烧 你我突然静了”和着男1号同学写的那首为一个特别的人而作的钢琴曲,真的会不自主地哼起那个年代的调调,譬如女校男生,譬如恋爱大过天,譬如风筝与风 多谢失恋。
那个年代一定有一首歌谣值得你永远记住,那个年代一定有一个或两个人让你刻骨铭心。
于是我很惭愧地想起了郭四姐姐在夏至未至里的一句话:“那个男孩,教会我成长。
那个女孩,教会我爱。
”还记得有人给山楂树之恋的一句评论是:世界那么乱,装纯给谁看。
可是或许就正因为这世界太tm乱了,我们很多时候反而更需要看一些这样纯净的东西,循着那淡淡的青草香气去缅怀那段往日时光。
突然又想鄙视芒果台一下了。
因为这部电影我一看里面的演员们我只认识演ling的江若琳以及演ling她外婆的某香港大妈级老戏骨,其他演员都是生面孔,但他们每一个皱眉每一个侧目每一个该自然或许该僵硬的笑容都演绎得很到位,这个本子能拍成这样真的很难得。
话说男1号扶眼镜的动作真的萌翻了啊啊啊啊啊
是的,这是一部情节老套的电影,普通的三角恋,普通的青梅竹马,加上普通的校园故事。
然而我所关注的是被这部电影忽略的正真主角--小樽,因为她出彩的表演,使得影片有了另外凌驾于单调情节之上的可取之处,那就是演员所赋予角色生动的形象。
当然其他演员的表现,虽然谈不上惊艳,却显得十分自然真挚,为此,我决定给5分。
电影的一开始,我是跳跃式观看的,因为我明显感受到了导演拙劣地对岩井俊二等文艺青年的模仿。
从普通的生活细节开始描写,然后加上一些有气无力的对白和跳动的唯美画面,之后便引出该故事的主要三个人物:小樽,Rex,和阿伶。
如果导演试图跃进屏幕把自己充当该剧的主角,我想我会关掉窗口。
所幸的是,导演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通过演员--特别是小樽--的表演来诠释主题,于是我有了继续观赏下去的冲动。
从此开始,我已经不关心剧情了,因为这样的爱情电影的剧情总是经不起推敲。
尽管悲剧更具艺术性,然而为了不折磨观众,编剧通常会选择喜剧收场。
而且为了使得故事圆满,有时心脏承受能力比观众还差的编剧会把剧情改得脱离现实。
所以,有时候不要在意剧情反而会使得你更有看下去的冲动。
我看电影的时候喜欢关注人物的各个方面,遭遇,性格,心理,以及选择时的态度。
这些东西很容易被导演独立地表达,显得人物的架构有点脱节。
然而本电影在这方面做地还是非常到位的。
生活中也好,影视剧中也好,我们通常会遇到电影中的这三种人,一个女孩有着不幸的家庭,为了生活不得不过早地成熟。
然而越成熟越容易自卑,她总是低着头,不善言语,外表冷漠松散内心却比任何人都敏感。
她也会把这种自卑带到爱情中去,此刻真正的悲剧就此诞生,这也就是所谓的傍观者伤理论。
这样的女孩往往没有什么朋友,除非有一个特别热情洋溢人,不拘小节的人,才有可能融化这层冰霜。
这个人就是阿玲。
当然还得有个男主角,他不一定是最帅的,但要有足够的魅力征服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的心。
可以说,这三位主角对这三种人的诠释非常地到尾,举手投足间没有一丝“演”的痕迹,感情的流露也是自然真挚。
请注意他们的眼神,小樽的眼睛似乎没有聚焦点,总是一副松散的感觉,却能让人感受到她什么时候是失落的,什么时候是开心的,什么时候心灵是被触动的。
阿玲的表演似乎要简单一些,因为演员本身长着一副水灵的大眼睛,然而在生病状态下,既要体现被病魔摧残后的憔悴,还要体现处于爱情中的满足感,演员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惟一不足的就是男主角的变现了,不管怎么样,我始终无法从他身上找到能够吸引异性的魅力。
可能这种平庸加才气的男生才是感情细腻女生心仪的对象吧。
我最中意Rex和小樽一起吃饭的那场戏。
小樽第一次叙述自己的家事,语气中只有少许的无奈,更多的只是平静,还有那冰冷的眼神。
当听到Rex惟妙惟肖地叙述自己钢琴那档子事情后,她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冰冷的眼神也开始泛光。
甚至开始问起Rex喜欢的女孩子的类型。
只是不识风情的Rex又把话题转到了阿玲上,而小樽也恢复到了平日的冷漠。
当一个人向你述说自己过去的不堪的回忆的时候,说明他是正真信任你的。
当一个男孩子开始当面评价一个女孩子的时候,也总是会引起女孩子更大的兴趣。
我们生活缺少了太多这样的场景,不能与人真诚地面对,而总是带着形形色色的面具。
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朋友,其实只能使得我们更加孤独。
回到情节中来,我能理解为什么小樽和Rex都对阿玲有好感,因为他们有着类似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正需要像阿玲那样炙热的心。
然而却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年来Rex会对小樽毫无察觉。
照理说男主角,特别是想Rex这样会写歌,有着细腻心思的男孩来说,应该会更关心小樽而不是阿玲。
或许Rex的心只能容纳一个人,或许小樽对这份情过于谨慎,或许Rex有所感觉,只是无所察觉。
人的心总是复杂的,解释不清的,试图去解释最后只能是一场错误。
除此之外,电影对于女女之间的感情也是交代地不够清楚,那个吻代表什么?
这个举动仿佛是打了一个檫边球,似乎是在暗喻她们之间有着不一般的感情,但是后来对这种感情的延续又戛然而止,我们只能认为这个吻就是一个开得尺度比较大的玩笑,暗喻没有90后做不到的事情,只有她们想不到的事情。
其实女女之间的感情也有很多值得叙述的地方,还有他们小时候的认识及相处也是可以被展现给观众的。
但是一场电影总共就只有这么几分钟,而且是小成本制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部电影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有唯美的画面,有在梦幻与现实之间摆渡的钢琴曲,还有演员真挚不留痕迹的表演,我们还能奢望更多的什么呢???
所以我给了5分,因为它以与以往不一样的方式感动到了我。
过了看这种片的年龄和心境了。。
江若琳正好87年,年龄还合适。。
我喜欢到爆。
猪肠式的结局
腻就一个字
虽然剧情有点俗套。但是香港偶像剧算是一个突破吧。小樽好好看。
简单的爱情故事 但是不喜欢结局 那两个人为什么可以在一起??
表演做作。又是这种看开头知道结局的剧情。
情节是很老套,不过画面很干净,尤其喜欢文咏珊饰演的小樽!
白血病,三角恋,同性情愫,这就是彭顺的爱情故事?
文咏珊真漂亮
无内涵美好青春。
除了电影色调好看我找不出别的优点了。
web
LOMO颜色的电影
画面干净,精致。情节尚可。
世紀第一爛片.
港式青春剧,不一样的感动~
有一个画面很干净。两个女生的感情。
太恶心了。。长得像杨丞琳的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