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Music,巴洛克音乐恋母迷思(港),声声长流(台),Musik
导演:安格拉·夏娜莱克
主演:阿廖沙·施耐德,阿珈特·波尼茨,玛丽萨·特里安德菲里都,Argyris Xafis,Frida Tarana,Ninel Skrzypczyk,Miriam Jakob,沃尔夫冈·迈克尔,Finn-Henry Reyels,Stamatis Baknis,Eleni Chal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法国,希腊,塞尔维亚语言:希腊语,英语年份:2023
简介:《音乐》是对俄狄浦斯神话的现代复述,讲述了一个男孩在希腊与他的继父母一起长大,并在 20 岁时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在因犯罪入狱服刑期间,他坠入爱河并与一个女人生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女人原来是他的母亲。 故事发生在 20 年后的伦敦,这个男人现在和他的女儿住在一起,并 且开始失明。详细 >
2023 SIFF 第五部 脑补太多其实也是一种文艺疾病
#二刷 #26022023 #Berlinale #ZooPalast #Competition 故事上改编自《俄狄浦斯王》,开场交代了男主的身世,父亲杀死孩子未果,母亲在山下死亡留下孩子,父亲在山上被抓留下眼镜,眼镜传给了Lucian。长大后男主推倒Lucian(弑父)造成其死亡但只被关一年,认识Lucian的青梅竹马女主相爱结婚生子(娶母),女主发现男主是杀害Lucian的人无法接受遂自杀,最后一切释怀。#一刷 #21022023 #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极简主义风格。模特表演,高效推进剧情,空镜转场,极少的对白,去戏剧表达。镜头上,大量的固定镜头和摇镜头,少有的推轨。空镜转场推进剧情。听上利用唱诗和音乐替换了布列松的内心独白。
对古希腊以及布列松都不够了解,几处剪辑点有被戳到
完美的电影
比佩措尔德更极致。传递了一种情绪,极少对白。可能需要二次观看。
+
SIFF2#海浪拟作乐章;跌落时空,吻别神话。
木偶一样无表情少台词,歌是完整的,剧情是碎的。
怎么才能骂得好听一点呢?柏林硬给奖真的是糊弄人哦,给了评审团或者艺术贡献都能说得过去了,偏偏是毫无剧本痕迹的编剧奖?在这没有人物没有故事没有节奏甚至也没什么音乐的叫《音乐》的电影中,编剧到底起了个什么作用?如果是因为对《俄狄浦斯王》的现代化改编的话,对观众来说,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
只看出了布列松,完全没看出俄狄浦斯王。这是命题作文吗?怎么拍成这样?中间数度怀疑自己脸盲,回拉了三遍才对上号,不理解将“父亲”这个身份进行传递的必要,“母亲”这个身份更是无从而起,稀释了血亲伦理关系,放在现代背景下,比起弑父娶母的有悖人伦更像是普通的残疾nerd的丧妻之痛……造成这种观感的另一个原因是断罪时刻,似乎“俄狄浦斯”到最后也没发现“父”“母”“子”三人间的纠葛,只有“母亲”一个人带着秘密自尽了,“弑父”与“娶母”的炙烤在不知情的“俄狄浦斯”处只留下“过失杀人”的案底与“丧妻”的鳏居
凝滞、单调、枯燥、乏味,这首音乐不太“好听”,目前还是找不到进入夏娜莱克的入口
太好睡了,以至于完全没看懂,但是感觉如果看进去了会是我喜欢的
需要极多的背景基础,电影语言的素质非常高,单就文本始终无法进入,属于那种修炼多年后再重看的片。
5.5 补11.18歌德学院德国电影展 坐下了才看电影名,疑惑大半部……看完后发现讲的是俄底浦斯,很震惊,剧本太弱了……画面还可以,用脚来展现的有一点意思。
对神话的另一种阐释。利用了神话骨架,但省略了人性和不可违之宿命的内核。对缺乏希腊神话认知的中国观众(我)来说观影如隔墙。
很难讲这种神话本身 音乐和导演刻意选择的表现手法所传达出的一致性到底有什么用意。文化的隔阂是我无法分辨导演是从哪里薅出来的这些神乐bgm 也无法分辨影片呈现出的流淌感到底继承于哪一条脉脊。打4星纯粹是 带着神话故事的预期和对照来看的话 观影体验确实挺愉快的。
绝无法认同的理念(见于与@倒数第二个橙子的对话中,待整理),但概念完成度确实相对可观。和布列松没什么关系(当然不构成低分的理由
忧郁的希腊 危机四伏的柏林 一幕幕空间转换 虽然更加接近神话本身 但对现代人的启示是什么呢
原谅我的智商 真的看不懂
哇我从没看过这样的电影,被深深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