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拉拉的枪

滚拉拉的枪,Lala's Gun

主演:王吉甩,石明妈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苗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08

《滚拉拉的枪》剧照

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2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3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4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5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6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3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4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5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6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7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8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9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20

《滚拉拉的枪》剧情介绍

滚拉拉的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介绍了我国唯一的带枪部落苗族少年滾拉拉(王吉甩 饰)的成长故事。在我国西南苗族部落,有好多世代相传的民族习俗,比如男孩要行成人礼,到一定年龄将得到父亲赠送的猎枪,以示长大成人。滾拉拉自小与奶奶(石鸣妈 饰)相依为命,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他不止一次问过奶奶爸爸在哪,但毎次都被奶奶搪塞过去。眼下他已届满十五岁,可困窘的家庭实在拿不出500元的制枪费,于是他只身外出寻找父亲。途中,他遇见好友贾古旺(滾当元 饰),俩人曾是患难至交,不料,贾古旺次日罹难,滾拉拉亲自送好友去了极乐世界。奶奶用一生攒下的银饰为他买了一把枪,送给本来应该父亲相赠的猎枪,直到这时他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弃儿......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到达挚爱一曲秦腔熊家餐馆第二季美国派2盾之勇者成名录孤独的美食家第八季在我弥留之际有希望的男人沙海狂鲨豫菜皇后失笑前田建设梦幻营业部刀剑神域进击篇:暮色黄昏帝国时代:亚洲王朝不要恋爱要结婚人约离婚后百年的新娘魔奇少年第二季女气万万没想到第一季读或死超时空心跳红色护卫秘密金鱼大~集合!小魔女DoReMi女警女黑手党波哥大叛逆青春校园第二季

《滚拉拉的枪》长篇影评

 1 ) 主

央视电影频道还是出过不少的国产佳片的。

《滚拉拉的枪》讲述了快要进行成年礼的苗族少年滚拉拉希望下山找到父亲,让父亲给自己买一把猎枪,等他失败回来后发现自己是被奶奶捡回来的孩子。

故事内核虽然简单,但也做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并且苗族的文化以及苗族人的质朴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滚拉拉一路人遇见新的朋友,每个人对于滚拉拉而言都颇有深意。

他一直在构建父亲的形象,是猎人、农民还是船夫,是举债在逃、爱上别的女人还是守着使命。

船夫教给他指路歌,告诉他亲爹是谁不重要,他忽然明白奶奶是最亲近的人。

瑕疵在于,电影看完后,总觉得对于我而言没有强烈的共鸣。

故事的主人公是苗族少年,讲述的又是被领养的孩子和奶奶的亲情关系,且视角单一,情节带着一点文学性但缺乏生活气息。

如果把表达稍作调整,去讲述“相比离去的人,更应该去爱身边的人”,在共性上会更好。

 2 ) 缓慢地被打动

作为这次巴黎中国电影节的闭幕影片,滚拉拉的枪是对得起这待遇了。

从开幕式到现在,31部片,从30年代的胡蝶到今年的非诚勿扰。

活动被主办方弄得乱七八糟,电影选得倒是还好,至少这部滚拉拉的枪,弥补了我对梅兰芳的失望。

我并不喜欢看这类型的影片,如果它不是闭幕影片,如果可爱的宁敬武同志没有出席,如果前几天没跟毛毛同学遇到而且他也想看这部片,我想我大概会错过它,并且不觉得遗憾。

电影一开场,我就被语言雷到了。

完全没预料到这会是一部连中国人都听不懂的中国影片。

这片子似乎是在四川附近拍的,我这个四川人仍然听不懂,只是看到那个坏心的收树枝的老板比着手说五块五块的时候有点共鸣。。。

TAT 于是只能跟外国人一起看法语字幕。。。

我想触动我的第一个时刻 是GUWANG的歌声。

这个单纯向往着城市卡拉ok的男孩,为了捡个帽子而丢了命。

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剪掉的头发,在回家的路上执意换上家乡的服装。

就如同毛毛同学在影片后说的,这不过是个简单的故事。

只是这缓慢又真实的故事,缓慢又美丽的音乐,缓慢又如画的风景。

让拉拉长大的那条路变得格外美丽。

宁导在影片开幕前略带羞涩地讲:希望大家喜欢这部电影,我想说的话,都在这里面了。

谢幕时我看到有外国人抹着眼泪站起来鼓掌。

我想我们都听到你想说的话了。

 3 ) 《滚拉拉的枪[Lalas Gun]》苗族

http://axinlove.com/2010/03/lalas-gun/《滚拉拉的枪[Lalas Gun]》苗族by @xinl.ve 100317宁敬武十多部作品就看过这一部,《滚拉拉的枪[Lalas Gun]》,其它连听都没有听过。

这类独立的小制作,或许只能撞上了才算数,没有仿佛就不存在。

选一个偏僻的命题,拍完送外国影展,能在国外卖一点版权算一点,然后发行DVD,再传到国内。

小众电影的标签是被打上去了,没有院线会尝试做这个区别市场。

贾樟柯这样轻微出了下头,《三峡好人》和《二十四城[24 City]》却又让院线经理退了回去。

太依赖观众自身调度情绪的电影,很难吸引需要“娱乐”的观众,宁敬武的本片也存有同样的问题。

苗族?

电影版《笑傲江湖》里的蓝凤凰介绍自己名字时的调调,为数不多的有关记忆。

“它除了是一部剧情片,同时也是人类学的一部珍贵记录片。

我无力改变世界,只有把握自己的梦想,写在这三千米的胶卷上,以图无愧于卑微的人生。

”导演的两句话,道出本片尴尬处境,在我看来包括了影片内容和生存状况的两个方面。

要是没有最后这段话,看完电影的我真不知导演所云。

特别是加入了贾古旺去广州打工又因伤回到山寨后死亡的情节,好像只是为了包含苗族的全套“人生”仪式的环节,而非常生硬地加进了“死亡”。

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死于生滚拉拉之时,即将成年的滚拉拉,没有人送他一只昂贵的枪,完成对他非常重要的成人礼。

离家,在重山中找父亲,找那把应该由父亲送给儿子的猎枪。

在找寻的过程中,收获苗族少年失去的温暖和温情,但注定找不回父亲。

太老套了,有关小男孩的故事怎么都是从“找父亲”的出发点开始?

都2008年了,编剧宁敬武在剧本上还是没有搞出新的东西。

从苗族小孩认大树做另一个父亲,到滚拉拉学会唱起为离去的人送上的挽歌,《滚拉拉的枪》穿着“找父亲”的大外套,走着描写苗族生存状况的路,后者的点点滴滴由于编剧功力不足未能圆润自然地糅入剧情之中。

被苗族仪式牵着走的导演,在推动电影情节时难免束手束脚,不够自然,和他选择普通人担任演员一样的“硬”。

硬表现在剧中人和人交流时,语言、表情和肢体都失去了情感,仅有叙述的内容或动作的因果,才使人明白剧中人之间不是路人而是有情感交流的彼此。

大滚拉拉5岁的贾古旺与滚拉拉在一起时,二人说的是陌生人之间的话,不是兄弟之间的语言。

责备滚拉拉用小车拉木材去卖的老人,不像苗族山寨里的一个关怀关心晚辈的长者,只是在那按导演要求说完台词。

正常应该有表示关心、勉励的身体语言消失,只有台词的内容和把猎枪送给滚拉拉的结果。

房屋失火的妇女接滚拉拉的送给她的袋子,也不问什么东西,给了就接了,然后继续前续的哀痛。

虽然是苗族,但这样的人际交往方式,应该还是属于“不近人情”那种吧。

猜想导演如此安排,是想表示拒绝煽情,不用点而用块来调动观众情绪,让观众在“冷漠”的场景中思考着人物状况,寻觅自己内心情感的脉动——如侯孝贤的缓慢长镜头。

不过,这样的安排在本片中并不成功,“私密”的情感太依赖个人,电影能感动的人就太少。

中国苗族在深山中的生活和仪式,如导演所言的人类学资料,应该是能吸引外国市场的注意,华语电影小制作始终按这个走,出路艰难。

Lalas.Gun.2008.DVDRip.XviD-CoWRY

 4 ) 刚刚看过电影,第一时间观感

刚刚在LA的亚太电影节上看了这部电影,挺喜欢这个温和含蓄的故事,爬上来写两句.首先挺担心这部片在国内公映的票房,不知道有没有上映?唉...这样没有任何明星和时尚元素的电影,估计也就是静悄悄地上,静悄悄地下了.看得出导演用了心,也有情,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样的电影比一些所谓国内大片要有意思多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部电影.电影用的应该都是非职业演员,这在国内院线电影里还是比较少见的,他们的表演让整部片子有了股清新的味道.不错.剧本很不错,我看片尾字幕,剧本是导演自己写的,是下功夫磨过的.很克制,没有什么不必要的煽情的地方.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有苗家背景?里面的很多小细节挺有味道的.我很喜欢的一段戏是滚拉拉砍了柴,用车推了去城里卖,想自己攒钱给自己买把成人礼上要用的枪,路上碰见了一个村里长辈.长辈说,"你没有爹,就没人告诉你这个规矩,卖柴不能用车推,只能用肩背",小孩说"用肩只能背两捆,用车可以多放点"长辈说"就是不想让你多拿,才做规矩只能用肩背,你用车推,再有人用汽车,卡车拉,这山上的树就都砍光了""你用肩膀背肩会疼,砍树树也会疼的"(大意).片里里用了很多苗家歌曲,很好听,也很地道,是民间歌手唱的.不过我个人觉得有点可惜的是,这些歌好像是录音棚录的,混响之类的效果也加得太多了点,如果录得更自然点就好了,跟电影就更贴了,还有有几段唱歌的段落还是表演的感觉多了点.导演还是太注重传统意义上的"好听好看"了,其实"好听好看"不是只有一种标准,粗砾也是美.其实要说看电影,我还真喜欢看这种的.不过也可惜这样的电影基本上是墙内墙外都开不了花吧.怎么说呢,他没有那些受国外影展关注的"中国地下电影"的某些特质,不太容易从外国人那里弄到太多关注.可是也不是大投入的商业片,所以票房也不会太好.唉...感叹一声,导演真是不容易阿.呼吁大家有机会就去影院支持一把吧.我今天是花8.5刀买的学生票.估计国内票价不会太贵吧.今天的影院人很少,不过来看的都没有中途退场的,不管哪国的人都安安静静看完了.可惜导演没来,否则还可以当面支持他两句.

 5 ) 含蓄的小花

故事构思有点像阿根廷的《旅行》,但是格局比《旅行》小很多。

《旅行》是绮丽妖艳的奇思妙想的花朵,《滚》只是小草或者小野花。

非职业演员状态不够自然,稍显生硬一点,还算自然,没有产生明显的不适感,但会影响电影的评分。

剧情有些小地方有点潦草。

但整体看来感觉还是不错的。

小男孩没有爸妈,一直是跟奶奶一起生活,他想在成人礼前出门找他从未见过面的父亲(其实他是奶奶捡来养的弃儿),跟奶奶说他要出门去打工,奶奶听了什么也没说,从织布机旁边站起来,给他装了一袋子大米,就又坐回去织布,小男孩就背着米走出家门,奶奶也没送出来,依旧是坐在那里织布。

小男孩走了以后,老太太担心,思念,倾家荡产为小孩准备成人礼,都是很含蓄的表现,但就是这种含蓄让人感动到泪。

 6 ) 以图无愧于卑微的人生

两个多月的酗酒和熬夜,终于让睡眠习惯彻底崩溃了,升华到了一种打破时间概念的境界。

比如前天晚上八点多趴在桌子上睡了两个小时,然后碾转到床上,凌晨三点起床,兴致勃勃的做了碗炸酱面。

再比如昨天凌晨一点多睡了,早晨五点多起来后熬了碗白粥。

其实这些都还好,最令人恐惧的莫过于早晨八九点的太阳。

一直以来,这个时间总让我莫名的深深感到绝望。

没有中午的清醒,没有下午的慵懒,没有深夜的宁静。

家里的窗帘都是透光的,无奈翻出两幅弟弟送的蜡染的画挂在窗口,结果太短,仍旧没什么效果。

幸好,一部安静的影片,稀释了这种绝望的气氛。

影片以贵州岜沙苗族为背景,讲述一个苗族少年寻找父亲的一个旅程。

寻找,是一种贯穿人一生的行为,寻找的结果是少年滚拉拉获得了身世的真相。

同时,也在这个旅程获得了少年对生活,对爱情以及亲情的感知,不同的人教会了滚拉拉不同的东西。

也正是这个过程才是滚拉拉真正的成人礼。

而少年贾古旺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寻找,企图融入现代文明的环境,却再《指路歌》的吟唱中回归到祖先那里。

导演没有直接描述古老民族文化和现代社会文明的对撞冲击,而是仅仅在质朴宁静深山生活中氛围穿插了几个县城的画面。

这种方式让人平静的心绪不时被偶尔出来的画面搅乱,也逼迫观众不得不进行思考。

我一直自私认为少数民族都应该成为文化孤岛,以保全历史和文化的痕迹。

可惜现代文明是一把双刃剑,成全了物质,毁灭了意识。

单纯平淡的思维被欲望黑洞所取代。

影片中有些镜头似曾相识,几年前在山里赶路,碰到同样赶路当地人一起坐下来休息。

当地人拿出树叶包着的米饭,水煮白肉和我们分享。

用锋利的小刀割下来的一片片白肉,分明是对现在文明的一种嘲讽,没有味道的白肉却异常好吃。

剧中的岜沙苗族也确实固执的守卫着孤岛,坚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顶部绾着“户棍”,出门身背腰刀、手牵猎狗、肩扛火枪。

可是,这样的守卫,还能坚持多久?

现代文明始终如同猛兽,个体意识被削弱甚至同化不过是迟早的事。

据说少年滚拉拉的扮演者王吉甩也已经剪掉户棍。

很久没有看人文色彩的片儿了,这个类型的片儿越来越少了。

所谓的饕餮大片总是枕头加拳头,这种社会意识和电影工业互相作用的结果最终堆砌出畸形虚幻意识壁垒,让人们争先恐后的进去,却再也逃不出来。

“它除了是一部剧情片,同时也是人类学的一部分珍贵纪录片。

我无力改变世界,只有把握自己的梦想,写在这三千米的胶卷上,以图无愧于卑微的人生。

”正如电影结束后导演所述,至少我们都企图改变过世界,可经过种种残酷的,残忍的,无奈的,于是都扛不住了,于是绝望了。

所谓绝望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过,应该有两种“生”。

一种变成顺应,一种演化成旁观。

旁观的人把生活建立个人意识的基础上,构成自己的世界,刻意避免与群体意识发生交集。

看这片的时候还天黑,看完忽然发现天光大亮。

楼下,人们发动汽车,各奔前程。

 7 ) 相比很多少数民族题材,这个可以了

里面提到行歌坐月,这是侗族男女相恋的习俗。

出现了几首山歌,“你我岁月常相守”最动人。

少数民族风情片,音乐很美,一个穿着传统服饰的少年穿行在城市,是一种别样的感觉。

祖宗传下的规矩,砍柴只能肩挑,为免过度索取,导致山成光头山。

这很环保。

大概越是与自然深入相处的民族,越懂得自然资源的可贵,努力寻求和谐共处。

一个异族少年次成人礼,从男孩到男人的必然之路,寻父和求枪两条线交叉,最终身世之谜揭晓,而奶奶卖掉银饰给孙子做了一把枪,这个很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祖孙相拥一刻最动人。

导演宁敬武因本片成名,很多人以为他前途不可限量,大有接班张艺谋等第五代之势,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被高估了,他其实就是一主旋律搞手,本片只不过瞎猫撞着了死老鼠,题材和本子还不错。

 8 ) 没有什么比成为一个男子汉更重要的了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就像歌里唱的,一个男孩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人?

当滚拉拉迈出家门,回头看见仍在织布的奶奶,当出走的滚拉拉又回到村口,看到奶奶蹒跚归来的身影,那一刻的拥抱,最后的一声枪响,一个男孩就这样完成了他的成人礼,而我的双眼也不禁湿润了,为了这些纯朴的人,也为我自己,是的,没有什么比成为一个男子汉更重要的了。

04年,我有幸去了黔东南,乘船由广西沿都柳江上行,至从江、榕江,越雷公山到到凯里,走马观花的逛了西江苗寨、芭沙部落、占里村,几年后这部电影又把我带回了那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故地重游,恍若隔世。

马上拿起电话打给当年的旅伴,推荐这部影片,不禁想起彼此也是许久没有联系了。

记得中学的时候,一次得到一个证书,排头赫然写着“ * * 同志”,习惯“同学”称呼的我不禁愕然,一瞬间觉得自己长大了。

年轻人总对未来报以微笑,因为路还长,而我们才刚刚上路,我们会遇见那个隐居的猎人,会遇见那个修船匠,也会遇见被大为吞噬的房屋,还有早逝的友人,我们都会遇见的。

成长是一件奇妙的事,既幸福又痛苦,既是轰轰烈烈,也是碌碌无为,回首往事的时候总是觉得年华虚度,面向未来却依然我行我素、青春无悔。

成长就是不断的获得,同时又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总是为那些出现在生命里的新鲜事物感到兴奋和惊奇,又为了那些失去的一切而黯然神伤,幸福、痛苦、轰轰烈烈、碌碌无为,统统都谈不上,总之,我们就是这样悄然的长大了。

滚拉拉:“奶奶,我会把银饰都赎回来的!

”奶奶:“没有什么比成为一个男子汉更重要了。

 9 ) 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突围和思考,从《滚拉拉的枪》说起

“金黄色的稻田,美丽的山脉。

富饶的土地,赐予我们粮食。

我们苗族山清水秀,我们家乡美不胜收,今年又是丰收年,金黄稻谷一片片,男女老少笑开颜......”这样一首歌,一部电影,《滚拉拉的枪》将浓浓的苗族农耕文化展现给了我们,在歌声中,看到了苗家儿女热情奔放,恣意洒脱的心境和朴素真诚的生活态度。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着56个民族,长期生活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为我国的辉煌与荣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在影视文艺作品中,少数民族电影题材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边缘化,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冲击,题材单一,演员匮乏等一些列挑战。

《滚拉拉的枪》无疑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在展现少数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争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折射出苗族儿女的精神面貌,在和主流文化的彼此发展中互生互存。

01,淳朴的古风苗族文化纷繁多彩,悠久的文化和传统,造就了苗族古朴原始的美,其中吸引人关注的要数当地的苗歌曲了,在影片中出现苗歌的情节有好几次。

比如,小姑娘们为滚拉拉唱的敬酒歌;比如,男女幽会时的情歌,贾古旺教滚拉拉唱的情歌。

甚至,剧中的吴巴拉因为不会唱情歌,他喜欢的姑娘就跟着别的歌师私奔了......这一些列的场景呈现,都形成了苗族人淳朴热情的古风。

对于少数民族电影来说,民歌,民舞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形态表达。

苗族歌曲历史悠久,是农耕文化和当地人表达思想情感的一部分,当地人通过这样一种传统的方式,试图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祖宗的尊敬和对家乡的热爱。

田间的芦苇,森林中的古树,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和田野的芬芳,有着原始古朴的山间味道和艺术气息,让人在欣赏一部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够心之向往。

电影通过展现这些区别于现代流行歌曲的民歌,来体现少数民族浓郁的古朴美感,展现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趣味,让人感受到了繁忙生活中的一抹清流。

02,民族文化的动态保护贵州的《滚拉拉的枪声》《刘三姐》,石林的《阿诗玛》,石屏的《花腰新娘》,这些影视作品在呈现本民族特色美的基础上,也饱含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呼吁。

几年来,少数民族的旅游是一个热点。

拥有着主流文化和都市时尚消费的全国游客,在对少数民族的旅游和消费中难免带着个人的优越审美和较高衡量标准来对待当地的文化。

在这样一种当地思想观念和强势文化的碰撞之下,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干扰。

而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载体,在对少数民族的呈现中,也呼吁和寄托了创作组的文化保护思想。

本地人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家乡被赞美,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当地的旅游文化和生态传统成为全国响当当的一张名片,也为当地带去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03,深切的普世思想“它除了是一部剧情片,同时也是人类学的一部分珍贵纪录片。

我无力改变世界,只有把握自己的梦想,写在这三千米的胶卷上,以图无愧于卑微的人生。

” ——《滚拉拉的枪片》结尾语在整部电影中,导演通过对滚拉拉寻找父亲的这一场旅行呈现,来展示岜沙苗寨淳朴的村民真实的生存状态,饱含着主创人员对于古风淳朴,诗意盎然的苗民深切的关怀和讴歌。

在全球化的进程和科技的发展中,少数民族势必会成为一个在主流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文明,不断消逝的本土文化,在和外来的主流思想碰撞中,也会妥协和改变。

如何能够留住这一段文明,如何能够用镜头的方式来唤醒少数民族的传统和鲜活的文化,这也是创作需要思考的问题。

电影中的山路呈现,村民用树叶包着的香米饭,用锋利的小刀一片片割下没有调料的白肉。

这些日常琐碎的习惯可能在外人看来,既无味也无趣,然而,对于身处在深山之后的苗家儿女来说,这都是最原始最基本的生存方式。

电影中的普世思想和人文价值,可以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让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一类人群,给坚守文明和融入文明的苗族人以关怀和理解。

困境与思考目前,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大多比较“冷门”,受众面较小,远远比不得商业大片那么有市场。

同时,在展现少数民族的电影中,影视类人才的短缺,题材的局限性也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壁垒。

在电影的拍摄中,少不了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资本融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和素材采集中,这都少不了的政策,资本和观众的支持。

而少数民族的电影大多为文艺类型片,在市场中并没有得到较好的票房支撑,这也使得更多的专业人才转向了商业大片或者是其他更为大众的电影类型创作中,这也是值得去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滚拉拉的枪》在电影的呈现中,着重对于贵州地区原始美和生态美给予肯定的同时,重在讲好苗族故事,用故事情节来传递出对于这个地区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传递,展现了风格迥异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

在呈现苗族生活的故事中,将现代美和普世价值融入到当地思想和文化的深度中,用艺术的手法将影片盘活,对于观众来说,不仅仅满足其“猎奇”的心理,更是寄托着对于当地人文和思想的深度关怀。

 10 ) 和泰戈尔的诗一样美的电影

看这部电影时,数度落泪。

很庆幸,在这个满街充满《爱情买卖》《老鼠爱大米》的年代,这个随处都是《寻找周杰伦》《寻找成龙》这样电影的影坛。

能有这样的一部影片,充满着人文主义,泛爱主义,和平主义情怀的影片。

影片很好的,将 神,人,自然的和谐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影片以树木为引导,以寻找为核心来讲述这个朴素的乡村的点点滴滴。

思绪回到现在,我在繁华城市的一个大宾馆看完这个电影。

我不禁想到:如此现代化的世界其实是建立在践踏文明之上的。

拉拉的父亲去北京建设奥运会鸟巢了,离开了年迈的母亲和未成年的儿子。

小伙子去广州打工赚钱了,去看看外面所谓精彩的世界。

得到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在伤心之余,看到那几个女孩纯真的笑容,听到她们天籁的山歌,我很庆幸这些女孩还没有到城市找有钱人嫁了。

很庆幸看到店老板没有宰拉拉的血汗钱,而是那么自然而然的送出那些代表纯真爱心的商品。

每次奶奶一出现,我总是无名的感动,为了家里的两个男子汉,她总是在沉默的付出与等待。

跟随自己一辈子的银饰也比不上 成为男子汉的一刻来的有用。

忽然觉得《百年孤独》中的奶奶不是也如此吗?

最后,广州打工的小伙子走了,山歌祭奠,还有那一排排的树:此时此刻,心与那一颗颗大树,都是最好的祈祷者(泰戈尔《飞鸟集》)。

祈祷每年不再有干旱,有泥石流,有地震。

当我们喝着可口可乐,吃着麦当劳,还能庆幸听到那没失传的山歌,看到那一片片的森林,感受那最原始的感动。

《滚拉拉的枪》短评

我们有时候只是成长了,并且忘记了

8分钟前
  • 拾间集
  • 推荐

宁敬武同志是多么敬业的一位宣传兵啊。即使是自己独立出品也都是在宣扬真善美。原生演员、原生环境,纪录的表,剧情的核。很有代表性。老宁的价值观全都体现在这部作品里了。

12分钟前
  • 影左
  • 推荐

想起了菊次郎的夏天。

14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18分钟前
  • Shy
  • 推荐

真不敢相信 这样的电影 去年居然连入围都没有 有幸今年我们为它平反了。。。2010 3 12 审片第三天

22分钟前
  • 细细
  • 推荐

让我很佩服的一位少年,整个旅程让信任带领着他,我们面对大变局的未来,反而要以更大的放心信心,取代担心操心,因为这两种能量状态截然不同,引导的方向也会是天壤之别。

27分钟前
  • 莎莫
  • 还行

芒果的《变形计》也看了。

32分钟前
  • 1.
  • 推荐

我觉得我被豆瓣评分忽悠了,要么就是我没看懂......

36分钟前
  • 可以改名字
  • 较差

算是人类少数民族的纪录片。很有民族特色!

39分钟前
  • 勇敢的心
  • 推荐

我很纳闷都看过没有,就打五星。

44分钟前
  • 逆行
  • 较差

不谄媚,不造作,原原本本的,山清水秀的美好。唯一的遗憾就是本色出演的演员们显得有些僵,但是实在不忍心扣一星,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每一个都绕了太多弯路,最后也化成苍翠的树,或者活泼的鱼。

45分钟前
  • 鬼腳七
  • 力荐

46分钟前
  • 斑斓
  • 还行

只希望那片质朴的山不要改变,可是...

48分钟前
  • 忘川掌灯人
  • 还行

太可惜了。

49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较差

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家乡是根是永远的归宿!

52分钟前
  • gfjdwsg
  • 力荐

苗族小伙滚拉拉要成年了,带枪是重要的标志。往往由父亲送给孩子枪,可是滚拉拉自小不知父亲去了哪里,于是开始了一趟寻人之旅。在此过程中,导演展示了传统部落对大自然的敬畏,他们自给自足,不过多捕杀,也不过多砍伐;展示了他们面对感情的真诚,就算一个有妇之夫又喜欢上了一个姑娘,人们也选择了谅解;展示了他们对离开的认知,认为那只不过是祖先要他回到身边;展示了他们对死亡的看法,那不过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侍奉神;当然,也展示了城市文明对部落的冲击。这些感情在城市文明里人们是痛苦的,是不安的,那是因为城市文明中充斥着虚伪和自私,但是在传统部落里,他们虽然也会悲伤,但是对待人类感情时更多选择了随遇而安。感情不受人控制,是受神控制的,这是他们的认知,可也体现着他们的真诚,而城市文明这份尊重人之本性早已剩下无多。

56分钟前
  • 奇异影像研习君
  • 推荐

好好活着。

59分钟前
  • 弹弹猪
  • 推荐

“包括主演在内的所有演员均为当地村民,本色出演。其中多人从来都没看过电影,参与电影演出更是前所未有。面对镜头,他们的“表演”相当自然。”非常质朴感人的成长电影,还有纯朴的苗族风情和山歌。

1小时前
  • 乌咪
  • 力荐

原来人们寻找的神性,是深藏于人的内心,是最本质的东西。原来现在我寻找的是我自己。

1小时前
  • Yoman
  • 力荐

好吧,真诚的臆想也是值得肯定的。

1小时前
  • 薄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