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女神电影里以漫画的形式大概介绍了一下活女神,介绍得很简单,大概只说了一下她是怎么被选拔出来的。
其实在尼泊尔,活女神是被视为“献给神的女人”,所以很多人都很尊敬、很信她。
但是她的命运在外人看来很不自由,因为活女神在小时候(大概五、岁)被选中后就要与家人分离,并且很难与父母见面。
而在活女神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新女神就会被选出,旧女神就会退位。
在此之后她也不能嫁人,因为传说谁娶了她,就会“七窍流血”而死(好吓人。。。
)。
这些女神在退位之后只能靠国家每月发放的生活费生存,据当地人说是每月100刀(很疑惑为啥发的是美元。。。
)。
电影里面导游说:“女神只接受印度教教徒”的膜拜,其实不是这样的(估计是因为女神不能被拍摄所以才想到的这个剧情)。
现在在尼泊尔每一个人每天都可以见到女神,她会在规定的时间在女神庙的窗旁出现一小会儿。
我当时见到的女神出现在窗旁的时候她嘴里还嚼着口香糖,让我特别惊讶+跳戏,因为我当时还以为女神都是特别不食人间烟火特别高冷的呢。
2.滑翔伞滑翔伞确实是在博卡拉玩的,因为博卡拉作为世界三大滑翔伞基地安全系数是最高的。
它三面环山、下面有湖,风景还不错。
所以在博卡拉经常可以遇见从全世界各地跑来玩滑翔伞的人,其中也包括了来自中国七十岁的大爷!
但是电影里面那个地方绝对不是博卡拉玩滑翔伞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目测三边都离高山太近,而且缓冲跑道太短。
井柏然和倪妮的装备摆放也有问题,伞应该对着山平放起来,电影里面明显是斜着的,这样是要朝着旁边的山飞?
而且最重要的是等风来的时候两人都应该做好准备姿势,而不是女的在前面回忆啊回忆,男的还在后面耍帅。。。
还有那个测试风来没来的旗子太“日本”了,我在博卡拉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旗子,对风向的把握一般都是由教练凭经验感觉的。
3.交通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就是倪妮坐在车顶朝着后面小孩圣母般的一笑绝对是美化了真实的尼泊尔的。
因为尼泊尔交通确实太烂,简单来说,从首都加德满都到博卡拉只有两百公里的路程,坐普通大巴却需要七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可以想象时速只有多少?
第一是因为车不行,第二是因为路真的差,像倪妮这样悠哉哉的坐在车顶还能感叹内心充实的场景只能在电影里面YY。
4.信仰电影里井柏然饰演的王灿有几句台词提到了尼泊尔的宗教信仰问题。
比如打死一只苍蝇说:“这在你们这不算杀生吗吧。。。
”“按你们佛教来说,我放几只王八管用吗?
”其实在尼泊尔,90%的人都还是信奉印度教的,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的影响力很小,但也不是没有。
电影里程天爽和那个刚分手的妹子聊天的场景就是在加德满都唯一一个藏传佛教的寺庙,江湖人称“猴庙”的地方拍摄的。
这里也是观赏加德满都全景的最佳地点。
这里呢有一个关于藏传佛教辨别的小知识,就是如果你在寺庙看到两只鹿围着一个经盘的,那着一定就是藏传佛教的寺庙了,因为传闻释迦穆尼在念经的时候,吸引了周围的鹿前来聆听,所以这也成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标志。
如果有机会去西藏的大昭寺、小昭寺的话,这个标志会非常常见、醒目。
其实这个电影有一个地方打动了我,也是唯一一个场景:王灿不尊重尼泊尔的民族信仰,在和导游拉辛发生冲突后,拉辛质问了在场中国人一句:“你们真的什么都不信吗?
”其实拉辛这个人物好好写的话还是很有发挥的余地的,可惜编剧导演都只在乎小清新之旅去了,遗憾。
大概能想到的就是这几点了,电影就是电影,这些和现实不符的场景我们可以忽略不计,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到过尼泊尔或者想去尼泊尔的,但也正是作为一部电影,剧情内容的混乱和人物角色的支离破碎让人越看越无语。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就算不要钱下载在电脑上看也会快进的片子,既然我去电影院贡献票房了,有的槽还真是不吐不快。
我在学车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总喜欢在弯道提前转方向盘,以为这样就不会压线,后来一个老教练告诉我,不是一味地提前就是好事,要看准位置找到最佳的时机,要“等方向”。
我一直倒是不理解,不过这个理论还是牢牢地被我记在了脑海里。
现在想想,如果这个理论再扩展一下,追加个几百万投资,找个合适的编剧和导演,做出来的大概就是这部《等风来》。
《等风来》的景色很美,所有尼泊尔的风景都好像人工地加了层美图秀秀的复古滤镜,每个定格的瞬间都好像能成为一幅不错的摄影作品。
这样的地方最适合放逐个心灵净化个灵魂什么的,所以在这部电影中鲍鲸鲸一股脑地把梦想、信仰神马的都倾倒在观众面前任尔挑选,看似随意,其实还真挺随意的。
鲍鲸鲸笔下的女主角性格好像都差不多,说不好听了是拧巴,说得通俗点就是外强中干。
她们好像很坚强,失恋了嘴硬、拼累了挺着,其实内心比谁都虚,敞开了说个三天三夜的苦情史都不带重样的。
《等风来》的程羽蒙比《失恋33天》的黄小仙更惨,因为后者儿女情长,前者还得为自己的生计发愁,即使到了尼泊尔这么美的地方还是光顾着回忆自己有多苦,大晚上的悲从中来,哭死在别人的门口。
套用一句最近流行的话,程羽蒙就是读书太少想的太多。
就这部电影我给三颗星,其中一颗其实是给男主角王灿的。
井柏然演的不错,说话不但带出了口音还带出了点富二代的玩世不恭。
更有一点倒是不错,就是他一直知道自己是干嘛的,“战死沙场”的这个梦想虽然荒谬,他也还怀揣在心里。
梦想不就是这样吗?
好像一种技能,习得了就不会失去。
你在拥有的时候就应该做好永远都不会实现的准备然后持续努力。
程羽蒙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电影对她梦想的表述一直含糊不清,也许她就是这样,一直随波逐流。
她并不认可现有的生存状态,又不能捍卫最真的自我,最终只能在大城市的浮华中迷失自己。
试想一下,选这样的角色担当女主角,电影又怎么可能讲清楚什么叫梦想、什么叫成长?
被人诟病支离破碎也在情理之中。
我觉得某种程度上,程羽蒙就是鲍鲸鲸的代言人,这也是为什么我并不太喜欢这个编剧的原因。
我曾看过鲍鲸鲸的访谈,感觉她一直不在状态,也许她就是个宅女型的人,一夜成名反而忘了自己到底为什么出发。
《失恋33天》之后她炮制了一部名叫《浮沉》的商战电视剧,天晓得她个涉世未深的女孩为什么乱接剧本,所以把一部商战片写的特别小气。
《等风来》倒是回归了原本的小情调文青格局,却因为试图说的东西太多而有些用力过猛,不如踏踏实实讲个故事更好。
现在有人把《等风来》和《泰囧》做比较,说后者带动了清迈游前者绝对带不动尼泊尔游,我倒觉得不一定。
因为《泰囧》是人的电影,徐铮整个的心态变化逻辑还是有迹可循的,《等风来》倒真真是风景比人好看,到了我也不知道程羽蒙灵魂怎么就升华了。
影片的最后程羽蒙好像得到了救赎,其实不过是短暂的和土豪做了朋友,人家给了她一个美丽的幻想罢了。
电影在尼泊尔的风铃声和美景中结束了,那后面呢?
当她站在地铁里和人挤来挤去时,当她加班加到吃不上饭胃痛时,她还能不能想起自己曾经站在山顶的平静,安心地等风来?
还是刘孜饰演的上司一语惊醒梦中人,别以为自己去了趟什么地方灵魂就升华了,谁还不是亦步亦趋的活着?
《等风来》是程羽蒙借土豪得到的一剂昂贵的麻醉药,有效期多少犹未可知,更遗憾的是,我们多数人连支付它的能力都没有。
这是我平生看过的最。
难看的一部电影,没有之一。
我自认为理解力很强,但是还是理解不了这群为了装逼而装逼的主角们以及配角们。
而这部电影的主题,无非就是带着观众们进去尼泊尔游览一圈而已,纯粹是一部没有任何主题的旅游宣传片,宣传了尼泊尔有多破以及多烂,导致我这辈子对尼泊尔再也没有任何兴趣。
男主一个油腔滑调的富二代,打扮成混混儿的样子。
女主为了装逼而活,夜半时分还会精神分裂,敲打邻居大门痛哭流涕。
一度你会恍惚自己看的是一部恐怖片。
精神分裂的还有女主的上司,把毕生所学的为数不多得英语单词都要用在字里行间,吃着羊肉串泡夜店?
还操着一股老版郭采洁的范儿。
整部电影跟风没有一丁点儿关系,但是结尾刮来的一阵邪风,成功点题为等风来。
总之,看完这部电影,我终于发现小时代,四大名捕,私人定制真是太好看了,太精彩了,太刺激了。
原本想给一个“很差”的评分,但是毕竟是去国外拍的。
给尼泊尔一个印象分儿吧。。。。
开头的高档酒店里,教训主厨的那一段,就让我觉得:这女人怎么那么作。
那一段看起来高深专业,实则卖弄的对白,在让主厨颜面扫地的同时,也用刻意的炫技,表现着女主个人涵养的缺失。
当配车显示为别克,当司机开始跟女主要钱,女主华丽包装的外表,如同被一把锋利的小刀唰的一声隔开,露出打肿脸充胖子的寒酸本质。
看到这里,我心里就闪出了最近很出名的话“no zuo no die”,我知道这部戏,一定是讲这个女主,怎么die的。
果不其然,当杂志社主编妙语如珠、毒舌直至,说的作为观众的我都有身历其境的羞愧感的时候,我知道女主将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女主去了尼泊尔,又开始作了,详情看电影,反正连装带作的让井柏然演的王灿都看不下去,要去教育教育她。
当然,王灿也不是啥好鸟,是那种不装但也作的公子哥。
电影里,王灿其实就是那个自己还浑浑噩噩偏偏还要当鸡汤的角色,看的我都替小井觉得责任重大。
女主最终在尼泊尔遭遇一些她因为装而很排斥的事情,又因为喝了孝敬莫名而来的鸡汤,而幡然醒来,于是故事给了一个明亮的结尾。
但真的不是:zuo出来的一出自以为是的戏吗?
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女主编在电话里用各种看似到位实则踩人自尊到地底下的言辞教育着女主,然后款款的从高档酒店走出,从外卖小哥手里接过一盒羊肉串,站在路边,边吃边继续调侃、教育着女主。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
在讲这部电影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励志故事:月薪3000小公务员三年在福州买200万房子。
三年前,刚毕业的小柯,只有不知名大学的学历,求职时处处碰壁,最后只能考到福州某机关单位做公务员。
过了半年,小柯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突然觉醒,决定订出一个三年买房计划,步步规划彻底执行!
“刚开始真的很痛苦,什么交际应酬与娱乐消费都不能做了。
”小柯回忆道。
但是回想起自己过去的人生,其实也这样浑浑噩噩,突然有一股声音在自己体内觉醒,“我开始利用下班时间去上财务规划课程,增加自己的实力。
”利用网络上大大小小免费的资源,小柯发现自己过去学生生涯实在浪费了很多时间。
“刚开始会觉得很懊悔自己过去到底在干嘛,所以现在有机会反而更努力,加强冲刺。
”就这样,小柯利用通过大大小小的机会,不断锻炼提高自己。
“除了自身成长还不够,我还去参加了厦大MBA的学习,认识许多业界杰出人士。
”透过这样的交流,小柯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脉。
最后,靠着这三年来累积的3万,再加上父母给的197万,小柯买下人生第一套房子,而且是在福州的五区之内的房子。
用这个“励志”故事的逻辑来重新整理电影《等风来》的剧情,你会发现情节何其相似:几年前,新闻专业毕业的程天爽(程羽蒙)带着“扫雪工”的高尚节操,好不容易在上海谋到了一份策划的工作,看完八个版本的《山海经》才完成的二十多页策划却因为老板女儿的一句“老土”,被“穿越”替代。
因为一句“回去就输了”的信心,以及“三年买房接父母过来住”的梦想,小程夹着尾巴在上海职场混着。
一开始的品鉴美食这一幕让观众以为她是个硬角色,可是一出门就立刻露出了真面目。
我们当然可以自行脑补小程在上海的各种奋斗情景,承接到下面的剧情,小程在美食杂志社兢兢业业了几年,为一个意大利的采访做足了准备,却因为主编一句“采访取消了”,去不成意大利,改去尼泊尔了。
小程满腹不甘,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了任务,在尼泊尔等到了助她展翅的风:王灿,准备迎接事业的春天。
“事业的春天”当然只是我们这些无聊观众的“恶意臆测”,正如“年轻人奋斗数年买大房”的帖子其实早就在网上流传,用心灵鸡汤的话来讲,就是“有梦想就有希望”。
再用到《等风来》这部电影里,那就是“有翅膀就能等到风起时”。
可是看过电影的人大概都看到了,电影里的程羽蒙等的哪里是风,等的还不就是个二逼富二代。
会不会和王灿发生点什么,当然也是我们的无聊脑补。
编剧嘛,真按我们想的去写了,那就太俗了。
所谓人艰不拆,留点悬念给观众自己去念想,这才是他们的高明之处。
编剧的逻辑里,这样的发展是再自然不过的,可是人家没说,我们自己想的,她就可以推得干净,说我们是用“最坏的恶意”来度“君子之腹”。
只是《等风来》的故事自身就不缺类似的“恶意”诱导,比如策划工作是被老板女儿替代的,比如主编始终备着个“广告部小林”,比如富二代王灿这个二货,甚至“李热血”这个角色。
这些对比的设置目的是什么你想过吗?
你说我把人想得太坏了,好,那我们用客观的态度来点评一下“程羽蒙”这个角色好了。
其一,天真。
“扫雪工”的故事固然感人,但是靠一个故事来生活,生活不给你一巴掌还给谁一巴掌?
其二,工作能力不足。
八个版本《山海经》的剧情固然说明她很尽心很努力,但也说明了其能力不足,才要看那么多东西。
在不知那个策划具体内容的情况下,不说用《山海经》的创意去做策划是否合适,同样也不能说明“穿越”的创意就不好吧?
这里只不过都被“老板女儿”这个设定给转移了方向。
再者,意大利的那个采访里,小程也做足了各种准备,但是连松露是长树上还是地里的都没弄清楚,你能说她真的完全做好了准备?
其三,玻璃心。
策划被否定心里不甘,采访被取消心里不甘,对“广告部小林”心里不甘,“回去就输了”心里不甘。
这么容易自我怜惜的一个人,经不起打击还怪别人没给你安全感,这样真的可以?
第四,不切实际。
一件事,“三年在上海买房接父母过来住”。
第五,装。
换名字,装;品美食,装;假装去过意大利,装;怕黑,装;用“愿望”替代“梦想”,装。
虽然你或许还是会说我用挑剔的眼光去对她,可是真正在上海那样的大都市里,她的那一套你确定行得通?
某种程度上来讲,《等风来》和《中国合伙人》有着相似的内在逻辑,表面看上去都是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故事,其实内核里带着各种危险的“恶意”诱导。
你会说人家小程多孝顺,想带父母来上海住多好,可是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的饭,你好歹看清自己吧?
你会说小程工作多尽心,各种做好准备,可是不说是否真的做足准备,一方面去意大利更多的是一种虚荣,另外一方面,工作上的安排你不能正确对待,你怎么说自己是个合格的白领?
你会说主编太“女魔头”了,不信任她,可是主编说的有错吗?
将心比心,不备着个“广告部小林”,没有准备Plan B,风险的承担者都是她。
还有很多种解读《等风来》的角度,比如“尼泊尔旅行手册”,比如“都市白领生存物语”,比如“装逼文艺青年是怎样炼成的”。
在我看来,程天爽这一角色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都市丛林里的哪个夜晚、哪个角落没有人在哭?
假如你真有那么坚定的买房接父母来住的梦想,那就踏踏实实做起,不用那么虚荣,不用那么端着,不用那么小心翼翼,不用各种伪装,用你的真正行动去还生活一记耳光,你就不会没有安全感,你就能成为自己的风。
艾晨2014/1/2
《等风来》的女主角是个“上漂”(更典型的应该是“北漂”,设置成“上漂”可能是为了对应女主的时尚编辑身份,这个职位似乎天生的跟上海有着最紧密的关系,可参阅《小时代》),本来就活得憋屈、压抑,又被发配到鸟不拉屎的尼泊尔去颠沛流离,可以说陷入了一段生活的最低谷,而这段旅程却阴差阳错让她遭遇了从天而降的“男天使”,并在最后建立起一段亲密的感情——有趣的是,两位俊男靓女的情感归宿在最后并没有直接的表现,好像也呈现出了与《失恋33天》一样的似是而非。
看来,《等风来》跟《失恋33天》一样,都是写给小女孩的疗伤系暖文,对她们来说,走出低谷是最重要的,至于最后跟谁在一起,那是阿姨们考虑的问题。
《等风来》的全部叙事线索建立在女主角的心理感受之上,尘土飞扬的颠簸路途跟形而上的精神旅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印象很深的情节,是王灿对尼泊尔印度教“圣处女神”不敬引发的冲突,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种信仰就是无稽的迷信,但尼泊尔的导游在痛苦的质问了一句“你们什么都不信么”之后,重重的在女神庙宇前叩首,直到额头出血。
是的,我们早就什么都不信了,在“发烧的城邦”里,狂热的头脑再也无法清醒的思考,所以,我们需要清醒一下,找个没人的地方,等风来。
风会带走一切短暂的轻松。
想和你去吹吹风。
嗯哼。
挺喜欢这种揭露现实小清新的题材。
正在阅读小说中。
这里单说看过电影后,感到的槽点。
1.在尼泊尔,程天爽自己住宾馆,突然停电了。
她就冲出房间,四周湿气重重,蛤蟆跳来跳去,她十分害怕。
看到一家亮着灯的屋子,就不停敲门,非要别人跟她说话。
原来是因为她怕黑。
——>疑惑在于,一般人停电了就睡觉,谁没事还外面跑啊。
冲出房间的理由不充分。
——>这样呢:从第三人称换到第一人称,展现天爽怕黑的真实感。
突然停电了,天爽缩在床上,紧闭双眼。
显得特别害怕。
用被子捂上头,好像听到了脚步声,害怕得无法入睡。
掀开被子,看到空荡荡的房间里,好像有黑影向她走来。
(此处可用闪过黑影,加上在上海的孤独的回忆等等),天爽边叫着边冲出了屋子。
2.用李热血的眼睛作为飞机的转场。
可以理解为了降低拍摄难度,或者预算不够,用她的眼睛作为转场。
可个人认为效果不是很好。
首先在大屏幕上,眼睛的特写显得太大了,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或者暗示。
近看画质也降低了,有些虚。
不得不提本片中好几个特写镜头,我都觉得用的很突兀。
视觉感受不好。
首先看的不舒服,也没觉得导演有什么特别要表达的东西。
3.男主角带领中国游客冲出抗议暴动现场。
这个设置太刻意了。
万一被打死了呢?
男主角的“梦想”是战死沙场。
可其他人可想好好活着啊。
跟着冲不怕被打吗?
缺乏合理性。
而且冲出暴动现场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这里唯一对时间有要求的是程天爽要交稿子。
可她对交稿子好像也没什么积极性。
4.天爽的稿子。
首先作为一个杂志记者或者编辑。
经常出差的特性肯定要形成应对的方法。
例如出差带着充电宝,以防意外没法充电的情况;在宾馆的时候能把稿子写完写完。
或者携带本子先写,等到有电的地方,立刻打字为电子版等等。
连这些基本素质都没有,都没有足够努力。
真的没觉得天爽有什么可觉得自己被上司欺负的。
就因为她的不专业和不职业,上司才会一直找个PLAN B,给她压力来促使她进步。
她却不知上司的苦心啊。
5.关于城市森林,商业化,2000块钱和20000块钱的生活。
这部分展现的很真实,有梦想的小白领们的郁闷和孤独在此得到了展现和共鸣。
但没办法,这就是现状不是。
赚多少钱跟你能过什么生活还真的是看自己的。
有的人很有能力,即使只有2000块钱,一样能努力创造出20000块的生活。
应该是苦中作乐,仿佛蚯蚓在泥潭中不停挣扎和翻滚。
唯一能感动和改变的不是泥潭,是自己的心态吧。
6.等风来的主题:未免只展现了淡然的一面,最重要的做好准备没有怎么表达。
也听过一个等浪的故事。
说冲浪的人都知道,一天就几个浪。
但是得随时做好准备,这样浪来了才能赶上。
跟滑翔伞的道理一样。
我觉得吧,重要的不是等待本身。
是等待的时候,得做好准备。
等风来告诉我们一种心态。
该来的就回来,要用心体会。
别着急,慢慢来。
就如同豆瓣MEIYA写的那本很好的书《慢慢来,一切都来的及》一样。
都市生活的动物们,会很容易变得浮躁。
等风来是应对浮躁的很好的心态。
可光有等风来的心态,并不能帮助你实现梦想。
您什么都不做,成天等风来,风来了。
您伞没背着,照样摔死不是。
虽然片中有准备伞的镜头,但本片的重点只是等风来。
我觉得不太同意。
重点是“不抱怨的做准备,同时淡然等待”。
在片中没有太表现出来。
7.关于信仰。
女神庙那段我还挺喜欢的。
把国人无信仰和不尊敬的种种表现了出来。
面对陌生的国度和当地的崇拜,作为人类,面对未知,应该首先怀有谦卑敬重之心。
8.尼泊尔大师那段的作用没太体现出来。
作为个人理解,大师那段有些像《非诚勿扰1》中葛优对教堂神父滔滔不绝的忏悔。
有些喜剧的成分。
在但《等风来》中,男主人公的愤然,对义气的追逐,貌似看透人生的稚气显露很多。
大师最后只说了一句:“感到自己愚蠢,是因为心被暂时蒙上了灰尘。
”男主人公也肯定没听懂,观众也没太明白大师懂没懂男主人公的愤然和困惑。
反正我只感受到了,大师被他弄无奈了,说了句貌似是真理的话,把它们打发走了而已。
不太理解这一长段表达的意义。
我自认为脑子还算好用,理解能力在同年龄中属于一般略上一点。
但还是没太明白您拍这么多镜头,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想表达什么。
虽然有人说影像的传达是有限的,想知道更多看小说去。
这我当然赞同。
但还是觉得这么长篇幅的影像有点没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9.滑翔的高潮。
风来了,逆风起飞。
这算是影片的高潮了。
可作为观众的我却一点都激动不起来。
电影中是这样表现的:尼泊尔的移动田园风景+滑翔伞的远景+孩子的笑脸之类的。
您是拍纪录片么?
还是旅游纪念片?
真心没觉得这样拍,没能表达出天爽在空中,终于冲破自知为怪物“羽蒙”的束缚,而飞上天的畅快感。
虽然有可能是预算或者拍摄难度原因。
但也这样拍有些糊弄观众吧。
在看《等风来》时,先是被预告片吸引,然后还是花钱去电影院看了。
观众这么做是为什么呢?
就好像是去餐厅吃饭,已经知道菜单了,可还是想尝尝大厨做的味道。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相信大厨,会料理出乎意料的美好不是。
本片的高潮真心没让我们高潮起来。
10.结尾:风来了,牛铃响。
小清新情结我们都有,但结尾这样有些草率了吧。
天爽应该是很多的变化吧?
例如在对待工作上,不会那么急功近利;对待老板上,不会要求那么多等等。
当然导演没有给出这样的变化。
其实也好。
留白总是美。
可最后一个牛铃响,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结尾。
除了有短暂的舒解后,没剩下些什么思考。
难道人生遇到痛苦,郁闷,想想牛羊田园生活就能好了?
缓解压力和心情的作用终究是短暂的。
人生的改变是要靠实干和努力的。
光调整心态反而有些消极。
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11.对于片中旅游团的驴友们挖掘表达得不够。
看见人和景物就拍的“摄影几人组”,大妈姐妹花,富二代王灿,矫情装x女程天爽,天真迷惑李热血,还有导游。
多么有意思的组合啊。
可是,对于其他人物都没怎么展现,有些可惜了。
先吐糟到此,优点当然有,以下:1.刘孜演的女主编很赞。
这个赞字包含了很多。
从整个化妆造型,行走仪态,台词表达。
包括场面调度很讲究。
例如:边打电话的刘孜从高级会所出来,开始吃羊肉串。
一边还在讲:“出世入世很难。
”特别有意思。
观众不禁会想,这位女主编也必定曾经是个文青,光有理想主义。
之后经过历练打磨,出世入世想个明白。
她自己选择了现在的这种方式。
2.喜欢本片的摄影。
尤其是尼泊尔的寺庙,森林中的牛,夜晚的大象,秋千上玩耍的儿童等等。
拍的真是美啊。
3.不管我们怎么吐槽,还是喜欢故事,有所感同身受。
有爱才会用心吐槽。
《等风来》的故事我们都很喜欢。
我愿拜读小说好好体味。
个人观点,愿者交流,不喜勿喷。
程羽蒙,我提醒你啊,我安排你去尼泊尔,这就是一个工作,你别给我犯那种俗炮小白领常犯的烂毛病。
尼泊尔我不用去我也知道,条件是特差吧?
人民生活特贫困是吧?
但奇了怪了他们生活的还特幸福,眼神特清透,笑容特淳朴,顿时衬的你心怀邪念了是不是?
你开始怀疑自己干的这些事儿特别没意义了是吧?
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存在感了是吧?
哼,出一次国,去一次什么越南老挝柬埔寨,回来以后就不好好说人话,动不动就抱怨北京空气差物价高,人心复杂眼神肮脏。
出去前偷鸡摸狗的事儿没少干,回来以后开始天天吃斋念经,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这种人我见多了,真不多你一个!
别觉得去趟尼泊尔你就能琢磨出来什么,出世入世这事儿,你以为那么简单哪?
出去演演游客,在村儿里体验一下生活,拜个佛留个影儿,就顿悟了?
那我是不是扎在雍和宫里磕半年头,还能成活佛呢?
要真瞧不起现在的生活,就留那儿别回来。
要是还得回来过日子,趁早别给自己上这种套。
还没高调的资格呢就嚷嚷着低调,还没活明白呢就开始要去伪存真,这是一种最损己不利人的装逼,自己活的假,别人看着累,听明白了么?
电影里刘孜扮演的女主编这样对程天爽说。
平心而论,生活里我们见多了这样的文艺青年。
以为去了次西藏,听了点冷门迷幻摇滚音乐,看了点金刚经,吃了点素向了点善信了点佛也好主也罢,总之别他妈的是无神论。
就真的特高雅特清醒特与众不同。
女主角程天爽,明明讨厌死尼泊尔那个烂地方了,也完全不相信什么心灵的修行,可是当她真的来到尼泊尔,尽管心里把这个地方骂了一万遍,什么烂地方破地方,这是人呆的么,我要去的是托斯卡纳不是什么博卡那,还是在SNS里po上了很多特清新特文艺的图片,附上心灵的修行,灵魂的洗涤这样的话,然后等着各种路人的赞美和艳羡。
好像在灵魂上真的高人一等了似得。
不止是文艺青年,其实我们自己不也是这个德行么。
明明活得比狗都累,处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却时时刻刻把自己的生活粉饰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拿着2千快的工资却想方设法的把生活美化得好像我们月入2万一样。
电影里程天爽明明没有车但是为了不在那群白富美面前丢人,于是花了300元租了一小时,然后再搭地铁回去。
生活里的我们呢,明明上一秒钟还在为刚刚买的一个包包肉痛得想哭,下一秒却对着镜头笑得明媚如花,还要微博上写着:这季的xx不心水,(xx一定不能是LV GUCCI PRADA这样的妇孺皆知的牌子。
一定得是小众而又高端的。
)只好退而求其次的入手这个。
程天爽明明没有去过托斯卡纳,却在单纯而又崇拜她的女大学生面前吹嘘自己常常去意大利摘松露,就好像生活中的我们,明明因为一次偶然机会认识了个XX 总,XX部长,就得瑟得好像自己和人家是莫逆之交一样,在一些不懂行的人面前说自己和那些个部长吃个饭喝个酒简直就不是事儿,so easy。
却忘了人家也许根本就记不得你名字,又或者人家认识你不是因为你是你,而是因为你的领导你的公司,离开这些,你就什么都不是。
前者炫的是灵魂,后者炫的是物质。
可是谁他妈不知道你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真以为SNS上的那个你就是你了么?
虽然买了一个包包,吃了一顿高档料理,可是为此付出的可能是连吃N天的十元快餐和几个月没日没夜的加班,但是为了能在SNS上展现出自己活得有潇洒又奢侈,为了能够多赢得些赞和羡慕的评论,一切都是值得的。
人活着就是那么的作,明明才刚刚满足了生理需求,就开始叫嚣着要实现个人价值,马斯洛需求理论估计是白学了,明明就是个活在社会底层的屌丝,却总觉得自己得过上出门豪车进门佣人的白富美的生活。
之所以现在我们还在为生活而奔波那是因为像王灿一样的那种人阻碍了我们,说到底,王灿那样的人还得叫我们媽呢,他们的钱还不是我们捐的么?
又或者像王灿一样的那种人不懂得赏识我们,电影里程天爽勤勤恳恳准备了几十天的关于山海经的策划,因为老总女儿的一个喜欢穿越题材就否定了,然后女主就觉得生活欺骗了她,自己的才能被看低了,那些像王灿一样的那种人就是这个社会最大的毒瘤。
刘孜的一句台词说得特好:跟我要公平?
出门左转,去人民法院里找去吧。
整部电影和豆瓣里说的一样就是又矫情又作,倪妮演技比白百合还烂,台词从她嘴里说出来完全没办法让人产生共鸣,井柏然的演技浮夸而又喜感,剧情零零碎碎根本没有很好的衔接,公路抗议画蛇添足的多此一举,而且尼泊尔旅游局看了也不会太开心。
但是我还是会给出五颗星的评价,不为什么,就为了鲍鲸鲸装逼而又真实的台词和井柏然这个代表2007年高二全班女生疯狂看选秀的青葱回忆。
电影里最突兀的地方是女主角因为怕黑而疯狂的哭泣。
矫情而又真实。
在异乡奋斗打拼的你,有没有在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大楼觉得这个城市那么美好总有一天我也会住进去,却在高达五万,六万,七万房价的现实面前退怯的那种既充满希望又被绝望包围的感觉。
女主角在中秋的时候一边看着橱窗里的合家团圆一边听着爸妈的电话于是嚎啕大哭,豆瓣上一票人说女主角就是作,是的,没有人逼你来这个城市打拼,没有人逼你要在这里成家立业,你爸爸妈妈都在劝你回家,回家至少有一口热饭,至少买得起房子,至少不用受人歧视。
可是,可是你就是愿意,就是愿意在这样的地方努力而又艰难的活下去。
你就是没有办法不去矫情的发牢骚,觉得时不我与。
但是在下一个天亮的时候,你又像小强一样顽强的活过来了,一边拎着包子,一边搭上人群拥挤的地铁,干着没有意义又没有前途的工作,拿着廉价的工资,希冀有一天在这个城市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程天爽在黑暗中哭着说,她说: 上海这个城市每天都灯火通明的,我以为站在这片光明里我就不害怕黑暗了,我就以为自己真的无所畏惧了,但是一旦离开这片光,我才发现还是怕,还是怕黑暗。
(台词和电影有出入,凭记忆写的) 仿佛看到另一个自己在哭说这样矫情而又做作的话。
我们每天面对的城市,有最高档的购物中心和最奢侈的餐厅,也有高耸入云流光溢彩的摩天大楼,我们每天从那里经过,混入熙熙攘攘的打扮得像个小白领的人群之中,以为心里有梦想就无所不能,一旦离开那片让人沉迷的五光十色,进入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黑暗之中,看着孤零零的房间,才知道这个城市的美好其实和你没有关系,请你不要自作多情。
这个城市到处都是希望和机会,它仿佛一个巨大的光源,强烈刺目到你忘乎所以,以为这片光也许可以温暖你,以为你也是这片光里的,夜晚回到属于你的位置才发现只有那片黑暗才是实实在在的属于你。
绝望而又害怕。
于是生为那种人的王灿说,你活得那么拧巴,那么努力,不就是为了成为我们这种人么?
你还在准备飞呢,我们就已经在泥里了,你飞了以后愿意和我们一起泡在泥里吗?
这个世界不就是这样的吗。
我们人人都在骂贪官,公务员报名却一年比一年热;我们人人都仇富,却恨不得一夜暴富;我们人人都看不起黑木耳,却总有各种事实告诉你这个社会笑贫不笑娼。
韩寒说得好,我们看不起,仅仅是因为那个位置上的不是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到达了那个地位,我们会比王灿那种人更嚣张。
这样看来,程天爽真的是作的不行,嘴里一边骂着却一边努力往这样的生活去努力。
可是,还挣扎在温饱水平线上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吗?
我们看不起仅仅是因为它不属于我们。
所以王灿说:送你一句人生格言,别瞎折腾,没什么用。
是的,别瞎折腾了,没什么用。
送给此刻的我。
不管你是听莫扎特还是凤凰传奇还是迷幻摇滚,不管你看的是总裁,你好坏还是金刚经,不管你是小有才气还是平凡无奇,不管你是在家乡平平淡淡生活还是在城市里轰轰烈烈奋斗,只要你心里还渴望飞,只要你还向往高高在上的那个位置却和我一样在这个社会的底层呐喊。
那么你和我,和他就是一样的。
一样即使有多着急或是多害怕,都不能飞,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风来。
2012 年的初夏,我在编剧鲍鲸鲸(习惯叫她花姐)的小组里,一路追着看完了《等风来》的原著小说《游记,或是指南》。
结尾程羽蒙静静地站在山上的时候,我挺感动的。
电影上映之后,因为忙,头几天就没去看。
结果准备看的时候,被评分里的吐槽吓了一跳,大家说:矫情、虚伪、做作……什么词都用上了。
我想:大不了就不评分了,电影还是要去看的,花姐的编剧啊。
还好,没那么差。
井柏然的角色很讨喜,王灿的真诚、傻逼、混不吝、大大咧咧都演出来了,而且,全片的笑点和包袱几乎都在他一个人身上,一个不差全抖搂出来了,还抖的挺好,我挺欣慰。
刘孜演得更好,犀利的女主编,反而成了这个片子里最好看的女主角。
花姐写的台词她说的特别自然,句句戳心,简直有让人起立鼓掌的冲动。
(花姐,写她教育倪妮那场戏的时候,你一定是代入你最爱的古美门了对不对!!!
)但是,倪妮演的挺差的,按自由极光的话说——差的几乎要毁了这个片子。
说实话,我给这电影扣的两星,几乎都要算在她的头上。
怎么会有一个科班出身的女演员,演了好几部电影之后,还能把台词念得那么用力,翻白眼的时候眼睫毛都要飞出去?
深夜拍门哭泣的时候,让人想把手里的可乐砸在屏幕上呢?
呢?
如果这部电影换一个女主角,想必也不会这么不招人待见。
但《等风来》这三个字,我真是挺喜欢的。
我想说我们都一样,都装逼过,或者装着。
这个谁也别否认。
大家都年轻过,谁没有强撑着把工资往高里说的时候?
活到二十啷当岁了,心里有些感慨。
工作到了这个年纪,刚毕业的小朋友在下面虎视眈眈,活儿一个比一个急,领导一个比一个狠,应付不来,想哭,怎么办?
生活到了这个年纪,想回家吃碗自己做的面都很奢侈,每天只有躺在床上睡前的那十分钟才能想想找男朋友的事儿,病了只能叫外卖,怎么办?
不怎么办。
谁也别逃避,谁也别以为去趟尼泊尔托斯卡纳马尔代夫,回来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不可能。
别瞎折腾,没什么用。
我和你啊,都只能在这艰难的世间,一步一步的照顾好自己那颗柔软的心脏,让自己越来越好,越来也不容易被人伤害,然后,等风来。
只能这样。
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有时候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等风来。
然后,飞与不飞,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想在年末看个轻松愉快的电影,就冲着《失恋33天》导演和编剧的组合去看了《等风来》。
豆瓣上的标注说是喜剧和爱情片,可我一没看到笑点,二没看到爱情,倒是有很多乱哄哄的街拍和一些断片的风景,还有很多为了衬托女主人公程羽蒙内心而设置的不痛不痒的情节。
这个程羽蒙在片头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给明明会中文的外国主厨挑刺,看着那段对白她讲英文外国主厨以中文答,然后她讲中文外国主厨再以英文答,怎么就感觉那么变扭呢。
后来王灿说她做人做事拧巴,我一下子觉得就是这样。
凡事目的单纯了,做出来就会顺畅自然。
如果真是美食家给食物做个评价,本来是件挺好的事,所谓棋逢对手,对方必然也会惜才。
可惜咱程羽蒙小姐的目的不在这里,从接下去和她一起吃饭的人的对话和那段租车又心疼钱包里的几张一百元,深刻的知道什么叫打肿脸充胖子。
本来人多的时候还挺得意的一张脸,待到孤单坐在租来的车里,已经写满了落寞,再一个人静静的回到箱子里的房间,这之后整本电影里,我就没看到属于年轻女孩子的欢乐笑脸。
程羽蒙是万千个从小城市到大上海来打拼的女孩子中普通的一个,但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女孩都像程羽蒙这么的不开心。
因为工作不顺心而不开心,因为做了努力被否决掉了而不开心,因为看到不顺眼的事和人而不开心,因为没有得到任何安慰而不开心。
可有什么好不开心的呢,谁的工作能一直顺风顺水了,要是遇见不好的老板你就多干点事多学点东西,等学到了就赶紧跳槽,还没见过哪个老板拉着拽着不让员工跳槽的呢;谁没有过一点努力了但是没效果的时候呢,不是有话说了吗,方向不对,再努力也白费,学会在挫折之后调适自己的心态才是硬道理,才是有良好情商的表现;谁能不遇到看不顺眼的事和人呢,爱看你就多看眼,不爱看你就当看电影,反正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刻就是了;谁能总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安慰你关怀你呢,哪个朋友没有自己的生活,要是不和爸妈住一起,总要学会自己独立面对各种节日,强颜欢笑,报喜不报忧这不是全部在外打拼的人必须的本领吗。
如果要享受这份独立和在大城市的虚荣,就要经得住这一切的一切;但其实程小姐你真以为回到家乡或者出生在土豪家庭,就能解决这所有的烦恼吗?
回到了家乡,你或许又会因为没能自由的选择工作而不得不去父母安排的不喜欢的工作而烦恼,你也可能因为受不了父母一再的催婚逼婚安排相亲而烦恼;你甚至可能因为每天被催着几点回家吃饭啊而烦恼。
而如果你出生在土豪家庭,也千万别以为一切都能如你所愿。
所以,亲爱的程小姐,你的痛苦不在于你的现状,而是你要的太多,关注的都是你没有的东西,忘了去看看自己有什么。
相对那些大姐,你有青春;相对王灿,你有可以自己拿主意的未来;相对李热血,你有一些经验;相对尼泊尔人,你有稳定。
怎么用好你现有的,一步步走到你理想的未来,才是你要想的。
不能找,要等。
意外知道当年任贤齐的歌前奏竟然是尼泊尔民歌。。。
这部没有爱情、生掰硬拽的治不愈系小妞电影有三个优点:第一,开场不久井柏然向大师滔滔不绝吐槽人生、昼夜不息的段落,学习了《非常勿扰》的葛优北海道教堂“忏悔”;第二,中国电影里很久没有见过游行示威了,哪怕是毛派横行的尼泊尔还是让人振奋。第三,看完电影我想去尼泊尔。恭喜,两星,40分。
贱人就是矫情 作死的人就让他孤独终生让他继续作着死吧。
心灵鸡汤版《你好,陌生人》。停电痛哭一段看得我手足无措,泪点泛滥的编剧,毁倪妮不倦,琼瑶奶奶都不写苦水道白好多年了。这种妄图为观众指点迷津的布道片,往往都因盲目乐观而沦得幼齿可笑。2013年的最后一部院线片,等风来,也不知国产电影的风何时能席卷我朝尸横遍野的烂片市场。
可以看,但是90的VIP票价不是很值得......
一星给倪妮,一星给井柏然,一星给阿姨们唱的那首歌,还有一星给尼泊尔小朋友,电影sb不解释,呵呵
生怕被人诟病说教,所以着急着标榜自己“不是心灵鸡汤”,但还是处处散发着鸡精味。倪妮做底料炖过头有点老,井柏然做调料提味不赖。在山顶等风的一刻,自己也多少有点释然了,风会来的。三星半。
台词有些不错啊。。看看尼泊尔的风景
比《失恋33天》好多了。井柏然你太可爱!
才知道点映的意思。看完之后还蛮喜欢井柏然的,灿爷让我花痴了一把,中间那段改歌词笑尿了。不过影片一开始就太TM作了,女主角就像一直在念书一样。有点明白是想表达人的心境的意思,不过这个故事也有点不清不楚,整个节奏慢不连贯,有好多镜头纯粹是宣传尼泊尔,没有一点意义。相比我还是喜欢失恋33天
挺喜欢的。现实。而且结尾没有谈到爱情,没有落进俗套。一切都自然地发生着。
國旗的出現簡直莫名其妙...
等,风来~只是这风吹的太矫情。最莫名其妙的一段就是停电程天爽哭嚎的那段,觉得多余充时间来了~
抱着烂俗伪文艺的预期买的票,却远出乎意料,劲道的台词入木三分。“出一次国,去一次越南老挝柬埔寨,回来就不好好说人话,成天抱怨国内空气差物价高人心复杂”
还行吧,没有评论的那么差,估计是我刚毕业,有些共鸣,主编演的挺好哈哈
有几句台词不错,给井柏然赞一个,没想到演技还不错。剧情略微生硬矫情了不够自然,但是还算不错,值得一看。
嘎嘎鱼专心致志玩儿了一场电影的3ds 太烂了
尼泊尔风景旅游片
程羽蒙說 羽蒙昰山海經里的一種短翅膀的怪物。它一直很希望自己能飛 但是嘗試了一次又一次 卻怎麼飛也飛不起來。我覺得這就是我。她說。王燦帶他去山頂做滑翔。為她戴好裝備之後就靜坐在一旁。她問他 怎麼還不開始? 他說 現在無論你多著急或者多害怕都沒有用。現在你唯一能做的 就是:等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