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多鹤

小姨多鹤,Auntie Duohe

主演:孙俪,姜武,闫学晶,萨日娜,杜源,冯雷,张佳宁,姚刚,白恩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9

《小姨多鹤》剧照

小姨多鹤 剧照 NO.1小姨多鹤 剧照 NO.2小姨多鹤 剧照 NO.3小姨多鹤 剧照 NO.4小姨多鹤 剧照 NO.5小姨多鹤 剧照 NO.6小姨多鹤 剧照 NO.13小姨多鹤 剧照 NO.14小姨多鹤 剧照 NO.15小姨多鹤 剧照 NO.16小姨多鹤 剧照 NO.17小姨多鹤 剧照 NO.18小姨多鹤 剧照 NO.19小姨多鹤 剧照 NO.20

《小姨多鹤》剧情介绍

小姨多鹤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5年,日本战败。延绵八年的战争令中日两国人民都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在中国东北,一个聚集着日本人的村落,当得知战败的消息后,村民集体自杀,美丽的日本女孩多鹤(孙俪 饰)是这场劫难的唯一幸存者。几经辗转,九死一生的多鹤来到平安镇张石匠(杜源 饰)的家中。张家在抗战期间倍受挫折,大儿子被日本并杀害,二儿媳朱小环(闫学晶 饰)更因迫害失去生育能力。多鹤的到来在张家引发巨大的风波和矛盾。随着与张家的了解不断加深,多鹤感念他们对自己的照顾,也深深同情小环的遭遇,于是情愿为张石匠的次子张俭(姜武 饰)生养子女,一个特别的家庭,就在那特别的年代组成了…… 本片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爆裂追击绿毛怪格林奇荣誉之客双重怀孕白色杀机2这里好无聊,快来接我乌里:外科手术式打击无丁之地第一季倾城天下探长薇拉第八季许穆夫人十亿曼陀罗我与塞尚暴雨救援情迷大堡礁德语课海柏利昂超能家族千金浪客擎苍理科生坠入情网故尝试证明第二季奥斯汀与艾丽第二季大南迁临时同居无限密室迪士尼动画·筑梦100年精武陈真神话任务:群鸦盛宴第一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阿喜

《小姨多鹤》长篇影评

 1 ) 审美疲劳和小说研究

对不起,给了低分,事实是,我看孙俪已经看得审美疲劳了。

而且,严歌苓本身的小说真的是要好很多。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人都是活生生的,刚看到闫学晶的泼辣还是十分满意的,但是看看孙俪,真的是审美疲劳了,不觉得美丽,也不觉得温婉,去找小石时候的表情,不知怎么的,我就觉得她应该去演严歌苓笔下的白蛇,尤其是被关起来对着附近工人哄骂调情的那段。

感觉有点失望。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引言旅美作家严歌苓以女作家高度的敏感和自身的现实体验,体味女性的生存状态,并用她深邃的小说文本揭开了笼罩在生活上的面纱,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女性千百年来沦为他者的悲剧命运,同时又挖掘出女性的魅力所在,展示出女性的本真。

对于近现代小说作品的研究往往是将作品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相联系,在讨论严歌苓作品是否反映现实这一点上的有关研究还是比较少。

还有些研究只是注重文本分析,针对作品本身的文学特点展开研究。

我认为严歌苓的作品在使用乡土气息浓厚的语言、人物形象的诙谐性及讽刺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从美学的角度开拓了新的空间。

因此,我觉得对于严歌苓小说当中的女性形象比较重要,我将针对女性自身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而文学当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思想都力图建立一种新的女性文化。

有破也要有立。

在对男权批判和男女性形象解构的基础上,目的是建立新的女性意识。

在这里,女性独立意识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是除旧迎新的关键。

对女性独立意识的探索是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方面,当然女性主义文学及其外围的文学当中的女性形象也不例外。

文学当中的女性形象要树立女性独立意识,往往都是从对小说内容、背景开始的。

因此,对于严歌苓小说当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我觉得要从女性意识和思想出发,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待女性形象。

本文将在前人历史主义研究的基础上,以历史主义的视角,结合作家作品内容和时代背景细化对严歌苓小说当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以严歌苓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于历史主义观点,对小说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作了具体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结合人物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力图揭示作品通过塑造典型女性人物形象表现殖民地经济贫困和封建精神压迫的现实主义特色,并寻找被曲折反映在作品中的作家女性特色意识。

二、女性形象归类严歌苓作为新一代女性文学作家,不仅仅其性别是女性,其笔下小说的关注中心也往往是女性,而在这些小说当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丰满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因为其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形象特色而深入人心,给小说的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笔者对于严歌苓小说的阅读和研究,发现严歌苓小说当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知识分子、底层妇女以及其他阶级的妇女,在本章节当中,将针对这三类形象进行归类叙述。

2.1知识分子严歌苓小说当中的女性形象,第一种类型就是知识分子,这一类的女性形象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在进行讨论的时候,严歌苓曾经表示过:“在黑暗的年代,知识分子经常被统一民族的成员指望挺身代表、陈述、见证那个民族的苦难” ,因此,在她的小说创作过程当中,知识分子的女性形象并不像一般的小说当中那样的光辉,也没有充满了女性的那种光鲜亮丽,相反的,却带有了那种浓重的黑色色彩,充满了悲剧的厚重感。

而这样的悲剧感觉并不是因为女性本身没有必要的知识,反而是因为女性知识分子或者是因为过于单纯,或者是因为环境的原因,最终导致了脱离了知识分子本该拥有的理性氛围,而堕入到悲剧的深渊当中。

严歌苓小说《雌性的草地》当中的女性形象实际上就是一群青春少女,虽然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但是对于高中知识的掌握使得她们成为“文革”年代的先锋分子,但是响应时代的号召最终所带来的却是悲剧,对于理想的坚持的或者是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也有彻底扼杀了自己的人性,成为了没有雌性特征的人。

女性自身的“性”话题是被知识分子女性所不了解或者是所不齿的,但是最终因为“性”而和最终的理想准则所相抵触。

女性自己独特的性别决定了严歌苓笔下的知识分子女性的悲剧。

这样的女性例子还有《一个女人的史诗》当中的田苏菲,她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类型,她对于“性”的承认体现在她对于爱的执著追求,正是因为这样对于爱的本能和直觉的坚持,让她虽然面临着一切的苦难,但是却有着坚持走向幸福的希望。

可以说,严歌苓笔下的知识分子女性难以脱离悲剧的命运,但是造成不同的是人物自身对于自身态度的认识。

2.2底层妇女严歌苓笔下的另外一种比较多的女性形象就是底层妇女,对于这一类女性的态度,严歌苓的态度和对待知识分子女性有所不同,虽然严歌苓笔下的底层妇女的形象受到了种种来自于社会、家庭等周边环境的困难环境所带来的磨难,但是和知识分子不同,底层妇女的韧性更加强,虽然一样迎接着充满了悲剧色彩的人生,但所采取的态度却不是绝对的逆来顺受,有部分女性形象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对于社会的常规进行了反抗,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原则进行了坚持。

这其中的例子比较明显的就是严歌苓小说《第九个寡妇》当中的王葡萄这个女性形象,她作为一个孤儿,被当做童养媳一样的长大,基本来说没有自主的权利,一切都是以夫家为先,但是随着成长,她本性中的那种倔强展现了出来——因为要执意救自己的丈夫,而成为了寡妇;为了自己家的温饱,而拒绝把自己家的锅充公;为了孩子,即使怀孕也要假装没有,坚持生下来等等这些行为,其实都是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大方向的,甚至违背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但是也正值这样的倔强使得她就会了自己只剩下一口气的公公,自己的还虽然让侏儒领养了,但是却成为了大学生,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这样的一名女性虽然为周边的环境与人们所不齿,但是她对得起那些自己想要拯救的人。

最终王葡萄虽然走向了自己孤独而充满了凄凉的人生,但是却不把这样的悲剧当做倍觉。

反观《白蛇》当中的两位女主角,虽然充满了对于对方的强烈爱恋,也付出了不断的努力,但是却最终屈服于社会和舆论,虽然嫁人和成为姐妹这样的结局对于一般的女性来说算得上是欢喜人生,但是实际上那种爱情灭亡和无望的人生才是最大的悲剧。

严歌苓笔下的底层妇女形象虽然更加看透了人生中的苦难,但是充满了苦难的人生却不会让她们自由。

2.3其他阶级妇女除了看似处于社会高层的知识分子的女性形象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形象之外,严歌苓的小说当中还有其他的女性人物形象,而因为严歌苓小说自身在形象塑造上的复杂性,因此这一类女性形象也不在少数。

同样的,这一类女性形象虽然在身份和地位上和前两种女性形象有所不同,但是就悲剧性意味上来说,还是一样充满了相似性的。

例如严歌苓小说《小姨多鹤》当中的多鹤形象来说,多鹤本身并不是中国人,而是中国人的仇敌——日本人,但是却受到了中国人的照顾,这样的一个异国女性,对于任何一个阶级来说都是异类,尽管她想要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去,但是最终还是会被认出来、被出卖,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这样的异国女性不仅仅是针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女性到外国生活而产生的悲剧在严歌苓小说当中也是存在的。

这一类的女性因为自身身份的不明确,因此有很多的都是旅居异国的女性形象。

对于这样的旅居来说,严歌苓是十分喜爱的题材,她曾经这样说国:“到了一块新国土,每天接触的东西都是新鲜的,都是刺激。

即便遥想当年,因为有了地理、时间、以及文化语言的距离,许多往事也显得新鲜奇异,植一一有了一种发人省思的意义。

侥幸我有这样远离故土的机会,像一个生命的移将自己连根拔起,再往一片新土上栽植,在新土扎根之前,这个生命的全部根须是裸露的,像是裸露着的全部神经,因此我自然是惊人地敏感。

伤痛也好,慰藉也好,都在这种敏感中夸张了,都在夸张中形成强烈的形象和故事。

于是便出来一个又一个小说” 无论是《栗色头发》当中的生活窘困却又有着盲目的崇高感的魅力东方女子,还是《大陆妹》当中寄人篱下而习惯被嘲讽,努力学习却最终因为唐诗落泪的大陆妹,这些形形色色的形象,都是代表了那些身份背景无法去得任何一个阶级认同的女性的悲剧人生。

这样的女性形象同时也体现出来的是西方话语霸权之下的东方女性,地位的再次下落。

三、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按照自身的阶级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但是对于这三种类型的女性来看,总的来说,他们的命运都是具有悲剧色彩的,但是他们之间的性格和思想却有所不同,本章节当中针对这两点来进行分析。

3.1性格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在性格上都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有着一定的韧性,虽然这样的韧性有的反映在了不同的层面上,有的女性对于社会有自己的反抗,而有的女性则是逆来顺受,但是总归来说女性自身的韧性保证了女性即使在自己的悲惨人生当中,也能够比较坚强的活下去,这样才是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而另外一个性格上的相同点就是他们自身的“母性”特征的表达,虽然当中的女性没有经历过“性”的经历,但是关于自身的女性与“母性”特征,却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对于男性和孩童的形象上,女性所展现出来的是无比的耐性,和包容能力,是对于他们的爱护,即便是放弃了自身作为女性的特征,但是这样的“母性”基本性格当中的温顺与善良是难以磨灭的。

3.2思想分析完了严歌苓小说当中的女性形象的两大性格特质,可以看出其性格当中的温顺与善良是与其思想有着十分深厚的关系的:3.2.1男权文化对于女性思想产生着最大影响,并且在女性的思想当中被反馈出来的最大的中国文化的特征就是男权文化,实际上这样的男权文化是充斥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即使是身处异国,也无法摆脱男权文化的思想阴影。

由于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宗法制度之中,因此女性对于主管社会的男性是充满崇拜的。

而且在女性教育上,往往是灌输一些男性的伟大,与女性的单薄,从思想上使得女性对于男性产生崇拜,对自身产生轻视。

她们盲目地把自己的生存依赖于男性,这揭示了女性对男权文化的投降。

这不仅是因为男性自己把自己放在了很高的地位上,而且其中还有女性自身的推波助澜,正是女性对于男性的容忍,对自身认识的偏差,使得男性地位日渐高于女性地位,直到男性地位确实高于女性。

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导致了男性权利的无限膨胀,男权文化在女性心中根深蒂固。

3.2.2反抗与认同但是这样的男权文化并不是绝对的处于领导地位,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对于男权还是在认同之外出现了一定的反抗。

正如上文所述的《第九个寡妇》当中的王葡萄的形象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社会环境关于生存和道德的压力之下,严歌苓笔下的女性还是有开始反抗,这种女性的畸形的生存环境导致了她们思想的变异,长久的积累使得女性的性格中出现了不满。

在强大的生活压力下,她们开始进行了一定的抗争,但是之所以还是以悲剧为结局是因为女性,从来没有进行过自我意识的思考,也没有积极的认识和改正,甚至没有真正实现这个自省,反而是进一步的忍受或者把这种缺点与丑恶全都爆发出来。

这样不彻底的反抗和漠然的认同是严歌苓笔下女性形象的思想之一,也是他们的悲剧来源。

四、严歌苓笔下的女性文学与文化意义通过上文对于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有关分析,可以看出,严歌苓的女性文学的一些特性,和严歌苓一样,莫言和卫慧也都是十分有名的文学家,而在本章节当中,将结合这三者的对比,以及针对于严歌苓笔下的女性文学与文化意义进行多方位的探讨。

4.1严歌苓与莫言对比莫言本身的性别不同于严歌苓,因此对于女性文学的视角,莫言和严歌苓还是有所差距的。

同样是异域文化的描写,莫言的着重点更加倾向于对于家乡的怀恋或者是一种“怨念”;而严歌苓则不同,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在异域文化的氛围当中,很少直接反映出来对于家乡的怀念,而是在异域文化的沉重负担和周边环境的不融合之下,较为清晰的反映出来那种对于家乡的感情。

可以说,莫言比较明确的反映出来的怀念和怨恨并存的“思乡”情感,而严歌苓则是通过情感的反差,在一些细节上体现出对于家乡的暧昧不明的情感。

4.2严歌苓与卫慧对比而和严歌苓相比,卫慧对于女性文学的注重的方向有所相似,二者的《白蛇》和《上海宝贝》都设计了女性性爱和同性恋之间的情节,但是和严歌苓所不同的是,卫慧所侧重的方向更加直白,而且敢于将“性爱”作为“性”的特征来彰显,通过“性爱”来展现同性或者是两性关系;而严歌苓则是将“性爱”作为“性”的一部分,同时也将“母性”和“女性”的“性别”特质作为性”的主题之一来展现女性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说,卫慧对于女性的特殊性的展现更加大胆,而严歌苓则更加全面的塑造了女性形象。

4.3文学意义而从文学角度出发,来看严歌苓小说当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女性文学的写作,其文学意义在于对于现实社会的反应,在于对于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在于体现出了社会现实当中的文学背景,是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

可以说,严歌苓小说的文学意义就是为女性文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不仅仅是以悲观的角度来看待女性形象,而是各种女性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的命运悲剧,全面地去看待旧时代和新时代交替、故乡和异域当中徘徊的女性,对于女性形象的文学塑造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4.4文化意义另一方面,在文化上的意义,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女性和男性文化上,一个是故乡和异域文化上。

对于女性文化来说,严歌苓小说当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严歌苓女性小说不仅仅讨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思想和情感凋零,同时也讨论了女性情感和“性”的最终归属,出现了女性的非常态情感这类的边缘题材,但是在写作当中,严歌苓避免了庸俗化倾向,无论是对非常历史时期性取向的转化,畸形情感,恋童还是其他非常态情感,在小说当中,严歌苓都是平和、理解的,展现出来女性的情感复杂,是真正的关注女性人生的。

而在对于异域文化的归属上,则探讨了女性内心的归属感问题,这部简简单单的是对于“故乡”情感的探讨,而是进一步关注到了女性自身对于“归属”情感的依赖,因此显示出了那种暧昧的、模糊的、难以名状的孤独感。

总结在以往众多的论文研究,只是关于严歌苓小说女性形象和其内涵意义的研究的一少部分,例如李文杰在《论严歌苓的女性写作》(山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7)中对严歌苓自80年代至今创作的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本土题材小说进行细读,将其中的重要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和阐释,探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与政治、父权、爱情关系中确立主体性的情况,对严歌苓的女性写作立场进行初步概括:在作者现实性较强的作品中,政治、父权、爱情,无一不成为压抑女性自我意识的因素。

本文在对于严歌苓小说当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其女性形象按照阶级的不同可以分为知识分子女性、底层妇女和其他阶层的女性。

虽然分类不同,但是在性格特质上他们都具有“韧性”与“母性”,同时也因为思想上对于男权主义的认同或者反抗而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始终没有能够脱离社会的压迫,温顺与善良的本性导致了她们的悲剧。

而通过对于莫言与卫慧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异域女性文学写作当中,严歌苓更加愿意是通过情感的反差,在一些细节上体现出对于家乡的暧昧不明的情感;在对于女性的特殊性的展现上,严歌苓倾向更加全面的塑造了女性形象。

这样所塑造起来的女性形象在其文学意义上和文化意义上都有其独到性,因此严歌苓小说才会如此为人称道,其其中的女性形象才能丰满并且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1]邱琪. 论严歌苓海外小说女性生存的文化心态[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王楠. 游走在历史之外的温情[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0,(09) . [3]刘晓伟. 从“雌性”、“地母性”到“圣母性”[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09) . [4]宋扬. 论严歌苓小说的伦理世界[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09) . [5]王君. 论严歌苓小说的女性生命创伤主题[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06) . [6]朱晓静. 论王德威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0,(11) . [7]李佳. 论严歌苓小说的文化身份建构意识[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0,(10) . [8]厉双庆. 试论严歌苓小说的视听化特征[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0,(10) . [9]王僖. 论新世纪女性小说创作的主题转向[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0,(09) .[10]严歌苓.从雌性出发雌性的草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89.[11]王列耀.女人的“牧”“被牧”与“自牧”[ J].名作欣赏, 2004(5): 48-49.[12]陈彬妮.永远留在草原上的那抹“黄”与“红”———浅谈雌性的草地中小点儿与沈红霞的“性与欲望”[J].华文文学, 2005(3):61-62.[13]倪立秋.从神女到女神:扶桑与葡萄形象分析[J].华文文学,2007(1): 78-79.[14]付立峰.论严歌苓的“母性”叙事[ J].华文文学, 2007(3): 39 40.[15]李仕芬.男性叙述下的女性传奇──读严歌苓《倒淌河》[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4): 43-44.[16]陈思和.人性透视下的东方伦理女作家严歌苓研究[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6.[17]宋悦魁.历史深处的人性闪光———再论严歌苓的移民小说[J].名作欣赏, 2007(4): 81-82.[18]张勇.现代性与人性的交战———读严歌苓的《第九位寡妇》[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 (3): 53-54.[19]余学玉.文化错位与人性迷失———评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花儿与少年〉[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5(2): 21-22.[20]李亚萍.论严歌苓小说中人物的失语症[ J].华文文学, 2003(3): 43-44.[21]朱立立.边缘人生和历史症结———简评严歌苓《海那边》和《人寰》[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 1999(2): 45-46.[22]刘艳.异域生活的女性言说———严歌苓创作品格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 2000(3): 18-20.[23]陈振华.扑朔迷离的现代性叙事———严歌苓小说叙事艺术初探[J].华文文学, 2000(2): 31-32.

 2 ) 从原著说起

改编的作品能得原著精髓的很难,如果作者本身的文字语言很成熟那么就更难了。

严歌苓的文字有时候让我很疑惑,她出生于上海,12岁就在西藏开始当文艺兵,去过很多地方,还去越南当过战地记者。

在她的简历里中国北方仿佛不是一个关键词,顶多是许多地方中的一个。

但是她笔下的两个典型人物王葡萄和朱小环从语言到动作都充满了北方女子的劲儿,而她自己的文字我觉得也透着一股北方女人的劲儿。

严歌苓说过让影视作品来宣传文学作品很悲哀。

也是差不多去年这个时候在看完书《小姨多鹤》的,是看的第一部严歌苓作品。

看完后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女人真敢,把两个民族的故事这样写。

其中最爱的是朱小环,这是个百分之百的女人,但印象深刻的是二孩妈说的:“要成为一个女人有两个坎儿,一是把身子给了,二是生下孩子。

”可朱小环偏偏一辈子过不了那第二道坎儿,但这个女人从来没有放弃,她圆滑事故、刀子嘴豆腐心,她有颗最透亮的女人心。

知道阎学晶出演小环,我觉得还是比较靠谱的,阎学晶是个地道的东北女人,个头壮眼睛媚,又是唱二人转的,最后出来的效果也不错。

另一个主要人物就是多鹤,让谁来演我都觉得难合适,因为多鹤这个形象太特别了,太异类了。

她是夹在中国与日本中间的,她是母亲和女孩的综合体。

看了孙俪演的多鹤觉得比想象中的好但比起原著就。。。

这不能怪演员,只是这个人物太异类了。

要好好说道说道的是编剧和导演。

到说不上糟蹋了原著,只不过拍成了一个煽情的故事而已。

从一开始电视剧就走上了和原著不同的路。

电视剧里多鹤是被救出来而不是买回来的,而且是救回来才打了帮忙传宗接代的主意。

于是一个复杂的关于人性、民族的故事就变成了个简单的报恩的故事。

第二个让人难以接受的改动是对于多鹤和张家母亲间过分渲染的感情。

别的不说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在日本战败后就算被中国人救回来也不是一碗小米粥就能让她放下戒备武装的,就一碗粥一个鞠躬一个拥抱,那么多恩怨情仇就了了?

中国人和日本人就都释怀了?

由于这些大的小的改动使原著里人物的亮点被抹去了很多,比如多鹤的执拗甚至于死心眼儿还有对故乡的思念都是被削弱的。

小环我也就不说了桑心啊,浪费了一个好人物一个好演员当然电视剧里多鹤与二孩产生感情的一段是拍得比较好的一段。

絮絮叨叨那么多可能我的看法难免有先入为主的问题,但还是很推荐严歌苓的《小姨多鹤》。

 3 ) 两个女人的史诗

曾经极力想对这样的故事背过脸去:战乱中去国离乡的孤苦女子,以替人生育的代价被救助,然后隐忍地生存,长久地处于外籍人和第三者的双重尴尬之中,丧失了作为一个人在世间的所有尊严和名分,——离家太久,会淡忘亲情的气息;受苦太多,会磨蚀性灵的光亮。

然而还好,《小姨多鹤》带给我的是一种异样的撼动与思索。

原来生活是一座奇异的花园,不同种群之间既需要争斗求存亦可以同眠共枕,——横七竖八、纷繁芜杂的现实一片既是冲天戾气也是勃勃生机。

所以张俭这样的窝心男人虽然成不了小环和多鹤生命里的高山与大川,亦可以是一顿饭、一句话的温暖。

所以小环这样的刚烈女子虽然视多鹤为飞来横祸,亦对她怜爱有加,不忍离弃。

处心积虑的小彭也好,憨厚朴实的小石也罢,也许只是毒虫一只,呆树一棵,不会影响到整座花园的枝繁叶茂与香气四溢。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也许仅仅是,生生不已。

多鹤的微笑总是那么淡定、宽容,柔弱的身躯里埋藏着一个女人无限的能量,完美得让人肃然起敬。

小环的言辞总是那么豪爽、果断,用咄咄逼人的外表包裹着那颗善良、脆弱的心,让人忍不住心生怜悯。

两个同样都被命运捉弄的女人,谁比谁更不幸,谁比谁更勇敢?

特别喜欢二人历尽劫难,举杯共饮的那一段戏。

当人生已沧海桑田了几生几世,当心已浴过了血水,煮过了碱水,一切的恩怨都可以在相视的那一笑间灰飞烟灭了。

丈夫是谁的,已经不重要了;孩子是谁的,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就这样在一起胼手胝足地,卑贱地,活过来了。

《小姨多鹤》不只是多鹤多劫的一生,而是两个女人穿越无常命运的史诗,更是每一个普通人面对浩荡生活的启示录。

 4 ) 感动2010年夏天

周末闲些无聊,翻看电视频道,无意发现《小姨多鹤》;一向不喜欢苦情电视剧的我,竟然也被深深吸引;《小姨多鹤》是由严歌苓小说改编,很欣赏这位有才气的女作家;曾看过她的一部小说《无出路的咖啡馆》,另一个由赵薇主演的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也是出自她手;这是个有故事的女人,很喜欢她的作品;竹内多鹤,一个可悲、可敬、可爱的日本女人;在多大的困难面前都会说:“我可以的”;一个瘦小的女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撑起一个家;一个这样坚强、忍忍的女人,从她身上看不到苦难,只有坚强;另外一个女人,朱小环,很典型的东北女人一生在捍卫爱人、家庭;她也很善良,只能说有些事情女人真的无法大度;总之女人一生不易,女人又为何为难女人呢?

很喜欢孙俪,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她的眼睛里看到的是清澈,我喜欢这样的演员;

 5 ) 简简单单看剧 认认真真想念

听到《小姨多鹤》这剧名已经忘记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当时只知道这剧是阎学晶演的,前几天无意中看到了《非常静距离》的一期萨日娜和杜源的节目,才知道原来这部已经在记忆力留了很久的剧聚集了那么多让人期待的演员。

虽说已经是老戏骨了,但我相信在逆天的经典《闯关东》之前,没多少人注意到萨日娜,但她在《闯关东》里的表演实在是太出色,以至于到现在我想起那部剧满脑子都是文他娘慈祥的目和历经了人生和生活而积淀下来的淡定。

我承认真正下定决心看这部剧的最大驱动力是孙俪,说真的我从《幸福像花儿一样》开始就喜欢气质与众不同的孙俪,我妈更是喜欢的不得了。

看完了《甄嬛传》以后,我相信更没有人怀疑她虽不是科班出身但更出众的演技了。

真心开始喜欢上一个演员以后,你就会无条件地期待他在任何一部作品里的表现,你就会固执地相信无论是什么片什么剧,只要有他在就多了五分成功的可能。

前半段杜源、萨日娜、阎学晶、姜武的演技太出众了,这四个人真的是演进去了,完全是在飚戏好么?

国产电视剧也能有让人痛快淋漓的戏骨飚戏,真是享受。

相比之下,本来在前半段就算不上主要人物,饰演多鹤的孙俪自然也没有太大空间发挥。

日语稍显生硬,尤其是到了后来基本上都可以说中文了,但还是保持着说“hai”的习惯,这点不知道是编剧的安排还是考虑欠周详,总之是让人觉得有点别扭。

短时间内学说日语自然不是什么易事,况且我相信向来认真并且台词出众的“一条过女王”孙俪自然是下了功夫应付前半段的日语台词的。

除去语言不谈,看到后来我竟然越来越觉得孙俪像日本人,她的小碎步,握在身前的双手,眼神、姿势都让我觉得在努力模仿日本女人行动、表情这方面,孙俪真的做的不赖。

我相信不喜欢孙俪的看了这部剧对她的看法会改观,喜欢孙俪的看了这部剧就更会坚定地继续喜欢下去。

我要说我是真的被阎学晶惊艳到了,我没有想到一个二人转演员出身的没有系统的表演训练背景的她竟然可以成为这部几位主演的演技都大放异彩的剧里最出彩的一位。

阎学晶将朱小环这个角色刻画地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从二十多岁演到五十多岁,从最初的蛮横、泼辣、自私到后来的坚强,一直不变的是这个东北女人的豪爽和热烈。

阎学晶这个地道的东北女人身上透露出的爽劲儿实在是招人爱。

《超级访问》里阎学晶自己也提到,有很多场她和姜武吵架打架的戏,导演都是只制定好大体方向,剩下的让两人自己去即兴发挥,更是有一次两个人演着演着就真的打了起来,脸红脖子粗的,以至于导演在外边喊了几次停了,两个人还沉浸在戏里追着打个不停。

看过这部剧的应该都不会否认剧里几位主演每次大吵甚至大打都实在过瘾,过瘾来源于真实,比如张钢知错后到瘫痪的母亲朱小环床前认错的一出戏,朝自己脸上那一巴掌一巴掌扇得太实在了,阎学晶接受访问的时候说她当时心疼那孩子心疼得不得了,每一巴掌都是真真儿地抽在脸上,一点儿没含糊。

我没读过原著,但看了几篇读过原著的人写的影评,几乎是无一例外地觉得改编以后不仅是逃不过书籍改编影视以后必定的精髓缺失,更是连剧情都无法说通。

但是既然决定去看一部书籍改编的影视作品,就必定要首先做好失望的准备,影视画面呈现故事的本质决定了它无法向书籍一样通过细致地描写完完整整地给你呈现一个故事。

它有的只是画面,太多书中花了几页去表现的内容换成画面呈现之后往往只是一个固定的摆设而已,所以不要幻想影视也能给你书一样巨大的想象空间。

并且影视作品会有比书籍更具体更真实的戏剧冲突,改编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怎样改编也只是为了顺应情节的展开,为了故事顺理成章, 有时的妥协是无可避免的。

既然决定了看书籍改编的影视作品,就不要忽略两种载体本身的特质而草率地将影视与原著妄加比较。

简单地以简单的对电视剧的期待来看这部简简单单的电视剧,就是这么简单。

这绝对是部好国产剧没错,但毕竟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前半段明明是酣畅淋漓,后半段却活活被改成了苦情戏,虽说是真的赚到了眼泪,可感动完以后再回想前半段的干脆,心里难免会有点被骗的失落。

其次,不明白为什么在画面切换时,要用一般是表现人物回忆某事的时候才用的技法——屏幕“刷”的白一下的切换方式,好几次都让我有“事情不妙”的错觉,可事实上却只是简单地切换场景。

还有,是化妆师特意强调我们孙俪是大美女还是怎么着,从二十岁到四十多岁,除了改改发型,脸上一点变化都没有,太说不过去了吧。

我本来还特期待孙俪的四十岁扮相,结果发现四十岁只是比二十岁剪短了头发。

最后,拍到34集实在有点拖沓,最后的十集里故事推进得实在是慢得让我捉鸡。

无论怎样,这是一部佳作。

我用了三天多时间看完,其间一直想起我自己的小姨。

小时候一直是被小姨带大的,现在的记忆里还是她真诚、温暖的脸庞。

小时候,小姨总是给我做我喜欢吃的拉条子和凉皮,两个月以后回家,我想我会好好给她做一顿饭,此刻我真的很想念她。

我想,电视剧虽不如电影来的浓缩和成熟,它也不是为了给你带来一个多么深奥的人生哲理,有的时候它只是为了唤起你对一位亲人的思念,就是这么简单。

 6 ) 小姨多鹤

暑假无聊追完了这部剧,真的被吸引到了,完全是老戏骨在飙戏啊!

除去演员的好演技,故事的发展也很吸引人,或许是没看过这类剧情,所以特别感兴趣吧!

多鹤真的是一个善良又命苦的女人,经历的苦难太多,父母家人去世,认的妈妈去世,为了报恩给有妇之夫生孩子,没有名分,为了孩子忍气吞声,还在坐月子的时候干体力活,最后为了不让姐姐误会,跟小石结婚,结果因为晚一步而错过了三年,后来再想结婚,小石又发生意外去世了,女儿疯了,大儿子背叛,小儿子离家闯荡,姐姐中风瘫痪,姐夫进监狱,这可能真的是所有的坏事都一起发生了,作为观众我都为多鹤感到同情,换我我就不能撑下来,多鹤为了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姐夫一家付出了太多太多。

真的还是值得看的一部剧,演员都演得特别好,很入戏。

恩情,亲情,爱情,官僚,政治,社会发展,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良心剧!

 7 ) 小野猫一样的多鹤成了最坚强的人

B站重温了一遍小姨多鹤,以前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些就被感动的不得了,这次重头再看一遍又一次被娘娘的演技征服,电视剧的影响力不大,但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

每一个演员都很棒都是老戏骨,孙俪的演技就不用说了,哭戏特别有感染力。

演二环的闫学晶也真是太厉害了,不知道有没有得过什么重要的奖项,但她真的是演的太好了。

电视剧的背景和人物都是那个时代下的小人物,但却都是有情有义的苦命人。

多鹤为了报恩给张家生了三个孩子,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张家,二环为了家庭和睦忍受着丈夫的种种行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善良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可悲之处,是战争让每一个老百姓成了苦命的人,但是人性的善良本真还存在就还有希望,严歌苓这本小说写的很压抑,电视剧也很压抑,人性的光辉也许是最后的光亮吧,看完只想说愿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吧。

 8 ) 台湾苦情剧在大陆借尸还魂

有点年纪的观众大概都看过这位前辈的剧。

张玉嬿早年台湾拍过一系列类似的苦情剧,大概的套路就是:一个媳妇被婆家百般刁难欺凌,忍辱负重。

后来婆家被奸人暗算落魄,媳妇不计前嫌帮助婆家东山再起。

而张玉嬿是其中最出名的女主角之一。

像不像?

只不过在电视剧《小姨多鹤》里,小环取代了恶婆婆的位置,而多鹤是那个受气的媳妇。

苦情剧之所以叫苦情剧,主角必须苦,没有苦也要制造苦。

尽管时代背景和台剧差异巨大,却达到了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效果。

原著的苦是时代的苦,是千千万万个苦难家庭的其中一个,人物命运的偶然中又隐含着时代的必然。

电视剧的苦是刻意制造的苦,仿佛所有的恶都来自一个小彭,如果没遇到这个人,就不苦了。

还有一点:张家老母亲这个角色根本不是人类啊,简直就是圣母本母。

和用来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莫名其妙上演了一出母子情深,意义何在?

而且萨日娜在《闯关东》里又上演了类似的一出戏码,可能导演都觉得萨日娜长了一张圣母脸。

 9 ) 久久不能平息,女人印象深入骨髓

一个差点被当做大白菜卖掉、死掉的日本女人,为了感恩救她的一家人,甘愿成为生育机器,不小姨不母亲,不妻子不小妾的活在这个中国家庭里,活在日本战败后满是“仇人”的中国里,东躲西藏,处境艰辛。

任何人类在历史的大浪里都是小小的水花 。

战争带给任何一方民族的底层人民的都只有苦难,换一个时间横截面重新看待这场战争的后遗症,值得思考 。

剧中的两个女人,多鹤有🇯🇵女人的自律、隐忍、温柔;小环有🇨🇳女人的大方、市侩、乐观、洒脱。

国度不同,人性相同,为着同样爱着的人,即使关系对立,也能在磕磕绊绊中相互搀扶,共同前进,给彼此温暖,成为命运的共同体。

小环真的是个善良的人。

因为日本人失去了孩子和生育能力,却还是接受了多鹤和多鹤生下来的孩子。

她对多鹤的复杂情绪多半是源于太爱自己的男人,而并没有将对日本的仇恨强加在多鹤身上,这是很难得的。

她一生的吵吵闹闹多半都是为了家里人。

多鹤,外表柔弱,内心坚强,从开始的为了孩子而活,到后来遇到真爱,而复失去,真爱意外死去,姐姐瘫痪,女儿疯掉,姐夫坐牢,儿子被坏人蒙骗……悲苦不断的生活没有压垮她,却成就了她的伟大。

一个如此特殊、弱小的女人面对这么多的苦难都没有低头,何况幸福时代的我们呢?

 10 ) 把原著给毁了

我是看了原著才看的电视剧,就是冲着孙俪去的。

怎么说呢,孙俪演技没的说,演的太可人疼了!

但是这不电视剧还是非常令人失望的,因为已经严歌苓的《小姨多鹤》没有太多的联系了!

只不过是借壳生蛋罢了!

原著小说多鹤就是被买去生孩子的,电视剧里却变成被张家救了,为报答恩情才跟二孩生的孩子! 情节改动太大,已经失去了原著的精神,没了灵魂,缺少了力度,一切都变成了温吞水!

太失望了,劝大家还是直接看原著吧!

电视剧实在是整了个满拧!

《小姨多鹤》短评

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懂装懂瞎J13评论....你大导演啊?

8分钟前
  • 印状元
  • 较差

什么封建残留 当年看的恶心死 孙俪年轻的时候演的都是圣母白莲花的角色 豆瓣赶紧出负分

13分钟前
  • 灣仔壹九九四
  • 很差

突然想起来看过。原著挺玛丽苏的。电视剧在文学品质上跟原著差不多水平来着,但没有原著那么狗血吧。

17分钟前
  • 德勒兹的倒影
  • 还行

我也看过原著,我觉得电视剧还不错。

21分钟前
  • 快乐冷笑女
  • 推荐

主题不错。觉得读原著会好很多。

25分钟前
  • JaneM
  • 还行

三个主角的演技都不错,只是多鹤太苦了~

27分钟前
  • Lacia
  • 推荐

忍、、

29分钟前
  • 卡增增
  • 推荐

一般。和妈妈草草地看了下。知道了什么叫相濡以沫。

31分钟前
  • 米小鼠
  • 还行

初中那会儿窝在被窝里吃橘子看小姨多鹤 就想着孙俪真美啊。

34分钟前
  • Numen903
  • 力荐

看了一集 人物塑造就失败了 没法看 看过原著就没法看了 毁原著系列

37分钟前
  • 旋转妯娌丶
  • 较差

五星给孙俪

39分钟前
  • epiphany
  • 还行

剧情真的太狗血了……真的如果是一般的狗血我都要再加一星,狗血巧合的我都要看不下去,要不是几个主演的演技真的不知道我还能看啥,导演的每一个剧情我都能猜到如何发展,不知道原著是不是这么狗血……ps:闫学晶演技太棒了,整部剧中最棒的演技!

41分钟前
  • lngipy
  • 还行

不愧是受过琼瑶阿姨的调教,哭得那么美。

46分钟前
  • 一蓝
  • 还行

命途多舛的圣母型女性的一生,讴歌女性的伟大其实就是看见了被压迫但是保持认同。充满爱和奉献的故事背后是看不见的等级,奴役,压迫与被压迫,十九岁的多鹤有得选吗?没有

50分钟前
  • 龙小姐
  • 还行

最近陪着老爸看。。一边看动新。。

51分钟前
  • 🐳居北望南🦥
  • 较差

太惨了,真的太惨了。

53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弃剧

54分钟前
  • 类似一缕轻烟
  • 较差

很无语

57分钟前
  • 鲨牙(未偷狗)
  • 较差

化妆太假减一星 孙俪加一星

59分钟前
  • soleilstella
  • 还行

多鹤很美,剧情很揪心。

1小时前
  • 迪士尼在逃丧彪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