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极有格调的废土科幻片-《维斯珀》。
《维斯珀》又名《黄昏之种》,最近几天刚刚流出资源,在科幻迷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影片出自东欧地区,画面精致唯美,配乐极赋冲击力,与好莱坞式的狂轰滥炸非常不同,烂番茄给出了100%的新鲜度,被称为年度最受期待的独立科幻制作。
影片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取景,此地处在东欧与北欧的交界区,在文化上历来有“北方的耶路撒冷”之称,电影的风格也沾染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压抑沉重却不失艺术范儿。
电影的主角是十三岁的少女-维斯珀,她在充满变异生物的沼泽密林里艰难求生,通过她的视角,一个沉静深邃、冰冷孤寂的末日图景徐徐展开……故事里的世界末日源自基因技术泛滥造成大灾变,所以电影呈现出一种《湮灭》式的生物奇观,各类生物杂交变异,废墟上还矗立着一座座像章鱼一样的高塔,带有一丝克苏鲁式的巨物恐怖。
废土作品的特点是:旧日的文明痕迹同当下的严酷环境并存,以反差带来冲击感。
故事通常是由自然灾害、核战争、外星入侵、生物病毒等原因造成世界末日,残存的人类为了生存回归丛林状态,重点展现的是:废土里的人性挣扎和文明复苏。
废土类的文艺作品分两种类型:《疯狂的麦克斯》是一种类型,它呈现的末日世界是低技术状态的,里面出场的汽车和飞机等都远低于现实世界的科技层次。
《维斯珀》是另一种类型,它呈现的末日世界是高科技状态的,里面出场的生物基因技术和飞行器都远高于现实世界的科技层次。
这种“高科技层次与低生存状态”的模式,非常类似于“赛博朋克”,只不过赛博朋克凸显的是电子技术,而《维斯珀》凸显的是生物基因技术,可以称之为“生物朋克”。
一:《维斯珀》的世界观-生物朋克下的文明畸变
影片的最大看点就是世界观设定,整个故事有不少留白,可挖掘的地方很多,导演也准备拍续集,所以咱们先讲讲故事里的主要设定。
1灾变:泛滥的生物技术故事里的世界,基因污染无处不在,土地无法耕种,动植物之间的边界也模糊了,有很多杂交变异的生物,比如用肺呼吸的树,像一群蛇一样的活钩子,可以和子弹一样快的萤火虫,以及能捕食人类的植物。
女主在密林深处有一个生物实验室,里面有一套残存的基因解析设备和各种化学装置,她在沼泽地里找来的食物(比如虫子),都不敢直接吃,必须带回实验室降解分离,剔除有毒物质。
她用这套基因设备培育出许多新型物种,例如像水母一样会发光的花,她期望有朝一日能破解基因的诅咒,培育出可持续再生的种子。
2城堡:废土里的权力寡头“城堡”是故事里的世界统治者,他们是科技寡头出身,灾变之后他们将城堡打造成“人间天堂”,并依托基因技术建立了一套新的权力秩序,继续奴役整个世界。
它奴役世界的方法就是垄断,它只生产能存活一代的种子,基层百姓想活下去只能不停的购买城堡的种子,购买的方式就是提供新鲜血液。
城堡派往各地收集血液的滑翔机都是蚊子状造型,对基层的压榨可谓毫不避讳。
不论时代怎么变,垄断都是获得权力的最好方式,城堡的设定是导演对资本寡头的血腥控诉。
3豪强:基层据点的包税人城堡在基层设有据点,用来收集血液、兑换种子。
控制据点的人都是地方上的豪强,他们并不属于城堡,只是依托城堡苟延残喘的底层人罢了,类似殖民时代的包税者。
电影里的反派-乔纳斯就是这类豪强,他垄断了当地与城堡的通信权,也垄断了种子的销售渠道,当地的少年除了维斯珀外都是乔纳斯的奴隶。
电影里出场的成年人不多,因为成年人的血液不新鲜,城堡不需要,那些买不到种子的成年人逐渐就饿死了,只剩下乔纳森这样的豪强和维斯珀这样的少年。
基因加密,垄断种子是城堡削弱基层势力的一种方法。
4尤格:拷问人性的生化人
城堡会制作被称为尤格的生化人作为自己的奴仆,有时也会给基层据点派发。
尤格被视为没有智慧的机器,只需要按照指令行事,但实际上它们已经进化出了独立意识,能感知人类的情感。
片中的一个尤格-男孩就曾帮助维斯珀偷盗,乔纳斯称其为“故障”,发回城堡回炉重铸。
尤格身上体现的人性反衬出人类群体的冷漠。
5朝圣者:末日世界里的无声抗议
与尤格相比,朝圣者才更像是机器人。
它们终日保持沉默,也没有任何交流行为,只是披着宽大的黑袍,在废墟里漫无目的游荡、拾荒。
谁也不清楚它们为何拾荒,也不知道那些破烂被运到哪里去了,到底干什么用?
只知道它们在荒野里,拉着破烂走向远方,就像一个个沉默的朝圣者。
传说朝圣者源自一种特殊的基因病毒,被感染的人类会默默地加入到朝圣者队伍,遵从谁也不清楚的指令四处拾荒。
朝圣者被视为禁忌群体,传说一旦感染那种病毒就再也无法复原。
维斯珀的母亲就疑似成为了朝圣者,它们的静默是对末日世界的无声抗议。
二:电影的核心主旨-废土里的人性回望。
女主维斯珀是名天才少女,她仅仅十三岁就已经能独立的生存在沼泽密林中,还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
这些能力都来源于她的家庭。
她的父亲曾是城堡的士兵,负伤后被城堡抛弃,但留给了他一台生物AI传感器,就是在片中跟随维斯珀到处走动的那个悬浮大脑袋。
生物AI传感器并不是简单的无人机,因为它是生物技术打造,能和瘫痪在床的父亲产生神经映射,父亲可以通过传感器来说话和观察。
可见父亲瘫痪前,维斯珀的家庭还是不错的,至少她学会了充足的知识。
父亲瘫痪后,他的母亲意志消沉,经常说胡话,最后变成了一名朝圣者,消失在荒野里。
维斯珀的童年时代家庭是完整的,家人之间也充满了关爱,比如母亲给她哼唱的儿歌她至今都记得,父亲瘫痪多年,只能靠机器强行续命,即使生不如死还咬牙坚持,无非是想给孩子多一点陪伴和指引。
在废土世界里最匮乏的除了食物,就是人性、关爱和希望。
家庭带来的力量,让维斯珀足够独立坚强,也比其他人保留了更多的人性,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会感到更加孤独,更加期望人类的情感,也更有动力去改变现状。
一艘坠落在森林里的滑翔机成为维斯珀的人生转折点,整个故事也由此展开……维斯珀对城堡充满期望,她想通过营救城堡的人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希望通过自己在实验室里的成果,赢得进入城堡的入场券。
当地豪强-乔纳斯与维斯珀正好相反,他了解城堡的本质,所以他更恨城堡里的人,他找到坠落的滑翔机后,第一时间就是把里面的男性给杀死了。
乔纳斯是维斯珀的叔叔,他能获得据点的控制权,大概率和维斯珀的爸爸有关。
可当维斯珀的父亲失去士兵的身份后,乔纳斯和城堡一起抛弃了他。
不仅如此,乔纳斯还贪图侄女的血液,想让维斯珀和其他孩子一样,成为自己的血奴。
维斯珀偷偷救下了滑翔机里坠落的女人,并对她产生母亲般的依恋,她们一起躲避乔纳斯和城堡士兵的追捕。
直到最后维斯珀才发现,原来女人是一名尤格,他的主人想带她逃离城堡。
他的主人将城堡的种子密码隐藏在女人的基因里,只要破解了种子密码,就能够制造出可持续再生的种子。
围绕着这名女人,乔纳斯、维斯珀和城堡士兵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维斯珀》的风格与《环形物语》非常相似,两部作品像是不同技术背景下的姊妹篇,相通的是人物的情绪,那种自带的忧郁气氛。
这部电影的商业元素并不多,但那种氛围营造的很好,让人始终沉浸在末日的哀伤当中,比较有印象的动作场面就是萤火虫对城堡士兵的集群攻击,还有城堡用菌类制作的生物型炸弹。
片中,人物的表演都比较克制,但故事的内劲非常大,女主-维斯珀先后遭遇了父亲、叔叔、尤格、士兵这几类人,每类人都与女主形成鲜明对比,每组对比都是在展示“废土里的人性”。
这部电影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维斯珀面临的焦虑和很多人一样,都是对未来的焦虑,而这种焦虑有相当一部分是资本垄断造成的。
故事结尾,维斯珀带领一群孩子,来到朝圣者的大本营,在那里见到了朝圣者搭建的木塔。
这座救赎之塔与远处的城堡群遥遥相望,正如巴别塔和天堂的关系,少女-维斯珀站在塔顶,看见无数蚊子飞行器从远方飞入城堡,她将目光坚定地转向辽阔的大地,就像盗取圣火的普罗米修斯那样,把破除基因枷锁的种子洒向大地。
她放弃了对城堡的所有幻想,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播撒希望,营造未来。
人只要相信改变的可能性,每个人都会是传火的普罗米修斯。
文章首发未来电影局。
这部影片我的整体观感我认为是比较糟糕的,整部电影的节奏比较慢,情节也不丰富,色调也比较阴郁,好在角色智商还算在线,故事还算合理。
我能够理解整部影片的投资是远不及好莱坞那些大制作的,这也是我看的第一部立陶宛电影,当时也是因为它是小国科幻片才去看的,本片还是有些可圈可点的地方的,末世电影本身并不少见,这也是一个可以控制预算的题材(虽然很多末世片也是大制作),在氛围上,整体基调是不错的,而且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界限变得不明显这个设定我还是很喜欢的,有些可惜的是整部影片中这些新奇的生物没有展示太多,
这本身也是奢望,并不是所有影片都是《神奇动物》和《宝可梦》。
电影的最大的缺点我认为是剧本完成度不高,整部影片想一个超长预告片,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东西都有可发觉的空间,我知道也是为了拍续集做铺垫,我也挺想看看本片的续集,不过对于城堡组织其实与女主想象中不同这件事,可以在影片较早出出现,女主叔叔是可以透漏给女主一些的,或者以其他方式。
总而言之,本片绝不算什么所谓的冷门神片,甚至算不上优秀,不过还是支持下吧,小国的电影人也有使我们热爱的权利。
视频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zCbKGoTXwfYFQ9qJuVSxkA
今天聊聊立陶宛 / 法国 / 比利时电影《维斯珀》。
片名 Vesper / Vesper Seeds(2022),别名黄昏之种。
本片营造了一种典型的反乌托邦末世环境。
穷人们在荒凉的原野里自生自灭,富人们躲在守卫森严的城堡里极尽哀荣。
大批的动物死了、植物也死了,大部分人也都死了,幸存者们需要从城市里购买种子维持生计。
而这些种子被基因锁定,只能维持一个季节,种完后就需要继续买种子。
购买种子的代价不是金钱,而是孩子们的鲜血。
贩卖种子成了一门生意,养育孩子就成了一门生意。
乔纳斯就掌管着一家农场,里面有不少种子,还有许多畸形孩子作为血库。
乔纳斯的哥哥大流士则不屑于弟弟的勾当,带着女儿维斯珀独自生活在森林深处。
大流士和维斯珀的生活过得很艰难,大流士瘫痪在床,完全依靠维斯珀维系生命。
大流士只能依靠一台无人机陪伴女儿、进行交流。
维斯珀的母亲早早就离家出走,加入流浪者以拾荒为生。
好在维斯珀很聪明,她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试图破解种子的基因遗传密码,想创造可以多次正常种植的植物。
片中那台会飞的无人机要么是CGI,要么是真的无人机,主要取决于镜头。
一般无人机离得远的时候都是真的,离人近的时候是CGI,因为真的无人机在飞行时声响较大,会影响演员说台词。
《维斯珀》全部在立陶宛维尔纽斯拍摄完成。
一开场就营造出末世下普罗大众的悲惨生活,让观众置身于这个让人不想待的反乌托邦。
除了遍地的死亡腐烂气息,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奇异植物,植物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骇人的危险,生活在这里的人稍有不慎就会成为植物的肥料。
很快,维斯珀遇到了自称卡玛利亚的杰洛人。
杰洛人是实验室里创造出来专门做奴隶的人。
这一切似乎隐藏着很多未知和危险。
科幻世界的末世里,严峻绝望的生存环境几乎已经成为了标配。
大家都喜欢把未来故事放置在这样的环境里,特别是小成本科幻电影。
说实话,像《维斯珀》这样的反乌托邦世界很难在茫茫多的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
因为不管是剧情还是设定,不管是特效还是表演,影片都有一些亮点,但不多。
现在观众的阅历都很丰富,大量的科幻故事都表明,我们的生活都会被引向某种世界末日,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人类会把自己玩灭绝了。
即便这样,幸存者们也不能做到天下大同和睦一家,而是依旧分成三六九等,大量的底层人士在泥泞中挣扎,掌握暴力的上层则在安全区内作威作福。
上层阶级宁愿饲养人造人杰洛人,也不愿意救助自己的同类。
《维斯珀》中,经过改造的病毒逃到实验室外,摧毁了地球原来的生物圈,形成了充满侵略性的新生物。
而粮食则成为上级控制人民的核心手段,统治阶级通过基因密码锁住了种子的繁殖能力,让普罗大众只能依靠买种子过活。
和《饥饿游戏》相反,维斯珀是一个安静的革命者。
她想通过破解种子基因密码来实现粮食自由,影片也在这方面点到为止。
即便人类只能制造石头木棒做武器,也一样要毁灭彼此,维斯珀解决了粮食问题,依旧解决不了问题根源人类。
《维斯珀》相当于拍了序言,仅仅搭建了生物末世的世界观,然后戛然而止。
新式末世环境,无解人类困境。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说不上惊艳,但整体风格还是很对我胃口的,慢节奏,流畅的转场,大量的留白。
故事线稍微有点弱,影片整体也没有什么很深的立意,看完说实话感触不大。
想说的只有上面那么多,居然要140个字才能发,这不纯纯打击分享热情嘛?
好不容易大半夜的看个电影想表达一下,怎么就这么难,行喔,等于看完这个影片我的表达欲望达不到140个字,喵喵喵。。。。。
基因,废土,变异,非正常的的自然奇观,与《阿凡达》纷繁宏大的CGI技术一脉相承,又与前几年的大作《湮灭》有着一点相似的母题。
但它也有所不同,它是一部反高潮的科幻文艺电影。
其与以往电影恢弘壮阔史诗相反的病态阴郁瑰丽,在导演不徐不疾的剪辑中向我们娓娓道来。
观众沉迷于美丽与危机交杂的密林,注视着卑鄙者以孩子的血液换取粮食,感慨于一动不动的父亲能将那父爱演绎得感人无比,惊讶于沉郁的影片中突然出现的亮眼的女人,在最后vesper登上高塔俯瞰世间,与那梦幻之城遥遥相望,洒下生命之种时,畅快肆意在胸中飘荡。
色彩斑斓而又危机四伏的自然,诗意梦幻的画面,压抑的精神内核,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悲观,似乎隐隐暗符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电影对于贫富差距,基因改造的控诉是那样的温和,它似乎更注重于Vesper的生活际遇精神状态,更注重于个体在这残酷的社会该如何生存,而观众也可以从Vesper所历所见中由小见大,管中窥豹。
结尾的登高望远,能够让人暂时一扫胸中郁垒,也暗示着Vesper将改变当初想加入Citadel的愿望,与Citadel对抗,给底层苦难人们带去食物与希望。
但这个成长故事虽然精彩但似乎并不是那么精妙,我们无法在电影中寻找各异的节点,来证明主角Vesper性格想法的逐步转变,电影中Vesper的转变是一刹那的,在电影还剩半小时的时候,主角依旧抱着加入Citadel的幻想,我承认她的遭遇的确能令人在一瞬改变心志,但这显然并不能够让人那么理解信服。
我喜欢导演讲述故事的方式,我喜欢这样不紧不慢,我喜欢电影着重关注于个体的经历,我对于它的精神内核也持认同态度。
但我心里似乎有着一股郁气,有着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我心中有着一股冲动,电影能否讲得用力一些,我不需要《阿凡达》《魔戒》那样的史诗,我只是认为导演可以将电影讲得更明白些,更侧重于一个主题,也许可以揭露那追寻长生的Citadel背后的故事,也许可以更注重Camellia和Vesper之间朦胧的情感,也许可以对基因改造多着一些笔墨,也许可以由Skinny事件扩而展到废土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讲述,有太多太多可以侧重的了…然而最终的成品却仅仅是一个不那么细腻的成长故事和一道视觉奇观…
末日阶层生物破解科幻片。
一个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女孩,一人在外寻找食物和安全水源,但是家里还是遭到盗贼洗劫,维持父亲生存的细菌被破坏。
为了拿到细菌,只能用自己的鲜血到自己叔叔那里换取细菌救助父亲。
后来遇到了一个从城堡里逃出的ai机器人,与她一起反抗叔叔的探寻以及城堡卫士的追杀。
最后女孩来到了朝圣者的地盘,攀上了朝圣者用椅子搭成的高塔,遥望远方的城堡。
一开场一个朝圣者模样的人正在沼泽中寻找食物。
原来是女孩来找食物供养自己的父亲。
父亲曾经是城堡的卫士,后来战斗受伤后瘫痪在床,但是城堡给了无人机,可以带着父亲的意识到处走。
但是一次女孩外出后,发现赖以维持父亲生存的细菌被破坏,电力供应不上。
于是女孩去了叔叔家,用鲜血换取了细菌,重新供养起了父亲。
但是他还夹带了私货,从叔叔家里偷了一些种子想做研究使用。
叔叔发现后,杀死了让女孩进入房屋的守护者。
一次女孩外出,看到了一个城堡人打扮的人,他推测是昨天看到坠毁飞行器上的城堡里的人,就把她救了回去,想和她交好,带他们一起去城堡里。
城堡里的女子让女孩去救父亲,女孩去了,但是被叔叔发觉,叔叔发现这个人是被城堡里通缉的,就杀了他,并把飞船洗劫一空。
女孩一开始不敢告诉女子,父亲已经被杀,但是后来还是无意中说了出去。
也发现了女子并不是城堡里的人,而是一个ai机器人,是父亲亲手制造的最完美的ai机器人,但是父亲把她带了出来,所以被通缉。
叔叔到处寻找这个女子,终于在女孩家里找到了女子,但是被女孩和女子合力抓住,但是女孩没有杀了叔叔,而是晓之于情,告诉他她已经破译了种子的秘密,可以让种子反复生长成熟。
但是叔叔却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城堡里的人。
城堡里的卫士开始出击抓了女子,而女孩带着种子来到了朝圣者的地盘,登上了朝圣者的椅子塔,遥望城堡。
还把代表希望的种子洒向了四面八方。
影片中的各种植物很神奇,可以和人嫁接上。
不过女孩破解种子的秘密有点玄幻,是一首曲子的灵感,就这么简单破解了,有点不可思议。
另外也许是预算问题,城堡里的景象一点没有展现,失望!
这样的一个世界设置还是没有逃脱末日的气象,不算新鲜。
剧情庸俗老套至极,典型西方惯用的套路,善良天真幼稚的女主,邪恶无耻的亲戚,身体有病的父亲,和无辜傻白甜的女二。
加上阶级对立矛盾当幌子,就构成这样一部片子。
全程女主智商不在线,既蠢还贱,明明不会闹大硬是把事情闹到最大,还把自己父亲给赔进去了。
结局下来她自己还觉得自己很善良很伟大,,殊不知更大的危险还在后头呢,可以说毫无自知之明。
我们在此不怪女主演员,但导演编剧制片等人可以说是一帮既蠢又坏的憨批,一边想赚钱一边赚白左人士的同理心,一边又把正常观众给好一顿恶心。
就这水平还敢碰这种题材还敢写剧本??
整部电影就是典型白左思想圣母心泛滥在那自我安慰而已,你骂他们他们还会说你没有善心,殊不知他们自己的意淫之作通篇逻辑不通,荒唐可笑,让人看的笑掉大牙。
看简介时,被一个镜头吸引(植物的触须像是有交流的意愿似的在触摸人手),于是找了整部电影来看。
我觉得片中有几个点还蛮有想象力的,比如,漂浮在空中的“爸爸飞行器”、会发射烟花子弹的致命“红色植物”、向真人一样的“尤格”(这个点倒有点西部世界的感觉)、能看到呼吸节律的树干。
电影中的世界有种末世风,那时的人被分为“主流城堡人”(资源掌控者)和“荒原流民”(丛林法则实践者)。
但不论是哪里的人,灵长类的阶层概念都是深埋基因。
城堡里的人造出了尤格作为奴隶,荒原人则尽显丛林法则代言人本色。
不过无论哪里人,都是能力越大割韭菜越多。
好像在那个世界里,荒原人为了活下去,要出卖自己的血,特别是年轻人的血。
种子在荒原人那里也是特别的珍贵。
生活在荒原的,还有一类人,他们不出卖自己的血,也不弑杀同类,他们甚至不说话、不露脸。
他们有一种朝圣者般的执着,拉着他们能找到的废铜烂铁,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并且还建了个朝圣地。
我真是佩服他们,不说话,他们是怎么合作建了这么大规模的建筑的。
我喜欢的台词:一个种子就是一个希望植物都可以为了…改变颜色(记不清了)
最近抖音刷到民族英雄辛哥的视频,焦虑得不行。
倒不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情震惊,而是这种事我早就知道,国家也知道。
现在又多了一部分人知道了。
但我不觉得这能改变什么。
在这种背景下,无意中看了这部电影。
也不知道是冥冥中的巧合,还是人类的悲哀注定会汇聚。
电影中描述富人住在璀璨夺目的空间吃着他们想要的一切。
穷人只配吃虫,连给穷人的种子都是做了绝育,避免你来年再种。
科技已经让这群人对廉价劳动力都不需要,因为可以制造克隆人满足需要的一切。
耐心看到到结局都没有等来想象中的科幻大片,倒是看到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城堡。
那一刻,我看到了天堂在人间。
只能说这部电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倒是像一部宣传警示片。
暗讽科技与狠活巨头。
难道国外的企业比我们进步几十年?
已经到了需要拍电影警示的地步?
那些既得利益者,最终不会因为自己先富起来,就带动其他人一起富裕。
而只会抛弃大家。
其实我们早该不报奢望的,我们自己很明白,自己富起来也不会把亲戚朋友都弄富裕起来。
更何况其他非亲非故的陌生人。
所谓人类共同体,不过是故事而已。
可能某个时刻会觉得很带感,但我们的未来不能寄托于那些掌握这个世界之手的某个时刻。
只能抛弃幻想,从现在就别让这种事在未来发生。
我没出过国,这辈子估计也难走遍世界前十的国家去看看。
但是即便导演跟我不同国度,但我们作为人类,却神奇的想法类似。
影片故事情节我感觉有两条线,一条是我们看到的主线情节。
正常叙事,甚至一开始还交代了一个时代背景。
而另一条线就像魂系列一样,藏在一些细节设定中,需要观众自己用脑洞去拼凑。
我脑洞如下:1.血液疑问:鲜血在影片中的作用?
反派老乔用血液向城堡里的人换种子,但却在发现某坠机城堡人时问出了“你们要我孩子的血液干什么?
”这种问题。
上古时代人们科学不发达,总认为鲜血是有某种特殊意义的。
比如吸血鬼的故事,比如各种鲜血献祭、召唤恶魔之类的。
科学发达以后大家就知道其实鲜血最大的意义就是血豆腐了。
常年盘踞火锅店销量前十名的菜品。
根据阮病毒来判断,可以排除掉城堡人吃血豆腐这个假设。
而且他们看起来科学挺发达的,恐怕也不会用来做什么献祭,更不可能召唤迪亚波罗。
那么问题来了,血用来作什么?
马克思说过剩余价值,资本家依靠压榨剩余价值赚取财富。
而影片中的平民可以说是毫无价值。
粮食城堡肯定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平民提供。
反而要给平民种子使其续命。
工业产品,平民也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制造。
劳动力?
人造人似乎就足够了,而且绝对忠诚。
当然影片里士兵都是平民来的。
不过如果不需要统治也就不需要士兵。
仅仅需要自保的话可以衍生武士阶级或者骑士阶级,内部解决。
所以劳动力这个说法也不成立。
既然平民毫无价值,还要用血换粮食给他们是否不够合理?
其实影片中有所暗示,女性人造人坠落以后,身边一群杏鲍菇在吸她的血。
而整个影片的大的背景设定中,真菌、细菌这些东西是生产力的来源。
最直观的就是发电。
而血液就是细菌们的粮食,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血液呢?
这就是这群城堡人高明的地方。
旧社会都说资本家喝穷人血,影片就形而上的整了这一出。
食物匮乏,定期抽血人就虚弱。
用自杀种子喂养平民做血肉电池,这简直比《黑客帝国》还残忍。
这里跑题说一下《黑客帝国》,机器人莫的感情拿人当电池尚且提供一个虚拟世界,给你正常的生活。
城堡人则以生存的绝望统治,撒旦背后也得纹一座城堡。
2.声音“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 季业朝圣者不会说话,女主的母亲就是失去了声音去做了拾荒者。
而拾荒者似乎都是失去了语言能力的。
通过女主回忆母亲,应该是有思想有文化的那种人。
保留着动物画册,会写歌唱歌。
音乐、绘画、诗歌。
这些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我想城堡人一定是利用血液来虚肉体,用剥夺声音来消磨精神。
失去了文明,又不愿意供奉血液的人,最终变成了“朝圣者”,他们堆砌高塔,只为了看一看城堡的样子,心中供奉的“圣”究竟是什么呢?
3.有意识的人造人&自杀种子这两件事儿在影片是一回事儿,这里我也就一起说吧。
女人造人是影片的主线推动者,可多次收获的种子则是改变世界的根源。
影片中看起来城堡的目的是夺回人造人。
其实最重要的是种子。
不然这个人造人在城堡生活那么长时间,早该被弄死了,所以城堡对这种有意识地人造人大抵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博士叛逃主要为了种子。
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自杀种子就是城堡科技——米国人早就玩剩下的东西。
只不过为了使其更为稀缺,不惜释放病毒干掉所有食物来源,干脆只剩下自杀种子。
由此解决了两个世纪难题——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以及稳如老狗的统治策略。
最后可惜一下这个反派,他的每一个决断都是完美的。
是个生存大师,可惜,还是那个老问题,你知道的太多了。
赛博朋克和生化朋克,这样一讲就明白多了。高生物科技的废土画面感。
基调很棒,很可惜因小成本视觉效果欠佳
功夫全下在了虫草系视觉奇观和文艺氛围的创造上,然而世界观的构建却很粗糙,故事本身则了无新意,篇幅也拉的过长,仍是金童的换皮故事,如果是个短片还可以适时见好就收,拍到快两个小时明显难以留住观众的耐心
背景设定可以。其他的都不太可以。
本片本質上是一個具有高制作價值的童話故事。大部分情節發生在一片森林中,圍繞著主角年輕的維斯珀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和一間搖搖欲墜的房子展開。本片使用了中世紀的背景,強調文明的落後。如果底部階層的人不是最聰明的,那麼永遠也不能跨越階層,擁有象徵社會高階層的堡壘。雖然本片是一個樣闆式的故事:在一個被病毒、僵屍或其他摺磨蹂躪的世界中尋找治愈方法,一個老生常談的科幻設定,但該片所創造的末日世界也是值得一看。幾乎在每一幀畫面中,都能清晰地看到維斯珀精心打造的富有想象力的植物群、背景道具及粗獷的背景。耀眼的城堡在末日中閃閃發光,種子別動了DNA能聽懂音樂且有自己的思想。沒有復雜的殺戮畫面,沒有外星人,以小女孩的視角感受末日善惡,死亡和生命相映成趣,挺完整。
老爹悬浮机,触须肿囊树,采血敌托邦,绘本百兽鸣,解码细胞核,巨蚊飞行器,灌木萤火虫,吻别睡美人,登顶巴别塔……设定远胜故事的生化废土童话,简单浪漫
开头超棒,巨物控和废土控的乐园,概念设计有点Simon Stålenhag的意思,结尾也不错。但中间部分实在是太冗长了,令人昏昏欲睡。
很压抑甚至抑郁的片子!算是踩了好大一颗雷。90年代的剧本吧,视觉效果水准也是,重点是主角在这么残酷的世界还能如此傻,我也是真的无法接受。剧情很简单,一切都很简单,当然拍的也是。哪家公司投的钱???
昏昏欲睡
视效不错
全片色调灰暗,冰冷,压抑,看到最后打出,谨以此片献给父母……
「You don't know the cost of dreams.」
当设定集看也很不错了,充满象征隐喻,不错不错
奇观艺术和永远的阶级垄断构成的废土才是永恒真相。
服化和世界观真的好不错,可惜故事推进的很basic。尤其这个片子的fashion渊源还是很不错的,感觉那些衣服的design都非常有意思,而且很in trend。再加上还用了那个长相奇怪的模特做了演员,感觉服化团队很不错。可惜模特演的这个角色我感觉有点不empower她个人的identity,直接被作为怪胎杀死了,感觉不太对。anyway后面节奏有点拖,期待拉的有点高,最后感觉很失落了
小成本科幻剧,塑造了一个转基因生物带来生态链毁灭的,没多大惊悚跟悬念的泥淖未来。意外的是电影的情感戏更好,女孩同ai成为伙伴,一动不动的父亲竟也能表达出父女相依为命的感觉。“城堡”士兵盔甲里的骷髅,象征着科技的无生命感。“朝圣者”搭建的木塔,象征着被夺去语言的人在重建巴别塔。从电影的象征意义翻译出来就是,人类文明的未来不靠宗教跟科学,还在自然跟人自己身上找到一个和谐。
感觉不全呀
要是想拍电视剧,就别拖拖拉拉整一堆没用的。紧凑一点花不光预算么?
这么好的设定,怎么能拍得这么无聊?也就设定和布景能看。
末日废土,孤独求生。这部电影胜在场景营造和想象力。毁坏后的世界,奇怪的生物,崩溃的人类社会,不再管用的旧道德,两极分化的新世界,都是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