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片头已经逃离的汤唯返回凶杀现场,其实是为了销毁与前情人有关的证据,她在掩护前情人,但是自己坐了9年牢。
2、葬礼后的餐厅里,玄彬从头到尾不知道汤唯的经历,因为汤唯用汉语向听不懂汉语的玄彬讲述发生过的事,但是玄彬本能讨厌汤唯的初恋,以他用了我的叉子为借口打架,迫使初恋说出道歉的话。
汤唯为什么痛哭呢?
这位初恋的离开导致了汤唯悲惨的人生,却从来没道歉过。
玄彬为汤唯出了头。
3、那位出逃的女客人,应该是被他的丈夫杀死的。
这位丈夫说是玄彬杀死了她,只是为了双重的震慑玄彬,谁杀的他们俩都心知肚明。
“我想看看我太太爱上的男人是什么样。
”谁说玄彬这男妓轻比鸿毛啊,女客人和他被背叛的丈夫都很看重这件事,重到有人要以命为代价。
4、汤唯的家人要卖房产分产业,虽然说汤唯的那份一定会给她,可即便做到,对汤唯也仍旧不公平,对于坐大牢的人来说,钱有什么用呢?
汤唯应该是略感失望的,是你的悲惨只有你自己承受,哪怕至亲也要继续过他们的日子那种感觉。
5、汤唯在卖车票的站前不断排队又走开,不是因为无聊,是,谁愿意去买一张返回监狱的车票呢?
虽然不得不买。
6、我倾向于玄彬在和汤唯告别之后就被杀害了。
他给汤唯许诺,是为了让汤唯有坚持下去的希望。
7、玄彬演得很开,汤唯演得很闷,角色的背景和性格理应如此。
然而配音的桥段最后汤唯假装哭泣表现出这本来是个开朗的女人,如果不是初恋的离开让她的人生走上另一个方向。
对待叛逃的女客人显示玄彬虽然职业边缘但人很不错且内心深遂。
亡命天涯的奇男奇女淡然的奇恋。
8、到底是那些停留在汤唯脸上,看表情变换的长镜头逼得汤唯不得不飙演技呢?
还是因为汤唯有演技才有了这些长镜头呢?
推荐的原因是我是汤唯的脑残粉.如果不是因为汤唯,谁会在妖风大作的周末夜坚持去大屏幕看韩剧呢?约了小路痴兔子在中影电影院,上次来这儿看还是10年跟佩樵看<2012>,转眼就真的2012了.因为知道小兔纸容易迷路,所以从地铁站到影院的路上我还特意留意了下沿路的参照物,好等下指引她过来,结果,兔纸在电话里头还是慌得听信了无良路人的指引,走过了天桥.错过了一点点的开头,坐在靠前的座椅上大吃老婆饼和卷饭.节奏非常慢,汤唯几乎没什么表情,台词更不多. 她杀完人,一脸疲惫,不知如何是好时,抓起一包薯片啃的细节挺妙的. 我六神无主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咀嚼膨化食品.完全无妆的汤唯, 带着淡淡的黑眼圈的眼神,不用笑也勾人.一个华侨杀人犯和一只韩国鸭子的半夜情,绝望人生开出的艳遇花.爱情吊桥理论:源于一个著名的心里实验,在一座高耸摇晃的吊桥上和安稳的木桥上站着同一个美女, 男人们分别从不同的桥上经过, 隔天经过吊桥的男士们纷纷给美女打来电话相约...理由是,经过吊桥时的心跳加速感和坠落爱河时很像...这条法则的最佳案例实践:约会时去看恐怖电影or坐过山车,增加肌肤相亲机会的同时,瞬间以为:爱情来了.我的理解是:有些人的爱情是注定要戏剧化的开始的, 尤其对安逸空虚的人来说,在越是危险缺乏安全感的时候越容易寄希望于爱情,给两人的相遇来抹上一笔宿命般的英雄主义色彩...我很少喜欢身边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日久生情.再我喜欢上对方之前,如果对方先喜欢我,我怎么样都来不了电这就导致了在某些莫名其妙的时候我的Crush来的更加凶猛.凶猛到对象可以完全颠覆我该坚守的价值观.女囚犯在被关七年之后突然重获自由的72个小时,虽然是因为母亲的离世,但毕竟是跟过去七年日日夜夜完全不同的72个小时,总该是幻想着发生点什么的吧...而牛郎哥则跟金主的有钱有势的丈夫玩躲猫猫, 漫不经心地逃一场命,侥幸地想去哪去哪,想做什么做什么...后来的后来,她问他:Why Me?为什么当时车上那么多人,你偏偏挑我借钱?他说因为我知道你肯定会说Yes.又加上一句:因为你当时在笑.她很执拗地否认,一次又一次, 我没笑.Why Him/Me?挺羡慕有些人给自己的对象定下条件标准,然后到处找找找,找到一个全能打勾的人,就立马下定决心:this is the one.想了想,我总是在某些类似爱情的场合,突然觉得:啊!这TM不谈恋爱太浪费了,然后刚好身边有个单身available的对象,就催眠自己,我爱上他了.管他是什么样.是多年前一次走错楼梯的相遇;是一起出演群众演员的一场戏,是眼前一亮的一身警衣,是米老鼠和唐老鸭和日出时的迈阿密.爱情拼的都是演技和想象力.我以为我每次都演的很认真很努力, 担心看戏的人太无聊, 怕对手对我不满意,可是爱情里又没有金像奖金马奖,而且你怎么能又拿最佳女主角又拿最佳导演奖呢?扯远了.True love knows no strangers.我最喜欢我对你一无所知的时候爱上.多纯粹多简单.他两最妙的地方是, 在开始的开始他们都没有任何目的性.对!她心中无爱,出来还要再回去,不缺钱也不渴望婚姻, 唯一想要的也就是自由了吧,那也不是我们的男主角能给的...他呢? 一般男性的下半身思考在他这儿不成立,作为一个自恋的牛郎,提供性服务你还得给他按小时付费...现代社会最常拿来交换爱情的两个要素居然在他们这段关系中都无意义了.于是真的是单纯的两个寂寞男女相互作伴的时光.但他们却在互相温暖.当她的初恋情人在葬礼时,一本正经地质问他:Who Are You? Don't mess up with Anna!他本能地反驳: at least i can make her laugh.她的确是笑了.在她百无聊赖一而再再而三地徘徊在车站售票口剩下的十几个小时不知道去哪儿时,是他带她坐观光bus吹着鸭子哨跟一整车的人学:嘎嘎嘎;是他故意假装生日假装夫妻在餐厅让服务生问出了她的姓名;是他带她去游乐场玩只有两个人的碰碰车,然后看着远处争吵分手的恋人,擅自给他们配音对话;是他用仅会的两句中文:"好""坏"似懂非懂地倾听了一晚她终于絮絮叨叨说出口的故事;是他说i will be back,并真的be back了这算不算患难见真情呢, 我对油头粉面的玄彬着实无感,可是他最后在车窗下送她时,走了又回,回了有走,走了又回的笑脸,真的让人心软成一团.故事没有结局.爱情最好都没有结局, 一段接着一段,仿佛不断累计前世的记忆, 虽然这样你也不会拥有超能力,也不能预知未来,就像一场梦,每天晚上都做着不同的梦,你白天还是好好的.PS:小插曲:电影结束,有人趁着人群没散去高呼:有没有人叫:XXX我一愣: 有! 我!心想怎么这么高级的电影院还实名制,难道我刚才干坏事了?结果是:特别鸣谢中影的工作人员,我装了六百多大洋,身份证各种银行卡证件卡的钱包失而复得. 这也算白羊新月的小Lucky吧...哦,对了,我决定下次一定要跟男生去看文艺爱情片,从<春娇与志明>开始,立此为据.
如果没有汤唯,这部全片笼罩着阴雨与雾气的影片,实在不推荐观看,太过压抑和绝望。
只能说,导演选对了演员,《晚秋》之后,韩剧出身的玄彬令人刮目相看,而安娜的角色,除了汤唯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合适的人选。
很难说,是《色戒》成就了汤唯,还是汤唯成就了《色•戒》,张爱玲的小说,李安的执导,都让这部电影有了太多成功的资本。
但是那一年,看过电影的人都记住了王佳芝,更记住了汤唯。
不只是大段被删减的激情戏,还有她那张倔强隐忍的脸。
这些年来,大银幕上出现的美女成批算,如浮云一般掠过,很快又都消失了。
观众看了场或喜或悲的热闹后,什么也没有留在心里,甚至不记得是谁演的。
但是,只要想起《色•戒》,就会想起汤唯,想起她演的那个在历史和爱欲里浮沉的女子。
是原著中的角色太好,可叹的命运令人倍感唏嘘。
但同时,你看着汤唯演戏中戏,从女学生到女间谍,讲粤语和上海话,再到与易先生的赤膊上阵。
你会出戏,你会想这个演员真不简单,个人魅力已经完全融入了角色之中。
这种出戏不仅不会影响观影,只会让你更投入,同理心更强,就会更牵挂“她”的命运。
据说当初李安选角的时候,不乏已成名的众女星,但面对脱衣试镜的要求,纷纷花容失色、夺门而逃。
汤唯那天感着冒,一副衰样子,恰好正中了角色的需要,而当她想都没想,直接褪去衣衫面对摄像机时,导演就定了她演王佳芝。
可能她没有声名所累,28岁的年纪对女演员来讲,确实值得“最后一搏”,但仍不得不说,为了演李安的《色•戒》,她真是豁出去了。
《晚秋》国内上映得晚,《色•戒》之后,汤唯出演了《月满轩尼诗》和《武侠》,还有那部灾难性的《急速天使》。
观众被彻底雷倒的同时,汤唯已凭《晚秋》在韩国捧起了演技大奖。
只能说演累了压抑的角色,偶尔调整下情绪还是可以的,但真的别再有第二次了,你不是那些影视歌样样不落、又样样不精的小明星,你是汤唯,曾演过王佳芝的汤唯,起点太高,真的不能下来,这是招牌问题。
你什么时候看张曼玉后期再演过嘻哈闹剧?
还好,你带着《晚秋》而来,让我们看到那个让人心疼的女演员又回来了。
而且这一次,没有人会怀疑,是你成就了这部电影。
怎样形容你的气质呢?
就像安妮宝贝的书里常说--“天真阴沉”,你的嘴角体现着隐忍,而眼睛里却透露着渴望。
安娜是个克制的女人,就算被情人所伤,再次相逢时,满腔的怨恨也压在心底,只是淡淡有礼的打着招呼。
七年的牢狱,偶尔的放风,作为女人你渴望爱、渴望美丽,你换衫化妆,艳丽的口红映在橱窗上,眼神却是那么沧桑和落寞。
勋的出现,给了你宣泄的机会。
一场旅程,两个身处麻烦中的人,在绝望中温暖了彼此,所以你主动拥抱了他,一个陪伴你的陌生人。
但你仍旧克制自己的感情,努力不去看窗外告别的他,但当这个男人真的走了,你瘫软在座位上。
就凭这个动作,汤唯就该拿影后,不管是哪里的奖项。
这个表演的力道最难拿捏,一个隐忍克制的人,内心却有汹涌的潮动。
容易用力过猛,也容易让观众看不出来,而汤唯之所以能演好,除了演技,很大程度上,在于她的本色。
就像葛优演的大多数角色,整体性格上都是他的本色,汤唯也可以称得上是另一种的“本色演员”。
她的表演自成一派,观众总是能把她和电影中的人物融为一体的去看,而前提是,这个角色本身,就有汤唯身上的气质—天真阴沉、隐忍克制。
比如王佳芝,比如《晚秋》里的安娜。
虽说演员都害怕被定型,但是对于汤唯,想要保证作品的品质,不能不对剧本和人物严格筛选。
如果能把所有角色都演成“汤唯”,未尝不是一种更大的成功。
就像罗伯特•德尼罗代表了方法派,在当下的影坛,有一种别人无法取代的表演风格和气质,可以叫做“汤唯”。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云上的日子》中讲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男孩对一个娴静美丽的女孩一见钟情,他向她表达爱意,问以后是不是可以继续交往。
女孩回过头,眼睛宁澈如水,她说,明天我就要进修道院了。
“要是我爱上你了呢?
”男孩问。
“那就像在明亮的房间里点上蜡烛。
”女孩回答。
于是,男孩怅然离去。
“在明亮的房间里点上蜡烛”,多么徒劳的一件事。
你发光,却无法照耀,你温暖,却没有依偎,你慢慢耗尽自己,红泪低垂,蜡炬成灰,却没有人来理睬你。
多了你,少了你,都无所谓,这个世界不会有丝毫改变,依旧灯火通明、热闹熙攘。
你就像隐身的小丑,张牙舞爪,却无法博得众人一笑,无聊,没劲,冒傻气,白费心机,虚掷光热,你再努力,这里也没有你的一席之地。
在明亮的房间里点蜡烛,恰如无望的爱。
没有回报,没有结果,没有未来,你愿不愿意做这样一根笨蜡烛?
爱上修女的那个男孩子肯定是不愿意,他虽然怅然,但还是理智地离开了。
如果他留下来,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在这个故事中,修道院换成了监狱,男人是一个嘴乖舌滑的花花公子,邂逅了一个暂时被保释出狱的女杀人犯,三天后,她就要回到监狱继续服刑了。
花花公子被情妇的丈夫追杀,本是自身难保,但他还是被这个神情冷漠的女人吸引,客串她的男友,拉她在城里四处游玩,听她用异国的语言倾诉,陪她回家安葬母亲,和辜负她的男人打架,第三天,在巴士站,他们离别,他向她挥手又挥手,但转眼又跳上巴士,陪她最后一段路程……这个故事,就是《晚秋》。
虽然电影里汤唯素面无妆,衣着黯淡,连表情也少有变化,虽然玄彬的耍帅很幼稚,哄女人的技巧也蛮老套的,虽然西雅图秋风凌冽,街景一片萧杀,你明知道他们结局晦暗,渐渐走向尽头,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冷静而不冷酷,相望而不绝望,就像秋天,天高水寒,满树的枯枝残叶,却有温暖的秋阳从缝隙间洒落,斑斑点点,动人心弦。
情场骗子与女囚犯,陌路相逢,却暗生情愫。
他们分明都是“在明亮的房间里点蜡烛”,三天过后,一个要回到监狱,一个要亡命天涯,他们改变不了彼此的命运,但是最终,他们还是改变了什么,一缕温柔在悲伤中淡淡升起,这让两个人的关系,有了“末日温暖”的意味。
谁说亮闪闪的爱情一定要让这个世界富丽堂皇的?
他们没有把房间照亮,但是却把彼此的心照亮了。
电影的最后,她终于出狱,在约定好的咖啡馆里等他。
他给了她一个小小的希望,明灭如瘦弱烛火。
他大概不会来了,他们大概没有下一次拥吻了。
但我不觉得这是爱的徒劳。
步调略慢,情节却不拖沓,将往事一笔带过,用不通的语言来诉说故事,用莫名其妙的问答来发泄压抑已久的委屈,用一句真心给一个希望。
汤唯的演技很完美,磨砺出来的那种深沉与忧伤,在她的身上化作一句质问终于爆发,问非问,她并不像将往事重提,但是至少她需要一个道歉,但是最后却还是崩溃。
整部电影都在西雅图压抑沉闷的晚秋中慢慢进行着,传达一种阴暗的心情,而结尾那句台词尤如神来之笔,道出了女主许久的等待,是他给予了她希望。
一部充斥着悲伤、无奈的文艺电影,看完后虽不曾落泪,但会让人意味深长地回味着这种感觉。
个人觉得韩国电影优于电视剧,而此电影又是翻拍而来,已经是第5版了,又另一种的诠释,外加上欧式的艺术体现。
这种片无需刻意追求逻辑和结局,享受这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即可。
为爱情而弑夫的安娜,入狱7年,因母亲去世而假使3天,在车上遇见男妓的勋,一段陌生平淡的感情,在这3天里悄悄地发生着。
没有很多的台词,更多通过表情、眼神来展现情感,没有滔滔不绝的共同兴趣,更多看到的是勋在努力打开安娜。
去年便心心念念要看《晚秋》,结果在的地方都没上映。
各种忙碌之后似乎忘了这个茬,在快要离开这里的时候,不算太文艺的某人竟然记得告诉我今天是公映日,并且提早买好了票,满足一下我持之以恒的文艺状态。
如果不是汤唯,对环境甚为挑剔的我可能无法在一个有人脱鞋光脚以致某种熏人的不明气味弥漫的电影院力坚持看完它,尽管这影院硬件豪华。
在一个晚春的南方傍晚,从暖洋洋的日晒里进入西雅图萧瑟凉薄的深秋,竟不费吹灰之力。
从陈安娜鼻青脸肿地瘫坐在地上吞下那被撕碎的信纸开始,再看不到活力优雅的汤唯,只剩一个绝望慌乱,在丈夫尸首旁同样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女人,窗外,警笛声呼啸而至。
7年后因为母亲葬礼而被保释出狱72小时的安娜,瑟缩谨慎,面无表情,眼神里,却是深沉的悲哀。
卡其色风衣,藏蓝色伞裙,脖子上缠绕着泥土色印墨绿花纹的长围巾,仿佛枯萎的蔓藤植物一般应和着脚上泥土深棕色的袜与踝靴。
苍白的脸,淡淡皱着的眉,脑后凌乱的髻,因为薯片没吃完而不敢登上巴士,和临出狱门前领取的监视定位手机,都让人无法干脆地忘了她现行杀人犯的身份。
她自己也忘不了。
巴士上偶遇的勋,无钱买票,因为同是亚裔而开口向她寻求帮助。
一直脸色冰冷与人保持距离的安娜,在僵持几秒后,还是掏出了钱包。
也许有人会说,缘分天注定吧;而我只愿意相信,一个因为严重家暴而奋起反抗的女子,心的柔软度不会因为杀人或服刑而有所改变。
也许是勋的一再坚持还钱,甚至把身上唯一值钱的,或者他自称对其很重要的表做抵押这件事,让安娜有些许触动。
被侮辱与被伤害之后,与世隔绝了那么久,这样热情主动的人,让她有些许讶异,更有些许保留,所以到了西雅图,她转身变把他留下手机号的纸条扔进了垃圾桶。
她自认为,是无资格也无可能再和他遇见的了。
而人性最悲凉的地方在于,你自己已经极其小心翼翼地遵着你的身份行事了,而总还会有人自然不自然地揭你伤疤,而这些人,名以上都是你的亲人。
在家门口愣愣看着因为丧事而摆放的花圈,鼓足了几口气后的安娜,推门入家,一个妈妈已然不在的家。
哥哥姐姐各类亲戚看到她莫不努力表示亲切,越亲切,越疏离。
外甥侄女谁也不认识你,一句“她表现好,杀人犯能保释出来这是很少见吧”,便硬生生把彼此固定在两个世界里,不得逾越。
后院,跟着猫猫走,却在一抬头,看见一幅阖家幸福的画面,而那个男主人,却是怎么也不敢想再见的人。
走过来,一句淡淡的“你还好吗”,温和而虚伪,说你没变,说你依然像个孩子,你却知道这敷衍不再可信,起码从他嘴里说出。
因为他和你青梅竹马,他要你抛家别夫,他却不辞而别,让你反抗杀人,高墙经年。
可你竟然还试着问了句,“你怎么看这孩子”,没有答案,只有逃离,你眼里氲着泪,却没有为难人,没有掉下来。
怎样的善良让你这样隐忍委屈。
所以当母亲正式葬礼上,勋捧着一盏白菊,混进灵堂,就为了见你一面,说声安慰时,你的眼会迷离。
在葬礼之前,安娜从未想过再一次偶遇勋。
她试图忘记自己保释的身份,试图回忆起正常女人的生活。
一家小店的橱窗外踟躇良久的安娜,鼓起勇气换上了深湖水绿的小礼服,披上了金米色的皮草外套,颤抖的手准备戴上绿松石的流苏耳环。
7年未用的耳洞想必已经愈合,忍着钻心痛,咝咝倒吸冷气的安娜硬是戴上了它。
出得店外,一个红唇大波浪的风情女子楚楚而立,却在定位电话响起的一瞬间,失去了镇定,手忙脚乱翻出话机报告,“编号2537,位置西雅图”,仿佛一瞬间被打回原形的妖精,失去了生气的颜色。
同时,耳朵上因为过敏的疼痛也不断提醒她,穿回那灰暗的服装吧,一个连自由都被剥夺的人,哪里还有美丽的权利。
她不服输,总想挣回点什么。
于是和又一次神奇相遇的勋进了hotel。
可毕竟不是个随便的人。
人和人准备用最原始的方式相遇交流的时候,才会真的明白自己的脆弱和需要,不可强求。
于是勋决定用陪安娜逛街吃饭的方式来补偿自己工作的失败。
那时,安娜知道了勋的职业,男妓,且正被某客户的先生追杀。
来美国才两年的勋,以向导的身份,带安娜吃饭,乘city tour的水鸭车,去游乐场开碰碰车。
而远眺一对情侣争吵,他们用自己的台词为其配音,那一刻起,心的距离开始拉近。
当安娜用中文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只会“好”和“坏”两个中文单字的韩国人勋,似乎在懵懵懂懂,瞎猫撞着死耗子的半调侃状态下,通过安娜的眼神,默默听懂了这个柔弱女子的惨烈故事。
所以当老客户打来电话要求相见时,勋再一次把表抵押在了安娜身边,作为“I’ll be back”的保证。
尽管他不确定早就不相信“back”的安娜是否会等;所以才有了后来葬礼宴席上的那一幕。
勋为了保护安娜,和那个初恋情人打了起来,全场混乱,勋解释说,“he used my fork, but he didn’t say sorry. You know, he used my fork…” 那一刻,安娜崩了7年的神经徒然崩溃。
全身黑衣的女子,疯了一样的哭喊着,“那是他的叉子,他的,他的,不是你的,为什么要用,为什么…为什么要用别人的,却连句道歉也没有…”那一刻,戏里戏外,潸然泪下。
可惜命运弄人,当放弃了老客户的金钱诱惑,送安娜回监狱的勋,却被老客户的先生以谋杀其妻的罪名控告。
手表,安娜出狱时在此地接她的承诺,成了他最后的留言。
手握两杯热咖啡,穿上了淡熏衣草色衬衫的安娜,呆立在即将启程的巴士旁。
常常在想,这种惨烈纠结的文艺腔调,会令人唏嘘着迷,不是因为其远离生活,恰恰是因为它的真实。
它轻轻地讲着这样那样的故事,并没有通俗喜剧里的happy ending,所有的人性丑陋与美好,就那样像晒橘子皮一般,一条一条铺给你看,不夸张,不渲染,也不冲淡。
让你知道,可能你的生活有多糟糕,但总有些升华的分子流淌在细胞里,血液里,或者灵魂里,一旦有了养分,就会健康地生长,无法抗拒。
它们,让你感受身而为人的美好,哪怕一丝丝,从绝望黑暗的深渊里发出芽来,都值得呵护和争取。
结局采用了惯常的开放式,2年后刑满的安娜,围着乳白的围巾,坐在那个相约等待的café里,脸上有些期待,有些焦急,有些惶恐,有些微笑,却都掩盖不住信心的味道。
人活着,什么都可以失去,什么都可能放弃,惟有信心,即使曾经远离,都还要拉回,本能地。
因为它,才明白无论过去如何炼狱,都还有一个叫做“未来”的东西,在等着你,即使也不能算是多么美好。
浓情未必长久,温情汩汩不息。
对韩星熟悉的不多,玄彬在我这里甚至主要沾了乔妹的光。
感觉勋的小白脸形象在他的咪咪眼和小酒窝里还是很成功的,而认真起来的英气倒也可圈可点。
一直喜欢汤唯,在华人女演员里气质首屈一指,不过这却是看的其第一部作品。
当年的《色戒》,一是不喜在张氏基础上添油加醋,而是一向老淑女封建不能容忍尺度过大;《月满轩尼诗》也忙忙碌碌错过了,现在这不知是完整版还是删节版的《晚秋》倒帮助圆满了。
汤唯是个好演员的依据在于,四两拨千斤的力道,不刻意不做作,却能让人明了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眼一眉,跟她笑,陪她哭。
外滩画报最新一期配合《晚秋》又cover lady了她,袁鸿说的那个“她愿意,可以光芒万丈;不愿意,让人在人堆里都找不出”的状态值得称许。
朴实本分,反而能因为每个角色而让人用更多的敬意记住你的专业吧。
所以,这个获奖无数的陈安娜,让人记住,纵使晚秋落魄悲凄,也依然可以保持希望,因为,天都愿意给你一个“霜叶红于二月花”。
P.S. 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东西,写来不及了,每篇都这么长,看的人都快断气了,或者根本看不下,写的人更是自减寿命嘛。
可还是要坚持写,慢性自我了断的好方式啊
今天在回去的地铁上都还在刻意的观察周围的人,玩手机的,刷微博的,虚眼看对面的,无所事事的,然后想起《本杰明巴顿奇事》里那段经典的倒退,讲述早晚几分钟出现于某地的差别,有可能是车祸,有可能是邂逅,接着觉得“交汇”是不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件事,因为不同的目的,因为不同的原因,因为不同的巧合,在这个时间段,大家坐上了同一趟车。
其实无解。
就如你和我相遇是无解,而我和你分离同样无解一样。
片子没有过多的台词,但幸而有汤唯自然的眼神,隐忍,隐忍,再压抑。
一个弑夫并坐了7年牢的女人又能有怎样的要求,即便有,又怎样,重新遇见初恋,又怎样,过去终究是过去了,这一切在7年之后对于你来说都是改变,而对我来说都是没变。
爱是无需语言的。
虽然就如巴别塔一样,我们的沟通一直存在障碍,但我依然能感受你的感受。
我感受到你笑,于是我说“好”,我感受到你难过,于是我说“坏”,我能从你的闪烁的眼神里看见你对我回应的惊讶。
本来我就读得懂你。
没有谁和谁能亲密无间。
人和人之间,怎样都有距离的。
猜心又如何,肚子里的蛔虫又如何,始终是有距离的。
但要的就是你一句“我不需要了解”。
你过去的痛,你过去的伤,你过去的遗憾。
即使我懂,也不是我帮你受的,我唯一能做的不过是给现在的你温暖就好。
也许这温暖是,一个长长的吻。
你开心吗?
西雅图是个充满邂逅奇遇的地方。
片子中间有一段就像西雅图宣传片似的,拍得俏皮可爱。
雾蒙蒙的天,下不完的雨,出太阳过节。
这不禁让我想起故乡成都。
继而想起《西雅图夜未眠》,同样是一个爱上陌生人的故事。
最后会心一笑,去西雅图邂逅一个陌生人吧。
也许他会跟你走,并约定你互相等待。
晚秋如果爱情也有四季那么我把春天给了一个我爱的人把夏天给了一个爱我的人然而他们注定的离去却如秋风渐凉直到晚秋未冬之时邂逅一个相爱之人可以让我在多年后依旧在约定的地点感叹那韶华的逝去“hi,it's been a long time。
”Late autumn。
前一阵子,广东湛江的一条新闻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女大学生小刘遭遇飞车抢劫,之后她打电话给自己被劫去的手机,劫匪没有接听,却发来短信“我把毕业证放到哪哪哪,你去拿,我不想影响你的前途,请原谅一个没家的人”。
网友纷纷对此唏嘘,有的感叹盗亦有道,有的埋怨这个把人逼疯的社会,有的想象着事件背后又一个青年失足沦落的故事。
作为劫匪当然不可原谅,但这个故事让我们领略到,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悲伤的故事,即便他有着很不光彩、不可告人的身份和外表。
现实中一个劫匪套上人性光环,电影里也有颇为类似情形。
《晚秋》的两位主人公身份也十分特殊,他们都是这个社会边缘人中的边缘人。
汤唯是把牢底坐穿的杀人犯,玄彬是被富婆包养的性服务者,他还落得被人追杀亡命天涯。
玄彬更是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形象,从以前偶像剧里的贵公子到身份“低贱”的“鸭子”,希望由偶像派向实力派的跨越,勇气决心非常明显。
汤唯虽是回家奔丧,但兄弟姐妹、昔日的恋人都只是模糊的背景,只是加深了她内心的刺痛、与世界的隔膜,只有偶遇的路人玄彬才和她同是天涯沦落人。
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只剩下彼此可以互相慰藉。
这两人半斤八两,谁的境遇谁都不比谁好。
就在这样的身份设定下,导演开始慢慢透露主人公的前史。
观众于是看到,不是所有的杀人犯都十恶不赦,不是所有的卖淫者都只贩卖色情。
他们只是被命运玩弄的可怜虫,他们有着比平常人更多的悲伤和无奈,在人性上却并不低贱。
《晚秋》一直在舒缓中慢慢推进,有几个段落设计新颖别具匠心。
印象最深一个是汤唯和玄彬在游乐场碰碰车里的情景,他们模仿着外面一对分手的恋人对话,既为外头的恋人代言,又让观众了解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过往经历和处境。
接着外面的恋人翩翩起舞,不知道是现实还是想像中的场景,烘托出如梦似幻、纠结而又唯美的情绪。
另一个场景是汤唯用中文向玄彬道出自己的痛苦往事,而一旁不懂中文的玄彬只回答“好”和“坏”。
这是他们情感交流的独特方式,不必通过懂得对方的语言。
《晚秋》中男女主角之间发生的,是一段压抑的、没有前途的末世之恋,结尾汤唯一个人坐在咖啡馆里默默地等待,门开了,门关了,结束的字幕出现了。
只有观众知道,她等待的人不会出现。
他们的恋情,就像片中西雅图惨淡的天空,终究没法点亮任何人的命运和前途。
电影没有好莱坞的大团圆结局,甚至没有给人留下希望,艺术到决绝。
导演金泰勇拍的节奏缓慢,有一些明线和暗线,安娜与勋的感情还是看不太懂,有点模模糊糊,最后为什么就动情了呢?
片中隐藏着不少伏笔,安娜的丈夫应该是那个人所杀,餐桌上,安娜情绪失控其实就是点名了杀人犯是谁。
两人重新坐上长途车时,可能观众以为要结局了,结果来了逆转,给人心里上的压力,安娜的男友与她有相似的命运,最后也没能反击,他已经预见到等待他的不是监狱而是死亡。
最后的长吻,是两个人生与死的告别,情人的灵魂是沟通的,最后安娜也感觉到了勋的告别,就是永别了。
电影虽然节奏缓慢,但叙事还可以,汤唯的演技值得表扬,有层次。
女人如叉子,不要乱用别人的叉子。
爱啊,这就是爱情啊。跟妈妈说话那段说到你没戴眼镜看不清,我突然就大喷泪。为毛那么多人说不好看呢,你们感受不到吧。最喜欢看新人对峙旧人的场面,真有爱,哈哈哈。
忧伤不到位,浪漫得拖泥带水了无新意,台词尤其蹩脚,配角很业余,几场重头戏也全都荒腔走板,吻戏真是煞风景。硬能把这么狗血的剧情憋成不急不缓的文艺语调,得有怎样的定力。他们不说话的时候比较好,在车上交换梦想,安娜的自言自语,飘着浓雾的西雅图,曾有几个瞬间让我恍然觉得有些美好
又是一部不看影评就看不懂的片子呐……
虽然是根据老电影改编的但我为什么觉得和〈不汗党〉很像。。完全看不出男女猪脚何时擦出感情火花了。。感觉上就是拍完收工拿工资回家的状态。。韩国偶像男猪必须露肉的桥段永远不会被遗弃。。ps,汤唯好黑
看了这部才懂斋藤耕一的《约束》为何会被奉为经典,对比气度和格局,大师与普通导演的距离立竿见影。另外,汤唯虽美,又怎及岸惠子深邃真切、有血有肉。
汤唯其实就是玩玩面瘫,不过这部戏让我知道一种叫鸭子船的东西,有几幕拍的挺有创意的。整个西雅图与本片的调调基本融合,有点小浪漫。适合年轻纠结男女观看。虽然节奏慢到死,不过还是比很多国产烂片好看。
文艺不是我的咖。一个人在电影院里憋尿看完了,最后结束的时候旁边的男生来了一句shit ,一语道破了我的失望。
看不下去
汤的表演没有层次可言,远不及男主角入戏。剧本儿戏,穿插老外配音那段原本是佳章,但一直磨到现代舞便也成了老鼠屎。全片假装克制,其实各种虚假做作,偶尔“好”和“坏”等之类的小聪明,都耍到出丑才罢休。失望。
烂片、假文艺。拍得比《千里走单骑》还TM难看,导演的装B文艺之作。
剧情虽然牵强,但不是不可理解。但尼玛拍成这种电影出来骗人就是你不对了。差点看到抑郁。
汤唯很美 演的很到位 那段游乐场对白真的很有感觉
果断给一星,因为哥实在看不出什么特别,一直看一直为浪费金钱浪费时间而纠结。大烂片~无语
四星全给给汤唯的风衣和玄彬的肌肉啊啊啊啊!至于剧情。。。。忽略不计吧。。。
虽然我很爱汤唯和玄彬,但不得不说这人物造型掩盖了汤唯所有的美和玄彬所有的帅。
汤唯,你怎么总演那种为了爱情牺牲自我的傻女人?
本年度最难看的电影之一。
你用我读不懂的表情向我倾吐听不懂的言语,明知道那不是简单的“好”与“坏”能够评论的。可是你的忧伤或幸福,不用说也明白,因为你我的心正以同样的频率悸动着。
女人就是容易投入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