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看影片的开头,一列火车,一群飞奔的孩子,还有一幕暖心的画面就是小女孩小男孩等着回家的爸爸,我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旅途便是回家的旅途。
我瞬间脑补了一段画面,还有一个小飞象,他们之间的各种欢乐欣喜的经历。
然而却不是这样的,大象被拉到他们所在马戏团表演,资本家用他们的表演换来群众的欢乐,新的巡演开始 小飞象被拉去表演,却搞砸了,这个畸形怪胎大耳朵小飞象被台下的群众所嘲笑,正因如此,大象妈妈被送走了,小飞象失去了妈妈。
小女孩小男孩感同身受地陪着小飞象聊天,当一次表演中小飞象被送到高处灭火,意外发生了,大火困住了小飞象,女孩为了帮助它而爬上了高处,还好小飞象终于勇敢的飞起来了,看到这一刻 ,我快要哭了,真的感动了,小飞象终于可以飞起来找妈妈了
小飞象 (2019)6.52019 / 美国 英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 奇幻 冒险 / 蒂姆·波顿 / 伊娃·格林 科林·法瑞尔
自由的飞吧
以孩童般浪漫的想象, 挣脱传统观念的捆绑, 在失败中超越自我, 在嘲笑中坚信梦想, 虽然它没有羽毛没有翅膀, 却带着爱和勇气逆风飞翔!
它的名字,叫做《小飞象》
诞生于1941年的动画版《小飞象》,是迪斯尼第四部长篇动画,讲述马戏团的小象“呆宝”从不为人知,成长为马戏团明星的故事,整部影片充满了奇妙和温馨。
该片当年票房夺冠,获得了奥斯卡和戛纳最佳动画奖。
不仅让迪士尼名利双收,还让经典大耳朵形象深入人心,流传至今。
小飞象的故事深深印刻在几代人的童年回忆里,鼓励我们在逆境中学会拥抱自己、战胜恐惧。
此番迪士尼真人版《小飞象》,由鬼才导演蒂姆·波顿亲自执导制片,他不单擅长暗黑诡异的哥特风格,诸如《僵尸新娘》《黑影》《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等,对浪漫温馨的成人童话的掌控更无出其右,从《剪刀手爱德华》到《大鱼》到《爱丽丝梦游仙境》,暖心、唯美、动人。
这类奇幻电影交给他再合适不过。
作为女主角,这是“灵感女神”爱娃·格林,与导演蒂姆·波顿的第三次合作。
女神更是在片中克服自己的恐高症,展现轻盈美妙的空中杂技,美出新高度。
凭借在《神奇动物在哪里》、《杀手没有假期》等佳作中的精湛演技,备受好评的男神柯林·法瑞尔,在片中大展魅力,颜值与演技兼备,暖男与绅士并存。
更有金球奖最佳男主迈克尔·基顿,《鸟人》《蜘蛛侠:英雄归来》后鼎力加盟,影帝助阵,阵容升级,为大家带来更多超乎想象的温暖惊喜。
个头矮小但能量巨大的老艺术家丹尼·德维托,《蝙蝠侠归来》后,与蒂姆·波顿和迈克尔·基顿再次强强联合,势必擦出更燃的火花。
也是继《大鱼》之后,再次为蒂姆·波顿出演马戏团团长。
除了真人主演外,最引人关注的还是主角--小飞象Dumbo(呆宝)。
为了还原这一经典动画形象,制作团队运用了最先进的视觉特效技术。
不同于《奇幻森林》中动作捕捉合成+后期真人配音,小飞象更侧重写实,皮肤、肌肉甚至皮下脂肪的抖动都刻画地栩栩如生,王境泽看了都直呼“真象”……光是呆宝的一对汪汪大眼睛,就能让阿丽塔自愧不如了。
相信呆宝会成为继橘猫之后又一实力萌宠。
影片为了展现故事发生地“Dreamland”的繁华辉煌,在英国北部卡丁顿的一处850平方英尺的旧停机棚中,搭建了融合了游乐园、马戏团与博览会场的巨型城区。
世上可能没有别的地方能满足波顿了,他想要将本片拍得尽量真实,大部分镜头放弃了绿幕,转而采用实景拍摄,此等规模堪称史诗级别。
与《大鱼》类似,本片融入了马戏元素,更甚至以马戏团为故事背景。
片中将大量呈现绚丽多姿的表演者、天马行空的演出项目、奇妙无比的异国风情,烟花、音乐、舞蹈,可以预见到一部壮丽磅礴的视听盛宴。
影片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原班人马打造,曾打造出多部美轮美奂的真实场景,这次将用更加引人入胜的画面、触碰心底的灵魂旋律、紧张刺激却唯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再现小飞象温暖励志、拥抱真我的不凡传奇。
不过,对于影片还是抱有一定的疑虑。
与80年前的动画版不同,真人版《小飞象》大胆尝试扩充人类戏份,这或许会令观众反感,就好像《变形金刚》系列中过多的人类戏份拖垮了主旨和观影体验。
不希望人类戏份喧兵夺主,更不想小飞象成为贯穿真人剧的线索性工具。
至于正片中能否合理把握这个度,有待观众们亲自验证。
同时,过于真实形象也会产生弊端。
夸张、拟人的表情恐难以体现,亦会少了动画所能呈现的天马行空。
小飞象是不会说话的,除了招牌的大耳朵外,很难有辨识度。
从早期动画到CGI,《小飞象》能流传至今,不单是靠技术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其蕴涵的哲理仍历久弥新。
电影用简单的方式道出了永不消逝的真谛。
人生无止境,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是其间最艰难的选择。
不论外界压力的驱动,或是内心深处的不甘,真正的动力都源于坚强和执着。
也只有怀揣这份永不松懈的信念,才能变弱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
影片正是以更加艺术化、感性化、超现实的方式将这份人生的感悟娓娓道来。
将深奥的人生哲理做得平易亲切、老少咸宜,这也许就是《小飞象》能够被世人记住的原因。
《小飞象》将于2019年3月29日国内同步北美上映,这部合家欢的奇幻电影,很想带着孩子陪自己一起看。
拥抱非凡,成就奇迹,届时同“小飞象”一起逆风翱翔!
本文由公众号“电影最推荐”原创撰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广大影视爱好者关注交流
分明才上映一个星期,但这个假日居然找了N家影院才找到英语3D的,大概是为了照顾合家欢的家庭吧[摊手]对于迪士尼粉丝来说是一部及格片,故事和画面都OK(没有看到巨幕真的很桑心呐[泪][泪]没有办法体会画面到底如何[泪][泪])小飞象每一次飞起都热泪盈眶,最后没有用羽毛自己起飞真是鸡皮疙瘩起,就是成年这么久还是很需要“勇敢”这种能量的注入[泪][泪]我们佩小姐在里面真是绝美啊,每套衣服都优雅又美丽[心][心]但是观影体验真的是糟糕透了,基本都是带着小孩的,只有一个是能独立看字幕不吵不闹的,另外全是吵着要走的,说看不懂的,以及害怕的[摊手][摊手][摊手]真的想说全城都是国语3D的,既然小孩子本来就没办法看字幕为啥还要来看英语版的,真的搞得我时不时就要“嘘🤫”,散场了,反而一堆小朋友围着我的小飞象吵着要家长买,这个时候当然是帅气的抱着我的小飞象快速走开咯[二哈][二哈]橙天嘉禾的vip厅真的是能完全躺平,这一点好评
在马戏团老板麦克斯·美第奇雇佣下,过气马戏明星霍尔特·法瑞尔和儿女米莉和乔一起,照顾刚出生就因耳朵巨大而受到嘲笑的小飞象。
当三人发现,小飞象真的会飞时,原本苦苦挣扎的马戏团重获新生,也招来企业家V·A·范德维尔得注意,邀请小飞象加入他旗下不同凡响的游乐设施,梦想王国。
在那里,小飞象与迷人的空中杂技演员柯蕾特·马尔尚一起展翅高飞,但霍尔特·法瑞尔却发现梦想王国光焰鲜的外表之下,藏着无数黑暗的秘密。
霍尔特·法瑞尔的儿女米莉和乔和小飞象是要好的朋友。
也是他们两个发现小飞象会飞的。
一开始乔拿着羽毛和米莉一起去看小飞象。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
小飞象无意间把羽毛吸进鼻子里,就这样,小飞象偶然的飞起来了。
有一次马戏团表演,其他大象都嘲笑小飞象的妈妈生的小飞象耳朵太大儿嘲笑他们。
小珍宝(小飞象的名字)的妈妈就和嘲笑他儿子的大象打了起来,因此无意间把柱子给撞翻,整个马戏团都没了。
因此人们都觉得把小珍宝的妈妈留在马戏团里只会有只会有灾难,不会有好事发生。
便决定把象妈妈带走。
坚持,努力总会有收获。
这是一部很舒心的电影,脸谱化的反派,妙趣横生的马戏团,纯真可爱的孩子,自强不息的残疾驯马师和萌物小飞象。
正因为是童话,娘死爹走的姐弟俩在马戏团安稳度过一年,没遭受任何虐待,更没被坏叔叔性侵。
正因为是童话,驯马师断了一条胳膊,还能在马戏团找到新工作。
正因为是童话,畸形的小象才冲破牢笼自由翱翔。
童话就是拍给相信童话的孩子看的,成年人无需指责童话的幼稚。
我一直觉得蒂姆伯顿内心有一种执拗而炙热的情感,才30年雷打不动地拍童话。
谈谈最新上映的电影《小飞象》。
故事的主线讲的是一只长相特别的小象,经历各种惊险,找到自己,寻回母亲,最后重回大自然的故事。
但我更有兴趣探讨一下,其中作为大反派出现的商人——文德维尔。
文德维尔第一次出现在影片中,是为了收购小飞象,使它成为自己庞大马戏帝国的一员。
作为一棵“摇钱树”,与美第奇马戏团老板谈判收购小飞象,是绝无可能的一场生意。
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富有想象力的商人是如何完成这个不可能任务的吧。
文德维尔展现出了他惊人的逆向思维能力。
当直接收购小飞象这条路失败后,他迅速改变战略方案,以给美第奇老板股份的方式,接收了整个马戏团,成功得到了小飞象。
注意,此时文德维尔是一分现钱都没有,以一纸暂时无法兑现的合约,完成这个艰巨的商业谈判的。
(请注意这一点,因为之后,这个场景还有他用。
)这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啊!
可他,竟然成功了!
这既证明了他作为一个商人,具有多样化的谈判手段,也证明了他具有很强的洞察能力,能精准的满足对方需求以达成目的!
其次,女主角向男主角自诉经历这一段,也在侧面反应文德维尔精准的商业目光和包装能力——一个是街头廉价的女艺人,一个是风头无两的空中女王,段位完全不在一个层面,高下立现!
还有小飞象的妈妈,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被当成危险的存在。
美第奇马戏团因此以半价贱卖了它。
之后它出现在了文德维尔的噩梦岛,被化妆成凶兽供人参观,游人不绝。
这不得不让人为文德维尔的商业天赋惊叹,他就像拥有一双翻云覆雨的魔手,能化腐朽为神奇!
这又不得不令人陷入迷惑之中,这样一位商业奇才,到底是怎样因缘际会,走向了大反派的毁灭之路呢?
得到小飞象之后,文德维尔马不停蹄的要求小飞象能够迅速出场表演,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小飞象带着空中女王一起飞。
时间紧,任务重,他要这一切像他的梦幻乐园的口号一样——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时候影片中出现了一个神秘人物,他坐在最高看台的正中位置,发表着傲慢的言论。
文德维尔却对他毕恭毕敬,以最高礼遇接待他。
这个神秘人,就是即将评估是否值得给“梦幻乐园”投资的银行家!
为了增加节目效果的惊险性,为了更吸引观众的目光,文德维尔有多疯狂呢?
他竟然毫无顾惜的撤掉了安全网。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和动物又怎么可能配合的天衣无缝?
撤掉安全网,就相当于直接将空中女王置于危险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命丧当场!
空中女王,曾经是文德维尔手中吸引观众的一张最大的王牌,现在,小飞象是他手中最有力的王牌。
将手中最大的两张牌,一起丢出去,这简直相当于一场丧心病狂的豪赌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令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的商业帝国,拥有睿智的头脑的商人,做出如此豪赌的行为呢?
这也许从那位傲慢的银行家身上可以探究一二吧。
当然,故事总是不会那么顺利的如大反派所愿的发展。
文德维尔悬着心,绷紧了肌肉,不停调换姿势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与紧张,最终节目还是出了岔子。
他购买的大象,从前的珍宝,现在被关在恶魔岛的恶魔-卡利,正是一直以来小飞象努力寻找的妈妈。
一声深情的呼唤,令节目功亏一篑!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文德维尔本有很多的选择,去更好的处理这个问题。
但他选择了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那就是杀死珍宝,让小飞象失去幻想从而服从命令!
银行家气急败坏的离开,令文德维尔非常暴躁,他不仅下令杀死珍宝,更是以极其迅速的时间,组织了第二次的小飞象与空中女王的双飞表演,再一次请来了银行家。
与此同时,他还裁掉了原美第奇马戏团的一众演员。
正是这一系列错误的暴行,令所有心有不满的美第奇马戏团成员以及空中女王,选择奋起反抗,解救小飞象母子,令它们团圆,并返回属于自己的领地。
解救小飞象母子的过程就像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有惊无险,作为正派的重要人物,当然是皆大欢喜,各得其所!
而作为大反派文德维尔,当然是人财两空,在他情绪失控,丧失所有理智的极端行为下,他苦心经营的梦幻乐园付之一炬,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噩梦。
我所感兴趣的正是这一点,到底是什么最终毁掉了文德维尔的心血,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丢掉了他得以成功,引以为傲的精明头脑?
大约从他的成功路径可以推测他疯狂的原因吧。
还记得吗?
他在无意之中透露出自己是被父亲抛弃的孩子。
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条件大多数情况下不好。
文德维尔有头脑有野心,纵使心有沟壑,也只能借由他人的资本实现梦想。
这从他空手套白狼兼并美第奇马戏团这一轻车熟路的行为中,我们可以很容易推测出,他庞大的商业帝国就是这样在段时间内建立的。
但是,文德维尔野心太过巨大,他不满足于现状,可以说他永远不会满足。
他初尝成功的甜头后,有一条路径依赖,于是在这条路上开始撒丫子狂奔,连修整都没有。
直到他开始耗尽力气,开始力不从心,他才发现,他自己已经面临着进退维谷的死胡同——资金链断裂!
正在愁眉不展的当头,小飞象出现了。
这正是瞌睡有人送枕头,小飞象成了他翻盘的唯一可能,他必须借由小飞象拉到一笔足以支撑他渡过难关的风投。
于是,银行家出现了,于是,短期内出节目,撤安全网,解决珍宝这一系列疯狂的行为也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在当前的文德维尔心里,以最快速度拉到投资成了唯一需要紧盯的目标,其余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浮云。
在资本趋利的这一行为准则里,就如碾压机过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一切可以牺牲,不可以牺牲的都可以牺牲,一切需要的不需要的都可以不需要。
一切有违它趋利的障碍,人性、人情、道德皆可抛却……文德维尔的悲剧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他是一个如此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商业奇才,却最终被资本绑架,将自己送上了绞刑架,多么令人唏嘘!
但愿,我们都可以多回望来时的路,不忘初心,能摈弃人性为恶的一面,守护人性至善的那一面!
这样的片子,成人基本看不了,套路非常,但孩子们应该还是喜欢看的,去除糟粕,我们能和孩子说点啥。
1.不要强调动物主义保护者,我们要聊的是万物组成地球,我们仅仅是其中一份子。
2.不要聊小女孩热爱居里夫人但貌似也没做啥相关事项,我们要聊的是老鼠的孩子未必只会打洞。
3.不要聊反派的蠢,我们可以聊聊反派在犯蠢之前设计了一个怎么样的乐园,也可以聊聊关怪物的那个什么噩梦岛存在的初衷。
4.不要聊小飞象的技能,我们要聊的是不正常未必是一种缺陷,不正常也可能是一种天赋。
5.不要聊马戏多精彩,我们要聊的是我们为什么需要马戏?
我们怎么样正确的与其他物种互相了解。
6.不要聊分别的艰难,我们要聊的是披荆斩棘,降妖伏魔。
7.不要聊美第奇兄弟最后的那个乐园,那个地方有种史里芬vlog的感觉,我们不如聊聊多少个气球可以把一个人吊上天。
8.又或者什么也不用聊,就聊聊吹泡泡那一段,想象,就能自己造梦。
在成功地制作了真人版《灰姑娘》《奇幻森林》和《美女与野兽》之后,迪士尼真人童话系列在2018年的表现非常不尽人意:无论是奇幻风的《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还是写实风的《克里斯托弗·罗宾》,对普通观众和粉丝而言,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而将范围放大到整个续集电影的范畴里,《新欢乐满人间》和稍早的《加勒比海盗5》《星球大战8》,甚至是看家的动画续集《赛车总动员3》《超人总动员2》《无敌破坏王2》,也在不同程度上有失水准。
但对于财大气粗的迪士尼来说,这并不是个了不得的问题:仅在2019年一年里,就有《小飞象》《阿拉丁》《狮子王》《沉睡魔咒2》四部投资水平至少1.5亿美元的真人童话电影上映——这还不包括冷饭当热饭炒的《玩具总动员4》。
与蓝色的威尔·史密斯相比,不会唱歌跳舞的小飞象可以说是未来这几部电影中最正常的CG形象了。
从一部诞生于将近80年前的一小时少儿卡通,变成全长的真人奇幻电影,审美独特的导演蒂姆·波顿显然做了很多工作,而迪士尼也给足了面子:在迪士尼出品的一系列真人电影中,这是为数不多的一部,没有一个迪士尼制片人参与的IP改编项目。
在这样的创作自由下,《小飞象》显然要比其他改编电影更有导演的个人印记:百年历史的马戏团几乎是《大鱼》的直接移植,团长甚至同样都是丹尼·德维托;《蝙蝠侠归来》之后,迈克尔·基顿时隔近30年后的再出演;与新缪斯爱娃·格林的第三次合作(《黑影》《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与配乐大师丹尼·艾夫曼的第16次合作(《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然而,尽管蒂姆·波顿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喜欢描绘那些扭曲而善良的角色,《小飞象》并不是水准线之上的作品;在一系列迪士尼真人动画电影中,《小飞象》也并不是一部值得过多关注的作品。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小飞象》是迪士尼体系中,最适合蒂姆·波顿的形象了:被世俗误解的天真主角,简直就是为这位性格古怪,表现不稳定的电影制作人量身定做的一样。
但与许多从作者型导演转型成大制片厂的特效大导一样,蒂姆·波顿也难免“出卖”了他自己——《小飞象》的美术风格经常显得陈旧和过时,在更多的时候,电影中流露出的强烈的流水线风格着实令人沮丧。
对于熟悉蒂姆·波顿的观众来说,这种结果并不奇怪,毕竟他在翻拍电影这一领域是习惯性的马失前蹄:睡前故事变成童年噩梦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科幻经典变成人兽畸恋的《决战猩球》,与两位旧爱,海伦娜·博纳姆·卡特和约翰尼·德普的分手作《黑影》。
可以看出,习惯了原创作品的蒂姆·波顿,在爆米花大片中并不像盖·里奇一样有着很强的适应性。
就《小飞象》而言,原作中过于简单的情节也为改编增加了难度。
写就《变形金刚2&3&4》,以及一部《攻壳机动队》的编剧伊伦·克鲁格,保留了动画原作的核心叙事框架,但对故事的扩写只能说是好坏参半。
当《小飞象》能够真正聚焦在它的动物主角身上时,电影还是能够施展出魔法的。
但每当电影开始讲述那些表面化的原创人类角色时,就开始原地踏步。
这一问题,也曾在蒂姆·波顿的其它爆米花电影中出现。
《爱丽丝梦游仙境》《黑影》《佩小姐的魔法城堡》中,布景和服装要优先于角色刻画——而角色刻画本来就不是以“奇”见长的蒂姆·波顿的长处。
在这种情况下,表演并不是《小飞象》的真正短板。
向来没有票房缘分,但是贵在认真的柯林·法瑞尔给出了一如既往的敬业表现;作为性(感)化身的爱娃·格林虽然已经开始失去新鲜感,但还是有一点乐趣;丹尼·德维托和迈克尔·基顿打的是怀旧牌,当年《蝙蝠侠归来》的正反双方这次身份对调,尽管75岁高龄的前者已经很难有什么突破,而迈克尔·基顿几乎是在模仿蒂姆·波顿电影中的约翰尼·德普——除了不用把脸抹成调色盘。
但电影中缺少的,是全CG的小飞象那样的安静的灵魂。
从《大眼睛》到《小飞象》,蒂姆·波顿似乎正在回归当年在《艾德伍德》中引起他兴趣的母题——也就是艺术和商业之间的碰撞与共存。
但也正如他过去那样,《小飞象》被纯粹的视觉奇观分散了注意力,而将故事中的人性元素置于次席。
对于野心勃勃,企图在2019年大展拳脚的迪士尼而言,《小飞象》不过是暑期档之前的开胃菜;对于蒂姆·波顿本人而言,《小飞象》是一次风险颇大的冒险。
但对于失去了聚光灯的小飞象而言,《小飞象》是没能起航的幻梦一场。
文前预警:这是一篇来自原版dumbo脑残粉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吐槽文,且含有大量剧透。
…………………………………………………………………………………………1941年的原版Dumbo是我最喜欢的电影,过去10年间我看了不下50遍。
虽然只有64分钟,但电影节奏流畅感情自然充沛内核干净隽永,解读可深可浅。
把我理解和喜欢的电影之美做到了极致,有我眼里的“真善美”。
知道小飞象真人版项目的时候,我是有点诧异的。
在我看来它并不合适变成一个真人版电影。
首先这个故事太简单了,且跟人关系不大。
其次Dumbo是唯一一个没有一句台词的迪士尼电影主角,展开难度很大。
再次这部电影很大的亮点是Dumbo酒后的cult片片段,纯真且癫狂。
这三件事情当然都是可以解决的,如真人版电影最后呈现出来的一样。
但,它们也同时是原版电影的核,如果破坏了Dumbo可能也就不是Dumbo了。
从18年年末开始各个品牌纷纷盯上Dumbo为电影造势,连afternoon tea和周大福都出周边产品的时候,我莫名有种过气网红回春感觉的同时,也开始隐约担心。
最后果不其然。
Dumbo电影的内核非常简单:作为一个异类,如何凭借勇气和爱,完整的接受自己,找到自己力量的源泉,同世界和解,进而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是一个有大耳朵小象的成长故事,同时也是每个人的故事,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Dumbo最后是不是"ninth wonder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only flying elephant in the whole world"没有那么重要。
它凭借自己的勇气,有妈妈Mrs Jumbo和好朋友Timothy的关爱,摸索着在这个世界成长,扭转了(或者没有扭转)大家对它的偏见和嘲讽。
哪怕不会飞,它也依然会是一头快乐的小象。
而荧幕暗下去电影院灯光亮起或者电脑合上,我们每一个人走出Dumbo的故事,都能得到一些温柔且有力的慰藉。
很大可能我们只有一个让自己成为异类的大耳朵但却并不会飞。
那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音乐电影情爱运动阅读宗教美食摄影,无论是什么找到些什么,更深入长久热烈的投身于自己周围真实的生活。
这是我看来Dumbo的意义所在。
酒后的cult片段是我觉得最迷人的迷幻场景之一。
导演同样也是《幻想曲》的导演。
做出这样片段的团队深知“节制之美”。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Dumbo故事虽然简单,但并不浮浅。
它所直指跟抵达的,是有力且有说服力的。
就好像加西亚的日常静物画和戈雅晚年的黑色壁画,能表达同样的“本质”一样。
这个感觉像我之前在虾米看到的一段对于The Band Whispering Pines的评价:“实话说,我不觉得真的有多少人像Eric Clapton那样懂得这支乐队的伟大。
伟大不是听别人说的,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什么史上排名第几,真正静下心来听The Band,你真的会感动。
在那个大家都“花样频出”的年代,只有他们真正做到了“节制就是丰富”,用最简单的旋律唱出了最感人的歌曲,从这个角度说,这种天人合一的状态才是最高境界。
这才是为什么西方评论界一直说他们“仅仅凭借两张专辑就足以比肩披头士和滚石”的原因。
”而由于非常容易理解和了解的原因,这部分用演出时的肥皂泡替代。
观感深度都跟原版不在一个层级,像极了拙劣的模仿。
从迪士尼这么大一个公司商业运作的角度出发,能够最大化市场效益毫无疑问也应该是它们最优先的考量。
因此改编保守中规中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之前的改编,《美女与野兽》里通过一些很小台词的变动让Gaston观感完全不一样,又或者是《沉睡魔咒》里的真爱之吻。
虽然原著粉丝不一定认同,但这样的改编是用心且能让人会心一笑的。
回到这部小飞象电影,主角是谁?
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我电影院刷完三遍依然不知道。
断臂退伍军人,会飞小象带我重回人生巅峰?
傲娇美艳吊环女王,大象王子带我撩汉带我飞?
Geek姐弟,小象研究推进人类进步?
整部电影就好像装饰一颗节前的圣诞树,什么应景可能会被大家喜欢都被一股脑的挂了上去。
这都是被精心设计过的细节也都很可爱,不管是像The rock有温柔眼神的Rongo,或者是弹着Ukulele最后收获爱情的Miss Atlantis,亦或者是满口Magic Dust和资本的银行家。
但这跟小飞象的关系是?
电影基本上集合了时下所有大家关心的元素:关爱退伍军人环保女权野生动物保护过度资本化的世界科技改变人生,但除掉这些闪亮亮的看起来很厉害的装饰,原本的Dumbo故事已经完全被掏空了,这样的考量跟改编又意义何在?
原来的故事里,Dumbo从被送子鹳送到Mrs Jumbo身边,从一开始被大家期待再到因为大耳朵被排斥,在妈妈的保护下学习,母子分离惶恐失落,遇到Timothy开始鼓足勇气自己探索世界,最终完成自己的成长。
故事循序渐进情绪也是逐渐变饱满的。
这几乎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历程,因此我们得以真实的感同身受:Dumbo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对于善恶和人间疾苦的了解和体察,对于被排斥和孤立的无可奈何。
因此我们听着Baby Mine看到隔着铁栏杆被Mrs Jumbo轻轻抚慰的Dumbo我们才会心碎哭泣,因此我们看到Timothy站出来维护伙伴鼓励告诉它会飞不是因为Magic Feather我们才会真实的感受到内在的被鼓舞。
而真人版电影,所有的人按照套路和设计如走马灯一样出现,按照戏剧冲突跟三段式的发展在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推进什么事情。
于是华服炫酷的妆发视效掩盖不了情感的苍白,会飞的小象似乎只是成全所有人的Magic Beast。
潜台词是:如果它不会飞,它也许就不值得这么多的爱和呵护。
这样的价值观跟内核也并无问题,但,它能够带来的情感冲击跟原作,是完全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
除了内核和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电影的反派。
作为多年专注控反派的我,觉得优秀的反派大抵有两种:一种下得了狠心且下得了狠手,努力又上进。
跟主角的差别可能只是价值观的不一样。
典型代表伏地魔。
第二种则是界限模糊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恶”,典型代表小丑。
Dumbo原版电影里的反派,是一群“坏人”:“坏小孩”,“坏大象”和看不清楚脸的“坏观众”。
他们见风使舵风吹两边倒,想当然潜意识的排斥”“异己”,因为恐惧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成群结队的组团欺负“不一样”。
那群吹Dumbo耳朵的小孩,很容易让人想到小时候活埋蜻蜓蝴蝶虐待动物的小孩,也恰恰是,我们周围最多的。
没有缘由没有解释,是出自于人性之“恶”,想来就背脊发凉。
而真人版电影里的Vandevere堪称反派中的傻白甜,除了虚荣心强外,实在是没干成什么正经坏事,最后还搭上了自己辛苦经营的家业。
跟原版Dumbo的反派相比,也无法同日而语。
以上,是我作为1941年原版电影脑残粉的立场,对于新版真人版电影一些非常主观且片面的看法。
一部电影经过所有漫长细碎的工作最后得以呈现在大荧幕上,背后是有无数相关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对这个电影的爱的,我无比尊重他们以及所有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希望没有任何形式的冒犯。
顺便再次强势安利一下原版的Dumbo,希望大家都能从各自喜欢的电影里找到自己寻找的东西!
才忽然意识到,蒂姆•伯顿如今也已经60多岁,可以叫他老蒂姆了。
不知道该为他开心还是难过,反正他的电影是越来越充满童心了,比如这部《小飞象》。
这可能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之后,我看过的老蒂姆最有童年印记的电影了。
虽然好多人都对本片不喜欢,但是讲真,我还是被小飞象的故事感动了,这个“丑小鸭”式的迪士尼电影,固然不及王子公主的爱情浪漫,也没有酷炫刺激的魔法大战,但是简单真诚,寓教于乐,这就足够了。
说白了,就是一部给善良的孩子看的电影。
小飞象“笨宝”天生就与众不同,一对大得离谱的扇风耳,不仅周围的人类厌恶它的长相,在动画版里,连马戏团的大象们都对它另眼相看。
在一个天生并不友善的环境里,只有大象妈妈喜欢它呵护它。
在每个人的童年,多少都有这样的经历吧?
比如因为自己是左撇子,走路姿势奇怪,或者声音和外表与众不同,就因此从小承受了无尽的嘲笑与伤害。
可是话说回来,和所有人处处都一样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一直以为,那些与众不同的人都是被上帝亲吻过的孩子。
正因为他们的与众不同,所以注定这一生的路要坎坷不平,也注定了迟早要发出与众不同的闪耀光辉。
只要你肯用心学习敢于接受挑战,迟早会让那些嘲笑你的人无地自容的。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因为被周围人嘲笑,“笨宝”一直很自卑,它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异禀,只有当一片羽毛出现,才能展开翅膀一样的耳朵自由翱翔。
可是如果羽毛不见了,它就害怕地不敢飞了。
羽毛成了帮助它飞翔的工具,也成了限制它自由高飞的咒语。
其实有没有羽毛都没什么关系,只要你是一只会飞的象,你就能凭一己之力自由飞翔,无所谓羽毛神马的。
小鸟要学会自己飞翔,大鸟会先给它示范,等它羽翼丰满了,就直接把它从温暖的鸟巢里推出去,天性里的飞翔本能就会促使它御风飞翔。
小孩学步刚开始需要人扶,或许会跌倒受伤,但渐渐他就能自己走了。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刚开始学习练字,本子上都需要一个方框,是为了让每个字不旁逸斜出,等你的字写的越来越自如,那些方框就自然不需要了。
而所有这些都只是外力凭借,却不是你继续前进的根本。
小飞象“笨宝”后来也是在遭受了一次次挫折,又面临妈妈被人类伤害的危险,所有这些都逼着它自己学会了勇敢飞翔,而那片作为“助飞器”的羽毛也渐渐不需要了。
道理看似浅显,可是要自己真正克服这个心结,扔掉来自外力的帮助,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好,“笨宝”身边还有一些帮助它成长的朋友,比如那个失去母亲的人类小女孩,她脖子上一直挂着一把钥匙,这是她深爱的母亲送给她的礼物,母亲曾告诉她,这个世上有各种各样的门,这把钥匙可以开启任何一扇门。
对此她深信不疑,她一直相信靠这把钥匙,就能迈过一切艰难克服世上所有困难,可是她后来也渐渐明白了,有些时候你自己才是战胜困难的唯一钥匙。
所以在结尾处,她把母亲的钥匙扔进了火里,并对不敢飞的“笨宝”说,“你瞧,我不需要这把钥匙了,你不需要羽毛,一样也可以飞呀!
”是的,没有任何一片羽毛,你一样也可以自己展翅飞翔。
不仅是对“笨宝”,还是对每个对自己产生怀疑的失败者,以及每个不曾被善待的非凡生命,你要相信,你就是那片御风飞翔的羽毛,你就是那把解开万物之谜的钥匙,你才是一切迷途的答案。
别怕,勇敢飞吧,做回你自己,just do it!
我小时候有一本小飞象的画本书,放在爷爷奶奶房间的木箱子里,被我没事就拿出来翻看了一千一万遍,后来长大了,那个木箱子被爷爷处理了,书早就没了,爷爷奶奶连同老房子都已经没有了好几年…但小飞象一直是我童年重要回忆的一部分,今天很满足能和两C一起去重温迪士尼经典,别的都不评价,5星给的是童年回忆和那本书
伯顿为迪士尼拍的命题作文,挺正统老派。原版64分钟的《小飞象》直到后十分钟才用耳朵飞行,新版前半截几乎原样照搬,后半截拓展了全新故事走向,保持原版基调和精神,文德维尔有句台词:“你让我又回到了童年!”另外,伯顿早年曾为迪士尼影业的《黑神锅传奇》画过百幅原画,但一张没用;拍《小科学怪狗》后被迪士尼管理层炒了鱿鱼。这次重回迪士尼拍《小飞象》还挺有意思,片中大反派“文德维尔”和他的游乐场感觉就是迪士尼和迪士尼乐园的阴暗面,他吞并美第奇马戏团也是挺“写实”的了。最后还一把火烧了游乐场,够狠!
前期御用德普,后期御用格林。然而灵气全无既不哥特又不诡谲的波顿还是波顿吗?!个人风格被Darth Mickey吃掉了吗?
小飞象飞多久,才值回多少票钱。“大象从不忘事,不能以貌取象”。
因为动物3D拟真技术的成熟化,从《奇幻森林》2016之后,迪士尼掀起了动物相关童话的真人化进程。因为数码动物的完全可操控性,而且迪士尼对于自己的IP非常爱惜羽毛,从来不对剧情做较大改动,演技的压力就全部压在演员这一方了,对于看过动画版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情节无趣,但不论怎么说,看一头质感真切的大象飞起来在空中盘旋,还是很激动人心的。由于写实性风格,导致不太像蒂姆·波顿的电影,没有那么多奇异的造型和迷幻感,毕竟是阳光幼龄向的米老鼠动画。看多了伊娃演的邪魅角色,一时间还不能适应她不演反派,可惜导演没把她拍美。(这种奇幻题材,过于写实并不太好)
太喜歡這個結局了 治癒了我之前其他電影結局的傷害 也許故事薄弱 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 夠了~小飛象純潔的眼神從未變過.夠了~
所以蒂姆·伯顿是不是被Disney胁迫了
其实是个非常伯顿的故事,可惜晚了二十年被翻拍,人和环境都变得被动了。
客观3.3,感情分4.3星。这是我第一次看小飞象这个故事,我觉得很美好,温馨的家庭线、好老板坏老板的马戏团线、略显牵强的感情线,都很美好,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除了反派黑心老板。如果我是小孩,这片我会喜欢得不得了,可惜我是大人了,但不妨碍我依然很喜欢。
挺失望的,不敢相信这是蒂姆·波顿的导演作品,迪士尼流水线上一部非常流水的真人改编电影,可看性是迪士尼开始真人改编以来最无趣的一部,满满的套路和平庸,就连伊娃格林的美都少了神韵。
这剧情也太简单了,儿童书级别的,还是带注音的那种。
Dreamland渲染得很棒 不過可惜這幾乎是唯一的亮點 角色塑造得都非常失敗 連合格的臉譜都出不來 上船的劇情線非常莫名 最後毫不意外地指向了只有大象才配愛的偽動物保護主義
我感觉看到了波顿拿着迪士尼的钱黑迪士尼……
2.5 / 蒂姆·波顿:摧毁迪士尼乐园!!! 迪士尼:你逃得出我的乐园,但你不可能不来看我的电影哦。#围笑#
明明害怕但还是为了找回妈妈为了人类朋友而努力飞翔的纯真小象真是太让人心疼了。马戏团的华丽和游乐园的快乐都像中间那些诡异的气泡一样一戳就破。迪士尼这么快就搭上了郑云龙,没想到我的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
还是带有一些蒂姆伯顿的内味,不过和《阿拉丁》比还是差的远,虽然《阿拉丁》和《小飞象》都是改编,但《阿拉丁》竭尽所能的做了很多新颖的地方,比如神灯精灵的出场,编排的到位极了;反观《小飞象》整体平淡,就像流水账一样,干什么了没干什么,最后回归自然结尾,有些平淡无奇。
永和的主题爱与和平,就当看了一场马戏秀也挺好看的。其实我觉得反派并没有十恶不赦,一下子把他乐园都烧光,是不是也太过分了。
抱着很大的希望去看,打开投影,倒好红酒,没看20分钟,我已经关了,好难看!
不要把自己的不一样当做自卑,我们的不一样一定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只是需要你发挥出自己的才华。笨宝一步步用自己的不一样获得了自由,笨宝暖心又让人感动,萌啊萌啊。主题显而易见,不过还是要说一下片子小演员选的真不错,尤其是米莉的扮演者,真的很棒。推荐去看。
找不出任何閃光,只能用拖沓無趣來形容的Tim Burton新作。不過,是不是他拍有差嗎? 完全只是迪士尼的流水線產品。找一眾知名卡司演極其扁平的人物,表演也跟電影一樣毫無亮點。童星甚至還挺糟。全體不在線,連Danny Elfman配樂都是交行貨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