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窒息感,台词飘忽,回忆反复贯穿了一小时三十五分钟。
从那只被拖入屠宰场的小牛的眼睛开始,就奠定了情节的整体走向,女主角佳禾是一个沉默、敏感、睚眦必报的人,脆弱和坚定毫不矛盾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她正值年轻气盛,她的冲动、执拗、走一步看一步同她父亲所谓的圆滑和世俗形成鲜明对比。
佳禾的性格决定她最后的走向,她不会选择原谅,但她却会放弃报仇;她开始在意她的仇人,但她绝对不会爱上他。
故事四平八稳,从未偏离一点我们的道德准则,一步步走向那个应该的结局,本来也就一个“我不想变成你”的故事。
即使回忆冗长,台词飘忽,情感表达的前后逻辑似乎看上去有些无厘头,颇有些青春伤痛擦肩而过的感觉,但这个故事里也有那么些东西是完完全全掉落在我心上的。
这个少年杀人者镭,和那个接近他试图谋杀他的受害少女佳禾讨论自己的微信头像,他说:那是一部波兰电影《机遇之歌》,讲了一个人急于搭乘火车前往另一个城市。
当他赶到车站时,火车已经开动。
他奋力追赶,命运由此分出三条支流。
第一种命运,他赶上了火车,并在车上认识一名老党员,然后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第二种命运,他因站内警察阻挡错过了火车,因此被投入监狱;第三种命运,他错过了火车,却巧遇曾经的女同学,两人相恋、结婚。
这种描述人类机遇的东西在我看来倒像是镭对佳禾的暗示,他告诉佳禾命运有许多支流和分叉,重要是我们如何去选择。
或许在刚遇见佳禾时他就已经知道她接近自己的目的,但他依然会将剪刀和剃刀交给她,将脆弱的脖颈毫无防备地展现在她面前,甚至在她抉择犹豫纠结的时候出声开玩笑:“你的手再这么抖下去,我恐怕就要血溅当场了。
”深夜里许多个促膝长谈,在那些狐朋狗友的嬉笑嘲讽面前,他们的沉默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你会不会有全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的感觉?
”只是我想,这个时候镭心里应该有了自己的选择。
律师教你,以后要习惯不公平。
教官教你,要学会原谅和被原谅。
父亲教你,要明白人生有人摔有人被摔。
只有那个男孩问你,李佳禾,这条路有二百米,如果我放下汽油桶跑出二百米,会跑进怎样一段人生?
我们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跑,唯独无法向回跑。
我们总是误会跑出自己的困境应该顺着来时的路,跑回去,于是我们一辈子跑不出去。
其实向任何一个方向除了来时的方向跑,都能跑出去,甚至会从一个又一个方向中找到更多分叉的方向,只要你真的坚持向前跑。
但是你看那些大人追名逐利,抽烟酗酒,还总想指点你的人生。
我看见很多评价给这部电影冠上青春之名,它描绘的是一个穷苦破碎的家庭,遭人排挤的校园生活,不被他人理解的孤独,还有青春期少女的不甘和仇恨。
这样的压抑和煎熬怎么能被称为青春?
她也不屑于与他人诉说,她只说,「我不想变成另外一个你」。
故事简介:母亲的意外遇害令李佳禾的生活彻底“黑暗”起来。
面对同学的霸凌和懦弱的父亲,少女佳禾养成了有仇必报的刚硬性格。
一次她撞见在工提前归来的“少年犯”于镭,佳禾决心要完成自己的“未成年复仇计划”。
她跟踪并伺机接近于镭,学喝酒、泡网吧,和他身边的社会青年混成一片。
终于,当机会到来时,她一步步陷入了危险与犯罪的边缘……打开这部电影纯粹是因为它偶然出现在了芒果推荐的首页上,结果没想到是一部完完全全符合我胃口的片子。
虽然佳禾表面上是为了复仇接近的男主,但是其实她内心一直都非常的善良,三次动手的机会她都放弃了,最终选择了原谅。
更进一步的说,与其称之为“原谅”,更多的是醒悟选择不成为男主那样的人所以放手。
最喜欢的镜头是最后佳禾坐上了游乐场的过山车,想起开头她妈妈说的:“今年不行就明年,人嘛,总是在成长的。
”就应证了在这一次放手中佳禾最终的成长。
全片看下来,最立体的角色反而觉得是佳禾的父亲。
一个从前的摔跤选手,一个懦弱但又默默付出的父亲的角色。
不管是为了喝酒把水换成酒藏起来,还是为了给女儿去补习班去陪别人摔跤,都让这个人物变得立体起来。
可是说是塑造的非常成功的角色。
电影乍一开始,就看到女主角敢做敢当的一幕——往游泳池里倒入一桶疑似鲜血的液体。
当然,像我这种较真派就会想,短短的时间里,她是如何弄到一桶血的呢?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一桶水里面拼入红色颜料,这就容易办到了。
但这细节是整部电影技术层面的浓缩:有不错的意象,但也许经不起推敲。
整个故事,就是讲女初中生发现与造成母亲之死的少男提前出来了,去跟踪,试图复仇。
我觉得这部电影好,一个特点是它一直在吸引观众看下去,最大一个谜团是少男是如何造成女孩母亲去世的,我曾经猜测是交通事故,结果猜错了。
(当然,为什么要把这一幕先藏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如果把这个因果链上的最先一环告诉观众,我敢肯定,绝大多数中国观众都不可能同情少男。
故事就没法讲下去了)还有个谜团是冰箱里转发塑料瓶里的东西。
电影里好几次出现,先是女主爸爸从车上下去,回来时抱着几瓶和几袋东西,再堆到仪表板上。
接下来在家里,女主爸爸给水瓶做记号(好像是这样)。
然后女主去冰箱拿水喝,打开一瓶喝了口不对劲,吐掉,把东西全倒掉,装了瓶自来水放回去。
还有一幕是女主爸爸自己喝了口瓶子里的东西,发现被掉包了。
瓶子里到底是什么?
观众也会一路猜测下去,到最后女主和父亲的一场戏中,观众才知道答案:原来是酒。
紧接着,父亲的形象也更加圆满了。
父亲是摔跤运动员出身,留下一身伤痛,十多年喝酒或许也是为了疏解身躯疼痛。
他转业后到体育局管档案,属于编制外人员,收入也就不高。
眼看进不了编制内,才辞职转开运输车。
随着女儿向父亲说出内心话,我们得知这个父亲对妻子的身亡也负有一定责任,也许是这样他发誓说不再喝酒,于是才要把酒装进水瓶子里。
电影里有一个前后呼应的细节,开始女儿对父亲说,车子怎么这么脏,妈妈在的时候没这么脏过。
到了片尾,父亲将汽车擦拭得干干净净。
虽然有人也许觉得这种细节安排太显眼,但我觉得它是加分项。
再说片子不合理的地方。
看过电影后,就知道女孩母亲之死属于刑事罪,是要公诉的吧?
那么嫌疑人是否年满14周岁的问题,是公安要调查,检察官要去厘清的。
而且当年难道作为受害者的家属难道没有请求民事赔偿吗?
从法律实务角度来说,讲不过去。
至于宽恕,确实获得别人的宽恕与宽恕别人都是很困难的。
但从电影的故事中,我觉察到是否值得宽恕与讲故事的方式密切相关。
同样的事件,选择不同的角度与叙述方式,完全能让受众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
至于选择,片中的角色提到了一部关于做选择的波兰电影《机遇之歌》,抛出一个很值得讨论的命题。
假如一个人做出过一个错误的选择,他是终身要背负这个罪,还是仍然有机会解脱呢?
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继《日光之下》之后,又一部从平遥国际电影展走出来的导演处女作《少女佳禾》终于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了。
与《日光之下》同样,这部作品在去年提名了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卧虎单元最受欢迎影片。
图 | 影片主创在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红毯现场《少女佳禾》片如其名,将影片的主要视角置于一个13岁的少女李佳禾身上。
讲述了被同学们排挤的佳禾有一日突然发现自己的杀母仇人提前一年被放出工读学校,回到社会,从此佳禾开始慢慢接近这个名为于镭的仇人,并在自己的14岁到来之际,一步步走到了犯罪的边缘的故事。
图 | 《少女佳禾》剧照影片导演周笋,将影片发生的时间段放在了一个少女的14岁将至未至的时候,可以说颇有用心。
在我国,14岁的年龄意味着要开始承担一部分的法律责任,也就意味着少女少年们已经逐渐对这个世界有所认知,这个年龄段也正是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世界观等等最重要的时候。
而对于每一个观众来说,我们也都经历过自己的14岁,这也使得观众们在观影时,不免会想起自己曾经的成长岁月。
“寻找出口”路在脚下近几年来,以“青春”、“成长”等等为话题的电影可以说层出不穷,《狗十三》、《少女哪吒》、《少年的你》、《过春天》等等影片给观众们留下的印象尚未磨灭,《少女佳禾》便已经出现在大银幕之上。
这部作品,表现得佳禾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影片中最开始,周笋导演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颇有棱角”的李佳禾,因为父亲的职业,她在学校里遭受同学们的嫌弃,说她“有味儿”,甚至不愿意与她一同上课。
愤懑离去的她,转头就拎了半桶红色颜料,泼进了泳池里。
在父亲的车里,她又不齿自己的父亲对他人处处低头,看别人脸色,更是因为自己心爱的小牛被宰,直接去绞了屠宰场的电线。
图 | 李佳禾和父亲不过在这些“棱角”之后,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自卑,敏感的李佳禾。
她无时无刻地会想起过早离开自己的母亲,又会在洗澡时偷偷闻自己手臂,看看是否真的有异味,随后又会忍不住再下一次。
可以说,在影片的伊始,周笋就努力用各种细节树立起一个内心敏感但是却像刺猬般将自己武装起来的形象。
影片在推进故事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加入了回忆,使得过去也现在两条故事线交叉,共同推进。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过去的佳禾与现在的佳禾两者之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影片在过去与现在的画面展现上,更是使用了不同的影调。
在佳禾的回忆中,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候总是阳光明媚,而在失去母亲后,影片的影调整体显得阴沉了许多。
这种影调上的对比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佳禾自身产生的变化。
图 | 《少女佳禾》剧照相较起佳禾“刺猬”般的形象,本片另一个重要人物于镭则显得内敛了很多。
影片将视角集中在佳禾身上,因此对于镭的展现在很多时候也是通过佳禾的目光以及佳禾与于镭的互动来展现的。
其实细细想来,周笋导演对这两个人物的设置也颇为用心,两人看似天差地别,中间更夹杂着仇恨,但是事实上,两个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都极为相似,都是被过去困住,找不到出路的人。
图 | 《少女佳禾》剧照。
于镭扮演者李感。
可以说,佳禾的人生因为自己母亲的意外死亡而被彻底改变,而于镭,因为想要烧继父的车被佳禾母亲发现而冲动杀人,他的人生也从此走上了彻底不同的道路。
正如影片中所说,于镭一直在思索着,如果自己当初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是否人生也会比现在的好一点点。
或许也正是这样,于镭对佳禾更多的是关心和保护,也有着赎罪的渴望。
他不希望佳禾走上和自己一样的道路。
最终,佳禾也在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她选择与现实和解,与自己的父亲和解。
从此,佳禾也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
图 | 《少女佳禾》剧照“后浪已来”未来可期影片中的佳禾与于镭的扮演者,分别为邓恩熙和李感。
一位“00后”,一位“90后”,他们的出现也代表着新一代的“后浪”们也走上了时代的舞台,而他们的未来走向何方,也十分令人期待。
尤其是饰演李佳禾的邓恩熙,作为一个05年出生的女生,邓恩熙在出演佳禾这一角色的时候,年仅12岁。
2016年,11岁的邓恩熙并没有很多的表演经验,只是抱着一试的态度参加了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的试镜。
没想到,正是这一次试镜让她从此踏上了演艺的道路。
在出演陈晓欣这个角色后,邓恩熙接连出演了《少女佳禾》以及《你好,之华》。
图 | 《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邓恩熙。
图 | 《你好,之华》中的邓恩熙。
当有记者问起《少女佳禾》的导演周笋关于佳禾这个人物的选角时,周笋表示,佳禾这个人物与影片中那头不谙世事,横冲直撞的小牛有所呼应,因此周笋导演最初就想找一个眼睛大的女孩儿来出演。
而见到邓恩熙时,周笋便觉得她“眼睛里是有内容的。
”但同时,周笋导演也有自己的顾虑:“其次因为我也有担心,她的甜美、活泼开朗这些东西,会不会让她没有办法理解佳禾这种小孩。
但是实际上你在跟她聊天,当她开始对你比较信任的时候,她可能会跟你聊的很多日常生活的一些事情,听过那个之后我就觉得,她还是可以的。
”
图 | 李佳禾的扮演者邓恩熙。
最终,邓恩熙也确实将佳禾的“软”、“硬”两面都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她在银幕上所展现的,是许多12岁女孩儿所没有的一种复杂性。
她的眼神中既有清澈与纯真,也有心机与过早的成熟。
也正是有了邓恩熙的精彩表现,影片中的佳禾的形象才得以如此鲜明与真实。
观众们看着邓恩熙的眼睛,或许也会想起自己在14岁时,也曾有过的焦虑和纠结,也曾有过面临十字路口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这种共情的产生,也让观众与佳禾这个角色之间的纽带更为牢固。
图 | 《风平浪静》中的“问题少女”万小宁。
而在最近上映的《风平浪静》中,邓恩熙也有着自己突破性的表现。
在这部李霄峰导演的电影中,邓恩熙饰演的是自小失去双亲的万小宁。
她平日浓妆艳抹,看似强悍,其实内心却十分敏感,渴望爱。
从这一点来说,似乎与佳禾这个角色有些许的相似之处。
然而这对于邓恩熙来说,确实一种全新的挑战。
当有记者问起时,邓恩熙也坦言:“万小宁和我的反差特别大,不管是从外在妆容还是内在性格上。
”因此,如何在表达出万小宁叛逆的同时,又不让观众讨厌,勾起观众的同理心对邓恩熙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尽管影片中万小宁的情节其实并没有被很清晰的交代,令人抱憾,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大银幕上邓恩熙的表现中看到只属于邓恩熙自己的那种“复杂性”。
“高开低走”令人遗憾尽管有着邓恩熙的出色表现,一人抗下诸多戏份,但是不得不说,影片也有着许多令人遗憾的地方。
可以说,影片在最开始的片段中,由佳禾作文中的小牛为起始,影片以黑白的形式展现了屠宰场中待宰的牛们,随后换面切至不停在用卷笔刀削铅笔的佳禾身上。
不得不说,这开头的一段是非常吸引观众的,然而在随后的故事中,影片却不幸渐渐走上了下坡路。
图 | 邓恩熙获得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单元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荣誉。
如前文所说,影片采用了交叉剪辑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同时又以分明的影调来展现过去与现在的差别,这种过于直白的技法的展现反而让人觉得的影片的“匠气”过重,而影片选择插入闪回的时机、方式也相当直接,令不少观众可以轻而易举地猜到接下去会发生什么。
这无疑也降低了观影的“趣味”。
图 | 《少女佳禾》剧照其二,影片的另一个大忌在于台词。
或许是周笋导演太执着于叙事,又或者是想要表达的内容太多,影片中许多的内容与介绍都是通过台词传递。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在于佳禾遇到了于镭曾经工读学校的教官,起初这一段可以说有一些没头没尾,我们在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的情况下见到了这个肺癌患者,佳禾也从他口中听说了一些关于于镭的事情。
对于笔者来说,尽管这一段来得突兀,但却是吸引人的一段,临终病患到死都要抽一口烟的形象也让观影中的笔者感到压抑难过。
然而当佳禾再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教官已经去世,两个小护士正在收拾他的遗物,从两个小护士口中,佳禾才知道了这个人到底是谁,从事这个职业也是因为自己有过伤痛的往事。
这种通过旁人对话来交代“人物小传”的方式实在令人觉得有些画蛇添足。
再加上最终那一盆想被导演用来当作“点睛之笔”的盆栽,在阳光中静静生长,这一幕实在是令导演的意图变得太过直观与刻意。
此外,佳禾与父亲争吵的那场戏中,佳禾的台词也令人觉得多余。
笔者相信,即使不说这些台词,邓恩熙也依旧可以用眼神来演绎此刻佳禾内心的情感,对于笔者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更何况影片已经用了大半的时间来铺垫父女二人的关系,或许比起那么多“从小到大你一点都不爱我”之类的台词,一个眼神,一句“我对鸡蛋过敏”就已经足够有力,足够震慑人心。
图 | 《少女佳禾》剧照此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影片或许是“成也剪辑,败也剪辑”了。
在影片的开头部分,影片的剪辑确实起到了帮助堆积氛围的效果,尤其是当佳禾跳入水下,影片第一次交叉剪入阳光明媚的过去,但是当佳禾听到哨声站起身来,却发现泳池里只有自己,其他女生都已经爬上岸。
这种强烈的对比一下子将佳禾如今的处境表现了出来,非常引人入胜。
而在影片的最后,当佳禾在混沌的河水中企图杀死于镭但又因自己的一念之间而放弃复仇,两人躺在岸上,开始说出彼此的真心话。
这原本应该是影片的高潮部分,但是周笋导演与剪辑师却选择将这个场景拆做两段,选择将佳禾要说出“我不想要成为你”的部分留在最后做点题的效果。
但是需知有一些场景正是因为一气呵成才能彰显力度,拆解开反而就失去了韵味。
而用佳禾的这段与佳禾最终一个人坐上过山车作为结尾,其实也显得颇为重复。
仿佛是导演怕观众们无法体会到自己埋下的梗而用力过度。
图 | 《少女佳禾》剧照虽然是导演的处女作,但看得出导演其实颇有自己的“叙事野心”,一部影片中,不仅仅包含了少年少女放下过去,直面未来的自我与互相的救赎。
其实还企图展现校园霸凌,以及破碎家庭中处理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以及社会公正等等问题。
虽然勇气可嘉,导演对社会的关怀,对青少年的期许值得赞誉,但是遗憾的是,影片到最后掐去了许多旁线,让影片最终归结在了“自我成长”这一话题上。
图 | 《少女佳禾》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小成本最佳故事片以及最佳导演处女作提名。
尽管邓恩熙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表现,李感饰演的于镭也给不少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是导演过度直白与刻意的叙事手法,可以说最终也让这部影片难以更上一层楼。
但作为一部处女长片作品来说,影片依旧有其独有的细腻之处。
或许当周笋导演明白“大巧不工”的道理后,等待她的将是一番全新的天地。
*本文由cinewoo独家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谅别人跟被别人原谅都是件很难的事情。
”《少女佳禾》讲的就是一个关于原谅和被原谅的故事。
在佳禾的心中,母亲犹如她生命中的一道光,也是她这个三口之家的纽带。
电影通过佳禾时常摆弄母亲留下来的纽扣和耳环来表达母亲在佳禾心目中的位置,纽扣、耳环这些非常女性化的符号代表母爱对一个少女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所以当母爱这道光戛然熄灭的时候,佳禾的生活也渐渐坠入黑暗。
她叛逆,她攻击带着偏见看她的同学,她把冰箱里的酒换成水来表达对嗜酒如命的父亲的不满。
少女李佳禾就像一只“刺猬”,不愿与人接近的同时带着强烈的攻击性,对母亲的思恋是她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的温暖。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会发现,《少女佳禾》并不是一部青春洋溢的青春片,它甚至有一些阴暗。
母亲意外死亡的14岁少女,内心的秘密永远比同龄人多的多。
她不想接受母亲的死亡,甚至因此不接受整个世界。
她通过写作文去表达自己,她能把自己父亲那份跟宰牛有关的工作描绘得那么生动,但却只有老师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她的优秀。
影片一开头对少女李佳禾的性格刻画得很细腻,几个上课出神的表情,还有她在游泳课上与女同学的之间的矛盾,直到她往泳池里泼红色颜料,都让观众看到李佳禾柔弱的外表下面隐藏着满满的暴力值。
所以后面发生的事情就可想而知,她无意中找到了杀害自己母亲的凶手,一个叫于镭的少年。
她开始慢慢接近他开始自己的复仇计划……但同是两个孤独的灵魂,他们从彼此之间看到了对方自己身上的影子,于镭被套上了一辈子都挣脱不掉的枷锁,而佳禾却被困在枷锁中不肯出去。
影片通过几场戏来表达两个人之间内心的碰撞,不肯下水的佳禾和于镭在池塘边上对话,KTV里于镭帮佳禾挡酒……从影片一开始的泳池冲突,到影片最后二人在池塘内地挣扎,导演用水这个元素来衬托一种悲悯的情怀。
还有于镭家窗台上的那盆银皇后,佳禾小盒子藏的纽扣耳环,都寓意着是两个人内心深处的某种寄托,佳禾对母爱的渴望,于镭需要被救赎,这也是我们看过电影的成人需要反思的地方。
与这两年大火的《隐秘的角落》、《少年的你》一样,这部电影也涉及到了未成年人犯罪。
佳禾的母亲被未成年人于镭误杀,佳禾反过来也想接近于镭复仇。
从一开始把他当成一个杀害自己母亲的凶手,到最后从他身上找到了两人的共同点。
但终究两人还是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躺在草地上的李佳禾对于镭说,“我不想成为你。
”有的时候命运的分叉口就出现在一瞬间,有可能来不及思考但选择权终究在你。
就像前面所说的,原谅和被原谅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谅于镭是不是对母亲的背叛,一开始在佳禾心里是疑惑的,但经过几次的跟踪、接近和未得手,佳禾给自己找出了答案。
电影很文艺,好像把我们带回到了自己的十几岁的时候,谁还记得自己14岁那年的样子,都干了些什么?
不管是14岁,还是17岁,那是都是一条迈向成年的必经之路,而这条路不管怎样都需要我们自己走。
第一次参加#m观影团#的活动,欣喜而又期待。
❤️欣喜的是遇到《少女佳禾》这部电影,一个关于“爱与恨”,关于“青春与成长”的故事,我喜欢这样的故事;期待的是能见到各位主创,听他们分享和解读“少女佳禾”这部电影。
记得映后有位影迷问佳禾的扮演者邓恩熙这样一个问题,说,有什么话想送给像佳禾一样的少女,恩熙的回答让我很印象深刻,她说佳禾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女孩,她很勇敢,青春是一段很美好的记忆,希望那些正在被霸凌被暴力的女孩,能够鼓起勇气,去守护好自己的青春。
“守护青春”四个字我觉得很契合,故事里的佳禾,她的青春也许不是那么美好,孤独而又凄美。
孤独的是她的内心,她想要守护的秘密,影片里好像佳禾只有一个朋友,就是美甲店那个早早辍学的同龄小女孩,佳禾的成长道路上,很多选择其实都是靠自己,没有人给她予以指引,即使在工读学校教育改造的于镭,也因为他的那位患病老师,而慢慢改变了自己,开始努力看书,但佳禾成长道路上,好像只有老师的批评和职责,同学的嘲笑和霸凌,而他的爸爸,面对现实生活的摧残,也变的卑微而又世故,没有人去真正关心佳禾在想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在教育层面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故事的男主人公于镭,让佳禾不那么孤独,其实,他们的青春都有缺失,出于不同的目的,两个人的内心在一点点的靠近,也让观影的我们,感受到青春时期,专属少男少女之间,一些不计后果,奋不顾身的美好,我相信他们之间有些暧昧的情愫,但可惜,面前的这个男生,是杀害她母亲的凶手,所以这段故事又是凄美的,令人心痛而又美好,电影最后一句台词,“因为我不想变成和你一样的人”,这是佳禾对自己的最大和解,但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在一起!
告别了彼此,希望故事里的佳禾和于镭,都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守护好自己的青春,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这里,我还想表白一下@邓恩熙 和@-李感- ,我jio得邓恩熙就是属于电影大荧幕的脸,超美,我喜欢她《嫌疑人x的献身》里的陈晓欣,我喜欢她《无名之辈》里的马依依,我喜欢她《风平浪静》里的万小宁...我喜欢她的每一个角色,昨天映后互动看到本人,也是美美哒的小仙女,而且她才15岁,真是未来可期。
🍭我很喜欢李感,坦白说,之前我只看到他的一部作品,就是《我和X先生第二季:只为遇见你》,里面的暖男角色“赵小布”也陪伴了我的青春,想起来那是2015年了,离今年2020年正好五年,但现在回想起大学的那段时光,依然很美好,即使在这5年时间里,我没有关注过他的任何动态,也没看过李感的其它作品,但在我心里,还是最初美好的模样,昨晚看了他在《少女佳禾》里的演绎,我觉得,他没有变,还是如初见那般纯粹,演技也愈加成熟了,希望李感未来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越来越好。
🍭最后感谢#M观影团#给予的这次观影机会。
愿每个人都能被#少女佳禾#所激励,所温暖,所治愈,最后祝电影《少女佳禾》票房大卖!
勇敢冲鸭!
✊@M观影团 @电影少女佳禾
这几年青春片常见常新,《狗十三》《过春天》《少年的你》珠玉在前,想不到这么快又来了一部,周笋执导,邓恩熙、李感、李依宸主演的《少女佳禾》,同样表现青少年的成长困境,通过犯罪、悬疑片的叙事手法,探讨家庭、校园、社会的多重问题,紧张好看之余,对观者形成了心灵层面的触动。
影片中的李佳禾,表面看只是因为单亲家庭造成的性格孤僻,实际上生活已经是千疮百孔,母亲两年前意外死亡,家里又穷又破,老爸开小破货车为生,面对任何人都点头哈腰,自己在校园里被孤立,被女同学们嫌弃“有味”。
当观众进一步走近佳禾,我们看到了一段宛如刺客的心路历程,接近工读学校归来的于镭,跟踪、结交、等待,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报仇的机会。
周笋第一次执导大银幕长片,体现了女性导演独有的敏锐和细腻,有很多情节都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细节,对人物的内心和行为进行影像化的表达,形成暗流渐起、悬念丛生的戏剧氛围。
比如说水,《少女佳禾》里面有大量与水有关的情节,开场佳禾第一次进泳池,把自己整个沉入到水里面,揭示了孤立逃避又向往纯净美好的心理,而后她怒冲冲端来半桶血泼向池中的女同学,则喻示世间已无净水,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后来,于镭教佳禾游泳时的台词,说明两个人都曾把水当作精神世界的避风港。
佳禾家的矿泉水同样意味深长,冰箱里整齐摆放了很多瓶矿泉水,其实并不是买来的矿泉水,而是李爸爸找来空瓶子灌上自来水,放在冰箱里留着慢慢喝,从两个人扭开盖子的动作,发现水有异味的情节,都可以印证这一点。
这些自制的矿泉水既传递了李家生活拮据,也反复暗示父女俩的生活和情感都在渐渐变质,失去了正常的味道。
身份证也是一个有趣的元素,身份证不仅是身份的证明,也是鉴定年龄的证据,佳禾其实是一个很聪(心)明(机)的孩子,她接近于镭的一举一动看似随机,实际有很强的策划性,在于镭住所找到身份证,是为了证明他年纪作假,逃避了惩罚。
另一方面,她在十四岁之前加速行动,如果手刃亲仇,不会被判刑,只会和两年前的于镭一样进入工读学校。
还好,当剃刀握在手里的时候,良机稍纵即逝,她没有付出行动,人性中善的一面占了上风,放过的是仇人于镭,救赎的是佳禾自己。
另外,佳禾的生日被设定在11月17日,符合天蝎座复仇欲强的特征,信手拈来的细节。
水、气味、身份证,矿泉水,原本都是很平常的道具或事物,但是在《少女佳禾》的叙事体系中,起到了点题画晴,推动剧情发展,解读人物心理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细节,让影片有了灵气,增强了可玩味的空间。
佳禾的恨和于镭的悔,就像一对相爱相杀的兄妹,命运紧紧相连,让人看完之后不由感叹,青春本不应有恨,一旦有,就会很深很冷。
佳禾本应该和同学样一起,过着花枝招展的生活,于镭也应像所有富人的孩子一样活力闪耀,可是现在,他们不得不成为旁人眼中不正常且危险的孩子,并独自承受所有的抵触和误解。
科技时代,高楼林立,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空前明亮,家庭条空和教育质量都远胜以远任何,可是,随着都市化的推进,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他们的成长问题并没有变少,反成越发的尖锐和复杂。
《少女佳禾》的意义就是提醒我们要投入更多的关注、理解,帮助现实中的佳禾和于镭,放下恨,重见阳光清澈的青春。
去年《少女佳禾》在平遥电影节首映,便对这部电影抱有很大的期待,如今终于等到正式上映,跟想象中一样,是那种讲述少女时代时光缓慢流淌的片子,单亲少女佳禾在青少年时期的内心悸动,因自己是屠夫的女儿,所以常常被同学排挤,说她身上有肉腥味。
没有朋友的青少年时代,那种孤独感相信很多经历过青少年花季时期的少男少女都有过,也因此这部电影能带给不少人共鸣。
两年前佳禾的母亲突然遇害,佳禾从此对父亲心生隔阂,抗拒交流,让原本就叛逆的青春期变得更加叛逆,父女的关系像暗潮涌动的河流,稍微不甚可能就深陷其中,暗藏的危机让父女俩的关系时刻看起来岌岌可危。
因为对父亲的隔阂和嫌隙,佳禾在偶遇工读学校改造归来的于镭时并没有第一时间跟父亲商量,而是自己跟踪这个她猜测可能与自己的母亲的死有关系的男生。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想到了今年大火的《隐秘的角落》,同样都是青少年的故事,都是在少年犯罪这个主题之下发生的故事,且片子中也都是隐含多种细节,有的令人细思极恐,有的细节是环环相扣的,不到最后一秒谁也不能看透谜底是什么。
因为佳禾在家里与父亲不多说话,在学校更是受到同学的排挤,所以她几乎是个没有朋友的人,唯一的朋友便是辍学在美甲店打工的女孩,在这种孤独的生活之下,佳禾难免会心生很多奇怪的想法,比如她对付欺负自己的同学们,一怒之下会用一大桶红色油漆泼入游泳池;当自己的爸爸被别人欠钱还低声下气的时候,她不正面去对抗,而是偷偷去剪断厂子里的电线;偶遇到于镭的时候,她没有去多方打探,而是进去敲敲偷走了他的数学书……等等这些一系列看起反常的行为其实都可以反映出这个女孩子内心的孤僻和孤独,这种青春堕落的拍摄手法从层面表现出了少女佳禾的性格和内心。
看这部电影同时也能想起《少年的你》,佳禾的饰演者邓恩熙个人表现不逊于周冬雨,怪不得她早在今年8月的上海电影节上凭借这部影片获得了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可见后浪女演员正在崛起。
作为首部大银幕上的女一号,邓恩熙的表演很收敛,从外形到演技到内在的表达,都很纯熟,不像是她这个年纪的孩子应有的表现,她把一个备受生活压抑、长期孤僻的生活状态演绎的神乎其神,很具有真实感。
《少女佳禾》虽然与《少年的你》大主题不同,但是电影里面的青少年主角对于生活的恐惧和厌恶,以及电影创作者对于现实的关注,两部片子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一部青春现实题材电影,虽然是带有少年犯罪的元素,可电影的可取之处在于没有像其他电影一样把青少年犯罪的过程放大,而是弱化犯罪的情境,从一个受害者少女的角度来娓娓道来,这不仅给整部片子增加了文艺感,同时也增添了一种莫名的神秘感,这让电影看起来是冷静克制的,但结局却是开阔有力的。
透过这样一个故事,最终佳禾能够跟自己和解,于镭也能够完成对自己的救赎,观众亦可以在片中看到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年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改变,对于这部电影而言,这是最好的结局。
一个转身,一个回眸,阴阳两隔,不容置疑的过错,来不及悔恨的倒影。
人的悲伤,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十五岁的我该如何理解母亲的善意,如何默念你的名字。
我望着父亲伟岸的身躯,看他被现实打败,哭得像个孩子。
尽管,我不愿意面对这一切,但在我十五岁那一年,在母亲的意外死亡发生的瞬间,生活的枷锁被迫驾驭我的身体,我承受着莫名的同情喘不过气。
我该原谅你么,那时候,你也是个孩子,你被你的家庭所抛弃,母亲的善意帮你渡过了难关,可惜,她却为此失去了生命。
色调还有基调基本没有跨,几个少年演员选的也都非常有特色,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庆幸的,尤其是李感这个角色的选角,非常到位,包括得癌症去世的那位少管所学校的老师,是忻钰坤导演的御用演员,演得不错。
总之,无论演员的演技还是说少年感,都是OK的。
唯一很遗憾的一点就是,佳禾母亲的死因真的实在是太莫名其妙了,你写一个少年把火烧了,不小心灼伤又或者来个狗血的车祸都比这个强吧。
后来分析了一波,估计是预算不够,只能用几个闪回的镜头一笔带过了。
此类题材建议借鉴不老女神妮可基德曼的《兔子洞》。
在首尔国际女性电影节,新锐青年女导演周笋凭借这部《少女佳禾》拿下“最佳导演”殊荣,除了青少年犯罪题材的尖锐之处,对原生家庭、校园霸凌以及未成年女性群体的关注与焦虑,同样令人心生暖意,这是一部尽量呵护少年成长的影片。
影片中,少女佳禾有一个藏在日历中的秘密,她用笔划掉日子,其实是在为一件事做倒计时,那就是要在自己年满14周岁之前,为被杀的母亲复仇(就凭这一点,也要给这部影片好评。
)——她的母亲三年前被少年于镭冲动之下杀害,原本被判在工读学校待4年,没想到提前一年出来,偶然情况下,佳禾发现了于镭,复仇的念头便无法抑制。
《隐秘的角落》之后,未成年犯罪题材作品引发全社会的热议,虽然《少女佳禾》也是同类型作品,但它的故事将少年们从成人世界中尽量剥离开来,线索全部瞩目在少年身上,去剖析他们的成长历程,心路历程,从而一窥他们内心世界里的激荡之处。
尽管这是一部少女视角的影片,但故事却带着一种传统武侠的精神肌理,不光是佳禾为母复仇不惜以身试险这一举动,而是从小就擅长绝地反击的她,给所有人以精神激励——被小老板非礼,立刻报警指认,遭遇霸凌被同学孤立边缘,立刻还以“颜色”,她的身上,有着鲜明的攻击性,从而使她更像是一个行走江湖的男子汉,随时快意恩仇。
而佳禾“卧底”打入仇人于镭的生活之后,其实是通过她的视线,去探究与之相对的另一部分人的世界——作为未成年罪犯,如今重返社会,他们如何自处以及与他人相处;或者也在探究虚混时日肆意挥霍时光的少年的世界观。
显然,在这些人中,于镭的处境并不乐观,他的女朋友蔓莉就对佳禾直言:如果不是因为他有钱,谁跟他玩。
不光于镭的女朋友这么想,他的朋友也这么想,怂恿他从修车厂里开出维修的豪车,但却在被老板发现后第一时间便弃他于不顾,爱情和友情之于这些少年,都只是玩耍的借口从而过于脆弱。
其实,于镭早在自己的数学书上写下“下沉”二字,已经预言了自己的青春生涯。
与他的“下沉”呼应,是影片在佳禾的身上用了许多带水带场景,从开场的游泳馆,到屠宰场血淋淋的下水道,再到最后沉入水底的大河,每次都让她早已沉重的困境再次“下沉”,充满了窒息与绝望的无力。
而她最终被从水中捞起,大抵象征着彼此脱离这种窒息的桎梏,从而实现真正的成长。
当然,影片最终并未让佳禾迈出踏入深渊的那一步,这也是最为赞赏影片的地方,少年心性不熟,需要有清晰的指引和喝止,点到为止的还击可以,但攸关生死的复仇则万万不可。
因此要赞赏邓恩熙的演技给佳禾带来亮眼表现,今年才15岁的邓恩熙在《你好,之华》、《无名之辈》以及不久之前的《风平浪静》里,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没想到这部《少女佳禾》才是她的首部电影,她以当年12岁的年纪,塑造了一个情感层次复杂又鲜明的少女佳禾,令人切实感受到了残酷物语的青春期。
三星全给邓恩熙,太吃她的颜了。接下来说缺点:剪辑太乱,剧情也乱七八糟毫无力量可言。另外,导演的镜头感明显不太行,想要讲一个好故事的野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国和“少女”相关的故事都有这个通病,不管之前有多么美强惨、多么离经叛道、多么与众不同,到最后总得让她强行升华、强行懂事、强行成熟。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但为什么一定要她原谅呢?为什么一定要原谅杀了自己母亲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原谅酗酒的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原谅对自己恶意满满的同学?我知道众生皆苦,但有些错就是不配被原谅的啊!
对电影节开始质疑了,装腔作势的质感,有点难受,有点失望
男的像秦昊,女二好漂亮。 十分朴素的电影。内心毫无波澜。。
原谅和被原谅都是很难的事情
今年平遥很想打卡的电影作品。完成度很高,《少女佳禾》女主角邓恩熙素颜很美,与父亲的争吵也让人落泪。惊讶的是这是邓恩熙十二岁拍的电影,值得鼓励!
PYIFF#被开篇的独白击中。四比三的画幅看的好难受。导演竟然是校友。邓恩熙前途无量。
2.5星,低配版“少女的你”,融合了未成年人犯罪、少女复仇、家庭变故,情感心事等等,但各方面都不行。新导演的通病,一部电影里啥都想表达,难以取舍,但最终结果是什么都讲的很肤浅,投鼠忌器。结尾也含糊,不知道是不是因某种原因而改动。既然少女纠结于对方犯罪时候是否已经成年,那么她也可以利用自己未成年人的身份去反制对方,哪怕最后没有实施也能让故事更加饱满,但这个设定在片中完全没有表达出来。
白水加一星 男主有些神似眼神更明亮的felix 剧情尤其结尾真的是太剧作法硬拗了
台本差得以为我在看马桶台的偶像剧
我反而很喜欢这个故事。尤其是佳禾与于镭之间这段周旋的关系,既不是暧昧 、也不是彻底的复仇计划。近几年中国涌现出一批有意味的青年独立导演,往往将作品送至电影节参赛,获得头衔,其中有佳作,我想一片新的初浪潮也许会有机会,毕竟生活嘛,总要有期待,更可况电影呢?
很多电影其实不是差,但就是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平庸到白开水,太缺乏想象力了,一眼即知的故事。里面演员都还行,导演编剧也看得出用心了,可确实谈不上拥有拍电影的才华。可以说是一个学了几年的“学生作品”。
生硬至极
喜欢男主。小女主也好看。剧情不错
..
男主像白洱
很遗憾。
影调特别平淡,特别干净,
啊,补标。难看得不想评价,文艺或者边缘或者成长不是你拍得这么烂的借口。
男女主之间本来有很多可以刻画的,但是很可惜没看到。零零散散。
看看过春天再看看这部,同样女性导演同样第一部长篇。。。不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