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在我眼里早已经成为华谊电影的巅峰之作。
整部影片从题材到导演、编剧、演员、音乐都算是无可挑剔,可圈可点。
但最打动观众的是对祖国对民族的爱。
做为大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本可以蒙上眼不看不听不想地随波逐流或是置身事外,可是仍然有那么多的人毅然决然地站出来勇敢的抗争,抛弃名誉舍弃生命挽救民族于危亡。
我想这就是中国人骨血里绵延千年的风骨和信念,是对祖国和民族割舍不断的爱。
影片尾声周迅的那一段独白质朴而真挚“民族存亡之际,吾辈责无旁贷。
”就是先辈的心声吧。
《风声》(The Message)是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的中国大陆首部谍战大片,由华谊兄弟出品,冯小刚监制,陈国富和高群书联合执导,周迅、李冰冰、黄晓明、张涵予、苏有朋、王志文等主演。
电影讲述了汪伪政府时期的1942年,在发生了一系列高官暗杀事件后,日军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找出代号为“老鬼”的共产党员,日军和伪军对顾晓梦、李宁玉、吴志国、白小年以及金生火五人进行了审问,过程中经历的心理战和酷刑。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电影有好剧本做底,再加上奢靡考究的布景,香艳典雅的人物造型,绚丽而怀旧的色调,漂亮炫目的摄影,能把握心理细节的好演员,以及干脆利落行云流水的剪辑——每个细节都做足了功夫,再加上故事本身的张力力——危险的处境,智力的较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重重悬念,压抑的心理,隐秘的心机,扭曲的情感,复杂的人性,我觉得几乎挑不出毛病,所有人表演都很好,是一部非常完美的电影。
我没什么目标。
我每天的工作不过如吴志国所说,当他在前线挨枪子儿的时候我只是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
我不在乎你们怎么想。
我的上司不都没说我么。
我的上司叫李宁玉。
我喜欢她。
我给她介绍男朋友。
我呸。
那话剧演员根本配不上她——但我别无选择。
若你问我谁能与她般配,让我告诉你:只有我,顾晓梦。
我喜欢她笑,她对我笑。
她的笑容又温暖又暧昧。
她大概知道些什么,她多么聪明啊;也许她什么都不知道,她心里只有刘林宗。
我想形容一下她的眼神,钟灵毓秀,包罗万象,曲径通幽,双瞳剪水。
不够,我的遣词不够。
有时恍然我觉得她是我的情人。
我喝得醺醺然总是她来接我,我闯了祸她也兜着,我耍赖撒娇发脾气她一样不落照单全收。
李宁玉是我的情人。
啧啧,这是多么甜蜜的假设啊。
可是亲爱的,我要离开你,我要利用你,我别无选择。
我没有太坚固的信仰——遇到你之后,我的信仰就是你。
当初是怎么与老枪接上头,又是怎么一时热血就成了革命间谍,我都忘了。
我只记得你,我进来的第一天,老枪指示:要多多亲近李宁玉。
你抬起头来看着我,绽出一个笑容。
“为何在她散着金粉的眼皮之下,用那双金色的眸子,看着我?
”也许在当时我便应该料到,爱你将比死更冷。
然而结局却是:李宁玉,我爱你。
-大爱迅哥儿/顾晓梦,因有此(yy之)作。
没看过原著觉得挺遗憾的,不知道电影中被剪掉多少故事桥段。
就好像李宁玉跟那个话剧演员的感情戏,总觉得来的突然,去的不知所谓,看来还是需要再跟进一下原著才能品味出真味道来。
开篇出片名的感觉真的不错,阴暗的大地上闪烁的嶙峋水面正是风声二字,看到此处顿时觉得这部戏煞是考究。
从预告片时就对画面的精良分外留意,果然,音效、画面、道具、服装都差不多算是精益求精了。
演员方面更是聚集两大影后外加一个影帝,孤岛密室,杀人游戏,感情错综复杂,敌我爱恨情仇,故事紧凑,结构虽说有点乱,但总体来说不影响观看,而且是足足的把观众的胃口吊到最后20分钟。
片中演技好的自然不必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两大影后频繁的对手戏,整个荧幕上都充斥着两张似乎是紧贴着的脸,我不禁屏住呼吸,一边猜测导演想要讲的是一什么样的谍战片,另一边又情不自禁觉得俩女猪脚太百合了。
李冰冰的美丽,最后解读密码的时候似乎让观影者都感觉到她的心都碎了,因为剪刀手的关系,我们也很难了解到她的内心戏,其实这电影中分量最重最悲情的感情戏就在她这角色里,但到最后我都还是对她已经乱了的心进行着猜测,可能正像是黄晓明在戏中对她面相的描述一样,这样的一个女人,心机重,看不透。
周迅的动人,一开始就演直愣愣的一富家女,我还以为周迅疯了,随着故事的推进顾小梦的形象越来越丰满,人物层次霎时间就立体起来,周迅总是让人物——怎么说呢,很鲜活。
顾小梦对革命似乎是缺乏了一些斗争经验,毕竟革命不是时髦玩意儿,要死人的,她虽然对自己的生命看的比情报还淡,但关键时刻还是显现出了没考虑周全的一面,如家人的生命被敌人捏在手中。
对李组长的感情按说上下级没那么亲密的,即便是亲姐妹也略过火了点,虽然主席曾经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但万恶的剪刀手没告诉我们李组长也是我们的同志啊?
唯一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她百合,哦了,揭开了最后的谜底,我彻底释然,原来这样的题材也可以这么来写哦,不愧的中国人,含蓄的紧。
张涵予这次的表现在诸位影后的面前就稍逊一筹,他总是给人以硬汉的感觉,在此剧中,英达饰演角色的胆小如鼠,苏有朋饰演角色的阴柔狂妄,王志文饰演角色的阴险奸诈都衬托出张涵予这个角色的正派硬汉形象。
最后扎针那时候,下面的观众虐心坏了,多数弱女子都不敢活生生的看他被SM的皮肉开绽,但他还是什么都不说,我心说这么硬,搞不好是地下党呢,结果他还真是老枪。
唱空城计来传递信息实在有点扯淡,那时候怕还没全国统一普通话呢,要是带口音的人来唱这曲子,鬼才知道到底说了些什么,而小护士还旁若无人在手术台上敲,这段只能说够扯的。
不得不提一下演技——算了,说好听一点——演技相对不那么优秀的黄晓明,看来这一电视剧出身的演员对电影的节奏把握的火候还不够,总感觉眼睛里没戏,等着故事铺陈背景,日本人口音倒还是蛮逼真的,但总体觉得这日本人演的像个纸片人一样,散场之后只能给人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
王志文真不愧是老戏骨,伪军军装一套,立马榨出一副狗腿子的嘴脸出来,有些地方,包括他的台词与动作都像极了陈道明,看电影的时候我甚至会错觉要是陈道明来演,搞不好会是一样一样地。
苏有朋算是为了艺术牺牲了一回,虽说有传闻他本人就受,但扮演出一青衣戏子转行侍从官的小白脸受难度也不算是低的。
他要捏着嗓子说话,拧着架子走路,说到司令出差没回来的时候眼神中还要装作不经意间流露点幽怨。
可惜,他本身的身份就是一夜壶,夜间供人需要时用,当主人不需要的时候——活活被打死。
不知道被删掉的那段戏什么样,好奇中。
看完电影想起过去网评的四小花旦,现在不得不说这四个都已经能独挑大梁了,但比起老徐的装逼女文青,赵薇的空洞牛眼,章子怡的泡老外独门秘籍,周迅的演技清清楚楚的在他们三人之上,她似乎并不是在演戏,而是活在戏中,她就是人物,人物就是她。
苏有朋饰演的白小年上刑后奄奄一息时司令来了他以为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依靠的人来救他了没想到司令还是在日军施压下选择自保上来就是狠狠一鞭子打懵了白小年从污水池里爬起来的白小年不再求饶而是直接恶狠狠地瞪着司令
这一刻他忘了要贪生怕死他只要恨毫不遮掩地赤裸裸地恨透了眼前这个轻易就把他抛弃的负心人被困裘庄的五人组里,有非常无私的人,老鬼、老枪,把国家民族的存亡看得比生命重要也有极端自私的叛徒(王志文),为了生存和权势可以没有原则地作恶但白小年不一样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那样一个乱世他不仅想活还要追求艺术更渴望被爱这样一个没有战斗能力、不懂得审时度势为自己谋后路的、极其脆弱的伶人在意识到自己真的没有活路之时而且还是被爱人亲手覆上埋葬他的最后一捧土时竟然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情感能量真的非常令人震撼《风声》上映十多年很多故事情节渐渐模糊但很奇怪白小年这个角色的光彩一直在回忆里拥有一席之地最后感叹一下苏有朋的突破和演技真的是完全让自己消失在了白小年的身体里十年后重看依旧很难相信白小年是苏有朋演的 在那个永远散发是幽暗绿光的压抑阴森的“裘庄”里 他完完全全活成了白小年
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这话鞭辟,搞国内革命如此,搞民族独立革命也是如此——《风声》的抗日战争背景当然也是一场民族独立革命运动。
于是在《风声》里看到了大量的SM式暴力,我毫不怀疑此片在政治上的正确,但是充斥银幕的血腥让我难以释怀——苏有朋在一汪血水中浮起的尸体,张涵予脑袋上插满的细针,英达直挺挺的举枪自尽,电椅、拷打更是家常便饭。
不过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女一号周迅被迫骑跨在一根粗大的麻绳上让人拉着来回摩擦——然后便是那里汩汩涌出血水(当然没有直接拍摄)。
麦家自己改编了自己的小说,原著我没看过,单从影片来看,SM味十足。
我甚至把《风声》看作中国版的《无耻混蛋》——顶了一个“政治正确”的名头,便开始大开杀戒。
当然本片的技术含量勿庸置疑:当一群人被带到古堡状的建筑物接受甄别时,我立马想起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本格味十足的推理气息扑面而来。
须知现在的国内电影往往流于奇观画面的展示,演员一露脸观众就猜得出谁是坏蛋,《风声》却要实打实的在智力游戏上做文章,可见还是有两把金刚钻的。
可惜人物死得太快,按我的设想,拖到最后几个人都在,然后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空里让剧情爆发到高潮,揭发出“老鬼”的真实身份,再来一个善恶大对决,岂不快哉?
可惜到接近九十分钟时,周迅对李冰冰来了番真情告白,我就知道春光乍泻了。
当然最后肯定会通过人物对白把整个迷局明白无误的交待给观众,不然还不太适应推理片的中国观众会一头雾水的走出影院,这对电影的口碑宣传犹为不利——果然张涵予承担起了这个职责,而最后的包袱在于:张本人就是周迅的上司“老枪”。
这就有点故弄玄虚了,可劲往玄上造,还不如把王志文饰演的汪伪特务处长编成“老枪”。
而周迅借尸体传递消息的说法也有点靠不住(日本鬼子不会焚尸灭迹?
);至于张涵予通过哼唱戏曲来传递信息,操作性也很成问题(人都被折腾昏了还能边哼边掌握曲调的细微变化?
);整部《风声》看下来,其实主要还是在拿摩尔斯电码说事——这东西,难免有炒冷饭的嫌疑,有些可惜。
要是我,就把日军通过家人逼迫周迅就范的一幕编成传递情报的过程——周美女早就料到了敌人会拿家人威胁她,就在她跟母亲通话的一瞬间,她通过暗语传递了信息:在整部《风声》中,这是情报员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路。
而张涵予的角色,则可以编成中统情报员,国共两党的情报员起先互不知晓,然后在对日斗争中巧妙的结成联盟,最后我党情报员牺牲、助国民党情报员送出情报。
最后再加个引子,几十年后,白发苍苍的前国民党中统情报员来到大陆,给当年并肩战斗的战友扫墓……当然拍成这样,《风声》已经是国产电影中的翘楚了。
事实证明,主要依靠大陆演员也能撑起一部像模像样的类型片(苏有朋饰演的男妾也很出彩)。
而已经久违了的谍战题材重回大陆观众视野,这本身也是国产电影强势复苏的一个迹象——但问题也出在这里,我们的电影票房勃起了,但影片的文化价值似乎有些阳痿。
须知我们国家是没有分级制的,《风声》还赶在六十年大庆的当口上,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孩子们看这样的影片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放在MPAA那里,《风声》至少是个R级的!
自从Lust, Caution被禁后,身体与革命的关系不再被国内电影艺术家们广泛讨论,不过《风声》却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文本。
当黄晓明扮演的日本军官剥光李冰冰的衣服时(这又是个少儿不宜的场景),他说,摧毁一个人的意志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敌人。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出现了福柯再世的恍惚:身体与革命的后结构主义关系,竟被一个日寇先知般的一语道破。
革命需要暴力,革命也需要革命者的身体,所以,SM式的酷刑才是对付革命者的最好办法——而对女性来说,性权力的沦丧变成了身体主权丧失时的副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讲,“老鬼”,无非是一个保全了晚节的王佳芝罢了。
(南方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
首先,建议所有想去看风声的同学千万千万不要去看影评。
我不敢说他们都是枪手,可是他们无形之中的赞扬让我多带了几分期待去,所以整体影响了我对这部片子的评价。
当然了,我不是说这片不好看。
反而是比建国大业强很多的好片。
刚一开始出片头就把我震撼到了,真好看第二,看这部片你不能太较真,不然你看到吴志国往顾晓梦黑乎乎的小手里塞了一只烟,晓梦同学紧紧的攒在手里,然后交给王处长的烟却是雪白的,你肯定会有点郁闷。
真的,别以为倒叙了观众就发现不了,实在是晓梦同学的手太黑了!
还有,那个张司令啊,小白被你打死了你才那么相信他,他说他是被陷害的,那他死前你干嘛来的呢?
我知道你一定是想甩他了才用这种方法!
第三,这部戏最成功的我觉得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演员太强大了!
即便在没有看任何剧透之前,看到演员阵容我就猜到谁是老鬼了,但是我还是愿意认真的看下去。
脸部表情也全是戏啊,难怪用那么多特写镜头,还好没有浪费,但是,这些特写镜头让我发现原来周迅同学的脸竟然那么大……第四,我从狭隘的带着个人色彩的角度去看这几位主演的表现。
周迅---顾晓梦,我特喜欢最前面她出来的几场戏,控制的超级好,后面的就平平了,但是要知道她的平平也只是较她个人而言,就演技来说,真是没有话说,当然了,如果在跟李宁玉最后对话的时候不哭的那么突然,我会觉得更好。
李冰冰---李宁玉,我不能接受身为一个破密码天才,竟然为个男人就心绪不宁暴露自己的弱点,敢情刚开始的气场是装出来的啊……太容易崩溃了……不过在和晓梦最后对话的那段倒是演的很出彩,私以为把周迅的风头抢了张涵予---吴志国,虽然没有特别的突破(我也不知道他还能怎么突破了,让他去演白小年也是不现实的哈……)但是硬汉么,足够了他演的最好的就是他受刑的时候,我就算是不看他受的是什么刑,光看他的表演已经够骇人的了……青筋啊眼圈啊都能演戏,影帝就是这样练成的……王志文---王田香,演技是挺好的,但是,我总觉得他演的都一个样子……可能是看的太少了?
感觉这部戏里状态有点跳。
但是还是很不错的啦。
英达---金火生,够胆小,我一开始还想呢,这么个胆小如鼠的人咋混上军机处处长的呢,敢情是上头有人啊黄晓明---武田,那啥,我真的是有偏见,我觉得难得看到一个那么适合他的角色,可能①日本人这个猥琐的角色实在是太适合他了,其实是本色出演②人家演技提高到神仙画画的地步,才能将这个角色发挥的如此好。
粉丝请参考第二条。
苏有朋---白小年,如果说我是因为30%的剧情,20%的周迅出演,去看这部风声的,那剩下的50%我是因为苏有朋,主要是人家说了,为了这部戏苏有朋脱胎换骨了,确实,很惊艳,但是,惊艳的太少了,我“哇”的嘴形刚做出来还没等合上呢,他就挂掉了!
(此处因为愤懑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我都不知道这点戏份够不够去争最佳男配的!
是谁这么无情,把亮点生生剪没了!
在此之前我特意看了白小年版的片花,我!
@#¥%……&敢情那不是片花是白小年的电影CUT啊!
小白,你死的好惨5555555555都是他们骗你的除了比较重要的人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老六,啊,你怎么可以笑的如此猥琐,你该有多么热爱你的SM针灸事业,你笑的那么灿烂猥琐的笑容那么自然,真的,你不去拍广告说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哦,都可惜了你是片子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路人甲,比喜欢香料的虎妞都抢戏哈哈哈最后,我要说,尽管这部戏非常值得一看,演员表现的非常出色,但是我还是要说,华谊你们太骗人了!!!
这是一部GL+BL的戏???
在哪里在哪里??
小白和老金红果果的暧昧戏呢?
死哪里去了?
你敢说李秀宁和晓梦是GL,你要我们多努力YY才能感觉到啊太扯了吧李冰冰将献上裸戏?
你当观众都是瞎的啊,你让那些满怀期待去看的人们情何以堪啊,除了她小腹上彪悍的赘肉剩下全便宜黄晓明了,观众是一点没看到啊!
我还要怨念的说小白,什么啊,戏删的也太多了……难道要他演尸体的时候展现他的突破么?!
最后,就算是不剧透也知道谁是老鬼啊,谁是华谊的一哥一姐那还不是一目了然么,这还用猜啊,当观众是傻的
陈国富和高群书强强联手,开创全新的合作模式。
迄今为止,“国产大片”最精品(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181756/)。
扎实过硬的剧本,上佳的群体表演,广为熟知的谍战题材。
火借风势,此片必红。
《双瞳》之后,陈国富退居二线,甘当幕后角色。
先不说去年某个票房片跟《征婚启事》有什么联系,那种暴发户心态谈何商业与才气。
牢骚完毕,陈国富在《风声》完全可以继续扮演以前角色,可他为什么要跳出来呢,仅仅是按捺不住心痒痒?
回顾2009年的中国电影,不少影片的票房动不动就过亿,一万万不再是梦想,当年的遥不可及变成了现在的一条水平及格线,言必谈商业与票房的人有如过江之鲫,更多的人惊呼看走了眼。
《风声》出现在这样一个关口和微妙时刻,完全可以制造通杀之气。
再到另一名导演高群书,《东京审判》完全是电视剧水平,《千钧。
一发》知道的人太少。
你要知道他原先的起点,才能看出进步。
《风声》的创作模式比较特别,香港那边有银河团体组合、刘麦庄模式,可在内地由两个同级别导演合作大片,《风声》是绝无仅有的例子。
所以还要再啰嗦一遍,《风声》的剧本和剪辑由陈国富主导,相反在现场拍摄的话,高群书就成了第一导演。
因此在看片时,如果你是个够格的影迷,那么最好带着十二分之耐心,看哪场戏是陈国富,哪场是高群书,虽然此类推测与臆断不一定会有最终结果,但观影的乐趣不就在于此么?
好比开头飞机冲破云层,山川纵横出片名;游庆踩街,人流熙来攘往。
看这大气势和大阵仗,心里就想,高群书又甩出他的三板斧了。
中间交代五个主线人物出场时,两个室内跟拍长镜头(很容易误以为是一镜而落,整个片子就在不停地摇跟晃),干净利索。
陈国富的看门必杀技呢?
留心下剪辑,第一场正式审问时的跳切,每个人的问题被去掉,看起来都急于回答,激动的、无奈的、搞笑的,情绪和气氛一下子全部出来了,更不用说弥散在全片的压抑环境和恐怖气息。
《风声》的好看在于节奏的紧,故事的紧。
如果还要补充,几个关键人物的嘴巴也很紧,任凭你电击针扎还是上绳,想当一回英雄,杀身成仁也不容易。
这电影会先是个商业片,不能指望它在残酷环境下凸显人性,主人公怀疑起自我身份,落个不明不白的结局。
老鬼和老枪自曝身份,那绝非要误导人,让你信以为真,继而替其他付出了生命的军统特工鸣不平。
这世上见不得光的事情有很多,摆上台面的往往是最需要也最稳妥的一种。
有人还会说了,变来换去,到头还是个小儿科的摩斯密码,可这样的设定不正是简单又无须多做介绍么。
有些东西恰是被想复杂了,国产大片畏首畏尾,最后搞得两不牢靠,没个样子。
《风声》没有大bug,仅凭这点就足矣。
导演故意留下了一些细节和镜头上的伏笔,充当有迹可循的线索,至于高低与否,说到底也不是个问题。
影片主场景在一个叫裘庄的地方,主要戏份都发生在同一个地方,有老鬼嫌疑的五个人都被囚禁在此处,逐一排查。
在不同角度的全景俯瞰镜头下,能看到裘庄依山靠海,看守严密。
要想逃出生天,只有等待老鬼之谜揭开。
五个人很快分裂,相互告发,指认对方是老鬼。
一开始的和和气气很快就消失不见,要么撕破脸皮,要么就充当下替死鬼吧。
《风声》里的酷刑压力是双向的,对剧中人物迫害,对场内观众更像是恐吓。
《风声》没有反类型,它就是一个规矩的悬疑惊悚故事。
由于最后胜利者的法则存在,观众肯定要知道第一个死的、开枪自杀的不会是老鬼,在一步步走向真相的过程中,导演不知不觉已经完全控制了观者心理,可以随意出牌、自由发挥。
有说女性观众被吓得一惊一乍,显然没有丝毫夸张。
围绕老鬼之谜,电影没有忘记交代每一位当事人的命运结局。
惊心动魄过去,当观众长长呼出一口气,以为尘埃落定的时候。
影片又耍了一把,把之前的酷刑逼供血腥暴力全部给合理化了。
这个天下无双的招式就叫爱国无敌,老鬼留下了一些话,但她的深情告白不包括在内。
我虽死去的感慨其实是说给广大观众听的,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毋庸置疑,它是奏效的。
【网易 http://ent.163.com/09/0929/17/5KD7LF7R00033IF1.html】
我是先看的原著。
07年《人民文学》第10期。
悬疑小说不少,谍战题材也挺多,可这本书把两者揉到一起,而且憋足了劲把悬疑进行到底,直到一切都尘埃落定,湮没于历史中,答案的揭晓让人恍然大悟。
一口气读完只觉酣畅淋漓,回肠荡气。
后来听说得了“茅盾文学奖”,吃惊之余也为这奖项不带有色眼镜来看这部通俗味道的确很浓的作品的“不拘一格”深感庆幸。
然后就听说拍了电影。
昨天看过之后,觉得电影和原著相比,逊色太多。
最大的败笔就是过早揭露谜底。
这是悬疑片。
导演在前面铺垫工夫作得十足十的前提下赛程过半就急于抖包袱。
有嫌疑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我这时还期待着让所有人都惨烈地不动声色地死去,让观众在一团迷雾中最后真相大白。
多《无人生还》啊!
可是他竟然就把谁是老鬼就那么轻轻松松地抖了出来。
然后还莫名其妙地加了“老枪”这个人物。
呵呵,我觉得这明显是为了加戏,或者不甘心就这么让顾晓梦和吴志国当路人甲,担心浪费了周迅的苦情戏和张涵予的一脸正气。
其二是人物设置的变化。
李宁玉是老鬼,原著里把这个人物设置得合情合理,也震撼人心。
而电影预告片一出来我就心说“坏了”,周迅不论是在预告片里占的比重和打的灯光亮度就让我认识到周迅绝对是主角,她绝对不会只演一个军统女特务。
果不出所料。
原著里的顾晓梦背景是B+C,李宁玉是A+C,到电影里就变成了周迅是A+B,李冰冰是C+C了。
为了映衬女地下党的高大形象而把所有光环都加在她身上。
而这才显得她的牺牲尤其不值。
其三,原著里老鬼想放出去的情报是真情报。
因为被敌人截获,并且情报内容非常重要(共产党组织代表集会的时间地点暴露了,必须取消),所以才如此迫切地不顾一切地宁肯牺牲生命也要把情报送出去,这里面有很多不得已。
而电影里是因为周迅送了假情报,觉得对不起同志,所以牺牲了自己。
这两件事不能相提并论。
顾晓梦是花了一架飞机的重额贿赂才得以被安插进司令部的一个小干事。
如此高昂的代价最终只换来了暗杀行动中一名同志的牺牲得以避免。
我觉得这绝对是意气用事。
这说明她缺乏一个深谋远虑的共产党员的素质,“你很重要,花了这么大心血才安插下去的棋子,为了避免一次刺杀行动的失败就彻底断了这条线,我觉得顾晓梦的死不太值得。
她留在司令部绝对比吴志国更有价值(因为吴根本没有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情报)。
为了理想光荣地死和屈辱地活哪个更崇高。
同志牺牲保全自己,自己也奋不顾身地去死还是眼睁睁看着同志的牺牲把指甲掐断可脸上还神色如常哪个更让人震憾?
不能因为周迅就得拍感情戏,不能因为她演技好就自动乱了阵脚。
原著里顾晓梦是军统特务,那一架飞机是戴笠拿钱的。
最后所有人里只顾晓梦全身而退。
我觉得这个有说服力。
而顾和李的情谊也可以理解为国共面对日伪时的敌忾同仇。
那多好。
其四,小细节的问题。
原著中李宁玉的衣袋里插了一支钢笔让那个送情报的清洁工不靠近她。
而电影里没有丝毫这样的暗示。
那两个地下党因为故意不看他还引发了日本人的怀疑。
还有就是笔迹的问题。
我觉得彩票上传递情报的文字不可能是老鬼亲笔。
原著里说情报是从老鬼手里送出的传递过程中被截获,这才有了老鬼的笔迹。
唉,电影里的笔迹鉴定没有来由。
还有就是刑具的设置,很血腥。
而且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可导演显然在这方面很有偏好。
可你的牌是悬疑啊,不是血腥恐怖啊。
怎么能放着自己的好牌被生生浪费呢?
悬疑啊,如果能拍成中国谍战版《无人生还》那得多牛X啊!
可是导演放弃了成为一个牛X的机会,低估了观众的智商(不过这也说不定。
昨天看完电影出来在洗手间里听到有人问,到底谁是老鬼啊?
当场晕死)再加上过高估计了观众对重口味的期待。
唉。
这片整体看来还行。
冲着那么多明星卖力出演,冲着给黄晓明终于找了个配音,冲着电影场景、道具、氛围、音乐,还有苏有朋的演技,都值得一进电影院。
但是可能我看过原著对它期待太高。
平心而论,它也算一部很好的国产类型片了。
PS. 一部真正的好电影,不在于你用了多少明星,靠的绝对是剧本剧情。
导演很重要,明星也很重要,投资当然更重要。
但没有好剧本,那就是南辕北辙。
风声是近几年来我最喜欢的国产电影。
剧情紧凑结局出乎意料。
全片大多数时间都在一栋阴暗的别墅中进行,感觉有点类似于无人生还。
日本人和狗腿依次和被盯上的几个人沟通,这几个人渐渐都“暴露”被弄死。
实际上这个过程全程都是非常紧张的,所以我近两个小时都没有松下一口气。
开头的递送电报长镜头非常精彩。
加上音乐的鼓点,特别带感。
大岛满的音乐为电影加分不少,我也看了陈国富导演找大岛满配乐的纪录片,是值得的。
中途有几个高潮印象深刻。
一是周迅和李冰冰的对手戏,二是张涵予和周迅之间最后的对话,周迅抬头含泪,那个镜头,周公子真的是有天赋瞬间带入情绪。
三是李冰冰得知真相后潸然泪下。
情不自禁鼓掌。
上刑部分我个人认为拍的尺度有点大了。
每个演员都贡献了相当精彩的表演。
不知何时中国会再出现这样好的谍战电影。
附顾晓梦独白: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开场20分钟就被我猜出来~唯一让我记得的是周迅滑绳子
尝试性地在悬疑边缘游走——开始小规模地乱煽情——坚决向巨保险的主旋律革命片靠拢...............遗憾
出人意料的是苏有朋,这部剧我真正认识了他的演技
看到一半已然猜出老枪,特务汉奸什么时候有过这么硬的骨头,抗住那么重的大刑。我看都直起鸡皮疙瘩,致敬为革命而献身的英雄。
2020年7月21日,影院复工后第一次进影院。纪念一下。影片整体的水准挺高。一座孤岛,几个人物,接连不断的施虐和审讯。两个小时,没觉得漫长。情节展开与节奏把控都相当纯熟。视听语言也有亮点。重要的密文经手戏,一镜到底,一气呵成;监视视角类似于《后窗》;到了最后,景别越来越小,大特写接对大特写,对峙的焦灼感与紧张感几乎溢出银幕。至于表演,最喜欢王志文。回头看,黄晓明的表演也非常惊喜,他真的适合阴狠冷峻那类角色。
风声之后,世间再无传奇!好的剧本加好的演员成就的经典!!
原本白白净净温文尔雅的苏有朋,片中造型却看上去脏脏的,是叶锦添刻意为之。
浪费时间
文字的出现总是在怀疑观众的智商
最好看的是李宁玉的一句台词:你们真是太可怕了!其余真的是没什么印象了。对了,还有就是针灸刑讯,老美对恐怖分子应该用得上。
最近《涉海》之后对影视黄暴虐内容尺度讨论想起这部,毫无疑问反面教材。为虐而虐,简介宣发伪G级PG级/伪剧情片:)清楚记得宣发还蹭暗算电视剧,全家以为是偏话剧形式的斗智谍战片,结果凌虐刑讯恐怖血腥远压其剧情片性质。当时被爸妈带着看完my mind has been fucked的阴影至今犹存,问爸妈为啥不直接全部杀掉坏人好变态啊呵呵呵。。。
几个人都很妖娆 对原著太大刀阔斧
国内演员,特别是女演员,最喜欢演谍战剧。个人偏好上,由于故事多发生在民国大城市的缘故,总能打扮的帅帅靓靓的,和时尚接轨的一塌糊涂。同时政治上还无比正确。无论穿旗袍,还是住洋房,都是掩饰身份迫不得已——虽然扮演这些角色的演员是真正喜欢的。上哪找这种戏里戏外各取所需两全其美的题材?
现在最爱周迅的声音. 片子很压抑,开头很出彩. 演员都很不错,字幕的特效很爱
檀香刑+谍战+性虐+拉拉情+密室谋杀
我只能说我高估了这部电影,看到一半就已经知道谁是老鬼,老枪的带入也是一目了然,审讯做的太二逼了,不过这种片还是多点的好不然院线要被财神客栈什么的沾满了……
很真实,非常值得看。里面周公子和李冰冰的演技都非常棒,看的很好。
黄晓明真的夹过睫毛,涂过润唇膏的亚。。。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之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很装逼、很恶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