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的都市电影看起来真的很舒服,剧情放在一边,女性角色这种自信、独立就让观众感觉很享受。
伍兹人设太完美了:聪明、漂亮、自信,并不是售货员撕个标签就能骗她买了的过季衣服的憨憨,穿着夸张服饰去哈佛法学院,单纯追求爱情的傻白甜。
詹妮佛大姐的加盟给剧情增加了笑点,也增加girls help girls的感人点,一直被当作漂亮花瓶的伍兹意识到没有人在意在自己的才华,想失望离开后,女老师的一句话鼓励了她,女犯人也选择只相信她,那一刻她又证明了自己。
虽然整体故事过于理想化,但是无所谓。
一部非常不错的青春励志片。
Elle真的是个很棒的女孩,不仅聪明,更佩服她的就是她下定决心要做成一件自己原本并不擅长的事,就真的会不顾别人的阻挠甚至是冷眼向相向,很努力的去做,并且最后通过奋斗而获得成功,让所有曾经看不起她的人对她刮目相看。
很喜欢Elle在毕业典礼上说的话,特别是那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真的很激励人。
强迫人放弃脑子的爽点按摩器。
(一)关于服美役女主像是凭学专家,“凭什么女律师不能服美役”“凭什么哈佛法学院不能当娇妻”,争取向下的自由津津乐道。
那,别人除了“好好好”“对对对”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u happy jiu ok,反正对我也没坏处,做了指甲不能敲键盘的人也不是我,穿高跟鞋遇到危险跑不起来的也不是我。
宝贝们,这是枷锁啊。
她穿着高跟鞋走路的姿态让我看得难受,真的像是脚下踩着钉子一样,同行的男律师大步流星。
同理镜头一转,男配肉色的一张脸,眉眼唇一色,转到女主的脸部特写就是红红蓝蓝涂写颜料,完全就是“人”和“女人”的区别。
不过这种拍法换到2022一定不买账,起码美国女孩不买账,不说现在的青春校园女主都是少数族裔书呆子,最起码不会再有变美就获得一切的那种经典桥段了。
君不见《女生要革命》里校园男神都是反派了,青春剧也要打拳起来!
um国内不一定了呵呵。
女主这种心态我也有过,然而……就像现在看到高中女生争取化妆打扮的自由,我只想唠叨说教:那些都是没用的啊,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吧……fine,终究变成了我讨厌过的人。
总之,服美役看得我难受。
如果2001年的美国仍然在产出这种shi,说怀念千禧年网络文化的谁爱穿越谁穿越吧……(二)关于雌竞前半部分的雌竞太过于晋江标准,差点没看下去,幸好强迫症让我看完。
哇,原来2001年编剧就已经知道情敌变同盟比雌竞更爽,不得不承认我也被媚到了。
说实话两个女孩从人设属性上还更配一些,傻白甜blonde Barbie girl✖️黑发盛气凌人mean学霸(话说她长得好像u belong with me的mv里霉霉的黑发扮相),金榜百合文🈶️这也是为什么男的想尽办法分裂女性同盟。
发现了吗?
当女性联合起来,她们的敌人自然而然就是男人了。
(三)关于潮人恐惧症关于金发啦啦队长的刻板印象,美国真的很爱翻来覆去大做文章,正名的,diss的,反刻板印象,反反刻板印象……经久不衰。
其实,女主最可贵的品质是真诚善良还聪明,想考哈佛立刻就考上了。
最难的部分被轻飘飘带过,其实有这个考上的智商以及托底的家世就已经足够牛了。
一般金发返校节皇后的刻板印象不是那种校园鄙视链的顶端,又mean又不擅长学习的雌竞达人吗,女主的人设把这两个最争议的点都改成了有利的。
一点也不mean,对女生友好,还巨聪明,这人设还有啥说的😂只剩下美强惨了,非常讨巧的设定。
大家对金发啦啦队长的感受,有点像现在说的潮人恐惧症:看到ta们就好像被拉入了一个强制评价的价值体系里,而且在其中你处于最low位。
女主这样的人也会看不起不打扮不涂指甲的棕发书呆子,而不巧大部分人带入的正好是后者……嗯,男配问她“你在歧视棕发吗?
”她回答“反正我也因为金发被歧视”,这种回答怎么说呢……有点既得利益者的讨巧卖乖意味在。
umm表面上是一个优势者来到一群棕发书呆子中间,地位逆转,歧视变成了被歧视,可是其实大部分人是有点怕女主的吧,因为在普通的美国校园里,女主这样的人才是校园top😂我会忍不住想,女主从来没有自卑过,底气十足,是不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她明白自己在别的地方是优势者?
(她帮那个肥肥nerd男生找场子也可以看出来,男生对她是厌又渴)如果换成一个totally discriminated,比如nerd小黄女,她还会有这种横冲直撞的底气吗?
害,人类真麻烦。
平等是永远不可能平等的。
年纪大了,不能闭住脑子享受这种小妞片的爽点按摩里,总是忍不住想到无数弯弯绕……这部片子讨巧地避开了所有冲突点,一切柔和再柔和,就像一张打光磨皮ps的完美照片,只要你愿意相信,那就很美,反正happy就完事了。
说起来,好像新一代青春片没有金发队长做主角的了,挺好的,女生凭什么做啦啦队给别人欢呼,自己享受欢呼才是正理。
(四)男权契约在男人看来,某些服饰是具有“契约”意味的。
你穿上了就意味着你同意了某些条款,不言自明。
比如高跟鞋丝袜,比如兔女郎装。
男人把它们在自己的规则里心照不宣地性化,却从没有告诉过女孩们这个“合同”,强行骗她们签约。
再扩大一点,甚至女性这种性别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契约——生而为女,就等于同意了成为他们的性工具(他们单方面规定且深信不疑!
)在法律上说,这种合同不具有效力,在社会上,这种规则却大行其道(甚至有一部分已经被全体默认)。
——电影中看到女主被老头职场性骚扰有感。
他理所当然认为“你已经同意”,让我思索这种厚颜无耻到底来自于哪里?
同时,在反对服美役的过程中,也有些人会用这个理由捍卫高跟鞋丝袜自由。
两个人的前提是一样的,为什么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其实她们说的完全是两个层面上的事情。
啊啊啊,说得太多了。
归根到底,这就是一部为金发小妞正名的糖水片,内容完美适配“谁说漂亮女生没大脑,只懂爱美和傻笑~”这首歌(怀疑是同一个人写出的程度)。
编剧手法(很多轻喜剧小trick,比如苏菲(原谅我看完破产姐妹之后看到她只能想起苏菲,完全不记得她在这个片子里叫什么名字了!
)打断了男配鼻子,女主最后说“蠢男生不配做律师合伙人男友”,女主帮肥肥nerd解围的桥段等等)值得为后人所效,over。
p.s.是因为哈佛法学院人少吗?
这里面这么黑法学院都没人出来说说吗😂我先承认我没去过哈佛法学院,但是里面难道真的会这么集体bully某个人??
我以为最多就是精英冷漠不搭理。
一群人围起来看“猴”也太drama了吧hhhh
很早以前看过,但是没有看完,刚刚因为是标榜着励志片重新看了一遍有以下几点感触:1,我后悔了2,我却又不知不觉的笑了,因为我没有看出它励志在哪里,没有让人敬佩的执着,隐忍,付出,只是告诉你,有个天天只想开派对,一直在扭屁股,超级能得瑟的富二代,她在编剧的漫天扯淡里成功了,那么你也能成功3,所以这是一部广大小青年们的意淫片,因为有了这部片子之后,他们就会说“谁说我胸大无脑”或者“谁说我吊大无脑”,内心当中默认并为之一振奋4,随便搜了一下,发现很多人真的认为这是励志片,这正好证明了第三条,不过从第三条的意义上来说,这片子的确是成功的“励志片”5,从某个方面上说,励志片的确是某种意义上的意淫片,但是,拜托,请你至少以某些现实为依据,美国法律怎么会允许那么迅速的做无罪判决?
证人的大脑怎么会那么白痴?
哈佛的教授貌似都是色情狂?
没有律师执照无法的大一新生如何成为辩护律师?。。。。。。
6,鉴于各种条件,我觉得这部片子应该是科幻喜剧片不过大家都知道,意淫强国,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可能意淫那么几秒钟,但是,但是请不要标榜着励志来意淫
第一次写影评。
没打算把它当影评写,只是字数太多,短评写不下。
记录一下琐碎的片段。
我从片里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比如有一个爆炸头的女权主义者,要学校把semester 改成?
semen是精子嘛,她认为这是学校欢迎男性,要求把它改成?
我没看清,好像跟oyster有关。
还有,她带着那个美甲店女人去找她前男友要狗,从他的居住状态和她的害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个男人经常对她家暴。
到了电影后面,律师兼职教授,想要和Elle发生性关系,这与最近的热点,工作学习场所中的性骚扰——权力不对等下的性侵,做了体现。
就像你穿着粉色、烫着大波浪上法庭,用着毛绒绒的笔,抱着狗狗温习功课,嗓门高动作夸张与律师的严肃(虚伪)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不影响你成为优秀的律师,用同样的方式反击了曾经甩掉你的前男友,even better.希望人们给Elle这样的女性更多的宽容。
没有谁是一定要为谁活着的,路是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的,我们只有相信自己,付出努力,做个坚强的女子,才会实现自我价值,才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这部影片,让我感触颇多,让我看到了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不可以轻易的说放弃,不可以永远只是依附着人,我们要走出一条自己精彩的人生道路。
我们不可以仅仅因为我们是女孩,就觉得很多东西我们是没有必要去做的,老是为自己找借口,但却忽视了自己的能力,放弃了进步的动力,看着人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却忘记了自己同样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神话。
好吧,我可以接受你说这部电影是在强调不要刻板印象,那么凭什么让一个男性来做女主角的引导者,让他具有全片最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只给明明能有更多篇幅的女教授寥寥无几的剧情?为什么一定要把女主塑造成美丽的、富有的,难道只有有钱美女才会遇见这些事吗?
不是的,在这种设定下相貌平平或者普通家庭的女生根本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为什么要设置女主角教大家如何假装捡东西然后挺胸去吸引男人的本领?这对于她的个人能力有任何体现吗?
如果你说这是体现她的自信,那么她的自信为何只能从她的身材和脸蛋体现?最后的一大问题是这个片子太过小儿科,不带脑子看都无法接受的程度,转折太过生硬,每个人都是plat character。
剧本、叙事技巧和镜头技巧毫无过人之处,三观也是稀碎,说要克服刻板印象其实只做到了加重刻板印象,谁家好人打官司用时尚知识破案?从头到尾女主都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信,完全没看出有所谓的进步,还要设计男主来帮衬,太假太空。
泪点越来越低了,那么欢乐的基调,竟然在看开头就泪目,每隔一段就想暂停写些什么。
这部电影如同女主人设一样,举重若轻,包裹着bling bling的类似《mean girls》的千禧年欧美chick flick的氛围,但内核却是女性主义和self-motivation。
观众很容易因为宣传和海报的刻板印象就错过,因为它不标榜自己的深刻,甚至放低姿态让人误以为它很“肤浅”。
事实上从评分、弹幕、讨论区来看,都在讨论女主颜值、女主财力,可见有时候被误解确实就是表达者的宿命。
对女性来说,无论你一开始服美役,之后搞事业,还是一开始搞事业,之后服美役,选哪条路都是困难的,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公平的游戏。
美了,会被挑剔不聪明,聪明了,会被挑剔不美。
当你又美又聪明,依然会有人觉得你靠身体上位,依然觉得你就是个物件可以随意性骚扰,依然会被其它女性雌竞和敌视。
更不要说在你走向任何一条路,都会在一路受到无数的pua。
你要装出一副严肃死板的样子,因为社会默认规则就是make it,at least you fake it。
如果你穿着打扮太女性化,会被人判断为“不专业”,而事实上能力、专业性和外表一点关系也没有。
我知道怎样会让自己看起来更符合世俗要求,但我就是喜欢天马行空极繁主义梦幻的鲜活的一切。
被主流社会认为“肤浅”的女性爱好其实并不肤浅(实际上之所以被认为肤浅,是因为它们和女性息息相关,而话语权掌握在男性手上)。
玩中也可以学习,玩物不一定丧志。
任何专业都要结合生活经验。
理性很重要,激情也是。
还有很多反刻板印象的小细节,比如只让女下属去端咖啡。
电影能解读的角度太多了。
它很温和,给了非常理想主义的结局,误会解除,情敌变朋友,女性互助成功,踢开了性骚扰的男上司,美役闺蜜、美甲店服务员、健身教练都是有脑的好人,最后还进入了一段good relationship。
(如果最后的法庭辩论再精彩一点就好了,至少要达到课堂对答那段的水平)。
当然现实要比这个残酷很多。
如果用现在的女女性主义观点来看,还是太温和了。
但温和的爽片也是有必要的。
事实上能在20多年前有这样的女性主义佳作,让人欣慰。
另外,本片的剧本、节奏和人设非常值得拉片学习。
尤其是人设,给出了一个比各种编剧书都更简单粗暴的设定方法:用一个有刻板印象的人物设定,然后打破它,这样人物就有趣了。
记得有一次,我同一个男性朋友说,“我觉得我是一个脑比胸大的人”,结果人家说“哦?
难道你的胸这么小?
” %#◎%……%¥※气死人,为什么我认识那么多“幽默”的人 :(,幸好他没问我是比左胸大还是右胸大 :(在此要严重申明,如果严格以亚洲女性的平均水平来衡量, 我的胸绝对属于合格,但我把脑发育成了平均水平以上,这才是我的骄傲。
今日CCTV6重放《律政俏佳人1》,我真不敢相信,这种电影我也能看哭 ?
当然你要相信,我的泪腺一向发育畸形,通常我都是看喜剧流泪的。
其实这片以前看过2遍,每次都乐呵呵的,爆米花电影麽,看了笑,笑过忘,权当轻松一刻,对身体也无害也无大益。
CCTV6照例的之前有影评,拿《漂亮女人》和《曼哈顿女佣》来与之相比,拿女性独立说事。
可是这两者女性的成功,都是以获得白马王子为基准,女性的成功与否,以能否捕获金龟婿以及金龟身上金子的多少来衡量,貌似颠覆从灰姑娘以来的观点(漂亮女人是卖的,女佣则是穷的),其实一脉续之。
但是当Elle出现,纵然我一辈子都没喜欢过粉红色,也忍不住爱上她。
因为有了她,我们不仅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我们更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很性感,可我也很有智慧”。
没有什么不可以?
到底有什么不可以?
有谁规定大腿粗不可以穿短裙,皮肤黑不能穿浅色衣。
谁规定金发一定是无脑女,体形300斤不能跳国标舞?
Elle在哈佛法学院的走廊里叫住前男友(旁边还有前男友的现女友),还记得那年圣诞节我们在浴缸里过的4小时吗?
那时候真是太棒了。
正当前男友以为她要回忆往昔温柔挽回自己的时候,金发的Elle说,“现在的感觉太棒了(被录取为全班只有4名的事务所实习生),简直比那时候棒多了!
”事业以及个人成就带来的满足感远远大于男女之情,这实在可以视作全世界女性主义的宣传口号——“我的工作比跟别人做爱强多了”连薇薇安的故事也别具深意,做为与Elle竞争的情敌,本来她处处使绊,连偶尔失败,女友也会指着她中指上6克拉的钻戒手“至少你得到了戒指”。
似乎在从前的女人争斗中,这已经是莫大的胜利了!
但是薇薇安最终也抛弃了这种胜利,她似乎找回了作为独立女性的自我。
电影未必要部部都惨兮兮,也未必要部部都人文气息,所以我也喜欢这样的片子,用橙色苹果电脑,粉色心形笔记本,羽毛笔,永远把胸部挤出来的女人――――至少可以追求一个比挤出来的胸部更大的头脑!
这是一个披着喜剧外表的女性励志片。
主人公艾丽本可以成为最耀眼的明星--拥有令人艳羡的白肤、金发,优美的身材曲线,穿着时尚,精通打扮,17岁便出现在娱乐杂志的封面,还有一个贵族出身,相貌英俊的男友,还考上了哈佛法学院。
但就是这个男友打破了这一美好的现状。
艾丽一心一意想做他的新娘。
但是当男友华纳打点行装前往哈佛法学院与一个预备班的旧情人团聚时,艾丽明白了自身的不足。
艾丽不甘心,也竭尽全力考进了哈佛大学,决定要赢回华纳的心。
但是法学院与她以前的舒适环境——池边的草地、林荫道实在是天壤之别。
第一节课她就被卡拉汉教授狠狠地教训,只懂美容的她才知道要读法律可不是玩笑。
艾丽有生以来第一次必须进行一场战斗——为了她心爱的人、为了她自己、也为了那些每天都无休止地承受着羞辱的金发碧眼美女。
于是,经过勤读苦练,艾丽在一宗重要的官司中发挥了才华,她凭借美容化妆技巧的细节知识,将对方律师的说辞全盘推翻。
而这一精彩的翻身仗,靠的就是艾丽本身的自信与聪慧,这样的女子,拥有了最强力的武器,就算被男友抛弃,就算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至于迷失自己,更何况她还有如此强大的行动力。
虽然这类影片经常是会被当做肥皂剧,没有营养,但是我却能从其中得到一些力量,累的时候看看,会对生活更充满信心,也有了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
小时候看会打5星,现在3.5
还算是蛮典型的美式励志片儿啦╮(╯_╰)╭ 不过中间有部分确实还是不错的╮(╯_╰)╭ 结尾就平平啦 不能给你什么惊喜 一切都是板上钉钉的旧剧本 女主长了个可爱的下巴
原本不想打高分的,但看友邻一个男的突出得打了低分,我瞬间明白她是满分
老套滥俗无脑剧情。这样的“童话”故事看个乐子还行,看多了人会傻的。女主自信努力所以成功?成功难道不是因为剧本让她开挂么?一个又一个为她精心安排量身定做的巧合,老天爷喂饭吃了哪敢不成功。
学剧作的经典模板影片也非常好看 兼顾了个人表达与观赏乐趣每次想起相关的细节 都会觉得很温暖 金发碧眼活像个芭比娃娃的女主 后来成长为优秀的女性题材制作人 曾经憨憨的美甲师 也把个人特质发挥到最大 在破产姐妹里大放异彩 毕竟谁能不爱来自波兰的苏菲呢
第一次看的时候只知道是美国式的励志轻喜剧。直到今天美国的同事告诉我她的意义在于在传统的美国白人世界里 如果你是一个金发穿粉衣的女士,通常大家觉得你就是Paris Hilton类的无脑尤物。而legally blonde颠覆了这个惯常的看法,尽管她粉的让人作呕,that's all
用冲破传统桎梏的女性做幌子,把主人公和恋爱无脑紧密捆绑,女主人公幼稚又无脑,打官司靠的是真才实学,不是时尚知识。这只会进一步加深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女主光环拉满了,但我不管,甜心芭比是我的心头好!就是漂亮就是爽🤣娱乐性很强的一部经典浪漫喜剧,看完了超放松。女主的人设很鲜明,姣好的外貌、时尚达人的标签是她的优势,也是她想要打破的“刻板印象”。第一幕立住人物之后,后面的戏都围绕着这一点去做出戏剧性。女主的心路历程也是一波三折:从不完全认识自己(盲目自信)、到在“被定义”的现实里受挫、再到重新振作,利用自己的专长去解决问题、不畏他人眼光。太经典了~ 当然以上并不考虑影片的严肃性,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女主太过完美、“因为美貌而烦恼”也很容易被当作无病呻吟,但在影片所塑造的世界观里,逻辑是自洽的,在我看来就够了。
怎么说呢,看了感觉无比难受😣如果这只是一部小妞电影我都会觉得还好,但是挂着这种立意拍出这么白痴的电影真的…感觉在把女性观众当傻子一样…是严重怀疑编剧有没有体验过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的程度,女主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考过了LSAT,考上哈佛,成为优秀学生(而整个过程就是通过几个读书的镜头实现)真是绝了,原来哈佛里面的人都是傻子🤷♀️看的生气😡
我指望她最后能有一鸣惊人的法律知识功底结果专业依旧一笔雕凿 拯救她的依旧是加州时尚女孩的特质 难得有个看女主至看不下去地步的电影 还好有ali在 以及那句gays familiar with designers 啊哈后
为爱考哈佛法学院,她是真的很聪明,很有潜质,学时装的为个渣男转而学法,还能利用时装知识胜诉,佩服印象最深的是泳池工人知道她脚上穿的鞋子,据此能判断出来是同性恋,为什么同性恋会关注设计?没明白,但听起来这个结论很厉害还有艾儿在分析案件的时候很肯定波姬没有杀人,原因是波姬爱运动,爱运动的人普遍很开心,开心的人不会枪杀自己的丈夫还有根据烫发以后不能湿发的原则,逼迫死者女儿说出犯罪动机,承认是自己杀害了父亲也许是电影里主角光环太过于强大,家境富裕,长相出众,随便一考就是哈佛,一对比自己就是一坨答辩
看了好多同一个时期的电影,讲真这部电影很特别,在那么一个充满厌女文化的好莱坞这部电影居然拍了这么多展现女性友谊的情节,令人感动。
stupid
瑞茜·威瑟斯彭真是标准猪腰子脸啊,我特不明白的一件事儿是为什么美国人觉得金发就一定是美女,明明有些金发女人丑的一比
如果一个渣男能催化一个预备役娇妻变成哈佛学霸,那他值得从有害垃圾桶里拎出来后被废物利用五分钟。
为什么法学院老师都喜欢放这个傻乎乎的片
我看的版本字幕组是烂中之烂。无语。啥破玩意。
我好喜欢这部爱情喜剧呜呜,大学剧作课第一次看,当时只顾着分析了,觉得剧情蛮扯的,刚重温发现女主是什么绝世小可爱自信大方阳光聪明开朗富有同情心,超喜欢她拿到最后一个实习名额那个意气风发扬眉吐气的“me!”和发现被耍穿着兔女郎衣服也很镇定的自信。女主的机会和成就都是努力之后才得到的(并不只依靠美貌一开始非常多人对女主有外表偏见并不觉得她能做到)而且全片女人都好棒哦,女主的闺蜜们,甩掉渣男和女主成为挚友的薇薇安,抹去前男友心理阴影勇敢追爱的女三,金发的女教授(美容院那个起身她太飒了)还有信任女主选择她当辩护律师的被告人,男教授和前男友都是pua女性的那类人渣,大家也都很果断和他们再见了👋女性彼此帮助彼此信任,真的很感动
You must always have faith in yourself.不为了别人,更不要为了男人而毁掉你的生活!女主好棒好可爱,非常自信,就算女二一开始为难她骗她去参加派对,她也非常自信大方地social!
所谓质疑blonde,理解blonde,成为blonde。身为blonde从来就不容易,影片没有停留在“打破”刻板印象,而是将blonde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的同时为the greater good做一些事,思想超前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