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处

In the Heart of the Sea,巨鲸传奇:怒海中心(港),白鲸传奇:怒海之心(台),海洋之心,大洋深处

主演: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本杰明·沃克,基里安·墨菲,汤姆·霍兰德,布莱丹·格里森,本·卫肖,米歇尔·费尔利,保罗·安德森,弗兰克·迪兰,约瑟夫·马勒,爱德华·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语言:英语年份:2015

《海洋深处》剧照

海洋深处 剧照 NO.1海洋深处 剧照 NO.2海洋深处 剧照 NO.3海洋深处 剧照 NO.4海洋深处 剧照 NO.5海洋深处 剧照 NO.6海洋深处 剧照 NO.13海洋深处 剧照 NO.14海洋深处 剧照 NO.15海洋深处 剧照 NO.16海洋深处 剧照 NO.17海洋深处 剧照 NO.18海洋深处 剧照 NO.19海洋深处 剧照 NO.20

《海洋深处》剧情介绍

海洋深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820年的冬天,一条名为埃塞克斯号的捕鲸船航行在广袤的南太平洋,让所有船员们都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海底,潜伏着一条拥有着高超智商和强烈的复仇意识的鲸鱼,正准备执行它的复仇计划。 很快,捕鲸船就遭到了鲸鱼三番五次的猛烈进攻,脆弱的船身在体型庞大的鲸鱼的撞击下很快就变得支离破碎,船员们伤亡惨重。包括大副欧文(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Chris Hemsworth 饰)、船员尼克森(汤姆·赫兰德 Tom Holland 饰)、马修(希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饰)在内的一群幸存者们挤在小船上,在茫茫大海中漂泊了90天。在这90天里,人间地狱的景象在小船中轮番上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第六感之吻蔓延的爱谁偷了我的DNA血与水第四季战栗1978黑莓传奇东京二十三区女爱未知杀死那只野兽和味浓情砂糖的幸福生活明日之丈铜牌巨星亲,别怕情欲写真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千基变郑州妈妈疯狂爱情玩命追逐英雄无名月亮之上父亲的房子二手搭档茜莱丝特·加西亚的奇妙之旅果栏中的江湖大嫂水手服与机关枪:毕业假面骑士×假面骑士Wizard&FourzeMOVIE大战Ultimatum重生门天堂一刻第二季

《海洋深处》长篇影评

 1 ) 美国埃塞克斯号捕鲸船海难纪实-转载自南方周末

埃塞克斯号海难与漂流事件,是人类在绝境中为生存而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虽然有“人吃人”这样的惨剧发生,但细察这一过程,不能不说这一船人的确并非一群乌合之众,而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航海技术的海员队伍。

在远离文明的大洋深处,手里拿着枪的波拉德船长并没有与自己的表弟联手干掉小艇上的另外两个人,而是大家抽签,在生与死的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漂流八九十天,能够有人生还,绝非偶然。

1820年11月20日,在南太平洋远离陆地的大洋深处,一艘美国捕鲸船被一头愤怒的巨大抹香鲸撞沉。

船上20名船员,分乘三只捕鲸小艇,开始了漫长的海上漂流,他们忍受着极度的饥饿焦渴,和令人疯狂的绝望,日渐衰弱,不断有人死去。

三个月后,最终遇救的人,竟然是靠着吞食死难同伴的尸骨活下来的。

这是19世纪最著名的海难之一,时至今日,这段由生还者记述的海难经历,依然令人震撼。

*昔日的捕鲸大国*今天在美国,只要说起捕杀鲸鱼,无人不义愤填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百多年前,美国曾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鲸大国。

18世纪的北美,随着工业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对照明用油、机械润滑油的需求越来越大,欧洲也正经历着工业革命,当时没有石油生产,鲸油成了抢手货。

富有弹性的鲸须(Baleen)被当成塑料使用,社会上流行的妇女束腰紧身胸衣用鲸须来做,需求量很大。

捕鲸业成了利润丰厚的产业,大西洋沿岸麻省的楠塔基特岛,由于接近渔场,地理位置优越,成了捕鲸重镇,富得流油,是美国最富有的城镇之一。

到19世纪初年,捕鲸船经过长期的改进,可以直接在船上炼鲸油,成为海上加工厂,船也越做越结实,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这些船能走得很远,每一次航行时间平均为二至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随着船的远航,许多以前人迹未至的海域也有了航海图,航海设备也越来越精良了。

美国的捕鲸船遍及全世界,航行在最遥远的海域。

作家梅尔维尔受到这次海难的启迪,写作了小说《白鲸》。

楠塔基特岛是美国捕鲸业的大本营。

岛上有七十多艘捕鲸船,埃塞克斯号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条旧船,很小,只有87英尺长,排水量238吨,但它一直很幸运,没出过什么大事。

这次经过航行前的修整,装备了充足的供应,于1819年8月12日从楠塔基特岛出发,踏上计划为期两年半的航程。

船长是28岁的波拉德,大副蔡斯22岁,二副是乔伊,船员中有标枪手、舵工,最小的是14岁的尼科森,一个充满好奇心和自豪感的男孩,他第一次出航,是个小勤杂工,全船原有21人,后来有一名船员在半途中不辞而别,去向不明。

出发三天之后,8月15日,埃塞克斯号遇到强风暴,船在排山倒海般的惊涛骇浪中震颤颠簸,吊在船侧的用于捕鲸的两只小艇被狂风巨浪卷走,船尾的小艇也被巨浪击裂,上桅帆受损,差一点就沉船。

暴风雨终于过去了,一看五只捕鲸艇中仅剩下两只能用的小艇,而捕鲸作业至少需要三只小艇,现在究竟是回头还是继续向前,发生了争议,船长波拉德最终采纳了大副和二副的意见,同意修修补补继续向前,他们还需要至少两只备用小艇,还好后来总算遇到一艘失事的捕鲸船,买下了一只尚可修复使用的捕鲸艇。

*海上生涯*1820年1月,埃塞克斯号冲破重重困难,绕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航行了五个月只捕到一头鲸,船员心情沉郁,沿着智利的海岸线北上,渐渐进入温暖的南太平洋海域,开始依然一无所获,直到到达秘鲁的海岸线后,才陆续碰到鲸群,经过两个月的捕杀,他们炼出了450桶油,大约捕到11头鲸,平均每五天干掉一头鲸,所有的人都累得七窍生烟。

追捕的目标是抹香鲸,它的鲸脂质量最好,能提炼出非常干净明亮的灯油,其方方的大脑袋里储存着极好的鲸脑油,利润很高。

捕鲸是非常危险的行业,在碰到鲸群时,他们把三只捕鲸艇放下海,尽快地悄悄划向鲸群,靠近时,标枪手高举铮亮的标枪向着巨大的鲸鱼狠狠投去,一定要稳、准、狠,经常要投枪十几次,标枪后面挂着捕鲸索,中枪的鲸鱼拖着带绳索的标枪拼命向前冲,小船被拖着在海上狂奔,鲸鱼庞大的身体翻腾挣扎,随时有可能掀翻小船,海浪喧腾,泡沫飞扬,小船在巨浪中上下颠簸,直到血染碧海,鲸鱼惨死在自己的血泊中。

这一追捕过程一般为几十分钟到若干小时。

从捕鲸艇划到大船的距离一般为五海里,小艇把沉重的鲸鱼拖回大船后,用三天的时间将鲸油剥离,他们切割下5英尺宽的长条鲸肉,然后把6英寸厚的很硬的鲸脂从肉上切割下来。

吊在船侧的沉甸甸的鲸肉一晃动,整个船都跟着剧烈地摇晃,他们把鲸脑切下来放在甲板上,挖出一个洞,一两个人钻进去把鲸脑油取出。

接下去是用切成块的鲸肉油渣做燃料,将鲸脂熬成油,浓烟滚滚,满船腥臭,到处是血,是油,船员们在烟熏火燎之中连日轮班工作,一个个都快累散了架。

直到把油装进桶里,把甲板冲洗干净,等待着他们的是下一轮的惊险追捕。

1820年5月,埃塞克斯号与一艘来自楠塔基特岛的捕鲸船相遇。

家乡的船带来了新渔场的消息:从秘鲁海岸向西去,一千多英里外的大洋深处,漫游着许许多多抹香鲸。

为了带回更多的鲸油,埃塞克斯号决定向那片人迹罕至的遥远海域开拔。

他们在南美大陆做了短暂停留,装上果蔬淡水,开始向西航行,航程中,他们在一片盛产海龟的群岛停靠,冒着酷暑,捉回数以百计的平均重达八十磅、甚至四百磅以上的大海龟,因为海龟可以不吃不喝不动,活很长时间,且肉质醇香,被当成没有饲养成本的鲜肉供应源。

进入11月,埃塞克斯号驶入远离南美大陆一千多英里的海域,一船人盼着碰到鲸群。

*惊世海难*1820年11月20日早8点,瞭望哨的人看到一股股喷水柱,三只捕鲸艇又一次放下了水。

大副蔡斯带领小艇投出渔叉击中了抹香鲸,巨大的鲸鱼疼痛难禁,大尾巴一阵猛甩,撞击船舷,使木板开裂,海水涌入,他们只得当机立断,切断捕鲸索,放了鲸鱼,把小艇拖回大船修理。

大家正忙着干活,蔡斯无意中望出去,在离船头不远处的海面上,静静地浮着一头巨大的抹香鲸,恐怕有85吨重,不过因为鲸鱼向来温厚,从不会主动袭击航船,谁也没太在意,但出乎意料的事情竟在一瞬间发生了,它向着捕鲸船全速冲了过来,蔡斯高喊着命令舵手转舵,话音未落,硕大的鲸鱼头已经重重地撞到船前侧,船被这突如其来的猛撞抛起,船员们前仰后合,整个船就像撞到礁石上,几分钟之内震颤不已,像狂风中抖动的树叶。

大家都被撞傻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鲸鱼从船底重重地擦着龙骨穿过,撞掉了船底木板,然后出现在右舷旁,头靠着船头,尾靠着船尾,看来它也撞晕了,一动不动。

蔡斯立刻想到从甲板上用渔叉去叉它,但又一转念,它的鲸尾就在船舵旁边,任何刺激都会使它在挣扎中摧毁船舵,在这远离陆地上千海里的大洋深处,那可使不得呀!

意识到发生了恶性事故,蔡斯命令大家准备水泵抽水,向另外两只小艇发信号。

这时一个站在船舱口的人忽然大声惊呼:“看啊!

它又一次冲过来了!

”蔡斯急转身,只见那头巨鲸已在短暂的一瞬间回过神来,游到550码之外,以加倍的速度冲了过来,卷起白色飞腾的巨浪,蔡斯试图改变航向,避开撞击,然而船速远不如鲸的速度,它又一次重重地撞到船上,整个撞毁了船头,把238吨重的船撞得倒退。

然后再一次从船底穿过,破浪而去,消失在碧波万顷的南太平洋上。

震惊之余,不容多想,黑人管事邦德冲进正在下沉进水的船舱,抢救出船长和大副的两只箱子,里面有指南针、航海象限仪和导航书,这是航海者的眼睛,箱子里还有手枪。

在大船倾覆前他们把小艇从船侧拖入水中。

另外两只小船看到桅顶上的信号,赶了回来,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波拉德船长立刻下令截断桅杆,使船身可以正过来一些,命令大家从正在下沉的船上赶紧打捞出食品和淡水,那是今后生存的命根子,他们用板斧在甲板上凿出几个洞,抢出成箱的硬饼干、干面包,二百加仑淡水,一些工具,还有一些以前抓来准备当肉吃的活海龟,为了让大船替小艇遮蔽一点风浪,他们把三只小艇拴在一起,系在大船旁。

大家一直忙到夜幕降临。

第二天,为使这三只小艇能应对今后的漂流,他们用大船上的圆木做成桅杆,撕下船帆为小艇剪出风帆挂上,用木板把小艇的船舷加高了半英尺多,为的是减少涌进的海水,这是关键的一步,每只小艇上装了60天的口粮,65加仑的淡水,还有两只海龟,备有蜡烛、灯、引火盒、小斧子、渔叉、渔钩、铲子、矛等。

下一个至为重要的问题是应向何方航行,向西南去马奎萨斯岛距离最近,但也有1200英里之遥,波拉德船长认为乘着贸易季风向那边去是唯一的选择,因为只有走那条路线可以使他们在断粮之前到达目的地。

另一条路线是向东南去南美洲,路要远得多。

大副蔡斯和其他领导宁愿走远道,因为当时他们全然不知道马奎萨斯岛一带的情况,传说中那里住着吃人的土著,他们觉得到那种地方去还不如死在海上。

他们的意见是:没有贸易季风就先向南走一个月,约行一千五百英里,进入一个风向多变的海域,然后利用这些风设法向东,如果“一切顺利”,再走一个月就到达南美洲了,他们的淡水和面包可以维持两个月,当然希望在航程上遇到其他海船,然而实际上所谓“一切顺利”几乎不可能。

后来的很多人都认为如果按波拉德船长的路线,很可能所有的人都能生还。

毕竟这是海难漂流,不管走哪个方向谁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危难当头,不是争吵的时候,作为少数的波拉德船长让步了。

*知向谁边?

*经过两天的准备,1820年11月22日,三只捕鲸艇踏上了茫茫前路,最大的希望是遇到一艘海船,如果两个月以后,他们还在海上漂流,恐怕就很难生还了,船长、大副和二副各负责一条船,各人都有一把枪和一些弹药。

大副蔡斯的船被鲸鱼撞过,本来就摇摇欲坠,11月25日又裂了一道缝,修理一番,依然不断有水渗入,糟糕的是一些面包被苦咸的海水泡了。

同时他们还得不断往外舀水,搞得人筋疲力尽。

11月27日夜里,波拉德船长的船在黑暗中不知是被鲸鱼还是大鲨鱼撞裂,海水进入,赶紧点亮灯,三条船上的人一起抢修,虽然漏水止住,但部分面包也被海水泡了,吃了咸面包的人渴得要发疯。

一天,成群的海豚在船舷边嬉戏跳跃,船上饥肠辘辘的人实在渴望吃一口新鲜食物,千方百计却抓不到一只活蹦乱跳的海豚。

大家饿极了,决定干掉海龟,连肠子带肚子吃个一干二净,汁水丰富的鲜肉下肚,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到12月3日,总算吃完了海水泡过的苦咸面包,第二天夜里,一阵风暴袭来,二副乔伊的船忽然消失在黑暗中,他们点起灯四下张望,看到远处海面上闪现着一点灯光,那是乔伊的回应。

此后这样的聚聚散散更加频繁,三只势单力薄的小木船,在变幻莫测的大洋深处,保持在一起漂流实在太难了。

在海上漂了18天,大副蔡斯把日渐减少的硬面包锁在箱子里,子弹上膛,警惕地守护着这点命根子,那天下午成群的飞鱼在海面掠过,居然有一些撞到船帆上,掉落到船上。

太棒了!

简直是天赐的美食,人们扑上去,吞食抓到的活鱼。

持续不断的焦渴比饥饿更可怕,像酷刑一样分分秒秒都在折磨着每一个人。

到了12月中旬,管理严格的蔡斯把自己小艇上的面包供应减半,信风过去了,海面平静,波光粼粼,可是南半球的夏季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暴露在骄阳下的人们无处躲无处藏,有人跳下水去泡泡,竟然发现附着在船底的一些甲壳动物,立刻剥出肉来吞进肚里,其实失事的海员常常能够抓到一些海鱼维生,遗憾的是他们进入了一片极为荒凉的海域,由于自然原因,这里全然没有可吃的生物。

蔡斯那条撞坏过的船,此时漏水越来越厉害,人们已是极度虚弱,还要千方百计修船舀水,大家都越来越没力气划船,放眼望去,永远是天水相接,哪里是尽头啊!

*啊!

小岛*1820年12月20日,在埃塞克斯号沉船一个月之后,绝望的阴云笼罩在漂流者的心头。

忽然间,一声呼喊:“陆地!

”一阵狂喜,简直像是眼前出现了天堂,遥遥望去,一个周围布满了礁石的小岛就在前方,他们非常小心地向小岛划去。

尽管这岛荒凉多石,大家依然满怀希望地仔细搜寻,在几乎放弃的时候,发现海边低地上落潮时有一眼泉水。

岛上只有一些顽强的树种艰难地存活,船员们不顾一切地寻找任何能够下肚的东西,吞食鸟类、鸟蛋、螃蟹、贝类、独行草、海草……见什么吃什么,不到一周的时间,岛上的一切几乎都被刮光扫尽,原来栖息在岛上的鸟类被袭扰惊吓,纷纷撤离。

1820年12月26日,在岛上盘桓了六天之后,他们再一次推船下水了。

船员中有三名非楠塔基特人表示情愿留在岛上,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这样小船可以减少三个人的负重,他们留在船上的口粮当然十分宝贵。

另一方面,这三个人在有泉水的小岛上,用大副蔡斯后来的话说:“存活下去的可能性远比我们到达大陆的可能性大得多。

”船长和大副一直用航海仪器定位,他们当时认为这个岛是迪西岛,实际上是在迪西岛以西七十英里的汉德森岛,他们漂流了近1500海里,竟然比出发时离南美大陆更远了。

不过无论如何,在岛上这不足一周的时间,给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船员们喝足了泉水,吃到各类野味水产,木桶里面灌满了水,晾干了衣服,修理了小船,捉到一些鸟儿,捕到一些鱼,都晒干了带上,现在该离开了。

*吃人*这一带的海上风向变化不定。

时而狂风巨浪,时而骄阳似火。

半个月以后,1821年1月10日,本来就一直有病的二副乔伊终于扛不下去死去了。

由标枪手汉德里克斯接替了他,负责一条捕鲸艇。

第二天在一场暴风雨中三只小艇失散,船长和汉德里克斯的船后来重聚,可是大副蔡斯的船却从此不知漂向何方。

由于二副乔伊病了很长时间,无力严格掌控口粮发放,在他去世时他的艇上只剩下两天的口粮了。

船长波拉德不得不将自己艇上的口粮分了一些给他们,很快两只船上的口粮就吃光了。

从1月20日到1月28日又有四个人相继死去,活着的人被疯狂的饥饿驱使,一致同意: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分食死难同伴的尸体维持下去。

1月29日夜,海上一片黑暗,汉德里克斯的小艇和波拉德的船失散了。

像许许多多的海员一样,艇上的四个人永远地消失在大洋深处,从此再也没有人见到过他们。

剩下船长波拉德的小艇孤独地漂流在海面上。

艇上的四个人都来自楠塔基特岛,都还很年轻,彼此知根知底,是亲戚、朋友、熟人。

船长的表弟柯芬才18岁,他的朋友拉姆斯代尔更年轻,还有另一名船员雷。

他们靠“吃人”挨过一天又一天,到1821年2月6日,连死人肉都吃得精光,他们饿得六神无主,蓬头垢面,似人似鬼。

在极度的饥饿之中,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念头不断地在这四个人的脑子里面盘旋……终于,16岁的拉姆斯代尔开了口:我们还是抽签吧,看谁命该去死。

开始,船长波拉德不予理会,可是一共四个人,他的表弟和船员雷都站到了拉姆斯代尔一边,令他别无选择,那就抽签吧。

结果,死亡签落到了柯芬的手中,身为表哥的船长曾经对家里人信誓旦旦地说过,要保护这个年轻的表弟,此时他嘶哑地喊了出来:“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啊!

你要是不喜欢你的签,我会毙了第一个敢碰你的人。

”那个可怜的极度虚弱的男孩子犹豫了……但接下去,静静地,他把头靠在船舷边,说:“我喜欢它像喜欢其他的签一样。

”此刻他们面临着另一个艰难的抉择,由谁来执行枪决?

只能再度抽签。

结果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差事落到了拉姆斯代尔的头上,尽管这是他的提议,此时他却不干了。

他恳求柯芬:让我去死吧!

但被柯芬拒绝了。

既然大家机会均等,他决心接受命运的安排,拉姆斯代尔终于举起了那支千钧重的枪,对准了自己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柯芬请求给他几分钟安静一下,留下一个口信请他们带给远方的母亲。

他不想让任何人为此而愧疚,临行前不忘说一声:“抽签做得很公平。

”然后平静赴死。

五天以后,2月11日船员雷也在苦难中死去,再一次成了存活同伴的食物。

小艇上仅剩下船长波拉德和拉姆斯代尔两个人,啃食着同伴的尸骨,奄奄待毙,一息尚存。

又是20天过去了。

1821年2月23日一早,美国捕鲸船王太子号正沿着智利的海岸线北上,瞭望哨上有人发现前方一个十分奇怪的漂浮物,在海浪中忽上忽下。

船长齐默利·柯芬满怀好奇地用望远镜跟踪,很快发现这是一只捕鲸小艇,船帆被太阳晒得褪色,也不见有人在划桨。

他向舵手下令:转舵向前。

在靠近小船的一瞬间,所有的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目瞪口呆。

第一眼看到的是骨头,人的白骨,散落在横坐板和船底上。

船的两端有两个蜷曲着的人,皮肤溃烂,眼珠从凹陷的眼眶中凸出来,胡子上是僵硬的盐和血块。

手中抓着破裂的骨头,吮吸着骨髓。

他们甚至没有注意到有船靠近,看到救援人员一反常态,不是欣喜欲狂,而是惊惧不安,紧攥着手中的骨头不放。

他们把这两个看起来十分可怕的人抬上了大船,有了食物和水,生命又慢慢回到了他们的身上。

从1820年11月20日沉船到1821年2月23日遇救,他们的海难漂流经历了整整三个月零三天的时间。

此刻他们全然不知其他船员是否还在人间。

*大副蔡斯和他们的船员们*回头再说大副蔡斯的船,1月12日的那场狂风暴雨中,他们与另外的两只船分散了。

1月15日,一条大鲨鱼尾随着大副的小船,一次次发起攻击,船上的人饿晕了头,开始还想把鲨鱼抓过来吃,最后发现他们连投掷渔叉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好尽力将鲨鱼赶走。

1月20日,黑人彼特森死去,船员们海葬了自己的同伴。

2月8日,他们在海上漂流了两个月18天了,如大副所言:“可怕的死亡显然在等待着我们,饿到了极点,我们讲话和思维的能力都越来越差了,我们是人类中最无助的可怜人。

”在极度的绝望中,船员科尔疯了,抽搐痉挛、喊叫呻吟,上午10点钟时他再也说不出话来了,大副后来回忆道:“他毫无知觉地躺在船底上……我们给他盖上衣服,听天由命吧。

他躺在那里呻吟不止,非常可怜,一直到下午4点钟,他是在我所见到过的最悲惨吓人的惊厥抽搐中死去的。

”在大家为科尔准备海葬的时候,蔡斯终于说出了最难以启齿的话:还是留下尸体做食物吧。

没有异议。

2月15日,死人肉已经吃光了,最后剩下每人一小份两块面包,他们四肢肿胀,疼痛之极。

终于挨到了2月17日,前方似乎出现了陆地的迹象,蔡斯尽力说服安慰完全绝望的尼科森,他只有15岁,还是个孩子,躺在那里等死。

说到底,苦到极处,死比活着恐怕还来得容易。

*终于获救*1821年2月18日早上七点来钟,一声“船帆!

”的呼叫声惊醒了蔡斯,尽管虚弱至极,他竟然立刻站了起来。

盯着那幻觉般神奇的帆影,神情恍惚,欣喜欲狂。

甚至绝望的男孩子尼科森也忽然有了生气,一骨碌站了起来。

带着求生的渴望,他们拼尽全力向大船划去,一直追了三个小时。

终于大船上有人看见了他们,向他们靠拢过来,三名幸存者被抬上了大船,一个个样子十分可怕,船长从后甲板上看到他们的惨状,热泪夺眶而出。

在近90天里,他们在海上漂流了约两千五百海里。

救援船是印第安号商船。

蔡斯的小艇比波拉德的船早五天获救。

1821年3月里,在智利的大港瓦尔帕莱索,两只捕鲸艇上的五名幸存者重聚了!

这里驻有美国领事馆,依然虚弱的船长波拉德惦记着滞留在迪西岛上的三名船员,经过领事馆的安排,一艘就要起航去澳大利亚的英国商船萨里号的船长允诺帮忙,他们可以略为调整一下航线,绕道去海岛上救人,补偿费为300美元。

然而当萨里号到达迪西岛时,发现那里根本没有人来访过的任何痕迹,幸亏船长雷恩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向西面70英里的汉德森岛驶去。

留在孤岛上的三名船员都还活着,靠着一点点野果、贝类、海鸟、鸟蛋之类勉强维持着生命。

最缺的是水,因为那个小小的泉眼从他们留在岛上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被海水淹没,下雨时一些缝隙里存下的水是他们的救命水。

在找水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岩洞,里面有八具并排躺着的人的骷髅架子,他们在震惊之余,不禁悲从中来。

1821年4月8日,在荒岛上几近绝望的三名船员忽然听到了枪声,当他们将信将疑、跌跌撞撞地来到岸边的时候,眼前竟然是一艘海船。

只见一只小船从萨里号船上放了下来。

但水面上布满了尖利的珊瑚礁,无法行船。

三人中唯一会水的查贝尔跳入水中,游到了小船旁,被拉上了船。

他用一根缆绳拴在自己的腰上,游回同伴的身边,把两个同伴带到小船上。

尽管身上被珊瑚礁划得到处是伤,埃塞克斯号的最后三名幸存者获救了。

经过他们的指点,雷恩船长在荒岛上发现一个钉在一棵树上的锡盒,里面有一纸波拉德船长写的短笺,简述了失事的经过。

还有一封留给妻子的信。

船长写道:“在此留下这封给我妻子的信,无论谁发现并善意地转交这封信,都将得到一个不幸的人的感激。

”埃塞克斯号的20名船员中,生还的共8人,在漂流中死去的12个人中间,有7位被同伴吃掉。

不久这三名海岛上的幸存者各返故乡,他们不是楠塔基特人,也没有记载说他们再度回到海上。

另外五名幸存者,在返回楠塔基特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一个个重返大洋。

乔治·波拉德船长成为捕鲸船“两兄弟号”的船长,不幸的是他的船又一次在海上失事,在夏威夷附近的海域触礁沉没。

船员们在风浪中挤进两只捕鲸艇,在海上漂流了一夜。

这一次要幸运多了,第二天一早他们被另一艘海船救起。

然而波拉德船长永远成了“坏运气”的象征,不能再进捕鲸行业,从此在陆地上做了一名守夜人,静静地度过余生。

每年11月20日他都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斋戒,纪念埃塞克斯号的死难者,直到1870年2月1日,81岁时去世。

蔡斯在大副的位置上做到1832年,成为捕鲸船长,挣了不少钱。

1840年后退休在家,生活很不错。

然而步入晚年后,他开始精神失常,不断地买食品,藏在阁楼上、地下室里。

剧烈的头疼折磨着他,夜里噩梦不止,最后被送进医院,于1869年3月7日,73岁时去世。

蔡斯回到楠塔基特后,仅仅几个月就把这次海难写了出来,于1821年发表,他的书为此后许许多多关于这次海难的文章和书籍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白鲸》的作者梅尔维尔,正是在蔡斯记述的启迪下,完成了他的杰作。

船员拉姆斯代尔后来也成为一名成功的捕鲸船长。

可以理解的是,就连被他的儿子问及那次海难的时候,他都不置一词。

原因很简单,不幸的拉姆斯代尔抽到的是“执行枪决”的签,不管多么不情愿,是他亲手杀害了自己的朋友,这是内心永远滴血的创伤。

另外两名楠塔基特船员劳伦斯和尼科森后来也都成了捕鲸船长。

其中尼科森上船时年仅14岁,是第一次出海,也是全船最小的船员,他在晚年时写了一篇关于那次海难的记述文章,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没有得到发表。

直到1960年前后,才在纽约州的一家的阁楼里被发现,又过了20年后,才落到一位对这次海难颇有研究的专家手中。

埃塞克斯号海难事件,是人类在绝境中为生存而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虽然有“吃人”这样的惨剧发生,但细察这一过程,不能不说这一船人的确并非一群乌合之众,而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航海技术的真正的海员队伍。

在下沉的船上他们没有陷于混乱,而是分秒必争,高效率地自救。

在令人疯狂的缺水和饥饿之中,没有哄抢,而是每个人默默地接过自己少得可怜的份额。

在茫茫的大洋中他们一直以航海图和象限仪、指南针为眼睛指引航向,并较为准确地为汉德森岛定位,使三名留在岛上的船员最终获救。

就算是“吃死尸”也是集体的决定。

在远离文明的大洋深处,手里拿着枪的波拉德船长并没有与自己的表弟联手干掉小艇上的另外两个人,而是大家抽签,在生与死的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漂流八九十天,能够有人生还绝非偶然。

回顾历史,19世纪是美国大开发的时代,一个日益强大的美国正在崛起,捕鲸业是这一开发潮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从1820年至1860年是美国捕鲸业的黄金时代,捕杀的抹香鲸有25万头之多。

那头静静地浮在海面上的抹香鲸突如其来地对埃塞克斯号进行愤怒的袭击,难道不正是大自然对人类无情报复的生动写照吗?

 2 ) 他们欢呼着:“鲸鱼喷血了!喷血了!”

原来石油之前,人类社会的燃料来自海洋——鲸油。

抹香鲸方正的脑袋里保存着非常优质的鲸脑油。

它的无烟火焰,使之迅速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并在1846年,就已经达到了鲸油危机的顶点。

煤油的发掘(或者说石油工业的诞生),暂时拯救了最后的抹香鲸和其他鲸类。

1820年至1860年,是美国捕鲸业的黄金时代,捕杀的抹香鲸有25万头之多。

而把时间扩大到整个20世纪,被捕杀的鲸总数有290万头之多。

目前仅存的抹香鲸只剩下三种(很遗憾我没有查到确切剩余数量)。

一直很反感主旋律,但看完这部,由衷感受到 一个团队缺乏默契、互不信任,拥有一个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空降leader,是多么可怕的灾难;同时,一个德不配位的继承,对一个对自己无能为力却又有廉耻心的人,又是何等的摧残。

好在九十天共生死之后,船长最终没有像第一次冲突那样,把所有责任推给大副,并且和他站在了一起,选择昭告遇难与求生过程中最残酷的事实。

生死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弱肉强食、没有私欲熏心,某种程度上说,是持枪的“上等”阶层的大义维持了最后的秩序。

漂流九十天依然有人生还,不是偶然。

依据真实海难改编——影:『海洋深处』书:《白鲸》(想有一条鲸尾造型的项链🐳)

 3 ) 海洋深处

讲的是一只团队为了提炼鲸鱼油去卖赚高利润,他们去到大西洋那里捕鲸鱼🐳,捕到了一些只提炼了一点油,可是航行过程中遭到一只鲸鱼的报复,那只鲸鱼把他们的船卷翻了,油着火🔥了整条船都炸了,后来她们在小船被东南风吹去一个荒岛,但是那个荒岛啥都没有他们没有水没有吃的,看到了好多具残骸,后来有一部分人就选择用小船飘回去了,可是没有吃的都快饿死了,然后他们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谁被杀沦为其他人的食物,[衰][衰]死了12个人,有7个人是被吃掉的。

人类这么渺小,还想要征服大自然。

人性的贪婪和无知有时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对于被杀的鲸鱼🐳来说又何尝不是灾难。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可是说是这么说,我们每天吃的鱼🐟鸡鸭难道就不是生命吗?

只负责吃,不负责杀,佛系敬畏~听说这是从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惨绝人寰的是人吃人。

 4 ) 日本捕鲸的背后,100000条生命等待死去.....

说到日本最知名的产业,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动漫和AV。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岛国除了动漫和AV产量惊人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捕鲸国和食鲸国,商业捕鲸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其实如果说到日本的捕鲸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绳文时代,当时就已经有了吃鲸的传统。

所以,为了光明正大的捕鲸,26号日本政府不顾其他国家的反对。

正式宣布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IWC),并计划从明年7月起重启商业捕鲸。

时隔30年重启商业捕鲸,日本政府这一行为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可是除了道德谴责之外,还有谁能阻止日本这丧心病狂的捕鲸活动?

今天,小影就为大家安利一部和捕鲸有关的电影,希望能触动到那一部分“人类”的心灵。

《海洋深处》

本片你大可以把它当做是一部灾难片来看,但小影想告诉你的是,本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取材来自同名的长篇纪实文学《海洋深处》,讲述的是1820年美国捕鲸船“埃塞克斯号”在南太平洋经历的真实海难。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20名船员在海上漂流90天,最终全船只幸存了八人。

他们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吃了同伴的尸体。

在海难中人吃人的惨剧,在航海时代并不少见。

相比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吃人情节上的隐喻,《海洋深处》就显得直白的多。

“埃塞克斯号”的这场令人震惊的真实海难,曾被称为19世纪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超级海难。

可比人吃人,来的更加残忍的是真实事件。

在1820年,那时,人类还不能从陆地获取石油,而且人们对照明用油、机械润滑油的需求越来越大。

于是捕鲸、猎取鲸油成为一项高利润的产业。

他们赖此巨物维系生存。

更是将“捕鲸”美誉之为工业机器提供燃料,推动伟大祖国前进,是文明种族进步的象征。

当时,美国作为首屈一指的捕鲸大国,捕鲸船遍及全世界,航行在最遥远的海域。

"埃塞克斯号"就是其中一艘。

他们运气不错,出海不久就捕到一头鲸,取到47桶鲸油。

当看到一群群喷水的鲸鱼,所有人的精神状态都到了兴奋的极点。

惊讶。

开心。

这些看似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对于捕鲸人来讲,那就象征着金钱,权利与地位。

尤其是打响了胜利的第一炮,他们那叫一个高兴啊,狂野地笑啊,跳啊,在大西洋的海面上,只有他们一群人在欢呼。

狂放地兴奋,骄傲着,憧憬着,那是生命在怒放,人类在成长,文明在征服。

可是,之后,船队越来越难遇到鲸鱼,他们不满足,因为船还没装满鲸油。

他们这一船人,听说赤道附近有鲸,而且还很多,多的你无法想象。

但是,那里的鲸鱼,也大到你无法想象,一头1200米长的鲸鱼,捕鲸一辈子都没听说过呢,那可都是钱,他们也一往无前。

终于,他们的船,被这头1200米长的鲸鱼打翻了,打碎了,打沉了。

在海上,90天,三个月,九死一生。

没有陆地,没有食物,烈日爆烤,1200米长的鲸鱼跟踪,同伴一个接一个死去。

在生存最艰难的时候,人就是动物,他们茹血,他们吃人。

在不得不的时候,他们抓阄决定生死。

甚至在绝望中,也有人主动开枪自杀。

只为了让自己的尸体能为同伴续命......

在这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中包含了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反思。

在海洋深处,在人心深处,只要活下来的人,都有着最痛苦的挣扎。

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写道:“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也许真的是这样,本片最打动小影的一幕是主人公欧文放下鱼矛的那一刹。

那是一个身经百战的捕鲸人与巨大抹香鲸多次交手,又经历一系列海难、痛苦、抉择之后,再次面对这个庞然大物,内心的纠结、挣扎等复杂情绪。

此时的他,已不是昔日站在甲板上自信威武模样。

站在飘摇的小木船上,与世鲸对视,那伤痕累累的鲸在他咫尺处游过,他手上高举的矛终是在那一刹那放下,而巨鲸也一去不返……

这是欧文内心挣扎的结果,是人与鲸的相互让步,是捕鲸人执念的放下,是灵魂深处得到的荡涤和彻悟。

如果说,200年前捕鲸是为了燃料,那么现在呢。

的确,最开始时,捕鲸国众多,日本也是其中之一。

可到了现在,随着石油产业的发展,曾经的众多捕鲸国如澳大利亚等国都已转为“反捕派”,而日本,依然因为它的捕鲸,而经常陷入国际舆论谴责。

据英国《卫报》近日报道,日本在2018南冰洋年度夏猎期间出动两艘捕鲸船,共捕杀333头小须鲸,其中122头为怀孕母鲸,另有114头为幼鲸。

哪怕1986年签署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约》后宣布放弃商业捕鲸,可日本会利用“允许为科研目的进行捕鲸”这条漏洞,每年仍会捕杀200至1200条鲸鱼,包括幼鲸和怀孕的母鲸。

甚至在他们国家看来,这是一种传统,鲸是一种食物,捕鲸与钓鱼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2009年,一部展现日本太地町捕杀海豚场面的纪实影片《海豚湾》,将日本捕猎海豚的血腥展现在世人面前。

影片中小影印象最深的是,有关于当地渔民捕捉到海豚之后的笑容。

在日本渔业人员手中,无数海豚惨遭杀害,血染海湾。

日本如今已经退群这就表示要将商业捕鲸进行到底,“海盗捕鲸国”的名声再不好听,他们也无比开心,因为国际捕鲸委员会(IWC)已经管不了他们了,可以说是无法无天。

其实,不单单是鲸鱼,海豚,无数动物都在人类的手中残忍的死去。

无数的大象被砍掉整张脸曝尸荒野,只因为它们长着漂亮的象牙。

水貂被人们活生生的将它们整张皮剥下来,只因为它们的毛能做貂皮大衣。

鳄鱼的脊椎被一根钢筋活生生的穿透,就为了剥下一整张皮制成大牌包包。

刚出生的小鸡,如果“生错了性别”,就会被立刻送进绞肉机,变作血肉模糊的一团。

刚出生的小猪,会在没有缓解疼痛措施的情况下被剪掉牙齿和尾巴,以免互相啃咬。

..............太多了,每一个血淋淋的例子都让小影看得十分难受,每一帧画面都仿佛是对人性的叩问。

甚至有些种类的死亡,由于数量过于庞大,只能用吨来进行统计。

人吃人,可怕吗?

如果这种冷酷,残暴的死亡方式发生在人类身上,肇事者会立刻被判入狱。

可生而为人,我们却不会对动物有太多的抱歉。

动物又做错了什么呢,它们连临终前说句话的权利都没有。

其实,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那些凶残的动物,而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的人们。

到底还要多少动物惨死,才能唤起人们的良知?

想看VIP电影?

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夜影荐,回复片名有惊喜喔

 5 ) 真实的永远不会公布于众

真正的秘密永远不会公布于众本片唯一值得夸赞的只有画面感,使人惊艳!

电影中都抽签要人死,为什么还要牺牲自己,自杀!

导演这样描写故事十分的伪人性啊!

说故事的人也有可能就已经虚假陈述了,能最后在海洋上活下来的人,一定是个心机贼深,做出了许多极其狠毒的事的人才可能活的最久!

因为自己本身都面临生存问题,只有别死,自己才可能活下来,这是原始的丛林法则!

怎么可能会有牺牲自己,去救与自己无关的人?

还有一幕,为什么鲸鱼从船经过时大副就是不杀它?

是觉得一个标枪打不死它吗?

你不杀它,它杀你啊!

这是导演想传达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的价值观吗?

外国佬作孽捕杀鲸鱼,鲸鱼报复外国佬?

去你妈的鲸鱼看到外国佬没扔标枪就不继续报复了?

这你妈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太他妈扯了!

跟鲸鱼搏斗至少还有一线生机,要么鲸鱼死你有肉吃,要么你都是死海里!

我问你导演你她妈是鲸鱼屎吃多了把脑子吃坏了吗?

总之电影唯一可以看看的就是个画面感,在当时那种无文明社会的船上,还她妈有文明教化的蠢蛋,还有人真他们的愿意听从“命运”——抽签的安排,要谁死是你们设计好的吧?

事实证明在《野性的呼唤》中作者所说;“在原始的丛林中,道德那是一种虚荣,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是一种障碍。

在南方的国土上(所谓文明社会),在爱与友谊的法则之下,尊重私有财产和个人感情是不错的,但是在北方国土上(丛林生存,弱肉强食),在大棒和獠牙的法律之下,谁若把那类东西当回事便是傻瓜,只要他仍然遵守那类法则他准倒霉。

 6 ) 巨鲸是人对自然的恐惧和敬畏

对捕鲸的了解是在小学时看《哈尔罗杰历险记》,《白鲸》到是没看过。

能在荧幕上看到这段工业时代渺小人类与海中巨兽缠斗的历史很感动。

虽然电影里巨大抹香鲸的体型很夸张,但在驾着小木船用铁鱼叉捕鲸时,面对鲸鱼就是这种感觉吧。

巨鲸是船员的噩梦,是人对自然的恐惧和敬畏。

陆上的资本家只见送到眼前的桶桶鲸油和交易行里兑换的黄金。

今天早已忘记被自然支配的恐惧的人们,贪婪地索取和挥霍着随手可得的成品物资。

对自然的敬畏早被我们抛到脑后,直到有一天自然化作有形无形的怪物来回馈我们。

又想起了宫崎骏的幽灵公主。

那么一天,对方将要被覆灭之时,人类和自然会放过彼此么?

又想起了难得引进的寄生兽,人类是自然的寄生兽,所以我们必须一起活着。

 7 ) 海洋深处观后感

海洋深处外国善用自然揭露人性思考的电影很多,这部电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小说是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的,纪实小说的情节要比电影刻画的更震撼人心..........内容太长我就不去陈诉了...... 我们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学会思考,让我们更懂得怎样珍爱生命的可贵和人性善良的一面,人类并不是这个地球的主导,地球的最大生命是自然是万物。

人类是什么? 人类贪婪,贪婪着享受以为可以取之不尽的资源和财富,贪婪着享受以为可以安逸的谋求自私的利益和欲望,很多人因为这些贪婪,麻痹了人与人之间起码的道德底线,人类狂妄自大的以为站在智慧生物的顶端,是控制一切的王者,殊不知在宇宙在自然面前人类依然是一粒无足轻重,微不足道的尘埃,我们活在定义支配的时代,那就系被金钱衡量支配的时代,金钱帝国导致很多年轻人失去了纯真的本质,导致很多年轻人更物质化,不在有儿时初衷的梦想,不在做梦,人类每日每夜忙碌着赚钱,最终却又换来疾病和药罐渡过余生.......生命...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敬畏生命,远的先不说,就这次的病毒疫情传染,先不管爆发病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病毒是从哪来的,抛开这些前因后果,我们要反思一个现象,病毒可以安然无恙的潜伏在动物体内,动物没事?为什么只有人类感染才会致命呢?就在此时,全世界乃至全球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类正在遭受灭顶之灾,每天都有人在疫情中丧命,死去,每天都有人在痛苦煎熬中渡过.........So,我们还能单纯的以为我们才是这个地球上主导一切的最大生命体吗?

我们是最高智慧的生物吗?

我们凌驾于万物之上吗?

人类是地球的尘世之王吗?

人类还可以过度的安逸于自己自私的小生活吗?

病毒来的时候我在想,这到底算是天灾还是人祸,但现在看来,人类在争议病毒是从哪来的,是哪个国家造成的?政治对弈、阴谋论措辞......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的了,最重要的是什么?

人类在病毒感染下的真实写照,难道这就不算是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惩罚吗?

 8 ) 野性VS野性

惊心动魄的视觉享受、跌宕起伏的心灵激荡。

自然伟力破坏力的宏大展现,海洋巨鲸生存本能战斗精神的强悍喷涌,人类雄性野性精神的极致燃烧……目不暇接。

一个有背景的刻板新手船长和一个有强力的野性平民大副碧海同舟,以为会有的俗套故事没有。

一个总是与大副唱反调的裙带船员,生死关头,曾经准备射向同伴的枪口最终有了献祭般的指向。

一个很有治愈感的小天使出现,呼应片头,然而这却不是劫后余生者顺理成章的套路结尾,还有关于说真话还是讲假话的灵魂拷问。

总之,特别震撼的一部电影。

 9 ) 怒海之心: 偏執抹香鯨傳奇 In the Heart of the Sea

片名: In the Heart of the Sea 台譯:《白鯨傳奇:怒海之心》主演: 克里斯·漢斯沃 席尼·墨菲 湯姆·荷蘭德上映: 2015 年 12 月 11 日導演: 朗·霍華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1390411/改編自: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2000年同名紀實文學《In the Heart of the Sea》(中文版: 航向長夜的捕鯨船—「白鯨記」背後的真實故事出版社:馬可孛羅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175718 )劇情: 埃塞克斯捕鯨船經歷的海難故事0.看到自己喜歡的書拍成電影 是一定要去看的!!!1.台譯的片名很誇張.... 這不是怪物片啊啊雖脫胎自梅爾維爾的白鯨記根據電影劇情這譯名有些倒果為因用來練鯨油的抹香鯨(sperm whale)也不等於小巧可愛的白鯨(beluga)https://c1.staticflickr.com/3/2842/10192229285_76b75342ff_b.jpg本文用<怒海之心>代替<白鯨傳奇>這片名2.畫面構成很棒攝影屢次運用前景雜物失焦 凸顯畫面重點看起來有層次感 也塑造出環境氛圍而暴風雨裡的船隻動盪也給處理得像是油畫一般賞心悅目是我第一次看災難片時 希望主角能在暴風圈裡待久一點XD另外鏡頭雖然也會隨著片中風浪 而故意搖來晃去或衝來衝去但是幅度有限我的感覺是刺激興奮大於頭暈想吐(更別提呆萌雷神在本片裡多賞心悅目)3.劇情敘說有條有理導演知道自己想說的是什麼也能用鏡頭補完台詞外的劇情及設定原著的部分情節在電影裡有所更動三百多頁的故事要在兩個小時內講完劇本增減刪補是必要的一些枝微末節給增減刪補得乾淨俐落對於生態與需求間的衝突處理得當血腥的橋段也給圓得很美(在我眼底 劇情可腐化為:好爸爸大副帶著嫩媽媽首次出海 夫妻吵架外又遇上抹香鯨裡的偏執狂)缺點就只結局老梗僵硬乏味 為何要神化大副呢?4.過癮的配樂片中的配樂在電影院的環繞音效下把氛圍塑造得很棒而片尾的音樂也動人心魄讓我想買原聲帶聽昨天看完後 真心覺得還好知道有這部片 是因為看到了英文片名要不然我一定不會特地到電影院看<怒海之心>有出色的運鏡及構圖傑出的改編故事及波瀾壯闊的配樂美麗絕倫的海上景色及宛如油畫的暴風雨還有一堆身材很棒的男人和可愛正太 在大螢幕上走來走去\還好我來電影院看了/畫面 9 分音樂 8 分劇本 7 分抹香鯨 8 分============== 強烈推薦

 10 ) 《海洋深处》:不可冒犯!

贺文·马维于1850年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一年后将《白鲸记》出版,美国知名作家霍桑评价:此作媲美荷马史诗,他是美国的史诗。

贺文·马维是在1850年的2月来到南塔克特岛南部,寻找到了当时“埃塞克斯”号捕鲸船的幸存者的。

先了解下南塔克特岛:亦译楠塔基特,大西洋岛屿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科德角以南48公里处,长约24公里,由于冰川作用形成。

有广阔沙滩,港湾宽阔,气候温和,早期有渔业、小船制造业和贸易,18世纪初始有捕鲸业,独立战争前夕达到鼎盛,为125艘以上捕鲸船的基地。

1812年战争后经济衰退,很快为其他港口所取代,近期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以发展夏季旅游业。

名胜有殖民地时期建筑、船长住房及鹅卵石路、博物馆、画廊和游艇设施。

人口6,012(1990)。

这部影片正是介绍了在1819年时,“埃塞克斯”号捕鲸船,被一只巨大的鲸鱼报复性撞沉后,船员在三只小船上漂流了90天,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人性考验和煎熬。

作为少数活着的幸存者,他历经了近30年的心灵折磨,讲诉给作者听并不要他分文的报酬。

他只想通过这样的忏悔能得到上天的宽恕,究竟是怎样的秘密见不得人?

隐藏了那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是要说出来呢?

让我们随着影片一探究竟吧:

在当时1816年,人们是用鲸鱼油照明的,而这种需求与日俱增,男主就是当时捕鲸船长资深人选,他性格直爽、勇敢过人、具有丰富的捕鱼经验。

但这次“埃塞克斯号”捕鲸船的高层领导却将船长的职务交给了毫无经验的人,只因为他是捕鲸家族的后代。

这样的决定让男主很不爽,在增加薪酬及书面签订下次出行当船长后,男主才无奈的答应会配合船长,踏上了充满未知的艰难航程。

幸存者当时是位做学徒的少年,他喜欢干练的大副,讨厌傲慢的船长,一开始两人就摩擦不断,遇到了强暴风雨,大副希望能够绕道避免风险及损失。

而船长像是要跟他对着干,却命令直开为缩短航期,结果船里浸入了大量的海水,帆布也遭到了严重破损。

经过修船,间断性的捕鱼,一年后他们来到了阿塔卡梅斯的厄瓜多尔,这次他们捕获了很多鲸鱼,收获满满。

可没多久又进入了无鱼期,经过漫长的寻找等待,14个月后他们来到了外海渔场:靠近南美西边2000海里,在智利岛马斯阿福埃拉附近,他们遇见了传说中的那条巨大的,身上拥有白斑的鲸鱼。

当男主看到它的那一刻顿时傻眼了,他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巨大的鲸鱼。

从影片的画面来看,这头巨鲸的身长正好和那艘捕鲸船是一样长的。

这时男主非常的沉着,耐心地等待着最靠近那头巨鲸的位置,用力的将捕鲸叉扔向那巨鲸头部。

叉子命中了巨鲸的眼睛上右方,只见它痛苦的挣扎着,好一会儿还是被它挣脱了。

海洋深处的鲸王被人类冒犯到了,它怎能善罢甘休呢?

于是它来报复“埃塞克斯号”捕鲸船了。

它将船身撞出了一个大窟窿,船进水后立刻开始倾斜,船员们将三条小船放入海中,船长也在收拾他的行李,而男主为了救出几只保命的枪差点游不出来,就这样在1819年南太平洋,“埃塞克斯号”捕鲸船沉没了。

没想到的是,这只巨鲸一直悄悄地跟随着他们三只小船。

当它先后将其他两只小船掀翻,浮出水面,眼睛死死地、严肃地盯着男主的眼睛看的那一刹那。

仿佛在说:“你们人类实在是贪得无厌,现在来拼死的游戏,玩不玩?

”男主一动不动没有开枪,是鲸王瞬间教会了他:什么是敬畏,什么是适而可止。

当三只小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漂流,没有淡水喝、没有食物吃、还被太阳赤烤着,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性的考验接踵而来。

男主的船上有位船员死去,他们无奈地取来他的肉吃再将他海葬;船长的小船上则是4人抽签,船长的表弟英勇地自杀,将生存的希望让给了船长。

现实虽然残酷,但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是选择一起死?

还是大部分人活着呢?

相信都会选择后者。

幸存者们经小岛搁浅、货轮搭救等辗转于1821年的6月11日,终于返回了自己的故乡。

当男主看到前来迎接的妻子和未成见过面的儿子后,他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再次确定没有再次冒犯鲸王是对的,这给他带来了福报。

最后当领导要求男主做伪证,骗取保险金时,男主坚决的拒绝了:因为他的名声和信誉是不可冒犯的。

《海洋深处》短评

两场捕鲸的戏都拍得惊心动魄,但影片的后三分之一就有点泛善可陈,流水账,不过瘾。感觉影片整体头重脚轻。

5分钟前
  • 将心堂
  • 还行

这种电影么没啥意外的话我怎么也要给个四星啊!!

7分钟前
  • 张一一
  • 推荐

本来还心疼说票房未免太低了不科学,但真的是很一般的片子,rush的质感都去哪里啦?!

9分钟前
  • 道臣岚
  • 还行

使我堅持下來的原因是那張鯨魚之上一隻小船的海報,我找到了純圖片版作為壁紙長達一個月,最後手機摔碎了屏幕。

14分钟前
  • Shy
  • 较差

锤哥又跑到海上捕鲸鱼了!遗憾的是剧本有些老套。

15分钟前
  • 草帽岳飞
  • 还行

&amp;#34;...there&amp;#39;s not enough of a human element to bridge them together. In terms of its lasting power, In the Heart of the Sea roars in like a great tide, but then just as quickly dissipates.&amp;#34; - Alonso Duralde, &amp;#39;TheWrap&amp;#39;

19分钟前
  • Ck
  • 较差

还是能吓唬一些深海恐惧者的。锤哥被各种配角碾压啊!荷兰弟演技可以的。

20分钟前
  • 紅豆三年级
  • 还行

一边看日剧一边看。

21分钟前
  • 塔夫绸
  • 较差

人兽斗的惊险一带而过,船长大副矛盾讲得浮皮潦草,洞穴奇案式的抉择欠奉,痛苦的反噬基本没有…流水账一样讲完了。唯一亮点是头部受伤的我莲跳起来勉力向众人表演健康,心酸。

24分钟前
  • 张天翼
  • 还行

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在紧要关头还是鼓舞雷神拿起鱼叉叉鲸鱼?是勇气还是傻叉?还是美国英雄主义艺术色彩需要。。。

28分钟前
  • ˊ梅賽德斯ˋ
  • 推荐

有佳句没佳章的史诗冒险片,视听震撼,部分细节的处理依然撼动人心,但剧本改编失去鲜活,平庸突兀,跟《少年派》还差了一个level。海上求生的残酷段落缺乏对真实事件的高度还原,静待的人食人的场面也成虚空的委婉带过,没有视野上的冲击,很难身临其境的体验到濒临生死边缘的人性缺失,还差了一口气

29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较差

啥时候拍拍鲁荣渔2682号!

34分钟前
  • 影观
  • 推荐

NZND组合

36分钟前
  • Eeu
  • 还行

看完电影我才知道Moby Dick是啥...

38分钟前
  • 只喝可乐的猫
  • 推荐

3.9 除了文明社会的商会没有villian 连被称作demon的白鲸也不算 被逼食人的水手们也不算

39分钟前
  • 钱泰勒
  • 还行

大战鲸鱼的确过瘾。为了生存而吃掉同伴的肉也着实令人胆寒。

43分钟前
  • Goldstein.MoT
  • 推荐

去往想去之处的勇气

45分钟前
  • cat
  • 还行

开头20分钟和结尾半个小时犹如嚼蜡一般难看,中间海浪遇难等紧凑的情节还算不错;本韦肖现在是专业打酱油了么...

47分钟前
  • 宅子路
  • 还行

一开始说是最后的幸存者还说真相被隐瞒了,但后面船长和大副不是都拒绝谎言说出了真相吗???PS:最后的和解是为了避免几年后被“环保少女”指着鼻子骂how dear you吗?╮(╯▽╰)╭

50分钟前
  • 一贫
  • 还行

Ron Howard宣传万物有灵也就罢了,干嘛跟基督教过不去...而且第三幕真是太弱了。

52分钟前
  • Lancelot365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