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十六岁
Sweet Sixteen,双失十六岁
导演:肯·洛奇
主演:马丁·康普斯顿,威廉·鲁尼,Annmarie Fulton,Michelle Abercromby,Michelle Coulter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西班牙,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简介:母亲即将出狱的消息让莱姆(马丁·康普斯顿 Martin Compston 饰)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因为他明白,母亲是无辜的,她惨遭牢狱之灾只是为了替她那混蛋男友斯坦(Gary McCormack 饰)顶罪。在母亲出狱之前,莱姆还有好多事情要忙,他希望母亲能真正的获得自由,这意味着她必须远离一切可能将她拉下水的人,其..详细 >
妈的,这是什么英语口音!
年度最压抑大戏。一点阳光希望都没有,这哪是小孩与鹰的肯洛奇?简直像拿了lomo去拍悲剧的青少年导演嘛补记:尽管如此,在资料馆看这种绝望片也感到绝望得很极致
肯洛奇的电影一向让人心碎,但这一部私以为流畅性差了一点。大佬对小孩的重用感觉不太合理,男主除了不要命的鲁莽,也没体现出什么智谋。当当打手以命犯险可以,让他经营披萨店、住高级公寓是不是福利有点太好了?妈妈为什么总要黏着又暴力又吸毒的爹我也没整明白,放着大house不住非要住垃圾场?还有朋友为什么要火烧他的家?他们之间好像没什么仇怨啊。能理解15岁小孩对母爱的痴迷追求,但是电影里对妈妈的表现实在太少了,她的行为甚至缺乏合理的逻辑。如果她真的看不上海边的房子,为什么签字。看到大house的时候明明也很开心啊为什么又不告而别,这个人物像是为了服务于青少年成长之痛的主题才诞生的。3.5⭐
误入歧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却又因结果未能如愿而突发事变,再放入一些友情变质亲情缺失,这样一看还是挺公式的。最后定格于海边背影又有些强行四百击了。
黑话、瓷器、恋母,Liam 是16岁小崽儿,但丝毫不在乎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儿
鲜血淋漓的残酷青春。
名字虽然叫甜蜜十六岁,可真实的生活却永远也不甜蜜,4.0。
看了半个小时才适应了这惊世骇俗的苏格兰话,我一直以为苏格兰人说的就是带有苏格兰口音的英语,就像DT在TOTA中那样的>< 看到有评论说主角captures that period between childhood and adulthood with just the right mix of emotions.还挺对的^^最后又是迷惘地走向海边的孩子,另一个四百击。
电影名真是讽刺
★★★☆ 四百击结尾
400 Blows
全然不甜蜜的惨痛16岁,努力学着成熟长大,努力去爱,而现实从不会因为自己的柔情而融化半分。深陷泥淖无法爬升的底层,安于麻醉梦境装睡的亲友,阶层固化无法撼动,人性弱点坚如磐石,让人绝望的环境,让人寒心的母亲,这个世界怎么会好。徘徊在海边的少年啊,究竟何去何从,与《小孩与鹰》同样痛心。
肯.洛奇电影里的底层人物总是带有洛奇式的复杂性。你总是可以在这些底层人物身上找到生命的信念和能量,甚至是人性的光辉与正能量。但与此同时,这些角色在美好与期待的推动下所努力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又是极其卑劣与黑暗的,简单说就是为了一个美好的目标而不择手段。
更喜欢《小孩与鹰》。青少年犯罪+破碎的原生家庭+破败的苏格兰/威尔士小城,也已经形成了一个亚类型,四舍五入就是英国的东北故事。但相比较《小孩与鹰》里浑然天成的哀愁与冷峻,这部里有一些桥段的处理就略显生硬,少年主人公的偏执也令人更难同情(也可能只是因为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说,我早就对母爱祛魅,母爱是最大的刻奇之一)。
评分:B-
真不咋滴这部电影!剧情差、故事逻辑也不好、没有看下去的欲望!快速过了一遍。建议别看了吧!吸毒不负责的母亲、不顾家庭的祖父、还有动不动就打人的母的男友、还好有莱姆的姐姐在还有一丝温暖。
由此可见,世上只有妈妈好这话不一定正确。忽然想到高一的时候英语老师说我们班一女生有苏格兰口音,这是表扬她呢还是讽刺她呢?
资料馆2012.11.29.7pm 和《四百下》很相近的故事,不过少年始终想要获得母亲的爱,因此成为了少年教父,也走上不归之路。朋友间的兄弟情、姐弟情、母子情、对苏珊的青春爱恋,使得这个青少年版的故事比较丰富真实。
fuck含量在今晚達到最高值
非常好看!无论是那个国家,青春的成长总是必不可少伴随着阵痛。影片不难理解,不晦涩,虽然伴随着纠结,但大的趋势一直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样让结尾更加唏嘘。看电影时。。只要你时时想着影片的主角才十五岁。。感觉就会不一样很多。。PS:影片的英文真是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