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奥兰纳斯

National Theatre Live: Coriolanus,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科里奥兰纳斯,大将军寇流兰,英雄叛国记,Coriolanus

主演:汤姆·希德勒斯顿,马克·加蒂斯,哈德利·弗雷泽,雅基·波特斯万,塞巴斯蒂安·克罗夫特,彼得·德泽西,阿尔弗雷德·伊诺奇,黛博拉·芬德莱,艾略特·利维,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科利奥兰纳斯》剧照

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2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3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4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5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6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3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4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5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6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7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8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9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20

《科利奥兰纳斯》剧情介绍

科利奥兰纳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为您呈现丹玛尔仓库剧院出品的《科利奥兰纳斯》。这部莎士比亚关于政治操纵与报复的凄惨悲剧由汤姆·希德勒斯顿主演(《复仇者联盟》、《战马》, BBC 四集莎剧合集《空王冠》)。此外,马克·盖蒂斯( 英国国家剧院 的《节日的问候》以及 BBC 连续剧《 福尔摩斯》)饰演梅奈纽斯,丹玛尔仓库剧 院艺术总监乔西·洛克执导。 当昔日对手威胁罗马,全城再一次呼唤她的英雄和护卫者科利奥兰纳斯,但他在 家乡同样树敌。饥荒威胁着罗马城,公民的饥饿膨胀成对变革的渴望。从战场返回的科利奥兰纳斯必须面对现实政治的斗争和一群愤怒民众的声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午夜微博年度最佳学生移动迷宫野性的呼唤三重间谍暴风雪中的白鸟冲浪少年假面骑士铠武恐怖流浪公园读书会詹姆斯大战未来的自己隔窗恋爱:咫尺相望开心宾馆后备计划巧克力与香子兰美丽男孩危在旦夕风的痕迹小镇大明星香港大营救舞动青春之女子天团爱琳红色黎明巴黎之子功夫足球王蛇帝国鲨滩重生爱的圣诞乐音不良家族

《科利奥兰纳斯》长篇影评

 1 ) 写个观后感而已,本来我以为只是短评字数不“太”够,结果这也太不够了叭?!

冲着抖森的名字点进去的,但看到最后我想说剧情角色的精彩程度还有其他演员的卖力演出也是这部剧最重要的一部分,抖森并非“独挑大梁”(夏洛克大哥和肉排的出演真是让我“哇哦”了出来)【马歇斯】 马歇斯绝对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正如旁人评价他“他的内心在想什么他的嘴巴就说什么”,他英勇却也自大,他可以在敌前痛骂我的友军也会一个人冲锋陷阵后带着一头鲜血和满身伤口回来鼓舞起士兵的战意,他总是愧于接受战友的赞颂却也理直气壮的可以轻视普通的民众。

他最大的错误就是选择了踏足政坛,即学不会像个政客为获得民众假意的卑躬屈膝,也做不到在面对民众的愤怒面前学会忍让与退步。

哪怕在故事后半场投奔敌人时他面对考密涅斯的态度也并非充满屈辱地请求收留,而是仍然挺直了脊背以谈判者、合作者的姿态将自己变成考密涅斯手中的一把剑。

但是很可惜他的光芒太过盛大,哪怕他自始至终忠于复仇忠于考密涅斯都无法阻止旁人对他的嫉妒与猜忌。

而考密涅斯最终因马歇斯的放弃复仇而大动肝火有几分是“被放鸽子”的气愤几分是为曾经死去民子的复仇,又有几分是借机除掉一个可敬可畏的“臣子&敌人”又有谁知道呢?

过刚易折、水至清则无鱼放在马歇斯身上挺合适的。

他就好像是天上的战神下凡走了一圈,神怎么可能平视凡人呢?

但神又怎能理解人心的复杂呢?

(感谢这部剧的近景让我100%get到了抖森的美丽之处,他和肉排对戏时一个脸部大特写真是美翻了)【民众】“民众”绝对是一把足够愚蠢又足够强大的剑,躲在人群中的人一旦获得了一丝权利,便会开始胡思乱想,被舆论的声音左右,将曾经敢怒不敢言的委屈放大一万倍,攥紧手中的那一张红纸就仿佛攥住了审判一个人生死的定音锤,裹在人群中喊的比谁都大声——“反正没人知道其中有我,还有两个护民官做垫背”当民众把 马歇斯驱逐出城时尽情砸向他蔬菜垃圾咒骂他厌恶他,他们根本没想过未来的某一天曾经保护自己的战神会成为对立面的复仇者。

而当燃烧罗马的火焰终于快要烧到眼前,他们又瑟缩成一团抱在一起高呼当初自己的无辜与被迫,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民众”压根没有一丝闪光点,就是愚蠢盲目的人形墙头草。

那两个护民官更是这种人的突出代表,以“人民的名义”为矛,将自己幻想成勇斗恶龙的勇士,为成功驱逐“恶龙”而沾沾自喜。

而当他们失去民众的拥护,又变成了两个单薄可笑的个体时,两个傻眼的人只能去祈求“恶龙”的母亲去驯服他,啧啧啧【马歇斯母亲】马歇斯母亲这个角色是我在这部剧中觉得最饱满,演员演的最好的一个角色,虽然抖森的马歇斯也是充满了悲剧感,但他这个角色没准是因为太过直线纯粹而缺少了任性的一种“复杂感”。

(这也是马歇斯悲剧结尾的原因) 马歇斯的母亲我觉得也并非是真心实意毫无保留的爱着自己的儿子,在她心里荣耀与利益是与儿子捆绑在一起的, 马歇斯有那么几分感觉是被她当作了获得荣誉的工具,而且还是共享非私有制的。

当看到儿子浑身的伤痕她从未有过一丝心痛而是充满自豪与喜悦,诚然古罗马时人们就是会将伤痕当做男人的勋章,可是他的妻子却因为丈夫受伤而担忧哭泣,所以这种“伤痕荣誉”并非是刻在所有人的骨子中的,是 马歇斯的母亲选择将荣誉放在了儿子的前面。

最初人民将 马歇斯逐出罗马时她痛失爱子(荣誉)必定是愤恨的,她变得像一个普通母亲一样疯狂地诅咒护民官,诅咒没有名字的民众们,但很快她就重新变得坚强,告诉儿媳“Juno like!

”如果故事停留在此刻, 马歇斯下落不明,她带着对儿子的期盼坚强地活下去没准还能被观众当成一个女战士样的母亲。

但很可惜莎士比亚这个老贼默默地吸了一口烟,提笔写下一行字“做你娘嘞春秋大梦!

哪儿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随着知道自己培养起来的战神化身复仇者想要攻打罗马时,她的内心就从罗马群众的对立者变成了拥护人,在她的心里罗马的尊严,自己的尊严要胜过一切。

我想她比谁都清楚自己携老带幼去他儿子那里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做法会给 马歇斯带来怎样的后果,以至于最终马歇斯握着她的手在微微颤抖,相顾无言许久后只是叹息般地说“oh mother…mother…what have u done” 马歇斯终于认命了,他神祗一般的人生最终折在了自己母亲手上,他真正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在母亲的逼迫前软弱了流泪了。

在被驱逐出罗马,浑身挂满垃圾时的 马歇斯眼中含着委屈与仇恨,到如今他的眼中只剩认命后的一片死灰。

而相比儿媳的痛哭跑走,她的表情像是凝滞了一般,望着儿子的脸她可能有太多的话想要说出来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她亲手葬送了儿子的生命,用近乎泼妇的方式逼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但她的底线和尊严又逼迫她不得不这么做,她能说什么呢?

是歉意?

是道别?

还是致敬?

作为马歇斯的母亲,她已经失去开口的资格了,而除去“母亲”外,马歇斯早已对亲朋挚友冷眼拒绝,她更是没有立场再说什么话。

【马歇斯妻子】讲真吼妻子这个角色我觉得有点薄弱,她在这部剧中情感爆发的阶段就两块:丈夫被驱逐出城、和婆婆规劝丈夫停战,这是这部剧剧情最高潮的两个点,其余时间她的主要工作就是衬托婆婆的刚毅不屈还有和抖森kiss、kiss还tm的是kiss,弹幕里都酸疯了……简言之这部剧中除了马歇斯从一而终外,其余几乎所有角色都经历了心理转变,民众从支持到反叛再到畏惧;母亲从用户儿子到最后送儿上路;妻子从心疼丈夫到后来用自己和儿子的命威胁马歇斯;敌人从痛恨到与他共同奋战再到最后的反目;与这些人相比马歇斯是真的格格不入,他就像棱角分明的玻璃品掉入砂砾堆,磨不掉身上的刺最终在颠簸中粉身碎骨

 2 ) 一个悲剧英雄——科利奥兰纳斯

《科利奥兰纳斯》是最近读过,套用到现在哪个政治事件上都恰到好处的一部罗马悲剧。

第一遍看原著时,碍于书本里的世界离自己太过遥远,所以只把它当做是一个叛国者最后死于愤怒的敌人之手的故事。

然而观看了大荧幕上的话剧之后,细细思考了科利奥兰纳斯的命运,才感受到了一个英雄被祖国抛弃的怨恨不甘与被亲人哀求后流露出的人性光辉。

不愧是英国人 这部由莎士比亚晚年著成的悲剧讲述了一个英雄被平民赶出祖国后投靠敌人,却在最终带领敌人攻打祖国时心软求和被敌人杀死的故事。

罗马英雄科利奥兰纳斯开场便用肮脏不堪的言语辱骂想要降低粮食价格的平民并极度蔑视他们。

然而他在战场上同伏尔斯人激烈厮杀后,回到罗马,想要当选执政官时,护民官煽动平民撕毁了本来打算投给他的选票,并给他定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将他驱逐出罗马。

他投靠了他的死敌,伏尔斯人的首领——奥菲狄乌斯。

奥菲狄乌斯热烈欢迎科利奥兰纳斯,倾诉了对他的感情,与他一同进攻罗马。

科利奥兰纳斯将怨恨凝聚在刀剑上,发誓要杀光曾经的祖国罗马城里的妇孺老幼。

罗马城即将被攻下的千钧一发之际,科利奥兰纳斯的母亲与妻子跪在他的营帐外,苦苦哀求他原谅罗马。

他被深深的触动后流下了眼泪,同意与罗马缔结和约,也将自己陷入了险境。

盛怒之下奥菲狄乌斯刺死了科利奥兰纳斯,践踏他的尸体。

清醒后的奥菲狄乌斯十分后悔,于是,用最隆重的仪式安葬了科利奥兰纳斯的遗骸。

科利奥兰纳斯 (2014)9.02014 / 英国 / 剧情 战争 戏曲 / 乔西·洛克 提姆·范·索默伦 / 汤姆·希德勒斯顿 马克·加蒂斯 《科里奥兰纳斯》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

浅读原著之后,会觉得科利奥兰纳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国者,一个狂妄骄纵,对平民不屑一顾的暴徒。

观看了话剧后细细思考,他虽然辱骂想要降低粮食价格的平民,不屑于讨好他们,但他又极度的坦诚,不装腔作势,会为了祖国冲锋陷阵。

如同犯了小错的孩子被母亲赶出家门一样残忍,科利奥兰纳斯忠于罗马的义务,在罗马罔顾其战功时已然终结。

国家与个人的感情历来是双向的,对国家之爱以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为基础。

它是一种互敬和互爱,从本质上说与长上对低幼的愚弄、奴役,或低幼对长上的迷信和盲从不相容。

“他为祖国流了血,而祖国却让他流尽剩下的血,这对谋杀者和默许者来说,都是永不磨灭的耻辱的印记”。

在万达莎士比亚影展有幸观看了这一话剧。

看完话剧后的小感悟——小小的舞台却能上演这么一出情感饱满的古罗马史诗悲剧。

抖森和肉排演出时非常之投入,以至于我忘了他们戏外分别的cp😂(cue一下拉面)。

剧中科利奥兰纳斯与奥菲迪乌斯那深情的一吻,引得影院沸腾起来。

(不愧是英国人)😂😂😂。

最让人触动产生情绪的一幕还是在于科利奥兰纳斯的母亲与妻子跪下哀求他宽恕自己的祖国,他咬着牙,无助地流下了眼泪。

骄傲如同科利奥兰纳斯,肯定不会宽恕背叛自己的祖国,然而他身上还流露着人性的光辉,那就是亲情。

亲情使他软弱,使他放弃了攻下罗马的计划。

眼泪既是被母亲与妻子打动的真实流露,又是知道自己即将凶多吉少然而无可奈何的感慨。

愿将这一段称作整部剧的高潮,因为正是这里才让荧幕前的观众意识到,科利奥兰纳斯不是冷酷无情,热爱杀戮的杀人机器,而是一个有缺点却真实的普通人。

观众在这一幕与他共情,才能体会到他的难处,困境与不幸。

最后,表白所有的演员啊!

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抖森和肉排的感情戏,不愧是英国人🤭

片头是俄罗斯大使被枪杀的真实新闻,背后政治意义在剧中也有深刻的含义。

 3 ) 断裂的观感

前七十几分钟:Matius是阿喀琉斯,高贵的古典英雄,尊勇气为至高,生而逐荣誉,反感虚名,“心口同一的纯粹”,血气翻腾时便忘却死之苦涩。

面对社会政治这巨兽,有种野生动物的暴躁和羞怯,将他隔离开来,过于坚硬无法渗透或同化。

他拒斥作伪,拒绝任何掩饰,不会为他人变通。

他不愿向群氓低头,只给予势均力敌的对手恨意当敬重。

夸张的恭敬表达着愤怒和嘲讽,显出芒刺般的机灵和才智。

选举戏全体威慑于他的强悍,执政官即使被惹怒,也只敢隔空对吼不敢近身。

他句句话都显出高贵本性,因此其政见十分幼稚,不切实际。

他的高傲是火,最为明亮却最灼烫,远观可以赞叹,靠近两败俱伤。

作为如此独立的个体英雄,他必然和政界互不相容,却也必然被推崇,这是双方的悲哀,悲剧英雄常常无法社会化。

当英雄开始必然的放逐,他就要遇见自己的阴影对手,然后会怎样呢?

后半段:Matius竟然投敌,惊了,他这么骄傲怎么会!

奥菲狄欧斯的亲亲又是怎么回事!

脑子持续爆炸,虽然说死敌cp我最爱但这个也太......复仇没贯彻到底,反倒成了“将恶保留于己身”英雄——因为他不是被母亲道德绑架,而是被爱折服,他一开始就动摇了,合约不过是给了个借口,他既没能成就毁灭罗马的功业,也没能永远当罗马的保卫者,他的名声必有瑕疵。

他丢弃了刀剑,让敌人承担不义(就很像《老妇还乡》的伊尔),最后还和狂热却脆弱的奥菲迪欧斯搞cp,又是亲又是淋血的。

和原作有出入,似乎这版更英雄一点,合并删减了群演(官员和民众)的台词,弱化了民众意见的多样,突出了Matius的个人主义,关注他和奥菲狄欧斯的联系,强调他感性的一面。

见到亲人后那段内心戏很妙,指的是舞台表现——所有人静止,只有他在说话,灯光以他为中心聚集,却不是大光,营造出指向内心的效果。

对结尾有点失望,不过表演很加分,所有演员都很好,总体就还行吧。

 4 ) 短评写不下了的碎碎念

#B站限免观剧 杰作,太棒了,真滴只有赞叹。

仓库剧院本身就很有创意,舞台设计更是极佳。

每个scene内部非常简洁,没有多余的道具和配乐,而换场灯光、音乐非常带感,很好渲染了政治斗争纷乱紧张的气氛。

作为现代改编,涂鸦背景墙大概是最能体现出现代特质的元素。

一个最印象深刻的运用是护民官流放马歇斯的时候大大打出IT SHALL BE SO然后逐渐变小变多。

开头在采访舞台设计的时候讲到,看了世界各地很多抗争政治的影像资料,决定把背景墙靠近地面的几英尺都涂成鲜红色,暗示罗马人民时刻被挑动的紧张和战争气氛。

主题其实很丰富,最核心的当然是精英政治和民主,主演对马歇斯的评价是法西斯hhh。

但是人物实在是charming,这就叫卡里斯玛权威吗(?

)。

最瞩目的两个场景,战争胜利和死亡都是满头带血。

妻子始终话少,感觉很扁平,除了哭就是亲吻。

作用是啥,kiss抖森的时候告诉全世界观众woc这个演员是真的sexy吗(此处应配微信捂嘴摇手流泪bqb)。

母亲很出彩,但是这版改编所希望阐述的科里奥兰纳斯深受母亲操纵似乎表现得也不是那么突出吧。

仇敌 Aufidius 气质有点像红毒蛇?

“I will be you champion”(我在联想什么?

)幕间采访导演,两个很有意思的点。

其一是,这部剧是莎翁最不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导演提到有个好处是观众可以期待结尾是怎样的,因为不像哈姆雷特,提前不知道233。

其二是主持人提到的,抖森是某评选的全世界最sexy男演员。

well,我之前真的没有看过这位颇有名的演员的作品(正如第一次看到本尼的作品是在ntlive版哈姆雷特?

),但是观感是,此言非虚!

(此处又应配微信捂嘴摇手流泪bqb)(……)哪怕本剧其它部分再差一点,仅靠演员个人魅力也能拉满五星了!

幕间采访提到本版票卖很好,本尼版哈姆雷特票也卖的很好,想必一个道理。

不过说到哈姆雷特,Andrew Scott的伦敦西区版我更爱啊。

后来才发现还是伦敦生活第二季的演员,动心了,看完西部世界我就看fleabag。

这一版的Coriolanus啥时候影院上映我必重看。

抖森的其它影视作品也可以安排上了。

 5 ) 人与命运的困兽之斗

前阵子看了新现场的科利奥兰纳斯,不过“几尺见方”的舞台用红色油漆围出了一个斗兽场,人类在其间上演着残酷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因为是实验剧场,极简的布景和转场带来非常先锋的观看感受,几场激烈的议会辩论也穿插得巧妙。

莎翁的悲剧主人公都具有致命的hamartia,这注定了他们最终将走向的悲剧性结局,比如李尔王和麦克白。

而在这部成于晚年的悲剧中,人物的戏剧性变化同样遵循着亚里士多德的悲剧人物理论,从一开始的hubris到peripeteia, anagnorisis, nemesis再到最后的catharsis.马歇斯是一个英勇无匹的将才,却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

在战场上他像一头披坚执锐的斗牛,在权力场上却成了一头听凭命运斗篷操弄的困兽。

后半程的每一场戏都是命运抛向马歇斯的花镖,当母亲、妻子和儿子乞求马歇斯停止攻打罗马时,命运早已抖擞好斗篷举起弯头剑瞄准他的脖颈准备最后的致命一击。

逼仄的舞台使观众获得了一种近似中景乃至远景的抽离视角,观众看着马歇斯和命运周旋,徒劳地冲刺与拼杀,看着他不可挽回地走向命定的结局。

最后的割喉场景如注的血浆从马歇斯的脖颈喷涌而出,这是刻意营造的屠杀场景,在这场力量悬殊注定败退的搏斗中,马歇斯不曾退缩,命运也不曾有过丝毫怜悯。

《太阳照常升起》中斗牛士Romero那场精彩的刺杀是人类悲剧命运的绝佳表述,是生命在终将走向毁灭前所绽放出的绝美勇气:"Romero’s left hand dropped the muleta over the bull’s muzzle to blind him, his left shoulder went forward between the horns as the sword went in, and for just an instant he and the bull were one, Romero way out over the bull, the right arm extended high up to where the hilt of the sword had gone in between the bull’s shoulders. Then the figure was broken. There was a little jolt as Romero came clear, and then he was standing, one hand up, facing the bull, his shirt ripped out from under his sleeve, the white blowing in the wind, and the bull, the red sword hilt tight between his shoulders, his head going down and his legs settling…Romero was close enough so the bull could see him. His hand still up, he spoke to the bull. The bull gathered himself, then his head wet forward and he went over slowly, then all over, suddenly, four feet in the air."在这斗兽场上,我们已无法分清谁是人谁是兽,而他们合二为一(were one)的缠斗瞬间是悲剧撼动人心的内核。

那被牛角划破猎猎作响的袖子(the white blowing in the wind)既是Romero的勇气也是公牛殊死抗争的明证。

这版的颠覆性改编是先锋性的,无疑也是极具艺术震撼力的。

它把一个具有时代局限性的史诗悲剧凝练成一出人与命运共舞的悲剧艺术。

 6 ) 妈宝英雄难敌心机暴民

你可曾经历过,在不辞辛劳,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

本来你也未有居功之心,然而结果却被奸人陷害,最终褒奖不得,反而被千夫所指。

最终你能怎么办!?

太委屈了!

太冤枉了!

太不甘心了!

必须得复仇啊。

哪怕背叛自己的国家、人民,荣誉至上,在所不惜!

莎翁老年时期,在经历了四大悲剧的巅峰后,创作的这部剧已经去掉了浮在表面的戏剧冲突,而更加深入人性底层地去探讨人的最终追求是什么?

其实,作为一名战神,能以一敌百,出入敌方阵地如入无人之境,这种猛士的勇气,会让他的神经变得粗线条,不那么细腻,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难免心直口快,惹人嫉恨。

但错也并不都在他身上,罗马城邦的那两位护民官才是触发扳机的外力。

他俩其实挺像今天的市长和市委书记的,被民众们选出来,因此在权力的网中迷失自我,一旦有人威胁到他们的权力,他们就会像大蜘蛛一样,用尽各种手段守住权力网。

这种人通常没有什么光明磊落的技能,只会蛊惑人心,卖弄嘴皮。

而这次护民官的选角真的是太准了,这一男一女,从气质到长相还有说话的语调煽动人的虚伪,像透了自私自利的某些居委会大妈,我真的真的特别能理解马修斯为什么不想和这样的屁民打交道,他们不配!

已然看透世间百态的莎翁,最终追求的还是和平结果,而要把这头愤怒的雄狮拉回来,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感情。

莎翁排除了爱情,转而选择了母子之情。

解铃还须系铃人。

马修斯的战神性格是母亲一手打造出来的,崇尚英雄的情操也是母亲灌输的,最后难以和市井之人沟通交流并且不懂得妥协这也是他妈惯的。

而他复仇的愤怒也唯有母亲能够浇灭。

越是强悍的男人就越是妈宝,这一点其实有成长环境根深蒂固的原因深埋的。

而他的妻子,选角上就不符合我的审美,在剧中也没用充分发挥她在家庭担任调解员的功能,只看到一位无济于事,完全插不进母子之间的局外人的形象,稍微有点遗憾。

马修斯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双方都不讨好,他无法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中生存立足,但值得敬佩的是,他始终忠于自我,活得潇潇洒洒,不卑不亢,这其实就是英雄!

 7 ) 快去看洛基

越来越觉得莎士比亚是被构建的文化符号,是一代代天才渐进式创新的产物,像荷马史诗和诗经那样,把这伟大安在一个人身上无法让人信服。

每次看莎翁的剧,都被天才般令人窒息的长句和故事结构惊叹到,总结起来其中的妙处,大概是:1、无与伦比的通感和信手拈来的比喻;2、万物有灵,莎翁博物学一定很牛,万物都可以是主人公的情绪;3、扩大场景,每个人物的言语都是活历史;4、自嘲;5、夸张。

这长句幻化成镜头前无与伦比的美感,人声最动听。

故事也是好故事,魅力四射的抖森,一个高傲的贵族战士,为罗马立下赫赫战功。

被推选为执政官,却因为蔑视庸众,又被堆笑的、虚伪的、煽动民意的护民官拉下台、流放。

对罗马幻灭后,联合曾经的敌人想要毁灭祖国,最终死于敌人之手。

全程高能。

天才的高傲让他不愿于大众同伍,但他信奉的战功和荣誉,却又是民众给的。

这种拧巴,当代天才想开了,一边贵族奉献精神一边谦逊,明哲保身。

可爱的抖森想不明白,才可爱。

大爱抖森半裸身材、血腥臂膀,不愧是诡计之神

 8 ) 重点:于是我也终于看到了哈老师的话剧orz;以及动了真情的森森

6.5@NTHome!

莎学指数再加一!

再次感叹莎士比亚的故事中真是有世间一切啊!

像我一样冲着哈老师而不是抖森去看的,算是minority吧哈哈!

这部戏是哈老师身材巅峰了吧!

虽然是话剧,但我们排排声音还是好亮!

但同样也被森森的表现所震撼,从与家人见面后的转变到结尾,这部分的情感累积真的冲击力太致命了呜呜!

他的表演是真的投入了真情啊!

而且真的是美好的肉体啊啊啊!

然后拍男男relation从不会失手你腐,又怎会少了男男之吻,而且吻过之后的对白,是真的erotic,这怎么能不想歪呢!

还想说一个细节,tribune的两个成员一男一女坐在一起的时候,那位男士的manspreading,无论是不是有意安排都很真实。

一个题外话,读了此次重映森森的采访,他说lockdown期间会回看以前的网球比赛,尤其是14年温网决赛,他觉得非常comforting~哈哈哈这个隐形的鸡哥粉丝真是让我开心~惊喜看到了Alfred Enoch aka 《HP》的迪安托马斯小哥,而且之后《红色》里也看到他~当然还有老熟人麦哥Donmar Warehouse剧院的大名也是很熟悉了,虽然还没去过现场。

开场介绍了解了这以前就是催熟香蕉果蔬用的一个仓库,因为曾经考文特花园这片就是著名的果蔬市场,《窈窕淑女》故事的开头,Eliza Doolittle就是在这里碰到了Professor Higgins。

整个剧院里依然保持着仓库式studio的样貌,tbh本小剧场ptsd患者对这种小studio开始都保持怀疑,但这样的历史,确实是真正的人民的剧院啊~set design也很赞,简单但不贫穷,一目了然展现出一种原始的粗粝,地面画出两个斜方框很有设计感~最后吐槽一下字幕,”mid-week matinée”(周内的下午场)居然翻成“周中维护”,毕竟是NT做的,太不应该了!

(btw虽然但是,所以为啥没有采访哈老师!!

 9 ) 2017.04.17 coriolanus NTlive

他爬得上通往敌人堡垒的云梯,却踏不下通往乌合之众的巴别塔。

沙场并不能杀死一个天神般英勇无畏的英雄,但是政场能,并且轻而易举。

莎士比亚戏剧最精妙的地方莫过于它可以将人性剖开,血淋淋地展示给你看。

这也是为什么过了400多年,他的戏剧依然为后世所鉴。

donmar warehouse小剧场,舞美极简也几乎无配乐,群演也是一人多角但是真的特别赞,可以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演员表演上。

抖森好像开场有点没放开,但是后面越来越进入状态,最后结局时Coriolanus在母亲的劝说中背对家人默默流泪长长叹息:“Mother, what have you done?”真是整个心都跟着他的念白揪成一团的感觉。

Findly阿姨演技爆表,母亲这角色存在感次强的,几场大爆发都极赞。

Elliot Levey和Helen Schlesinger的护民官,把政客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表现得淋漓尽致。

It more becomes a man than gilt his trophy!

 10 ) 高中西方古代政治史的好教材

朋友的冲动加之我的冲动(抖森颜值的诱惑)之下就去看了这部剧(录播),事前了解甚少。

整体印象:这不是传统的罗马勇士的故事,看着反而更像是高中历史中学到的雅典小国寡民直接民主治下的执政官/将军与民众的矛盾。

对罗马历史知之不多,作为法科生,对其印象更多是其辉煌的法律成就,(从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到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以及更多超越时代的法律思想,无不体现着其先进性),剧中其实也有体现,如护民官即是以人民的名义运用法律对马歇斯进行审判。

马歇斯的形象联系当下,会让我忍不住想到已落幕的美剧,某种程度上,他像是希拉里与川普的集合体: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与他对普通民众的思想皆体现着精英主义,功勋卓著;而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则像一个化外之民,纯粹诚实、不愿妥协。

他的个性注定其不能成为一个执政官,他不会对民众谄媚即使他所做是为了国家和平也是为了民众的安宁生活。

当他选择了流放,是对自我的一种解脱,但是当他走上了国家的对立面,就注定了悲剧。

如果他坚持战争并胜利,他在故国被征服后也很难作为征服者立足,毕竟他是罗马人;如果战争失败,他只会被罗马执政者与民众处死;他在母亲的劝说下止战,但是此时已不能和平,伏尔斯人没有道理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后成全一个被流放的敌人回国与家人团聚,他在与母亲的道别即是诀别。

马歇斯的悲剧里,罗马的平民是不是推手呢?

这里面的民众反复无常、懦弱愚蠢,似乎有些面目可憎,但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经典名句犹在耳畔“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现在的“文明社会”下,民众仍然容易被舆论煽动情绪,因此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鄙视那个时代的人。

在那个出身与命运有着几乎必然性联系的时候,马歇斯对平民的嘲讽足以说明他内心缺少包容,更不用谈悲悯。

他的英勇不是为了元帅的赞扬不是为了给民众展示伤疤,他只是被母亲教育得如此,他的国民身份贵族身份、他的男性气概与内心的征服欲望让他愿意为国奋战,或许与其说他心中有国家无国民,不如说他更多的是只有自己。

护民官这种人物,可能是最令人讨厌的,利用民众制造舆论以扳倒政敌,面对战争又满是怯懦不能承担重任。

剧场的舞台很小,演员的爆发力都聚集在小小一方天地,故事本身带来更多的思考。

《科利奥兰纳斯》短评

演的真好

5分钟前
  • 装青年
  • 推荐

只能说在大荧幕上这样看“剧”体验实在是太差太差了

7分钟前
  • 浦络芾
  • 很差

说实话不太习惯舞台剧这种形式 觉得好浮夸(对不起🧎‍♀️)这部演员很少,道具也少,超极简服化道我个人不喜欢。感觉原著里一些震撼的场面表现不出来。

11分钟前
  • 正襟危坐的小猫
  • 还行

演员给人的震撼远远大于其他所有,而且包括主角在内,真的是个个精彩。导演大概也就是教演员在哪里画个圈圈…不过话说回来,莎剧不看演员还能看什么?只是万分没想到抖森的功力如此之强…令人刮目相看。P.S. 14年的剧,也算是完美预言了脱欧公投。

16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力荐

全程没有很亮点的地方,特别后半段,直接垮掉。莎翁在文本中对平民/贵族政治的探讨当然不是本作之重点,对“选择后反悔”的response,古希腊悲剧式的对命运的探讨(他必然意识到此刻身后的政治利益之牵扯)…..未做更为深入的探索和表达。

20分钟前
  • 十四卷
  • 较差

2019.4.2 上海猫悦上城 第一次看这种高清放映话剧,太爱这种没法去现场退而求其次的观影体验了,也是第一次真正被抖森的演技折服

24分钟前
  • KA
  • 力荐

本剧有这样这样这样的抖森,但我还是走神了……难怪不能常演常新,政治题材真的比较沉闷,虽然大家的表演都很好。

25分钟前
  • 轩辕大侠
  • 还行

get 到了抖森的美。

30分钟前
  • tired
  • 还行

改的都认不出了 不是说剧情有多大改动 而是感觉。中间女导演跳出来暗示结局会不同会是HE 然后最后可怜的科里奥兰纳斯就被倒吊起来割喉了。不能接受很多地方的喜剧化处理 也不能接受各种莫名的吻戏。

31分钟前
  • 車蝦
  • 还行

疫情宅家,看着抖森念着莎士比亚裸着半身,真是太治愈了。但比起其他两位老戏骨,抖森还是太嫩了。莎士比亚那些年就看透的世界我们至今还困惑其中,为之起落,太阳之下并无新事。

36分钟前
  • adjani
  • 还行

上半场比下半场好太多。如导演所说,上半场的现实意义永不过时,强性把观众带入军阀视角,去轻蔑平民主义的盲目无知和反复无常,用英雄主义稀释主角的傲慢专断。下半场回归经典莎翁结构,有些乏味。抖森真的挺不错的,但是他剧中老婆的角色功能就只有吻戏吗?

38分钟前
  • 右手
  • 还行

太冗长了,我受不了😂最后他妈讲大段台词时我睡着了

40分钟前
  • Denis
  • 较差

无知的我今天才知道这就是寇流兰。。。

44分钟前
  • 且歌且走
  • 推荐

如果最后有这么大转折,那家人的情感部分应该增加。不过科利奥兰纳斯确实继承了母亲的那份倔强,而那份温柔,必须要再铺垫才行。罗马那边最后没个交代也不太好

48分钟前
  • 半弦月
  • 还行

感觉抖森演这么一个角色还是年轻了,怎么看都像个妈宝熊孩子。家庭与性格双重笼罩下的悲剧,求情那段现场看可能更直戳要害吧。字幕不知道怎么回事,感觉某些地方翻得很刻意?肉排排ಠωಠ!老婆怎么看都像Billie Piper【。

50分钟前
  • 生煎馄饨秃子
  • 推荐

NTLive at 猫悦。贵族沦陷于庸众,翻转过来就是暴君统治平民,权力,总是在人身上创造它的神话与末日,人性的叵测,不仅在于墙头草的党同伐异,更在于noble与rule的不可兼得,拥有天神的力量,拥有荣誉的勋章,就是厄运的开始。在这个一切都可以阐释的时代,听到那句石破天惊的I banish you! 让人感到英雄时代那种纯粹的狂怒,来自一个浑然的、不可解析的意志。PS我觉得莎士比亚时代似乎有一种对愚昧的焦虑,但语言的触角又是如此发达,以至于智慧无法在语言之外存在。

55分钟前
  • censored dump
  • 推荐

都说了以前不爱莎士比亚是没有男神引路啊!

60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力荐

小剧场先锋剧,莎翁,大佬确实还是大佬,会人物,背景,时代赋予的光芒与禁锢,他们的耀眼与晦暗....准确,丰满,生动。没有给到4星矢因为自身欣赏受限,服装 舞台 布景 仍让我容易跳脱。有些书不宜读太早。

1小时前
  • [已注销]
  • 还行

莎士比亚华丽的台词 对着字幕都跟上 基情满满 更喜欢拉叔版

1小时前
  • 坝头里跳跳跳
  • 还行

抖森真的是too polite and unnecessarily sexy for Coriolanus,感觉他演什么角色都太彬彬有礼了,一副不想冒犯到任何人并且随时准备道歉的样子,后半场直接变gay片……

1小时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