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忙很忙加很忙,忙到总是踏着月光才能悄悄进门。
当你被生活所迫的时候,似乎就丧失了写字的热情……忙到把自己的签名改成“困不可遏”让BG同学以为我半夜去做贼。
真的做贼也就好了,但偏偏是呛俗的加班故事。
无奈兼加无聊。
但绕是这样,还是强撑着困倦的眼,看到了《蓝色爱情》,从看到的第一眼,以为是一个《蓝色大门》一样的故事。
毕竟是半梦半醒之间,忽略了很多内容。
于是在百科中补全,原来是这样一个缘起和由来。
都是有关成长的故事,两岸导演不同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故事走向。
蓝色大门表面上是通向游泳馆的一扇蓝色的门,也有人说是台北师大附中位于信义路三段的大门,而也许蓝色大门是一扇通向成长的门,或是通向未知的大门,是一扇开启和关闭青春的门。
.也许蓝色大门就是我们每个人关于青春迷茫的出口。
总有人会站在门外,那时我们的青春也就如落花,如流水,最终散场。
我们将永远,永远的走进成年……个人认为,和蓝色大门来比,《蓝色爱情》略显粗糙了一点,看到是霍建起导演,根据万方的《行为艺术》改编的剧本,才多一点好感,无可否认,袁泉的清纯长相帮了她太多忙,也许这亦是导演选择她出演的理由之一。
后来看到她还因这部片子获得当年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但表演无疑是生涩的,竟是旧片了。
而我完全是因为小潘同学才关注这部片子的,恍惚间总觉得有些角度他很像年轻时的黄磊,但嘴角多了几分倔强。
这也许是为什么潘同学的刑警角色多于文艺男青年角色的缘故。
虽然他总扮演那个看起来不像刑警的刑警。
不过他和黄SIR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千万不能发胖,一胖就成了包子脸,一定得清减,才有文青那疏懒的气质散出来。
《蓝色爱情》拍摄于2000年的夏季,外景地是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方明珠大连,以海为背景的蓝色基调,新旧交替的城市面貌,为影片抒情的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工出身的导演霍建起巧妙的运用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唯美、清新、写意的镜头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两代人两段截然不同的爱情故事。
在影片蓝色的基调里, 蓝色代表了忧郁朦胧的感性之美,蓝色代表了宁谧祥和的美好企盼,蓝色诠释了清新淡定的浪漫色彩。
不过,由于影片中的袁泉扮演的是一个正在诠释和探索行为艺术的话剧演员,所以她在舞台上所吟出的那些暗合现实生活的台词却是那么清新、那么自然,是影片中不错的点睛之笔。
很喜欢这一句:“.一瞬间 我觉得自己很可笑我在找别人 同时也在被别人找大家在黑暗中互相辨认 一根手指就要碰到你的鼻尖你还一无所知 ”“守候一生,唯独不见你来谢幕”最后,这原是一个年轻刑警成长与成熟的故事、最后,最后的结局在潘同学的独白中变得不再那么蓝色和唯美。
最后的那条蹦极之绳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蛇足。
也让女主角的矫揉造作到达了顶点。
即使用小潘的奋力一跃、用他诠释幸福的独白,都掩饰不了这个失败而空洞的结局。
不过蓝色总是不能持久的,这个结果倒也在意料之中。
唯一留下的印象是——和蓝色有关的故事背后,总免不了青春的惆怅和迷茫。
刑警邰林偶遇自杀女孩刘云,急忙上前施救,刘云告诉他,因男友欺骗自己感情她已结束其生命,但后来的结果却是个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
原来刘云是个话剧演员,为体验生活出来找灵感,邰林对她既生气又喜欢。
几天后,邰林如约来到老地方见面,刘云央他帮忙寻找曾经救 过自己命的男人白驹。
处于职业习惯,邰林对刘云的身世也做了一番调査,知道她没有父亲。
又过一段时间,刘云带邰林一起去见自己的母亲李文竹,此时李文竹神情恍惚,已不谙世事。
通过调査,邰林发现白驹与一桩多年前的凶杀案有扯不清的联系,邰林陷入苦闷之中,他不知刘云与白驹是什么关系,在偶然看到的一份杂志上,他推断出白驹就是刘云的父亲......
袁泉在画面中呈现出与现在坚实有力不同的声线,多年的话剧舞台实践,改变了原本青涩的音调,这种清泠泠的声音,有些故意不发后鼻音,说话在某些字上会有口型和发音位置的变化,发齿音会显得有些黏黏糊糊的,再见邰林时嚼口香糖突出的大舌头俏皮可爱。
看这种老片子会有一种如果角色真实存在,现在会是什么样的瞎想,这就是电影魅力吧。
袁泉太美了!
故事一般,上一辈的纠葛由下一辈来解开,很多言情剧延用的模式,结局石川身上的误会和刘云跳海的行为艺术都表明了虚惊一场,符合刘云的气质和性格。
重点邰林一个愣头青和刘云无比洒脱的话剧演员的人设挺有意思的,是除了袁泉的美颜之外吸引人看下去的另一诱因。
邰林,子承父业的刑警,除了办案没有业余生活的直男,邂逅了刘云,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话剧演员。
邰林中二地非法拘留刘云,开始了一段感情。
恋爱后,邰林对行为大胆的刘云好奇,邰林探索行为艺术演员的行为也让邰林探索出自己还有艺术细胞的活力……一直相信自己为追逐美而生而亡,艺术是美的一大外延。
所以男陷入对女主喜欢的诱因之一是女主每个细胞都散发着浓郁的文艺青年的气息,男主不断询问你们搞艺术的怎样怎样……。
这个设定让人无法否定,也吻合了每个时代总有部分人对于文艺群体的推崇和追捧,譬如说会吉他的男生更吸引女生的眼光,百无聊赖的贵妇热心于资助中意的但贫困的文学家,当代对于演绎人士和歌手的狂热,虽然我不太认同他们是艺术家……有如此人设,应该是导演霍建起心中对文艺真正的喜爱的,女主话剧般的独白是非常有张力的,也只有对不同艺术包容和关注才有这个点子吧,比较阅片少的我是少看到这个
应该是在遥远的2002年,刚刚拜入师门不久的我们在李师的视听语言课上看到了这部电影的片段。
原小说的名字是行为艺术,片名又叫蓝色爱情,艺术和爱情不遑多让的是当时年方二八的少年们所有的想象,虽然我们尚不知艺术为何物,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后来再也没有看到过这部电影,但那吉光片羽却格外清晰的成了脑海中的“钉子户”。
直到再次在电视上看到它。
现在追忆起刚上大学时,自己经常被《开往春天的地铁》这样的假小资伪艺术电影整的晕头转向七荤八素,铭记《蓝色爱情》倒也不难理解。
当初只记得谈情说爱的“轻”,如今看来却是苦苦求索的“重”。
那与其说是邰林苦苦求索爱情之纯和刘芸汲汲探究是非曲直的重,倒不如说是导演霍建起在进入电影圈前黑夜中漫长旅程之重。
开头就是邰林在迷离的大街上剪掉长发,作为一个曾经的文艺青年,他要藉此来和过往做一个彻底的切割。
然而艺术的“余孽”尚未剔除干净时,他就碰到了刘云。
于是,在理智/冲动、世俗/梦想、工作/艺术、职责/爱情之间他来回的摇摆。
正如片中那点题般的话剧名字一样,片中的每个人都在寻找。
邰林找寻的是爱情的纯度,却在不期然间利用了爱情来厘清自己的职业定位;刘云要找寻的是父亲和真相,却被迫从艺术的瑰丽中走出面对现实中的血色;马白驹要找寻多年前陷落的爱情,却被迫在逃离中无望的爱;刘母要依靠癫狂来躲避现实的残忍凄然;刑警队长求破案,邰父求儿子上进,邰母求安宁……艺术的灵感和奇想与工作中的秩序和纪律完全是相向而行的,刘云就化作了那个艺术女神,而父亲同事则是秩序的维护者。
两方力量不断地角力,邰林则在两端摇摆不定。
邰林第一次和艺术之神的媾和妄想被工作的寻呼所打断,第二次艺术女神意乱神迷的投入他怀抱时,他却清醒理智的要看清艺术的真容。
黑暗中,邰林(抑或说片中的每一个人)陷入了一个“无物之阵”,眼看着彼岸就在不远处,却永远无法泅渡而去。
所以,大家都在找寻,最后找寻到的却统统不是自己想要的。
邰林希望藉此长大成人,却仍逃不过最后的纵身一跃;刘云找到的事实真相让她不忍睹视,刑警队长最后破案未遂;马白驹躲避多年之后终究落网…… 邰林是此地的现实之我,刘云是彼境的艺术之你,最后邰林一头扎进冰冷的河水中想要完成和艺术的和解,却被艺术晃点了。
回想10年前,大家因艺术之名走到一起,现如今世俗之网已经羁绊了十之八九的翅膀,而那些极少数扎进河中的人,却在下落的过程中长出了翅膀。
不是人人都能毅然决然地扎进艺术之河,更不是所有人都会成为艺术女神垂青的幸运儿。
好在,霍建起成了。
PS:两天前看完一点粗鄙的想法,不揣浅陋,不惧过度阐释,立此存照吧。
人上岁数重新看过更是艳羡敢于终身一跃之人,永远在路上远远好过永远徘徊踟蹰的人。
失去纵身一跃的机会后,总可以给他人一片掌声,一声喝彩。
好像是第一次看袁泉的电影,以前怎么会只知道人没看过作品呢,奇怪。
袁泉啊,她可真美,难怪邰林见到刘云的第一反应是用手指做框框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大长腿姐姐,你好好看啊!
你以为她跳河吗?
不,那是她的行为艺术。
然后,这两个好看的人相识相恋了,不过这两个的感情进展是不是有点快,十几二十分钟就有一次吻戏啊喂,狗粮有点多QAQ从邰林这里再一次感受到了潘粤明年轻时的颜值,好看好看😍邰林的警察装,好眉清目秀的一个警察啊😍袁泉演的刘云,在舞台剧里就像个精灵啊~(✪ω✪)邰林和刘云在江边(还是海边?
)拥抱的镜头好美啊~整部电影好多好美的镜头啊,看着好赏心悦目!
第一次觉得袁泉漂亮就是看这部电影的时候cctv4重播她穿黑裙子很美脸是比较耐看的那种估计很多小男生会很喜欢这样的眼神呵呵刘云的性格我很喜欢真性情整部片子就觉得她比较出色,别的没什么特点不过觉得她属于那种屏幕型美女忧郁的眼神比较适合演戏带到生活中有点怪怪的。。
电影的资源好难找,爱奇艺没有,迅雷里也没有,1905额省略一万字骂人的话。
最后实在优酷里找到的,有网友上传的。
这个电影很早就关注了,觉得镜头里的袁泉超美,也对潘粤明有了新的认识。
片头袁泉现在大桥上感觉怎么说有些做做,让我有些出戏了。
到了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她的这种做做的感觉也可接受,总的来说剧情真的不错,有点烧脑,后面也有个意外的翻转,时间不多各种元素都融合在一起。
不同于以往的爱情片,本片最后是合家欢的结尾让人感到很舒服
蓝色爱情爱情总是甜甜的,涩涩的,我们习惯了轰轰烈烈,却没体验过平静的感觉,那种好像玻璃般透明的,纯洁的恋爱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渐行渐远,留下的只有手指尖划过玻璃板时的蠢蠢欲动,爱,究竟是什么……邰林的理想是能和艺术结缘,但生活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应父亲的期待成为一名警察,生活夺走了他的梦,能给予它的也只有信念,高考落榜,精神压力倍增,他决定重新振作自己,开始一段新的路程.它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警察,不仅仅是配合别人完成了一段艺术创作,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警察的本色.他热爱艺术,也许就是老天有意的安排,让他在一个黄昏的大桥桥头遇见了刘云,一个同样热爱艺术的女孩子,一个演话剧的行为艺术者,取景框里的她美丽动人,好像一幅风景画,触动了邰林微微萌动的心.后来,两人认识了,就再也没想分开过.邰林用心地感受着这场突如其来的恋爱,他认真了.但现实远触不到我们的心尖,它总是残酷地剥夺走我们努力拥有的一切,这就是生活,给予我们自由的下一秒就是接连的可怕的厄运,谁也躲不掉,谁也说不清,邰林深爱的刘云竟和一场凶杀案有关,嫌疑人就是她苦苦寻找的恩人--马白驹,邰林近乎崩溃,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中,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这辈子不谈恋爱,下辈子不做警察.”这次的案件挫伤了他早已承受不住的心,为了大局,他放弃了私利,开始了属于自己的一段艺术创作—寻找马白驹. “聪明人总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而凡人总是生活在别人的艺术创作中,这是一个连环套.”行为艺术随处可见,无形中我们早已生活在了别人的世界里,寻找马白驹,就是一个“连环套”但也只是一个善意的连环套,谁都可以赞同,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我不言已终,内心一阵刺痛的感觉,最后,马白驹找到了,凶手却迟迟没有出现,对于那段青涩的爱恋,我反而历历在目,马白驹和李文竹本是一对苦苦相恋的爱人,迫于家庭的压力,李文竹嫁给了一个警察,可能相遇就是那么巧合,马白驹多年以后又见到了自己的情敌,醋意油然而生,结果暴露了那个警察的身份,警察被杀害。
结局是悲惨的,马白驹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躲藏,李文竹因为受到了刺激也开始了年复一年的治疗,这一切都被李文竹的女儿刘云看在眼里,她心里承受的压力有多大,谁也不知道,可能只有在话剧演出的舞台上她才能得到些许安慰,影片插入了刘云在舞台上表演话剧的一个片断,结尾时她跟随线的一段寻到了线头,却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也许“.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很可笑,我再找别人,同时也在被别人找,大家在黑暗中互相辨认,一根手指就要触到你的鼻尖,你还一无所知。
”这世界就好比一个迷宫,我找不到你,你也找不到我,但一旦陷入其中,当你的脚步声已经合着我的脚步缓缓而来,下一秒可能是你的厄运,也可能是我的厄运,可能是你的艺术创作,也可能是我的艺术创作,只是旁观者看不明白,我们的艺术游戏,究竟谁害了谁,谁又是谁的奴隶,谁又是最终的获胜者。
我只知道,生活就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艺术创作者,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艺术创作,我们的自由是多么可悲,可怜••••••话剧结束了,刘云却消失了,邰林开始苦苦的寻找,最终还是在那座大桥上找到了她,配合她完成了最后一次生动的艺术创作,影片结束。
蓝色爱情,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活生生的恋爱,纯洁,透明,带着理想,带着责任,带着生活真真实实的恋爱,蓝色是大海的象征,影片拍于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画面清新唯美,带有一丝淡淡的情调。
蓝色不仅仅代表着忧郁,也代表着自由,影片有一种情绪之美,这种情绪可以是矛盾的,可以是沉闷的。
生活中的我们拥有自由同时也在被自由束缚,所以才会有矛盾的心理状态;当学习感情出现危机,自然会有沉闷的气氛,影片中警察案件的牵连以及主人公不得不因为大局而放下自己的感情就带来一种沉闷的感觉,爱情是无奈的,但影片的结局以一个幽默的方式结束让我们有了一丝丝放松,毕竟结局还是完美的,两人的爱情也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该影片意义深沉,加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例如:行为艺术,案件调查,使得影片别具一格。
邰林成为艺术家的理想与不得不子承父业的现实相冲突,行为艺术以一种独到的艺术角度和生活相关联,爱情的美好与责任的现实直面冲击,经历了成长,蜕变,我们懂得了生活的真谛,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有责任,有担当,不求轰轰烈烈,只求平平静静,谁都没进谁的圈套,透明地,纯洁地,自由地恋爱、生活!
男女主简直是美颜盛世,全程盯脸截图…… 电影本身就像是一个清晨中的梦,还带着些朦胧的雾气🌂🌂🌂,封存着一段美好的时光和时光里两个美好的人,真好呀……它没有什么野心,只想好好地讲一个故事,记录一段感情和感情里的两个人。
那时的潘老师还是小潘,在里面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文艺气息,配上那个年代特有的场景,恰到好处的配乐,克制有度的镜头,简直了…潘老师在电影中的气质一直都是缓缓散发出来的,但有那么一刻是例外的。
😯就在他犹豫着,然后从背后轻轻地抱住母亲,双手交握在母亲腹前,低下头轻呼一声“妈”时,就这一个字,胜过千言万语,所有的宽慰,解释仿佛都变得多余。
镜头略微侧拍他低垂的刘海,眉眼,正对面的窗户透进来的光落在他的发上,额前,鼻尖,而其他的都落在了阴影里,然而你还是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和愧疚,想象到他充满歉意又无可奈何的眼神……画面色调浅绿偏灰,一个青年警官就站在这画面里,他仍是少年,他却还有他必须要担负的责任,像是雨后的窗前,总是弥漫着一股略带清冷的忧愁,就是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气质的集中爆发…… 扛过了不少唯美的画面乃至吻戏,我却在这一刻阵亡。
💀💀💀 这个眉眼低垂的少年啊,为什么我怎么看都看不够啊……
这片是为袁泉单独打造的吧?!一直觉得袁泉似乎没有很好地在戏剧和电影演员之间切换身份,分寸把握地不太好,所以在电影里她总是显得很drama。然而这片导演直接让她在电影里演舞台剧惹!好适合她!
痞帅的潘粤明胜过愣头青小潘啊
除了袁泉的盛世美颜以及大连的街景,其余的一钱不值。
无聊的片子。
潘粤明那时候真是年轻,电影居然是霍建起的。
大家都说女主美……
莫名其妙的爱和悬疑,结尾那一跳却很妙。当代小说气质浓郁,一个格局很小的爱情故事,容易想到很多别的作者。全是怼着脸的特写,有时候带一阵风,有时候还升格一下,90-00年代国产片总是充斥着这种理直气壮地用力过猛的视听语言,是一种很质朴的浪漫啊!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文艺片里加入悬疑本就不搭调,时长有限,能表达的就更少,只能最终强行梳理两段感情故事。还有这装X的行为艺术贯穿始终,听着就闹心
CCTV6
故事简单,人物很美。关键是朴实。
难得,CCTV6。
【3.0】
本世纪初的文艺片里又挖掘出一佳作,袁泉真的美,原来中国并不缺好的摄影和镜头,缺的还是好的剧本
这电影好像很差
马白驹逃跑的理由太降智了
整个影片始于行为艺术,终于行为艺术,有意思。所以就是警察利用女朋友办案的故事,我觉得男女主之间的情感冲突不够强,有些地方有种强行情感爆发的感觉。袁泉真美啊!
五星给袁泉
好文艺,袁泉的颜值巅峰时期
好无聊的一部电影。
嘿嘿,潘粤明怎么傻乎乎的,袁泉气质好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