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le Pfeiffer在《谢利》里依旧迷人,我永远记得在一中的图书馆阅览室那本《环球荧幕》里作者对她的形容“她的美,可以印在邮票上作为美国的标志”。
一个年老色衰的交际花花费六年的时光和大把钞票帮朋友管教和约束儿子,,(当时的母亲和乐意由久负盛名的交际花来教导自己的儿子享受云雨之欢)和他一起生活,游戏人间,结果发现自己终于陷入一直避免的爱情之中。
这部电影本身并不怎么吸引我,也不能超越《东京铁塔》。
但我真的爱Michelle,爱着Allen。
她还是那么美。
这个导演也是爱她的,在镜头中她还是那么美,用一帧帧犹如油画的画面在衬托她,还有那些精致简约极富设计感和线条的衣着。
电影的结尾落幅在“an old woman”。
清晨谢利循声从门缝里瞥见素颜的莉亚,我挺奇怪,难道这个男孩和L耳鬓厮磨地生活了6年都没见过她的素颜吗?
“我这只花瓶虽然老了,可是手臂还是美的。
”或许餐厅那个满脸褶皱却带着和莉亚一样的珍珠项链的老女人真的吓倒我们的谢利小朋友了,更何况那个老女人还告诉他那串珍珠是假的。
其实演员们要需要多大的勇气才可以将自己被岁月摧残的容颜还无保留,毫不掩饰地完全暴露在镜头面前呢?
特别是自己的美曾受到那样的追捧?
Michelle Pfeiffer,我真的爱你那被岁月摧残的容颜……
我个人不喜欢这种文艺片。
具体来说,是不喜欢单调的,单一放大的表现手法。
多一分给镜头的表达。
失去立体度的角色过于乏味,这样不如拍摄成广告一样的短片,反而会让人感到惊艳回味。
————————————————————————————————————————……………………………………………………
夏洛特和米雪是多年老友、闺蜜,她们曾经是裙下臣甚众的交际花,如今年华老去,只能在华屋美食间消磨时光回忆往事。
夏洛特的儿子谢利十九岁了,她很为儿子沉迷酒色担忧,因此把他交给米雪儿管教。
虽然一个徐娘半老,一个风华正茂,但两人不可避免地相爱了,米雪儿成了谢利的导师和情人,他亲昵地叫她“诺诺”,米雪儿为自己多年没体会过的炽热情感而害怕,因这毕竟是一段禁忌的关系。
谢利不可避免要走入婚姻,娶了同龄的富家女孩,但和米雪儿的关系却没办法轻易了断……
不说什么一眼万年,但是我相信莱娅抬眼看到谢利靠在花园的门边抽烟的那一幕,那一瞬间,一定是所有情感聚集爆发的瞬间,从沉溺的爱恋中清醒过来,浑身每一个细胞都清楚地认知到爱人的美妙,不可方物,像不存在的天神那样完美无瑕,这时候已经不是单纯的晕轮效应了,而是一种令人心碎的惊醒,是知道这是下一秒就要碎裂的泡沫,却偏偏在这一刻被他所吸引。
这不仅仅是被谢利那青春的,神秘的气息所吸引,更是被这种懵懂少女般的心动所吸引。
在不合适的时间,与不合适的人,行合适之事。
撕裂的梦境。
谢利对于莱娅而言,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类似救赎的梦中情人,像某种能让她不管不顾放纵去爱的残存的青春气息。
总觉得莱娅叫出这个名字的时候,Oh,Chéri.拖长的尾音里面藏着欣喜,无奈,宠溺,哀求。
一个久经情场的,高傲的,倦怠的女人,高楼垒卵一样搭上自己心底最后一点情真意切的悸动。
电影最深刻的浪漫就是把看似纯粹的爱恋推至各种矛盾的边缘,人性和社会背景交织而出,像渐入高潮的交响曲戛然而止,空空荡荡,怅然若失。
《The wedding》这首插曲,开头是温柔旖旎的重温旧梦的感觉,后来气氛急转直下,钢琴的键子越敲越重,提琴的声音越来越急促,仿佛一朝梦醒,才惊觉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心爱的人。
讽刺的是,The Wedding,并不是莱娅和谢利的Wedding,而是谢利自己的新婚燕尔。
这段急促的转折让我感觉莱娅像是在街上不顾一切地奔走着,找寻着。
是那样静谧之下暗流涌动的街,路灯早早地安歇了,只剩下月光居高临下地笼罩着这个可怜的尘世女子。
她蓬头垢面,精致的发型一团糟,高级的丝质睡裙被脚下溅起的泥点所玷污,她往日里如同瓷器般精致细滑的裸足,此刻肮脏不堪且伤口鳞鳞。
她越跑越快,经过森然的路口和幽暗的街巷,她不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什么,也许是此刻正有温软拥入怀的谢利,也许是她和谢利早已破碎不堪的六年来的这段不伦之恋。
后面的节奏又轻快起来,仿佛能将场景转换到谢利热热闹闹的婚礼上,但他仍是不大高兴的样子,萎然瘫坐一旁看着来宾为了这段虚假的利益联姻,虚假地庆祝着。
《谢利》刷了好多遍都没有哭,却在后来找到插曲偶然听起来的晚上,哭到不能自已。
这是一部漂亮,优雅,浪漫,甜美,精致的悲剧。
就像一件美得让人惊叹的瓷器,最后你才发现它其实早就破碎了,美丽的只是粘起来的表象。
可是它连残缺都是这么漂亮。
第一次见到鲁伯特•福兰德是在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里,看到他穿着笔挺的纳粹军服酷酷地登场,便吃一大惊,心中暗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何等眼熟!
随着剧情的发展,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越发强烈。
电影过半时我突地一拍脑门,看出来了,这家伙长得活脱似奥兰多•布鲁姆的双胞兄弟。
不过,等到静下心来再仔细一瞧,就会发现两人的差异还是十分明显的。
80后的鲁伯特个子比70后的奥兰多更高挑,脸颊更消瘦。
看过电影《指环王》三部曲的人一定都对那位金发飘逸、身手敏捷的精灵王子印象深刻,那是真正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眼神清澈高贵,笑容自信温暖。
如果说奥兰多是一道明亮的阳光,那鲁伯特明显是属于夜的。
最近看了由鲁伯特•福兰德主演的《谢利》,从他那双逼视对方的眼眸中,你读到的是颓废,是冷漠,是任性,是阴鸷。
电影《谢利》是根据法国作家科莱特的小说改编:十九世纪末的法国,一个徐娘半老快金盆洗手的高级交际花莱娅(米歇尔•菲佛饰演),受自己的同行夏洛蒂所托,帮忙调教她那萎靡颓废的儿子谢利(鲁伯特•福兰德饰演),但是谢利爱上了莱娅,二人同居六年。
谢利的母亲强迫自己的儿子放弃这段感情,她为谢利找到了一个年龄相当的正派人家的好女孩。
婚后,谢利依然无法忘记莱娅,最终选择了逃往一个幻想中的世界……电影里鲁伯特•福兰德饰演的谢利实在太有杀伤力了,即使他的对手是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的职场老手莱娅,可最终,莱娅还是不能避免阴沟里翻船的下场。
当他斜倚在门框上,用鼻音嗲嗲糯糯地喊出那声“诺诺(奶娘)”时;当她用手指轻轻抚摸他的眼眸,说“你的眼睛像鳎鱼”时;我就知道这个女人完了,她彻彻底底地陷进去了!
果不其然,她最初自欺欺人地打算“收留”谢利几个星期就放他回去,不料这一留便是六年。
六年!
即便怀里揣着的是块石头,也可以把这块石头揣热了。
更何况他那么美,那么苍白脆弱,而且那么年轻。
莱娅听到谢利要结婚的消息,表面上是苦口婆心地劝谢利今后要对新娘子好点,并明确表示现在她(新娘)是主角,我(莱娅)该谢幕了。
可一等到谢利带着新娘子去意大利渡蜜月,莱娅便躺在床上把谢利的名字喊得荡气回肠。
据说28岁后她就再没这么伤心过。
离开莱娅后谢利的日子也不好过,和新婚妻子吵架后便整日徘徊在莱娅住处,憔悴异常。
逼得母亲不得不写信把莱娅叫回来。
出人意料的是,得知莱娅回来后谢利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找对方,而是回到妻子身边,并承诺这是永久的回归。
原来他期待的是左手玫瑰右手百合,可以在两个女人之间恣意游走。
男人啊!
你的名字叫自私。
谢利重新爬回莱娅的床,莱娅兴奋异常,计划着要带小情人私奔。
莱娅姐姐光顾着打自己的如意算盘,不曾想谢利弟弟亦有他的小九九。
最后两人分道扬镳。
他参加了一战。
从战场上回来后谢利意识到莱娅是他毕生唯一爱过的女人,于是他举枪打爆了自己的脑袋。
谁也没有赢!
比1981年出生的鲁伯特•福兰德整整大了23岁的好莱坞著名女星米歇尔•菲佛实在是把莱娅这个角色的魂都演出来了,看着她白皙的手背上爆出的青经,看着她晨起未上妆时松弛的肌肤,这就叫岁月不饶人啊!
My prime of your is but a frost of cares,My feast of joy is but a dish of pain,My cup of corn is but a field of tares,And all my good is but vain hope of gain;The day is gone and yet I saw no sun,And now I live. And now my life is done。
青春韶华,霜结爱恋 欢乐盛宴,苦不堪言 生之硕果,皆为草稗 历尽此生,空怀幻念 光阴正逝,华不再来 化蝶于此,今生不再法德合拍的电影《女伯爵》亦是讲了一个姐弟恋的杯具故事。
女伯爵,哪个女伯爵?
就是匈牙利历史上那个臭名昭著的吸血女伯爵。
影片中死了丈夫的匈牙利女伯爵伊丽莎白长期寡居在城堡里,年华渐渐老去。
在一次宫廷舞会上,伊丽莎白遇到了英俊多情的贵族青年伊斯特凡,两人共坠爱河。
而两人之间的私情遭到了伊斯特凡父亲的坚决反对,他强行把儿子送往丹麦,并为他物色了更年轻的结婚对象。
伊丽莎白备感失落,终日魂不守舍。
看到她坚定地割开离心脏最近处的肌肤,把爱人的一缕头发塞进去,又忍着剧痛把伤口一针一针缝合起来时,我背上的汗毛顿时一根根竖起来。
我知道这个女人也完了,她比莱娅陷得更深,她一定会做出更加疯狂可怕的事。
果不其然,她迷信上了青春少女的鲜血可以使自己恢复年轻美貌的巫术。
于是,血腥杀戮就此展开。
她割开女仆的手腕,用手巾沾着那鲜血擦脸,幻想着镜中的自己又回到了冰肌如雪眉目如画的少女时代••••••领地里的年轻女子一个个死去,终于有一天她等回了她的小情人,可是情人回归的目的不是再续前缘,而是调查收集她杀人取血的罪证。
最后她被判终生监禁,在黑暗的牢房里了断一生。
我不爱这部剧,亦不同情她。
因为她把爱给了他,却忘记了自己。
其实,无论是闯荡江湖的交际花,还是身世显赫的女伯爵,不管是小家碧玉,还是乡野村姑,爱情始终是女人的死穴,爱情会夺走一个女人的理智,只要你依旧相信爱情。
所以网上盛传: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看来现在还得续上一句:更不要迷恋弟,弟只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汗!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当一个女人与一个比自己年轻的男人交往时,通常都是那个女人更加在意两者之间的年龄差距,因为男长女幼是古今中外的传统,传统即使可以被颠覆,那也是极偶然的事。
四十岁的单身男人可以被誉为“钻石王老五”,四十岁的单身女人呢?
“老菜皮”、“豆腐渣”、“半老徐娘”••••••所以,年华的老去使女人恐慌,使女人脆弱,使女人自卑。
不恨嫁,只恨红颜易老。
一回首,便是百年身。
情何以堪?
想想那个女伯爵,感觉她真的很傻很天真,即使青春少女的鲜血真的具有恢复年轻美貌的功效又如何呢?
无论外表看来再怎么样,我们始终逃不过年龄的阈限。
记得日剧《女人四十》里,天海佑希饰演的三十九岁的心理医生绪方聪子到婚介所报名,接待员面带微笑道:“绪方小姐看上去很年轻哦!
”女主立即笑成了一朵花,还颇为得意地回答:“是呀,别人也常这么说。
”不料,接待员面孔一板道:“小姐你误会了,我不是在夸奖你。
你已经三十九岁了!
不管你看上去有多年轻,三十九岁就是三十九岁!
你现在的选择范围已经很小了!
”女主顿时被打击成了泄气的皮球。
哎,面对年龄,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始终都无法接受这个逐渐被抛弃,被淘汰,被漠视的事实吧。
但是,你不接受又能怎样?
岁月会因为你的拒绝而停止它匆匆行进的脚步吗?
世界不是靠拒绝形成的,正如命运不能靠拒绝摆脱。
既然生老病死是生命中无法拒绝无法摆脱的苦难,那就应该或者说那就只能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它。
《女人四十》这部剧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剧末三十九岁的绪方聪子依旧没把自己嫁出去,朋友问她:“你现在幸福吗?
” 聪子回答了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我从没有因为觉得没有结婚而感到不幸福,我因我的工作而自豪,而幸福,这是最可靠的。
女人的幸福并不只是依靠男人而得到,成为别人的妻子只是女性人生里的一个角色而已,我们还有很多的角色,也并不会因为没有这个角色就痛不欲生了。
我想只有这样的女子才配去谈一场轰轰烈烈又危机四伏的姐弟恋的吧!
不知为什么这个电影的评价这么低。
看完以后我毫不犹豫的给了满分。
英伦风格的画面深得我心,演员长的干净漂亮,画面优雅,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刻画的细致,导演处理的很巧妙,我看的不得不很投入。
看完片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并不是难过也许,是沉重,然后折射出很多人心里的影子。
两个人缠绵的那几年,什么都不畏惧,一味的向对方贪婪索取,将世界踩在脚下,不畏惧他人的眼光,最后竟因为世界和真实而被束缚,说起来有些可笑。
你看出他们爱的很用尽,我却觉得他们爱的很卑微。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在爱情面前,再趾高气扬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乞求得到那一点点卑微的爱情。
得到,不得到,失去,不失去,藕断丝连,叫人肝肠寸断。
嫉妒,憎恶或者伤痛,血淋淋的。
他们要的也不多,只是对方的那一点点,可是对方就是连那一点点都给不了。
卑微的索取,卑微的渴求,卑微的将自己的身心灵魂全部交予一个人手中。
无奈怎知对方也是残缺的。
最后卑微的决绝的歇斯底里的自己亲手把两个人之间的联系剪断,自己拖着自己滴着鲜血的身躯躲起来,疗伤,却还要在外人面前假装的无畏与高尚。
我们到底有多少人要死在自己对爱情的幻想里?
曾经听朋友说过这样的一个理论。
一个人的心刚开始是完整的,来了一个人,给了100%。
那个人走了,心少了10%。
再来一个人,给了80%,那个人走了,心又少了10%。
如此往复,最后剩下的只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心,给不了别人任何,自己也剩下0.那些少掉的百分比并不能由其他人的出现而弥补。
少了就是少了。
空了就是空了。
只能由麻木去填充。
这个世界不乏老实本分的适合过日子的人,也有那些痴迷爱情的疯子。
麻木的人好当,疯子却要有挑战世界的勇气,去支持并且鉴定自己日益模糊的信仰。
当世界被物欲,麻木,贪恋以及残暴填满的时候,只有疯子是幸福的。
因为爱情不需要任何物质形状,不需要任何实体去支撑,更不需要任何理由。
《谢利》是由斯蒂芬·弗雷斯执导,米歇尔·菲佛、鲁伯特·弗兰德参演的爱情片。
讲述了名妓皮罗丝将儿子谢利送去朋友50岁的高级妓女莱娅身边,利用这个情场老手教会儿子社交界的法则。
然而,对于这个教会他如何去爱的女人,谢利却爱得简直无法自拔。
描述了姐弟之间的不论爱恋。
最后谢利还是娶了同龄的富家女孩为妻,却无法断了和米雪儿的情人关系。
各种纠结,爱恨尽在其中。
初涉爱河的人,常常陷入一种关于爱的幻觉之中,他们为爱不惜离经叛道寻死觅活,但往往一转身又能投入到另一番火热的情感之中。
他们想象中的爱比实际的要疯狂。
同时也有另外的一些人,他们已在爱海中千帆过尽,却有时会爱得比自己想象的要深厚。
也许是因为他们不敢相信,也不愿意承认自己会动真情吧。
他们在爱情中显得那般潇洒,无所谓。
但他们会在亲手摔碎手上的爱情之后,才猛然发现自己原来早已深陷其中。
最后,他们只能用余生去追悔和惩罚自己。
电影中的谢利和莉都是久经沙场的人。
一开始他们的靠近,那么漫不经心,甚至就好像去参加一个必须参加的训练班,一切只是一项程序。
可后来他们爱得比自己想象中要深。
那个念念不忘的身影,只有在阳光灿烂时才看得见。
那就是在摇曳的身姿间,看到你;在别人的怀抱中,闻到你。
越是热闹,越是寂寞,越是追念最爱的那个人。
这是真正的爱情,大浪淘沙之后看见的那颗金子。
你拥有一切,却仍觉毫无意义。
因为他不在这里。
如果他们继续走下去会如何?
莉于谢利来说是个导师,在他心目中她是个完美的女神。
但是在爱情中,哪里会有圣人呢?
爱情中的自私、占有,谁可避免?
最终他会看到她完美的形象倒塌。
这是一个矛盾。
他们会互相伤害,越深爱越相害。
直到他们其中一个不再爱了,重新回归冷静的距离。
现在这样的结局,凄美,但理所当然。
愿每份爱都有善终。
我感觉太多人看完这部电影,视角都局限在君生我未生,或者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情结上了,很可惜,我觉得就是因为很多人这样的去看待感情,思考感情,才会停滞不前,让这样的感情“悲剧”几百年来一直都在上演。
其实从谢利的角度上看,完全不是这样的,他只是想要成长,从一段段关系里成长,可惜不如人愿。
第一段关系,他和他的母亲。
这其实反而是横穿整个电影中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而且女二也就是他的母亲,老演员了,私以为比女主演得好,那种纵容溺爱又带着强迫的感情,让人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从一开始男主的母亲就说了,看见小时候的谢利,心都化了的那种感觉,绝对是要星星不敢给月亮。
我觉得谢利的出身包括这个家庭就注定了一切,可以衣食无忧,可以任意妄为,可是永远有一些最深处的东西是他无法得到也无法改变,比如他的母亲的这个背景,一开始也说了,可以说他们这些人包括后来他娶的妻子,所有这些人其实是被圈在远离主流社会的一个社交圈里,这没有办法,毕竟这些女人是交际花出身,她们的子女也不被世人待见,可以很有钱,也可以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但也就仅此而已。
作为谢利,有一个如此溺爱他的母亲,他自己从小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他的那个脸,可能只要多看了几眼女人,那个女人就会觉得心里砰砰直跳,但这又怎么样呢,我觉得谢利的心里其实早早的就对这一切产生了厌烦,所以才会过着那么放荡不羁,醉生梦死的生活。
他的母亲知道,但也无动于衷,因为她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给谢利,直到她觉得谢利应该恢复正常的生活,不然都没法结婚,好了其实这是一桩交易,看片到最后我也是深刻的感觉到谢利和他的母亲做了一桩交易而已,这个放到最后说。
就此,他的母亲在谢礼遇到女主之前只能提供这么多,说实话,有些事情也得考虑到当时的背景,第二段关系,他和他的努努女主是看着谢利从小到大的,女主和他的母亲虽然有点绿茶闺蜜,但她俩确实关系还是可以的,至少谢利的母亲其实是很看透女主的,女主只是表面故作洒脱,但其实心地还是有一丝柔软善良的,这在风月场上已经很难得了,所以男主母亲也是放心得把儿子交给女主,我总觉得男主母亲其实是有一种让男主见见什么是好女人的感觉,男主母亲心里还是很认可女主的,也感觉男主之前的生活遇见的人都太糟糕,女主在她们这个圈子里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了。
其实片子里就男女主在一起相处六年描绘得特别少,只是说教会了爱,但到底怎么样的一个相处情境,除了给男主请一个拳击教练,培养他的意志力,别的并没有太多说明,说实话,我看到这里内心也是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当然在女主钱财充裕的保证下,他们的生活物质上肯定不用太多考虑,但有一次提及,男主说“他不值么”?
总让我感觉怪怪的。
总而言之,后来想想,他俩在一起的六年有点类似像伊甸园一样的生活,衣食无忧,只需要很好的享受就可以了,我不知道这样的陪伴到底算不算爱情,但两个人在彼此的人生中能有这么一段安心的舒适日子 ,和相爱的人在一起,是不是就已经算圆满了么?
我觉得这个问号看完片子一直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因为他俩的感情有一种天然的缺陷,还真不是年龄,其实女主后来对着枕在她膝盖上的谢利说的话前半段是真的看清了问题,没有让谢利成长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但后半段却打转在她自己年龄老去,这真得是陷入了她自己的思维里,男主试图打断,但欲言又止,在这里,我想说个题外话,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对于一个老灵魂来说,年龄外表从来不是问题,因为人人都会老去,世间那些追逐年轻肉体害怕老去的人,我只能说他们太年轻l,根本没有看透时间这个东西,而且对于真正相爱的人来说,他们其实眼里永远浮现的是彼此初次相遇的容颜,所以根本也不在乎外表这个东西。
女主形容男主眼睛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情场老手的套路,但她有一句说对了,男主的眼睛下其实是有一个老灵魂,当然让我定义的话更确切的说是一个疲惫的老灵魂。
其实后来问题的爆发反而是男主看得很清楚,他不想要一个事事给他安排妥当的母亲,这种看似安排其实和控制无疑,他想要的是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真正的能站在女主身边的男人,这真得很难,不知道为什么我很能带入男主,这真得和爱情无关,已经很爱了,想想如果真得抛下一切和女主在一起,别人要怎么介绍男主,一个交际花养得小白脸么?
这其实才是一个最大的难题,从来都不和年龄有关,也从来没有什么白玫瑰红玫瑰。
而是“我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在你身边”。
最后那一天的早上,女主尽情的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她对年龄的顾忌,她对俩人未来的设想,还有她内心深处的一种对爱情的不安全感,可是说完这一切,唯独男主欲言又止,也就是因为这样,我觉得男主肯定很失望,他心里真正在意的东西原来从来没有人为他考虑到。
其实每个人,每一个人,包括他的母亲,女主,甚至是他的妻子,每一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都是为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点的不安全感去拽住男主。
母亲想要一个儿子,妻子想要一个孩子,女主想要一个爱人,真的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他,可惜,就是没有人想到男主真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三段关系,和他的妻子我不知道为什么世人总觉得同病相怜的两个人会很适合,怎么会呢,我看他俩的时候觉得他俩都是缺憾,他们都缺一样的东西,如何在一起抱团取暖,根本就暖不起来啊。
而且片子里导演的剪辑也很能说明这一切,没有女主,男主就是一个空壳,根本无法和另一个人生活在一切,只有当女主出现了,他才有心情回家好好安抚他的老婆,这确实很悲哀,但这真的和红白玫瑰无关,他是真得对这个妻子无感,或者我可以用能量来形容,如果没有女主的话,男主真得是毫无能量,就和一个行尸走肉没有区别,其实后来的结局也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世人如何能明白其实真正能在一起长长久久的人必然是能相互为此赋能的人。
经历了三段关系,最后的结局男主选择了吞枪了断,他既不想成为他母亲的一个玩偶,按部就班的为人夫,为人父,但他又不知道该如果逃离这一切,以什么样的面貌陪在女主的身边,他的出身包括他的母亲也让他非常受限,这就是一个死结。
唯有这看似物质丰裕不劳而获的生活算是对他那疲惫灵魂的安慰。
该影片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巴黎的一个年轻的富家子弟谢利爱上了妈妈的朋友,而谢利的母亲却强迫自己的儿子放弃这段长达6年的感情。
在和其他女人结婚之后,谢利依然无法忘记这个教会自己如何去“爱”的人。
最终选择了逃往一个幻想中的世界人物方面谢利,一个放荡不羁,脆弱迷惘,忧郁孩子气的公子哥,作为一代名姑的掌上龙珠,富裕的家境,及耳濡目染的生活方式,让他过早地踏入了荒淫浑噩的舞台。
但从小缺少母爱的他,找不到怎么去爱的方向,是母亲的朋友莱娅一滴地使他找到如何去爱的方向。
莱娅,年老却仍貌美的退休名姑,年轻帅气的谢利在她面前也能被灭于无形。
莱娅很清楚自己将来的命运,可她就是有那么一点不甘心,特别是动了真情之后。
得知谢利要离开自己娶另外的女人为妻时,她是多么悲伤,却还是要为了尊严假装不在乎,而在每个夜里独自哭泣,怀念英俊少年靠在镂花门廊边的样子,他修长的双腿交叉在她体内。
但已是老女人的莱娅并不会像小姑娘那样生气要闹,她坦然沉稳的接受,她会用物质安慰自己,既实用又空虚。
太肉麻了吧。。有真爱,下面松也不要紧吧!!!话说男主角那张脸看上去好像肾虚了活儿不好的样子诶!而且和许多英国火柴男一样出现了发际线往后移要谢顶的赶脚!
:(
补标,嫩牛吃老草。
Lea的帽子和服饰都好华美。Cheli在长街上最后一次侧身。凝重且迟疑。但是可惜命运总是以难题的形式铺陈开来,并不因谁美丽便格外获得怜悯。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好无聊的爱情故事…讲来讲去的三角恋,纠结点就是年龄问题世俗问题…服装还真挺好看…
很奇怪,人总是喜欢用一件事情来伪装另一件事情,性要伪装成爱,爱要伪装成性;依赖要伪装成爱,爱要伪装成依赖;幻想要伪装成爱,爱要伪装成幻想。年轻的时候爱上一个年长甚至年老的男人,年老了让一个不谙世事的男孩儿爱上,这是每个女人都想要的生活,却是最悲剧的女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不咋的
一个一把年纪还能如此风情万种的女人,不知道是多少男人意淫的对象。可她再怎么想要抓住爱情的尾巴,终究还是抵不过现实爱不起美少年的无知。
片子的 主题是 爱情 只是这个载体。。。
画面好美 不过台词就僵了点
柏林光来大妈了
Lea是真美呀,这段情感注定是剪不断理更乱。
电影就是不断地代入。
故事其实很简单 所以不一定有预料得好 但是音乐画面真的很美
没有期待的那么牛逼
没啥意思,起码我是这么觉得的。
等吧
风华绝代的60岁,我再怎么努力也老不成她那个样子吧!
如同虚妄之物
导评音轨一样的旁白让人出戏了,结束得也相当突然,情感完全没爆发。Felicity Jones又是道具般的复古摆设,两位主演的表现倒是很不错。赞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