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未写观后感,今日重拾起写作爱好,允许自己随心流淌出文字的感觉,美滋滋般地滋养。
言归正传,这篇两个多小时的纪录片,今晚休息日,和室友们一起在家中观赏。
初始的慢镜头,借由汽车,呈现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历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背景,让对车无感的我,些许想快进。
时间有限,简短表达影片带给我的一些触动和感悟:1.每个生命真的都有ta各自的天赋talent,人生使命。
“海饼干”,骑士,女主,汽车销售员,训马师,均如是。
我们芸芸众生,亦如是。
无需妄自菲薄,跟着自己的命运轨迹前行,去投入,创造,享受,属于你自己的人生吧。
2.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啊。
若无伯乐相中马和骑士,并将他们身上的“野性”="生命力",回归到大自然中,让脾气暴躁的生命,有合适的空间,去调整到属于自己的生命道路。
不易啊,这互相fix,互相成就的成长旅程。
3.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若是找到自己,要做成一件事,对自己人生的意义,那么生命内在力量和智慧,会自然绽放的。
初始做汽车的男主,逐渐展露出自己销售汽车的热情与意义——to the future,随后他将这些精神力量,用在成全海饼干和瑞德骑士上,亦是在成全他那英年早逝的儿子。
4. 人生的起承转合,真的都有其重要意义。
勇敢的信任生命之流,勇敢的一点点投入进真实人生,长出真实的自己,这样的人生很精彩。
别怕伤痛,一切该发生的,逃不掉,也无需逃,去正视穿越这些挑战,这背后的成长喜悦,会拓展生命的厚度。
它曾是人嫌弃的劣马,两年时间,却一跃成为横扫赛场、一年狂赚14万4千美元的年度赛马。
它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传奇的赛马“海饼干”。
2003年,美国影片《奔腾年代》上映,让人们看到了这个传奇诞生的全过程。
不过,与其说,这部影片讲述了一匹马的传奇,不如说,它再现了一匹马与一群人相互成就的每一个瞬间。
1、天赋是传奇诞生的基石清晨5点,天色未亮,一匹枣红色小马踏破浓重的晨雾,走进驯马师汤姆的视野。
这是汤姆初见“海饼干”的第一眼。
它身材矮小,带着伤,行走时一瘸一拐,呼吸之间还有喘气声,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匹好马。
然而,看似毫无价值的“海饼干”,却拥有极其强悍的基因——它的祖父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纯血马“战神”,曾打破多项纪录,终生只有一败。
虽然在人类社会,我们常说“英雄不问出处”、“寒门也能出贵子”,但在赛马场上,血统即天赋。
现代育种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已经证明,马的速度是遗传力很高的性状。
这意味着,赛马冠军的后代再次夺冠的几率很大。
当时的马王“战将”就是“战神”之子,不但赢遍各大赛事,更在1937年一举摘下肯塔基德比、必利时锦标以及贝蒙锦标三大一级比赛的桂冠,成为美国赛马史上屈指可数的“三冠王”。
换而言之,初次登场的“海饼干”虽不起眼,但名马血统给了它夺冠的天赋。
如果它出身普通,可能一生都无法踏足赛场。
人类亦如此,每个人生而不同,都有自己天然擅长的领域,也就是天赋。
都说“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同一个技能,同样的付出,有天赋的人总能学得更快,做得更好,事半功倍。
而赢得事业成功的第一步,是选对赛道。
天赋所在,就是你的正确赛道。
这一点,在骑手瑞德身上同样适用。
瑞德出身优渥,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年少时,父亲送给他一匹马,让他发现了自己在骑术上的过人天赋。
1929年秋,华尔街股市崩盘,无数人破产,大萧条时代降临。
瑞德一家未能幸免,往日的幸福瞬间化为泡影。
他们被迫离开广阔的庄园,开始了漫长的迁徙。
此时,瑞德精湛的骑术已不再是富家少爷的闲暇消遣,而成为一个贫苦少年在底层挣扎谋生的手段。
对瑞德而言,命运虽无常,但天赋指引他走上了自己最可能成功的那条路。
在那条路上,他将有机会比旁人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取得更大成就。
2、伯乐是命运翻转的关键“海饼干”虽血统强悍,但个头才1米5,看上去只有其他赛马一半高。
对赛马而言,身材矮小已经是重大缺陷,可“海饼干”还有一堆臭毛病:它酷爱睡觉,喜欢在树下打滚,食量是其他赛马的两倍。
一言以蔽之,“海饼干”又矮、又懒、又能吃,简直一无是处。
这让它的第一位驯马师费兹西蒙非常不满。
费兹西蒙盛名在外,手下良驹无数。
他见不得“海饼干”的懒散,想用鞭打来矫正它,不料毫无作用。
眼看“海饼干”就是扶不起墙的烂泥,费兹西蒙决定废物利用,把它当成其他赛马的训练伙伴,每每强迫它跑输,以激发其他马的自信。
日复一日的打压式训练,不但让“海饼干”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更让它在所有比赛中都习惯性跑输。
它转手的价格也随之一路下跌。
如果没有遇到慧眼识珠的汤姆,“海饼干”的下场可想而知——当时,对失去价值的赛马,马主人为了节约成本,往往选择将它们安乐死。
幸运的是,汤姆懂马,他深知,一匹能夺冠的赛马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面对争斗无所畏惧的心。
所以他才能在第一眼就被“海饼干”吸引——无论肉体经过多少鞭打,它的眼神永远桀骜不驯。
汤姆先斩后奏,替自己的雇主霍华德买下了“海饼干”。
此时,他还不知道,一个赛马史上的传奇即将诞生。
虽然中国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真正的伯乐绝不会只发现一匹千里马,他能看到很多事物的价值。
正如,汤姆不仅发掘了“海饼干”,也对瑞德有知遇之恩。
在与家人忍痛分别的六年里,瑞德活得很艰难,他空有一身好骑术,却被雇主压榨,欠下债务。
白天,他在乱象丛生的底层赛马比赛中屡遭暗算,夜晚,他在黑市打拳,伤痕累累。
遇见汤姆时,瑞德甚至连一份骑手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在马厩打杂。
即使沦落至此,这个瘦弱的年轻人也不曾低头。
面对众人围殴,他甩着水桶,奋力还击,犹如斗兽。
而马厩的另一头,脾气暴躁的“海饼干”扬蹄嘶鸣,拒绝让骑手靠近,没有人能拽稳它的缰绳。
一人一马如此相似,瞬间让汤姆意识到,这将是一对最佳拍档。
瑞德的命运至此扭转。
事实上,汤姆既是“海饼干”和瑞德的伯乐,同时,他也曾是一匹不为人知的千里马。
他在辽阔的西部草原长大,与群马为伍,自由自在。
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马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驯马为生的汤姆被时代抛弃,开始了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
如果不是霍华德递出橄榄枝,汤姆依然是那个四处漂泊、露宿野外的怪人。
他高超的驯马技术永远无人知晓。
可见,一个人再有天赋,假如没有遇上赏识自己的伯乐,他根本没有机会站在合适的舞台上绽放光芒,施展才华。
正如影片中,有记者探问“海饼干”获胜的原因:“它为什么会转变?
”霍华德的回答意味深长:“我们只是给它机会。
有时候,人们需要一个机会。
”3、团队是逆袭之旅的后盾“海饼干”很幸运,当它遇上汤姆的那一刻,生活迎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它性格暴烈,汤姆专门找来与它脾气相投的骑手瑞德。
它爱睡觉,汤姆每天坐在马厩外静静等它醒来。
它怕寂寞,汤姆牵来一匹白马日日伴它左右。
汤姆为“海饼干”量身定制了每一项训练计划,唤醒了它自由奔跑的天性和渴望夺冠的斗志。
不过,汤姆并不是唯一懂“海饼干”的人,骑手瑞德是它最好的伙伴。
初见面,瑞德用半个苹果,安抚了“海饼干”人见人怕的坏脾气。
训练中,瑞德看不见前路,却满怀信任,任由“海饼干”带他暗夜驰骋。
得意时,他们并肩作战,连连夺冠。
失意时,他们一起养伤,相互扶持。
当然,掌控这个小小团队大方向的,始终是马主人霍华德。
“海饼干”一身缺陷,但汤姆买下它时,霍华德没有反对。
汤姆用独特的方法训练“海饼干”,霍华德不理解,却尊重。
瑞德和“海饼干”输了比赛,霍华德从不责怪。
当这一人一马双双受伤,霍华德也从未放弃。
身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霍华德永远知道,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也永远记得,不能因为一个人受伤,就抹杀他的全部价值。
正是驯马师汤姆的正确训练、骑手瑞德的完美配合和马主人霍华德的全力支持,开启了“海饼干”的逆袭之旅——在所有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中,它连胜六场,成为赛马场上最耀眼的新星。
如果说“海饼干”作为一匹马,注定要依靠团队才能在人类社会创造奇迹。
那么,一个人能否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世俗的成功?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即便精干如霍华德,他的成功也不是一场独角戏。
霍华德曾凭借敏锐的眼光抓住时代风口,从一名自行车修理工,转型为汽车销售商,迅速累积起庞大财富。
大萧条时代,霍华德的生意遇到了麻烦。
他因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家人的陪伴,导致幼子意外丧生,妻子愤怨离去。
霍华德遭逢巨变,一蹶不振,直到结识了第二任妻子萨贝拉,才重新焕发生机。
在萨贝拉的支持下,他开始组建自己的赛马团队,也因此遇见汤姆、瑞德和“海饼干”。
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团队,他们在情感上亲如家人,在工作上配合默契。
四人一马共同缔造了“海饼干”的传奇,让霍华德的新事业在赛马场上结出累累硕果。
而今,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分工远比大萧条时期更加精细。
任何项目都有多个环节,需要不同工种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没有谁是真正的独行侠。
退而言之,即使一个人真的是全能型人才,每个环节都足以胜任。
但他的时间和精力依然有限,单打独斗只能换来有限的成果,只有依靠团队支持才能越走越远。
结语《奔腾年代》虽然是一部电影,但“海饼干”的故事却是真实的,它创造的奇迹曾轰动了整个美国。
1936年,“海饼干”被驯马师汤姆·史密斯买下。
1937年,它的年收入已经比最赚钱的赛马在全盛时期赚的还要多。
它与叔叔“战将”的较量也已经不可避免,这关系着谁才是真正的“马王”。
1938年11月1日,这对叔侄在万人瞩目下对决赛场,四万多粉丝现场观看,四千多万人全程收听转播。
“战将”身材高大,履历完美。
“海饼干”身材矮小,刚刚成名。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比赛,人们希望“海饼干”能以弱胜强,却不相信它真的能赢。
因此,当“海饼干”最终以四个马身的傲人战绩打败马王时,全场雷动,举国若狂。
人人都在它身上,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每个人都渴望赢得事业成功,但大部分人难以如愿。
有人在不擅长的领域磋磨一生,有人怀才不遇、明珠蒙尘,还有人势单力薄、独木难支。
只有少数人早早看清了自己天赋所在,然后不遗余力去寻找赏识自己的伯乐和支持自己的团队,取得令人艳羡的成就。
1938年,刚刚从大萧条中走出来的美国人,被“海饼干”的传奇激励,将它捧上了美国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榜。
它的名字甚至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和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并列,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2023年,刚刚从三年新冠疫情中走出来的人们,也不妨看一看《奔腾年代》。
相信你同样能在这匹满身缺陷的小矮马身上,看到希望——即使身处谷底,你依然有机会战胜命运,行至巅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查尔斯•霍华德以前是个自行车修理工,因为向美国西部引进汽车赚了钱。
他买了一匹个头很小的马,名字叫做Seabiscuit,直接翻译过来意思是海饼干。
霍华德和半盲的前拳击冠军瑞德和以前从事表演的汤姆组成了一个小组训练他的小个子赛马,瑞德做骑师而史密斯则担任训练师。
海洋饼干和它的三人小组开始了一个传奇的旅程,而三个人的人生路也从此改变。
故事围绕一匹其貌不扬的赛马和三个郁郁不得志的男人展开,人物刻画情节紧凑但不紧张,平缓流畅讲述了一个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不像国产电影一样,影片没有正反角色的映衬,但是对角色刻画上确形象生动。
这部片子是之前跟男朋友一起看的,看得我挺震撼,尤其是比赛时让我很激动,感觉动物还是很有灵性的,值得一看。
1938年的新年前夜,美国的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榜出炉,共有九个人上榜,其中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内维尔·张伯伦和阿道夫·希特勒,与他们同处于一个榜上的还有一匹叫做海洋饼干的马——它长得又矮,又有缺陷,它的骑师穷困潦倒。
但是,他们共同创造了赛马史上的奇迹。
1936年驯马师汤姆·史密斯买下了一匹名叫“海饼干”的3岁纯种马它通体呈马粪色,身材矮小,膝盖突出又不对称,而且还不够直,完全就是缺陷身材的典型。
尽管它战绩奇差无比,史密斯还是看出了这匹马的独特之处:“海饼干透着一种真正的自信。
”在史密斯的调教下,海饼干却发生了质变,海饼干果然不负厚望,它和它的骑师红毛波拉几乎所向披靡。
1937年,海饼干在十场重要的彩金赛中大获全胜,它的年收入达到14万4千美元,比最赚钱的赛马在全盛时期赚得还多。
1938年11月1日海饼干与另一匹奖金马王“战将”的比赛更是吸引了全美国人的眼球,就连没看过赛马的人也关注了比赛。
以四个马身优势获胜的海饼干当之无愧的当选了年度风云赛马。
1939年2月14日的一次事故似乎完结了海饼干的事业——左前腿悬韧带破裂,它很可能再也不能参加比赛了。
马师波拉的腿也第三次被打断重接。
波拉说:“海饼干和我是一对老瘸子,我们都完了。
”然而同年秋天,海饼干的老板做出一项惊人的宣告:1940年3月2日,7岁的海饼干将最后一次挑战它一直未能征服的赛事:圣安妮塔10万奖金赛。
此时红毛波拉的腿如果再断一次就会落下终身残疾。
但波拉坚持自己可以出赛。
他说:“我和海饼干加起来有四条好腿,这样就行了。
”整个赛马界都在关注圣安妮塔,关注海饼干的复出。
它曾两次以微弱的差距与10万美元的奖金擦肩而过。
比赛的结果震惊了整个美国,海饼干跑出了圣安妮塔大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美国赛马史上的第二好成绩,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著名作家裘利·罗杰这样写道:“我是多么的幸运,竟能活着看到这一天。
”海饼干受了伤,几乎无法继续比赛,但它战胜了伤病,一直坚持参赛,直到年老退役。
它的骑师波拉也发生过惨痛的意外,但这对跛脚的老搭档都重新振作了起来,老骥伏枥,再造辉煌。
对于一个陷入经济萧条所带来的焦虑和恐慌的国家来说,这绝对就是一道灿烂的曙光。
故事中的每一位主人公都具有拼搏精神,那种克服困境、赢得成功的精神和力量,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之路。
这种精神是成功的基石。
而海饼干和波拉的传奇故事,正是这种精神的最佳写照。
海洋饼干的时代,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年代,海洋饼干在那个时候成功地扮演了一位能够寄托美国精神的偶像。
海饼干的奇迹激发了无数处于焦虑和恐慌中的美国人。
随后,美国的经济也开始复苏。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海饼干不仅改变了他和他主人的命运,更激励了整个国家。
一直被带着绕圈跑每天经历机械式训练的Seabiscuit已经逐渐忘了自己的天赋本能,如果要让它真正跑起来的话,必须要让他重新学会当马。
于是主角带着Seabiscuit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重新学会奔跑,慢慢地认识自己、记得自己。
只有当一只马是马时,它才能够发挥那与生俱来的力量。
我想马是这样,我们其实也一样不是吗。
只有当我们做回我们自己,不忘记自己的根,记得人性中的真善美(当然也包括假恶丑),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也只有真正的人,才能发动潜在于我们每个人体内那份最单纯、最不可思议的力量,这时的我们将变得无比强大。
还有一点令人很感触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成就了某样事情,改变了某个人、某个事物,其实不然,恰恰相反的,是他们成全了我们,改变了我们。
或者说,我们互相改变了对方,拯救了对方。
主角与Seabiscuit得到了他们的荣誉,而我们的灵魂得到了他们的激励。
他们拯救了自己,拯救了彼此,也拯救了我们。
看着主角与Seabiscuit奔腾,我们也要开始我们的奔腾年代啊记得自己,开始奔腾吧
前几天,和同事吃饭,席间,不知谁引出了一个话题:中国人与美国人有什么区别?
“美国人是直线思维,中国人是曲线思维。
”“美国人是野生的,是游牧民族的后代;中国人是圈养的,是农耕民族的后代。
”“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中国人依赖社会背景关系。
”今天,看了一部老励志片《奔腾年代》,让我对美国人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剧中的三个人物都是个人奋斗的典型。
虽然他们各自境遇不同,追求不同,但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他们各自都能独当一面:不管是住在丛林中的“怪人”驯马师汤姆•史密斯;地下拳击手冠军瑞德•波拉德;还是生活失意的汽车制造商查尔斯•霍华德,从他们的眼神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个体的独立性及美国式自由精神。
美国人所追求和崇尚的,难道不正是这种个人奋斗的精神吗?
像一匹脾气暴躁的烈马,永不屈服、永不停蹄地奔驰在无边的大地。
美国的强大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源自美国人强大的信仰及对个体的尊重。
“这不是终点,这是比赛的起点,未来才是终点。
” “如果你的梦想足够远大,你又有勇气去追随它,财富便唾手可得。
”在影片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美国人的远大梦想和追求。
“你不能因为它受了伤,就丢弃一整条生命。
它有价值,它还可以去做其他事。
霍华德问汤姆为何救助那匹受伤的马时,汤姆回答道。
对马适用,对人也适用。
”驯马师汤姆•史密斯和老板查尔斯•霍华德都说过这句话,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很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价值200万美元的一句话》,韩国一财团出资200万美元来学习美国民主思想的核心。
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找到的这句话是林肯说的:如果你帮助别人得到了他想得到的,那么,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影片中的三人团队也是这样,不管是屈身拜访驯马师,用他脏兮兮的杯子喝咖啡;还是容纳瑞德失败后的咆哮,都体现出了霍华德对部下的尊重与关爱。
霍华德成就了汤姆和瑞德。
最终,也成就了自己。
'虽然他个子很小,但是他勇往直前!'04年看的这部电影,那时候还在上学,那是段最美好的时光,有很多的电影也都是在那个时候看的...今天电视上突然播放这部影片,又再次看了遍,喜欢那匹马奔跑的感觉...以前有个朋友,他说,他常常跑步,沿着学校的跑道,沿着家属楼,沿着马路,在清晨,在傍晚...他说,奔跑有一种自由的感觉,那是人类对自由最原始的感觉...饼干在赛场奔驰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要飞了起来...终点不在前面,终点在心中...一直向前,一直不停的冲刺,一直要超越超越再超越...坚持向前,有的时候,是需要勇气的...不能因为受了点伤,就认为再也没用了...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要放弃或停滞不前...喜欢飞驰的感觉,喜欢一路狂奔向前的感觉,喜欢用不停留的感觉...终点在心中...
我不记得看了多少遍《奔腾年代》这部记录美国大萧条的电影,激励了万千人民。
刚才看到托比:马奎尔第一次骑着海饼干比赛时由于对手激怒了自己,输掉了比赛。
瑞德自从他父母看到他的天赋能自己养活自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父亲丢给他一堆名著离他而去,一直以来为了不受社会的欺负,他随时带着怒火燃烧对方,这种怒火也一直激励着自己。
但这一刻这团怒火让他输掉了比赛,比赛结束,老板霍华德跟他说你在生气什么?
这一句话点醒了他,让他拿着一大堆名著站在桥上想要扔下去,丢掉它愤怒的根源,也就是那种对家庭的愤怒。
最后一刻他释然了。
没有把名著丢掉,因为哪些曾给予他莫大的精神支持 冯唐说不管跟什人打交道,你只要跟他生气,你就输了。
我此刻深刻顿悟这句话。
时常感叹于豆瓣上那些长篇的评论,同样的一部电影有的人竟然可以看出如此多的感触和人生,而我总是后之后觉。
多数时候都是精彩的影评勾起我对电影的欲望,《seabiscuit》是个例外。
第一次看到就被吸引,因为它的中文译名--《奔腾年代》。
总是无法描述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或许本就不该描述。
能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想属于电影本身,而作为观众拥有的只是心中莫名的激动和隐隐的共鸣,并且每人都尽不同。
这是一部恰当的时候出现的恰当的电影。
不希望是更早,因为身陷泥泞的时候行动比思考更能给人以勇气。
如果是那时出现,也许和我一起陷入泥泞的还有无辜的电影。
不希望是更晚,那时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此时的记忆和印象,彼时来看此时的大事件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插曲。
而就是现在,一步步走出泥泞,鼓起勇气重拾梦想的时候,seabiscuit奋蹄而来。
喜欢它配乐中马蹄四起的铿锵和迎风的马鬃飞起的力量。
马蹄落处沙石四溅,那时心跳的节奏。
一个人和一匹马的奋斗成长在一幕幕黑白背景映射下结成了一个民族的奔腾年代。
“不是因为所建造的那些公路,隧道,桥梁,公园和成千上万的公共工程,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让一年前破产的人们突然重振旗鼓被击倒的人们突然找到了他们的心声”。
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变革,饥饿,困顿,悲伤都无法阻挡它的到来,坚定的走出阴霾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This is not a finish line,the future is the finish line”无论何时都告诉自己,情况不好但没到最坏,因为终点永远都在未来。
不会再惧怕什么,因为我曾站在风口浪尖支起飘摇的港湾。
伴随着瑞德扬鞭时轰鸣的马蹄声,耳边又响起餐桌前瑞德背诵的狄更斯优雅而有力的诗篇"we never know how high we are till we were called to rise...."
为了看悲情重看了奔腾年代。哎感觉就像以前没看过似的。。。大屏幕上的赛马还是很过瘾的。加上时而无声的处理,时代背景的插入。
客观3.4,感情分3星。关于赛马和骑师的励志故事,温厚而平常,能让人热泪的意义在于他是大萧条时期的一种精神力量吧,很困难的情况下通过人的不懈努力最终战胜了困难获得成功了的主旋律电影,不功不过,无甚亮点。要不是主演托比马奎尔,可能看到20分钟我就关掉了。
后半程睡着 导演好烂 很多地方生硬且假 演员ok
激励型的片子,美国人,经历过大萧条的人感触应该更深。找找这个片子的原声音乐,应该很不错。
男人与马的故事里女人只负责漂漂亮亮。不想给戏份可以删掉谢谢。另外,节奏太差。你能想到我们的主角马花了近一小时才出现?
一般and非常的一般
前面的多线叙事不够清晰,剧情也俗套了点,还是历史中真正的“海洋饼干”的故事更让人感动。不过作为一个励志片,没有狗血煽情,平平实实地去打动人心,也算不错了。电台主持人是个亮点,此君太搞笑了!
满满三杯超浓缩情怀,除了情怀就是情怀2.0,播音员是唯一亮点,8.4高分显然是在双廊排长队拗造型的文青打出来的~
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简直荒诞,让人眼皮打架的美国主旋律,1910-1930年代的旧景重现切口已足够让人打哈欠,结果前30分钟像无头苍蝇一样毫无方向,到底是传记片?还是讲华尔街股灾?还是赛马励志?还是汽车发展史?镜头像毫无关联的幻灯片拼接,男主杰夫瘪着个薄嘴一副欠打的样,台词犹如白开水一样无味,影片应该从《奔腾年代》改名为《催眠大师》,比听家族男性Loser长辈讲人生道理还让人膈应,半小时弃。
除了前半小时的蒙太奇以外其余我都很喜欢,马电影全都不理智给五星。
赛马都能拍得这么激动人心。不过蜘蛛侠的男主角看上去真让人感到不快……
晚了十年才看的电影,难得的没有什么多余情节,所以也不需要快进,年代感还原得非常好,音效、剪辑也是上佳,可惜除了小蜘蛛其他角色发挥略感受限,Banks姐姐萌
前面一个半小时2分,后面一小时4.5分。。米国的乡下,环境很美。3.5
太碎,戏不连,没有组织到一起去,空煽情空励志,导演的几个副线处理挺有意思,播报员等,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没看到,摄影还好,有些想法,日景光效不错
搜索这个故事既感人又励志,非常棒!但电影叙述得太糟糕了。可能导演想表现更多内容给观众,弄得剧情纷杂,没了主线,很多内容都轻轻带过,前后联系也不大。观感糟糕...故事给满分,电影也就一分了。
ha,两个小瘸子的故事真看不出那是伊丽莎白班克斯
真正的感情并不是怜悯不是救赎,而是互相将彼此从水深火热的利益中拉出来面对真实的人生。不因一方受伤而放弃,不因弱小而遗忘。因为我们在一起,我们会好起来。我们会变得强大。——看《奔腾年代》
电影频道放的.不知是剪截的原因,还是本身如此,感觉每每在关键点就有点跳,可能是片子风格问题,只是不是所有观众都懂.
场场戏都找不到重点,还一直往上走还真的挺可怕的
剧本有极其严重的问题,以至于我看了一个小时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