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双标和民主的谎言已昭然天下,洗衣粉诬陷别国大规模生化武器的事情仍历历在目。
电影官方机密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真实再现了狼狈为奸的两个国家如何利用联合国达到入侵别国的目的。
英国情报机构政府通讯总部收到美国绝密邮件,美国国安局要求英国协助监视其他安理会成员国,分析其他国家对安理会发动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态度,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关,使得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提议获得安理会通过。
在情报机构工作的凯瑟琳想阻止这次不义战争发生,于是偷偷把这封邮件的影印件发给了反战组织,她也因为违法《国家机密法》面临着牢狱之灾。
这是一部讲述举报人遭遇的电影,类似于斯诺登的棱镜门,只是结局截然不同。
同时也反映了灯塔国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玩弄政治。
很难说这样做是对还是错,站在公知的角度,任何人都有义务去阻止一场不义的战争。
国家和国家主权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对其他国家的入侵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
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这样做又有所不妥,任何秘密和绝密的资料,并不能以个人的感情为判定,保密规定是用来遵守的,不是用来破坏的。
否则每个人都把情报公开,还要什么情报部门。
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我们钦佩女主的勇气和善良,同时也对狼狈为奸的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有了更深的认识,就这点来判定,这是一部好片。
一个很淡又很美的小众电影ご公衆號ご:凉心评本文版权归作者 凉心评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下面是个别台词的摘抄:我主要是翻译通讯情报,并且上报我觉得我的客户会需要的情报。
我的客户,外交部,国防部。
但,我不是为政府工作的。
政府会更替,而我只为英国人民工作。
我搜集情报,是为了政府能更好地保护英国人民,而不是为了让政府可以向英国人民撒谎。
我并不反对被要求去搜集情报,来组织一场恐怖袭击的发生;但我反对被要求搜集情报,就是为了改变联合国的投票结果,并欺骗全世界陷入战争。
监狱萨达姆侯赛因对库尔德人民的暴行,用生化武器杀害了18万库尔德人,我可以向你保证,我的政府对于伊拉克政权绝对没有同情心。
袭击伊拉克,并不仅仅是袭击萨达姆侯赛因,而是袭击这个有三千多万人口的国家。
我无法想象也不能忍受战争会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她很天真,但是很勇敢!
个人想法: 这个影片注重的是在曝光了“官方机密”之后的事情,而不是曝光这一举动。
我很敬佩凯特琳,她有她的坚持,而且,当她的工作与她的信念相悖时,她会很主动地站出来,哪怕这也许会与政府争锋相对。
不知道为什么,近来我越来越喜欢看吹哨人这类的电影了。
从斯诺登,到黑水,再到这一部官方机密。
PS:当时伊拉克战争发生的时候,我还小,还在读幼儿园…而且,在那之后,我也不太想去了解这一件事儿…但是,在美剧新闻编辑室里,还有这一部电影中都展现了在二十一世纪的大背景下,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以及种种人在这件事面前展露出的嘴脸,我想要去完整地了解一下关于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了。
这样的电影尺度很大,有勇气、有信仰,台词很专业,叙事很细致,断断续续的看了四次才看完。
小人物往往难以窥全局,凡事倾心尽力而已,而一个国家就是在各种约法和制度下运行的巨大机器,个人意志微如蝼蚁难以影响大局,国家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就很难停止,一般由精英控制着方向盘,民众自下而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机器的走向。
有时候挺喜欢西方的这一套立法、司法、行政体制,羡慕高效的监督制衡效力,就像港片《寒战》和美剧《纸牌屋》系列中的感觉,不过港片中的政治始终拍不出大气磅礴的感觉。
西方哪一套制度玩的好确实是武林绝学,玩不转就容易成前期的香港、火灾的澳大利亚和当代的韩国。
希望祖国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越来越好!
🐜🐜🐳🐳希望新冠肺炎疫情早点结束🙏🙏🙏
在推荐页里有个评论是:女主好勇敢,要是放俺们这疙瘩早就被政府抓起来了。
就凭借一部电影也许拍电影的国家就可以扭曲其他国家平民的看法,天真的以为这个国家是多么的“民煮”多么的公平。
但血淋淋的现实却证明了相反的事实。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的政府就是十全十美的。
请辩证的看世界。。。。。。。。。。。。。。。。。。。。。。。。。。。。。。。。。。。。。。。。。。。。。。。。。。。。。。。。。。。。。。。。。。。。。。。。。。。。。。。。。
其一,女情报官把官方机密向反战人士透露的想法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卷入战争,这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不仅仅是忠于自己服务的官方机构,更是要忠于自己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谁把她推上叛国的被告席,谁就必须证明她是如何叛国的,女主如此,斯诺登也是如此。
其二,从没有家国情怀到忠诚祖国是一种境界,从爱自己的祖国到爱一切无辜的百姓,这又是一种境界,可能这就是我们还不太熟悉的一种普世价值观吧。
我喜欢结尾的一句对白:“帮我个忙,肯,上别处钓去”。
当你服务于国家秘密机构,你的一切就不是你的了!
但是良知、公理依旧在那!
很多人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坚守道德底线,还是屈从于国家意志?
这个选择题根本没有答案!
凯瑟琳是英国情报机构的翻译人员,有个西亚血统的男友,在英国过着简单的日子。
一封来自美国情报机构的电子邮件送到她面前时,她的世界动荡了!
为了一份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议得到通过,美国竟然要求盟友提供安理会成员的个人信息,其中蕴含的潜台词不言而喻!
暗箱操作什么的骚操作,美国不要太熟练!
还拥有良知的凯瑟琳把情报送到英国反战分子手中,希望能曝光这个事,教训美国人!
可是,本来很正义的事情,因为媒体的大肆报道而成为一场情报领域的轩然大波。
这期间英国媒体的多方求证让我看的获益匪浅,人脉、资金、推理、决断,一出出精彩的媒体大戏夺去了情报站的彩头!
最后,当英国媒体报道出来却因为秘书多此一举的“拼写检查”操作,被人指出美国知情人说英式英语的笑话!
让这场情报与媒体风波失去原本的正义。
在这期间,经过一系列诉讼程序,凯瑟琳身心受到重大打击,她为之敬仰的祖国,竟然会伙同美国干出如此违反人性的事情,世界观随之崩塌,未婚夫差一点被强制遣返,生活陷入水火!
虽然,最终无罪释放,但是,战争依旧,死亡依旧,公理和秩序在强权面前成为废纸,冲下下水道!
这个世界不安全的因素不是恐怖分子,而是美国!
相信每个看完电影的人都会得出一样的结论!
凯瑟琳原型接受采访时的表态
女主一开始也没想到战争是非法的,要阻止战争的发生,只是想“找个人看看”,“没啥问题的话”,好减轻自己的负罪感。
后来是赶鸭子上架,被迫承认自己的行为,但并不认罪。
最后无罪释放后,变身勇敢的斗士,“如果还有下一次,我依然会这样选择”。
说好听是成长,说难听是很会顺杆爬。
后来确实越战越勇。
《官方机密》改编自真实的事件。
在这个影片里我们看到了公民的良知,新闻的良知和法律(律师)的良知,当这三个方面合力作用,才有这样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
凯瑟琳的身份是位间谍,但同时也是个公民。
当她看到政府在用谎言欺骗人民,而去进行一场会死伤千万的战争时,她选择遵从自己的良知,让人民知道真相。
我觉得她最勇敢的时候并不是给出消息的时刻,而是在并没有怀疑到自己身上,看着自己的同事朋友接受调查的时候,克服了内心的恐惧,站了出来,坦白了自己的所为。
在那一刻她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会面临怎样的恶梦,还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
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新闻的正义。
马丁拿到了独家的新闻,这是一个足以一夜成名的爆炸性新闻,影片中的新闻人并没有为了抓人眼球而马上发布消息,而是进行了多方面的验证,也反复分析了消息发出后可能面临的停业关闭,最终还是遵从新闻人的良知,给广大人民以知情权。
法律的良知,以律师为代表。
单纯从法律的条条框框来说,凯瑟琳无疑是触犯了法律,如果法律人只是服从于冰冷的法律条文,没有人会为她做出无罪辩护。
而影片中凯瑟琳的律师遵从了良知,选择的是人性的正义,而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正义。
最终找到了案情的关键点,赢得了诉讼。
一个单纯的个体,在和国家机器对立时是如此的渺小,凯瑟琳的丈夫差点被遣返出境,哪怕他回去面对的是死亡。
而当社会中良知多方面合力,才能成为正义的力量。
虽然凯瑟琳阻止战争的愿望没有达成,但她的勇敢和正义,会鼓励人们为自己的良知而战。
除去电影 还你一个对世界的真相 一个关于人类发展至今我们为何走到现在的真相艺术层面来讲 奈特利的表演没有太夸张但是的确不够精湛 感觉她的人生体验不够诠释这个角色 她的脸上🈶苦大仇深的经历 但是心里和眼神没有透出来 她气质中自带的莽撞蛮适合这个角色的其实 可是她感觉还是自我感动的演法 所以最后打破第四堵墙时味道一下子就淡了 事件本身的意义逐渐被时间吞没抚平 其实是很现实的表述 但是作为电影来说不够艺术 但是没有态度和立意 主角的成长和经历被事件本身的深度给掩盖了 而且苦难的重心是伊拉克人民的血肉和记忆 有点避重就轻的描写自己的白人英雄主义 这种中心围绕导致电影一直很官方 明明是讽刺“官方” 自己电影的镜头调度、影片内容却很依旧“官方” 连带着演员的表演都变得十分暗淡 实在是太匠气了…… 这个电影让艾米亚当斯演说不定会创造个人的事业和艺术巅峰 导演的才子野心和女主角的德不配位把一个好本子毁了 高光戏就是女主被收押审问时说的:“政府可以更替,我的工作是为了人民。
”Larger than Life .
真敢拍,直接触碰国家底线。
当然给高分原因和别人可能不尽相同,很大程度不是因为影片观赏性(大概6/7分水准吧)更多是背后的思考:一是当年美英政府干这种勾当,几乎没人去深刻揭露。
印象中当年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时周围的人也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就像在动物园看老虎吃鸡,美英展示了什么先进武器、萨达姆如何被干翻,大家津津乐道,甚至有点惋惜战争太快结束,不过瘾。
谁让那个时期刚好处于非典中后期,虽非今日新冠措施可比,但毕竟工作出差还是受到一些影响,有些无聊,终于看到一个新鲜话题。
国人历来有崇尚强者取笑弱者的恶习。
另一方面,中国刚加入WTO,和美国的蜜月期刚刚开始,自然为美帝鼓掌。
至于战争背后的原因,事不关己,没多少人关心。
甚至到后来根本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么荒谬的事,也就网上有几个flash取笑一下布什,当个乐子就过去了。
只有通过这个影片,才重新了解当年战争的背景,通过编造谎言发动的战争,对于本国的纳税人,伤亡的士兵及家庭,都是一种犯罪,更不用说死伤无数的伊拉克平民。
不知是政治还是人性原因发动的战争,反正布什如果在韩国,肯定坐牢了。
不过嘛,这并不影响很多国人对美国的好感,不夸张地说,对美国有好感的中国人,数量恐怕甚至超过美国人自己,基数太大了。
同样这件事,他们会说,在天朝告密者早被诛九族了,好吧,这个时候相互制衡的体系优势体现出来,但做了坏事的总归是坏人吧?
坏人性质还和参照物有关?
自己心中没有固定的是非原则吗?
所以女主开始那种举动,估计没几个国人会做,即便当初做了,很快就被查出来了。
泄密还敢写字,查笔迹就没了。
要在今天,到处摄像头,通讯也可以查,大数据一处理比对,几乎没空间挑战国家机密。
女主从泄密,到主动承认,到最后用自己的大半辈子押注看国家档案,她就是一个有原则、思想单纯的平凡女子,但行动的层层递进,观影过程还是很震撼,让人看到其非凡,颇能宣扬正能量。
但看女主后来的经历,其实还是没法在英国呆下去了,相信去土耳其也是一种无奈。
剩下的第二是新闻及司法体系还是有很强制衡力,媒体、律师在框架下尽量用善去挑战恶。
不过正因为媒体及法律界太专业,他们一旦恶起来普通百姓也就是待宰羔羊。
最简单的如去年港乱期间,香港电台明显的政治偏向,选择性报道,宣传这工具被用歪了也是很可怕的。
第三,是在英国呆过一些时间,看到十几年前的街道建筑颇为熟悉。
最后,这片子评分人数也忒少了,原因可能在第一点,值得加一星尽己微薄之力去提振。
所以,也是很主观的评价。
9.5/10分
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是发达国家
这部电影真的非常不错演员真的非常喜欢
冲着豪华卡司看的,打开十分钟发现是是凯瑟琳·冈。喜欢《观察家报》事实核查的部分,还有辩护团队关于辩护切入点的讨论。
很无聊,平铺直叙,像个纪录片
7/10,过英伦熟脸
英美自身对那场战争的反思
真事改编加成
普通人的勇气。许多人每天任由错误行径继续发展,无动于衷。但凯瑟琳选择赌上自己的一切去改变世界,我不做对不起自己,我不能面对一个谎言,即使这个行为会致我于死地。还好,有那位和总检察长对抗的BEN。#20200523
几乎所有英国熟脸都上了。KK倒是适合演江姐,一根筋。
首先向能拍出这样电影的人致敬,揭露一个国家、政府的机密到如此程度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挑战。电影的剧情铺设,节奏感、氛围的渲染没到让人紧张状态,人物的刻画也不够深刻,但是这个真实事件让人肃然起敬
很平凡的叙事 女演员的表现不尽人意 不如原型
中国根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为什么?因为中国不会掏出一小罐洗衣粉,就以此为借口去侵略一个主权国家。
说明女人为了自己一时爽,完全不管后果如何。唯一一部期盼女主受法律制裁的电影
3.5
去看看别人家传奇办公室。这么垃圾的片子怎么有狗脸拍出来的
社会意义远远高于电影本身
拒绝成为没有思想的机器,普通人也能拥有神性
英雄不问战争前后。
這份與權力和謊言對抗的正義感和勇氣,在這種時候看還是挺令人動容的。
赶脚伦敦学院奖可以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