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芭比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海德薇格愤怒的寸茎,妖型乐与怒

主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米利亚姆·肖尔,安德列·马丁,阿尔贝塔·瓦特森,迈克尔·皮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年份:2001

《摇滚芭比》剧照

摇滚芭比 剧照 NO.1摇滚芭比 剧照 NO.2摇滚芭比 剧照 NO.3摇滚芭比 剧照 NO.4摇滚芭比 剧照 NO.5摇滚芭比 剧照 NO.6摇滚芭比 剧照 NO.13摇滚芭比 剧照 NO.14摇滚芭比 剧照 NO.15摇滚芭比 剧照 NO.16摇滚芭比 剧照 NO.17摇滚芭比 剧照 NO.18摇滚芭比 剧照 NO.19摇滚芭比 剧照 NO.20

《摇滚芭比》剧情介绍

摇滚芭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汉塞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John Cameron Mitchell 饰)从小就被摇滚乐吸引,希望以后能够成为一名摇滚乐歌手,某日,他遇见了美国大兵卢瑟(毛里斯·迪恩·温特 Maurice Dean Wint 饰),卢瑟答应带他去美国,但前提是汉塞尔必须和他结婚。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汉塞尔毅然进行了变性手术,虽然手术给他带来了永久的创伤,但汉塞尔总算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两年之后,卢瑟抛弃了汉塞尔,在这片举目无亲的土地上,汉塞尔顽强的生存着。他为自己找了一份看护的工作,还成立了名为“The Angry Inch”的摇滚乐队,在此期间,汉塞尔遇见了名为汤米(迈克尔·皮特 Michael Pitt 饰)的年轻男孩,殊不知这个男孩将会成为他日后的噩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村里有情况马可荒岛余生观光客嘻哈英熊没关系,是爱情啊布勒斯特之女世界尽头漫步夏威夷比利小子第二季地震逃生少年包青天Ⅲ之天芒传奇樟树味,茉莉香当我看着你梅丽莎苍穹浩瀚第四季超级八银魂三叶篇追拳人间,空间,时间和人金陵神捕别样的幸福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真爱太用力贝尔法斯特灰羽联盟顾景舟心灵传输者双倍漂洋过海遇见你

《摇滚芭比》长篇影评

 1 ) 灵魂吸食痛苦如神灵吸食信仰

比起《摇滚芭比》我自然更喜欢《愤怒的一英寸》这样的直译,但是——芭比,我只要想到,海德薇格岂不正像被玩坏的劣质人偶,涂着俗不可耐的银粉蓝眼影,闪金大红唇,永远愁苦的细纹眉和深刻的法令纹将“倍受摧残的容颜”七字永远镌刻在不再年轻的脸上,被侮辱,被恐惧,被推搡,被轻蔑,被亵玩,被涂抹——媚俗的轻佻就比直白的愤怒更让人内心刺痛。

那便不妨如此吧。

故事最初,东德青年韩塞尔一心奔赴梦想的自由之所,变性大概率不是他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不过萌动的春心附着在无耻的诱拐上,无知者自有无畏的快活。

嘛,这场倒霉催的诱拐和更加倒霉催的手术,究竟哪边更潦草倒也难说,就像怀揣龌鹾的美国大兵拿来和颇能决断的母亲大人作比,其卧龙凤雏处也颇为难分仲伯(这里有个无法忽略的bug,就是居家时代的韩塞尔太甜了,实在不似年逾二十六的成年人,但他的学历又和写歌的深度相匹配,就很矛盾)。

总之,当名为海德薇格的“怪异”从韩塞尔牌便当盒里摇晃着升起时,畸零的躯体的确负有某种人造的劣质原罪。

她两股战战,流血不止,失去了雄风,换不回贞操;她徒劳又愤恨地矗立在人世间,“分割出东方与西方,奴役与自由,男人与女人,攻方和守方”,太过凄惨滑稽以至于显得神圣。

“你有没有信奉耶稣为你的救世主?

”“没有,但是我……喜欢他的作品。

”(啧,瞧这口吻)海德薇格是放而不自知的牧者,追逐亲手赐予刻印的黑羊而辗转城市贫瘠的牧场。

倘若中途干疲惫饥渴,便以歌喉客串鞭笞,旋律复刻人生,兴之所至,不吝用每寸肌肉的痉挛散播浩瀚的自我。

故事里穿插的每一首歌曲都如此之好,我反复摩挲不觉厌倦(啊啊《Tear Me Down》、《Angry Inch》怎能错过,《The Origin Of Love》、《Wicked Little Town》过分经典,《Wig In A Box》和《Midnight Radio》也得细细儿欣赏……),不能不使人感到,艺术或许也不比爱情宽容,它们都吸食痛苦作为食粮,但至少前者在后者抽干一切时候,还能成为支撑人们不至彻底堕落的钢索(又或许是她特别单纯的缘故?

)。

当逼仄的生活再次将她迫到相似的绝境,天降的正义终成压垮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忽然在舞台上发了疯,扯下假发!

撕开假胸!

脱掉裙子!

一下又一下猛砸吉他如砸向对过往的憎恨……呵,银粉蓝眼影,闪金大红唇……灿烂如梦的大发卷……这套黄金女郎午夜女王的美艳妆点曾经不容悔改也不容指染,是她真实的假面却也是保卫灵魂的盔甲。

丢盔弃甲同时,她也从日加收紧的假面中解放了……看哪,纵然明知性别认同必定落入自我认同的旧窠,导演切题曼妙,我们也只能跟随节拍旋转,和着鼓点拍掌。

甚至即便我们预料到通晓一切道理不能省略其中漫长的拉锯,隐约望见向死而生的涅槃或许只是取得阶段性宁静的可能,也依然感谢导演恰到好处的戛然而止,让字幕定格在感动满溢的此处:“呼吸。

感受。

爱意。

给予。

自由。

“埋藏在心底,就如血液知晓,从心到脑的路。

“知晓你是整体,如同明亮的巨星在燃烧。

“向帕蒂,向蒂娜,向洋子,向艾瑞莎,向诺娜,向尼克,还有我,向所有的摇滚乐手致敬,你们都干得不错。

”rock and rollpeace and love第一次认同这些大词里盘踞的痛苦亦自有本。

向天空攀爬的愤怒不灭其根。

所以,即便最后的小巷依然暗晦,而海德薇格步入其中赤身如婴儿,将伤害自己的权利交给世界,至少她侧腰的刺青圆满,那便已足够了罢。

而我被治愈了。

 2 )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John Cameron Mitchell是个天才

我是个很懒的人 但这个人真的很牛约翰·卡梅隆·米切尔John Cameron Mitchell自编、导、演、唱 太他妈天才了

 3 ) 摇滚精神

曾经半夜,有一好友问什么是摇滚精神.我当时愣了.他不是听摇滚的,我更不是.他说,摇滚精神是对于现实的一种控诉,控诉着社会,控诉着自己.为着只为认清与理解自己.不说这才华横溢的卡梅隆.就说这电影带给我的"触感".确实是"触感",因为这电影不仅是在听觉上的一次遨游,更是一次实实在在摸得到的体验.我摸得出Hedwig那弱小与坚强的心,摸得出他愤怒与悲伤的内里.一生中寻找着被砍开的那一半,跌跌撞撞.我们只想交融为一个圆,可总是不能融合.在面对爱时,我能付出多少.

 4 ) 爱的起源

在古希腊时期,男性之爱被认为是精神之爱,而得到极高的推崇。

那时的人们认为,异性之间只有低级的生殖和繁衍。

当然,女性之间也可以是精神之爱,女同性恋lesbian一词便是源自于女诗人萨福(Sappho)所住的岛的名字Lesbos。

直到基督教以后,才开始有对同性恋的排斥。

《摇滚芭比》的主角是一位变性失败的摇滚歌手。

电影讲述关于爱的故事,与柏拉图的对话《会饮》之主题异曲同工。

在电影中,主角有一首名为《爱的起源(Origin of love)》的代表作:“当地球仍是平地,当大火组成云朵,当山峰直冲云霄,有时甚至更高,人们在大陆上漫步,如同旋转的圆桶。

他们有四双手,他们有四条腿,他们巨大的头颅上有两张面孔,所以他们可以观察八方,他们可以一边言语,一边阅读。

他们对爱一无所知,那是在爱还未起源之前。

” 这正是《会饮》中阿里斯托芬讲述的故事。

最初,人类有三个性别:太阳之子(男人)、大地之子(女人)、月亮之子(阴阳人),他们有两个头、四条胳膊、四条腿,两对生殖器。

后来,人类企图同神灵比高低,打开通天之路和诸神交战,而被宙斯劈成两半,变成了只有两种性别的两条腿的人。

这实际讲述了爱的起源。

最初,人们还没有被劈开,十分快乐幸福。

人的力量无比强大,奔跑起来非常得快(圆形是滚动最快的),几乎可以和神抗衡。

人的生殖不需要男女交媾,而是通过产卵,埋在土里,像蝉一样孵化成人。

这时候人们没有爱,不需要爱,也没有罪。

后来,人们妄图攻击神,作为惩罚,被宙斯劈成两半。

被劈开之后,人们满是伤口,这一半想念那一半,常常互相拥抱着不放手,渴望重新回到原来的整体。

这时,人们有了爱。

由大地之子被劈开的男人眷恋女人,由太阳之子被劈开的男人眷恋男人,由大地之子被劈开的女人眷恋女人。

由于人们抱在一起,什么事情都不做,生育也忘了,一个一个慢慢死去。

“上一次我见到你,我们刚被分离。

你注视着我,我凝望着你。

你带着熟悉的感觉,但是我无法认出你,因为你脸上有血,我眼里有血。

但我可以发誓,从你的表情我明白。

我们灵魂所经受的痛楚是如此相似,那是我们被分离时的切心之痛,我们把这叫做爱。

” 宙斯生了慈悲心,让阿波罗给人类做了一些手术,缝合伤口,将人的生殖器移到前面,使其可以繁衍,人们由此开始生活。

这种安排是一种折衷方式。

男人和女者抱着相配合可以生育,而“如果抱着相互配合的是男人和男人,至少也可以平息情绪,让心里轻松一下,好去从事人生的正常工作。

”人们最终得到的,也只是爱欲的缓解而已。

人类因为犯了罪,从而产生了爱,又饱受爱的折磨。

我们每人都只是人的一半,即使拥抱在一起,也无法恢复最初的整体,只有孤独永存。

回到歌中所唱的:“那是在一个寒冷的深夜,很久很久以前,一只象征爱情的大手造成了我们的悲剧,我们变成了孤独的两腿动物,这便是爱的起源。

 5 ) 通过那些缺失的 让你找到完整的自己

看完这部影片,最强烈一个直感是:这个导演+演员+编剧+摇滚歌手是个惊世天才!

浑身上下散发出令人惊讶惊叹惊恐的魅力与才气。

于是赶紧搜索他的相关信息,当我看到他生活照的时候,马上会心一笑:果然是个相当闷骚的人,一脸温和的洒满阳光的笑容,干净的短发,白净的脸庞以及清澈的双眼。

谁能够在一部电影当中如此老道霸气的演活一个变性未遂充满屈辱与愤怒的摇滚歌手?!

乔纳森梅耶?

杰克布莱克?

马克沃尔伯格?

他们的演出都相当出色,但是在John Mitchell面前,太过耀眼纷呈的光芒恐怕会将前者遮蔽些许。

很明显,这部精致细腻的影片是导演竭尽全身心血的伟大结晶。

全片色彩强烈饱满,但又温润宜人,不是刺激视觉的搭配而是一种高度和谐的全色彩展示。

孔雀蓝眼影和金属红唇色,即便不动声色,眉宇之间也是无尽的悲凉与无畏,这是主人公赫德韦格最经典的妆容,一抹腮红跟镁光灯之下的闪粉不仅让我联想起“红颜薄命”四个字儿。

赫德韦格带着改造失败的身体,勇敢的走在大街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路。

这一路,历经人心艰险,世态炎凉。

那些“正常”的人们,初次见面就用排异的作呕的或者猎奇的眼神打量他,当他在舞台之上完全绽放的时候,恣意狂烈的将所有关于自己与世界的真相撕裂开来给你们所有人看,这些人立刻在他强大的小宇宙之下别过头去,甚至连直视的勇气都没有。

而这两者的互动关系,又与他的妆容相呼应,极致的耀眼的蓝代表忧伤与沉寂、漂浮,极致的闪亮的红代表炙热与出挑、放射。

而我们的主人公,正以这副性别不明的身体,逐渐走向矛盾重重到无法调和的两个极致。

片中所有音乐都由斯蒂芬·塔斯克 Stephen Trask 所作,但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被原声深深震撼。

音乐电影中的音乐多半分段落展示出主人公的人生,此片并不例外。

例外的是所有歌词的思想之深与信息量之大,力道之强劲,旋律和声之悦耳,风格流派之纯正……与赫德韦格时而妖冶绽放,时而忧伤沉静的歌声舞姿交相辉映,令人无比惊艳,牢牢抓住我们所有人的各种感知,心肝脾肺肾,每一个毛孔,每一簇发梢……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影片其实讲述了一个关于通过缺失,找寻自己的艰难过程,而且远远不止这些。

当所有人的真面目正式展现在主人公眼前的时候,他终于看清了所有的疑惑,于是也终于能够真正的撕去所有表象的外皮,坦诚的对待自己。

那一刻的他,清浅的脸庞,深沉的眼窝,幽蓝的泪光,凌乱潮湿的短发,苍白纤细的身躯,是片中最美丽的形象。

 6 ) 『It Is Okay To Be Powerless.』

于是乎在距离在豆瓣上面第一次标记这部剧之后时隔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我终于的终于完完整整的从头到尾一分一秒不差不漏(可谓是十万分之)严肃认真的看完了这部由鬼才JCM自导自演的LGBTQ🏳️‍🌈transgender题材百老汇broadway正统歌舞音乐剧,可以说是officially off personal list了吧 check ✓(。

我想说的是其实个人异常欣赏以及喜爱影片当中妈妈和童年时期的小汉瑟尔的那段对话:“耶稣总是语出惊人。

” “再也不要提起那个名字!

” “可是耶稣为我们的罪而死。

” “希特勒也同样是的。

” “呃?

” “绝对的权利带来腐朽,所以我的儿子,做个平凡人并没有什么不好 (‘Better to be powerless, my son.’)”,随后尚且年幼的小汉瑟尔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说到:“是的!

” yep, that is the simple TRUTH right there, it is just simply okay to be powerless, hun. 能够拥有足够的勇气去承认自己的平凡平庸碌碌无为默默无闻,在自己的一生当中尽量去做个不怎么显眼的普通人,拥有无比简单纯粹的快乐又何乐而不为呢?

妈妈是具有一定量的人生经验的过来人,同样也是属于我最喜欢的atheist群体成员之一。

;p 虽然剧中并没有具体过多的运用不同的镜头手法表现/展现出来(除了把当初依旧年少的小汉瑟尔他爸赶出家门的那个flashback镜头表现)但是大致可以依稀模糊的猜想/推测的到,汉瑟尔的生母在其自身的人生当中应该经历过相对来说较为多的挫折打击以及较为痛苦的历练经历和磨难(跟当时东西德柏林墙🧱树立起来,被迫生活在前东德 —— 那整体社会主义文化阴沉压抑保守老旧默守陈规的社会环境氛围肯定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隐形/显性关系)最终导致她走上了无信仰主义者的道路(或许也是有受先天原生家庭影响的可能性)所以,when faith in religion cannot truly bring salvation, 当信仰无法真正带来救赎时,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选择去当一个realist现实主义者并且只依靠并且相信来源于自己个人自身的女性/女权主义力量/feminist power可能是唯一能让自我以及本我真正尚感受的到些许慰藉和安适的选择吧,叹 —— “What good’s religion / When it’s each other we despise?” - 『Sleeping With Ghosts』by the brit-pop legend band of Placebo. 欣赏敬佩的同时也无比心疼着主角Hedwig那似乎像是与生俱来天生自带的坚强与倔强。

某天傍晚在bar里面有短暂的一幕令人随后印象/观感万分深刻,当看到有个明显歧视同志与trans群体的大叔路人甲站起来边鄙夷的用手指指着Hedwig边怒吼大声喊叫“Faggot!”然后被Hedwig的另外一位女变性人trans bandmate厉颜喝退的时候也是无比心酸了吧。

来自于所谓的“平凡小人物”的人生,所有所遭遇和面对的境遇和情况都似乎感觉像是自己一个人独自孤零零的在泥沼或沼泽之中奋力拼搏或挣扎的状态,只偶尔零星有来自于同伴/同类者和近似于被社会所不容和不齿的所谓“边缘人”群体的支持/支援与帮助。

于是在此莫名联想到了曼森的那句歌词:“We are the nobodies / Wanna be somebodies.” - 『The Nobodies』。

在这个世界/社会上面千千万万个类似于像Hedwig这样近似于社会边缘化的存在,拼命努力几乎要穷尽/耗尽了一生的气力似的在专属于自己的特长舞台上面卖力表演,像是似乎只有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证明自己存活在这荒诞人世上面没白活/没白走一遭的精神价值内涵,以此寻求/探究究极/终极的个人存在感或者是来自于社会上不同阶级的他者们的认可以及肯定(不过如若仔细观察的话,独属于Hedwig的境况则可能有所不同,她/他选择在自己喜爱的stage上面尽情表演的心理状态我想其实更偏向于受真实的自我归属/认同感还有自我满足self-satisfaction的兴趣爱好和努力寻求让自己仍旧能够继续在这个世界上面好好继续存活下去的自我价值感而不至于沦落到最终选择用某些悲惨极端方式一手了结/了断生命的本能本质上面的精神动力来源的驱使,而绝非原始/传统意义上面俗世凡尘上的人们所经常去过度关注并且追求/追逐的所谓金钱抑或是权力 (neither money nor power),在酒吧和饭店里面赚钱维持生计可能对于Hedwig来说还只不过是属于次要目的的范围/范畴,对于她/他来说在这一场人生旅程/路途的当中相对来说更为重要的purpose和main goal可能还是就个人灵魂上面真正充实的total spiritual enrichment & according fullfillment为主要/首要目的,这点是母庸质疑并且显而易见的,也是一个能被称之为所谓“真正的艺术家”🎵自身所能够拥有的灵魂追求之至高境界)。

But still, 话锋在此一转,就像汉瑟尔的生母所说的,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抑或只不过是一届默默无闻终归被世人所遗忘的无名小卒又究竟到底能怎么样呢?

受人忽视与忽略的所谓“普通平凡者”的人生,难道就不会有一番别样的幸福和风味吗?

(虽然也往往会同时伴随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较为多的别样的苦涩/苦楚/酸涩与艰辛就是了,but anyways, not a single way of life is absolutely & totally 100% perfect to the core no matter what we do or how hard we try though, that would just simply be an utmost unrealistic and impossible mission to achieve right there, the harsh fact & truth is, that every sort of life style would have its own unique type of difficulties,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set within itself, sigh) 我想这是在这里所值得我们所有人引发深度思考的一个问题 (deep-thought-provocation process)。

P.S.: 在此真的不得不说/不得不提的是,汤米长得真的好像Placebo的妖孽主唱Brian Molko啊啊,各个角度和轮廓看上去都是好不好,搞得我在此观影过程当中总是持续不停接连不断的跳戏,不知不觉不自觉代入这其实是专属于Brian独家的爱恨情仇音乐舞台剧故事剧本 XD(刚看到一篇影评某人说觉得饰演主角Hedwig的编剧兼主演John Cameron Mitchell像Brian,但是个人在此却认为汤米更像有木有,只不过是发色不一样的问题而已,毕竟一个黑发一个棕发,不过在舞台上面尽情演唱表演发挥时候认真的神情/神态样子却几乎仿佛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

还有,这部剧其实在各方面简直都十分天鹅绒金矿了的既视感了有木有啊摔(虽然那部我也暂时还没有来得及去真正看过,但是依然,曾经拜读过大量的影评以及剧透,知道以及大致了解电影/影片本身的相关大概方面/方向上所陈述的内容以及剧情情节概要嘻嘻) 以上。

📝- Fin -

 7 ) 《摇滚芭比》小哥哥为了嫁人去变性,却被狠心抛弃!

今天推荐一部欧美电影,一个疯狂爱摇滚的男孩为了一个男人去变性,却被狠心抛弃,后来又遇见一个男孩,但是男孩窃走了他的作品...片名《摇滚芭比》一部高评分的同志影片,以音乐为媒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男孩坎坷的一生,从小到大他所经历的一切在我们看来是事故,但在他顽强的意志下,所有一切更像是故事。

男主从小喜欢摇滚,在他很小的时候,被继父占有了,但也没有阻挡他想要去美国,想要学摇滚的心。

长大后,他认识了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承诺带他去美国,但前提是跟他结婚。

男主为了爱情,为了摇滚,去做了变性手术,但手术失败了......男人带他去了美国之后,很快抛弃了他。

没有亲朋好友的情况下,为了活下去,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

这期间,他又认识了一个男孩,年轻有活力,跟他一样喜欢摇滚。

两个人很合拍,在慢慢的相处之下。

两人互生情意,但在最紧要的关头,对方发现了男主的身体不对劲。

男主坦白后,对方逃跑了,带着男主的创作跑了......

他把男主的心血带走后,一炮而红,男主却产生了报复的心。

当我们全身心寻爱的时候,会沦为爱情里面的棋子,当我们不想爱的时候,往往伤害了值得守护一生的人。

文章出自公众号“彩虹有点腐”一个有上千部腐片的地方,专门写腐圈的影片,转载请说明出处.

 8 ) 社会认同很难,自我认同其实更难

看《性爱自修室》有一集背景大段说道这片子,找来看了看这部“邪典经典”。

说实话歌舞的部分有点失望,表演爆发力真足,导演啥的也确实有才,但是音乐我都没感,故事讲得也不是特别流畅,或者说视觉语言运用一般吧,音乐剧改的可能有关系。

故事内核还是很牛b的,否则也不会这么高分数了。

看了看评论几乎都没说到点子上,也不是“一生唱给你”这种传记性,主旨也不是讲悲惨故事先愤怒后来平静,这片子讲的是身份自我认同。

为什么Hedwig要神经病一样追着汤米,俩人分手的时候说了一句,It ‘s what I have to work with。

话是这么说,但他大喊爱我前面的时候,自己也没有接受自己,追汤米的过程看上去是找公道,其实是找自己,这也解释了找回公道后自毁长城。

直到影片最后,Hedwig不是“平静”了,而是回归本原了。

内心接受了自己也就不用压制别人(不让戴假发)了。

《性爱自修室》里小黑从迷茫到觉醒也是这个过程,看过这片子之后觉得这背景用得真是绝妙。

想想同性恋者受到的家人、社会的压力也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这片子被奉为经典。

社会认同很难,自我认同其实更难ps.本人100%直男,囧

 9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听wicked little town时脑子里忍不住不断冒《蒹葭》的词。

“Show this wicked town something beautiful and new”“If you have no other choice, you know you can follow my voice, through the dark turns and noise of this wicked little town.”……“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Hedwig除了“摇滚芭比”之外,还有一个较为熟知译名叫做“妖型乐与怒”。

虽然我个人更喜欢直译为“海德薇”,但不可否认,两个译名都透露着一股张扬与怒气。

情绪与愤怒,似乎是这部摇滚音乐作品的一个重要标签。

而主人公海德薇也似乎有足够的理由去愤怒——热爱摇滚音乐,却被柏林墙挡在了封闭的东德;跟着“真心相爱”的美国大兵远走高飞,最后剩下的确是被抛弃的结局、“姗姗倒迟”的柏林墙和那“愤怒的一英寸”;和少年汤米的爱情刚刚萌芽,就被背叛与软弱浇灭…… 但是这部影片不仅仅是“被嫌弃的变性乐手的一生”,爱情,是这部影片最重要的主题。

可以说,正是因为想要得到爱情,才会有奋不顾身的追求;正是飞蛾扑火般的追求,才会导致海德薇烈火般的愤怒。

热爱从来不给人任何准备的机会,它可能出现在生命中的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地点;但无论何时何地,它总会令人有“似是故人来”之感。

它可能是一本书,一首歌,一个耀眼的明星,也可能是一个人。

电影里origin of love 这首歌,就是对“一见倾心”最好的解释。

忍受分裂的痛苦,所以渴望灵魂的相合。

在这部电影里,“分裂”和“结合”也是一个被反复提起的要素:变性失败的身体、童年时期将西德与东德分开的柏林墙、热爱摇滚却生于东德的身份、爱情的美好与背叛……可以说对这一主题的探讨贯穿了整部电影。

结尾处,汤米唱的wicked little town可以说是点睛之笔了。

一生都在逆境中追寻属于她心之所爱的海德薇,无论身在何地——东德、美国……都像是行走在邪恶的小镇中,了无生机,暗淡无光。

而指引她义无反顾地一直前进的,就是那不知在何处的歌声,看上去虚无缥缈,但确确实实能够被听到。

这虚幻而真实的歌声,就是为爱而追寻最好的注脚。

哪怕她要继续沿着这个小镇走下去,她也永远不会回头。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10 ) 这种极端让我恐惧

知道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什么感觉吗?

压抑。

我甚至都没有全部看完,那种很低沉的感觉让我不得不停止。

我又去健身房健身,没摆脱。

可以找了温柔的歌,听Sam Smith,还是没摆脱。

我连刷淘宝买买买的兴致都没有了。

Oh god I hate this movie. 于是我仔细想了一下原因,这只是一部LGBT电影,也不是《狩猎》、《超脱》那一类至郁系的,为什么这么大魔力。

然后,我好想体会到了,我这其实是害怕,不是压抑。

为什么害怕?

电影主角在自己的人生里是个及其极端的人,他的眼神透露出来的只有偏执。

我是个敏感的人,害怕极端,就跟害怕那些连环杀人狂或者恐怖的小丑一样。

这就是原因。

再想,不对啊,有才华的人一般都比较极端,为什么其他人没有让我有害怕的感觉(我这里说的害怕是潜意识里面的害怕,讨厌,不想看到)。

比如林夕,对爱偏执到那种地步,可我看他的脸,感受到的也只有温柔跟怜惜啊。

所以,我又细想。

我觉得是女主太强大了。

强大到她可以支撑自己走过充满这么多悲剧的人生。

自信的眼神跟肢体语言后掩盖的是无数的创伤。

这种power让我害怕。

我欣赏的是柔美,是小情绪,是安静,是脆弱,是对世界的爱和善意。

而女主完全相反。

所以,我害怕,不想看到。

再者,还有一个原因的就是,女主的妆容,确实是我比较怕地类型,看着太惊悚了,这是个人审美原因。

她的眼影,唇色,眉毛,皱纹,发型,都会在我做噩梦的时候出现在我脑海里。

以上。

说到这肯定有人在心里给了我几百个白眼了。

我最后要说的是,我说的所有都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都是感性地。

我一句话也没有在理性地剖析这部电影。

一句话,充满特色跟狂想,其他的好在哪,其他人说了那么多我就不在赘述了。

是部有特色的好电影,但是女士,实在是吓到我了。

我这么敏感,将来会是个好艺术家。

跟我一样感觉的朋友,请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

我看别的电影经常会拿起手机看个微信,但看这部的时候,我完全没有这个想法。

《摇滚芭比》短评

似懂非懂的感觉,摇滚音乐的转变意味人物心路变化,却不是很懂。

10分钟前
  • o谁呀
  • 还行

对摇滚无感,浅薄地认为好适合livehouse演出啊。中文译名不如英文直译。

15分钟前
  • 希洛岂
  • 还行

摇滚题材最棒的一片!比什么紫醉金迷和几乎成名都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不过..我的碟没了..

18分钟前
  • dinosaurs
  • 力荐

2010.11.06 @ Home感谢Rick同学,这个是看过的最给力的伪娘片了!原声必须下,可惜的是没有英文字幕。Six inches forward and five inches backI got an angry inchMark下 看这片声音太大被楼上投诉了

23分钟前
  • C.
  • 力荐

DRAMA到不行。。果然男X号是女演员 另也突然想起来原来Jason Segel和Michael Pitt很像

28分钟前
  • YangYang
  • 还行

这电影怎么会有喜剧的标签?我看的好桑感 有木有?~原音赞

29分钟前
  • 天才+英雄
  • 推荐

自编自导自演自唱,JCM真的牛。到最后,他摘掉金色的假发撕开身上所有的伪装,少年Tommy唱只因为我少不更事,你比造物者创造的任何都精彩;他望着他轻声说再见,一切都终于落下帷幕,像是漫天绽放的花火,绚烂后漂浮着寂寥的烟。PS:好几首歌特别感触。

31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我不能昧着良心说ta好看啊……额……只能说,不明觉厉不明觉厉…中间有那么一丝惆怅吧…突然觉得Michael Pitt要是年轻个十几岁他才应该去演乔大帝啊哈哈哈这活脱脱的蠕虫嘴+不经看的好皮相+即使演无知少年也吓人到怪的气质。。话说没多久就看粗另一个性别倒错的…看人看手总归很明显。。

33分钟前
  • 脑子白腔荡骨鹅
  • 还行

主角如果不是导演硬演的话,应该可以让我的观感提升好几倍吧,实在太丑了,fuxx,化妆师的造型也很丑。。。基本看不下去。如果不是当初想看看Michael Pitt应该就不看了,结果里面。。。so 一直处于不能连续看导演这张人妖脸超过一分钟的情况下,我直接拿来当背景音乐看了,forgive me。

38分钟前
  • 賽博詩人
  • 还行

The origin of love

43分钟前
  • 齊一旸
  • 力荐

这导演兼主演拍的东西都有股微妙的感觉,布景不管在哪里都像是娃娃屋那种虚假质感,性边缘人群体的审美差异还挺明显的,Gay就流行肌肉紧身衣,这种异装的就喜欢鲜艳矫饰风。男主是东柏林出身的妖冶歌手,他的台风还是很好的,异装的底子也不差,煽动性很强,就我来说像是宠物同谋跟樊其辉揉到一起了。结构上用了些倒叙,还有动画形式的内心戏,当然叙事整体上的虚幻感是压倒一切的。有些政治元素,柏林墙被大书特书,我倒想问问他对以色列的隔离墙怎么看。剧本比较薄,男主和迈克尔·皮特还来了段纠结纷扰的关系,把这部片子里的现场部分单独拿出来看可能效果比拍成剧情片更好些,乐队里还有个女扮男装的乐手兼歌手(声音还是本来的女声),她对男主的态度虽有展现但也模糊不明,不过这个设计还挺新鲜的

4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配乐诗朗诵,自传日记,MV变身合体电影。大概除了歌迷和特殊癖好者,没人愿意看。真的,就是这才华,或者遭罪,死了辜负人类。

49分钟前
  • 李不空太空
  • 还行

爱情和音乐,真好。

53分钟前
  • H.K.X.L
  • 较差

這是一部關於搖滾樂的影片麼?每一個搖滾樂手都不能繞過自己的身份表達。於是,顯得有點沒有重點。但是它真實~《Origin Of Love》的確要配合影片看聽起來更有感覺。電影是綜合的藝術,此片為證。http://www.xiami.com/song/2452656?spm=0.0.0.0.TJttN7

57分钟前
  • Larbre
  • 推荐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自编自导自演,真是牛逼,大MV

5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我好喜欢这个电影😭😭😭感觉每一首歌都那么用力那么用力,海德薇格好美😭😭😭听着听着就哭了😭😭😭《性教育》里Eric每年生日都要盛装出席去看的电影,16年忘了为啥标记的想看,今天终于看了。导演真的是好有才华,发现好久之前看的《性爱巴士》也是他的作品,那个电影我也好喜欢,尤其停电时大家一起唱起歌的片段,我还特意截了下来,反复看过好多好多次。啊要去听《摇滚芭比》的ost了,真的是太喜欢了!!!

1小时前
  • Hi Friday
  • 力荐

浓妆艳抹下的那声怒吼“Love the front of me!”让人想哭。变性失败的他一生都在不幸的负螺旋中打转,最终却把悲伤铸成了钢铁的形状。炸裂的原声和百变的画面,集导演、编剧、主演和主唱于一身的John Cameron Mitchell真是奇才啊!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

1小时前
  • 速度外正
  • 很差

John Cameron Mitchell 原来是毛蛋之家里基佬们的命名之源,我一开始还以为这片儿是擦姐演的

1小时前
  • The 星星
  • 推荐

终于扯下了wig的Hedwig,burn self不用再为爱勉强,不再担忧an angry inch 音乐和导演的演技都俱佳 但还是少点感觉

1小时前
  • Jupiteria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