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印度电影,印度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他能抓住社会热点,进行逐层剖析,进而找出根源,最后开出一剂“治病救人”的良方,这就是印度电影的魅力所在。
2016年上映的《脑残粉》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骨灰级脑残粉(高瑞夫)被自己的偶像(阿里安坎答)拒绝后,由爱生恨180度大反转,对偶像展开疯狂报复的离奇故事。
明星:阿里安坎答 偶像可以高于生命,可以立即停业只为看偶像的演出,可以不要命跳火车去见偶像,宁可逃票也要花高价体验偶像住过的房间,生活中处处模仿明星,谁敢说偶像一句不好立马出拳揍你,这就是我们的骨灰级粉丝,影片男主高瑞夫。
也许你会说这是电影,有艺术夸张成分,但现实中我们身边的确有这样的人,痴情刘德华30年的杨丽娟,四万条微博疯狂示爱王力宏的高瑞霞,“风里雨里,不工作不学习,就在机场蹲你”的龚玉雯。
偶像成了她们的命,让偶像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可以病也可以不要自己的命。
这一切都是虚荣心在做怪,说到底追星追的不是明星,是明星身边的镁光灯。
如果被照进去,就会像明星一样扬名天下,而付出的成本最低、代价也最小,俗称蹭热度。
假如你和明星一样知名,可以平齐平坐,你还会去追星吗?
天差地别造就了骨灰级粉丝的狂热,她们追的本质就是名和利,只是借明星的势而已。
偶尔几个成功的案例,更让数以万计的粉丝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模仿小沈阳,模仿刘德华,模仿范冰冰的都小有成功,我也可能成功。
明星脸 明星也是人,名利就是钱。
因此明星也要维持热度。
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频繁出现的蹭毯现象,腿脚不利索的人三分钟都能走完的红毯,明星们愣走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感觉。
每每新剧要上映的前夜,深夜看夜光剧本的花边新闻就会不胫而走。
飞机场、火车站的照相技术堪比罗伯特卡帕,都能拿国际大奖。
利用粉丝制造狂热接机场面更是小菜一碟。
追逐名利是人的本能,明星和粉丝没有本质区别。
不反对追星,哪个少女不怀春。
有个偶像还是很美好的事情。
但更应该保持理智。
明星也是人,他们有生活有家人,如果每个粉丝的愿望都要满足,真的做不到,哪怕亲手签个名或亲自接个见,所以爱你的偶像就不要打扰他的生活。
追星要量力而行,倾家荡产不可取,带上全家去追更要不得,绑架自己再绑架别人的人生,偶像也会被你吓死。
树立自己的名利关,不要指望借势捞取好处,不劳而获来终究昙花一现,只有辛苦付出才能获得名利。
明星的成功,是他们背后努力付出的结果,我们只是看到“贼吃肉,没有看到贼挨揍”罢了。
奉劝大衣哥的邻居们,不要成天举着手机拍摄了,不劳而获,迎接你的只有牢固无情的大铁门。
明星带动了粉丝经济,粉丝造就了明星的轰动效应。
本来这是一个良好的互惠机制。
但某些明星的言行举止未能起到示范作用,相反推波助澜,甚至突破做人的道德底线,这就怪不得被有关部门禁足了。
相对于粉丝,明星造成的影响更大,他们代表的是一群人的美好追求,因此他们需要更完美,起码比普通人更周正。
像诈捐、圈钱、洗钱、睡粉、骗粉这类人必须严厉打击,先教育好做人再做明星吧。
阿里安坎答如果当初不依仗权势关押、殴打高瑞夫,也不至于被疯狂报复,如果他能及时道歉,高瑞夫也不至于荒唐到自杀跳楼。
粉丝们是弱势群体,他们的要求往往很简单、很单纯,明星需要用更智慧的方式去对待。
失去生命的粉丝 高瑞夫狂热的追星,最终换来的是生命的戛然而止。
这样的追星观很悲惨,生命高于一切,青春本不应被浪费。
试问,一个明星的价值难道比一个科学家的价值更大吗?
科学家成就了国富民强,袁隆平让大家吃饱了,脑残粉们才能去疯狂的追星;屠呦呦研发了抗疟药,才让大家放心的满大街闲逛。
但国家精神成就奖竟然被授予一个明星,改革开放四十年人物评选明星竟占三分之一,诚然粉丝们真的恨捧,但中国的富强崛起绝不是一帮戏子造就的。
英雄先烈、革命战士、科学巨匠才是我们真正的偶像,他们才是最应该被正视、被提倡、被追求的大明星。
我觉得这一点做的最好的是俄罗斯,很值得我们学习。
放弃盲目,热爱生活,做一个理智的粉丝,不让浮云遮了双眼。
我不太喜欢把高瑞夫说成是脑残粉,在我看来他不应该变成被嘲笑和践踏的对象。
很多人在某个阶段可能都迷恋过明星,迷恋他(她)举手投足的潇洒、浑然天成的气质、甚至尴尬的演技、土味情话台词。
这些迷恋有时会带来积极的作用,不过虚无的迷恋通常也不会对我们的人生轨迹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粉丝的爱其实很善变,造星工厂每天都在推出符合各种粉丝口味的偶像,供大家娱乐、崇拜、消遣……偶像,或者说偶像呈现给我们的那个形象是消费品,但是悲哀的是有些人把他们当成了人生的全部。
豆瓣评分6.7,这个评价我觉得有些低了,可能大家不太喜欢印度电影里有些过分夸张的部分,不过单纯的追求可信度没有意义。
这几年我们接触到的印度电影题材选取上都很大胆,这些题材我想国内可能都不敢拍,它把我们的想象投影到了电影上,如果我们把明星拉下神坛会怎样,普通人和明星较量一番谁更强一些呢?
如果不是看了影评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沙鲁克汗一人分饰两个角色,明星和粉丝都是他自己,化妆技术很好,他自己本人的形象就是明星的形象,装了龅牙,并且把他标志性的大鼻子做了调整。
甚至粉丝高瑞夫的身材也做了文章,粉丝看起来更年轻。
影片使人信服这是两个人,他们很像,但完全是两个人。
相比那些观众一下子就看出来是女扮男装,但是剧中人物还浑然不觉,这部片子很有诚意。
两人的侧脸,可以很明显看出区别,并且有意将两个人的体型做了区别。
明星的更魁梧,而粉丝的显得很单薄。
注意这个身材,沙鲁克汗本人比这个要壮得多,如果不是特效,就可能是他做了减肥。
但是阿利安的其他粉丝居然在伦敦、在杜布罗夫尼克都被高瑞夫骗过了,最讽刺的是他还骗过了阿利安自家的保安。
这恐怕印证了高瑞夫对保安说的那句话:“他们都是虚伪的粉丝,私下里吐槽他的电影不好看,结果还是跑来这里想和他合影。
”只有他把他放到和爸爸妈妈一样的地位,为了他连命也可以不要了。
他就这么卑微、可怜、渺小的爱着阿利安(感觉这么说基情四射)。
“从法律层面来说是犯法了,但是你不觉得这是爱吗?
” 我想当阿利安听到这句话时肯定觉得心中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所以他说“这是我的人生,我5秒钟也不想给你。
”很多人都觉得阿利安不愿意当众道歉是小题大做,甚至他的经济人在听到这个要求时第一反应就是道歉好了,结束一切。
我们都忽略了一个真相,阿利安是明星,有时他觉得自己能呼风唤雨,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之王,这种情况下他是不会和一个无名小卒低头的,我想现实中的大多数明星都会和他做一样的选择。
沙鲁克汗作为印度国宝级明星冒险地塑造了一个狂妄自大的巨星。
片中有两次这个巨星的骄傲被无情打脸,一次是他晚了富豪女儿的婚礼,人家说他可是人家花大价钱请来的(说请来的真是很礼貌了),第二次是他给印度警界高官打电话让他们去调查高瑞夫的地址被轻蔑的怼“用不着你来教我怎么做。
沙鲁克汗很好的处理了这两次的反应,他短暂的错愕了一下,赶紧又端起来。
如果这部电影在最后高瑞夫接受了阿利安苦口婆心的劝导,找回自我重新生活,那我觉得就不可信了。
你不会懂。
的确,粉丝给予偶像毁灭性的爱,偶像又怎么能理解呢?
又怎么能承受呢?
我想起《大武生》里的一句台词,大意是说你所迷恋的武生的身段、扮相都是舞台上扮出来的,是假的。
迷恋到失去自我的粉丝们总不会是社会精英,在这个社会里他们本来也就什么地位,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又何谈失去呢?
反而是对偶像的爱使他们的人生好像有了意义。
片中有两段很精彩的追逐戏,可能只是为了单纯提高观赏性。
高瑞夫那矫健的身手分明就是训练有素的动作片演员,从片头他的那段模范秀来看,我有理由相信除了舞蹈,他也在模仿他偶像电影里的动作,片尾两人的打斗戏就像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师兄弟对殴,拆不了招。
如果是影片有意安排如此,我觉得大有深意,高瑞夫学到了阿利安的皮相和全部动作,但是他始终是在模仿,得不到偶像的肯定他觉得没有活下去的意义。
片尾又是一年阿利安的生日,高瑞夫赢了,他的名字终将陪伴阿利安一生。
影片可能想拍得有点儿教育意义,不过我咋看出了从一而终的伟大呢。
非常佩服沙沙选择这部电影!
一部完全没有歌舞,不是大团圆结局,没有浪漫爱情故事的电影。
这些都不符合印度观众的喜好,更不是大众对沙沙的期待,而他勇敢选择了,佩服!
电影里面沙沙饰演的明星角色,很容易让人和他本身的明星身份混淆,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就如电影中那样拥有无情的一面。
如此容易掉粉的事情,沙沙选择了,真是佩服!
再来,一人饰演两个角色,并且有不少两人的打斗场面,真的非常非常辛苦,还不用说每次长达几个小时的特效化妆。
再一次佩服已经五十岁的沙沙!
电影本身题材新颖,故事讲的也不错,节奏不拖沓,还有点替主角明星担心,觉得这样的Fan真的蛮恐怖。
最后Fan死亡的结局,意味深长,个人认为比大团圆结局来的好。
如果他这样还能大团圆,也是有点难以接受,不太符合我心中的道德标准了。
并且在Fan死后,明星内心的变化,依然展现了他的善良情感。
其实被追逐过程中的反击行为,也真的是可以被理解的。
毕竟,被人那样没有底线的去爱,爱不成就去毁灭、威胁,作为正常人是难以接受的。
总之,电影感觉还不错,真心佩服沙沙!
关于看完《脑残粉》这部电影的感受。
我个人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爱比什么都重要的多。
那个明星为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生命,为了爱道个歉又何妨。
那个明星根本不懂爱。。
一直在名利场里混,早晚人的本质会变。。
关于看完《脑残粉》这部电影的感受。
我个人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爱比什么都重要的多。
那个明星为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生命,为了爱道个歉又何妨。
那个明星根本不懂爱。。
一直在名利场里混,早晚人的本质会变。。
关于看完《脑残粉》这部电影的感受。
我个人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爱比什么都重要的多。
那个明星为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生命,为了爱道个歉又何妨。
那个明星根本不懂爱。。
一直在名利场里混,早晚人的本质会变。。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偶像,而作为粉丝,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偶像发生了负面事件。
有粉丝就会有黑子,我们通常会觉得粉丝都是最好的,而黑子是最讨厌的。
粉丝都是友军,黑子都是敌人。
其实不然,一个明星最大的敌人并不是黑子,而是那些粉过头了、已经失去理智的粉丝——脑残粉。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粉顶十黑”。
而《脑残粉》,就是一个脑残粉把偶像逼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故事。
高瑞夫从小就迷恋电影明星阿利安。
他房间里贴满了阿利安的海报、照片。
如果有人说阿利安不好,他就会维护阿利安。
侮辱我可以,但不能侮辱我的偶像。
如果有人说其它人比阿利安更红,他就会和对方打起来。
没有人比阿利安更红,阿利安天下第一。
在他心目中,阿利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演员,是他的神。
阿利安的每部电影他都看了无数遍,台词都倒背如流,他轻轻松松就获得了连续三届“超级巨星模仿赛”冠军。
也许正是因为他对阿利安的狂热爱慕,他长大后连长相都和阿利安一模一样。
他还有一个异性朋友妮哈,妮哈对他有好感,他对妮哈也有好感,他原本是有机会和妮哈在一起的,但是他对谈恋爱没有丝毫兴趣,他唯一的兴趣就是阿利安。
他对自己的生日并不在意,但是阿利安的生日对他来说就和国庆节、春节一样重要。
为了给阿利安过生日,他愿意千里迢迢坐火车去孟买,远远看阿利安一眼,然后就坐火车回去。
他连票都没买,就坐上了开往孟买的火车。
他逃票被列车员发现了,他就威胁列车员,如果不让他去孟买,他就从火车上跳下去。
为什么他愿意为了一张火车票玩命?
理由很简单。
他觉得如果不能在阿利安生日时见到他,那他活着也没意义了。
眼看他这么不要命,列车员只好答应他。
列车员问他:阿利安是你家人吗?
你是阿利安的什么人?
高瑞夫说:不是,我是他的粉丝。
他说话的眼神、表情,都体现了他觉得做阿利安的粉丝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仿佛是他拍了那么多电影,仿佛是他拿了那么多奖,仿佛他不是阿利安的粉丝,他就是阿利安本人。
当初阿利安来孟买打拼的时候,住在特丽酒店205房,所以高瑞夫也要住在特丽酒店205房。
205房已经有人住了,他花双倍的价钱也一定要住这间。
晚上23:59,他拿出蛋糕,点燃蜡烛,为阿利安的生日倒计时,比自己的生日还还认真。
第二天,他在人群中远远见到了阿利安。
但是阿利安的粉丝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注意到他。
阿利安走后,粉丝们也纷纷离去,留下满地垃圾,这一幕也是很真实了。
为了阿利安,高瑞夫什么都愿意做。
阿利安已经快要过气了,又有一个名叫卡普尔的明星走红了。
而卡普尔又和阿利安有矛盾,于是高瑞夫决定帮助阿利安教训一下卡普尔。
他打了卡普尔一顿,然后强迫卡普尔对阿利安道歉,否则就刮花他的脸,将他毁容。
卡普尔对阿利安道歉的视频迅速在网上走红,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
人们都不知道卡普尔为什么对阿利安道歉,阿利安也不知道。
就在阿利安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收到了高瑞夫发给他的视频,正是他强迫卡普尔道歉的录像。
高瑞夫不懂事,就以为阿利安也不懂事。
他不仅胁迫卡普尔,还动手打了卡普尔,他的行为已经是犯罪了。
幸亏他只是把视频发给了阿利安,要是这段视频传了出去,阿利安会被网友骂死。
他把这段录像发给阿利安,还天真地以为阿利安会感谢他,其实阿利安恨不得杀了他。
这哪是粉丝干得出来的事,这比黑子还可怕。
阿利安并没有纵容高瑞夫,果断把这件事告诉了警察,叫警察把高瑞夫拘留了。
很多人说,阿利安完全可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没有必要拘留高瑞夫。
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
之前一位酒店工作人员做了一个抱枕放在肖战的房间里。
肖战很开心,还拍照发到了网上。
结果很多粉丝去举报这位工作人员,酒店迫于压力就把她开除了。
一个人今天偷了鸡蛋,明天就可以去偷骆驼。
肖战对这件事没有任何反应,他今天纵容粉丝举报工作人员,明天粉丝就可以把整个网站都举报了。
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肖战粉丝举报AO3的背后,也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粉丝犯了小错你不制止,将来他就一定会犯大错,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了。
很多粉丝打着爱的旗号违法乱纪,如果偶像知道后却没有作为,那么他的粉丝就会越来越猖狂,会做出更恶劣的事。
身为偶像,当他的粉丝做了出格的事,他就应该出来管管。
不过再脑残的粉丝也是粉丝,阿利安还是没有做得太绝,他只是叫警察拘留高瑞夫2天,2天后就把他放出来。
阿利安还特意叮嘱警察对高瑞夫温和一点,不要打他,吓唬吓唬他就行了。
而且警方档案、视频资料全都不要保存,不要留下案底。
阿利安还给警察钱,叫警察把高瑞夫放出来后给他买张回家的车票,送他去车站。
阿利安还单独和高瑞夫见面,亲口告诉高瑞夫,他做的事并不光彩,是犯法的。
高瑞夫感到很疑惑,警察是怎么知道这件事说他干的。
阿利安没有撒谎,而是很坦诚地说,是他叫警察拘留他2天的,因为他犯了错,就必须受到惩罚。
然而高瑞夫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还说:法律上是错的,但在你眼里不是爱吗?
高瑞夫还满脸高兴地说: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喜不喜欢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把卡普尔狠狠地揍一顿?
阿利安说:你是谁?
你为什么要为我做事?
高瑞夫回答道:我是你的粉丝。
阿利安又问:粉丝就能为所欲为了?
就可以打人杀人了?
高瑞夫却说:如果有必要,我可以为你去杀人。
于是阿利安说:你不是我的粉丝。
其实阿利安把高瑞夫交给警察就可以了,没必要和高瑞夫见面,没有义务给高瑞夫讲道理,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高瑞夫都这么大的人了,什么违法什么不违法他完全知道,不需要阿利安来教他。
阿利安没有报警抓他,只是拘留他2天,就是为了让他意识到错误。
他和高瑞夫说这么多,也是为了让他意识到错误。
他又是叫警察对高瑞夫温和点,又是叫警察不要留下案底、给他买车票、送他去车站……这已经仁至义尽了。
高瑞夫非但没有意识到这点,反而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高瑞夫想起阿利安领奖的时候说过: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归功于我的粉丝,没有粉丝,我什么都不是。
想到这里,高瑞夫竟然狂妄地说:高瑞夫造就了阿利安,没有高瑞夫,阿利安什么都不是。
高瑞夫可以用跳火车来威胁列车员,可以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远远见阿利安一面,可以为了阿利安去打人……联想他做的这些事,你就知道他是一个很极端的、一个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他什么都干得出来。
果然,阿利安拘留他2天的事让他很不爽,他决定要报复阿利安。
他来到杜莎夫人蜡像馆,打扮成阿利安的样子,让大家都以为他是阿利安。
随后他在蜡像馆捣乱,还殴打工作人员,然后就消失了。
这下阿利安是百嘴莫辩,所有人都以为是他在蜡像馆捣乱、打架。
阿利安不仅遭到网友的炮轰,还被警察逮捕。
阿利安被放出来后,一位富豪邀请他出席他女儿的婚礼。
高瑞夫又混了进去,和千金小姐跳舞,还在跳舞的时候动手动脚,然后再次消失。
此时阿利安在走廊上,助理告诉他,有人冒充成他和千金小姐跳舞。
阿利安匆匆赶来,高瑞夫已经不在了,迎接他的是富豪的怒火和斥责。
阿利安解释说:刚才那个人不是我,是别人。
但是有人相信他吗?
这两件事对阿利安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掉粉无数,他的节目也遭到抵制,赞助商也退出了,没有一个人来看他的节目。
高瑞夫还不肯罢休,他还冒充成阿利安来到了阿利安的家。
高瑞夫进来以后,阿利安的妻子才发现他不是阿利安。
她谎称去给高瑞夫倒杯水,其实是去拿手枪。
当她拿了手枪走过来时,却发现高瑞夫此时正抱着她的女儿。
万幸的是,高瑞夫并没有伤害孩子,只是把阿利安的家乱砸一通就走了。
一直都是敌在暗我在明,打得阿利安措手不及。
阿利安找不到高瑞夫,于是他想了一个计谋,逼高瑞夫自己站出来。
你冒充成我,那我就冒充成你。
阿利安冒充成高瑞夫去参加“超级巨星模仿赛”,然后当着所有观众的面,说他高瑞夫是怎么陷害阿利安的,在蜡像馆捣乱,在婚礼上性骚扰别人,还潜入了阿利安的家里,把所有东西砸烂……
阿利安成功把高瑞夫逼了出来,但最后他还是决定再给高瑞夫一个机会。
阿利安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享受我的生活,你就不能享受你的生活吗?
做个好儿子,做个好的男朋友,不要做粉丝了。
我独自一人闯荡,没有活在别人的影子里。
我会忘了这一切,你也一样,重新开始,你不是小阿利安,你是高瑞夫。
阿利安希望高瑞夫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下,能做自己。
而且高瑞夫三番五次捉弄他他都既往不咎了,高瑞夫搞得他身败名裂他也不在乎了,时间、金钱、精神损失他通通不追究了。
但是高瑞夫仍然不肯罢休。
他选择了跳楼。
高瑞夫曾经说:以前都是粉丝追明星,现在马上要反过来了。
他的目的达到了,他一个粉丝,逼得偶像提着灯笼到处找他。
高瑞夫还说:我不会让你忘记我的,我们两个人的名字会形影不离。
以后大家提到阿利安,高瑞夫这个名字也会如影随形。
这个目也达到了,他的名字永远和阿利安绑在了一起。
以后只要人们提到阿利安,就会联想到他有一个叫做高瑞夫的脑残粉。
他如愿以偿地出名了,但是并不是好的名声,而且还是以死亡为代价,这真的划算吗?
阿利安这个人还是很正直的。
高瑞夫以爱为名义犯罪,阿利安愿意面对面和高瑞夫聊一聊。
高瑞夫报复他、骚扰他,阿利安最后也原谅了他。
但是高瑞夫并没有意识到阿利安已经对他够好了,却选择了报复阿利安,甚至还说:高瑞夫造就了阿利安,没有高瑞夫,阿利安什么都不是。
他太自以为是了,他以为他一个人就能代表阿利安的所有粉丝。
高瑞夫问阿利安:我冒着生命危险来见你,我打了卡普尔,我千辛万苦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见你,拍几张合影,签几个名,仅此而已。
你就不能为我抽出5分钟的时间吗?
阿利安说:这是我的生活,我为什么要给你5分钟?
我是人,会哭会笑,也会发疯。
有家人,有责任,所以我没有时间见所有的粉丝。
阿利安说的话没有一点问题,他有那么多粉丝,每个粉丝见5分钟,加起来都多少分钟了。
别说明星了,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见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不代表说你坐了那么久的火车,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他就一定要见你。
他见你是情分,不见你也没做错什么。
如果你强迫他见你,这就是道德绑架。
任何人从选择做一个人的粉丝的那一天起,就应该做好费尽千辛万苦也见不到偶像一面的准备。
我们常常说“理性追星”,什么叫“理性追星”,就是不影响偶像的生活,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影响别人的生活。
阿利安和卡普尔有矛盾,他就去把卡普尔打一顿,还强迫他给阿利安道歉,这就超越了“理性追星”的范畴,上升为了犯罪。
他自以为他为偶像做了那么多,其实只感动了自己。
高瑞夫这种人并不是只存在于电影里,现实中也有很多。
正如粉丝举报酒店工作人员,导致她辞职。
正如有人写了肖战的同人小说,粉丝就直接把整个网站举报了。
高瑞夫把卡普尔打了一顿,作为送给阿利安的生日礼物,他的行为可以说是非常不可理喻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有人都知道高瑞夫是个脑残粉,他自己还浑然不觉,还觉得这不是犯罪,这是对偶像的爱。
阿利安并不感谢高瑞夫,恰恰相反,他叫警察把高瑞夫拘留了。
同样的,你举报AO3,肖战也不会感谢你,只会觉得他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才会有你这样的粉丝。
粉丝的一切行为,前提都是不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
2007年,周星驰在《鲁豫有约》宣传《长江七号》,现场播放了一支由影迷制作的短片《我们的故事》。
周星驰看了之后十分感动,提出和这部短片的导演合影。
这部短片的导演正是卢正雨。
卢正雨送给周星驰一张光盘,里面有他制作的影视作品。
周星驰回家后真的看了卢正雨的作品,还请卢正雨和他一起写《西游降魔篇》的剧本。
后来卢正雨还和周星驰合作了《美人鱼》,担任《美人鱼》的联合编剧、副导演、演员。
王俊凯在《中餐厅》中说,他正是因为听了周杰伦的歌才喜欢上音乐。
他也发过微博,说是周杰伦的歌陪伴他长大。
如今王俊凯和周杰伦经常见面,周杰伦还请王俊凯喝奶茶,还为TFBOYS作曲《剩下的盛夏》。
还有昆凌喜欢周杰伦,最终嫁给了周杰伦。
朱丽倩喜欢刘德华,最终嫁给了刘德华。
霍启刚喜欢郭晶晶,最终娶了郭晶晶……类似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像卢正雨、王俊凯那样和偶像成为朋友,更没有机会像昆凌、朱丽倩、霍启刚那样和偶像结婚。
但是你也可以像高瑞夫刚开始那样,把偶像的海报、照片贴满整个房间,去住偶像住过的酒店,坐火车去他的城市远远看他一眼就回来……这样也很不错。
你有追星的自由,但你没有影响别人的生活的自由。
反过来说,如果粉丝做了出格的事,比如去把别的明星打一顿、强迫别的明星道歉、举报无辜的工作人员、举报无辜的网站,偶像就有义务制止。
肖战被所有网友批评,原因在于脑残粉坑了他,但不代表肖战就没有任何责任。
如果粉丝犯了小错,他就及时制止,粉丝就不会犯更大的错误。
如果当初粉丝举报酒店工作人员的时候,肖战就能有所作为,后来粉丝就不会去举报AO3,导致肖战被所有网友抵制。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所以阿利安就做得很对,他得知高瑞夫把别人打了一顿后并没有纵容他,还是叫警察拘留了他2天。
高瑞夫说他不是犯罪,而是爱,阿利安就问:你是我的粉丝,那你就能为所欲为了?
就可以打人杀人了?
高瑞夫说如果有必要,他可以为阿利安杀人,阿利安就果断地说他没有他这个粉丝。
如果当粉丝违法乱纪后,偶像愿意亲自教育他;如果粉丝还执迷不悟,偶像就开除他的粉籍,也许脑残粉会大大减少吧。
主角的一人分饰两角着实让自己惊讶到了,即便过了这么多年才来补这篇影评,自己也记得清那种转变。
粉丝是失去了自我将一切投射到偶像身上的悲哀。
而偶像更像是演绎了一个自我认可的人,而不仅仅是偶像这个身份而已。
就好像很多人喜欢所谓的女神,他又有多少只是因为想要不劳而获,又有多少是在投射自己的悲哀,是转移自己的矛盾到喜欢另一个人身上。
他疯狂的想要变成另一个人,一个自己所认为完美的人,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通过掠夺别人来得到自己的满足。
最终引火自焚
三星半,如果把中间追逐打斗戏在缩减精髓就更好了。
影片中途让人想到《变脸》,同样的题材,变着花样写。
剧本的设定不错,两个人有两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个理性一个感性。
明星的阿利安是不会理解感性的高瑞夫的,也正因为理性,阿利安才能脱离街道,才能独自一人成就了他的明星道路,这就是为什么高瑞夫无法成为阿利安,而阿利安又无法理解高瑞夫。
两人的价值观不尽相同,对于高瑞夫来说他自己到底是“高瑞夫”还是“小阿利安”其实无所谓,因为他只是想要寻求快乐,而他的快乐来源于阿利安的荣耀,快乐,在于得到自己偶像的认可,希望能存活在偶像的心里。
但是对于阿利安来说无所谓快不快乐,就如他被请去婚礼表演一样,只要是有钱的,有利于自己的都是爹。
他是在寻求一条脱贫的道路,一条不会让他在倒退回街道的生活。
他的价值观里只有成功学,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可惜电影对这点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如果能加重阿利安的过渡理性就更佳了,补充上阿利安生活中的部分缺失)。
此外高瑞夫的疯癫,执着在前面的铺垫也是不够的,这导致监狱见面后的转折不够顺理成章。
此外对于法律和破案的漏洞比较多,都这个年代了,像指纹这些应该要考虑进去的,还有旁人的过于冷漠和理性。
可惜了高瑞夫的塑造还是欠缺了,不够丰满,其实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很多的脑残粉,一根筋的人,这些人就是愿意活在别人的身影下,他们虽然傻逼,但是他们只追求自己的快乐。
这群人其实更多是集中在叛逆期的初中生,或者如影片中未开窍的年轻人。
影片很多时候更注重于他们的行为描述,而忽略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内心活动变化,这点比较可惜。
另外就是说好的人物成长呢?
excuse me,人物弧光呢??
不过对于两个角色整体的情感把控和表达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1、罕见的,少歌曲的,宝莱坞电影2、印度手机普及率已经很高3、火车也不是几十年前的样子了4、开始讽刺粉丝及其经济,胆子够大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
片子的原名叫《Fan》,翻译成中文变成了《脑残粉》,简直是神来之笔,翻译大大的了不起。
《脑残粉》,是讲一个略微过气的大明星阿利安和他的脑残粉高瑞夫之间的故事。
高瑞夫自小是阿利安的脑残粉,小时候,同学嘲笑他偶像,他能在敌我悬殊非常明显的情况下瞬间满血,并且怒气值暴增,空手和几个小混混扭打起来;他所有的物品上都有阿利安的照片,居住的屋子里密密麻麻的贴着阿利安的海报。
长大之后,他竟然神奇的长了一张和阿利安略有相似的面孔,而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模仿阿利安,连年都在明星模仿秀里面拿冠军。
在他第三次拿到模仿秀的冠军之时,碰巧的,阿利安的生日要到了。
他满心喜悦的要把自己的奖杯送给偶像做生日礼物,历经艰辛终于见到了偶像,却没想到根本没有单独相处的机会。
沮丧又失落的高瑞夫在旅馆休息时,看见电视上偶像最大的竞争对手,新晋的影帝正在大放厥词。
于是,小时候一幕重演,高瑞怒怒气值再次暴增,这次的对手是这位新晋的影帝。
他到这个新晋影帝的地方,骗取了对方的信任,然后拖到小黑屋里把人胖揍了一顿,还逼着人家录了道歉视频,上传到网上,一时娱乐圈和媒体都疯了。
完成了这件得意之作的高瑞夫,终于找到了见偶像的契机,他把自己胖揍新晋影帝的视频录像寄给了阿利安。
没想到偶像并没有领情,没有感动的涕泪交替并送上深情拥抱,反而把他交给了警察,还让警察揍了他一顿。
揍完了之后,阿利安去到拘留所,原本打算只是教训和教化高瑞夫,没想到却低估了脑残粉的偏执程度。
高瑞夫哭着说:伦家做了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为了你啊,你却连五分钟都不愿意给我,你连一个拥抱都不给我,你对得起我的一片心吗,你对得起你的粉丝吗?
你对得起我这么多年的血和汗吗?
而阿利安的回应却是:这是我的生活,我连五分钟都不愿意你给!
你能拿我怎样啊!
这句话打碎了高瑞夫过去25年的美梦,一锤子就把他砸得天崩地裂的。
他就像一个想要得到家长关注的孩子,在自认为的“正面努力”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后,开始以破坏的形式来寻求关注了。
从拘留所出来之后的高瑞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碎了偶像的肖像,烧毁了所有的海报,开始了偏执的报复和求关注的历程。
由于本身和阿利安有几分相似,又是阿利安的脑残粉,模仿功力已经炉火纯青,高瑞夫先是去伦敦的蜡像馆,假扮阿利安闹事,导致阿利安被警察围追堵截,并且人气急剧下滑,跟着又跑到阿利安朋友女儿的婚礼上,对新娘子上下其手的骚扰,让偶像名誉扫地。
深知内情的阿利安加强了各种防范,还是没有防得住;在婚礼上碰头后,一路紧张的追捕,也还是让他溜了;没想到高瑞夫并没有打算就此罢手,反而跑到阿利安的家里,威胁他老婆孩子,并且砸了阿利安的书房。
气急败坏的阿利安向警方求助无果,只好采取流氓手段,找到了高瑞夫的父母,并且得到了高瑞夫心仪的姑娘的理解和支持,一齐在模仿秀大赛中演了一出好戏给高瑞夫看。
此时,阿利安仍然是希望能够教化高瑞夫的。
而高瑞夫只感受到了威胁。
偏执的高瑞夫出现了,于是两人又上演了一场惊险刺激的追逐戏。
经过一番险象环生的追逐,终于无路可走的高瑞夫在一座大楼的天台上被抓住了。
阿利安仍然在苦口婆心的劝他,表明可以既往不咎,希望高瑞夫回头是岸,大家各自生活,互不干扰,井水不犯河水。
可惜他低估了一个因爱生恨的偏执狂的偏执程度;为了让阿利安愧疚终身,为了让自己的名字永远和偶像联系在一起,高瑞夫往后一仰,从天台上摔下来,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换取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影片戛然而止。
我觉得可以给它打8分。
演员:一人分饰两角毫无违和感,演员功力爆表。
这部影片上映之前,最大的宣传点就是沙鲁克·汗一人分饰两角。
这种设定,在影视作品中原本并不罕见,但是一般来说,同一个演员演的两个角色,要不就是双胞胎,要不就是母女或者父子,比如李若彤就同时演过王语嫣和王夫人;这样的角色是有很大的共性存在的。
演双胞胎的,只需要把自己放到不同的场景里去就完了,演母女的,年轻点的稍微活泼一些,年老的稍微成熟稳重一些,戏就成了。
但是沙鲁克·汗演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一个是功成名就的大明星,有自己的排场和气质,这和他本人的境遇是比较像的,而且年龄也相仿,所以这个觉得驾驭起来非常轻松,而另一个角色,则是25岁的年轻小刺头,有痞气,偏执,狂暴,不通人情,无论哪一个方面,都和演员本身的经历相去甚远。
甚至有几场反串的戏,第一场是高瑞夫模仿阿利安去伦敦,第二场是高瑞夫模仿阿利安去婚礼现场捣乱,第三场是阿利安模仿高瑞夫模仿自己;这样的反串,要和当事人的性格、年龄、人生经历匹配,那是非常考校功力的,可是全片看下来,沙鲁克·汗把两个人物演得惟妙惟肖,不仅是外貌、衣着的形似,包括年龄、性格的神韵,都毫无违和感。
编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故事水到渠成毫不做作影片的的故事其实是很简单的,就是一个脑残粉求关注的故事,塑造的其实是一个偏执狂的悲剧人生。
同样的讲偏执狂的,我们来看看国产的电影(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2016年最热的偏执狂应该是《我不是潘金莲》,为了炒热度,冯小刚还碰瓷了王健林。
然而,《我不是潘金莲》的偏执就是毫无道理的,她(李雪莲)本身的行为就是“无理取闹”,却依然能层层上访,并且还成功了;一大堆官员围着她屁股转,得求着哄着她,生怕她去闹事。
很多人说,哎,人家就是讽刺电影啊,本来就是黑色幽默啊。
但是影片并没有讽刺,或者为了讽刺而讽刺,在讽刺的外衣下,内核还是为某些机构唱赞歌。
因为剧本的本身脱离的生活,不合情理,所以片子就是违和的,就像你看着林黛玉跳拉丁舞的感觉,浑身上下打哪儿都不舒服。
但是《脑残粉》里的偏执是合情合理的,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有强烈的个人崇拜,并且YY这种崇拜能得到回报,为此做出种种努力,最后却被现实的冷水冻傻了脑子,反而去做伤害偶像的事情来报复,这种设定,是水到渠成的。
并且这种事情,现实中不是没有发生过,杨丽娟追星刘德华,逼得父亲卖肾最终跳水自杀,不就是血淋淋的现实吗?
最重要的是,《脑残粉》没有强行灌鸡汤。
他的取材是真实的,明星有明星的生活和性格,不会像是我们屏幕上和公关文上看见的那样平易近人,粉丝在失去理性之后,并没有因为一顿说教就顿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改头换面重新做人,最终悲剧还是成为悲剧,没有欢欢喜喜的圆满大结局,而是逝者不安息,把遗憾留给了未亡人。
内涵:提倡反崇拜的理性生活。
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好的故事,和一个好的演员,那我也是给不了8分这么多的。
但是这个电影的背后,其实有更加深刻的东西——反对个人崇拜。
个人崇拜这种事,在印度简直源远流长。
这种风气,最早要追溯到宗教崇拜上去。
大家都知道,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宗教气氛之浓厚,完胜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在印度世世代代的人的观念里,神是高于一切的,而神又是可以化身为各种形象,拯救水深火热的底层人民于水火之中的,那么一个偶像的成名,受到了神的眷顾,那么这么偶像,和无上的神力也是有关联的。
所以,在逐渐过渡到现代化的生活以后,很多人对神的崇拜,就逐渐转化成了对偶像的个人崇拜。
故事里的高瑞夫,就是很典型的因为个人崇拜而失去理性的人物。
他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导演的野心,是通过刻画这么一个人物,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盲目崇拜的隐性危害,从而自省,回归到理性的生活中来。
为了达成他的野心,甚至大刀阔斧的修改了印度电影的节奏,摒弃了“插队”的歌舞,没有大圆满的主旋律。
然而,电影里的歌舞,是印度人的心头肉啊;大圆满的结局,是印度观众的精神鸦片;而狂热崇拜者,正是观众自己,你反崇拜,不是朝观众打脸吗?
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印度人民并不喜欢的,票房当然好不了!
提前清醒过来的印度人,在反崇拜这个题材上的挖掘,也不第一次了,2014年岁末档里,印度就推出了《我的个神啊》,主打就是反宗教崇拜的;当时的票房还是比较好,但是《脑残粉》显然走的更超前了,大多数还没有这个意识的印度人并不买账,所以在票房上,成绩不理想也是正常事。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要纠正一个社会普世的价值观何其困难。
我们做一件事,并不是为了让自己在历史的功勋墙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是通过个体的努力,不断的让细流成川,最终成为社会变革路上的滔滔江河。
《脑残粉》的导演所做的,就是成为地上的那第一股细流。
『脑残粉』电影的主题很具有普遍共性,通过粉转黑的过程来探讨,融入大量“成龙式”的动作场景增加可看性,沙鲁克•汗一人分饰两角,以炸天的演技将巨星和粉丝这两种完全不同身份和心态的角色演绎的非常到位,悲剧性的结尾也留给人大量的思考,但剧情节奏稍显拖沓,影响了整体的观影感受。
【7分】
『脑残粉』电影的主题很具有普遍共性,通过粉转黑的过程来探讨,融入大量“成龙式”的动作场景增加可看性,沙鲁克•汗一人分饰两角,以炸天的演技将巨星和粉丝这两种完全不同身份和心态的角色演绎的非常到位,悲剧性的结尾也留给人大量的思考,但剧情节奏稍显拖沓,影响了整体的观影感受。
【7分】
我去,居然是同一个人分饰两个角色,完全没看出来,还以为真的是两个人演的,突然觉得这部电影还是可圈可点的。
跳舞戏份少到让你以为自己看了一部假的印度电影,但论奇葩程度,还是很印度。故事情节其实比较老套,也很清晰,但表现得有点拖沓,也有点尴尬。男主处处要演,简直爆肝,也看得出一些故意增加给不同角色的习惯动作,但却还是让人觉得生硬。唯一的亮点大概是中文片名
小阿利安追什么星啊,去玩跑酷不好吗(xz事件之后看这个太微妙了
果然是一粉顶十黑呀
「我只需要和你拥抱,相处5分」、「你什么都说了,就是没有道歉」、「心叶(大雾),你一定不懂吧」。印度版的《危情十日》,但本片更为深入剖析粉丝与偶像间相处的问题,不禁让人为之反思。脑残粉无分国界,好比中国“ 杨丽娟事件”般叫人嘘唏。其实该电影也是部教育片,适合头脑正发热追星族去看看!
就感觉还挺扯的。
挺有意思
#补电影计划#这电影一点都不好看,剧情脑残,妈蛋两个小时也没讲什么有趣的东西,就是在讲脑残粉有多脑残…果断一星(少有让我打一星的印度电影)
沙汗一人分饰两角演技果然惊人。剧情简单来说就是爹不爱我,所以我要闹事,因爱生恨,最后死了也要爱。最后的结局实在是太过于韩剧范儿了,反而没了印度歌舞片的乐趣,也有许多台词其实就是沙汗一直想说却从不敢对自己粉丝说出口的心里话吧,中文译名脑残粉真的是到位至极。
太傻了
被沙鲁克·汗圈粉,一人分饰两角不愧是印度阿汤哥!几场追捕戏都很精彩。我在想,粉丝与明星,几次对话都是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并没有考虑对方的想法,导致无效沟通,最后因爱生恨,酿成悲剧。
2017.7.27 13:49
虽然有不少漏洞,但是一人分饰两角的男主还是像开了挂。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
想到我的追星路,也是蛮有感慨的,但是我想我不会那么疯狂。。。。会压抑自己吧。沙鲁克化妆之后好像最近户外认识的一个朋友~
傻逼片
牙和嘴决定美丑
院线时长版。很明显在动作戏包括star造型上都有成龙的痕迹(海外风景大片+追逐戏@ 007)分饰两角的演技层次清晰可见 但很难在心理上造成步步紧逼的迫切或者让人在情感上有所偏向(国内译名倒是带有上位者俯视的倾向色彩)观影过程无法被剧情拽着走 没有代入切口(结局从主动坠楼到人群中仰望 两种安排都很反感且难以自洽)。乡村大舞台+商演的几次后台镜头切换不错
行为太极端了……演技确实可圈可点
剧情虾扯蛋,立意较完善,全程快进看。
这个印度杨丽娟的故事还是不错,但是动作戏真的太长了,打着打着我就走神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仍然猜不透脑残粉的鼻子是怎么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