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总会有这样的梦想,长大之后要去见见世面,过更好的生活;当生活渐渐“物质化”了之后,年少时的梦想被各式各样的时尚包装着,在觥筹交错之间,仿佛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直到这种幻觉,最终被生活所打败。
直到这种幻觉,最终只是一个泡影。
Jasmine并非一直沉浸在幻觉中,只是现实的无奈,让她更为挣扎和难过,以至于无法直视。
她试着去做点什么,去学点什么,但是这些并不是她所擅长的,这些看似有意义的事情并没有让她从一种失落的情绪中得到缓解。
最终当她再次施展自己的交际手段,试图回归过去的生活状态时,却被意外所打败,刹那间一切的幻像再度化为乌有。
Jasmine所经历的,我们通常称其为“落差”。
巨变越是剧烈,落差就越加明显,大多数的人在挣扎过一段时间之后会渐渐适应新的生活,而总会有这一些人,是永远无法完全适应下来的。
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他们放不下自己,无法接受自己必须承受的转变,在不同的环境面前试图延续自己从前的状态,从而与身边的人显得格格不入。
环境的转变和自我的转型总是一对互相缠绕的共生体,对于自我的定义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当一个人身处于某种状态太久的时候,突然的环境变化总是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当梦想幻灭、必须面对现实的时候,内心的争斗通常会伴随着失落与傍偟的情绪,以及心中略带不甘心的怨气,然后随着各式各样的打击渐渐消散。
这部影片最难把握的是情绪,而凯特女皇把细致入微的情绪刻画的入木三分。
伍迪艾伦仍是个颇会讲故事的导演,他不紧不慢地拍着,即使未必部部都会精彩,于我却也是每年少不了的菜色,意义大约如冯小刚之于许多人的贺岁档。
开篇那2分钟你会觉得遇到了个寻常的贵妇人,仪容自然是体面优雅,乘坐头等舱,拎着爱马仕,喋喋不休的讲着自己与富豪老公的成功恋爱史,连行李箱也是路易斯威登,直到老太太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人一路都在自言自语,才揭开了讽刺的故事一角。
自始至终茉莉都从未停止这种自言自语,甚至在与未婚夫买戒指的路上,她还在讲述着前夫的锡质酒杯。
那些生活曾经是她拥有的,她奢靡的、高贵的生活,她始终不能够相信,她已经远远的被甩出了那种生活,甚至,造成这种局面的人,不仅仅是她的骗子前夫,还是她自己。
片子的开始,妹妹金杰就与前夫讨论了关于骗局茉莉到底是否知情。
单纯的妹妹认为茉莉绝对是毫不知情。
茉莉也向自己的朋友们表示过:我从不关心他的生意。
但当然她是知道的,毕竟在哈尔要和她离婚的时候,她毅然的把他举报给了FBI,相当于是亲手给她亲爱的哈尔送上了上吊绳。
所以这个故事可以有N种不错的角度来解读,比如:男人可以出轨,但千万不要试图与原配离婚;当一个女人失去你的爱,她就会将你变成悲剧男猪脚;上流社会尔虞我诈难觅真爱,底层人民真诚淳朴终获幸福……若真只是如此,艾伦也就不配获得我的爱了。
事实上,在这部电影里,艾伦没有放过任何人,他要讲的并非风流韵事,也并非是阶级不平等,只是,人性而已。
比如我们来看一下最为“单纯”的金杰。
金杰常常将姐姐基因好挂在嘴边,虽然都是收养,但基因不同,意思是我现在做超市收银员那不是我的错,那是生我的父母的错——总不能说是家境的错,比如她和茉莉来自同一个收养家庭。
金杰对姐姐当然也算仗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不过金杰有多单纯倒也未必,她是想寻找更“优雅的绅士”的——当然那个绅士欺骗了她,同样一个聚会,姐姐勾搭上的是高富帅的外交官,妹妹找到的也就是个又丑又老的录音师(此处无意歧视录音师),而且连对方是否已婚都没搞懂,这只能怪她蠢。
再来说说妹妹的前夫,受害者奥吉——他曾经有过一次发财的机会,至少他如此认为,毕竟他彩票中了20万美元!
那本来够他们舒舒服服生活的,而他却毅然决然的投给了姐夫的生意,连那生意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吧——“虽然不懂做生意,却想要你帮我赚大钱。
”这种人的此种思维方式是必然会被他人骗光钱财的啊。
其实茉莉说她妹妹的那些一点都没错,“你选择了一个失败者,因为你觉得自己只配这样的人。
这就是你为什么终生忙忙碌碌,并且没有获得更好的生活。
”妹妹是怎么回答的呢:“是你毁了我赚大钱的机会,因为你嫁给了一个最最失败的骗子!
”到底谁是骗子呢?
有时候我不太能分的清楚,哈尔那种当然是骗子,茉莉骗她的未婚夫也是一把好手,但金杰是不是也是骗子呢,她至少骗了吉利,当然她也被录音师所骗。
茉莉的未婚夫德怀特也是骗子吧,显然他是为的是一个光鲜的身份而选择了茉莉,而并非出于“爱这个人本身”,但他却口口声声的说爱她。
还有最后时刻以受害者身份出现的奥吉,被哈尔骗光了钱财,离了婚,他认为罪魁祸首是茉莉,还丢下很深刻的台词:有些事是不那么容易过去的……不过奥吉到底敢不敢承认呢,他被骗的一大原因是由于自己蠢?
——呵呵,骗别人的算是骗子,骗自己的人呢?
算不算骗子?
依我看如果说茉莉这个人,倒是难得的既自律、又进取、有品位、有见识、当然也有手段的人——她的致命弱点可能就是精神稍微有点问题:冲动之下毁了自己的上流人生,但或许她不用骗自己,因为她确实有一段足以怀念终身的好日子,在发现丈夫出轨以前。
女人有多脆弱,就有多坚强。
看《蓝色茉莉》的Jasmine在过去的优雅和如今的落魄间不断跳转,就像在看一栋摩天大楼在轰然倒塌前的摇摇欲坠一样。
凯特•布兰斯特的表演使这个算不上新颖的题材多了那么点别样的看点,她的眼神中总能透露出小鹿般的无助,配合着过去与现在不断重叠的对撞,好像生活已经把她逼迫的够紧,身边的人也不好苛责她太多,即使她如此的幼稚和任性。
木命的命格中有一种叫乙木,她个性纤柔,巧忍,但需要有可以盘根的石块,充足的阳光和水的滋养才能生长繁茂,好像Jasmine一样,她的所有优雅、高贵也需要庞大的资金才可以支持。
她沉浸在对过去的追忆中,与其说是不能接受现实,不如说是为了维持自己高傲的一种手段,只有沉浸在回忆时,她才是当初那个自信美好的自我。
Jasmine总是在回忆中与 老公对话,她也许怀念曾经的美好,但更无法割舍当初的生活。
这种精神与现实的落差,使她变得紧张,变得惶恐,她不得不依靠药物去维持自己的精神不要在强烈地冲击下崩溃。
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回忆中的矛盾也逐渐揭开了她生活的伤疤,显露出这个优越中产生活背后的千疮百孔。
Jasmine丝毫忘记了这场悲剧起点是什么,也许在她看来不谈及就不存在你。
事实上,她所表现出的是一个孩童般的任性,是一种从小就延续下的优越感被瞬间抽离的茫然和不解。
当哈尔的儿子丹尼质问Jasmine的时候,她说的是“我无时无刻不在忏悔”,当她的妹妹说她有些虚荣的时候,她说总是不断地重复自己已经足够惨了。
她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但被迫想起过去的时候总会涌起一股悲怆,好像生活对她的惩罚已经够多了。
查理兹•塞隆曾经拍过一部叫《青少年》的电影,里面的她已经年过40,却还幻想着可以重拾少女时代的美好。
这种人固有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下,他们只是老了,却没有成长,。
对于Jasmine而言,她习惯了锦衣玉食,习惯了“永远正确”,她苛责妹妹的生活是她总是选择废柴,言下之意不过在说自己每次都做出正确的选择,自己的优越生活也来自于头脑做出的正确判断。
但如今一步错步步错,她掉落在了可悲的深渊里,她被自己的决定搞得支离破碎,她的精神,她高贵的精神不能承受这样的打击,于是走向了混乱的疯狂。
但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这部电影是在讲述所谓理想生活的破灭。
Jasmine妹妹的这一条副线在电影过得也不轻松:和前夫的钱被姐夫骗走、新男友备受姐姐冷眼、再次心动的对象原来也是个劈腿的渣男。
但对于她而言,生活就在哪儿击倒哪儿爬起来,没有什么能真正击垮她,她想要的生活就是每天平淡的幸福。
而电影对于Jasmine最残酷的事,其实是做了对她想要的未来的毁灭,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她的努力。
在《蓝色茉莉》中,Jasmine其实几次想东山再起,但是学电脑受挫、找工作被性骚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潜力股还在成功的前一刻被戳穿了身份,想要和丹尼恢复联系时还瞬间就被把真相揭开,这一步步的遭遇摧毁了她返回上流生活的可能,也终结了她为自己营造的美好未来的可能。
影片的最后,她一个人晃晃悠悠的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又开始喃喃自语,她记得那首熟悉的歌,却已经忘记了歌词,陷入一头雾水之中,满脸泪痕的脸上带着一脸茫然的微笑。
这段“蓝月亮”与开篇Jasmine微笑的憧憬交相呼应着,预示着一段回忆的循环就此终结,而Jasmine卷入滚滚的回忆之中,再也找不到尽头了。
我在飞机上看完的这部电影。
我一上飞机发现邻座是一个60多的北京老头,带着那种最最典型、且本人多引以为豪的老北京作派。
手里攥俩钢球叮当乱响,脱了鞋的脚丫子翘着搁在我座位这边的置物袋上,正操着一口纯正的京片子唾沫横飞地跟他同行的女人说着话--“那谁出得起谁就去买,好卖着呢!
是不是?
”,更绝的是他长得还特像黄宗洛老前辈在《大宅门》中扮演那老阉狗。
我开始看蓝色茉莉。
我昨晚只睡了5个小时,飞机餐实在难以下咽就只喝了一杯茶。
茉莉被乔伊逼问在做什么作业、有什么用的时候,我从生理上感觉到胸口憋闷。
测了一下静坐心跳,83。
邻座老头要了一小瓶红酒,和同伴两人一杯一替对酌起来。
过一会酒劲上来,老头睡着了,手里还拿着剩半杯的红酒。
飞机上提供的免费劣质红酒的那种酸涩味道,混着中老年朋友因肠胃不好泛上来的味儿,有规律地从老头嘴里喷出来。
这时候茉莉的谎言被戳穿,从香槟色的宝马上下来,爱马仕包包里的东西掉了一地。
我又测了一下静坐心跳,90。
布兰切特的表演真是妙啊,让人不禁一次次倒回去看茉莉疯魔时脖子上的青筋、泛红的眼眶、神经质的抽动,静静体味自己血压随茉莉心情忽低忽高的节奏。
结尾,茉莉洗完澡,头发湿漉漉地披着,伴着妹妹和重修旧好的男朋友你侬我侬的笑声走上街头,她又开始恍惚地自言自语。
邻座老头睡得熟了,手里的半杯酒一歪,全洒我毯子上了。
不用测我也能感觉出,我的静坐心跳肯定上百了。
骄傲的人最怕迷失。
如果骄傲失去了支撑它的理由,那么人生的意义都被颠覆了。
暑期档,能让人迫不及待滴在首映日就奔入电影院的片子不多。
于是和Woody Allen一年一度的约会尤其被我所期待。
去年上映时间略早,那个周五,我一下课就奔出死丢丢,去看《爱在罗马》。
天气很热,小小的放映厅里人很多,飘忽着汗味,我一边看着罗马的风光,一边看着仨小萌人Jesse,Ellen和Woody,一边怀念两年前在欧洲暴走的日子。
今年又是这个时候,老爷子如约而至,Blue Jasmine上映,我已经毕业,首映日奔去看。
同一个放映厅,来赴约New Yorker们再次欢聚,不知道有几个是去年同在一个放映厅出现的旧面孔?
Woody的开场不绕圈子,直接进入主线。
Cate饰演的Jasmine,和To Rome with Love一样的开场场景:在飞机上就开始絮絮叨叨。
这其实相当于一上来就像观众大喊:我是Woody Allen写的角色哈哈!
包裹着百万美金在身上的Jasmine坐上三藩的出租,来到一个平凡的公寓门口,一下车的她趔趔趄趄,幽幽滴问了司机一个人生最深奥问题: "Where am I, exactly?"一句话点题!
Jasmine的生活从所谓的天堂掉入所谓的地狱,骄傲遇上了天敌:迷失。
小老头开始让生活为Jasmine提供各种对比今昔的机会,剪辑开始在两个时间轴平行进行。
没有一点花哨,质朴至极的剪辑,让我想起Rob Reiner的Flipped. 同样是平行叙事,质朴的剪辑,但是至少还有一个元素帮助观众们做转换:小男女主的画外独白。
而这次小老头连这种辅助都不要了,好像完全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就像奥斯卡那边颁奖他也只是在Bar里吹单簧管一样。
剪辑的简洁并未影响电影情节的错落有致,老爷子娴熟无比滴这里吊吊我们胃口,那里和我们开开玩笑;台词高能爆笑依旧,女主角各种饱满,那么那些技术上的花哨确实可以成为浮云了,因为观众已经会大受打动了。
Jasmine过惯了贵妇生活(来自Park Avenue),Jasmine有好基因(Ginger一直在强调),Jasmine有好品味(各种名牌信手拈来),Jasmine是个骄傲的女人——Jasmine大破产(老公被捕,儿子in-law辍学失联,只剩一堆名牌没有钱)来借住妹妹Ginger家,完全无法把自己平静下来,反而越来越急躁。
她急切滴想要跳出这个,不知为什么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大坑。
她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她觉得自己应该可以靠自己过淂很好。
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人生,她开始后悔没有拿到大学学位,她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
她颤抖着双手把药片送进嘴里,她本能滴想要继续学习:学电脑,然后学在线的室内设计课程。
但是她必须先工作,她去牙医诊所当前台,放在柜台后面不合时宜的爱马仕包包仿佛预判了这个工作的夭折。
当一个大Party机会来临,唤起Jasmine太久没有机会表现的social之魂。
平时满脸挫败与无奈的她在碰到新帅哥的时候,立刻高贵优雅如往昔起来。
还没来得及学室内设计的她,立刻有了一个大房子来设计。
看到这里,观众们开始犯嘀咕:原来她还是要靠男人啊最后……但是生活哪有这么容易,人艰不拆只是理想状态;当来拆穿的人出现,生活的假象立刻破裂,真实的艰辛在最后一幕Jasmine去见消失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时候开始爆发。
她流着泪说:"I need you..." 而儿子只是平静滴告诉她,不要再来找他……最后,Jasmine顶着湿湿的头发冲出Ginger的家却无处可去,她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名贵的衣服再也挡不住心中的迷茫,她望向远方,然后我们观众就在这个时候被强行带离了Jasmine的生活。
以前的Jasmine为自己的家庭骄傲,为自己的优雅骄傲,为自己的生活骄傲;她有点尖酸刻薄,但也不算虚荣成性。
她乍看很惹人嫌,但又带有些悲剧的喜感,直率的虚伪,让你也恨不起来。
老爷子其实对于Jasmine是带着喜爱的我觉得,虽然他自己说自己笔下的女人是他想象出的,不带有个人评判。
虽然直到电影的结尾,我们看不到Jasmine有任何跳出生活之大坑的迹象,但换个角度想,其实她已经被打击了所有海市蜃楼般的救命稻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接下来只能是从头开始,跌到谷底之后通常也会是越来越好的未来了。
所以,我倒是相信历经挫折之后更坚韧的她,在电影的时间轴往后推会开始越过越好。
当我们条件比别人好,或者某些地方显得比别人有才能,骄傲就会产生。
总是作为贬义词出现的骄傲,它的理由是什么?
很多时候都因为一些不是自己靠努力挣来的东西。
有可能是天分,有可能是家境,有可能是外表……骄傲的理由总是那么容易被推翻,于是,骄傲的人倒是更加容易获得反思自己的机会。
NYTimes有一句评论说:"Jasmine maybe deeply struggled, at least she's deep." 相比于Ginger,就是这种感觉。
骄傲的人自我挣扎,倒是很有可能最后变成一个淡然而有趣的人。
如果我有幸能有机会和Jasmine和Ginger之间选一位成为朋友,真正交流,那我还是愿意追随骄傲的Jasmine:她多有趣啊!
《蓝色茉莉》:换个结局,茉莉会逆袭我原以为剧情会这样发展下去:下半部,茉莉一边欺骗着外交官,一边继续努力学习,终于有一天,她取得了资格证书,而外交官也发现了她的谎言,但是却依然被她的不懈感动,最终茉莉的不屈不扰,勇于追求的精神使她获得了幸福。
而妹妹金洁,虽然被那个结了婚的音响师欺骗了,但却也在这次外遇中对比出了以前生活的不同,开始明白生活有着更高的层次,她不肯再回到废柴男友的身边,开始追求新的生活。
而继子最终也通过妻子对他的爱发现,原来亲情比金钱更重要。
多么完美的一部宣传正能量的电影。
可是,导演偏偏就打碎了这个美梦,撕开所有美好的外衣,扼杀所有的希望,揭露了一个残忍、真实的世界给我们。
有趣、惊恐和心碎的堕落妇女形象是影评家对女主人翁茉莉的定义。
豆瓣上的评论也一面倒的批判茉莉爱暮虚荣、傲慢、虚伪、自欺欺人。
个个都正义的指责茉莉自作自受,罪有应得好象自己超凡脱俗,烟尘不染一样。
我想说的是:是社会的不堪造就了茉莉的悲剧,积极上进的茉莉成为了这个充满着贪婪、欺骗、唯利是图的市侩社会的代罪羊。
茉莉不是骗子全剧并没有说她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婚姻,她拥有美貌,所以她那个骗子老公才会和她结婚,这有什么错?
茉莉只是享受金钱带给她的光芒和荣耀,却没有做什么非法事情。
有人指责说,她其实知道她老公是骗子,但却装作不知道。
我想,也许她是隐约有怀疑,就象我们所有的家庭主妇不太了解自己的丈夫真正在外面做些什么一样,并不清楚事实的真相有多恶劣,不然,她不会傻到用自己的名义去注册公司、开银行账户,这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最后还向FBI告发了丈夫,而这同样是要用失去奢华生活做代价的。
话又说回来,她的那个骗子丈夫为什么可以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经融犯罪这么多,却最后由一个电话才被调查出来?
在这之前,那些律师、援助生、国家机关,投资人都在做什么?
只能说明,他们都喜欢金钱,对能获得金钱的事情,所有人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至于说到后面遇到外交官她说谎,用茉莉自己话做解答:略加粉饰了一下,省去了不必要的细节,可重要的是,我的情感,我的观点,我的幽默,都是真实的我。
大家都一样,就象应聘、相亲,先捡自己的优点介绍给对方,谁不喜欢撑门面?
而后面谎言被揭穿后,外交官的表现,更证明了,茉莉说谎的迫不得已,果然,事实上,她确实也有着敏锐的设计天赋和社交能力,只是这个腐败社会不肯给她展示的机会。
外交官看中的只是她的外表和她所描绘的虚假身份,对于内在真实的她,其实他不在乎。
整个社会都是虚伪的,大家都在互相欺骗。
偏生这些罪过,都由这个倒霉的破了产的茉莉来承担,所有的人用嘲讽和漫骂来撇清自己内心的肮脏。
茉莉没有爱慕虚荣在淘宝上买仿版的大牌,存钱买奢侈品,遇上话不投机的朋友敷衍应付,这是我们最常做的,茉莉只是千万个我们当中放大了,特定的一个。
虚荣是人类上进的动力之一,每个人都向往过上好的生活,所以我们才会奋斗,才会努力。
因为破产,她不得不吃着廉价的蛤蜊却回味着美味,瞧不起护士的工作却不得不为了生计委屈求全,拒绝矮个男和牙医的骚扰却又积极寻找合适的再婚对象,就因为这样,就指责她不够现实,好高好高骛远?
事实上,她只是忠与自我,她不肯自暴自弃,她告诉妹妹应该追求更好的生活,不然永远摆脱不了现状。
如果我们不奢望更好的生活,怎么会努力改变?
当农民就安心的当一辈子就好了,干嘛脱贫致富,屌丝逆袭?
茉莉不放弃做梦,陷入困境以后,千方百计地想走出去,她没有心情和妹妹的朋友们享受人生,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恶补电脑,而她学电脑又是为了在网上修读室内设计的课程,她将高傲的态度和优雅的姿态化为奋斗的动力。
剧中哪个人不是追逐金钱、贪图享受的呢?
金吉和前夫买着彩票做着发财梦,中奖后想投资梦想着挣钱;继子恨茉莉不应该告发他老爸,因为这样使他失去了高贵的身份和经济来源;外交官购买了能容300人的海边别墅,为从政做好准备。
享受生活有罪吗?
当别人的行为和目的和我们不一样时,或则说太过高远时,我们会开始排斥她的存在,茉莉没有成功,所以她所有的梦想便变成了白日梦,不切实际和拜金主义。
在电影结尾处,在结婚的前夕被男友抛弃的茉莉冲出金洁的家,失魂落魄的游荡在街头,自言自语。
但我相信,换个结局,茉莉会逆袭,以她好强、不甘现状的个性,她会坚强的支撑过这个潦倒时期,她的坚韧最终会为她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蓝色茉莉》让人想起《欲望号街车》的布兰奇。
非常奇怪的是,看的时候,我就想,这太像伍迪艾伦的片子了。
可想而知影片结束后,我对自己的预感有多惊讶。
现在我敢说,老艾伦偷了田纳西威廉斯的东西。
同样是一个女人的崩溃,在先头的那个当然更棒。
看此类片子的缺点是容易让人骄傲。
你得跟着人物走。
凯特布兰切特演得最棒的一个镜头是被未婚夫甩下车,随身物品一地狼藉,茉莉一样样捡回包里,不经意地拉直紧身裙,迈步走开。
她是去看继子了,我们知道她的行程。
回到老妹家,她的腋下湿了一块深色的斑纹。
这个角色很棒,可以套住很多人的一生。
虚荣和悲怆,自私和柔弱,死不悔改,控制欲和利益交换。
人生既痛于无爱,又耻于放下架子。
茉莉想掌控自己的人生,用一种交出灵魂的方式,时时刻刻需要“我很正确”“我很棒”的存在感。
她的孤独感是自找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她太需要安全感了。
即使那是虚假的自我欺骗。
我知道我现在该看明天的Case了,以我的效率这篇写下去明天绝对会后悔,不过还是想趁着有劲儿写完。
Blue Jasmine!
估计要被可悲的译为“蓝色茉莉” 了,求不要这么译!!
去看Woody Allen的电影,有纽约人,有充满阳光的旧金山,以为是延续近几年的轻喜剧风格,会笑一笑,演完一撇嘴走出来。
但是我错了,这部电影跟近年的Woody Allen完全不一样啊。
好惊喜啊!
抄IMDb稍微透点大意:A life crisis causes a vapid and narcissistic socialite to head to San Francisco, where she tries to reconnect with her sister. 虚无又自怜的社会名流(在纽约)遇到人生危机,来到旧金山投奔自己的妹妹,两人试图重新沟通……不过不能讲更多了,恨剧透。
首先主角是个很生动的女人!
今年大荧幕上就没几个这么生动的女人,而且很真实啊!
Cate Blanchett 演技不要太好啊,不知道今年后面还会有怎样的女主,不过至少在奥奖提名的讨论中会出现她,这么讲很保守了。
这个角色根本就不讨人喜欢:太自傲,居高临下,娇生惯养,而且是真的有问题(什么问题呢?
不告诉你)。
但是她却能让观众容忍她,并且从头到尾在内心给她加油,期盼她不要出差错,就因为电影在呈现她的细节中留有希望(这点希望是在最近几年爷爷的电影里少有的),这点牢牢抓住我的心,让我内心纠结、乱跳了一个半小时,在感情上很难受,结束却好满足啊!!
有一个关键剧情点,在爆出之前两分钟内我猜出来了,不过不扫兴。
其他人物也很真很有趣啊。
Sally Hawkins演妹妹,Bobby Cannavale和 Louis C.K. 两个男冤家演得很生动,Louis C. K. 啊!
虽然能看到他自己台上的一点影子,但是这种中产职工角色也算是不小的演技派转型了。
Alec Baldwin演的Cate老公的角色,就是随意返工,轻松愉快,不会有频繁的“这是Alec Baldwin” 的思绪出现,而角色又不大,厉害类。
影片中出现“跟比自己小很多的外籍少女相爱”这一元素,不知道其他Woody Allen粉儿有木有跟我一样“诶”了一下呢?
结尾那个让人心碎而又不陌生的镜头很满意。
说不陌生,是因为在美国,在三藩,尤其是在市中心走不多久,就可能看到这种场面。
说心碎,唉不妨告诉你这就是个悲剧啊,不是喜剧,但是我一直在笑(旁边的女孩儿也一直在笑所以并不是我变态),因为Woody Allen没让我失望。
結局中,凱特布蘭琪茫然中「忘記歌詞的歌」blue moon,不解這句台詞,就去找了原曲:http://www.youtube.com/watch?v=6vr0amOKCHohttp://www.youtube.com/watch?v=N2k7-gCMA74原來就是本片的主題曲嘛,只是改成純樂器演奏版本。
至於歌詞,查完後,果真是有玹外之音:這是一首關於不再孤獨的詞。
茉莉忘記了這首歌的歌詞,也就是忘記了能不再獨處的隱喻;她在公園長椅上的落魄搭配這句台詞,確實是神來之筆。
這手法令我想到另一部伍迪電影《百老匯上空子彈》(Bullets Over Broadway)。
劇中人盛讚紐約的夕陽之美,鏡頭卻只空拍演員的面孔,沒有一絲太陽的影子。
這招替劇情作了個伏筆,隱喻了壞人的甜言蜜語就好似只聞其聲的太陽,也就是:「說謊」!
這部片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值得一看。
回到本片吧.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十成八九會靠這部片提名今年的小金人吧。
她在本片演出之精,已凌駕在導演兼編劇的伍迪艾倫原本給她的職份。
演技層次能超越情節層次的例子很少見,何況在以故事層次聞名半生的老伍迪劇本中!
可見凱特的厲害。
本片導編是大家熟悉的伍迪艾倫,故事背景是伍迪艾倫迷熟悉的紐約。
看了他十幾部片,《藍色茉莉》有那麼點不同,為了全心全力打造一部「紐約惡女傳」,過去伍迪電影勢必要發笑一下的梗點也不搞了。
例如凱特跟閨密哭訴老公外遇的一幕,假如是過去,編劇哪會放過這大好的話癆機會?
肯定數落落說上他老公如何種馬,然後一把手指點,咬耳朵說現在倒水的服務生都給上過,留下哭笑不得的服務生跟觀眾。
講笑話的丑角不登台,笑話無從潤滑餘地,這大概是這片沒這麼被觀眾看破是伍迪艾倫系列作的兩個原因之一。
至於另一個原因,自然是凱特布蘭琪的超水準演技,逼死了本可以不那麼吃重演員詮釋的精巧劇本。
茉莉無庸置疑是個「惡女」她瞧不起妹妹的包裝工職(下層階級!
),想重啟人生卻不願意折腰(下賤工作!
),急欲吊金龜而欺瞞身世(下流社交!
);她前夫詐騙入獄而自殺,醜聞纏身,卻毫不悔改,拖累妹妹跟妹夫的婚姻,也滿口謊言處世。
這樣,夠不夠邪惡?
夠不夠惡質?
結論已見。
但是這如此故事,透過時空交錯的對比,逐漸展開成不再一元的觀點。
觀眾清晰了解她掩耳自欺的習性;再透過茉莉自言自語的焦慮症演出(其實就是演給觀眾聽),以及她無從困惑而依賴親人的無助。
茉莉仍舊是個「惡女」,結局以大逆轉的方式呈現茉莉實是毀滅親族的元兇,也表達了伍迪無意用人性多元的俗論掩蓋她的罪惡評價。
然而,《藍色茉莉》這一場「惡人的悲慘結局」秀,讓觀眾能略體會到:人生的悲劇理由百種,即使是惡棍也一樣。
凱特布蘭琪交替於茉莉人生中擔任貴婦,妻子,瘋狂,失業還有自欺者的諸多面向,層次之豐,沒有她的精湛演出,茉莉兼具可憐跟可恨的特質就難以如此出色了。
這不是最好的伍迪劇本,也不是今年最好的聖誕電影,但絕對是凱特布蘭琪遠比《哈比人》更好更佳的長年突破。
这部片子在往返飞机上共看了两遍。
在我眼中这并非一部黑色幽默式的流水账,两遍看过后反思,伍迪艾伦何尝不是在以此追问世人:你是怎样面对过去的?
故事讲了三类人:虚伪的、现实的以及随波逐流的。
茉莉、她的继子丹尼均属于第一类。
虚伪的人最大的特点便是不敢面对自己脆弱的一面。
他们选择以各种方式来屏蔽这些伤疤式的负能量,并时刻用理性来武装自己,以求得对现实既得利益的持续依赖。
茉莉虽然对金融一窍不通,但也并非连自己老公做非法勾当都丝毫没察觉的木头,我相信茉莉并非只是拿皮草时装珠宝来作为天平一边的砝码去衡量一切,只是因为她对于一旦离开老公而需要被独立于社会中便毫无竞争力的事实没有半点勇气面对,因此才开始了她常年抑郁却又不得而为之的忍耐,直到达到临界点值,引爆了她内心的所有积怨,从而犯下最愚蠢的错误,去举报自己的老公,这位她的衣食父母。
来到旧金山是上帝给她的第二次机会,希望她重新开始,面对真实的自己。
尽管被奚落被冒犯,但茉莉坚持学习电脑课坚持实现自己的室内设计师梦,这些时候她都是理性的,因为她非常清楚的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对牙医的拒绝也证明了她的不愿随波逐流。
因此上帝终于派出真命天子来考验她,如果她不是临时起意说自己是室内设计师、自己的前夫是外科医生而被迫编造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来欺骗对方的话,一个真实的她依然可以被对方接受。
因为上帝派来的并不是王子,而是一个正适合此时此境下她的男人。
我也相信茉莉撒谎并非为骗婚,天知道一个男人要经过多少思考才会确定结婚,她只是习惯了虚伪,习惯了无法直视真实的自己。
爱马仕铂金包从车里掉了出来,预示着茉莉最后崩溃了,却依然架子不倒,预示着理智已经逐渐被蚕食掉的她,也许会继续她的幻想而度过残年。
丹尼是全片中我最讨厌的一个角色,一个哈佛的学生,因为亲爹出了事而退学吸毒最后沦落到跑去二手乐器店寻得下半辈子内心的安宁,这是梳理人生重新站起来么?
这是另一种自欺欺人的虚伪。
看看人家boguagua同学,现实版本的例子,不是也没退学反而摆出要读遍各大名校的架势么。。。
至于茉莉的“骗子老公”,实际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及其现实纯粹的商人,影片介绍的不很清楚,但大致判断他是靠叠加各种理财产品,去推销给银行这个模式的“骗”。
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靠炒作概念而搭上了那么多人的血本,但现实中哪个商贾大亨的发家是清白的呢?
只是这位兄弟比较糊涂,娶了茉莉这样自信心极差自尊心极强的神经质太太,才导致对出轨这种事无法接受从而宁愿与他同归于尽。
而从他最后敢于和茉莉摊牌,表示和互惠生是出于真爱同时愿意负担茉莉后半生的生活开销这一点上看,他的确是个商人,现实的商人,如果把他定义为最大的骗子,那么如今所有拿着股民的钱去做风险不明投资的企业家们,又是什么呢?
茉莉的妹妹ginger,正如茉莉饱受第二次打击失魂落魄回到家时对ginger所说的那样:“你还有没有点自尊?
一个喝了酒动辄就拆电话砸东西的莽夫你怎么还投靠于他?
” 虽然ginger好像真情流露般的为自己以牙还牙的辩解,但导演用之后两个人吃pizza的桥段表达了导演的看法:甘愿随波逐流的人,在遇到机会时,抓住与抓不住都无法在其人生中留下什么痕迹,因为他们习惯了走到哪算哪,不会因为偶然的一次转折、挫折而重新树立新的目标。
伍迪艾伦质疑的并非富人、穷人、第三者等这些被社会定义了的标签,而是关心摘掉标签在上帝面前,我们怎样认识自我。
落魄女王还是女王啊,我就是这么热爱物质,我不接受幻灭。
国航的机上影院有这部电影,没用耳机直接看字幕看了个大概。赶着下飞机就顾不上结尾。整个故事和叙述方式有点乱,主题也不够明确,喜剧性不强,不太像伍迪艾伦的菜。只是成全了kate的表演。
脱离了午夜系列的天马行空,回归到对中产阶级叨叨逼逼的讽刺。不再说相声,而是板起面孔讲故事,好无趣!祝凯特女王能功德圆满。
女版伍迪艾伦好可爱!
一年一度的伍迪艾伦终于上映啦,这次不像前几年连续的喜剧,倒是相当严肃。“茉莉”是一位沦落的阔太,影片用穿插叙述的方法描绘了她前后天上地下的生活片段。笑料十分“纽约”。当然这个角色是可怜又可恨,布兰切特太棒了,走路昂首挺胸的样子惟妙惟肖,生气的时候说话眼神都在发抖。一定会提名
Ginger前夫从天而降出现在街角抖露天机粉碎Jasmine的美好未来简直是黑化版来自星星的你!
够辛辣。这女人哪是落难,明明就是灾难。谎言搭建的大厦塌了,她也崩了。嗑药酗酒发疯,简单工作课程搞不定抓小朋友当垃圾桶…她何尝有过品味?果真拿过全A?所曾有的,不过有钱吧;唯一会的,不过寄生吧;最好的基因,怕是打前夫继承的骗子基因吧?最讽刺是自己撸瑟到穷形恶相,却还傲娇睥睨着众生。
骨子里讨厌伍迪艾伦,絮絮叨叨神经质的色老头。所有镜头都尬的不行。
喜欢的会很喜欢,但我尝试了很多次都无法喜欢伍迪艾伦,所以这部戏对我来讲唯一的看点是cate的表演。
向来对于伍迪艾伦不感冒。
松松垮垮的情节,喋喋不休的唠叨,分了三次才看完。伍迪艾伦的电影越来越成为一件皇帝的新衣,用嘲讽权贵践踏蓝领来玩着讨好中产阶级的游戏,姿态一点都不好看。凯特布兰切特即使得了金球奖影后,也是这矫情老头的装逼道具而已。
643M 蓝色茉莉.Blue.Jasmine.2013.BD.MiniSD-TLF.mkv
WoodyAllen在细节上的处理让这个寻常的故事增色不少,也多亏了女主角的好演技,不然这部片子真没意思。
Cate把神神叨叨抽丝剥茧,然后我们发现了真相:那份摧毁Jasmine的力量,她用来摧毁一切。姐妹关系比Frozen更深入,不管经历怎样的打击背叛,妹妹始终仰望姐姐,渴望进入她的世界获得她的认同,一度几可成真以为可以并肩,被打回原形后迅速缩回旧有世界拍拍心口虚惊一场。哗,所有凡人皆如此
伍迪镜头下没有简单的女人,对我们来说这也许只是部“喜剧”,但对某些人来说伍迪又将他们批得血淋淋。故事本身精彩,只是剪得不够妙。不过布兰切特演得非常到位,每条皱纹,每滴汗水都是戏。完整地塑造出了伍迪镜头下的另一个经典女角色。
看了半小时,太狂躁了,放弃。我还是更喜欢那个会啄木的woody
boring shallow and predictable as fuck; a few cameos like louis ck are also stupida
偶尔标记一下,这不就是伍迪艾伦大声喊,女人活该。然后还拿了个奥斯卡,啊你都不看剧本的吗大魔王?
女主在桥上那段美得惊人
拜金女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