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来世

The Discovery,发现

主演:罗伯特·雷德福,玛丽·斯汀伯根,布莱恩·麦卡锡,杰森·席格尔,鲁妮·玛拉,杰西·普莱蒙,罗恩·坎纳达,丽莉·吉欧,康纳拉·特利夫,M·J·卡密,金姆利·史密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爱有来世》剧照

爱有来世 剧照 NO.1爱有来世 剧照 NO.2爱有来世 剧照 NO.3爱有来世 剧照 NO.4爱有来世 剧照 NO.5爱有来世 剧照 NO.6爱有来世 剧照 NO.13爱有来世 剧照 NO.14爱有来世 剧照 NO.15爱有来世 剧照 NO.16爱有来世 剧照 NO.17爱有来世 剧照 NO.18爱有来世 剧照 NO.19爱有来世 剧照 NO.20

《爱有来世》长篇影评

 1 ) 可惜我只是不忍心让鲁妮·玛拉离去

近年类似电影确实有很多《同步》、《年鉴计划》、《超能失控》、《环形使者》,有趣的是这几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都不是特别高(均在6-7分)。

究其原因,大抵是时间循环的科幻题材审美疲劳:“人类总是不断重复相同的错误。

”——出自《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里的耶稣、《云图》里的路易莎·雷和《高达》中亲爱的阿姆罗同志。

大多时候这句名言就是此类电影的主旨或暗线,主角过着普通的生活,却不知已经是自己千百次循环中的又一次苦旅,直到尝到循环的甜头/找到所爱的人/发现此生的意义,却发现当世的错误和遗憾只是重复了千百次的悲剧,终于主角们一头扎入时间的洪流,继续循环或是走出篱栏,抵达影片高潮和结尾。

这样的故事确实可以很煽情,但这几部电影却差了一点,观众(或者是我自己)观影产生的不舍和遗憾情愫因为男女主感情的渲染和情节逻辑张力不够而大大降低。

再斗胆指点江山一点,倘若故事结束在刻画“男主儿时的濒死实际上确实是去世,此生的种种不过是那孩童想象中虚假的loop,他对父亲、母亲、女主的爱又将放置在何处?

”会不会更好。

所以在看《蝴蝶效应》和《凉宫春日的消失》结尾时,我会想:他们的爱那么不寻常那么深刻,又如何忍心看到BE。

在《the Discovery》结尾时,我想的只是鲁妮玛拉这么漂亮,如何忍心。

故我只能可惜地给电影3星,可是鲁妮·玛拉实在是太漂亮了,怎么忍心不加上1星?

_(:з」∠)_---以下是无关吐槽多年前喜欢看《科幻世界》,自认对科幻作品的优劣有不低的评判能力,有一期作品叫《天崩》,故事是简单的屌丝遇上漂亮女生,正好遇上自然(科幻)事件,女生与事件有关但之后男主与女生失联。

看完之后感觉人如书名实在感人,天崩地裂伤感到不行,冷静下来去想,故事情节相当简单套路,缺点多多,不过文中将女主刻画太多美好,读者就轻易陷进次圈套。

所以此类电影设置一个漂亮的女主确实讨巧。

 2 ) 爱是否也是一种执着呢?

佛说“众生皆苦”、“缘起性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这是一部讲“来世”和“轮回”的电影,男主所在的“现世”通过科学手段窥见了“来世”的一角,缘来所谓的来世,就是一次机会,用以弥补那“悔不当初”。

就在男主以为谜底揭晓,可以和女主双宿双飞之时,女主被路人以“只是送她去来世”的理由枪杀了。

男主未能及时阻止女主的死亡,却认为他本来有机会阻止,于是新的“悔不当初”产生了,新的“来世”也必然紧随而至,这是一个无穷且无解的循环。

据说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是有“意义”、“使命”...不管什么,总该有个理由,这部片子就给了你一种解释,不论你喜不喜欢,认不认同...不知道编剧是不是受到过佛学的影响,感觉这部片子描述的“来世”的概念,与佛学中的“苦海”不谋而合,片中的男女主均陷入了执着之中不可自拔,偏重女主在男主的影响下已经放下了丧子的执着,可在“下一世”中,他却接过了女主的执着,救了女主的孩子,因为已经是“来世”,他甚至只是觉得女主有点熟悉而已。

这是一部软科幻,但是设定的深度,已经是哲学层面,尤其你如果对佛学、宿命、轮回之类的概念有一定的思考,肯定会有不同的感触,推荐。

 3 ) 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小众好电影

这电影思考的东西完全就是我曾经设想的但写不出来的故事,和看完I型起源时带给我的惊喜是一样的,用科学的研究去揭示轮回的可能,最后给出解释:来生是今生的另一个版本。

平行世界主题好像永远是我的最爱,但要把这个题材拍好却很难,你不能一下子就给出平行宇宙的设定,那样故事会变得很苍白,而在这种摸索中揭示出平行世界的故事是我最爱的。

神奇的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对于轮回转世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认可和接受,在我还没看科幻电影没看任何宗教文化读物之前,我自己想过有时我身体在没受到外伤时却突然很痛,这可能是另一个版本的我此刻正受到撞击或是什么伤害,出现这些念头的时候我大概小学三年级,而且这些念头都是自然而然涌现在我脑海里的,我想也还有很多人会这样去思考和解释遇到的事情。

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大脑在合理化你没法解释的事情,但那么多人都不约而同想到同一种解释本来就是一件很玄学的事情。

再补充一点,我看到有篇影评说导演最后处理有很大的bug,“让人逃避现世去弥补遗憾,但每一世总归会有遗憾”,我很认可这个观点,但我认为导演并不是在宣扬逃避主义,他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也已经通过主角之口输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多自杀的人总觉得自杀就能在下一世过上好日子,但连这一世的生存意义都没搞清楚又怎么确定下一世能过得好呢?

”本片并非是宣扬人有什么遗憾就通过自杀来解决,人生可以重启这种思想,反而我觉得它是一种对当今世界自杀率越来越高的反思,最后的结局还是挺美好的,我们一生中总有最最遗憾的事,也许那最遗憾的事会让我们的意识在抽离本体后又再次返回某个时间点(因为时间本来就是人的幻觉,且电影中假定意识本来就是一种物质),然后不断修正那段遗憾,最终完成此生的修炼。

整部片包含了很多哲学思考,又与剧情相辅相成,并非单纯说教,在看完整部片重头看一些话才发现伏笔竟埋得这么深,真的是一部好片

 4 ) 执念是源动力吗?

重度雾霾的今天懒在室内补番看片,为了马上要上的《攻壳机动队》补了几集动画和一个剧场版《无罪》,觉得剧场版太文绉绉了略高频次的背书、念古语让我不得不佩服字幕组,片尾曲的翻译也因此而应景的译成文言文吧,认真的记在便签里挺好的。

然后从微博上看了个关于“来生”题材的电影,很巧都是科幻性质,不过后者却又非常符合今天的纪念意义。

不是强推之作但是可以一看。

推荐理由:“来世”题材、脑洞无限任发挥、MARA颜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Mara做女主主演的片子,很期待,又有如此神秘的“来世”之说,很吸引。

但是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比较文艺片,不那么科幻,甚至脑袋里出现了“格局小”这样的词。。。

甚至在看到90%的时候都觉得很浪费这个勇敢的题材。

故事是强大的男主爸爸研究出了不得了的学说却在另一个角度上促进了“太好了我可以放心去对这个世界说FUCK OFF然后离开了”的自杀狂潮。

在这样的“狂潮”背景下男主邂逅女主,救下她,并邀请其参与学说的证明。

随着故事的推进,“来世”学说逐渐被进一步证实,父亲不仅取得学术上的进展还解开了多年的心结。

想通的父亲,正想封尘一切的时候女主意外离开,伤心的男主只有想到去“来世”见一见她。

于是乎关于“轮回、来世、矫正、执念”的真相被揭开,直到最后男主在海边见到女主离开后,猛然回头,故事结束。

容我先吐两句槽:一是清冷的画风我可以理解,但是男女主用无表情和刻意化语言产生的感情线我不站队,男女主演技差?

不会吧,我想是不是可能把角色个性弱化更专注故事构建的原因?

导演作为mara男友这点不优秀哦。

这样冷面嘴炮还等着镜头切过的画面我不太喜欢...二就是女配嫉妒化身做引线可以,但是把所有的重点都压到最后十几分钟真的不好消化导致减分。。。

如果真要盘一下这个你肯定有BUG好么。

——————那么我为什还要推荐,除了前面写的简单的推荐关键词外,确实很想谈谈“记忆矫正”这个点。

想起寒假回家看的《降临》,不得不说影视的热潮在未来、科技、机器人外星人上越来越扎堆。

《降临》是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很MOVE,影评上我简单看了一下有大部分都是跟我一样MOVE在“所有人终将走向消逝。

如果你知道未来的结局你该如何活着?

这种谈人的,是向死而生的美”“面对遗憾,面对既定,我们也要过这一生”。

那么再给你一次机会呢?

你会怎样?

改变,给自己也是给对方机会,不是那种完美,而是有那么一个可能你还能与我共度一段本应美好的时光。

我想人人都会这样做吧。

片子的男主,就是这样,一步步的矫正,一次次的循环,让简单的相遇变成深情的执念,我不知道这样对不对,但是反观他父亲在见到妻子后回来的放手决定,我倒觉得这样更好。

男主如执念一般说要永远记住伊人,在最后的一世里成功以展示真情,这也是我对结局既感叹又不那么满意的地方。

那么最有趣的,应该就是你在观后认真的复盘所开的脑洞。

反正我对策是乐此不疲,比如:男主继续前行于一世又一世直到一天与女主结婚生子,然后慢慢的发现他就是他父亲。

女主也在男主循环时循环彼此救赎以救赎自己。

在最后的循环中改变“来世”的发现,由此学说引起的“狂潮”不复存在。。。。。。。。

所以最后的最后,我在想,我们不论是不是生活在一种“循环”里,是不是有一次次的机会“矫正”,是不是在未来有永生的可能。

我都在想需要管理好执念。

让最遗憾的事情被铭记,但不是让其羁绊我们一生。

也许,真的没有那么多一生去改变。

今天看的一篇文章很让人感动,在清明这样的节日里,南方总会阴雨绵绵,不论有无雨点,阴郁总是挂在心头的。

是啊,我们会面对亲人,朋友的离去,会度过那样一段“真的很遗憾”的难过,但是你会发现这样的“离别”只属于你自己,这样的难过只有你自己来渡。

在初次面对至亲的离开时,虽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预设,但是真正那时刻的来临,多强大的预设高墙都会倒塌,茫然无措与懊悔齐上心头。

吵闹的礼仪是为有的人转移注意也是为有的人强烈的情绪流露,但终究还是拿最后一把黄土的时刻,顷刻倾出。

遗憾一直有,但是不能改变什么,我们只能在余生里,活的更好,让他们不再挂念,毕竟之前已经操心够多了不是嘛。

接下来也给现在的家人朋友聊聊吧。

MISS FOREVER。

2017.04.04 本文同步更新于个人公众号:十二楼17号—NIGHT—

 5 ) 与其是来世,不如说平行时空

爱有来世,电影一开始介绍主角父亲发现人死后有一段未知脑电波从大脑传出,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测试证明的确存在“来世”。

并制造出能发现“来世”去向的机器后。

从第一位实验者,尸体先生,先抛开尸体为什么脑部还没有死亡,在实验前,男主角不想让“来世”被证实,在机器做了手脚,让显示装置失灵,后来回去消除自己做的手脚,复原的过程中,无意看到尸体先生的“来世”片段。

然后去了医院,经证实,男主角以为那台机器只是一样记忆回放器,并不是什么“来世”机器,后来被细心的女主发现尸体先生手臂的纹身不一样,然后找到尸体先生的妹妹,也就是视频显示的那位神秘女性跑龙套,得知尸体先生并没有去过医院探望过他的父亲。

然后回到屋子里,正当床戏部分,也是广大观众最想看的情节途中,主角弟弟跑进来说父亲自身启动机器进行实验,在看到了显示屏幕中父亲改变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从实验中走了出来,叫住了妻子,一起共度周年晚餐,从而避免了妻子的自杀。

这时候我的小宇宙爆发了,以为只是人死之前,把人生最遗憾的事情美好化想象中改变,但这跟“爱有来世”不点题,而且这又是科幻片。

当女角死亡后,电影才做了最终的解答,男主坐上了那台机器,想去“来世”救回女主,上了贼船才发现自己已经不是第一次上这首轮船,如其说场景中的是女主,到不如说是男主的内心深处的记忆, 然后女主告诉他,第一次他们碰面,男主没有下船,女主淹死了,然后男主不知为啥死了,然后来到了“来世”,也就回到了电影的开始,在船上男主碰见女主,结果TMD救活了,又被其他人打死了,这坑爹的情节。

然后男主很坚毅的说,下一世我们还会相遇,我还会记得你的,结果死后去到女角最遗憾的孩子死亡地打脸了。

以下是我做的总结:电影里面,1.人死后都会去到另一个平时时空,而且是人生最遗憾事情发生的开始的那段时刻。

2.去到平时时空记忆回埋藏在内心深处(基本跟失忆一致),然后与另一个自己重合。

 6 ) 前面平淡,后面混乱?让我们再梳理一下

——既然看的是科学幻想,就要放下自己固有的见地去接纳新的世界观。

当然,价值观可以批判。

本片的高潮是从女主“此世”死后开始的,深入分析可能有些绕。

如果按照影片中明示的观念和惯性思维来解释,会遇到一些BUG。

比如,为什么男主利用机器见到的女主对男主来说是“全知视角”?

这不符合前文与后文关于来世的客观事实。

这里提供一种思路。

人在濒死状态通过机器抵达的只是潜意识,也就像回光返照,为的是弥补今生的遗憾。

此时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潜意识构建起来的就像一场梦,所以男主通过机器见到的女主说:她是男主记忆的一部分。

而只有真正的死亡,才能抵达真正的来世。

在这里,前世的记忆不能直接继承。

但是会在潜意识里留下不可言传的印象。

所以,男主会下意识地带着晕船药,下意识地走到海边,下意识地对某人某事感觉熟识。

这都是前世深刻印象的积累。

直到男主在某一世进入机器,看到潜意识里的女主,才唤醒了累世的记忆。

而此时,男主由于未能及时从机器中醒来,真的死了,所以抵达了新的来世。

由于在“此世”中终于成功救了跳海的女主,得知了女主的心结,所以他下意识决定不再以挽救女主的自杀行为为目的,而是以拯救她儿子,解开她心结为目的开始下一世的旅行。

 7 ) 烧脑的阴郁爱情片

3月31号新出片子!

能够把科幻片搞得像海边曼彻斯特一样阴郁,也是服了Netflix。

其实不觉得这部片子有多属于爱情片的范畴,只不过是男主一心想救女主,两人都没有什么共同的经历,怎么就能算爱情了呢?

或许是我没看懂,没理清他们这几生几世到底是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大概意思就是三生三世救女主。

有些人为了搞明白可能去看第二遍,我是不会了。

剧情对我没太大吸引力,而且色调非常地灰暗,不是很喜欢。

影片的叙事方式实在是太慢太长了,阴郁得让人感觉是恐怖片。

加上尖锐的音效,不适合晚上看!

唯一好看的是女主,演过龙纹身的女孩,虽然她在影片里没太出彩的表现,但真的是颜值担当。

 8 ) 《发现/爱有来世》:人们所向往的来世或许只是另一场不相上下的逃避

昨晚很耐心的看了《发现/爱有来世》这部电影觉得挺不错,体会如下:班轮片段或许是在“来世”的现实中或许是在“实验”的来世中,从船上到船下采用了切换镜头,配合结尾部分值得仔细深思。

影片的重心在于人性与道德部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与人生的思考。

科学证实人死亡后会有一部分潜意识进入另一个次元空间,即证实了“来世”的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重大的“发现”要不要公诸于世呢?

哈勃博士煎熬了半年还是选择告知世人,当然哈勃博士这么做是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本着给痛失所爱的人们一份心灵抚慰,本着让选择自杀去往“来世”的人们冷静下来的责任感,自有其积极成分在里面。

然而由此带来的却是一股空前高涨的自杀狂潮,并且愈演愈烈。

既然死亡不是终点,人们便会在侥幸心理的作祟下,普遍认为来世的景象是空前美好的,或许即使算不上美好也总比在目前的泥沼里举步维艰要好很多。

人们找到了撇下这个“烂摊子”的终极理由:我有来生我怕谁,老子大不了去往“来世”生活。

对于苦难者和伤病患来说,这的确是一曲来自“天堂”的重生福音。

人们也会出于“好意”杀死别人以送其去往“来世”。

从此,生命将不再有“无法承受之重”。

那么,问题又来了:“来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虽然哈勃在采访中一口否认了自己是否应该对“自杀狂潮”负责,但是采访组工作人员的当场自杀让哈勃震撼茫然无措的同时,也显示出哈勃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使哈勃意识到自己难辞其咎。

于是哈勃决定“封闭式”进一步深层次研究“来世”的景象。

哈勃,男主威尔的父亲,因终日沉迷工作而疏于对妻子的关怀并导致妻子自杀,自此深陷愧疚与自责,决心全身心投入“来世”的研究之中,来留住那一丝温暖也给自己内心些许释怀。

而男主威尔因母亲自杀,内心对父亲有着痛恨、谴责与归罪感,于是选择离家。

多年后,对于父亲公布的“来世说”并由此引发的自杀狂潮也是深深抵触,认定引发这一切罪孽的魁首正是自己的父亲。

于是又选择归来并试图阻止这一切的继续。

威尔抵触“来世说”,通过死尸实验所获得的影像,他认为是死者生前的记忆片段,随后威尔和女主的走访证实了影像绝非记忆残留,而是另一个版本的人生——“来世景象”。

“……为什么会觉得换个地方就会有所不同”。

是的,人们所向往的来世或许只是另一场不相上下的逃避。

然而,接踵而至的是父亲亲临死亡的亲身实验。

实验取得了成功并且证实:在强大的意愿和意志下,在来世中是可以弥补并修改今生的不足与缺憾的,人们将不必要再面对今生最深的悔恨,即来世具有人为可塑性。

试问如此“惊人的发现”能否公布于世?

答案是不能。

因为“来世可塑”要比“来世存在”更具核爆性,也会证明选择自杀的正确性,人们将无休止地/永无止境地陷入“自杀→来世→自杀”的无限死循环之中,今生将彻底失去可贵性甚至意义(就目前认知范畴而言)。

因为有限,方能可贵,才能珍惜。

或许千百年后随着人们认知的改变与提高会有不同的答案。

当然也可以简单设想下:在这样无限的死循环里,每个人的人生都几近完美,每个人都满足非零和博弈,或许每个人都是时空旅行者可以穿梭于自己无限可能的“人生”之中,那时的人生显然有着更广的范畴并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当然这些需要更高层次的认知保驾护航。

面对这一次的“重大发现”,一向不和与分歧的父子达成了共识——所有仪器必须毁掉。

父亲哈勃决定隐瞒真相并遣散“收容院”,想要重新夺回地位的蕾西却枪杀了女主艾拉并美其名曰:送她去往别处。

对今生重拾爱与信念的艾拉命运仿佛开了一个意外的玩笑。

男主又一次失去了生命中第二个最重要的女人。

男主在听到弟弟和父亲关于“这一切背后的意义脱口欲出却又仍然未知,‘来世’仍待研究”的一番思考与对话后领悟到自己可以去往“来生”来阻止女主的死亡。

男主毅然亲赴实验,在“渡轮”的死亡停留里,与记忆中残留的艾拉进行了一次“解决式”的交流,本质是男主潜意识的自我对话——我将其视为“潜意识探索解决方式的一次自我觉醒”。

结局,父亲未能拉回实验中的儿子。

男主死亡去往来世,在那片宿命的沙滩上看到了“似曾相识”的画面并与女主“重逢”,最后的画面:男主几经思索后仿佛记起了所有,幡然醒悟……另附:生命可贵,来世未知,坚守此生。

 9 ) Loop中的Loophole & Loophole中的Loop

虽然,的确,也许,真的。

有那么一些瑕疵,可我还是决定在四颗星的基础上加一颗。

五星好评👍👍👍👍 有人把这部电影和《恐怖游轮》对比,诚然,我没看过这一部,可是我确实知道一些细节——最吸引观众的细节。

《The Discovery》和它都有反反复复“重复”主角自己生命的情节。

这一点,我认为只是相像而已,毕竟两部电影的立意不同。

有人说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虎头蛇尾的来世之旅,不然。

反而,这部电影的设定很好,那些亟待证明的理论,也许是现实,也许只是我们美好的幻想。

现实与幻想总是对立排斥的,不是吗?

我们究竟陷入那loop多久了?

最后,男主/我们是否已经/能够找到那个loophole?

 10 ) 当来世变成了平行宇宙,你真的想重来?

影片最危险的设定是,原来世上真的有后悔药——kill yourself!

身体只是灵魂的载具,它不生不灭,自始而终。

关于灵魂探索的题材,近些年又重回人们的视线。

无疑,对于灵性实相、生命意义的追寻孜孜不倦的我,也喜欢透过这类影片来愉悦身心。

对灵魂的未知总让人兴奋Netflix公司在美剧的成熟,让它在电影上异军突起,我喜欢它的出品——从它世界观的设定,故事的新颖度,配乐的清新,这一次《发现》也没让我失望。

故事讲述在“来世”被科学证实存在的一年后,数以百万计的人希望结束生命以到达来世,摆脱此生的困境。

“发现”宣布两周年之际,科学家(罗伯特·雷德福)的儿子(杰森·席格尔)救起一位自寻短见的女子(鲁妮·玛拉),并把她安置在父亲的“实验救济所”里。

一边抗逆、一边跟随科学家父亲的研究步伐。

随着影片的深入,不料发现自己一直处于濒死的状态,困在了重复遇见女主并拯救她的循环,一番说教“揭示”后最终解脱到达真正的“来世”。

全片102分钟,开篇以科学家的电视采访现场展开,纪录片式的问答让主题明朗,形而上的”灵魂“问题变得亲和、有说服力。

随着摄像记者的一身枪响,拉开本片的片名《发现》,干净利落,悬念迭生。

紧接着讲述男主在邮轮和女主的第一次相遇,第二次见面并救起,发生在“实验救济所”的事情。

一具实验尸体的“来世”研究,成了男主“大发现”的导火线。

不得不说,影片进行到一半,约46分钟时的发现,几乎可以把观众蒙骗,这是第一个坑——所谓的“来世”影像不过是逝者的记忆,这样便推翻了科学家的理论;然而男主和女主的一次次的深入探索,又抛给观众一个问题——如果不是逝者记忆,还能是什么?

看到这里,我曾想过是逝者为了安慰自己的悔恨而自我创造的另一个“幻象”,一个自己不曾犯错、不曾懊悔的完美结局;过了半小时,到了影片01:20:26,即接近尾声时,科学家父亲说了一句“如果那是此生的不同层次呢”,才开始把“来世”的实相引向“平行宇宙论”;紧接着,随着女主被射杀,受父亲启发的男主心急想去到一个女主安然无恙的世界,便自我实验,没料到来了个惊天大反转——男主实际上从影片开始就躺在实验室里,之前在游轮遇到的女主,他并没跟随下船,相见的第二天女主就跳海自尽了,这是事实。

片名后的第一幕邮轮戏已经是男主躺实验室见到的“轮回”,他由于懊悔女主的死去,一次次地拯救她,始终放不下——这是他在“濒死”状态下创造的空间循环,并非真正的来世影像。

当他最终放下,听从女主呼声,真正死去后,01:32:00后才是本片唯一的“来世”画面,在那里是一个与现实不同的平行宇宙,海滩上险些遇难的男孩被男主救下,女主也不再失去儿子,男主也记起了女主,可以想象,最后他们又愉快在一起了。

影片色调偏蓝冷,试图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阐述“来世”,然而对“来世”的景象和存在意义不作过多探索,讳莫如深地以一个爱情故事来包装,可谓有利有弊。

剪辑上的“记忆闪回”能为影片添加悬念,只是略感用力过度。

可贵的是其世界观的设定不走寻常路,把死后描述为去了另一个平行宇宙,而非轮回投胎,换上不同的身份和身体在截然不同的生命场景。

在平行宇宙里,人还是你自己,身边的人物关系大致不变,但你可以临在左右你人生路径或思想情感的关键节点里重新再来,作出不一样的选择,让你圆满幸福——这个设定可谓同类型电影的一个新看点,但也是导演透过科学家父亲最后想毁掉机器不让证据流外的一个“危险信息”,告诉人们世上真的有后悔药,那就是自杀,在平行宇宙里选择你合适的时间节点重新扮演,变得幸福。

这个观点使影片的价值观变得诡异,倘若导演(同时也是本片编剧)真的认同这种“来世”理论,显然令人悲观。

若是事实,必将引发又一轮自杀狂潮。

我本人是认同灵魂的存在,轮回也是众多科学的研究发现(不喜勿喷)。

最近我想像过人的轮回并不一定是线性发展,即这一世死后不一定会接着投胎到下一个线性未来,也许会投胎回过去的历史节点,即过去的平行宇宙,继续影响过去的平行实相——我想这一个观点完全值得研究,也可拍成另一部电影(我说真的,嘻嘻)尽管关于影片灵魂来世的价值观不太认同,但这确实是影片的新鲜所在。

顺便赞下恰到好处的配乐,为营造悬疑氛围加分。

最后推荐几部本人中意的灵性电影,希望有缘人共赏——《圣境预言书》《功夫熊猫1》《飞跃来生缘》纪录片《轮回》《灵性的实相》《生死与轮回》那条视频不见了-腾讯视频

灵魂的存在提醒你,成为光,成为爱!

《爱有来世》短评

好不出人意料的剧情走向啊,奇烂,是在玩恐怖游轮?但为了题材和演员加一星吧,熟悉的Marshmallow和超养眼的金发鲁尼以及酱油女神Riley~

5分钟前
  • VVVG
  • 还行

终于看到有仔细讲述脑电成像技术的电影了,预测在5年后这将会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尝试。

8分钟前
  • flyingchips
  • 推荐

看不下去系列

12分钟前
  • 宁静雪
  • 较差

其实更像是文艺哲理片。肉体消亡、灵魂永生的想法,从埃及法老或者秦始皇就有了,平行时空学说也不是新的猜想,能否弥补今生无数遗憾?有没有后悔药?大概每个人都想知道答案。当电脑手机遇到问题,可以重启解决,那么死亡会是人生的重启键么?

13分钟前
  • 红男
  • 还行

非常非常非常无聊的关于来世或平行时空的探讨,穿着科幻的外衣但风格更具迷信色彩。我纳闷儒尼为什么会接这样的剧本?原来导演兼编剧是她男票啊!好气呀!果断再减一星。(我就是要狠狠利用我手中巨大的权力狠狠地吃醋!)

17分钟前
  • 解歪
  • 较差

相遇就是久别重逢的一个开始,相遇、相识、相恋到最后的分离,都是对来世的执念,是今生无法弥补的错误,苦苦追寻来世的弥补,轮回是心中执念产生。

19分钟前
  • 不知不觉
  • 推荐

如果有来世,请在我最好的时候遇到你!最惨的时候还能有你相伴!

24分钟前
  • 漠围
  • 还行

制作太过粗糙,浪费了这么好的噱头

27分钟前
  • Ginjiro
  • 较差

妈的 死了也不是一了百了 我好累

31分钟前
  • 小夫順治
  • 力荐

It’s a mixture of MANY things. No idea where it’s going but I enjoyed most of it. Reminded me of <Eternal sunshine> although it’s not a romantic movie. How did Rooney Mara get so MANY good scripts?!!!!!!

34分钟前
  • 阿蒙
  • 推荐

鲁尼马拉金发是咋回事

38分钟前
  • 法尔克
  • 较差

构思不错,只是人物张力差了点,凑合吧。

39分钟前
  • 顶楼主
  • 较差

真特么沉闷,要肉戏没肉戏,要悬疑也不够吸引人,要爱情也不太感动到我,好尴尬。

41分钟前
  • 需要毅种力量
  • 较差

坚持了一个小时,无奈的放弃了

45分钟前
  • 进击的举人
  • 较差

来世,是我们想要弥补或改正现在生活的 另一个生活空间

48分钟前
  • 独看枫叶丹
  • 很差

一言难尽····

52分钟前
  • 柴禾-ChaiHe
  • 较差

打开这种题材就在期待能够看到一个格局巨大的故事,好像科幻和未知在我脑子里的定义已经不允许再被用小小的爱来画上句号,可没办法,活着死去兜兜转转也就这么些事情。在这里做不好的事情,在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做好啊。

57分钟前
  • 里人巷孔融
  • 还行

配乐听得我昏昏欲睡。

58分钟前
  • 苏丽珍
  • 较差

玛拉小白兔。

1小时前
  • Orenda
  • 推荐

102分钟,科幻 , 一科学家发现并证明有”来世“,一对男女展示了面对来世的丑态心理。

1小时前
  • irrirrirrirr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