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袁定国背着孩子洗尿布,标准奶爸形象。
要是叶星雨和刘思蒙在一起会是另一番模样吧。
刘思蒙的爱是炙热沸腾的。
玩世不恭又细腻柔情。
望着木雕嘴唇念着叶星雨,也会有甜蜜惆怅吧。
喜欢他的表白。
换做谁都会喜欢这火一般的男子。
叶星雨也挺傻,傻得单纯。
有些事有些人认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白挨得群殴,心里多冤!
可是为了她,傻小子却也这样做了。
与谁共度余生仿佛注定。
故事还是被美化了。
期望往左现实往右。
如果那趟长途车没有停留,便没有相遇。
便不再牵念一生。
此生错开在别处。
云南真的很美。
美人草将青春时代的无奈与纠葛杂糅着时代的推波助澜通过简单纯粹的画面展现出来。
其实人生不过就是这么奇妙,一个男孩无意间遇上追车的女孩,决定帮她,成为那么多人的缠绵纠葛的开始。
面对老实勤恳的青梅竹马与反叛真挚的追求者,叶星雨一句“我不属于这里”已经昭示着独特的刘思蒙势必比满腔革命精神的袁定国更能虏获叶星雨的心。
不过时代的汹涌裹挟着浪潮中的人们,他们是无奈的是挣不脱时代的安排与束缚的。
叶星雨即使能叛逆地和刘思蒙迅速升温做爱,也免不了因为一个名额,一场谎言而使整个禁忌反常的感情崩溃。
即使能逃离边疆,也终在未来再次相逢袁定国,延续青春时代那“不属于”却“青梅竹马”的无奈、随安。
悸动的叛逆的种子终于在接到刘思蒙电话时爆发,迫不及待的换上一身漂亮的裙子赴约,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她只知道这是她永远没有消磨的属于内心的冲动,然而这种冲动随着一滩泥水洒在裙子上而消散,那一刻她清醒了过来,心里的冲动又只能屈服于现实,裹藏进内心。
我感受到吕乐所想表达的,就是在叛逆与屈服交替过程中对于自我意识的强烈渴望又不断碍于现实与时代的无情拍打。
这是个人与外环境的对立,即使能凭借个人捅出一个洞口,现实也会用你的血和痛将它弥补。
题记:那个导演将我们支边青年庸俗化了…――――一个到云南插队入户的上海知青对电影《美人草》的评论。
音乐里的老照片一张连着一张,宛如我们儿时自制的幻灯片,这些对于80年代后出生的人而言,只是历史的故事,而对于老外而言,那个“红色”的年代更是神秘,充满了好奇之心。
细节是很电影重要的构成,而吕乐所展示的知青生活是建立在小情感的乌托邦的。
确实,知青里终归又左中右,但是,我们忽略了那场运动的本身,当他们下乡以后,很多热血青年是抱着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去的,电影表现的应该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奉献精神,但是,为了在国际影坛上讨巧,这种沉湎于个人的小布尔乔亚作品成为一种风尚,修正历史,也真的对不住那些在边疆多年的大哥、大姐们。
从语言角度而言,放着标准国语不用,而用杂七杂八的方言,是为了烘托剧情,还是为了搏人一笑,哗众取宠,动机可疑!
现在这般导演能浮光掠影,却无法真正入及观众心里,让电影成为史鉴。
《美人草》改编自旅美作家石小克的小说《初恋》,这种 “革命+感情”的中国题材对于外国人从来就是有吸引力的,但是,他们无论如何拍,只能拍出某些篡改历史的细腻的小情感,但是,他们已经无法拍出象吴天明一代人《老井》那种有着对大地和农人质朴的爱,更有对家国命运的深刻反思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统一的好作品。
上调,困退,支边,知青,上山下乡,批林批孔,…这些名词对至今没有一本《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辞典》的大陆青年而言,必然是云里雾障的。
我们不是没有好的现实主义小说,如《血色黄昏》 (老鬼),但是,我们的导演总是喜欢拍小布尔乔亚的东西来蒙骗不知历史的青年(《巴尔扎克和小裁缝》也是此路),况且他们又无法拍出《青春祭》这样的反思之作,使得抒情过剩,而全然无顾及历史的真实。
悲夫!
若干年后,后生小子以为上山下乡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泡妞运动。
吕乐在答记者问时说:但《美人草》不是民俗片,还赋予一些其他的东西,时间和空间都会给它一个静止的状态,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很浪漫的英文名字,翻译过来就是《没有瘟疫的年代》。
这个片子讲的不是时代,最终讲的还是人。
但是,《没有瘟疫的年代》是浪漫吗?
我看未必。
片名只是让外人佑窥视的欲念吧。
人,在时代背景里,是一种附着,在特定年代有着特定的人生精神,支边的青年他们过着准军事的生活,他们在那个时代磨砺和成长,远非片中讲“红烧肉”的搞笑,吕乐大概忘记了那个年代的特定,而且,所有的知青题材仿佛都有洗澡的戏,为什么,那些编导心知肚明。
再看看它的预告片吧,你就知道什么叫丢人现眼!
片中出现麻风、火耕、偷窃等等,这些,都是云南历史的一部分,但是为什么我们总要让它成为某种意识形态的象征物。
为什么,外国人(也指普罗大众)对中国有偏见,我觉得,我们的题材及其内容有着重要导向作用,如同我们先祖的三寸金莲,有的人捧着是为了研究,但是,另一部分人是为了卖祖宗的丑敛财。
不要说我们的观众不买中国电影的账,而是我们的导演有多少人再拍现实主义的作品?!
看看台岛的乡土电影吧,这些自以为然的大陆电影应该感到羞愧。
崇高,是对庸俗人生观的一次决裂和超越,在这个年代谈论理想主义是有点不合时宜,但是,人怎能永远寄托在形而下呢?
悲剧,就在于我们的导演的眼球里只有浪漫和卖点,而缺乏对整个上山下乡运动的理解和剖析,如果,吕乐那一天能够拍出凝重的《血色黄昏》,我替所有长眠于边疆的知青们谢谢他?
他会吗?!
还原历史,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片中有一场赶墟叶星雨打刘思蒙耳光的戏,吕乐大概以为是现在的女孩家家吧,反正,这样的事,有点悬,这是为影片制造(言不由衷,另类示爱的方式)的高潮吧?
让人唐突而觉得缺乏真实的依据,我问过老知青,她们告诉我:这样的女孩,在她们的兵团闻所未闻。
导演这样安排无疑是为此后的激情和灼热做铺垫,也让导演需要的一场强奸未遂的戏找到了依据。
演员中,我们应该感谢舒淇,《玉女心经》的狂放到《半支烟》里的妖娆,到此片里的扮相,可谓是脱胎换骨,我们不要苛求她的国语水准,至少,她的样子还是符合那个特定年代的,没有脂粉气。
影片最不舒服的是回城的戏,叶星雨分娩的戏用了《龙的传人》的歌,这首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西方人心中有着特定的含意,加在这里又为他导演找到了推向国际的一枚砝码。
再此后,怀旧和相遇是必然的。
导演需要淡淡的相见,也需要一个不知所终的结果,以赢得一种小布尔乔亚的惆怅…铁路上,僧又来,将去。
客,何处来,欲往何处?
无人答,只有舒淇灿烂的笑脸,比电影好看。
【影片资料】《美人草》编 剧: 石小克 吴颖 黄兢晶 原 作:旅美作家石小克《初恋》导 演: 吕乐 主 演: 舒淇 刘烨 房斌 齐欢 陈创 和琦超 李梦男 出 品: 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东方神龙影业公司 发 行: 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0日星期三 于19时17分独立影评人:OSAMA KAVKALU于 寒鸦精舍 夜中【后记】现代变奏上有个叫see.why的在日记里写道:在寒夜里行走的人,只需要一颗温暖的心就够了。
要勇敢地走下去,离,沿着温暖的脉流。
这句话让我感动,心,在意念里的心。
今天,…和上面的话成为对应,历史是总结,也是明天。
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直都觉得刘烨很适合那种文革时期下乡的文字青年,有着属于自己的思想又很勇敢,眼神十分有特点,无论周遭如何变化,他的眼睛始终都很干净,他不由自主流露出来的情感很直接,很真挚。
那些青葱岁月里面的爱与恨,没人说得清道得明,也没人能完完整整的保留到老。
剧本有些一般化,画面挺文艺的,略觉得舒淇不大适合这种知青女性角色,但表现还是挺好,星雨穿上裙子去与思蒙相见,因打湿了裙子而打道回府的情节记忆犹新
我承认我只是爱上了刘烨,爱上他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由自主流露的真挚眼神。
不论他爱男人,或者爱女人,我都爱他。
爱情象森林一样,越原始越好看。
原始到只要有瞬间的吸引,就可以成就一生。
一生中最初的点燃,会耗尽一辈子的思念。
但是吸引,却那么捉摸不定。
对于我,永远是一张脸,一个眼神,一种视觉。
我象是一个没有鞋子的旅行者,一迈脚就注定痛苦的行程。
很想走过去,却走不了。
爱一个遥远的人,爱一个不存在的人,走不了,也走不去。
舒淇和刘烨演的真的都不错!
那时期,我们这些80后都没经历过!
可能看得时候有些不太理解,但是主人公之间细腻的感情让人心酸!
最后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舒淇没有追上车,刘烨没有故意丢下包,那一切也就都不会发生!
人生就是这样,你也许不清楚,现在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也许下一秒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这是一个发生在特殊年代的爱情故事,知青的背景注定了爱情的悲剧。
而一个漂亮并始终给观众一点疏离之感的女主人公——叶星雨,遭遇了所有女孩子都有可能面临的爱情困惑:是从小就爱慕待自己如兄长的青梅竹马,还是那个与自己周遭世界不同充满着未知刺激与新鲜的坏少年?
其实,在我看来,三人的关系很像女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大概叶星雨两者都爱过吧。
袁定国就像她的红玫瑰,在刘思蒙未出现前,袁定国一直都是叶星雨心中那个温柔可靠能站在他面前提她遮风挡雨的男人。
而刘思蒙则是白玫瑰,他符合无数少女对于爱情一切幻想,只是它美得不堪一击。
爱情本身其实混合了很多因素,形式本就无法墨守成规。
而袁定国也好,刘思蒙也好,他们对叶星雨的感情都是爱。
袁定国对叶星雨的爱,是被压抑在心中,被所受的教育与社会规则束缚的爱,他对于影片一开始叶星雨探病归来的那句“我惦记你”岂是真的不懂?
他只是不知如何回应也没办法回应。
他给不了她任何承诺,他的价值观告诉他时机还不成熟,他得等。
刘思蒙泽则完全相反,第一次见面对叶星雨殷勤的过分,还说出“你长得真好看”这样暧昧不清近似调戏的话。
在刘思蒙的处世哲学中大概没有“克制”二字,因为喜欢便死缠烂打的追了,所以后面也可以因为误会而轻而易举的言恨。
敢爱敢恨本就是刘思蒙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
结局的不同,只是两人性格的差异,而爱情是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的。
袁定国在小树林中差点强奸叶星雨那段是我开始确定他是爱叶星雨的。
他远没有表面我们看起来那么淡定从容,他只是习惯克制。
一直压抑着感情的袁定国在得知叶星雨失身于刘思蒙时,男人的占有欲与嫉妒吞噬了他的理智,长期被压抑的欲终于喷薄而出。
爱情本就应该是有欲的,有与对方产生更亲密的肢体接触的渴望本就是爱情的寻常模样。
后来袁定国与叶星雨的婚姻生活中,爱情大概已经成为两人关系的底色,亲情与责任让他们的关系已不是爱情那么简单。
电影的最后,袁定国在病危之时,安排叶星雨与刘思蒙两人见面。
可见他一生其实都是带着叶星雨爱的是刘思蒙的痛苦与对叶星雨的愧对感情生活着。
可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叶星雨,是的,这也许很自私,但究其原因,我想也只能是太爱了吧。
刘思蒙对叶星雨的爱则太年轻太幼稚,除了自己对叶星雨的好感与喜欢,没有别的东西作支撑。
它太轻像是浮萍,经不起风吹雨打生活锤炼,最后只能是有缘无分了。
可是也刚好是因为他们的感情未能修成正果,反倒成了彼此心里永远的遗憾与最美的回忆。
他们爱情美的像艺术品,残缺的像是爱神维纳斯的断臂,让人无限遐想。
于他们来说,没有结果便是最美的结果。
但也因为太没有烟火气,所以叶星雨会在多年后精心打扮去见刘思蒙时,只因为裙子脏了而转身回家。
叶星雨明白,去了又如何呢?
只是打破了两人心中的美好罢了。
因此,世上没有纯粹的爱情。
纯粹的爱只是喜欢,爱情要比我们以为的复杂的多,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复杂,它无数种模样,才让世人将其抬入神坛,为其沉沦。
舒淇的美丽,是公认的。
在《美人草》中,尤其如此。
我的不少朋友都是舒淇的拥趸,对舒淇有着共同的喜爱和关注。
我觉得舒淇的《美人草》,优越于她最近在釜山电影节开幕上演的新片子《最好的时光》。
尽管舒淇一直在追求不断地变换戏中角色,但是就我看来,舒淇对富贵千金的把握,远远赶不上她对普通女性的理解。
舒淇在表演气质上,就应该定位在普通生活中的普通女人,至少在她的扮相中,这种平民气息是永远都抹杀不掉的优势。
惟其如此,舒淇在《美人草》中的表演,应该说是她的最为本色的表演。
前次跟朋友聊起这部片子,大家还作了一个假设,如果《美人草》没有舒淇的脱戏,整部片子的感觉还会这么精彩吗?
当然这么讨论一个女明星,似乎走向了儿童不宜甚至猥琐的话题,但是哪怕仅仅从艺术造型的角度来看,这种推测都是可以肯定的。
舒淇在片子中的脱戏在呈现方式上,跟张静初在《孔雀》中的脱戏,有着不同的倾向。
这段情节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也有着不同的意味。
如果说《孔雀》中的那种表演方式,目的在于揭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美人草》中的这段表演,则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凝固。
前者的属性是延续的,后者的属性是暂停的,前者是功能是实现叙事的流动,后者的功能是实现叙事的转换。
而舒淇的表演,在这个环节上,似乎并不象“外道人”所想象和认为的那么俗。
而整部片子,假如没有这个亮点,确实可能会暗淡许多。
此外,即便是同样类似这样的亮点,假如不是由舒淇来演绎,给人的感觉可能又是另外一种味道。
《美人草》叙述的故事,一样是平淡的。
这种平淡,跟《孔雀》中的平淡,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还是有区别的。
如果说《孔雀》的平淡,体现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命运;那么,《美人草》的平淡,则体现在历史和红尘中的过眼烟云。
在2004年的影坛上,当年号称“中国电影的三只眼”的三位导演,吕乐推出《美人草》、顾长卫推出《孔雀》、喉咏等待《茉莉花开》。
这显然有着内在联系的片子之间,确实有着这样那样的比较和牵连。
《美人草》之所以不落俗套,也正在于它能够在表现类似话题的时候,跟其他的片子之间拉开属于自己的距离。
我想,在这方面,舒淇作为女主角,功不可没。
中午没有睡觉,解决了一部电影,《美人草》,高三的电影,现在才看。
真的很好看的。
至少感觉某些部分能够TOUCH MY HEART.初相遇,刘思蒙帮助叶星雨上了车,一起坐在破旧的公车顶上,堆满了行李,刘思蒙盯着叶星雨看了好长时间:“五团二连叶星雨。
”爬下去以后又回过来补充一句:“你知道吗,你特别好看。
不骗你”然后分开,然后,叶星雨记得了这个名字——刘思蒙。
喜欢上了刘烨,在这部片子里,痞气的样子。
过程是美好的,可以让人看到发笑。
叶星雨:刘思蒙,我来不是来吃野果的。
我是想告诉你,由于红椿坪事件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解决,我们连里秩序受到严重的影响,可你现在却躲在这个树上逃避责任,这是极端错误的,可能这是你的一贯作风吧,但身为一个知识青年,你应该有勇气站出来,接受批评,承认错误,请求同志们的原谅和帮助。
在广阔的天地中继续锻炼自己……好有时代特征啊。
也在那一天,刘思蒙对叶星雨说:可我喜欢上你了,就从你那天拿行李跑过来开始。
很喜欢,很喜欢。
只是,命运在那个雨夜画上句点。
星雨的青梅竹马的男朋友定国,回城指标,爱情,冲突。
从此以后分离,星雨回城,后来和定国在一起,过平凡的生活。
结婚,生小孩,工作,偶尔想起年轻的岁月,伤感。
接过刘思蒙的一个电话,说想见见面,结果那个雨天,她的裙子溅了一身的泥,没有勇气再走过去。
只是,见了面又能杂样呢?
年轻的时候,最爱的人,已经无比遥远。
现在她身上背负着责任。
没有办法脱掉的责任。
最后的最后,他们在桥上相遇,无言的结局。
最后的最后,屏幕上出现了他们初相遇的另一幕,另一种可能性。
刘思蒙没有帮叶星雨上车,他只是看了她一眼,然后就随着车一起离开了,驶向另一种人生,那他们从来都没有认识过。
彼此交错的情感就不会存在,星雨说不定一直会乖乖呆在定国的身边。
又是另外一种人生。
完全不同的人生。
这让我想到《蝴蝶效应》,最后的结局,男主角为了不让悲剧地再发生,回到小的时候,他们第一次相见的那一天,对小女孩狠狠地说了一句:离我远点。
那么他们之间没有交集,彼此的人生都是那么不一样。
偶尔相遇街头,也只是擦肩而过。
错过,不断地错过。
人生,就是由无数个偶然事件组成的,错过一秒种,便错过一辈子。
我们永远不知道其他的可能性,不知道其他的路会把我们引向哪一个方向。
喜欢,喜欢这部电影,还有,喜欢刘烨在这里的痞气。
当然,不仅仅是痞,呵呵,还有其他.PS,云南话有些部分听起来像四川话.呵呵,蛮有感觉的.
影片的结尾也是开头,但这一次刘思蒙看着没赶上车的叶星雨,并没有叫师傅停车——他们没有相遇的机会,后面的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那一生的思念和爱,更不可能存在。
所以片中的和尚说:无缘也是缘,无情也是情。
舒淇在片中瘦瘦的,扎两个小辫子,穿着粗裤子,依然很美。
刘烨坏坏又痴情的样子,让人心折。
很久之前看过的,中午聊天提到支青,想到这部电影~
或者一切只是刘思蒙的一场梦
最后因为裙子湿了就没见,太真实也太心酸了
年代的愛情。純樸的愛情。還有單純的愛情。
一星给文革背景,一星给刘烨和舒淇的组合
舒淇这个大美人儿呀!
星雨下班后坐在桌边看着女儿教丈夫画画,舒淇的嘴角浅笑后归于平静,意味深长,青春的印记刻在她的心里,幸福的生活未能让她幸福。/假如年轻时没有追赶那辆车,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
错怪了电视台的午夜场,喜欢影片的结尾,如果一切都未开始,如果故事不是这样。
板凳上的爱情
gucci的雨伞。。。
舒淇怎么都不像知青啊。
很喜欢。。。结局也很好~
真难看...
和《芳香之旅》的故事情节如出一辙,公车邂逅、三角恋、被迫分开、岁月重逢。这个片子拍摄时间较《芳香之旅》早一些,但故事结构非常简单。文革元素集中在话语方式和回城指标的争夺上,隐晦揭露出一些文革后期的官僚体制痼疾,但主要还是集中于爱情的诠释,但表现的故事过于简单老套、定型化。
纯粹是看舒淇能不能演的了知青,不错的片子,结尾处理的很妙。
有一种奇怪的文艺感
刘烨颜值爆棚期。
一般看过却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的我都觉得一般般。不过看在刘烨和舒淇我都比较喜欢的份上,还是3星吧。
真的不好看 电影名字也莫名其妙
最终他们还是错过了,很有味道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