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片素来以剧情狗血、情节老套、演技尴尬而令人诟病无数,虽然近年来接连有还不错的作品出现,但比起其他国家真正成熟的制作来看,要走的路还依旧很长。
再者,大部分观众的观影渠道单一,院线上映片是占据绝大部分的,那么就造成了许多还不错的影片难以面世。
但仍旧不乏高质量观影群体深挖片源进行推荐,这其中有不少影片得到了不错的反响,《再见十八班》便是这样一部国产青春片。
《再见十八班》总体来看制作完成度比较高,但仍旧脱离不了剧情方面的一些惯例诟病,拍摄主体始终是一帮“人们眼中的坏学生”,拍摄内容是这群人的起始表现向结果表现的转变,其中还加入了一些比较老旧的小段子以及当时的一些流行语汇。
相对来说比较新颖的一点就是未来的人给现在的人写信,把将会发生的对未来有走向作用的事件罗列出来,希望此时的人能做出一些改变,从而不留遗憾。
虽然最后历史依旧是照常发生,但正所谓“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拍摄主体的内心总归是认识到了什么,并且一切还来得及改变。
这么一来其实整个套路还是老样子,仅仅是过程有一些不一样的新意,但就全片的完成度来说,还是十分不错的,毕竟没有那么看不下去,有哭有笑演技过得去,这点就足以超过大部分国产青春片了。
还有一点疑虑的是,为什么青春片里的港台腔总是那么络绎不绝,虽然片中的地理环境应该是粤语区,但这种语调一出来总是感觉不太对劲,很怪。
有不少观众很在意这一点,一听是港台腔直接就来个一星差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完全是历史遗留问题罢。
总结一下,《再见十八班》的关键词是完成度,有这样的完成度放在国内就是一部还不错的影片了,虽然剧情、人设什么的依旧有些老套,但在处理上还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片中宋宸“偷”考卷的历史对现在的人物影响,再比如学校对十八班学生的厌恶等等。
不满意的地方在于整个学校对一个班级不管不问的合理性,虽然可以解释为夸张处理,但似乎太过于夸张了。
最后,这是一部还算不错的国产青春片,有一定的新意,情节处理的也比较合理,还好没沦为一场说教。
拍成这样导演算是很有诚意的了。
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是天使,是生活的折磨让他们丢失光环,折断羽翼,掉入泥淖,扑腾得满身脏污,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模样。
每一个进入高中的孩子都穿着防弹衣,他们离开舒适区,闯入黎明前的黑暗,步步为营,接收到善良便会卸下防备,反之,则是万箭齐发。
教师,无论社会给予这个职业多么神圣的标签,这个职业的载体都是有血有肉知冷知暖的普通人。
记得当时这部电影是别人推荐的,看完之后我想说…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坏的,或许他们是被改变的,既然会变坏,就一定会变好!
所以骂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试着打开他们的心灵!
这个是我公众号编辑的观后感哦!
人生没有彩排,也不会有从来。
我们不可预知接下来的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也许明知道会怎样我们也会继续。
就像你爱喝的饮料脏了你还是会选择换一杯一模一样的一样;喜欢的人也是一样,你爱的人也许你内心真正的明白你爱的并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这个身上有你需要的特质。
关注我分享更多有趣的内容
吾愿称其乃至今是华语最佳青春校园电影,全员真情流露,不扭捏不做作,自然流畅,影片中表达出来的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的情感变化着实打动人心,感人肺腑。
这样真实真诚的故事往往最容易触动心弦,让人感同身受,自然而然地跟着故事情节便不知不觉深陷其中,仿佛回到了自己曾经的那段青春岁月......
偶然间发现了这部电影,从没想到一部校园电影会如此触动我的泪点。
看完之后搜了一下网上的评论,貌似和我想象的不一样,猛然间发现,是大车无意间触动的泪点。
应该很少有高中生像我们和电影一样如此雷同的剧情吧!
毕业后,只打过一次电话,电话中类似带着氧气罩的呼吸让我觉得不敢再让他费力气多说一句话。
大车走后,几次忌日也没有回去,多年想起来总是觉得是终生的遗憾。
确实不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大电影,比不得市面上现有的那些青春片,没有唯美的滤镜和深邃的构图,也没有个个都长得好看的老师和学生,镜头语言和蒙太奇剪辑也没有什么有深意的地方,甚至演员的演技都不是那么的自然,但是他会讲故事,会讲生活。
相比那些“疼痛文学”里描述的各种堕胎、犯罪的所谓青春,十八班的青春还是更加真实些。
相信我们大部分人的青春里,并没有十分帅气美丽的“校花校草”,也没有“堕胎”、“毁容”这样的狗血情节,我们的班级里,最坏的孩子也没有多坏,会打小抄,不听课,不写作业,会有矛盾,有争执,但是并不会杀人放火。
看多了满屏小花鲜肉的明星面孔,磨皮磨到轮廓虚化“完美”画面,还有各种狗血又尴尬的青春里的爱情,这部小制作的青春题材电影还真是真实得让人身心舒畅。
虽然演技生涩但不至于尴尬,其实就是我们身边人而已。
故事主线构思新颖,熬过前半段,后半段真的拍得不错,越到后面演员演技都更佳。
长大后的生活比较难,也并没有回头路,就着别人的青春,哭一哭挺好的。
很喜欢这个电影 剧中的老谭和我们高中班主任一样鼓励 我们 相信我们 对我们真的很好 给了我们真的很完美的高中生活。
高中三年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三年了。
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一个爱我们的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还会让人感动。
这个电影中的老师就很爱他们的学生,体谅他们。
其实孩子的心都是脆弱的,都是善良的。
没有谁生来就是坏人。
因为缺少老师和父母的教育关心 爱护所以才会让有的孩子误入歧途,希望大人们老师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考虑一下而不是拿着大人的身份让孩子处处都要听你们的意见,不听就是不孝,我觉得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到最后肯定会给孩子心里造成伤害。
将心比心孩子也需要大人的悉心教导而不是拿着自己所谓的大人的身份来道德绑架孩子。
昨晚偶尔刷到这部电影,看了一半,中午接着,看到快结尾,抑制不住地流泪。
这个社会越来越浮夸,把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都侵染了,天价补习班,节日送礼,明目张胆,没有反而成异类。
再看看影片中的老师,无私,风趣。
现实缺少这种老师,社会呼吁多出一些这种优秀的影片。
不禁想起我的老师们,那个用老爷车后座载着五六年级的我越过山路去学区参加作文竞赛的语文老师,那个时不时夸我黑板字写得好的老师,……
故事很好。
很多人胡乱的打一星两星。
还说故事假的,拜托,这是真事改编好吧!
而且现实中这样的学生还少?
觉得这样的学生不可能存在的,说明你们的认知,理解不了这样的存在,你们当了老师一定会痛恨讨厌他们,你们当父母也会理解不了他们,你们绝对不是一个好老师,希望你们孩子懂事?!
这片有司马迁的感觉。
为普通人觉得根本不存在的、不屑一顾的:学生、老师,写剧本、拍电影。
不找帅哥美女,不讲究镜头,但拍的直入人心。
没有班级成绩大逆转,没有惩罚齐天。
多么真实!
只从影评重复验证一件事,大部分人根本不具备审美眼光。
典型的有:1.先入为主,比如先看tvb武侠,再看大陆翻拍,全都不行2.从众,《肖生克的救赎》这样的片子,大部分人都是冲着评分去的。
如果没听说过看,大部分人随便打的分,还没这部片高。
3.喜好,喜欢某一个演员,他的所有片子都叫好。
所有人翻拍的,都是渣渣。
不喜欢的演员,或者跟喜欢的人对手戏的,往死里黑。
典型的还有nba的科黑和詹黑。
4.给一些看不懂的片子打高分装逼;或者给自己水平不够看不懂的,狂踩,显示自己牛批。
5.经典崇拜vs专门踩经典,听说过名字,随便看一眼就满星。
或者专门踩经典,装逼,显示自己的独具一格。
6.为了拉高或者拉低评分。
碰到过于低分,给满星。
过于高分,打一星。
什么心理?
闲的蛋疼写这玩意,撤
每个人的校园生活都是不一样的,我的高中生活比较平淡:成绩下滑,普普通通上了本科,唯一记得比较“矫情”的就是在老师“不相信”我们的时候,给老师发了一条短信,其实到现在我可能都没弄清楚具体情况。
回到这部电影,有原型,一开始看的时候不会想到是真实的校园,因为哪里会有一整个班合着整老师呢?
但是,可能真的有这样的班级这样的学生在,只是我没接触到。
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是电影效果与现实交织了,亦真亦假。
他们怀念的过去,想要做成的事,在电影里实现了。
我是被感动了,老师的幽默与不放弃,学生的任何性质的团结,都是一种青春的体现,他们的校园生活很多彩多样。
有点羡慕,但是不会想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因为我不一定能承受,我的校园生活其实也还可以。
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了....有点怀念校园,再见,再次相见,可以吗。
没有坏学生,只有不懂得关爱的父母和不懂得教育的老师。一个所谓差班在金牌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来要用计谋更要用心,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成绩不行,但他们互挺孝顺,缺乏爱才让他们如此叛逆。可是能这么体谅的老师真的少见。当学习变成了游戏也乐趣无穷。感动到哭。
国产版《龙樱》,温馨版《暗杀教室》。虽然剧情套路、演员业余、制作粗糙,但是依然让人感动。这部影片告诉观众,国产的青春片不是只有风花雪月和无病呻吟,还可以这样简单直白。电影四星,久违的感动加一星。
拙劣的演技,粗制滥造的拍摄,但还是被感动到了
电影讲述了被放弃的十八班在换了老谭当班主任后,在高二一年历经的酸甜苦辣,所有的经历最后都化成了学习的动力,每个人都获得了成长与友谊。整部影片中的未来来信梗、癌症梗、恋爱梗等等虽然很俗,但还是看得我几度落泪。谭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对数学的热爱,对教育的坚守都让人动容。同样作为教师,今年我初次带初一学生,总是对他们的调皮捣蛋所无奈,在对学生的关爱上、在班级管理艺术上,都要向老谭学习,争取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地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学习的动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像《老师好》中的安静梦想做老师一样,《再见十八班》里问题男生的头头宋宸也打算复读,立志考师范。我们作为老师如果有学生能被我们言传身教所影响,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传承立德树人的精神,是教师生涯莫大的荣光。
差生不是那么好教的
当你知道所有的未来,却没有能力改变的时候,那才是最残酷的。
五星母校情怀观望。英国还得翻墙看着实很难受了:(
昨天下午看完的,我就觉得很不错啊,虽然男女对立有些夸张,但是还是感动了我。
青春就是各有各的兵荒马乱、还好、都刻骨铭心。
被评分骗去看的电影,片名还和我高中班级一样。结果却是一部烂片,浪费我的时间!
辣鸡
狗血但是又不狗血。有一种拼凑的感觉,还是学生作业那种不成熟的状态。
题材很好 演技尴尬的一批
虽然夸张,改好脱离mtv式的煽情。
讲真,以目前内地的网络大电影的标准来评分,给到四星一点也不为过。跟院线电影没有可比性。
比很多院线片都强!五星支持!
确定不是抄《逃学威龙》???男生的妆也太浓了吧???
66/100 青涩的表演、青涩的制作,这部电影恰如其分的还原了一个青春电影本来的气质。你可以看出它受到了学校题材的香港电影的启发,但同时它又让我想起了一部叫做《眼镜里的海》的电影。所有的反思教育的电影都应该实际上是拍给教育工作者和普通观众看的,而不是只想着利用流量在年轻人里圈钱。
倒也没有弹幕说的那么感人,不过确实还行。开头确实赶客,感觉有点假,恶作剧那么过分最后还不是听班主任的。整个电影也是很粗糙。不过有感受到真实的感情。演员颜值有点低。。除了六水的演员还行,青春校园片怎么能没有颜值呢。
想象不到现实中有这样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