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与魔幻的结合总是让我容易联想到扯淡二字,一个讲逻辑讲严谨,一个讲想象讲天马行空,硬凑到一起,怎么都觉得不对劲。
但《虚构推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理直气壮地在一个妖怪纵行的世界里去煞有其事地推理一桩真实的命案。
女主之可爱,元气充沛,是我最喜欢的人物类型,像夏茗悠小说《陪你到世界终结》里的麦芒,浑身上下充满了一种天然的豁达与朝气,时刻被阳光笼罩。
男主则是一个因为吃过两种妖怪,结果身体异化,所有妖怪见到都感到畏惧的人。
他长得很帅,画面意义上的帅,跟他比起来,隔壁《异度侵入》的男主只能说是气质帅了。
让他从一众美男中脱颖而出的是他说话行事的节奏,似是而非的面瘫与口嫌体直的关心,令他与女主之间的互动成为这部元素众多的番剧里,让观众露出姨母笑的恋爱担当。
从目前放出来的两集来看,推理还是在来真的,并非糊弄。
只是从缺憾来看,推理故事与主线故事似乎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完全可以割裂成两个故事。
当然,撇开这一点,也已经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了。
轻小说、妖怪与“场景独立”钢人七濑与姓名文化何谓推理?
如何推理?
推理的主观普遍性本文会分析一下写作思路,不会涉及具体的解谜。
这部番是全部出来之后,我等程序结果的时候看的。
本人对轻小说的风格非常不感冒,甚至因此看不下去青琦有吾。
(当然就这部番来说的话,当车技看还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小说我也只是在盗版网站上看了一点点就关了。
关于“虚构推理究竟是不是推理”这个问题,我会放在第三部分来讨论。
在此之前,会聊聊其他问题。
轻小说、妖怪与“场景独立”
格非 重返时间的河流格非就文学中的时间与空间,举过这么个例子:“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当中,所有的场景,大量的场景海上的画面,和整个主题是剥离的,它单独具有价值。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蛇神大人
木灵 源一郎同样,动漫中精美的妖怪们,打情骂俏时而开车的女友,对于推理本身,也是可以去掉的。
去掉它们,完全不影响谜题、逻辑、解谜。
但是,这些内容独立具有价值。
正如格非接下来所说的说到福楼拜,大家可能知道,他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包法利夫人》。
如果大家翻开《包法利夫人》,就会在第二页看到奇怪的一段文字。
作品刚开始写,第二段就出现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什么呢?
——他描写这个主人公包法利,戴了一顶奇怪的帽子。
……可是福楼拜用了多长的篇幅呢?
用了——我数一下——差不多有十行。
……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的是,还有更过分的事情。
在福楼拜的草稿里面,他原来写这个帽子花了多少篇幅呢?
——长达几页。
……那么他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篇幅去写一顶帽子呢,因为福楼拜非常敏感的意识到,整个的欧洲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这个变化我简单的把它描述为:场景独立。
帽子这样的一个画面,本来是为了刻画人物的——为了表现人物命运的,为了表现他的性格,他的家庭、出身和阶级属性,可是现在它突然独立了。
那么这样的事情,在18世纪以后,在世界文坛里面,一再发生。
格非:重返时间的河流
文学的邀约8.9格非 / 2016 / 上海文艺出版社就推理而言,家庭伦理、校园恋情、以至于整个社会派,或许都是“场景独立”的。
就虚构推理这部作品而言,确实有一些人、尤其是不接受这是一部推理作品的人,是为了看男女主的爱情、看女主开车去看的。
这当然体现了读者们对独立价值的认可。
同时,也向创作者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如何兼顾独立性的价值与作品本身的“正统”(当然不止于推理)的价值呢?
话再扯的远一点,影视作品本身就比文本多了很多的“独立价值”,我们会去享受作画、场景。
在视觉的范围内进行审美。
这么说来,影视化本身,就已经对原作的价值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超越。
所谓“剧本不重要,演员才重要”,也是“独立价值”的一种体现吧!
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8.4周宪 主编 / 2018 / 译林出版社关于这种“独立于文本”的内容,也有学者从康德哲学中提炼出“盈余”的思想。
作品中,不能在内部进行解释的内容就属于“盈余”,而这也正是去理解作品背后的“寓言”的关键所在。
寓言论批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论纲8.4周志强 / 2020 / 北京大学出版社当然,就文学整体来看,推理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立”,一种“盈余”呢?
钢人七濑与姓名文化关于这一点,可以直接引用小说中的原文「 我们所知道的妖怪、怪物、亡灵、鬼怪或是都市传说的怪人之中也多多少少有那样的存在。
刚开始并没有那样的东西。
直到昨天,类似的生物或类似的现象都还不存在,可是有一天忽然就诞生出来的东西。
最初无论是多渺小的事情都无所谓。
比方说如果有人讲出『我被一个戴著口罩、脸色很差的女性搭话,总觉得有点可怕所以逃走了。
』这样一段话,听起来顶多就是在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而已。
」 …… 「然而以一个话题来说这样感觉不太有趣,因此可能会加上『那口罩底下的嘴巴裂开了』、『用飞快的速度追了上来』等等的谎话。
但即使这样,也仍然只是一段虚构故事罢了。
」 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大家想像中那样安稳,光是一点小小的契机可能就会让莫名其妙的存在混入世界中。
对人类来说是如此,对妖怪来说亦然。
「后来这段话透过口耳相传开始传播,以谣言的形式跨越地区的范围,传遍全国。
即使如此,那依然只是一段『故事』,不具有任何力量或实体,仅是一段冗长的文字群。
真正的问题是这段故事被赋予了名字。
」 没有名字就等同于不存在。
相对地,只要有了名字就不需要太多说明,光是名字本身就能够让人脑中模模糊糊地浮现出大致的特徵、设定与故事内容。
「『裂嘴女』。
一个字眼就能表现出故事内容,并大致上决定出外观、姿态的名字。
一个角色因此诞生。
将原本模糊散乱的谣言汇集为单单一个名字,固定成一个存在。
能够将不同人们脑中的形象固定下来的就是名字。
」 …… 「最初其实什么都没有,只是一段虚构的故事。
然而一个有了名字与外型的虚构存在,有时候会透过深植于几千、几万、几十万人的脑中而一点一滴地获得血肉,成为实体。
也就是人们的想像力创造出了怪物。
」这种类似的故事,突出了“名字”的神秘性。
中国人最熟悉的,恐怕是“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的玉净瓶和紫金葫芦。
西方也有经典的《神的九十九亿个名字》,来探讨名字的可怕威力。
这个问题,《神的九十九亿个名字》的一篇书评,已经说得很好了,再此也不再赘言了。
神的九十亿个名字8.6[英] 阿瑟·克拉克 / 2018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当然,这个问题继续深入下去,中国古代的“言意之辩”、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都也可以讨论。
不过笔者的功力实在不足以去讨论这些问题。
而且,现在也需要说说到底算不算推理的问题了。
普通语言学教程9.2[瑞士]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 1980 / 商务印书馆何谓推理?
如何推理?
推理的主观普遍性评论的第一条一上来就谈,具备谜面、解谜,就可以称之为推理。
但是,依旧有很多人认为,推理需要一个确定性的答案,需要给出正确的解答。
那么,不妨我们就关于这一点来杠一杠。
追求正确的、确定性的解答的人,可以先考虑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作者给出的解答是正确的呢?
”
名侦探的守则7.2[日]东野圭吾 / 2017 / 南海出版公司东野在《名侦探的守则》中借大河原警部嘲讽推理迷:他们才不推呢。
他们只是漠然地看着小说的主人公进行推理而已,所以不累。
听了谜底之后。
迷迷糊糊地感觉自己明白了,就满足了。
天下一也恍然大悟纯本格推理小说迷阅读时,说不定也是这样的啊!
很多读者确实只是接受作者给出的答案。
但是,照样有读者对作者的解答不买账(比如说资本主义割韭菜文学《轮到你了》)。
而且作为作者,也要努力想一个可以让大家接受的答案出来。
诶,重点来了,解答要让大家能接受!
解答的水平,无法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
我们永远也说不清楚左撇子的凶手到底是“用了左手”还是“故意用了右手”还是“我知道你会知道我要故意用右手,那么我就故意用左手”。
我们永远也无法证明证据是不是可靠的(所以很多本格小品已经非常不在意证据了)。
我们永远不知道到底谁是智力天花板,他的布局保证可以超过任何人。
但是,我们依然阅读着推理、追求解谜。
让大家接受的解答,其实就是一种主观普遍性的体现。
解答成功与否,只能是每个读者的主观评判(所以豆瓣评分并没有什么卵用)。
但是,依旧会有很多人不约而同地做出相近的判断(所以豆瓣评分还是有那么点儿卵用的)。
这就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非概念而有普遍性”。
判断力批判9.1[德] 康德 / 2002 / 人民出版社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8.5邓晓芒 / 2010 / 湖南教育出版社审美如此,评判推理也是如此。
所以,女主在网络大战中,并不去追求“正确的解答”,只是去追求一个“让大多数人信服的故事”。
推理解答的“主观普遍性”,也就是体现于此。
推理小说家们认可了《虚构推理》,可能也是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这种理念的认可吧!
最后,以易中天的一段话作结这话说得实在是太精辟太透彻了!也就是说,美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也不是什么主客观的统一,而是“主观表象为客观”,是“以客观表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的东西”。
它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超功利非概念无目的的主观普遍性”。
在这里,康德实际上已经把美、审美和艺术的秘密都揭开了。
所以,我在读完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后,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美学界还要讨论“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样小儿科的问题。
如果说康德那里还有什么不足的话,我看唯一成问题的也就是他那个“共通感”还来历不明。
关于这一点,我将在最后一讲给大家一个交代。
美学讲稿8.8易中天 / 2019 / 上海文艺出版社
这是一个残障萝莉一本正经的反推理故事,加入了奇幻、恋爱和搞笑的元素,钢人七濑篇最能展现本番的主旨和他的特别之处——虚构推理。
我是从漫画入坑的,喜欢画风和设定,故事性也可,看到第一话女主的直球告白就决定追了。
不正经萝莉大小姐x傲娇冷酷直男,无论从性格还是能力上来说,这两人绝配。
但是动画配音女主的声音略显成熟,少了点点可爱的特质,而且钢人七濑篇后半段大多都是文字推理,没有男女主间的互动就会有点无聊。
我并没有看过原作,只是谈谈我对这部动漫的个人感受新番上了一批后我就注意到了《虚构推理》这个名字,感觉会是一个烧脑推理片,但当我看了几集后,感觉...是个恋爱番?
哈哈哈哈哈哈,但不论怎么说女主还是非常可爱的!
以及男主的设定也挺有趣看到现在还有点喜欢男主姐姐,都是厉害的人物啊!
这部番最近的一个故事讲了太多集,感觉有点拖沓了
剧情解析:第1集 只眼只脚岩永琴子对在医院偶然相遇的樱川九郎一见锺情。
相遇后的两年后,一直虎视眈眈的琴子对九郎提出以结婚为前提交往的要求。
在九郎述说与前女友纱季分手的过程中,琴子向他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没过多久,妖怪狸现身来找琴子,告知图书馆的结界被破坏了。
第2集 沼主大蛇听在耳中深山中的筑奈沼之主大神派遣使者找琴子商量烦恼。
一起杀人事件的犯人谷尾葵把尸体遗弃在湖中,然而当中却发生了令大蛇无法理解之事。
琴子询问九郎拥有的“力量”真相后,邀请他当晚一起前往深山,但却被他用一个理由拒绝了。
第3集 钢人的传闻琴子被沼主大蛇询问犯人将尸体丢入湖中的真正原因,开口述说自己的推理。
那正是连大蛇都会感到恐惧颤栗的、谷尾葵的爱与后悔的故事。
时光飞逝,两年过后、在真仓坂市发生多起随机杀伤事件。
谣传其犯人竟为原偶像的亡灵·钢人七濑。
第4集 偶像死于钢筋琴子为了解决钢人七濑事件而来到真仓坂市,在这里遇见了成为警官的纱季。
纱季调查钢人七濑的相关讯息才得知原来其由来的原偶像.七濑花凛死因成谜,而要打倒钢人七濑,就不得不详细了解七濑花凛的死因。
第5集 想象力的怪物琴子看见一名男子正在与钢人七濑搏斗。
走近一看,竟是陷入苦战的九郎。
与赶来现场的纱季说着说着,琴子想起九郎以前提到过他小时候经历的奇怪体验。
注意到钢人七濑并非普通的怪异,要打倒它必须采取别的方法,琴子决定……第6集 合理性虚构 琴子注意到钢人七濑是从情报总结网站产生的怪异。
想要攻克藉由人们的想像力成为不死之身的钢人七濑,就只能构筑超越真正怪异的故事。
为了对抗钢人七濑,琴子向纱季寻求协助。
前往七濑花凛死亡现场的他们遇见了声称目击事件的幽灵。
第7集 钢人攻略战准备 寺田刑警被钢人七濑杀害了。
网络上传着钢人七濑杀人闹得沸沸扬扬。
琴子在和九郎谈话之际,确信事件背后的确存在着黑幕。
琴子一行人思量着说不定还会再出现牺牲者,下定决心要趁着今夜打倒钢人七濑。
第8集 构筑虚构之人 纱季回想起和九郎的堂姐.樱川六花初次见面时的事情。
听说六花已经过世了的纱季,试图从琴子口中探听传闻真?。
期间,情报总结网站的留言板又开始活跃了起来,钢人七濑渐渐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存在感。
第9集 钢人七濑攻略议会 做好了万全准备,钢人七濑攻略议会拉开序幕。
钢人七濑是否真实存在?
还是只是捏造出来的都市传说?
围绕着钢人七濑的存在与否,谎言与真实的战斗正式展开。
琴子面对着电脑,开始把自己的推理写上情报统合站的留言板。
第10集 争夺虚构 才以为琴子提出的解决方案已经为留言板的人们所接受,那个推理却被立刻放弃了,不过琴子早已准备好下一个推理。
为了打倒钢人七濑所击出的第二、第三个解决方案、横挡在眼前的樱川六花和钢人七濑。
这样究竟能不能消灭亡灵呢……?
第11集 最后的虚构六花出于某种目的制作了网站,宣传钢人七濑,导致这个“想象力的怪物”越发强大。
琴子作为秩序的守护者,要消灭钢人七濑的传言。
对阵双方分别是琴子和六花,两边都有通过死亡控制未来的超能力,由于寺田警官被钢人七濑杀害,对决开始时六花占据绝对优势,琴子要做的就是利用九郎拖住钢人七濑,在这个夜晚扭转战局。
在初期,琴子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寺田警官之死,如果钢人七濑不是幽灵而是人类,她如何打败武功高强的寺田?
琴子模拟了当时的场景,寺田被神秘人约到加油站,被神秘人设置好的机关正面砸中脸部。
神秘人知晓寺田的身高,并且不能用其他的方式以免引起怀疑,琴子认为她就是寺田身边的某位女警官……钢人七濑的原型是偶像七濑花凛,生前曾被指控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琴子利用这个线索,编造了七濑花凛堕落的推理。
琴子首先承认钢人七濑确实存在,对她没能成佛的原因进行推理。
花凛的父亲在女儿成名之后产生了嫉妒之心,同时也产生了被害的妄想,因此留下了“女儿对自己有杀意”的信息,甚至不惜用自己的性命来陷害女儿,导致七濑花凛遭受到舆论的抨击,最后带着绝望死在钢筋之下。
七濑花凛死后得知了父亲对自己的恶意,因而堕落成魔重返人间。
第12集 秩序守护者由于九郎在和钢人七濑对战的时候,消耗了太多体力,于是琴子就赶紧拿了两根大香蕉给九郎补充体力。
九郎也很关心琴子,就劝琴子也歇一歇。
但是想到都这个时候了,琴子竟然又开起车来。
其实别看琴子平时喜欢开开车什么的,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异常坚定。
从一开始就的时候,就为了守护秩序,放弃了自己的一眼一足。
虽然自己经常会身处险境,但依然活跃在维护秩序的最前线。
既有趣,又有担当,这样的小萝莉谁会不喜欢呢?
季纱在和九郎再次相遇后,其实心里很是愧疚和自责。
但是在和琴子九郎的相处中,季纱发现,或许他们才是最合适的一对。
于是季纱便主动斩断了自己的情思,忠心的祝福琴子和九郎,并且劝九郎好好的珍惜琴子。
或许这样的结局才是最好的吧,毕竟季纱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有点抗拒九郎的。
虽然在和琴子的一系列行动中,季纱多少也有些适应鬼怪什么的了,但是在季纱深处,多少还是有点排斥的。
而琴子就不一样了,琴子完全就是和九郎一个世界的人,完全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六花之所以想要创造出钢人七濑这这样想象力的怪物,直接原因是想测试一下自己决定未来的能力到底有多强,而根本原因则是想要变回普通人类。
这样说可能有些不明白,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六花想要用决定未来的能力,创造出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从而把自己变成普通人!
★个人观感: 如果不仔细并且沉浸于故事其中,很难搞懂故事。
这部番不算很难懂,但是为一件事而播出12集来阐述说明,很不理解,也不是太喜欢。
不过,番无好坏,喜吾往矣。
其实刚开始看的第一季特别吸引我,吸引我到什么地步呢,看完的当天就买了书,骚话连篇的女主、温柔冷静的男主,这个cp搭配还蛮少见得,然后弹幕都是一片推荐一片好评。
第二集开始它在我的心中就垮掉了,那个什么沼主大蛇只让我感觉到了杠精附身,女主的故事性推理也十分牵强,完全就是大蛇有什么疑问就纯粹解答式的推理,全凭女主的我想象力,没有将线索串起来,虽说这也是推理,但是我感觉很牵强,不是很吃这一套呢。
后来的“钢人七濑”更是直接讲了十集?!
开始我就隐隐约约猜到事实,网络语言的强大也是一种现状,“因为人类的言语诞生出精怪”这个设定在很多作品中都有用到,但是这部番的最后,特别是女主和六花互搏,提出四种假设推理的时候,完全就是一个罗里吧嗦的人在那里ペラペラ讲个不停,我完全没有耐心去看,而且推理过程简直太牵强,即使是故事性推理,感觉也没有逻辑。
同样是文戏很多的物语系列,那主人公更是能打机关枪似的说一集,但是物语系列的画面很精美,转场也处理的很好,台词也很棒,逻辑强,观众共鸣性很强,同样是带点故事性推理的《冰菓》,但是也处理的很棒,这部番怎么说的,推理感觉就是瞎猜还没有什么逻辑,从女二的角度反复夸赞女主的聪明,但是我是没感受出来,只觉得,女主说的啥玩意?
有点道理的样子哦,但是又好像没道理,女主到底在说啥?
怎么她这么说了就有网友信了?
这什么逻辑?
就这样,画面一般般,台词一般般,文戏还很多,到底是什么支撑着我看完呢?
大概就是骚话连篇的女主和一脸冷漠的男主吧。
因为疫情书落在宿舍,也没有带回家,原作小说也还没有看,也不知道是不是动漫魔改的原因,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落差感挺大的。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念,这部番只是没有对我的胃口,我不是它合适的观众罢了,可爱的网友们别抨击我哈(强烈的求生欲)。
是看到这个贝雷帽的戴法视频才被安利到了这部番。
主要是被女主的颜值给安利到了。
但是看完发现女主其实一开始觉得经验,后面就一般了。
再加上故事实在是有点无聊。。。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制作组的特色,整部番的画面都有点雾蒙蒙的,和卫宫饭有点像,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制作组。
《虚构推理》中的推理和现实中的推理不一样。
和折木说的一样,你是想要侦探还是侦探小说家。
侦探是要去实地探查真相,而推理小说家只需要编出一个能让他人信服的精彩推理就够了。
抱着这个想法去看可以大大提升观感。
女主这个帽子好可爱。
总的来说,整体有点拖沓了,一季才两个故事。
基本上除了大蛇的问题给整部番奠定基调之外,就是idol的故事了。
总体来说idol的故事还是讲的不错的,就是有些可以省略的地方写出来太长了。
毕竟小说改编的时候整体的节奏要整体改变一下,毕竟小说阅读的时候可以自己掌握节奏快进,但是视频却不可以。
不过第十集的反转还是相当出色的,就是前面要是节奏快一点会好很多。
复读怪,钢精,太长不看。。。
太真实了
这么看前女友真的长得像姐姐
旁系血亲三代以上才可以结婚,直系的话多少代都不可以
其他都无所谓其实,只要让人们沉浸于“钢人七濑并不存在”为前提的推理中就能打成目的了
在钢人事件中,琴子的手法是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性,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引导风向,让极少数怀疑者转变为大多数。
因为没有一个人手握证据,所以没人能在短时间内证明这个说法是谎言,因此大家都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说法来相信。
如果短时间内大部分人都对这个都市传说产生质疑,“钢人七濑被打倒”的世界线就更容易被九郎所抓住。
因此就算后续警方通过DNA证明了七濑花凛已死,但网站已经关闭,钢人七濑消失,琴子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我觉得这部作品设定的巧妙之处有二:一是九郎能够抓住自己所期望的世界线的能力,可以把99%转变为100%,就算有少部分的人依然不信琴子的说法,但可以保证“钢人消失”成为必然事件。
二是“操纵人心”这个题材本身。
在影视题材中,“心理学”本身虽然能被客观理论化,但人心依然是主观不可控的,因此是个非常有勇气的尝试。
而能够创作出大部分观众觉得信服的剧情,也算是城平京的过人之处吧。
原发B站我是看过《虚构推理》原始小说的。
而且还是这本书刚刚出版简体中文的 2011 年年底。
所以当我起笔的时候,总会不经意的把动画感想写成读后感。
本格推理小说,除去中间可以添加的任何怪力乱神,根本上依然是利用严密的逻辑证明最初设置的迷题。
实际上《虚构推理》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传统本格推理是解开迷题,发现真相。
而城平京却要用已经发现的真相(姑且不论这些真相是怎么来的,但是从完全无利益的第三方口中获得的证词可信这个原则完全正确,不管这个第三方是鬼还是人。
),利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去虚构另一个真相。
这也是为什么它被命名为《虚构推理》。
原作小说本身的写法是四平八稳式的,而推理作品越四平八稳,意味着它会让人发困。
正常对话里或许耍一些小手段活跃气氛,但是办正事儿的时候,风格就严肃起来。
虽然漫画作者为了打破这种沉闷感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比如说画了夸张的颜艺(各位津津乐道的开车部分倒是原作小说里就有)画了更多的动作部分活跃气氛,或者加入了一些原作小说并没有的情节,比如说纱季和琴子在调查钢人网站之前,都互相搜索了一下对方的特征,然后感叹为什么九郎会喜欢这种类型,这个活跃气氛的段落在动画里被舍去了。
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努力在钢人篇沉闷的基调之下,依然显得有些苍白。
而动画整体的节奏缓慢、严实、不急不躁。
又长量又足的对白不仅我们看着很累,估计声优念起来也够呛。
不管是动画还是小说,字里行间所有的逻辑条件像理书柜一般,一件一件的展示在观众的面前。
这种手法在小说慢节奏的阅读下可以牵引读者,在动画里却让人觉得剧情非常沉闷。
关于城平京,最早在他写《推理之绊》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人虽然很会讲故事,但是说话过于啰嗦。
不论好坏,这都算是他的一种特点。
虽然推理作者都喜欢把自己的逻辑轨迹清晰的告诉读者,但是话痨成他这样事无巨细甚至强迫症的,也并不是很多。
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已然结束的时候,他写完了《虚构推理》。
这本书当时我和岩井俊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几乎同时看完,而两本相隔时间整整十年的书,都围绕着网络匿名版这个在日本至今流行的文化符号,写出了两个关于生与死的故事。
日本对于匿名版有多痴迷呢?
岩井俊二写出莉莉周开始,到2004年“电车男”这个网络奇迹。
整个日本社会对于网络能够引发社会现象的讨论不知道进行了多少轮。
在年少时代,我也确实靠着自己自学的三脚猫日文爬上2ch瞻仰过一番,结果发现这地方是匿名ip时代的贴吧区别不大,大失所望。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于日文网络社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我也得以能够明白当年一些自己并不能明白的现象,究竟因何而产生。
《虚构推理》究其核心,实质上就是这种匿名版系统下才能产生的虚构。
如果换一种我们能够听得懂的词语,就是“带节奏”。
网络言论里,有一个“集体无责任”概念。
它建立在网络畅所欲言的言论自由之上——言论自由则是一个二战后冷战时期的产物,这是一个在经历了思想审查、官方言论封锁、煽动性国家言论引导之后的一种思潮:去掉那些因为现代白左利用它来当遮羞布导致的污名化,言论自由的根本,是保证任何一个普通人不会因言获罪,任何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根本上,网络的集体无责任来自于网络对于身份的一种遮盖,使得一些人敢说出自己现实里不敢说的话。
姑且不论这些不敢说或者不能说的话内容如何,然而本质上,即使脱开国情导致的差异,《虚构推理》的内容依然适用于国内的各种公开网站评论区,因为那里和匿名留言板并无本质不同——我国的实名制和网络言论自由产生的集体无责任并不相悖。
这时候我们才能发现,角色设置的重要性。
一个无法行走的智慧之神和一个不死的、能决定未来的怪物,对付另一个有着相同能力的怪物。
本质上你可以看做是两套拥有不同价值观的网络舆论群体:极端一些,将九郎和六花两个人死亡之后决定未来的能力,看做是所有现今媒体的舆论引导手段。
那么琴子就成了一个关键——所以钢人篇的对手不论如何,都只可能是六花。
因为只有她才能将九郎决定未来的能力抵消,最终让六花和琴子两个人的智慧在留言板之上王见王。
所以我同意一些弹幕里对于钢人篇留言板作战时候的看法:用杠精打败杠精。
实际上九郎反复的死亡中不断决定着未来,与琴子不断创造未来可能性的方式是相辅相成的。
这些行为即使丢掉这些超现实元素,依然具备可操作性:选择性的评论排序、有引导性的发言、随之附和的水军——《虚构推理》实际上是在所有观众的面前,结结实实的展现了一次现实网络舆论的风控大战。
在所有事不关己的看客们被炒热的情绪里,舆论本身就是一团光源。
加之人类本身既有的猎奇本性,用标新立异的论点、耸人听闻的谣言、逻辑严密的虚构,击溃了钢人这个虚构的名词。
并非任何网络行为背后都含有这样清晰的目的——正是在现实里,真实目的往往也需要蹭蹭的掩盖和一步一步的推进。
一个又一个假说,煽动着观者的情绪。
其中到底有多少虚构、多少真实呢?
你知道吗?
反正我不知道。
作者:白疤牧师苍爵爷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3922441 出处:bilibili
实在很无聊一番第二集就看不下去了,不晓得女主在干嘛,就一个案子,女主十分钟内给出了三个不同的说法,毛利小五郎都没有她那么转进如风,完全把白蛇当傻子哄了,也不去调查,就一个劲在那嘚吧嘚吧,被白蛇挑出毛病就立刻赞同,然后立即给编一个新故事,白蛇一方面表现得还蛮了解人类蛮有智商的(会各种推敲如果真像女主说的那样那么当事人说话的遣词造句应该如何如何),另一方面对女主这个前言不搭后语,反复无常的所谓推理一点都不带反感的,难道就因为女主是什么智慧之神😅😅😅?
但是都两三集了,也没觉得女主有啥智慧啊😅😅😅是妖怪智商水平太低了吧😅😅😅我是实在不知道这番到底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女主形象?
看了点剧透还有评论,好像女主后面有别的操作,但是光是她对付白蛇的那个样子我就没法接受😅仿佛在演弱智剧
4.5,精彩又丰富!非常漂亮的一个传播学案例、民间文学和后理论文本。想象力的怪物对应游戏性写实主义,都市传说的传播、民间故事的集体创作和变异性、网络时代大众对虚构的参与、网站作为媒介糅合原型与想象、舆论场上解释权的争夺......“现实是这么容易被侵蚀的吗”,其实是现实的概念转变了,是有别于现实的另一种现实(新的现实、情感现实),重要的不是外部真实,而是内心真实,即想要相信什么、对可信度更高的叙事进行选择,是虚构转换成真实的运作机制。虚构一个现实,这是情动的现实,即相信某事可能(有能力)存在,那么它就一定存在(现在不在将来也在)。角色有为了活得普通而不断背离普通的矛盾者、包容但无法接受异常他者的普通人、“异常”的他者、中介者,每一个都有特点且讨人喜欢。只是日本人一写异性恋我就想笑,磕三女主去了。
你在无中生有,你在凭空捏造ԅ(¯ㅂ¯ԅ)
前面几话很喜欢,我还以为这是神番。结果后面几话全是七濑花凛,看得我瞌睡。。。感觉好多番剧都是设定和开头很不错,然后都烂尾。吐血(눈_눈)
阅后即忘
男主人设感觉有股复古的帅气,莫名狗粮番……很好看
有趣,集数太少节奏有点慢。
还挺好看的。俩人的互动很有爱!甜甜的。推理部分,也很有趣!逻辑编故事!
这才是我喜欢的嘴炮剧呐
sao话连篇的小萝莉,片头尾曲真的好听。
又是杀狗番,而且看ed,搞不好又是金属制品这番,结合2020年3月实时热点(xz事件),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写作虚构推理,读作网络营销战争。
还挺喜欢女主这勇敢、直爽但又有思想有脑子的人设的。奇幻推理恋爱番。就是剧情发展节奏慢了点。
太无聊了吧,就是在单纯的卖女角色,整个片子就是女主讲话男主挨打。另外人家都叫虚构推理了,就别讨论是不是推理了。
3.5
过于子供 告辞了
剧本兼具讽刺性和前瞻性,可惜动画化的优势没能体现太多
虽然剧情推进全靠嘴炮不过节奏还不错,还是能看下去的,可惜女主真的太不戳我,穿得很萝莉但是感觉一点都不可爱,我选择御姐。
没意思……
偷跑源?岩永真可爱【这种嘴炮仗动画实在是有点难表现
每周花20分钟来上课
十二集,高开低走,一共只精彩了二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