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特拉姆

Nitram,恶的序章(港/台)

主演:卡莱伯·兰德里·琼斯,朱迪·戴维斯,安东尼·拉帕格利亚,Phoebe Taylor,肖恩·基南,Conrad Brandt,Jessie Ward,Zaidee Ward,Ethan Cook,Kyan Hugh Mana Walters,埃茜·戴维斯,Lucas F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21

《内特拉姆》剧照

内特拉姆 剧照 NO.1内特拉姆 剧照 NO.2内特拉姆 剧照 NO.3内特拉姆 剧照 NO.4内特拉姆 剧照 NO.5内特拉姆 剧照 NO.6内特拉姆 剧照 NO.13内特拉姆 剧照 NO.14内特拉姆 剧照 NO.15内特拉姆 剧照 NO.16内特拉姆 剧照 NO.17内特拉姆 剧照 NO.18内特拉姆 剧照 NO.19内特拉姆 剧照 NO.20

《内特拉姆》剧情介绍

内特拉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不受欢迎的青年尼特朗,坏脾气的他就像个不定时炸弹,在公众场合任由行为失控,母亲为了管教身心俱疲,宠溺的父亲会在闯祸后出面收拾残局,让尼特朗变本加厉。他没学可上,成日在街头游荡,社区的孩子总是戏弄嘲笑他,直到遇见年华消逝、古怪却富有的海伦,他认为自己找到了朋友,母亲却觉得这位“新朋友”另有所图⋯⋯。 以犯罪电影见长的澳洲导演贾斯汀克佐,再度携手《血教育》编剧尚恩格兰特,这回收起形于外的暴虐,用冷静自持的角度,重新检视震惊全澳的真实社会事件。画面虽不见血腥,不言而喻的冷暴力,却让恐惧更深入骨髓。茱蒂戴维斯所饰演的母亲,表面虽强硬,但面对智力受损而不受控的孩子所产生的爱与恐惧,诠释层次分明。性格小生卡赖伯兰里琼斯令人不寒而慄的演出,也让他成功拿下坎城影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老友餐厅爆音少女!!天蝎第一季侧车搭档X医生: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第5季灵能教师安恩英铁塔油花浪漫曲小怪物茉莉大爱无敌窃听风云2今夜恋出事恋上纯喫茶暗涌鬼姐姐阴影之中刘老根3红天鹅成长恋爱吻猛虎嗅蔷薇之舞“盗”团消失的罪证少年猎手:贝文顿的野兽相棒第13季丁大命最后的尖叫动物伊克西翁传说DT特殊保镖别跑太子妃春蕾赋这个地方

《内特拉姆》长篇影评

 1 ) 当圣母的代价很重,你懂不懂?

我们经常性的搞混一件事情,坏人之所以做坏事,并非是工具的作用,而是内因。

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工具?

内因在于坏人本身内在的思想有问题,而各种被称之为“工具”的东西不过是坏人实现做坏事情的手段而不是起因。

如果不弄懂这件事情,坏人依旧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与其控制工具,不如从坏人本身下手,这样才治本。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是一部澳大利亚电影,本片改编自真实的事件,发生在澳大利亚的1996年的亚瑟港枪击案。

犯罪分子在二十四小时内残忍的无差别杀害了35人,因为犯罪分子使用的是步枪,所以澳大利亚当局同年进行了禁枪令,不过这种禁令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并不是永恒的,没过多久,澳大利亚全国境内的枪支数量再一次创了新高。

《内特拉姆》讲述的就是这个犯罪分子的“前传”,说是前传,不过是为观众讲述了一下犯罪分子本身的成长经历,内特拉姆是一个内向的,且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众人嘲笑为怪胎,即使是成年后,内特拉姆依旧没法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去。

父亲的宠爱使得内特拉姆变得很偏执,只有母亲才会当他是正常人对待。

偏执的内特拉姆后来交到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一个老贵妇,她有着可观的个人财产,但却孤身一人。

内特拉姆偏执的性格下,老贵妇看到了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于是,内特拉姆便来到了老贵妇的家中生活,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生活在了一起,内特拉姆本人的生活也渐渐的开始有了起色。

然而好景不长。

在一次嬉闹过程中,老贵妇车祸死去,内特拉姆却活了下来,而遭受了打击的内特拉姆失去的不仅仅是唯一的朋友,而且还有自己的父亲,父亲因为被别人买了自己心仪的房子郁郁而终。

限制内特拉姆走向极端的那根弦彻底地断了。

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枪支,最终制造了一起震惊澳大利亚的无差别屠杀。

给犯罪分子做解释说明的影片一般都不好拍,本片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演员的演技很不错,前期的铺陈也很不错,但是到了后期,这一切的很不错变成了泡影。

创作者将这一切恶的来源归结于禁枪令的形同虚设,这就彻底的葬送了前期的所有铺垫。

如果你看完了本片,不妨思考一下,内特拉姆走到末路,靠的是什么?

是步枪吗?

性格的孤僻是需要治疗和引导的,这才是解决这些非正常人格的最好做法,内特拉姆的母亲是隐忍的,且对于自己的孩子是严苛的,这种严苛并非是针对,而是努力地将内特拉姆作为一个正常人去看待。

当然,母亲也只能这样做了,因为除了自己孩子这个身份,内特拉姆具备了一切自己母亲所厌恶的条件。

而与此同时,内特拉姆的父亲做了什么?

当然,这里不是谴责的意思,内特拉姆的父亲确实疼爱自己的孩子,他算是溺爱,但也不是溺爱,他不过是想办法维护自己孩子,且耐心的跟周围的人解释自己的孩子的现状。

他做的也没错,然而对于这种爱,内特拉姆却没法消化,甚至于在父亲沮丧的时候,内特拉姆选择的是暴力相向。

最终,这种暴力使得父亲无法对于现实有任何的留恋,悲剧的源头有了一个起点。

反社会的人格或者说人格的认知不全是有一定的源头的,内特拉姆之所以最终走向极端,原因很简单,因为自己没法跟社会正常融入,且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老贵妇是唯一一个愿意跟内特拉姆相处的人,当这个唯一失去后,内特拉姆便会陷入到一种境地,无人交流的人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内特拉姆本身就有心理问题,这种无人交流最终加剧了他的问题。

本片的最后将这一切悲剧的源头指向枪支,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解释,内特拉姆的问题在于枪支,但并不全是枪支,枪支是他实现犯罪的工具,但实现犯罪的源头却是极端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他的心理问题,那么枪支换成了刀具,甚至是火柴或者木棍,什么都可以。

问题的本源需要追溯,然而好多人面对问题的本源却显得很费力,因为很好的安抚且慢慢的治愈像内特拉姆这样的人其实很麻烦,而管控枪支却是很简单,于是,罪恶的枪支问题再一次被提了出来,即使是没有丝毫的建设性意义。

《内特拉姆》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思考,绝非同情,我们需要剖析犯罪的成因,最终做出阻止犯罪的目的,然而简单的理论之下,执行起来却很难,因此才不如禁枪来的快。

……你好,再见

 2 ) 『与众不同的孩子』

漫漫长夜,说我所思,寂寞何以堪。

浑浑噩噩的影子般的“梦游者”,此刻,敲击,字符。

『内特拉姆』是近几年看过的少有的优秀影片。

每过段时间就会为它写上几个字。

上次写忘了是什么时候。

已经写过一回。

犯罪题材,导演硬把它拍成了一部文艺片。

相信你我都能看出不同的感觉。

他sha人,却觉得憎恨不起来。

内特拉姆从小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放炮仗没有任何问题,他放炮仗不是烧着头,就是烧着胳膊。

不知是先天还是后天的,母亲说,有一次,玩捉迷藏,他躲得太好,母亲找不着,母亲急哭了,他却在一旁笑。

喜欢射击,当时澳洲持qiang 还没明确法规。

在家有时母亲说他,影片本身把母亲塑造得比较“强势”一些,有的生活小事,琐琐碎碎地挨骂,他是无法忍受的。

母亲总会说他“头发长了”,“衣服上有泥泞”,围绕着这些问题。

『布莱克书店』里有一集,对面开了一家大型书店,伙计男二兴冲冲去干了一两个月,那个主管要他减去心爱的头发,可是男二为他那独特的发型,他又回了。

遇到了欣赏的一个女人,是大亨的孩子,看一些影评上有提到。

在她家担任除草工,草荒芜了才去,一个孤独富有的女人,继承了遗产,澳洲歌剧迷。

他喜欢上了女人。

毕竟是可以做他母亲的年龄,母亲欲阻止,认识他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有次开车出去,哼着歌剧的时候,他闹起来,女人方向盘歪了,撞到别的车上,他伤,女人死了。

他在女人的房子里独居。

但他又极有自己的原则,朋友带他去找女人,威逼利诱,他没有一点兴趣,影片结尾也有对于这个朋友的一种隐隐地“回馈”。

冗长的剧情闷片,溺爱他的父亲,在出去海上冲浪时,父亲的事业、生活一直不顺,”死”看起来也是“意外”。

父亲、女友双双离去,这人世间,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母亲与他是如此地“格格不入”,怀念松子的鬼脸。

幻灭无常。

在案发前,他活得可以很舒服,可他已经没有“活”的动力,发动了著名的案件。

爱人走了,我亦死去。

人生不过幻梦。

骨灰入海,灵魂飘向宇宙,我不过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时间一到,便是另一趟旅行。

 3 ) 变了调子的歌剧,扭曲了的人心

54分钟左右,留声机渐渐地要坏掉,里面传来变了调子的歌剧,这个隐喻实在是太恰当和巧妙了。

男主的心,从海伦的逝去,彻底走向扭曲了。

每个人都值得一部传记。

即使他不能正常地应对世事,不能有效地控制情绪。

他也有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也有权利追求所爱。

当爱他的和他爱的都远去,当他对世界的认知只剩恶意的时候,可能只有端起来的枪,以及扣动扳机的一刹那,才能找到一丝依赖和心理安慰。

因果循环中,枪支的滥用只是扩大了结果的恶性程度,枪支的管制也无法解决人心的问题。

结尾的文字说明并不像是导演对影片的收尾,而更像是对世道的控诉。

男主的表演张力真令人震撼,捯饬起来满身贵气,邋遢起来失魂落魄;眼神中的天真、柔软、温情…无助、茫然、失落…懦弱、逃避、悲恸…犀利、冷漠、狠绝…与角色的情绪贴合度极高。

母亲的角色其实很难把握,但我还是能感受到作为母亲的心酸与无奈。

无疑她是爱孩子的,并且也曾对儿子寄予厚望。

但这么多年过去,她也在寻找与儿子相处的合适分寸,当面对儿子失常的举动,她也在考虑该如何应对以及找到劝导儿子的平衡点,但每个人都有能承受的底线不是么。

母子最后的爆发点,应该是葬礼一段,儿子以自以为最严肃认真恭敬的方式,出席父亲的告别式,却无疑在母亲眼中是个花哨的小丑,是对自己爱人的不敬,是家庭的羞耻,所有的无法调和都在这一刻爆发。

我不知道如果是我,是否能比她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其实身边也有这样的父女,做父母的太难了,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却毫无章法。

无力、无助、无望…甚至怀疑自己,也怀疑这个家庭之外的一切。

一个人的病,扭曲的是一个家庭,比病人更痛苦的是家庭中的其他人,他们要在正常的世界,和所爱的亲人所在的世界里,两边对撞,无法解脱。

 4 ) 马丁VS内特拉姆

内特拉姆的成长是存在的问题的,当然与他自己本身的心理疾病有关,但这种有关本在一对好父母的关怀下是可以向好的,但是父亲因热切希望的海边小屋被别人抢购后一病不起,母亲近似于苛刻的纠正与陪伴却让内特拉姆渐行渐远,其实他是有一根底线的,就是不要伤害爱他的人,好不容易 一个除了他父母愿意接受他的海伦,也在车祸中逝世了,那么当身边的人都消失后,他能做啥?

静静地等待着死亡?

还是重新去接受这个社会亦或是被 这个已经遗弃他的社会继续遗弃?

于是惨案就发生了,似乎没有去根本地说明惨案的原因,那是因为这种片子永远是当时民众最不愿意提起的一切,可是这个事件的影响 力又特殊到可以让所有的人去重新观察到当年的事件,去或多或少的思考各种公共政策对人以及人对社会的互相影响,克制成为这个片子最大的优点,男主这个演技真的让人在某时感到那种阳光下的冰霜,好可怕的感觉,不愧影帝之封啊。

除了男主外,喜欢 那个无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办的母亲,包括母亲和海伦的对戏时,完全占于上风的表演,难怪镜头始终怼着母亲那充满苍桑的脸颊和那种说不明道不清不知道未来在何方的眼神。

 5 ) 疯狂又扯淡的世界,只配拥有这个疯狂又扯淡的结尾

人们普遍更接受的是阿甘、雨人这类正面弱智的励志故事,抑或是Joker、JinX这类反面心理缺陷角色,但要是拍的真实、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匪夷所思的成长故事,那就太令人反感抓狂了;这效果就类似黑夜骑士中的小丑的台词“炸坦克问题不大,但要炸校车人们就吓疯了”,要符合人们的预期,人才会接受,士兵属性的一部分与死亡相关,被恐怖袭击也不会引起恐慌,而学生和校车不行;弱智有天生短板,那么有些特殊技能也符合预期;邪恶要有归因和来源,要有人可以责备,有办法可以清除,没有就不行,人会难以接受。

所以在有些荒诞的真实世界里,一个弱智不怎么费力就得到了陌生人的关爱和理解,no fxxking way;那陌生人还是个孤寡女,澳洲博彩业寡头继承人,no fxxking way!

想尽办法也是没有道理可讲。

我不觉得电影最后的字幕是创作者的妥协,也不觉得是词不达意的落脚点,我就觉得是故意的。

这是一件没道理可讲、没人可指责、无处归因、文明社会共同作用下的荒诞至极的恐怖事件,我们必须 找出他的原罪!

要怪到什么事情上去。

那就怪枪支法案好了。

怪异吗,扯淡吗,真实世界里就是这么干的,12天内所有人,都迅速同意了,就这么定了,我们就怪它。

 6 ) 恶的起源。

提前预订20s十佳,情绪渲染力Max开场五分钟便沉沦于Justin Kurzel的精湛视听调度(蜂鸣,唱针噪音),同时搭载上CLJ无懈可击的演绎(时而孩童般天真乖戾,时而无端暴怒)共同搭建出一套完整自洽的社会生态系统且与大象产生某种意象之互文(诚然窃认为kurzel之影像显然比GVS丰满有趣许多),同时作为高饱和度镜头下的冰冷“社会悲剧”,一切琐碎事物:蓝天,花草,海滩等皆作为原始影像驱动力将人逼至无力回转的犄角。

车祸后喘粗气,暴打父亲两段更是爆哭不止,大环境下的压迫,纵容也都成为铸造他的器皿...亦不过正因本片是关于一个杀人恶魔的诞生,所以看得出不少段落略显收敛和经过润色,并将结局归纳至“持枪”延伸出的政治性问题也不免跑题千里,但就个人感性来说特别喜欢,后劲大到几天后想起,依旧会同情至流泪。

P.S:刚看了眼CLJ的主页,他竟然在The social network跑过龙套,不过我没找到😟#补评计划 1

 7 ) 揭开恶的序章——内特拉姆(传记 / 犯罪)

分辨率:4K(3840x2160)电影格式:MKV画质标准:HDR8音质编码:AAC LC电影声道数:6声道帧数/FPS:24 帧资源大小:11.60 GB《内特拉姆》是由贾斯汀·库泽尔执导,卡赖伯·兰德里·琼斯、埃茜·戴维斯、朱迪·戴维斯和安东尼·拉帕格利亚等联合主演的传记片。

该片讲述了不受欢迎的青年内特拉姆,由于阴晴不定的坏脾气经常导致自己行为失控,在经历心灵防线的崩塌后,最终走上不归路的故事。

凭借影片中精彩的演绎,卡赖伯·兰德里·琼斯荣获了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男演员奖。

《内特拉姆》改编自震惊澳洲的真实社会事件,影片画风唯美而不失艺术感,表面虽不见血腥,但不言而喻的冷暴力却深埋其中,令人不寒而栗。

少年时期心灵受创的内特拉姆虽然有着自己的心理问题,但表面看似强势的母亲为了管教他早已身心俱疲,只能用冷嘲热讽“激励”这个扶不起的“阿斗”。

而过于宠溺他的父亲则往往会在儿子闯祸后出面收拾残局,这更让内特拉姆变本加厉,最终贻害无穷。

在面对智力受损而情绪不受控制的孩童时,父母的心里夹杂着爱与恐惧的矛盾,往往不经意间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8 ) 美术摄影和克制的叙事 我可太喜欢了

看完《狗神》回忆对卡莱伯的印象还停留在《芬奇》里只出演了声音却让我沉迷的杰夫,恍惚想起这部让他戛纳称帝的作品,被整个作品的各个方面都震撼到了。

影片是根据真实的社会恶性案件改编的,Nitram作为事件主人公Martin的名字的倒写出现,去展示了一个大家嘴里的犯罪狂魔的犯罪前的经历和人生。

从剧情方面我非常欣赏导演的两个字就是克制。

不血腥不暴力但压抑,他并没有试图去洗白他也没有构建一条情感通道给观众共情他,他做的一切都只是冷静客观的去讲述一个边缘人物所经历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样子。

看《我们与恶的距离》时罪犯的辩护律师即使被威胁谩骂也要坚持辩护的理由跟整个片子是有异曲同工的:了解他不代表要饶恕他和同情他,相反我们需要在制裁他之前竭尽所能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哪里有问题,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之后去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悲剧。

而这部影片的表现方式就非常居中。

男主并不值得同情或者原谅,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成因和压力。

父亲的纵容软弱,母亲的强势冷漠,遇到问题他的逃避心态和暴躁的脾气,对他人缺乏共情能力和规则感的一切都是形成结果的原因,摒弃情感共鸣或许我们可以做到理解但不接受。

电影的美术和摄影在我这里满分,是非常标准的美术教材。

橘色和蓝色作为两个最明显的色块去大面积对冲,让我感受到他情绪的起伏,在家庭环境里总是暴躁的,整个家都是橘色的,而他常面对的大海以及和Helen生活的地方却是蓝色的,只有少量橘红色灯光。

渐渐这个家变成橘色,原本父母的家变成蓝色,冷漠的失落的绝望的。

两个颜色像是情绪的两极,暴躁或消沉都不稳定。

他真正舒适的大多数时段是绿色的草地。

用颜色渲染情绪是电影美术非常必要且优秀的表达。

摄影配合的也很好,不管是颜色的传达,光晕,还是诸多透过铁丝栏杆和玻璃的镜头,无不透露着情绪和心情。

在如此克制的叙事下,这些变得弥足珍贵。

当然男主的演技无话可说的优秀,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演员和这个群体的人。

其实也没有人知道究竟是拿起枪能保护好自己还是多关心他人能减少犯罪,后者似乎能解决问题,但前者好像更简单。

 9 ) 有个不容忽视的细节

有人骂导演在为杀人犯洗白。

我倒不觉得,我看到了一个边缘人格的孤独,隔阂,和格格不入。

我们可以大概率庆幸自己把棱角磨平,融入社会。

他没那么幸运,他没有过女朋友。

在女性面前,他自卑,他骗他妈他有一个臆想中的女朋友。

面对抑郁的父亲,扇父亲耳光是他想到的唯一方式。

善良?

妈妈捉迷藏找不到他,找了一个小时,找到哭,发现时,他却在嬉皮笑脸。

hellen走时,他伤心到痛彻心扉,爸爸走时,也一样。

他的救命稻草被一根根薅走时,扒光了他的善,顺带打包着稀碎的善意,被逼入绝境。

绝境包里还有别的:冰冷的社会,不闻不问的卖枪员,不讲情面盯钱看的房产中介,帅气男性朋友对他的抛弃,看枪时脸色大变的眼神,妈妈对他不咸不淡的爱,不走心的对话,永远发现不了儿子的谎。

儿子的快乐,于她而言,成了麻烦,成为了一万个不理解。

她不理解买冲浪板的儿子,更不理解参加葬礼穿成小丑的他。

他在她的脑海里,写满了丢人,大写的丢死人了,麻烦,可真够麻烦的。

全片的绝境自然也真实,没有直来直去的霸凌,全是克制的,却充斥着格格不入,不被理解的孤独滤镜。

直到他看到电视里的校园枪击案时,眼神开始放光了,大概是,我得不到想要的善意和尊重,那我干脆就让你们怕我好了,怕我的时候,我就存在了。

其实还会记起一个细节,他在枪击案前,清理了hellen的房间,放走了狗。

以上。

 10 ) 变了调子的歌剧,扭曲了的人心

54分钟左右,留声机渐渐地要坏掉,里面传来变了调子的歌剧,这个隐喻实在是太恰当和巧妙了。

男主的心,从海伦的逝去,彻底走向扭曲了。

每个人都值得一部传记。

即使他不能正常地应对世事,不能有效地控制情绪。

他也有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也有权利追求所爱。

当爱他的和他爱的都远去,当他对世界的认知只剩恶意的时候,可能只有端起来的枪,以及扣动扳机的一刹那,才能找到一丝依赖和心理安慰。

因果循环中,枪支的滥用只是扩大了结果的恶性程度,枪支的管制也无法解决人心的问题。

结尾的文字说明并不像是导演对影片的收尾,而更像是对世道的控诉。

男主的表演张力真令人震撼,捯饬起来满身贵气,邋遢起来失魂落魄;眼神中的天真、柔软、温情…无助、茫然、失落…懦弱、逃避、悲恸…犀利、冷漠、狠绝…与角色的情绪贴合度极高。

母亲的角色其实很难把握,但我还是能感受到作为母亲的心酸与无奈。

无疑她是爱孩子的,并且也曾对儿子寄予厚望。

但这么多年过去,她也在寻找与儿子相处的合适分寸,当面对儿子失常的举动,她也在考虑该如何应对以及找到劝导儿子的平衡点,但每个人都有能承受的底线不是么。

母子最后的爆发点,应该是葬礼一段,儿子以自以为最严肃认真恭敬的方式,出席父亲的告别式,却无疑在母亲眼中是个花哨的小丑,是对自己爱人的不敬,是家庭的羞耻,所有的无法调和都在这一刻爆发。

我不知道如果是我,是否能比她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其实身边也有这样的父女,做父母的太难了,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却毫无章法。

无力、无助、无望…甚至怀疑自己,也怀疑这个家庭之外的一切。

一个人的病,扭曲的是一个家庭,比病人更痛苦的是家庭中的其他人,他们要在正常的世界,和所爱的亲人所在的世界里,两边对撞,无法解脱。

《内特拉姆》短评

1.5 / 2021年了,居然还有如此陈旧的“心理”电影。绝对单一的叙事宰制,套上标准的家庭和社会模板,各种偶然情节毫不偶然地叠加,还得加一些时兴的多媒介目视,然后就拼凑成了一篇沉稳、克制、感伤且不乏大师气象和人性洞察的特稿了。实在是不知道这种电影除了证明我们当下彻底(创作的、理解的、所谓“治疗”的)的无能之外,到底能为认识这样一种“病症”带来什么……BTW台版译名真是令人作呕啊。

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较差

T.T

11分钟前
  • LOL
  • 力荐

聚焦于杀人狂的心理 反高潮式处理 摄影不错 影帝也实至名归

13分钟前
  • 一桶猫
  • 还行

做了太多无用功

18分钟前
  • 宆亗
  • 较差

越是想当然地做反向推倒,试图解答出一种“正常人”的逻辑,越是导向了个体的特性,与末尾引申出的共性的呼吁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23分钟前
  • 刘浪
  • 较差

当年《佛罗里达乐园》和《三块广告牌》就有留意CLJ,没看走眼~该角色与他随兴浪痞性格几多相似。像未发育健全孩童一般痴傻嗜玩、歇斯底里,父母满脸抒写无能为力,导演很明显在从精神心理与家庭教育双向分析整起事件成因,压抑克制的节奏及最后反高潮拍法稳稳当当,只是结尾突然抛出来控枪的议题不免去题万里。

28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为什么会成为恶。氛围感很好,但也是氛围感,开头立意之后,随时可以进入这个故事,不影响观感。

29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导演太稳了!像用了一个塑封袋把压抑的情绪一点点积攒然后扎了一个针眼安静的释放,最后杀戮血案的戛然而止带来的恐惧胜过暴力现场的还原冲击,拿了戛纳影帝的男主不漏声色潜藏于心的把一个精神疾病犯罪者诠释的让人直冒冷汗,母亲的角色是近期看到的最佳女配,演的太精髓了。精致美丽的色调和光线反射的是人性之恶的荼蘼和不寒而栗。是一部我个人认为非常优秀的高质量佳作。

33分钟前
  • Jonathan
  • 力荐

全程看得屏息凝神,危机被推向爆发的过程拍得尤为顺畅。男主表演竞争力太强,现在最看好他!结尾太可惜了,为什么给了政治化这么强烈的落脚点,甚至出现得有一点突然和说教,落在人文关怀上不好么?有没有武器,被边缘化的病人都容易走向爆发。

36分钟前
  • 蓝詹
  • 推荐

因为看得少,有时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澳影,仅把它们当作好莱坞的分支(尤其类型部分),从最近几部看,它们倒像好莱坞的一道暗影,把美国社会边缘、被忽视的东西摆在银幕上。不过,这一部能明显看出创作的畏惧,可能因为事件在当地的影响给创作带来了包袱,以至于它有一个缓慢开始,试图让观众沉浸,又有一个莫名结束,试图以意料外的平淡提升力量。

37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Justin Kurzel前两部作品都以视觉盛宴的大战结束,这次我也期待着,但看了个克制的结尾。明显的跳剪痕迹让我本以为如果由着Kurzel的性子拍,肯定是绚烂的血光脑浆。但是Kurzel在戛纳很诚实地说拍到最后“他不知道怎么导,Caleb不知道怎么演,突然失去了和角色的联系,所以就到此为止。”一个探究恶魔如何养成的故事,很传统也很细腻,Caleb Landry Jones绝了,做音乐的人的节奏感很棒,其他演员也很棒。

41分钟前
  • 小A
  • 推荐

题材太敏感,导致顾虑太多束手束脚,想反映恶魔男主的成长和家庭环境,又不敢探讨太深引起观众同情,想强调控枪但全程也没涉及,显得最后的字幕有点突兀。整体感觉创作过程很拧巴,虽然选择了现实题材却没拍出什么现实意义。

45分钟前
  • 咋咋咋
  • 较差

无论主角和配角表演全都相当精彩

48分钟前
  • 树莓雪芭
  • 推荐

两星半。比较温吞,没有浓墨重彩,很客观的描述了一个发育迟缓的男孩怎么从心理有问题到暴徒杀人犯的。母亲原因环境原因精神原因等等一切,就跟温水煮青蛙似的吞噬掉他,但他也不无辜,本身自己就是个黑洞。这漂亮的男演员在此之前真的是各种配角还都不出彩,结果你看,人家都戛纳影帝了,确实应得。

52分钟前
  • 電影放映員
  • 较差

该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可是惊悚的感觉我是没有体验到,反而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无聊;全片一共一百五十分钟左右,前一个半小时几乎就给你展现一个疯疯癫癫的人的日常生活,还有那令人费解的“姐弟恋”(一名有钱的老太太为何因为一次草坪修剪就和一个明显精神不正常的人交朋友,带他兜风还抢她方向盘,差点儿翻车,即便如此还继续交往,给买车并留遗产。查了资料,这些不是剧情虚构,都曾经真实发生过,服了),全片也就男主角买枪和试枪那部分有点儿意思,至于枪击案的过程,虽然澳大利亚没有“广电审核”,但是却压根一点儿没拍,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果断放弃!这片子评价不低,我是理解不了,可能是因为艺术上的很多事物特别抽象,普通人很难整明白,欣赏不来也正常。

55分钟前
  • 沉着冷静
  • 很差

男主和母亲演得都很好,但只是单纯的展现一个精神躁郁的人,可惜拿了戛纳影帝也没能杀进好莱坞颁奖季。

60分钟前
  • SpyLiu
  • 还行

这个世界上 没有他在爱的人 和爱他的人 也没有人教他 什么是错

1小时前
  • 徐友惟
  • 推荐

你知道电影一定会在枪响前戛然而止,这是一部表现得非常克制的电影,没有圣母似地指责是谁让一个内特拉姆沦落至此,也不鼓励观影者去指责父母、海伦、医生等等,没有人能表现得比他们更好,恶的前夜这个译名可能更贴切一点

1小时前
  • 魔法使之夜月
  • 推荐

库泽尔希望构建某种日常,累积的强度,有如范桑特的《大象》。《内特拉姆》从美学上可以视为2021年听觉本体论影片之一,噪音与歌剧指向了主人公主观的具身体验,噪音形成一个可怖的世界,后者宿命地生成叙事,Helen必须出现,然后用死亡形成创伤。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影片大量使用的浅焦镜头中,却显现出了对于混乱外部的无兴趣,或者被完全归结于个体主观。时常出现的慢镜头以及风格化的视觉效果如烟花,海浪,DV则如同一部直男版本的多兰,且均存在潜在的恋母情结,但托名为Nitram的Martin毫无疑问是发育滞缓的。

1小时前
  • 墓岛GRAVELAND
  • 还行

演员都格外的好。

1小时前
  • 闸蟹大拿
  • 力荐